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8300000058

第58章 关于“七月派”的几个“问题”(2)

第四个问题。某某同志为了证明艾青、田间不能算作“七月诗派”时说,“七月派既然是有组织有领导有纲领的,把艾青、田间算作七月派,无异于说他们是在胡风、阿垅、舒芜的理论影响下写诗的。”这个命题,我以为违反了文学常识。在中外文学史上,没有任何有成就的作家是按照什么先验的理论来创作的。不但艾青不是按照什么理论写作,就是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创作也不是先受什么理论影响而后写作的。回忆起来,我就不是看了胡风的理论,看了七月派“纲领”(即使有的话)才写诗的。胡风作为文学理论家,他本人就首先反对这种创作方法。事实是,当时的一大批文学青年看了艾青、田间的作品,看了胡风编的《七月》、《希望》,在那样的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到感染,引起共鸣。那个影响是非常深刻;非常强烈的,不但影响了他们的创作,而且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人生道路。记得艾青同志谈过,当时的华北暇大让新到解放区来的青年填表:“对你思想起很大作用的有哪几本书,有哪几个人?”不少人填的艾青,鲁煤填的就是艾青,这就是诗的“影响”。但是,这样说,我并不想贬低文学理论的重要性。如果把文学作品比作有生命的活体,那么文学理论就应当是与这种精神生命有关的生理学或病理学,这就是说,艺术生命从来只是作家,艺术家本人固有的,而不是任何科学理论所能赋予的,理论只是培养、促进、提高一个艺术生命,而不能凭空制造它。真正的科学的理论,应当是用科学的语言把作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创作方法加以分析,加以归纳,加以修正,加以提高,反过来从美学的高度来帮助作家更充分地发挥他固有的艺术才能,更健旺地促进他固有的艺术生命;另一方面,作家接受文艺理论的影响,也决不是被动的,而只有在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创作实践中印证了那种理论,才能把它化为自己的血肉,并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信心,更好地为革命事业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个过程决不是某某同志所说的那样简单。

此外,从历史事实来说,艾青是1940年末或1941年初到解放区的,阿垅、舒芜的理论文章最早是登在1945年1月出版的《希望》上,而艾青并没在《希望》上发表诗,根本谈不到受阿垅、舒芜理论的影响。至于胡风的理论(下面还要谈到),我认为那里面对诗确有真知灼见,这是今天的批评家可以审核的;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办刊物,选稿贯彻自己的美学观点、理论主张,通过刊物上的作品影响了读者。以我为例,我当时是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对于《七月》、《希望》上的大块理论文章,往往看看就放下了,或者是没有兴趣,或者是看不大懂。所以,我认为,胡风以及阿垅、舒芜的理论与“七月派”的形成不能划等号,不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理论不是直接地发生影响,而是曲折地对作家的创作发生作用的。这个问题,我说不大清楚,只摆出事实和不成熟的意见,希望关心这个问题的理论工作者给以指导和批评。

第五点,某某同志说:“《白色花》的序文说作者大部分是党员,这不合实际。”我想,这是符合实际的,《白色花》作者没有包括胡风、舒芜(某某:我是指的“七月派”)。对于“七月派”,也可以这样讲。“七月派”的作家大部分是党员,也是事实。但是这个事实不重要,主要是看作品,艾青1941年初到抗日根据地以后写的诗固然好,有新的内容,平反以后,写的诗也很有革命的激情与艺术深度,用歌德的话说,这是他的“第二届青春”。但我觉得,他最有影响的作品还是抗战前后那五六年,即1935到1940年他风华正茂时候写的诗,正是这些诗篇,而不是由于作者是党员,影响了一代新起的诗人。这个看法对不对,也请广大读者、专家来指正。

第六个问题,40年代“七月派”是怎样对待“九叶派”诗人的?某某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时,措辞之尖锐令人惊讶,这里不必计较这个,但问题必须说清楚。某某同志说,当时北平出版的刊物《泥土》有一段话攻击“九叶”诗人很厉害,并以此作为“七月诗派”攻击“九叶集”作者的例证。

但请调查一下,(泥土》并不是“七月派”刊物,更不是胡风编的。它是解放前北大、北师大等校一些大学生自己办的。当时胡风在上海,后来到了香港,“七月派”的人大部分已到解放区去了。建国之前,我就没见过这个刊物,但它上面刊载了我的好多诗,解放以后我才初次看见《泥土》。

《泥土》的青年作者们为什么要那样“攻击”“九叶”诗人?

