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700000005

第5章 谋臣篇(下)

9、苏秦刺股佩六国相印

战国七雄中,秦国的国力最为强盛。因此楚、齐、魏、赵、燕、韩六国便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诸侯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大的秦国。要么联合西边的秦国,形成联盟来保存自己。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便出现了一批纵横家。其中一个叫做苏秦,他主张合纵,还有一个叫做张仪,他主张连横。

起初,苏秦在洛阳时想去见周天子,可是没有人帮他向周天子引荐。之后他又跑到秦国,向秦惠文王诉说连横的方法,以将六国一一歼灭。可是经过了一年的时间,他的盘缠都花光了,秦王也没有重用他。

于是苏秦只好回到家乡,从此刻苦钻研兵法。据说他念书非常用功。有时候看书实在累得睁不开眼了,他便拿起锥子刺自己的腿,以此来让自己清醒。为了不在念书的时候伏在案上瞌睡,他就用绳子拴住自己的头发,然后将绳子掉在房梁上。这样只要脑袋往下一沉,那根绳子便会把他揪住。头发一揪,他便惊醒了。

就这样,苏秦苦读了一年多,将姜太公的兵法读熟了,并熟记了各国的地形、政治和军事情况,分析了各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后,苏秦到燕国见到燕文公,对他说:“燕国之所以没受到秦国的侵略,是因为西边有赵国挡住了秦国。可是如果赵国要来打燕国,早上发兵,下午就能到。现在您不跟邻近的赵国交好,反而把土地送给遥远的秦国,这种做法是不明智的。我觉得您应该和赵国订立盟约,然后再去联络其他的诸侯国一同抵抗秦国,只有这样才能保住燕国不被灭亡。”

燕文公很赞成苏秦的主张,便给他准备了礼物和车马,请他去赵国劝说赵王结盟。

苏秦到了赵国,对赵肃侯说:“难道您还不知道,如今秦国最先关注的就是赵国。秦国之所以没有发兵来侵犯,那是因为西南边还有韩国和魏国挡住了秦国。如果韩魏两国被秦国打败了,那么赵国恐怕就难保了。秦国凭借自己国力强盛而攻打各诸侯国,其实赵、韩、魏、燕、齐、楚的土地加一块儿比秦国大五倍,军队比秦国多十倍。只要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还怕打不赢吗?何必主动将自己的土地献出去呢?六国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心是无限的。如果六国不联合起来,而是单独以割地的方法向秦国求和,那样总有一天会被秦国吞并。所以六国不妨联合起来,订立盟约。不管秦国攻打哪一国,其他的诸侯国都出兵相救,这样秦国还敢随便攻击六国联盟吗?”

赵肃侯认为苏秦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拜苏秦为相国,叫他去联络各国诸侯。就在这时,赵国的边界上来了消息,秦国打败了魏国,魏王割让十座城向秦国求和。赵肃侯担心秦国马上要来打赵国,让苏秦赶快想个办法。

怎样才能叫秦国不打赵国呢?苏秦这时想到了一个人,就是他的同学张仪。

张仪以前是个非常穷困的政客,他本是魏国人,可是却得不到魏王的重用。他来到楚国,可是楚威王根本不愿意跟他见面,他只得在令尹昭阳门下做门客。后来昭阳怀疑他偷了家里的和氏璧,将其打个半死,于是他又只好回到魏国。他的夫人劝他不要再想升官发财的事情了,可是张仪却说:“只要我还能说话,就不怕没有官职做。”

苏秦暗中派贾舍人将张仪先接到了赵国。

起初,苏秦不见张仪,后来见了面又十分冷淡,甚至羞辱他,可是暗中他却叫先前接张仪来赵国的那个门客贾舍人,把张仪送到了秦国,当上了秦惠文王的客卿。

张仪对秦惠文王说:“如果我们现在去攻打赵国,那么别的诸侯国就会出兵,那时候我们恐怕难敌六国力量。如果我们现在逼得太紧,别的诸侯国就会害怕,那只能加速他们结成联盟共同抵抗秦国。所以现在还不如先各自联络六国中的诸侯,把他们拉过来,以多数攻打少数。”

