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52500000010

第10章 经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倾(2)

1.北京城的规划与设计

(1) 紫禁城的传承与转身

古之紫禁城,乃天子居住之地,寻常百姓难以一睹其尊容,今之紫禁城,早已更名为故宫,买张门票,即可入内参观游览。

北京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

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

北半部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

此外还有斋宫、毓庆宫,重华宫等。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一步的。

侯仁之关注的是,在规划设计层面紫禁城是如何成就的。

第七章经世致用:唯有葵花向日倾(下)北京城的守望者侯仁之传他认为明初兴建紫禁城,乃是在元宫城的废墟之上又加以改建的。这种改建,和整个北京城的规划设计,从元到明的递相演变,由于实际的规划设计及其实施过程,史无明文,难以稽考,侯仁之便依据考古勘探和间接资料所完成的平面复原图,加以分析。

他的研究结果是,紫禁城的兴建乃是在元大内故址上又稍向南移,其东西两面城址如故,仅分别缩减其北段、延长其南端,因而全城形制仍是南北纵长的长方形,并且依旧处于全城中轴线最重要的位置上。

其结果之一,就是元代后宫延春阁的故址,已处于紫禁城的北墙之外,因而得以在延春阁的故址上堆筑起万岁山,意在压胜前朝。

他指出在紫禁城最初利用元大内而进行改建时,决定引水入城,是应予以充分肯定的。“按北京气候特点之一,是每年雨季降水集中,且常有大暴雨在短时期内下降,势如倾盆。如果排水不畅,极易泛滥成灾。紫禁城内大小建筑连檐接栋,大部分地面又皆有砖石铺设,如遇暴雨集中下降,即可由内金水河排出城外。反之,如遇火灾或其他大量用水之处,内金水河又足以保证流水的源源供应。”

同样,在内金水河紫禁城午门内一段,也是利用了元代旧渠道中的一段,上架石桥五道,既便同行,又增加了庭院设计的艺术效果。

(2)天安门广场的诞生与荣耀

和紫禁城一样,天安门广场的变化,更是天翻地覆,从一个宫廷广场变身为人民广场。

今天的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每天清晨的升国旗和每天日落时分的降国旗是最庄严的仪式,成为很多外地游客的必选项目。

同时,天安门广场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天安门广场于1986年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今天所看到的天安门广场,与历史上相比,早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明清时期,整个宫廷广场都保持着严格的轴线对称,周围绕以色彩浓厚的红墙,层层封闭,正中央是一条狭长而笔直的石板大道,一直伸向天安门前。大道东西两边,傍红墙内侧,是联檐通脊的千步檐,一间一间地排列下去,显得有些矮小单调。“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建筑物的低小与高大,简单与豪华在形象上的对比,亦即利用中心大道的纵长深远和大道尽头一带横街的平阔开展这种空间上的突然变化,来显示帝王之居的尊严华贵以及皇权统治的绝对权威。”

辛亥革命后,封闭的天安门广场除去贯通了东西两城的交通之外,还经历了其他一些变化。

重修过的千步廊被全部废除(1913年),东西外三座门相继拆掉,广场南端的大清门改称中华门。广场以南正阳门的瓮城也被拆除(1915年),并开辟了东西两侧城墙上的出入口,进一步便利了从外城直达天安门广场的交通。

这一些变化,使得天安门广场的中心位置日益突出。

天安门广场发生了以上的初步变化之后,就成了北京城广大群众举行政治集会的中心场所。自从划时代的“五四运动”在这里点燃了第一把革命的熊熊火焰之后,一直到解放前夕历次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也都是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蓬蓬勃勃地展开起来。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每年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实行“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到2009年,一共举行过14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建国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60周年的6次大阅兵。

(3)北京城的两个基本原则

1985年3月,侯仁之在北京科技发展战略讨论会上,明确提出了他关于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一定要站在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高度上,来看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北京旧城的改造。不然,就丢掉了大方向。

第二,一定要在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旧城的改造中,坚持突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题思想。不然,就要陷于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原则上批准了《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同时还做了极为重要的《批复》,在《批复》里讲到北京城的规划和建设时是这样写的:“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

这一指示非常明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究竟如何去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国家首都的独特风貌,意见就很不一致,比如,“首都的独特风貌”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方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容易让问题披上意识形态的外衣,另一方面,则是北京城的具体建设,尤其是旧城改造如何实现“独特风貌”?