我当然不十分了解,但我想,至少与当时严峻的政治气候有关,那些作者们在政治上艺术性上是有他们的看法的。我今天只想指出,《泥土》上的那段话,不是阿垅的话,也不是胡风、路翎的话。此外,当时上海还有一些刊物(不是“七月派”刊物),对“九叶”的个别诗人有过不少批评,有一次座谈会用的措辞比《泥土>;更为强烈。最近我翻了一下当时那些刊物,上述评论一一俱在。我跟刘岚山同志谈过这件事,他当时在座谈会上也发过言,发言人大都是当年上海诗歌界的,可见当时文艺界有各种看法,而强烈批评《九叶集》作者的,并不是“七月派”的人。

今天我认为,在40年代的历史环境下,严肃地探讨诗创作的,除了“七月派”之外,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流派,“九叶”诗派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严肃地探讨人生,艰辛地进行诗的创作,这是应当充分予以肯定的。这两个流派尽管有区别,诗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都明显地有着不同,但还是有共同的地方,都是执著地探究人生,探索诗的创作嘛。

不错,解放以前,对于《诗创造》、《中国新诗》的艺术倾向,阿垅曾经有过一些批评。阿垅是个有成就、有见解的诗人,但他的一些文章有一定片面性,我就听见胡风当面批评阿垅有些文章带有主观主义。不过,我认为,阿垅文字上的片面性,应当从历史的角度来评断,阿垅对他认为不符合人民要求(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的作品加以批判,而没有进行慎重的分析,说了一些过头话,以致产生不好的影响,这正是令人遗憾的所谓“历史局限性”。但是今天,如果以片面性对片面性,断然否定他的全部见解及其出发点,甚至要把他当时批评对了的一些错误倾向(这是今天不难回顾的)也肯定下来,那就未免对历史开玩笑了。此外,阿垅的文章也只能由他个人负责,他不是作为流派代表的身分发言的;而且,阿垅已经故世,即使他批评“九叶”诗人有错误,必须狠批他并追究责任,他也无从申辩了。由此,我觉得文艺界应当特别注意一个倾向:不能因为某人是某一派的同人,由于他当年的几句话便把流派之间的关系搞得复杂化。例如,今天我不会认为某某同志这样不恰当地责难“七月诗派”,就认为《九叶集》的所有作者都是这样看问题。当《白色花》出版时,我们曾经给《九叶集》作者每人赠送了一本,他们大都热诚地回了信。唐涅同志与来很诚恳的信,除祝贺诗集的出版,还回忆起当年的事,说,40年代后期,我们本来是可以团结的,当时有过联合的想法。

最后,谈谈《七月》为什么能够吸引一大批青年作者,逐渐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

“七月诗派”的形成,胡风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肯定的,但也不能说是胡风一个人的作用。胡风对于诗、对于艺术有他个人的见解,有真知灼见,办刊物有组织才能,选稿有自己独到的眼光,通过刊物吸引了众多的青年人,这都是事实。但是,所谓“七月派”的作者们当时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流派已在形成,或者为了这个流派的形成,他们有目的地在(七月)或<;希望)上写诗。——我今年就这个问题问过胡风,他表示,当时并没有这么想过。但从文学史角度看,“七月派”诗人们在文学创作上,在人生态度上,确实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流派。

