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3800000009

第9章 与权贵相疏(3)

3.杭立武及中英学会

杨宪益对待杭立武,与他对待其他一些跟国民党走的人士一样,提起来大多不大恭敬,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杨宪益所站的立场。比如对罗家伦、张沅长,朱延丰,还有杭立武。他喜欢用动物来形容他们,罗家伦是熊,张沅长是鼬鼠或狐狸,杭立武则是一只兔子。

在自传中,杨宪益对待杭立武,已经较之对待罗家伦、张沅长算客气的了,还是说了一些好话的,比如说他英语口语不坏,很有教养,穿着得体等,可毕竟“坏话”说得分量更重。比如说他向人夸耀是拉斯基的门生;虽然人人称他杭博士,但杨宪益对他究竟是否拿到博士学位表示怀疑,尽管他在自传里也称杭为博士;与罗家伦等人一样,杭立武也“使劲沿着政治阶梯往上爬”;他的面容也富有戏剧性,“脸颊不时地会突然抽动一下”。

1990年6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了一本杭立武的口述自传《杭立武先生访问纪录》,那时杨宪益正在应意大利人之约写自传,不知他看到杭立武的自传没有。

拉斯基是英国著名理论家、政治活动家,社会民主主义和政治多元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1926年起在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政治学。杭立武1925年进入该学院,攻读了两三年政治学,可见是有机会拜拉斯基为师的。至于杭立武在自传里说,他1927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担任名誉研究员,是受了拉斯基的鼓励,这算不算一种自我“夸耀”?杨宪益所指的是杭立武在自传里的这一自我“夸耀”,还是杭立武一贯如此,早在当年就喜欢对人作此自夸呢?杨宪益并没有明说。

相比之下,杨宪益对杭立武博士学位的质疑更实在一些。杭立武在自传中谈及留学生涯,也只提到自己获得威斯康辛大学的硕士学位,并未提到博士二字。但是在自传正文之后所附编者所辑《年表》中,却又写有:“民国十七年,获颁威斯康辛大学荣誉硕士学位,旋即返英。民国十八年,获伦敦大学颁授博士学位,完成学业返国。”常情下,口述自传成文后,不会不经口述者过目,正文与年表出现差异,令人疑惑,也令人玩味,很可能杭立武是喜欢旁人称他为博士的。

杭立武在自传中,称他在英国驻华大使蓝浦森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友好组织”——中英文化协会,时为1933年10月。

从资料上看,中英文化协会发起人有王世杰、王星拱、李四光、李圣五、周鲠生、杭立武、陶孟和、陈源、徐新六、梅乐和、张道藩、傅斯年、罗文干等50多人;前三届会长都是王世杰与一位英国人,总干事是石瑛,杭立武第一届时为干事之一,后两届为常务干事之一。当然这多半表明当时杭立武因为年轻,协会需要“望重”的人撑起门面,并不能证明协会就不是杭立武最初起意并且操办创立事宜的。

杨宪益在自传里写到杭立武,杭立武在自传里也说到杨宪益(误写为杨宪宜)。杨宪益写道,抗战胜利他们回到南京后,时任教育部次长的杭立武来找他了:“他跑来问我,能不能兼职担任中英文化协会的秘书长。他现在在担任协会秘书长一职,但部里的工作实在太忙了,他想让我——和他一样的英国留学生——代替他当秘书长。”

即使不论副部长的身份,算是老熟人,年龄也大过杨宪益十岁,都不大可能“跑来问”,不过透露出杨宪益对杭立武的轻视。在这一点上,杭立武与杨宪益的态度一致,“胜利后由渝回京……记得当时聘用一位留英同学杨宪益教授任管理员。后来发现他受共产党渗透利用,可是并没有做错事,我只有另找一位助理监视他。”在杭立武的叙事中,“贵”为秘书长的杨宪益被“降”为管理员了。而这管理员似乎并非一般印象中无足轻重的角色,因为居然还有助理。态度使原本简单的事实变得怪诞。

杨宪益说他之所以接受杭立武的邀请,是因为他当时在南京,无安家之地,栖身之所成了一个大难题,而中英文化协会“有一座很好的大楼,楼后有花园”,他想将家安在那里面。

中英文化协会在成立后的第三年(1935)年初,在南京新住宅区北平路69号(现北京西路41号)购下四亩二分地,用来建造协会会所,确定建筑图案后,招标选定由仁昌营造厂包工承造,会所约于1936年建成。占地面积近350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750平方米,有西式楼房与新式平房各一幢,前者高三层,共14间;后者有4间,另有厨房3间。房子虽好,房间虽多,可是杭立武不同意杨宪益在里面居住,杨宪益只好另觅他处。