秦惠文王依了张仪,暂时放下了向赵国进攻的计划。

赵肃侯得知秦国暂时不会来打赵国了,于是就派苏秦马上去游说各国诸侯。苏秦说服了各国诸侯联合起来抗秦,赵国又封苏秦为武安君。赵肃侯派遣使者去告知齐、楚、魏、韩、燕五国的诸侯到赵国的洹水会面。

公元前333年,楚、齐、魏、赵、燕、韩六国结为联盟,订立了盟约。六国诸侯封苏秦为“纵约长”,交给他六国的相印,让他专门管六国联合抗秦的事。

10、死苏秦捉住活刺客

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军事家,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看到一个黑影闪过,还没等他叫出声来,一个蒙面人便跃到他的面前,用剑狠狠地刺进了他的胸膛。苏秦惨叫一声,随即跌倒在地上。这时苏秦的卫士闻声赶来,刺客还没来得及补上一剑便慌忙逃走了。

苏秦遇到刺客,齐王听说后连忙赶来看望。苏秦身兼六国宰相之职,当初在燕国的时候,就很受燕王的器重,现在他到了齐国,齐王对他也很信任。可是却没想到招来了别的大臣的嫉妒,而且竟然派人来行刺。

齐王见苏秦受的伤非常严重,便十分愤怒地说:“到底是谁这么大胆,我一定要抓住刺客,为先生报仇!”

苏秦非常艰难地说:“请您不要一时性急杀错了人,一定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

齐王连忙问道:“你看清刺客的相貌了吗?”

苏秦说:“当时天色已晚,他又蒙着面,所以没有看清他的样子,只知道他身材高大。”

齐王十分焦急地说道:“单凭这一点怎么能抓到刺客呢?”

苏秦说:“我有一个办法,您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可以抓到刺客了。”苏秦对齐王耳语了一番,随后便咽了气。

齐王回到宫中,那些平时和苏秦争宠的大臣纷纷前来,想探出齐王对于苏秦的死有什么样的态度。齐王掩饰住自己的悲伤,假装气愤地说:“我现在才知道,苏秦原来是燕国派来灭亡我齐国的奸细。我现在就要将他五马分尸。”

于是,齐王命令卫士将苏秦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一声令下,五匹马分别向不同的方向狂奔,顿时便将苏秦的尸体分成了五部分。

齐王刚要回宫,有一个人从人群中挤出来,自称是杀死奸细苏秦的刺客。只见那人身材高大,齐王便问道:“你能说说刺杀苏秦的过程吗?如果这件事真的是你做的,我会重重地赏赐你。”

于是那个人便将行刺苏秦的过程说了一遍,齐王确认这个人就是刺客,于是下令抓住刺客,恨恨地对他说:“要不是苏先生设下的妙计,你这个亡命之徒怎么会自投罗网?”

刺客这时才知道上当了,拔剑将要行刺齐王,周围的将士一跃而上,将其剁成了肉酱。

11、楚国轻信张仪丢国土

苏秦游说六国,劝说各国诸侯采用合纵战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进攻。张仪则帮着秦国到各国游说,劝说各诸侯国和秦国联合,对付别的诸侯国,他的这种策略叫做“连横”。

齐国和楚国算是六国中的强国,两国结成同盟共同对付秦国的“连横”。秦惠文王面对这种形式十分焦虑,他想尽办法去破坏齐、楚的关系,以便秦国渔翁得利。张仪看出了秦惠文王的心思,便对他说:“您尽可放心,我有把握让齐、楚两国反目成仇。”