因此,侯仁之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今天看来似乎无甚高论,但还原至那个特殊的年代,却是振聋发聩。

毛泽东当时有句名言,就是对待历史文化遗产,要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然后发展创造出新时代的新文化。这些观点是一个原则性的东西,但是,与实际如何结合,却是一个大问题。比如,当时关于北京旧城城墙的争论,城墙到底是精华还是糟粕,该存还是该废?

梁思成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主张保存和改造北京旧城墙加以利用,可是遭到驳斥,这一主张甚至被称作为“立场问题”。后来,城墙还是被拆掉了。

侯仁之清楚地认识到,旧城改造是个决定北京城命运的大事,“这两个原则只是供参考,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必须对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批复》中所提出的原则和精神,有个共同的理解和认识,然后才能共同努力,求其实现”。

(4)北京城的三个里程碑

2001年11月,就在侯仁之先生行将90岁的时候,提出了“北京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三个里程碑”的学术思想:

第一个里程碑,是历史上北京城的中心建筑紫禁城,代表的是封建王朝统治时期北京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一大杰作,且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享誉全球。

第二个里程碑,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城的空间结构上,标志着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的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和建设。它被赋予具有历史传统且统领全城中轴的崭新意义,显示出在城市建设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时代特征,在文化传统上有着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

第三个里程碑,是北京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权成功之后,建设的国际奥林匹克中心。它既是全城中轴线的向北延伸,又标志着中国要进一步走向国际,走向世界。

有媒体报道说,这是侯仁之在对北京城作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深入考察、研究之后,作出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他所倾注的全部心血、智慧的结晶。

其实这三个里程碑,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紫禁城作为第一个里程碑,它那巍峨壮丽的宫阙,充分显示了皇权时代帝王至上的思想;

天安门广场作为第二个里程碑,在扩大宫廷广场为城市广场的基础上,又融合古今建筑为一体,从而呈现出继往开来的新气象;

国际奥林匹克中心作为第三个里程碑,处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的顶点上。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曾说过:“不了解北京城的过去,就无法认识北京城的现在,当然也就不可能预测北京城的未来。城市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过去、现在和未来处在同一时间之链上。”

北京的这三个里程碑就是在这同一个中轴线上。

(5)“老外”的四种“北京观”

北京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为西方学者所瞩目,一般描述以及专题论著,为数众多,侯仁之认为其中有四个问题的探讨,值得关注。

①北京为何选择在今天之位置?

是什么有利的条件决定了当初北京的选址?侯仁之认为,最初把这一问题作为现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课题提到日程上来的,是一位原籍澳洲的地理学家泰勒。泰勒教授1942年当选为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主席,在就职演说中,他曾着重讨论北京城的城址条件问题:“北京是在一个辽阔的冲积平原和温和的气候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大城市的佳例……看来很清楚的是北京城址的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人为因素。在早期,占卜者认为北京的城址是特别吉利的,而政治上的原因则是次要的。”

侯仁之认为,正是泰勒教授才第一次把有关北京城的建址问题提到现代城市地理学的研究上来进行探讨的,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是明确提出问题,并认真进行探讨,确实是值得重视的。

②城市中轴线为何是南北走向?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卫德礼对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有着独到之处,他曾有一部著作《四方之极》,其中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的设计问题:

“在中国城市中沿着自南向北的主轴线行进的大路,比起任何自西向东的道路都更为重要,沿着这条主轴线的大路,布置了最重要的官方建筑,在都城中,所有这些建筑都是面向正南,毫无例外……这一主轴线的设计,在北京城里十分突出地显示出来,如果沿着这条中心大路行进的时候,迎面而来的似乎是没有尽头的大门、城楼以及城垣的延续。”

这种主要建筑面南的设计,侯仁之认为与所在北温带季风区的地理位置有直接关系——这里的冬季处于西北大陆内部气压的控制之下,北风严寒凛冽,日照时间又短,到了夏季,高气压中心转向东南海洋,南风炎热多雨,又是烈日当空。因此,随着季节的变化,为了冬季的避寒采光和夏季的通风避暑,居室设计当以面向正南为上策。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

