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900000038

第38章 大乘佛教主要经典的若干考察(二)(13)

(9) 一乘(法身)与多佛(应化身)的关系。

问:“一切诸佛唯以一乘得出生死,云何今见一切佛刹事事不同,所谓世界、众生、说法、教化、寿命、光明、神力、众会、佛法、法住,如是等事皆悉不同?无有不具一切佛法,而能成就无上菩提?”

贤首菩萨对此问作答:“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一切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随众生本行,求无上菩提,佛刹及众会、说法,悉不同;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诸佛及佛法,众生莫能见,佛刹、法身、众,说法亦如是。本行广清净,具足一切愿,彼人见真实,明达知见者;随顺众生欲、诸业及果报,各令见真实,佛力自在故。佛刹无异相,如来无爱憎,随彼众生行,自得如是见;非是一切佛,安住导师咎。”

(10) 关于“佛境界”。

问:“何等是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因,何等是佛境界所入,何等是佛境界所度,何等是佛境界随顺知,何等是佛境界随顺法,何等是佛境界分别知;何等是识佛境界,何等是决定知佛境界,何等是佛境界照,何等是佛境界广?”

文殊用这样一段话,全给回答了:“如来境界因,唯佛能分别……随顺众生故,普入诸世间。智慧常寂然,不同世所见,度脱诸群生,随顺其心智……如来一切智,三世无障碍,诸佛妙境界,皆悉如虚空。法界无异相,随顺众生说,若欲具分别,唯佛之境界……其‘实’无分别,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自性真清净,能示诸群生。”

上述问答,贯彻一个总的精神,那就是,成就佛境界之因固是世人所不可知的;但佛境界反映在世间,则是可知的。众生不同、心智不同,所以差异万千,佛诸法门也随之呈多样示显,可以分别,也应该分别。因为就世间而言,是唯心所主。在这个领域,不论断烦恼,修菩提,都需要般若智慧指导,然而这智慧不只是玄奥的空理,更重要的是方便实践。行者不应该单纯追求“多闻”,更重要的是救度众生;不能依赖佛的神力,而要自身的精进不息;不能外尚空谈,“内无实德”。《华严经》雕塑的文殊师利,尽管所持仍是般若空观,但已有了很大不同——他更重视如何在“有”的世界中,认真对待人生每件事,按部就班地切实修行,尤其是不间断地眷恋众生、教化众生。

次后的《净行品》,记述文殊为众菩萨的身口意所作的规范,相当于菩萨的戒律。其中特别说明,菩萨不应有个人的希望,而应以教化众生为务:“随顺众生起病门,一切对治诸法门;随彼众生烦恼性,如应说法广开化。”为此,菩萨必须把念想众生、祝愿众生,贯穿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处、每事之中。一切为了众生,也就成了菩萨的第一戒条、文殊菩萨的标志性原则。这些事例都很生动,也很能显示出《华严》中的菩萨精神,按其在家、出家、参学、修道的经历,略举如下。