秦惠文王听闻非常高兴,马上派张仪到楚国实施离间计划。

张仪首先花重金买通了楚怀王身边的宠臣靳尚,然后才去拜见楚怀王。张仪对楚怀王说:“现在天下表面上一分为七,可实际上能够称得上大国的,也只有楚国、齐国和秦国了。这次秦国派我来,就是为了我们两国能够友好相处。如果您同意和齐国断绝往来,秦王愿意将商于地方总共方圆六百里土地送给您,以此来表明秦国的诚意。”

这商于之地原来是楚国的领土,被秦国夺去侵占了几十年,听说现在能够收复,楚怀王一时高兴,便答应了张仪的条件。

听说了这个消息后大臣们纷纷向楚怀王表示祝贺,只有大夫屈原皱着眉头,他觉得这未必是件好事,不应该高兴得太早。

楚怀王见屈原沉着脸,便问他:“我们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得到这么多的土地,难道你不为此感到高兴吗?”

屈原答道:“秦国之所以这样看重楚国,就是因为我国与齐国结成了联盟。如果我们与齐国断交,一旦有事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秦国怎么会把我国放在眼里?”

楚怀王却不以为然地说:“先不要管这么多,先把六百里土地拿下来再说。”

屈原担忧地说:“恐怕这六百里地也只是张仪的一个诱饵,秦国不一定真的愿意拱手让给我们。您不妨先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接受商于,等土地到手后再与齐国断交也不迟。”

这时,陈轸也站出来说:“张仪是出了名的出尔反尔的小人,您还是谨慎点好,千万不要中了他的诡计啊!”

靳尚收了张仪很多的钱财,于是极力帮助秦国说好话,并竭力怂恿楚怀王马上按张仪的条件去做,坚决与齐国断交。楚怀王听惯了奉承拍马的话,将屈原和陈轸的话放在一边,认为靳尚的话很有道理,说:“张仪是秦国的相国,怎么可能言而无信呢?我们既然要想得到那六百里土地,自然要马上与齐国断交!”于是,楚怀王一面派人与齐国断交,一面派逢侯丑跟随张仪到秦国接受秦国让出的土地。

到了秦国后,逢侯丑便要张仪兑现承诺,想不到张仪翻脸不认账,故作奇怪地说:“你是不是搞错了,谁曾许诺把六百里土地送给你们了?我说的是把秦王赏我的六里地送给楚王,这是我自己的封地。”

逢侯丑强忍着怒气,十分严肃地对张仪说:“我是奉了楚王的命令来贵国接受商于之地六百里,并不是相国所说的六里地!”

张仪并不理睬他的话,只是冷冷地说道:“大概是楚王听错了,秦国的土地都是祖先恩德传承下来的,怎么可能会送人?”

逢侯丑发现上了当,连忙动身返回楚国。

楚怀王听了逢侯丑的报告后十分愤怒,大骂张仪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接着,他便下令发兵十万攻打秦国,要用武力夺回商于六百里土地。

此时,陈轸连忙劝阻道:“现在我国已经和齐国断交,如今孤军攻打秦国,恐怕取胜的几率很低。我们还是从长计议吧!”

谁知楚怀王刚愎自用,完全听不进劝告,执意要攻打秦国。结果一战下来损兵折将,败得一塌糊涂,不仅没有夺回商于之地,反而失去了汉中六百里土地。楚国元气大伤,最后楚怀王只得向秦国求和。之后,张仪继续到别的国家游说,说服这些诸侯“连横”亲秦。

12、子产不毁乡校听民声

在郑国有一所乡校,平时百姓们都喜欢到那里聚会和游玩。有一天,一位叫然明的大臣路过这里,看见一堆人聚集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他留神一听,原来他们在议论朝政,批评官员的优劣。就因为讨论过程中出现了分歧,所以声音越吵越大,来围观看热闹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明非常生气,便转身找到了当时担任执政卿的子产,他非常生气地说:“乡校本是为了让百姓学点东西,可是现在人们到了那里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说长论短。有的人竟然抨击国政,指责国君,这件事如果被别的国家的人听到,对我们国家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还不如把乡校拆了,省得给百姓留一个嚼舌根的地方。”

子产摇摇头,说道:“既然百姓喜欢去乡校聚会,何必要将其拆毁呢?”