    本书是同时代人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录合集。本书由苏联著名陀学研究专家多利宁编辑,是研究、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基础、最直接的资料。回忆录呈现了多面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理解其人其作颇有助益。
  •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本书将以现代人的视角全面演绎仓央嘉措短暂却又多彩的一生,全书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丽的情郎。该部分主要以散文的形式来解析仓央嘉措的情诗,通过对其诗歌的理解,来展现仓央嘉措多情多才的一面。第二部分:住在布达拉宫。我是这雪域之王,该部分以传记体的形式阐述其作为达赖喇嘛的生平。
  • 诸葛亮

    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乾坤鱼编写的《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是“世界名人非常之路”丛书中的一本。《诸葛亮(躬耕隐士成为千古谋臣)》中包含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分为“少年才子”、“游学拜师”等数个部分。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灵恫乾坤

    灵恫乾坤

    一位宅男,一只猫秉承着LOVE&PEACE的觉悟加入拯救世界的伟大事业中善恶,爱恨,看似两个遥远的极端,颠覆也只是在一瞬之间这是灵能之间的碰撞也是智慧交错的博弈为了爱与和平献身吧!
  • 染血为仙

    染血为仙

    一夜飘血,一夜寒。他是从冰寒尸骨下爬出的少年,怀着满腔复仇的热血,踏上寻找姐姐的变强之路。前方荆棘阻不去他的路途,前方强者拦不下他变强的脚步。他要一步步前行,哪怕前方万骨枯,他也要染血为仙
  • 洛神妖传

    洛神妖传

    “话说,主人我要升级!”妖魅祸世的小丫鬟兴奋的在一旁蹦跶!“嗯,主人带你去升级。”俊美无俦的山大王手一挥,带着小丫鬟深入险地打怪升级!昆仑山中,俊美无俦的瑊寞被好色的瑶姬调戏,段离洛拉着偷溜到人间的龙吉躲在角落里看好戏!瑶姬的无心之语诈出段离洛的心中另有所属!原本宠她疼她的帅哥主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虐心还虐身的恶魔主人!段离洛欲哭无泪!话说她做错什么了?“主人,我要吃肉肉!”妖魅祸世的小丫鬟可怜兮兮的盯着大块朵颖的山大王!“你最近吃胖了要减肥!”俊美无俦的山大王头都不抬继续大啃特啃!“主人,你弄得我好痛!”妖魅祸世的小丫鬟桃花眸中泪光莹莹!“我帮你锻炼身体素质!”俊美无俦的山大王继续加大力度!
  • tfboys天定之缘

    tfboys天定之缘

    他在雪地里大喊,她却在草丛后哭泣,因为3年前的一个倔强他们是否还能重现昔日的温柔,等待你将他们的天缘重新定义。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 西游再记

    西游再记

    唐僧西天取经后,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各有封赏,各有归宿。如来佛在大雷音寺说法,有座下弟子录下佛言,辑成新经。有观音菩萨等建议新经东传,再次选中唐僧师徒四人前往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再次踏上取经之路,而西天沿路并非平坦依旧是妖魔挡道,在孙悟空的带领下,三师兄弟为保护师父和各路妖怪展开搏杀,斗智斗勇,最终保护师父西天取得经回。
  • 茶医生

    茶医生

    你对茶了解吗?你知道那些茶能预防和治疗感冒吗?该软件让你对茶与健康有更深层的认识!茶成为当今世界人民喜爱的饮料,不仅是因它具有独特风味,而且因为茶对人体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人体所需要的86种元素,已查明茶叶中有28种之多,所以说茶是人体营养的补充源。茶对开发智慧,预防衰老,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细菌结构和消臭,解毒方面的功效已被许多科学研究所证实,因此它也是一种性能良好的机能调节剂。
  • 终结旅行

    终结旅行

    简介故事讲述的是刘秋寒和女友方子诺以及邱素妍和江涛涛四个人的诡异传奇经历,用属灵的智慧点燃你窥探诸世界亮光。
  • 庭闻录

    庭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月与叶的奏鸣

    月与叶的奏鸣

    他因为工作一天没吃饭……“吃饭吗”“吃”他因为军事一夜没睡觉……“睡觉吗”“睡”他因为她的事情心疼半天……“还疼吗”“疼”他因为家里要他联姻……“这个怎么样”……“我只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