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54800000020

第20章 治国之术(1)

1

治国之学

曾国藩认为礼体现为仁与义,仁、义能使人“心纯”,“心纯”则贤才辅佐,而贤才辅佐则“天下治”。“天下治”是由于仁、义能“化万民”。同时指出,如以仁、义治天下,必然会出现“仁政’,并将“仁政”视为治理国家的规矩和准绳。

中国历史发展到了清朝中后期,道光咸丰年间,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变得越来越无以为继了,成了所谓法敝、民顽、吏贪、兵惰的社会,适逢内忧外患,西方列强纷纷东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满清王朝摇摇欲坠,几成无可收拾之象。作为建权几百年的合法政权——清朝的臣子,以曾国藩等少数号称“一代中兴名臣”的封建末士凭借一己之力,和对君、亲、家国的强烈的责任感与进取的人生态度,挽救清王朝于狂澜之既倒,大厦之将倾,致力于移风易俗,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剿灭内忧,克服外患,使清朝的统治得以延续了数十载,免于崩疽于一旦,其才学智慧实在不可虚无以待,值得后人认真研究一番。

曾国藩反对做死学问:“有所宗而无所逸”,主张学以致用,观察社会,研习社会,当国家有危难之时,而能够效命驰驱。可见,曾国藩学问的本色乃是经世致用。至其思想学术,亦皆本于实事求是。

清季政纲败坏、人心不古的状况,为当时很多有进步思想的人和正直的士大夫所诟病不已。其中尤其是吏治的腐败,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曾国藩在奏疏中直言无忌,直陈皇上,对官场的腐败风气痛加揭露:“京官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退缩者,同官互推,不肯任怨,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装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不问明日是也;颟顸者,外面完全,中已溃烂,奏章粉饰,而语无归宿是也。……有此四者,习俗相沿,但求苟安无过,不肯振作有为,将来一遇艰巨,国家必有乏才之患。”

曾国藩将颓败、黑暗的官场风气与人才问题联系起来,主张选贤任能,更新吏治。

治国当然离不开人才贤能。曾国藩当然也明白,提出了“人才”的问题,也许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更根本的乃是移风易俗,重振礼教纲常之说,从根本上改变官场风气。再由士大夫官吏以身作则,醇化民风习俗,使“顽民”经教化之功度。

由于深受儒家学说的熏陶,曾国藩认为治国以纲常礼义为先,这是囿于时代局限所决定的,因为纲常礼义是“性”与“命”,即所谓“以身之所接言,则有君臣父子,即有仁、教、孝

、慈。其必以仁、教、孝、慈为则者,性也;其所以纲维乎五伦者,命也。”无论是“三纲”还是“五伦”,都是一种天性天命的礼,谁也不能违背。曾国藩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一秉于礼”。自内言之,舍礼无所谓道德;自外言之,舍礼无所谓政事。礼之所以能治国治天下,曾国藩认为礼体现为仁与义,仁、义能使人“心纯”,“心纯”则贤才辅佐,而贤才辅佐则“天下治”。“天下治”是由于仁、义能“化万民”。同时指出,如以仁、义治天下,必然会出现“仁政’,并将“仁政”视为治理国家的规矩和准绳。

曾国藩主张“治国以礼为本”,强调肇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以礼自治”和“以礼治人”,把礼看作统治权术不可须臾或缺的法宝。但他又认为,要天下真正大治,也离不开法制。为此,极力赞赏周敦颐的法制观:“圣人之法天,以政养民,肃之以刑,民之盛也。欲动情胜,利害相攻,不止则贼灭无伦焉。故得刑以治。情伪微暧。”甚至将唐虞以后的五刑称作为“不易之典”。

曾国藩主张立法执法必须严肃认真,认为立法是必要的,立了法就一定要认真执行。他说,凡立一法,出一令,期在必行;若待而不行,尔后更改,则不如不轻议法令为好。他强调执法必须从严,但并非漫无条律,而是要“以精微之意,行吾威厉之事,期于死者无怨,生者知警,而后寸心乃安”。

曾国藩主张重礼慎法,礼法结合,以治天下。他强调礼,但又充分注意法的重要住,认为五刑是“不易之典”。礼与法只是顺序上的先后而已,即所谓“不当以赏罚为先”。这是对西汉贾谊“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和东汉陈宠“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人刑,相为表里”思想的实践。