然明说道:“百姓们说的那些话都是对朝廷不利的话,对你对我都没什么好处。”

子产听完严肃地说:“如果河水暴涨,就快冲破堤坝时,你觉得是放掉一些水,还是应该加高堤岸?”

然明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问这些,回答道:“当然是放掉一些水。”

子产接着又问道:“如果一个人得了不能开口的病,是痛痛快快地请医生医治呢,还是遮遮掩掩不让他知道呢?”

“当然是把病情告诉医生了。”然明这次回答得很干脆。

子产听完笑着说:“这就对了。国君和大臣在治理国家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或者做出一些不利于百姓的事情来。百姓们对朝廷对官员有了意见并说了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现在的那所乡校正是让百姓说话的地方。如果我们拆了它,百姓们虽然不会聚集在一起批评政事,但是他们会把不满情绪堆积在心里。长此以往,就如同那暴涨的河水一样,堵塞得越来越厉害,总有一天会冲破堤岸,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

然明听到这里顿时心服口服,他说:“你说得很对,乡校就不拆了,留在那里对国家有利,对朝廷也有利呀!”

13、子产听哭声查出冤情

有一天,子产带着随从在街上漫步,忽然听到从一户人家中传出了一个女人恐惧的哭声。待子产走近时,女子的哭声越来越胆战心惊。于是子产对随从说:“这妇人家中一定是有亲人快要死了,你们快去看看。”

随从快步走到那户人家,只见一名男子直挺挺地躺在床板上,一个女子正在旁边痛哭不止。经过一番询问,才知道是那女人的丈夫死了。随从将打探来的消息告诉了子产,子产听后感觉有点不对劲,他疑惑地问道:“果真是那女人的丈夫死了吗?”

随从答道:“那人已经死了有一个时辰了。”

子产听后神色大变,他怒道:“这就更不近情理了。”

随从不明白这件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自己的丈夫死了,妻子自然要哭,这有什么不近情理的地方?

子产又对随从说:“赶快去找一个仵作来,这件事有些蹊跷。”随从接了命令便离去了,不一会便带着仵作前来验尸。

在回去的路上,子产对随从解释说:“按人之常情,亲人得病了会担忧,快要死了会感到恐惧,已经死了便会感到悲伤。我听见那个妇人并不是悲伤地哭,而是恐惧地哭。开始我还以为她丈夫快要死了,没想到已经死了一个时辰了。这时候,她为何还会发出恐惧的哭声呢?而且她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却越发哭得厉害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时随从才恍然大悟,说道:“这下我明白了,原来那男子是她害死的。她杀死丈夫,怕外人知道,为了遮盖杀人的真相,她又不得不哭。可是这哭声中却不免流露出恐惧来,听到人们的脚步声,恐惧自然越加深重了。”

子产点头称是。

不一会,那妇人便被押来了。验尸结果显示,她丈夫是在睡觉的时候被刀子捅死的,之后又找到了她行凶的刀子和染上血的衣服。在证据面前那妇人不得不服罪,但是她还不知是她的哭声暴露了自己。如果不是遇到了子产这种细心机敏的人,她或许就能蒙混过关了。

14、范雎助秦王远交近攻

赵国在廉颇和蔺相如的共同保卫下,使得虎视眈眈的秦国不敢轻举妄动。其实秦国已经从楚国和魏国得到了不少土地。那时候秦国的实权掌握在太后和她的兄弟穰侯魏冉手里。

公元前270年,穰侯要派兵攻打齐国。就在这时候,齐昭襄王接到一封信——一个名叫张禄的人求见。

这个张禄原是魏国人,他的真名叫范雎。他本是魏国大夫须贾的门客。有一次,他跟随须贾出使齐国,齐襄王听说他很有才能,于是派人去见范雎,并给他备了一份厚礼,但是都被范雎推辞了。