中英文化协会1949年迁往台湾,杨宪益为它工作即到此为止。据杨宪益回忆,协会里的工作人员连他只有四人:一名兼管财务的行政秘书,一名年轻的会计,一名负责收拾房子及其他杂务的园丁——不知这三人中,哪一位是被杭立武派来暗中监视杨宪益的。

其宗旨是“促进中英文化关系及中英两国人士友谊”。工作内容为:聘请英国学者来华讲学及介绍中国学者赴英国讲学;举行有关中英文化讲演,出版相关刊物;指导国内人士赴英留学、考察游历事宜,招待来华留学、考察游历的英国人士;设立图书馆,交换中英书籍;定期举行各种集会、游艺活动。

协会实行会员制,“凡我国人与旅华之英人士,对于两国文化有相当研究而感兴趣者,均可依照本会会章参加为本会会员”。协会经费来源一是会员交纳的会费,二是热心中英文化事业的人的捐助,三是两国政府及两国文化机关团体的补助。事实上经费来源除会员所缴会费外,多由教育部、外交部按期补助。

杨宪益的具体工作他自己认为很简单,就是差不多每个月为中国教授和会讲英语的中国官员以及外国朋友们(主要是外国使馆人员)组织一次报告会或鸡尾酒会,他还组织过一次古玩字画拍卖会。

解放临近,国民政府忙着大逃亡、大迁徙,社会一片混乱,经济也面临崩溃,许多有工作的人拿不到薪水,没工作的无人救济,大家都在挨饿。杨宪益所在的国立编译馆情况好些,编译馆的上级主管部门是教育部,工资由教育部直接下拨。但职工们仍不免担心,哪一天会突然拿不到工资了。赵馆长已经不辞而别了,教育部会不会也拂袖而去呢?众人推举杨宪益为馆长,其缘由固然是杨宪益自己认为的“人缘好”,也是“人好”,大家才予以信任,但也不排除是人们知道他与杭立武的关系——杭立武在国民政府大陆倒台前“临危受命”,刚于1949年3月由教育部政务次长(1946年10月起任)升任为教育部长——寄希望于杨宪益在教育部的活动能力。果然,当编译馆的同事听说杭立武将赴台湾的消息后,便请杨宪益去找杭立武,请部长给编译馆“留些钱”。

杨宪益去了,到了杭立武的办公室,向他说明编译馆职工的生活窘困,请予照顾。杨宪益笔下的杭立武非常爽快,马上开了一张支票给杨宪益,而且数额不小,足够支付全馆人员三个月的薪金。接着,杭立武又热切相邀,说他第二天就要乘飞机去台湾,请杨宪益一家与他一同走,杨宪益婉言谢绝了。

实际上,第二天飞台湾的,可能只是杭立武的家属;那天杭立武起飞,也许并不是飞台湾,而只是飞离南京。之后他在西南忙着文物迁台工作,直到1949年12月,才由成都飞去台湾。南京解放是在1949年4月下旬,杭立武走后没几天。

杨宪益的自传里,写有那天杭立武劝他去台的一段对话,颇有意思。

杭立武说:“你是不是准备赶快离开南京?”

杨宪益回答说,他不准备离开,也许会待一段时间,看一看共产党来了以后情况会怎样。

杭立武说:“不过你应该知道,共产党是不会容忍知识分子的。我们已经获悉,就在几天以前,他们在北京大学开了专门针对知识分子的斗争会。”

杨宪益没有争辩,只是微笑着说,他不是国民党党员,共产党也许不会把他当成阶级敌人。何况夫人是英国人,所以她也不致有什么麻烦。

杨宪益在晚年,还清楚记得40年前他与杭立武的这段对话。

当他在历经各种磨难之后,不时有人问他相关问题,即是否后悔当初的人生选择,他的回答从来都很明确:一,他是中国人,理应生活在中国,理应同祖国一同赴难,所以他从国外回来了;二,国民党在当时,已经非常腐败了,所以他唾弃它。

同类推荐
  • 贝多芬

    贝多芬

    本书主要以贝多芬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主要内容包括:童年时代、拜师学艺、勇敢生活、追求上进、敢于创新、战胜苦痛、晚年生活等。
  • 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参加过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历经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指挥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战争,领导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的个性鲜明,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创作了大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观念的作品,包括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堂吉词德》。他对小说艺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拓,被狄更斯、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誉为现代小说之父。本书作者陈凯先为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教授。他依据丰富的外文资料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和个人体验,结合本人和学术界塞万提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塞万提斯的生平及创作进行全面而精辟的叙述和评论,布局匀整,文字清新,充分展示了塞万提斯及其创作的巨大魅力和深远意义。
  • 编年史(节选)

