登陆注册
917600000035

第35章 求和求仁求贵的儒商开创者:徽商1

第七章求和求仁求贵的儒商开创者:徽商

1瓦檐下的儒商,烟雨蒙蒙寻新途

《晋书》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古徽州地处“吴头楚尾”,属边缘地带,山高林密,地形多变,开发较晚。汉代前人口不多,而晋末、宋末、唐末及中国历史上三次移民潮,给皖南徽州送来了大量人口。山多地少,人口众多,唯有出外经商成为唯一一条出路。

于是自唐代起,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南唐时期,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时时至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如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二人,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就是经商致富的典范。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元末明初时期,徽商资本更为雄厚,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徽商为了牟取暴利开始发放高利贷,歙县商人江嘉就是其中代表。成化年间,徽商相继经营盐业,一向以盐业为主要经营项目的晋商、陕商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徽商真正开始崛起是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其后300余年间他们经历辉煌,曾谱写了“富可敌国”的商业神话。清乾隆年间,仅徽州盐商的总资本就与全国一年的财政总收入相抵;在清鼎盛时期,国库存银也不过7000万两,而在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资本就有四五千万两银子。

徽商活动区域非常广泛,有“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钻天洞庭遍地徽”之说,他们东进杭州入上海,渗透苏浙全境;抢滩芜湖,控制长江流域,淮河两岸;北占大运河,往来于京、晋、冀、鲁、豫,并远涉西北、东北;西进江西,沿东南进闽粤,进而扬帆入海,远至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可谓“其地无所不至”。可以说无论是从业人数、经营行业还是资本规模,均为当时商界之冠。

徽商的发迹和辉煌与他们所处特定环境的影响应该是分不开的。

汪道昆在他的《太函集》里论述徽州人经商的成因说:今新安大族,而其在山谷之间,无平原旷野可为耕田。故虽士大夫之家,皆以畜贾游于四方。可见徽州土地不适于耕种、不能满足其日常生活的需要是他们外出经商的首要原因。

与商业活动形成与发展所必备的地域的开放性、交通的便利性形成强烈的反差。

徽州这片养育徽商集团的故土,是一片由崇山峻岭环绕的闭塞山地,俗称“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即便是丰收之年,因自然条件恶劣,“一亩所入不及吴中饥年之半”。但是由于中国古代连年战乱,处在崇山万岭中的徽州是一个躲避战乱的好去处,所以中原的世家大族和平民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就将徽州作为了他们逃命的首选。随着大规模的移民潮,外来移民的持续大规模迁入徽州,再加上人口的自然增殖,徽州人多地少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只能靠外地输入大部分粮食来度日。于是,生存问题成为徽州人必须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

如何“治生”是徽州人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要想摆脱贫困,唯有两条出路:出仕,或经商。可出仕除了要经历寒窗苦读,还要龙门一跃,贫困交加的徽州人很难以去供养一个学子,更何况即便是供养出来,也不一定能做成官。

外出经商也就成了徽州人唯一的选择。徽州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叫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将徽州人的生活概括得更生动形象。按徽州俗例,人到十五六岁,就要出门学做生意。

徽州境内虽然“粮不足”,但其他物产还是非常丰富的。其万山丛中盛产树木,尤其是杉木,质地坚硬,可为栋梁之才;竹子更是漫山遍野,茶更是堪称一绝,尤其是祁门茶和松萝茶。瓷都景德镇的制陶原料白土,就产于徽州婺源、祁门的两座山;另外它的手工业也比较发达,如制墨业、制砚业等,徽州所产文房四宝早在明朝时就已经闻名全国。于是,徽商开始将境内丰富的土特产运出去销售,将本地需要的商品从外地输来。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生意越做越好。

同类推荐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一个社会的悲伤与勇气

    本书主要围绕当下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从国家政策、价值观、贫富差距、教育问题、文化现象、热门话题等方面揭示当下中国之现状。本书语言犀利而不激进,思想深刻而不哗众取宠,有高度的现实意义,是一本能真正反映当下中国社会真实现状的良心之作。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热门推荐
  • 末世求生传

    末世求生传

    末世来临,每个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
  • 舞女倾城,赖上腹黑谋士

    舞女倾城,赖上腹黑谋士

    闯祸似乎是她的天性,但身处深宫之中便成为了致命伤。救国救民必定是他的志向,他经历太多,侠风义胆,却独过不了情这一关。犹记初遇时,众里只见他。若水尴尬的呆在原地,是他——荆轲帮忙解围。惊鸿一瞥,若水已将荆轲暗自铭记。未料再遇,他竟然说要护自己周全。若水肆无忌惮的相信依赖着他。未曾奢望,亦不敢奢望的眷恋。唯有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幻想。当她终于打开心扉,一生只为他一人舞,惊现,他对她的好只是源于一场华丽的误会。知晓真相的若水会何去何从?刺秦在即,他会平安归来,履行对她的承诺吗?最后一朵桂花落下,她许愿:“但愿明年桂花开,花在人在,看花人不变。”
  • 续月

    续月

    一双眼,窥得人妖两界;一对耳,闻得诸多奇缘。人与妖的缠绵悱恻,不言说。看得见妖的少女,机缘巧合,来到了有着神秘老板与呆萌男狐妖清明的麝月食堂。阴差阳错的相遇,解开一段段无尽痴缠的人妖传说。有些故事在角落悄悄发生,也只愿你静静聆听。婆娑泪,半世无,一段纠葛,一段执念,再一次宣告世人有些感情,超脱一切!麝月食堂的故事,我说给你听。
  • 变身最强炮灰

    变身最强炮灰

    女的吗?我已经无所谓了,时间可以磨灭一切,我已经慢慢接受这一切了。
  • 腹黑竹马吃定呆萌小青梅

    腹黑竹马吃定呆萌小青梅

    那年他5岁。她三岁。她来到了他的家,她很呆萌的对他说哥哥我要每天跟你一起吃饭。一起睡觉
  • 难忘怀之平安结

    难忘怀之平安结

    一首诗词引发一段回忆,一个绳结见证一段姻缘;他身怀绝技,却命途多舛;她美丽善良,却身世迷离。两人相遇又会引发一段怎样的故事?生活中,他如何育人育己?面对阴险狠毒的昔日手足,他们又会展开一场怎样的斗智斗勇?“不思量,自难忘”回首往事,又是什么让人难以忘怀?
  • 祠梦余生

    祠梦余生

    上一世你护我却只是为了取我三魄,这一世你为了天下夺我三魂,余下这四魄不死之身,我只为报恩无怨无悔。
  • 不曾被辜负的遗忘

    不曾被辜负的遗忘

    这不是一个有圆满欢喜结局的小说,也不是一个女主傻白甜男主帅富拽的故事。它零零散散,通过讲述几个都市男女的故事,努力探寻不同感情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蛛丝马迹。他们现实,善良,开放,包容。他们一直在相遇,一直在离开,一直在遗忘,也一直在坚守。
  • 我陪你,地老天荒

    我陪你,地老天荒

    我的一生经历过很多磨难,但我从不放弃。因为我有我爱的人和那么多爱我的人,我相信他们会一直陪着我,陪着我到地老天荒。
  • 六道血歌

    六道血歌

    踏六道,灭轮回,剑破苍穹,以剑通神。今生,注定要血染九天,今世,注定要踏血而歌。我要用手中的剑,戳破这天,踏破这地,掌尽万道轮回。手中的剑,注定是一把杀人的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