因为这件事,须贾怀疑他私通齐国。于是一回到魏国,须贾便向魏齐告发他。经过严刑拷问,范雎几乎断了气,肋骨被打断,门牙被打掉。最后魏齐叫人用破席把他裹起来,扔在厕所里。

天黑下来的时候,范雎才昏昏沉沉地醒了过来。只见一个兵士守着他,范雎恳求他帮助。于是那个守兵偷偷地放走了范雎,并向魏齐回报,说范雎已经死了。

为了躲避魏齐的追捕,范雎更名换姓,改名张禄。那时候,正好秦国有个使者来到魏国,范雎便暗地里去见使者,请求使者将他带到秦国。

范雎到了秦国,给秦昭襄王上了道奏章,秦昭襄王便决定在离宫接见他。到那天,范雎便在宫内的半路上,碰见秦昭襄王坐着车子来了。范雎故意装作不知道是谁,也不躲避。秦王的侍从大声呵斥他,谁知范雎则非常冷淡地说:“哪里有什么大王,我只听说秦国有太后,有穰侯。”

这句话被秦王记在心里,他立刻把范雎请到了离宫。命令左右下去之后,单独和范雎见面。秦昭襄王说道:“我刚才听到您在外面说的那番话了,现在希望您能够坦言,不管牵涉到谁,上至太后,下至百官,你有什么话只管说。”

范雎便开始说道:“秦国土地广博,士卒勇猛,想要一统天下本来不是件多么困难的事。可是过了这么多年却依然没有什么成就,除了相国没有对秦国尽心尽力,您也有失策的地方。”

秦昭襄王连忙问:“你说我失策在什么地方?”

范雎答道:“齐国远离秦国,中间隔着韩国和魏国。如果大王要出兵攻打齐国,即便灭掉了齐国,也很难将齐国和秦国连接起来管理。所以我认为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远交近攻。暂且和离我们远的国家保持友好的关系,把离我们近的国家先攻打下来。这样便可以不管扩大秦国的地盘,逐渐地增加秦国的土地。只要将韩、魏两国攻下来,齐国也就保不住了。”

秦昭襄王对他的说法点头称是,说:“秦国要真是能灭掉六国,统一中原,那就全靠先生的远交近攻的计策了。”

于是秦昭襄王封范雎为客卿,并且开始按照他的计策,首先把韩魏两国作为秦国主要的攻击目标。几年之后,相国穰侯被秦昭襄王撤了职,杜绝了太后干预朝政,封范雎为丞相。

魏国受到秦国的威胁,魏王感到十分惊慌。后来相国魏齐听说秦国的丞相是魏国人,就打发须贾到秦国去求和。范雎听到须贾来到了秦国,便故意换上了一身破旧衣服,到客馆里去见他。

须贾一见范雎竟然还活着,十分震惊,说:“你在这做什么?”

范雎答道:“我就在这儿给人家当个使唤人。”

须贾见他穿得十分单薄,冻得一个劲儿地打哆嗦,便拿出一件茧绸大褂送给范雎,并且留他一起吃饭。须贾说:“我听说秦王非常看重丞相张禄。我很想拜见他,不知道有谁可以帮我引见?”

范雎说:“我的主人和丞相倒是有些交情,如果您要见丞相,不如跟随我去见他吧。”

于是须贾跟着范雎来到了相府门口,对须贾说:“您先在这等一会,我先进去通报一下。”范雎进去不久,便有人传出命令,要须贾进去。须贾问守门的侍者:“刚才那位和我一块来的人怎么不出来?”

守门的人很奇怪地说:“刚才进去的不就是咱们的丞相吗?”