—个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历史背景、“历史的要求”有着直接的关系。抗战爆发后,中国诗歌创作的形势非常好,炮火把很多人震醒了。诗歌界变化很大,从生活到创作,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诗歌创作异常繁荣。“中国诗歌会”的诗人们宣传抗战,起了不小的作用,在激发人们抗日斗志方面是有历史功绩的。当然,也有弱点:粗糙一点,缺乏艺术感染力,有概念化、简单化的倾向;但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及时地宣传抗日的功绩是不能否认的。“中国诗歌会”诗人们的艺术也不能完全抹杀,蒲风有些诗就比较好,温流的诗写的也好。当时我是初中二年级的战区流亡学生,对他们的作品感到特别亲切。30年代后期,一些原来受外国现代派影响的诗人(在北平、南京、上海、苏州等地都有),抗战爆发后,他们的生活与创作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写过《画梦录》的何其芳到了延安,卞之琳也去了,这是大家想象不到的。因为形势的剧烈发展,主客观都起了变化,过去艺术上有较多追求的一些诗人,如闻一多、冯至等,基本上不再写诗了:(新诗)、“土星笔会”(《诗帆》)、“水星社”、《小雅》等的作者们大多数也不写或写的很少了。后来牧丁在成都编了一个诗刊《诗星》,影响似乎也不大。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不满足于那些空泛的呼喊的作品,渴求得到内容上更为深刻,艺术上更有感染力的诗作。斗争在深入,诗也需要升华。诗坛有一段时间,显得沉闷与苦恼起来。在这个时候,艾青、田间的光耀夺目、震慑人心的诗起了很大的突破与推动作用。他们告诉后来的青年诗人们,诗应怎样写,怎样才能既有抗战的主题,又是真正的诗;后来的青年诗人们沿着艾青、田间的道路,又各自有了自己的新的开拓,并在当时诗歌战线上形成了“崛起的青年一代”。我认为,艾青、田间、鲁藜、天蓝等诗人的诗当时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离开了具体的历史背景是说不清楚的。

至于《七月》刊物和丛书的编者胡风,他通过《七月》这个园地发现、培养了好多青年诗人。关于艾青的最早的评介,除了茅盾在《文学》杂志上的一篇短论外,就是胡风的那篇(吹芦笛的诗人》;对田间的诗最早进行评论的,也是胡风。胡风有着敏锐的观察力。他的主要观点,据我肤浅的了解就是:诗应当从生活中来,不是从诗到诗,不是从艺术到艺术(他在《七月》上选诗的标准之一,就看作品是不是来自火热的生活)。他主张作者直接面对生活,与生活没有距离;他把作诗与做人看成是一致的,不能写诗唱高调,生活情调却很低沉或下流;他认为,诗人首先应如鲁迅说的是战土,原话是“诗人和战士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反对脱离人民的纯粹自我欣赏的那种抒情,(这一点,只有联系到当年抗日战争的形势才能理解得深切);他认为,一篇诗作(即使不成熟与粗糙的)既要真实地反映斗争生恬,又搏动着诗人的心灵和时代的脉息……胡风的这些观点,我认为不仅在抗日战争的当时是正确的,而且今天来看,也仍然有其现实意义。然而,这些观点如果没有作品来印证,那也只是一种理论形态,这里就得看具体作品了,就得从具体作品来检验理论本身的正确程度了。艾青、田间以及后来的“七月诗派”当时在党的影响和感召下,为苦难的祖国和人民而写诗,各自发出了激越的、真诚的、充满血肉气息的声音,这首先是他们的艺术生命活跃在神圣抗战的洪流中的表现;但作为一个流派来看,这些不同的血肉之音形成了一个合唱,则又不能说同胡风作为《七月》编者和文艺理论家的一些主张和要求完全没有联系。

谈完了这一切,我想最后重复一下这个基本观点:评判一个流派,固然要看它的一些理论主张,但说到底,还要看它的作者们的作品本身;作品往往比理论更能说明问题,是因为有过写作经验的人们都知道,作品的内涵往往大于理论的缘故。对于“七月诗派”的成败得失,我以为也应当主要地从它的作者们的作品本身着眼;否则,像某某同志那样,把他们的作品简单地视作“胡风、舒芜、阿垅的理论”的图解,不但会不公正地抹杀这些诗人们广泛的探索和成就,而且如果按照这个公式来套,《九叶集》作者们的努力也会得到歪曲的反映,因为他们不也是在信奉某种“理论”吗?