曾国藩重视法刑、主张法治的重要表现是既不能任意赦免,又不可随便赎罚。他称赞西汉匡衡、东汉吴汉不愿赦,三国时用刘备、诸葛亮不谈赦。认为赦免会使子孙不肖、士兵傲慢。

曾国藩虽说赎有定数,不排“过失”、“老疾”,似乎特殊情况可以赎罚,但他又强调“于词讼罚捐,杨行停止”,主张有罪必罚。

曾国藩之重视礼义纲常,主要表现在他在整顿吏制和以法治军队时礼义的特别倚重。整顿吏制的主要措施在于选拔有品格、有才识的人来执法,只有选用这样的人才来执法,来管理一方民众,才可能真正地实现法治“公正”、“廉明”的要求。

人的思想约束着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人的内在思想精神的表现。曾国藩的“思想”、“行为”两手抓的治国之道,也许就是今天中国领导者“讲政治,讲法制”,“民主与法制”并重,“两手抓”思想的先驱。

2

治国以民为本

曾国藩以儒家的民本思想为政治原则,爱惜民力,主张仁政,认为政治的得失就在于是否能保证天下民众吃饱穿暖,人民是否满意。曾国藩把儒家理想的施政方案和自身的感受结合起来,妙在其治国之策中首先主张爱民。

在三代周公时,就提出了“天命不常”、“敬天保民”的主张。周公认为,一朝一代不可能永远受到上天的眷顾,因而不应只是祭祀上天以求保佑,更应注重仁政。而天命可以从民情中察见,人民若拥护朝廷,那上天自然欢喜;如民间怨声载道,则上天就会发怒,那样朝廷就要衰败了。这是民本思想的源头。

曾国藩熟读儒家经典,以儒学修身养性齐家,在治国方面,自然也是遵循儒家思想,从他的日记、家书、奏章中可看出其为官从政都依民本思想。曾国藩以“仁术”为施政原则,随时考虑国计民生,这主要体现在其内政、军事方面。

曾国藩曾说:从事政务,首先在于爱民,要爱民必须选察官吏,察举官吏最重要的在于知人,而知人必须慎于扣取言论。魏叔子认为孟子所讲的是“仁术”,“术”字最耐人寻味。喜爱一个人而知其所短,厌恶一个人而知其所长,就是“术”字最好的、最贴切的意义。

曾国藩以儒家的民本思想为政治原则,爱惜民力,主张仁政,认为政治的得失就在于是否能保证天下民众吃饱穿暖,人民是否满意。曾国藩把儒家理想的施政方案和自身的感受结合起来,妙在其治国之策中首先主张爱民。

以民为本,就要体恤民情,曾国藩在江西任两江总督时就因爱惜民力而推迟征收落地税,他于同治二年有过论述:我在咸丰十年三月,奏明朝廷,将江西全省厘全收入充作我们的军饷,仍然按照老章程收取茶税。因为茶捐、茶厘银数已经很多了,如果再征收落地税,恐怕百姓的财力达不到,这就是我迟迟不征落地税的原因。

曾国藩家训讲“耕读传家”,其本是农家子弟,考取功名之后才进入仕途,对农民感同身受,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了解农民对统治者的企望,因而他的爱民政策更能接近农民的真正所需。

曾国藩因亲自参加田间耕作,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他在日记中曾写道“四民”之中,农民最苦,他还曾经写《劝诫州县》一文,替民诉苦:唯农夫则无一人不苦,无一处不苦。农夫受苦太久,则必荒田不耕;军无粮,则必扰民;民无粮,则必从贼;贼无粮,则必变流贼,而大乱无了日矣!

曾国藩希望州县的官员们体谅农民的辛苦,这一方面可以给农民带来好处,另一方面,也是维护封建社会政治秩序的需要。

作为传统儒学的遵从者,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曾藩自然是崇尚仁义道德的。但可惜的是,他出生在清朝的末世,国家积贫积弱,人民生活困苦,自己还不得不投笔从戎,其心中的苦闷、矛盾是可想而知的,仁义之师的想法应该就是由此而来。曾国藩清楚地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行军打仗也是一样,战场上的胜败是一方面,民心的得失又是另一方面。如果得不到民心,就是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也是没有用处的。他曾说仆尝谓统兵而不知爱民,即百战百胜,也是罪孽;居官而不知爱民,即有位有名,也是罪孽。

为此,曾国藩除了严整军纪、禁止扰民外,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心民众疾苦,赈济灾民,与当地百姓共渡难关,以此来获得老百姓的拥护,曾国藩将这种做法称之为“仁术”。咸丰八年正月,他给曾国荃写信说:“救济灾民,即孟子所称‘是乃仁术也’。”