须贾这才恍然大悟,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他进去后,跪在地上一直爬到了范雎面前,不住地磕头,说:“我有眼无珠,得罪了丞相,请您下令治我的罪吧。”

范雎把须贾狠狠地数落了一顿,说道:“虽然过去你那样对我,可是今天好在你给我了这件袍子,总算有点人情味。我就看着这个份上,暂且饶了你。”接着,他又叫须贾捎信给魏王,只要魏王杀了魏齐,秦国就会同意魏国割地求和的请求。

须贾回到魏国,把范雎的话告诉了魏王。魏王情愿割地求和,魏齐走投无路,最后只好自杀。魏国求和后,秦国就按照范雎远交近攻的计策,先将矛头对准了韩国。

15、管仲高价买鹿楚中计

齐国有了管仲,日益变得强大起来,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可是楚国却不听齐国的号令。当时,齐国的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军打楚国,以军威震慑楚国君臣。但是管仲却连连摇头,说:“齐楚两国实力相当,如果两国开战,必定是一场恶战,会将我们辛苦积攒下来的粮草用光,也会牺牲掉无数人的性命。”

管仲的反对使得众将士哑口无言。大家不知道管仲这次有何妙计能够征服楚国。

有一天,管仲派了一百多名商人到楚国去买鹿。鹿在当时是比较稀少的动物,只有楚国才有,可是当地人只把鹿作为一般的、能吃的动物,仅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而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四处宣扬:“齐桓公喜欢鹿,不惜重金购买。”

楚国的商人见有利可图,便纷纷加紧购买鹿。开始的时候三枚铜币一头,后来涨到了五枚铜币。这件事最后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他感到非常兴奋,他认为强盛的齐国就要亡国了。当初卫懿公因为迷恋鹤而亡了国,现在齐桓公喜欢鹿,简直是重蹈覆辙。于是他和大臣们在宫中大摆筵席,等着齐国衰落后好夺得天下。

鹿的价格一再高涨,后来管仲把鹿价提高到了四十枚铜币一头。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都相当于数千斤的粮食了,于是纷纷放下农具,不再到田间耕种,而是带着猎具到深山去捕捉鹿。就连楚国的官兵也都停止了训练,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地上山捕鹿。仅仅一年的时间,楚国的土地荒芜,铜币堆积成山。楚人拿着铜币去买粮食,可是发现没有人肯卖给他们。原来管仲早就下了命令,禁止任何诸侯国和楚国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极大地丧失了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便集合了八路诸侯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楚国境内,气势恢弘。楚成王陷入了内外交困的境地,无奈之下连忙派大臣求和,同意接受齐国的号令,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就这样,齐国没有费一兵一卒便制服了强大的楚国。

16、虞公贪财借道被灭国

虞国和虢国是晋国南边的两个小国,由于他们的祖先都姓姬,所以两国相处得很好。但是虢国的君主经常派兵到晋国边界闹事,晋献公便想讨伐虢国。

公元前655年,晋襄公跟大夫荀息说道:“我想现在讨伐虢国,你觉得怎么样?”

荀息说:“现在还不是时候,虢国和虞国相交甚好,而且虢国戒备森严,如果我们贸然发兵,恐怕很难取得胜利。不如先派人给虢国国君送一些美女,让他尽情享乐,以此消磨他的意志。”

虢公得了晋国的很多美女,果然贪图享乐,不理政事了。荀息这时候说:“现在可以攻打虢国了,不过要想虞国不去支援虢国,还要给虞公送一份厚礼,向他借条路说是讨伐虢国。这样虢国就会恨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

于是晋献公就派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到了虞国,将一匹千里马和一对名贵的玉璧献给了虞公,说:“虢国一直侵犯我们晋国,我们打算讨伐他们。今天麻烦贵国借一条道,让我们顺利过去,如果这一仗打赢了,所有战利品都归虞所有。”

虞公是个贪财之人,他拿着玉璧,又看看千里马,便答应了荀息的要求。这时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来到虞公面前劝阻道:“大王!这样做不行呀!虢国跟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如果虢国灭亡了,那我们虞国也就很难保住了。”

虞公却不以为然地说:“人家送来了这么好的宝贝,咱们岂能小气得连条路都不借给他们。再说,结交强大的晋国总比和弱小的虢国相交好。”