《九叶集》作者在艺术探索方面确有长处,当然也有弱点,如某某同志承认的,他们对生活抱客观态度,保持着距离——我个人觉得,这些都是他们的弱点(他们完全可以不同意我这个看法),对不对自有研究家来评断。但是抗战胜利后,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还坚持写诗,有些诗写得很有艺术特点。我想,《九叶集》诗人们在解放前夕的一段努力。

即用诗歌作武器来参加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这一点上,是与“七月派”有共同的基础的。当时本应联合起来的,可惜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复杂原因没有实现。今天在党的十二大的精神鼓舞下,原来“七月派”的作者们和“九叶”的作者们都在为中国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而努力,应当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根本意义上的分歧;至于在艺术见解上有些不同看法,那是正常的,而且通过相互切磋,各自得到新的提高,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流派,有竞赛,有共同的提高,这是好现象。

前面说过,我今天本不想发言,没有一点儿思想准备只因某某同志讲了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话,我不得已才作了一必要的说明,关于“七月诗派”的创作、理沦及其形成过程,关于《九叶集》作者们的追求、成就和历史地位,关系到现代文学史的问题,我想不是某某同志和我这两个发言能以说得清楚的;事实上,据了解,已经有一些同志在进行专门研究,我这篇发言完全是我作为—个现代文学编和研究者的个人意见,不一定确切,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衷心希望曾经属于各个文艺流派的同志们在党的领导下,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贡献——我们的一切努力只有这一个出发点,没有也不能有任何其他出发点。

1983年夏

同类推荐
  •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诗精编(中外名家经典诗歌)

    《自己之歌:惠特曼卷》是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惠特曼卷。作者惠特曼,收录了他的多篇抒情诗,主要内容包括:题诗、铭言集、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在海上带有房舱的船里、幻象、开始我的研究、我听见美洲在歌唱、从巴门诺克开始、自己之歌、亚当的子孙、从被抑制的疼痛的河流德等作品。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刘诗白文集(第十卷)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切实启动有效需求 促进经济健康复苏;价值理论与现代多样类型的商品结构;如何启动有效需求;大力调整结构 重振东郊雄风等。
  • 志摩美文

    志摩美文

    同他的诗歌一样,徐志摩散文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质,是其个人身心的真诚表白。无论是“草青人远一涧流”的淡雅篇什,还是“凤鸣碧梧暗香浮”的浓艳之章,均无一不是其真挚情情的流泻,是他诗歌另一形式的异化与延伸……这,使得他的散文少了些理性与思辨,氲氤于字里行间的,是一团团浓得化不开的情思。徐志摩的散文非常情绪化并富有个性:《印度洋上的秋思》《我所知道的康桥》《欧游漫录》等满含着玫瑰花般的浓艳与葡萄酒般的醇香;在《伤双栝老人》《我的彼得》等篇章里,缱绻的情丝则如溪涧水般静静流淌……本书汇集徐志摩感怀、记游、叙事之散文精品,分“屐痕”、“自剖”、“心香”、“文思”四辑。
  • 林徽因全集之散文小说书信(2)

    林徽因全集之散文小说书信(2)

    本部中《散文卷》包含《悼志摩》等十部作品,《小说卷》包含《九十九度中》等六部作品,《书信卷》包含致沈从文、梁思成、傅斯年等多人的书信。
热门推荐
  • HI,大熊先生

    HI,大熊先生

    但不管怎么样,我都要结婚了,和大熊先生一起。未来的日子那么长,就像我们每天都推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太阳一样。可是我知道以后要变了。我在对阳光说一声早上好的时候,还得对身边的,壮壮的大熊先生说一句:“HI,你好啊,大熊先生。”
  • 高中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高中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在我还没有准备好告别初中的时候高中已悄然来临,本以为我还能好好的追随着基友们的脚步上市内第三所学校,没想到中考失意这种天杀的狗血事件也会出现在我的身上,真是日了狗了==肯定是嫉妒我帅的丫丫们踩到狗屎了,不然我也能有这运气?!!别说第三所学校了,第四所学校也轮不到我QAQ但是为了我理想中的高中,我鬼使神差的去了市内唯一一所的私立学校————‘浅默高中’传说中的贵族学校,就是有钱人和学习拔尖的人的聚集地,哦凑!我这个要为所欲为的外星人,感觉到了我的生存受到赤裸裸的威胁,为了以后能更好的装逼,毫不犹豫的串改了学生资料,从今以后我就是一个穷逼了。但!这高中生活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
  • 丹武双魂