同时,曾国藩也写了《劝诫营官》:所恶乎贼匪者,以其淫掳焚杀,扰民害民也。所贵平官兵者,以其救民安民也。若官兵扰害百姓,则与贼匪夫殊矣。

官兵和贼匪都靠武力行走天下,但官兵和贼匪不同的是,官兵是保护百姓的,不侵扰百姓;而贼匪不同,他们经常骚扰百姓,侵夺百姓的财产。因此,曾国藩多次强调治理军队首要在爱民:以爱民为行军第一要义,庶为仁义之师。

用兵之道,总以不扰民为第一要义。本部堂频年教人,首重“爱民”二字。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勿视为要结粉饰之文。

曾国藩说:养兵是为了民,设官也是为了民,当官不为民着想,那是我深恶痛绝的。为民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曲爱民歌,不是做几件事摆摆样子,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爱,爱字中间有一个“心”字,所以爱民就要出于“真心”。

曾国藩看到民众在内乱外患中,家败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时,有感而发,亦为了收拢民心,得到民众支持,特地作《爱民歌》、《解散歌》教湘军官兵学会,以自行约束。

曾国藩多次上书陈述民间疾苦,也多次发布公告以减轻群众负担,体恤民情,爱惜民力。然而他也不是完人。他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被人称为“曾剃头”。这个称呼的含意不是曾国藩给人理发,而是人们形容其在剿杀太平军过程中砍人头如剃头一样,采用血腥的屠杀政策,以白色恐怖的高压手段镇压群众起义,维护满清封建统治。

3

治国终身以“勤”

曾国藩自小所受家训中就有“勤”字,如“三致详”中的“勤致详”、“八本”中的“居家以不晏起为本”,都是教导后辈子弟不可偷懒,要以勤治家。

古时当政之人通常都以“勤政爱民”为训,时时告诫自己不可懒惰,要勤于政事,观民间疾苦,为民谋利。只有勤于政事,才能造福于民。懒惰懈怠,民必受其弊。宋朝名臣真德秀说:“莅事以勤。当官者一日不勤,下必有受其弊者。古之圣贤,犹且日昃不食,坐以待旦,况其馀乎?今之世有勤于吏事者,反以鄙俗目之,而诗酒游宴,则谓之风流娴雅,此政之所以多疵,民之所以受害也。不可不戒!”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当政者大多以“勤政”要求自己,因为只有勤政,才能知民间之所需,急民间之所苦,体恤民情。一个懒散的当政者不阅公文,不察民情,不了解地方民风,又如何能与民众连成一片,同甘共苦呢?

三国蜀相诸葛亮为千古贤相,他从刘备白帝托孤之后,“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以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他在《出师表》中说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内要治理政事,外要带兵作战,为后人奉为勤政榜样。

后世有所作为的帝王,也多以勤政自勉,如清军刚入关时,康熙、雍正都以勤政著称。

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曾国藩以勤奋自励,包含了一种倔强的精神。他不敢预料事情结果会怎样,但只要他努力做了,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这是他一以贯之的“尽人事听天命”的思想。咸丰九年十二月,他在给好友吴廷栋的信中说:弟近不课功效之多寡,但课每日之勤惰。来示企望鄙人于将来者,即以此语卜之,自揣此后更无可望。但当守一“勤”字,以终吾身而已。

用他对自己两位兄弟的话说:“吾唯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对他来说,勤奋是报效国家的唯一途径。

本着这样的原则,曾国藩可谓劳心劳力,以一“勤”字终其身。即使偶尔有不够勤奋的时候,他也要深刻反省,痛加改过。

曾国藩自小所受家训中就有“勤”字,如“三致详”中的“勤致详”、“八本”中的“居家以不晏起为本”,都是教导后辈子弟不可偷懒,要以勤治家。

曾国藩说:“凡人之情,莫不好逸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他说:以人事与天事争衡,莫大乎“忠勤”二字。乱世多尚巧伪,惟忠者可以革其习;末俗多趋偷惰,椎勤者可以遏其疏。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矣;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亦生焉;能苦筋骸以捍大患,勤至而勇亦出焉。

可以说,这种“忠”和“勤”的精神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

随着曾国藩位高权重,他对自己的要求也越加严格,这是他晚场善收的主要原因。同时,曾国藩意识到:位高权重,就要多做些事,才能名实相符,不枉国家重用之意。

同类推荐
  • 李明传

    李明传

    本书以平实的笔触,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李明院士在新中国航空工业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李明如何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全军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再到航空工业领域的院士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的一生。
  • 鬼谷子全书(第九卷)