    编年史(节选)

    《编年史》是美国传奇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家庭生活片段,点燃灵感火花,打破界限……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的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天纵神武:李渊

    天纵神武:李渊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热门推荐
  •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 先婚后爱:天王老公傲娇妻

    先婚后爱:天王老公傲娇妻

    一不小心就睡了个天王巨星,居然还是个富二代,最后还被逼着闪婚?她是赚了呢,还是赚了呢?只是,为什么天王老公这么难伺候,事事都要管着她。“老公,我要请事假,今晚不归宿。”“不准。”“老公,我要请病假,今晚不侍寝。”“不许。”“老公,我喜欢的人回来了,我要请离婚假,今天就离婚。”“………”他扯开被窝,与她亲密接触,“既然你这么想请假,那就请产假吧。咱们今天就开始努力。”
  • 全能高手重回1998

    全能高手重回1998

    1998,林萧重生在石蜗村孤儿院。命运重启,他带着后世数不清的财富来到这里——苹果手机?那是我的专利。动漫产业?起兴于中国。社交平台,网络教育,购物网站,支付APP,文娱产业,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什么,你问这本书爽不爽?这不是废话嘛。
  • 繁花未至待荼蘼

    繁花未至待荼蘼

    广电总局规定,未成年人恋爱只许发展不许成功。校规第三条清楚的写着:禁止恋爱。然而她还是败在了江佑琛身上。十八岁生日那天她鼓起勇气去告白,结果他冷冷的说了一句:“你以为我还会再喜欢你吗?”蓝易辰黑着脸问烂醉如泥的她:“你还要喜欢江佑琛多久?”她恍惚的抬头,目光涣散:“我以后不会错过,这中间究竟出了什么差错?”吻混杂在她的眼泪里霸道的落下。他不悦道:“我也喜欢你。”心一点点低沉下去,然后沦陷……【1V2作者是新人文废求轻喷】
  • 半城烟雨半城伤

    半城烟雨半城伤

    有些事情是永远等不到结果的,因为彼此之间的太多原因,最初相亲相爱的两个人如今形同陌路,咫尺天涯。
  • 青春流年里的悠悠时光

    青春流年里的悠悠时光

    :“告诉你们,善良,单纯,真诚再也不是我顾若的代名词,丫的别以为我好欺负,你们怎样对我的,我必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别想让我手软!”某帅男插嘴了:“就是,谁让他们欺负我家若儿的,该打!”说着,还用他那纤长的手一把搂住了他家若儿。某女发飙了,“谁是你家若儿!别以为脸蛋好点就可以迷惑本小姐的心,哼!手给我放开点!”说着,还嫌弃的推开了某男的手,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某男在背后嚷嚷,“迟早不还是我的若儿吗?又不差这一会!”唉,连作者都要吐槽了:若儿啊,你也太傲娇了,这优秀一美男,换了作者啊。早就上了啊,可别怪我没劝你,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不是!
  • 本大侠在

    本大侠在

    “我没说我是大侠,我是小侠不行么?小侠也是侠!本大侠的菜刀砍你们这些神仙还不是砍瓜切菜!”-------菜刀小侠
  • 霸道校草,你别闹了

    霸道校草,你别闹了

    刚入学没几天,就成为全校女生的公敌。然而这不算什么,一次次的被欺压,都让叶沫茉陷入危险的边缘,倔强如她,像个刺猬开始保护自己,可外表强大的她,终于在一天支持不住了,几年前妹妹的走丢,家里就剩下她这个子女,19岁那年,走丢的假妹妹终于回来,也因为假妹妹的回归,让叶沫茉遭受了各种的事情,原本幸福的家庭,就快要破碎,叶沫茉能否维持好这个家?和韩郡宸的恋情是否是对的,这让叶沫茉开始怀疑。而“妹妹”的报复,让叶沫茉崩溃,终于,真相浮出水面,让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一切的一切,让叶沫茉觉得人生好悲哀,不过幸亏,韩郡宸在,朋友在,家人在,再次给了她温暖,让她冰封的心慢慢的暖化……
  • 天之落

    天之落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世的承诺,亘古的守护。昔年神陨天落,而今刹那永恒!既然在光芒中沉沦,那就在黑暗中永生!
  • 彼岸殇之千秋国色

    彼岸殇之千秋国色

    【楔子】三生缘起,今生缘尽,来生不复再见,凄美的的爱情,错误的相遇今生的眷恋,来生的承诺,传说黄泉路上长着一种绚丽、灿烂、迷人、妖邪的花朵,花火红如血,生不见叶,传说花能唤醒人生前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