    丹武双魂

    往日的妖孽天才被红颜暗算,全身经脉尽断,被人扔下悬崖,碰到有着和自己同样遭遇的武帝灵魂,从此以后,一人之躯住着两人之魂,成就世界第一武皇!无人能敌!报仇!财富!功法!剑技!皇室天才?被我踩在脚下!世间第一妖孽?欺负我兄弟,照样死!武尊都被我踩在脚下!
  • 万圣行

    万圣行

    他是圣地之主的传人,却永远无法凝聚道元。他是弱小的人类生灵,却是天生的雷电掌控者。他来到忘尘的第一天便失去了一生挚爱,却得到了浓于血水的兄弟。他有两个师傅,一个是亲人,一个是仇人。他是苏名,他是一个人类,在各族强大生灵的环视下他背负着沉重的血仇在前行….
  • 公子如砚

    公子如砚

    西昭的经卷散落在姑娘的梦中。西昭南方有城唤姑苏,又南三百里有一山,曰姑逢之山。山中有一姑娘,栖于如盖娑罗树上,醉于月色长枯烟下,不厌其烦地做着同一个梦。梦里,那个白衣飘然的公子,那个在夜里轻唤她“雨水”的公子,一并沉睡在这场缱绻无归的故事中。有匪君子,名唤白砚。
  • 血族十三圣器

    血族十三圣器

    传说,当血族十三圣器集齐之时,便将能复活被上帝封印的血族之王,该隐;圣器代表的不仅是力量,也是每一代守护者必须守护的东西,人类秉承着上帝的宏愿,当上帝在原初之城封印该隐后便将圣器分别交到了十三名人类手中,这一刻,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都将有着一个不可磨灭的身份——吸血鬼猎人。
  • 王妃嚣张

    王妃嚣张

    一个现代电脑黑客技术宅女特工,被谋害穿越,重生在一个将军府的废材小姐身上,从此废材逆袭,亮瞎了那些钛合金狗眼。不能斗气?七系全能,古今一人,谁还敢说她是废材?别人一兽难求,她却神兽不屑,终爱一头小毛驴。别人趋之若鹜的神器,她却转手送人。白衣飘渺,蹁跶如鸿,宛若谪仙神圣不可侵犯,优雅高贵的九王爷,据说她给上了。还扔本书,让他好好研究里面的姿势,扬言隔晚再来验收。
  • 一世宫阙

    一世宫阙

    一场跨越时空的倾世爱恋,一段刻骨铭心的跨世纪爱情。原本只是繁华都市里的被淹没的豪门贵女,却一朝踏足到时空隧道之中,明结果却依旧义无反顾,穿越之后成就了现如今的耶律曦栎,和王爷们把酒言欢,与公主们打架斗殴,一代天骄轩辕烈赐她“拼命十三娘”之称。话虽如此,但她对待爱情却是更加的执着,两次错爱,爱她的为她而死,她爱的却一心想要她死,在这抬头只有四方天的宫墙之中她究竟该何去何从?失去了那颗赤子之心的她,又该如何自保?
  • 乌龙穿越:童真夫妻闹后宫

    乌龙穿越:童真夫妻闹后宫

    一场错误的枉死,一场乌龙的穿越。当IQ188的天才美女遇到腹黑霸气的君王时,如何上演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我跨越了千年的时空遇到你,只为寻找那份最初和最终的爱情```````
  • 逆天盟主

    逆天盟主

    一个从葬域走出的少年,肩负着家族覆灭的仇恨,踏着上代天帝走过的脚步,在玄黄世界搅起一番风云。他重整了梅山派,让梅山派再次发扬光大。他身负炼妖奇术,收复万千妖魔精魅。他在地界招兵买马,成为一方霸主。他联合各方势力,成立了逆天盟,只为家族血案讨一个公道。他就是:逆天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