菩萨在家:当愿众生舍离家难,入空法中;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养,永得大安;妻子集会,当愿众生令出爱狱,无恋慕心;若得五欲,当愿众生舍离贪惑,功德具足;若在妓乐,当愿众生悉得法乐,见法如幻;若在房室,当愿众生入贤圣地,永离欲秽……若在楼阁,当愿众生升佛法堂,得微妙法……若在聚会,当愿众生究竟解脱,到如来处。若在危难,当愿众生随意自在,无所挂碍。若初出家:以信舍家,当愿众生弃舍世业,心无所著;若入僧坊,当愿众生一切和合,心无限碍……脱去俗服,当愿众生解道修德,无复懈怠;除剃须发,当愿众生断除烦恼,究竟寂灭;受着袈裟,当愿众生舍离三毒,心得欢喜……以及归信三宝,受戒、入舍、坐床、行禅、观法,下床、举足、被衣、整服、直到“晨嚼杨枝”,“左右便利”,都得心念众生,祝愿众生,濯除污秽,以“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行道走路及目所见:若已在道,当愿众生成就佛道,无余所行;涉路而行,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见趣高路,当愿众生升无上道,超出三界;见趣下路,当愿众生谦下柔软,入佛深法;若见险路,当愿众生弃捐恶道,灭除邪见……若见大树,当愿众生离我诤心,无有忿恨……若见高山,当愿众生得无上善,无能见顶;若见荆棘,当愿众生拔三毒刺,无贼害心……见树丰果,当愿众生起道树行,成无上果;见诸流水,当愿众生得正法流,入佛智海。由见物到见人:见人汲井,当愿众生得如来辩,不可穷尽……若见桥梁,当愿众生兴造法桥,度人不休;见修园圃,当愿众生耘除秽恶,不生欲根……见严饰人,当愿众生三十二相,而自庄严……见志乐人,当愿众生清净法乐,以道自娱;见愁忧人,当愿众生欲有为法心生厌离;见欢乐人,当愿众生得无上乐,淡泊无患;见苦恼人,当愿众生灭除众苦,得佛智慧;见坚强人,当愿众生得金刚身,无有衰老;见疾病人,当愿众生知身空寂,解脱众苦……见论议人,当愿众生得无上辩,摧伏外道……若见帝王,当愿众生逮得法王,转无碍轮;见帝王子,当愿众生履佛子行,化生法中;若见长者,当愿众生永离爱欲,深解佛法;若见大臣,当愿众生常得正念,修行众善。进城所见:若见王都,当愿众生明达远照,功德自在;若见妙色,当愿众生得上妙色,天人赞叹;入里乞食,当愿众生入深法界,心无障碍;到人门户,当愿众生入总持门,见诸佛法;入人堂室,当愿众生入一佛乘,明达三世……见舍戒人,当愿众生超出众难,度三恶道;若见空钵,当愿众生其心清净,空无烦恼;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成满一切善法;若得食时,当愿众生为法供养,志在佛道;若不得食,当愿众生远离一切诸不善行……得香美食,当愿众生知节少欲,情无所著;得不美食,当愿众生具足成满无愿三昧……若咽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饭食已讫,当愿众生德行充满,成十种力。

(又,)澡浴身体,当愿众生身心无垢,光明无量……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得四神足,究竟解脱。昏夜寝息,当愿众生休息诸行,心净无秽。晨朝觉寤,当愿众生一切知觉,不舍十方。季节变换:盛暑焰炽,当愿众生离烦恼热,得清凉定;隆冬结冰,当愿众生究竟解脱,无上清凉。诵经礼佛:讽诵经典,当愿众生得总持门,摄一切法;若见如来,当愿众生悉得佛眼,见诸最胜;谛观如来,当愿众生悉睹十方端正如佛……顶礼佛塔,当愿众生得道如佛,无能见顶……赞佛相好,当愿众生光明神德,如佛法身。总而言之,在念念不忘众生中,使佛教观念生活化,令一切生活佛教观念化。作为菩萨,不论面对的条件好恶,是否受到众生善待,都必须永持良好的祝愿,将自己训练得心地无比纯洁,不离与人为善。

据《菩萨住处品》,八方四大海中“现在”均有菩萨住处,其中有许多是我们熟悉的地方和菩萨,如四大海中“现在”住有“昙无竭菩萨”(《般若》类经中的一位菩萨);而“毗舍离”、“巴连弗邑”、“莫瑜罗国”等都有过去菩萨住过;还有“甘菩国”、“真旦国”、“罽宾国”、“乾陀罗国”,也是“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的地方。据此研究《华严经》的实际产生地及其编辑年代,有参考价值。

其对中国佛教产生直接影响的不是“真旦国”,而是说: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过去诸菩萨常于中住。彼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有一万菩萨眷属,常为说法。(卷二九)此“清凉山”,即被解释为山西省的五台山,以至于传说五台山即是文殊师利的道场。

§§§第六节论菩萨“十地”和“三界唯心”

在《华严经》中,《十地品》的地位有些特殊。它的单行本,最早是西晋竺法护译的《渐备一切智德经》,姚秦时鸠摩罗什共佛驮耶舍重译,名《十住经》;中观派的龙树对此经有过注疏,鸠摩罗什译《十住毗婆沙论》,即是其疏解的前两住;瑜伽行派世亲(天亲)也为之作疏,北魏菩提留支、勒那摩提等译名《十地经论》,由此还形成影响中国佛学走向的地论学和地论师。

此经的格式也有些特别。从整体看,左右《华严》教义导向的菩萨是文殊和普贤,但在涉及教理极端重要的《十地品》中,说法的主角却换成了“金刚藏菩萨”,令人感到突兀;唯一与《华严》联系起来的,是把金刚藏的说法,归结为佛赐予他的神威和“卢舍那佛的本愿力”。演说此品的集会是在他化自在天上,主持者却是《华严经》只给以化佛身份的释迦牟尼。