    鬼谷子全书(第九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诸门无所不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热门推荐
  • TFboys凯希之恋

    TFboys凯希之恋

    虎牙,长腿,桃花眼,是他紫瞳,及腰乌发,酒窝,是她本文欢脱,结局HE,不太虐,涉及自己联想的一些政治。
  • 萌妃酷帅狂霸拽:皇上要翻牌

    萌妃酷帅狂霸拽:皇上要翻牌

    纵可后宫三千,他独要她一人!东临睿认为,他有足够的耐心等着顾安然乖乖就范!哪知那小东西居然明目张胆地给他表演脱衣舞,既然如此,他干嘛还要客气?被扑倒的顾安然气的几乎脑溢血,NND,她这满脸绯红各种燥热分明就是被下药的征兆啊!勾引东临睿?她脑子秀逗了要去和三千佳丽抢一根小黄瓜,还不如直接杀了她!东临睿:安安乖,朕不会杀你,只会好好“疼”你!
  • 非婚勿爱:总裁大人放过我

    非婚勿爱:总裁大人放过我

    亲眼目睹母亲被另一个女人逼死,看着另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和她同样面孔的小女子鸠占鹊巢,闯进他的生活,霸占他的家。她是他后妈带进门的毫无血缘小妹妹,他是备受后妈虐待的无人疼爱的苦命孩子。她怜惜他的遭遇,他却痛恨她小公主般的施舍爱心。他虐她身心要为父母报仇,却不想到最后自己也丢了身心,宠她入骨!
  • 邪王溺宠小娇妻

    邪王溺宠小娇妻

    这年头,真是奇怪的很。明明都听说,人死了之后,是会看到白光的。那不就说明,看到白光之后,她就应该死了么?为什么却是穿越了呢?还穿越到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地方。这也就算了,可为什么一穿过来,就已经嫁人了?!说好的美男无数呢?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王的后宫美人儿?而且,王居然还说,她是在欲擒故纵?去你的欲擒故纵,姑奶奶要是看上你,需要欲擒故纵么?姑奶奶只会直接,生扑!“笑笑,来吧。”某邪王媚笑。“来?来什么?”某女疑惑。“你不是说生扑么?本王等着呢。”某女无语,“王,你的节操呢?”“已碎一地。”某邪王依旧淡定无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鱼村

    末日鱼村

    这里没有进化;没有特异功能。这里只有无穷无尽的丧尸和一群坚守着心里道德底线,想要在末日活下去的幸存者。
  • 繁华烟雨,落幕悲凉

    繁华烟雨,落幕悲凉

    一朝锦绣繁华梦,你使我初醒,我在茫茫人海中,万丈红尘中爱上了你,可是:昔年如画凋满地,漂然何处,无处寻觅……
  • 无极仙帝

    无极仙帝

    昔日天魔真君死于天地至尊之手,不曾想死后,竟重生在三千年前的自己身上,悲痛的起始点上.......修炼境界;后天境,先天境,法力境,金丹境,元神境,神通境,法相境,真仙境,地仙境,天仙境,金仙境.又分,初期中期顶峰大圆满四个小境界.本书的任何品种修士都是以此境界为准主角冷酷但不无情,对敌人决不手软!
  • 传说:弑神

    传说:弑神

    传说在远古大陆,神占据了这个世界,西灵金陆被五大元素之金木水火土之王,占据,东圣神陆被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占据,南殇绝陆被四大自然之力风雨雷光占据,北寒级地充满未知,极度恐怖。弑神者的出现让大陆重现生机、自由。
  • 星刃界

    星刃界

    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但平凡之中却透漏着不平凡的气息,而只要是故事,都会有重点。从代表出生时的呱呱坠地到大学里的默默无闻,在这一个无趣的过程中,我只学会了两个字:低调。低调的基础不是谦虚,而是根本就高调不起来。终于,在当了十几年炮灰的一个晚上,发生了一件有史以来的大事。综合广大的90后、小青年、男同胞的幻想,生活就该是金钱与权力相得益彰,美女与智慧并肩而行,不错,很美妙的憧憬,但是,任何事情,都会有前提。人生的每一个必经阶段都有它的奇特之处,现在,我所正在经历的,则选择去一一验证。路很远,夜很长,而我仍旧在出发。我是杨千,我为自己代言!
  • 重生仙元

    重生仙元

    本是生死兄弟,却拔剑相向。本将冉冉升起,却匆匆陨落。本为已死之人,却离奇复生。我命由我不由天!天欲灭我我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