这种种特异处,表明此品经原本是独立自行的,被纳入《华严经》可能相当晚了。此品经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由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菩萨定性,并制定菩萨修行的次第,所谓“十地”;一是将世间的成因,毕竟归之为“心”,从而统一了此前的“十二缘起”和其他多因素说的缘起理论。

一、 菩萨的品德及其所修的“十地”

菩萨修习而至最后成佛,须经十个阶段,有十个层次,故名“菩萨十地”。此“地”全名“智地”,是菩萨智慧得以生长的境地。“智地有十”,曰:欢喜、离垢、明、焰、难胜、现前、远行、不动、善慧、法云。此“十地者,是一切佛法之根本;菩萨具足行是十地,能得一切智慧”,所以亦名“智行处”、“究竟道”。此十智地唯菩萨能入,故“但以智可知,非识之所及”。

十地的“初地”名“欢喜地”,是佛教行者由凡俗上升为菩萨、必定成佛的标志性阶段。这个阶段从“发菩提心”开始,到生如是之“心”:是心以大悲为首,智慧增上,方便所护……量同佛力,善决定众生力、佛力……能受一切佛法,以智慧教化,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菩萨如是发心,即时过凡夫地,入菩萨位,生在佛家,种姓尊贵,无可讥嫌;过一切世间道,入出世间道,住菩萨法中,在诸菩萨数,等入三世如来种中,必定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住如是法,名住欢喜地。(卷二三,下同)简单地说,由凡夫进入菩萨行列,关键是“发菩提心”,将凡俗之心转变到追求“无上菩提”之心。此“菩提心”以“大悲”为基础,而以“智慧”和“方便”为辅翼。“大悲”来自对世间众生苦身、苦境的怜悯和同情,以及由此发起救护、解脱的愿望和决心;“智慧”是对世间本质的真理性把握;“方便”则是深入众生,教化众生,令其自我觉悟、自我解脱的种种途径和手段。《华严》认为,这样的心也就是菩萨心,其性质和力量与佛相等,所以成为菩萨与凡夫区别的根本标志。大乘通论,说“大慈大悲”为菩萨的品德;此处则突出“大悲”,以为“多以信心分别,出生大悲,成就大慈心”——大慈源自大悲,是大悲的必然。

菩萨“安住欢喜地”的第一件事,是“发诸大愿”:从供养一切诸佛、受持一切经法、行一切菩萨所行,以教化一切众生,显示种种佛土,净种种国土,为众生做楷模等,一直到“现八相成道,使众生知一切法皆是假伪,而不断菩萨行”,都属初地菩萨的愿望。

接着,“为满此愿”需要“勤行精进”。精进到什么程度?一句话,没有终结,“不可尽”。因为菩萨行的对象、范围、时间以及所需的知识,悉不可尽,所谓:一众生不可尽,二世界不可尽,三虚空不可尽,四法界不可尽,五涅槃不可尽,六佛出世不可尽,七诸佛智慧不可尽,八心所缘不可尽,九起智不可尽,十世间转、法转、智转不可尽。若众生尽,我愿乃尽……而众生实不可尽,世界、虚空……实不可尽:我诸愿善根亦不可尽。像这样由“信”发愿,由“愿”促行,“行”之无尽,唯一的宗旨是将佛教普及于众生。如此信、愿、行,即构成菩萨的“善根”。这“善根”是生长菩萨行的内在品德,与外在的“善知识”及佛的“威神”一起,就成了推动菩萨无尽精进、无尽学习和实践的主要力量。从另外的角度说,亲近并学习善知识,恭敬供养诸佛,也是培植菩萨善根的不可缺少的成分,同属于菩萨品德的范畴。

初地菩萨应该把握的“智慧”和运用的“方便”,与上述文殊所说的般若学说,没有原则区别。略有特色的是这类说法:诸法“无我、无我所,无作者、无受者,无知者,如草木瓦石,又如影响”。而“凡夫可愍,不知不觉”,受诸苦恼。“菩萨于此见诸众生不免诸苦,即生大悲智慧;是诸众生我应救护,令住毕竟佛道之乐,即生大慈智慧。菩萨摩诃萨,随顺如是大慈悲法,以深妙心,住在初地。”据说,这一修习次第,与十波罗蜜中的“施布”相应:“学行大施,即时所有尽能施与。”由于布施故,此地菩萨“多作阎浮提王,豪贵自在,常护正法”。是谓“初地”的“行果相貌”。如初地所述,以下九地相应十波罗蜜中的其余九波罗蜜,亦各得相当的“行果”,如作转轮圣王、帝释天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等。

第二地名“离垢地”,第三地名“明地”,第四地名“焰地”。依其名称,大体可以知道它们的主要内容:从发菩提心,入菩萨位,生在佛家而极喜,接着就远离戒禁规定的诸烦恼,故曰“离垢”;由此修定,获得智慧光明,所谓“明”;继续积累智慧,那就是“焰”了。值得更细一些考察的是五地以后的思想。

同类推荐
  • 犹太商人羊皮卷

    犹太商人羊皮卷

    本书讲述了犹太人的智慧结晶《羊皮卷》,由此深入解析了他们的财富秘密,是一本引导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完善自我的优秀图书。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伊斯兰文化第二辑

    这本由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精心编辑的伊斯兰文化研究论文集,是近年来伊斯兰文化研究成果中的一本比较有分量的学术佳作,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在伊斯兰文化研究及中华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借鉴、相融合方面迈开了新步伐。全书分为文化纵论、义理研究、哲学宗教、前沿思潮四个部分。
热门推荐
  • 莫负彩依

    莫负彩依

    女孩冰彩伊(女主)因为何黎毅加油,而大名鼎鼎,而高富帅何黎纳却在此时冰彩伊....?欲知后事,就开始观看吧!
  • 逆天少主

    逆天少主

    前世父亲为了锻炼她,她的生活无处不有着杀伐,背叛,一次意外身亡重生异世,这一世她拥有了以前没有的亲情,爱情,但......桃花也太多了一点吧!她要如何选择?
  • 合金风暴

    合金风暴

    韩羽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也不是一个能够在其他人为自己安排的路上走到底的人,他是一个胆小鬼,因为害怕,所以他逃了。“用暴力取胜就意味着失败,就意味着毫无意义,因为这只是暂时的胜利!”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讲,韩羽都不曾真正明白石碑上的这句话,而当他回到离星再次看到这句话后,反而被深深地震撼了,并且赋予了它更深一层的含义。韩羽,一个离家出走的年轻人,怀着无名真气,驾着超合金机甲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追寻着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从来都不曾逃离!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超级妖怪分身

    超级妖怪分身

    神煌界,妖族为尊,人族卑微!谁人……能逆转乾坤?封九幽,诛妖塔,灭魔神,手执人皇剑,伴我战诸天!!“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个英雄,我只是想证明——我的热血还在,人族的希望还在!”牛逼是孤独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哥会用拳头教他们重新做人!我是李牧,我为自己代言!!“坑爹啊!给老子弄个妖怪分身,能不能搞个帅点的,这丑东西是什么鬼啊……”本书亲友群:370095385,欢迎到来哦!(* ̄3)(ε ̄*)
  •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我的大学(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偷心游戏:总裁我不约

    偷心游戏:总裁我不约

    他是高冷的禁欲系男神,却不小心被她暗算,“重点部位”惨遭毒手。他将她捉拿归案,狠狠地施以惩罚!可是她实在太诱人,他不知不觉就惩罚到床上去了。一夜缠绵后,他神清气爽:“宝贝,喜欢这种惩罚方式吗?”她全身酸软:“不喜欢!”他欺身而上:“怪我咯?放心,我会努力到你喜欢为止!”她欲哭无泪:“我错了,求放过!唔唔唔……”嘘!新一轮的惩罚,又开始了……【360度无死角霸宠,欢迎入坑。】
  • 罪恶傀儡

    罪恶傀儡

    北荒,曾经有神;墨,曾经有恨。一种职业叫傀儡师,一种人叫游荒者没有打怪升级,没有最终BOSS只有最想说的话,和最想做的事
  • 烈焰繁华

    烈焰繁华

    江山美人,只为你烈焰繁华;金戈铁马,只为你一世繁华。若是有来生,跟你骑马、高歌、走四方。
  • 物糖宠

    物糖宠

    这是一个关于狗狗宠物的一篇小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看,不喜欢勿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