宫之奇见虞公听不进自己的忠言,料定虞国必然要被晋国灭亡,于是带着一家人离开了虞国。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当晋军路过虞国时,虞公见晋军十分强大,便向荀息讨好地说愿意助战。荀息说:“我听说虞公正和犬戎打仗,您现在假装上去给他助战,虢国一定会放您进城。让晋国的士兵上您的兵车,只要他们一开城门,我们就可以轻松地拿下下阳关。”

荀息利用虞公很快就拿下了虢国,回过头来又很快收拾了虞国。虞公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做了俘虏,他喜欢的那对名贵的玉璧和那匹千里马,又回到了晋国,他最后亡了国,什么也没得到。

17、慎到连环三计保国土

楚襄王刚刚继位,齐王的使者便带着五十乘兵车来到了楚国。齐使向楚王施礼完毕,便显露出了真实意图,他说道:“当初您做太子的时候在齐国留作人质,以献出楚国东地五百里作为提前返楚的条件。今天我来替齐王传个话,不知您会不会履行诺言。”

楚襄王一时不知道怎么办了,连忙摒退左右,让齐使先休息一下。他请来了太傅慎到。

慎到说:“这件事果然不好办。没想到齐国竟然真的派人来要地了。不过您先别慌,明天在朝堂上召集大臣们,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第二天一早,楚襄王心中十分焦急。上柱国子良首先献计道:“大王,您贵为一国之君,不能言而无信。如果您这次食言了,就会被天下诸侯耻笑。所以不妨先把地方给他们,然后再夺回,这样方显示出了您的强大!”

子良刚说完,昭常便上前劝谏:“大王,这东地五百里国土万万不能给齐国。割去它,楚国就如同失去了半壁江山。我宁愿率兵死守东地!”

昭常退下,景鲤对襄王分析道:“地要给,不然会失信于天下。而且楚国很难抵御齐国的强兵,我愿意代大王去秦国搬来救兵!”

景鲤退出后,慎到这时再拜见襄王。

襄王皱着眉头转告了他们三个人的主意,慎到笑道:“大王,他们三人各有见地,您不妨全部采用!”

襄王瞪了他一眼,慎到接着说道:“您发给上柱国子良五十乘,东面献地五百里给齐;在子良走后第二天,派出昭常为大司马,让他去镇守东地;在昭常走后的第二天,派遣景鲤率车五十乘,去向秦国寻求救援。这样,我就能保证您不费一兵一卒,就能保住这五百里东地!”

于是大家便按照慎到的计谋,纷纷行动起来。子良来到齐国表明自己的来意之后,齐王大喜,连忙派遣军队前去接受东地。这时昭常已经镇守在那里,面对齐国的军队,昭常说道:“简直是做梦,我奉命镇守在这里,与这块土地共存亡。”齐王听闻非常生气,他质问子良,到底怎么回事。

子良假装很生气地说:“这个昭常肯定是假传楚王的命令。大王,您不用管他,只管发兵攻打好了。”

于是齐王下令出兵,军队直接来到了楚国东地。齐军刚要攻打楚国边界,这时五十万秦军已经严严实实地包围了齐国西边的疆域。秦国将军大声喊道:“齐王拦截楚国太子回国已是不仁,现在更要夺取楚国土地更是不义之举。如果齐军不守礼数,秦国愿为天下诸侯讨个公道。”

齐王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着急,他连忙叫子良回国告诉楚王,齐国不要那五百里东地了。子良走后,齐王又命人赶往秦国,解除齐国的燃眉之急。楚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绷紧的神经终于松开了。

18、孙膑斗庞涓装疯脱难

孙膑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他经墨翟推荐来到魏国,正好同他的同学庞涓一起为魏王效力。

有一次,庞涓摆酒设宴邀请孙膑一起谈论兵法,孙膑对庞涓的提问对答如流,而且还向其提出了一个问题,可是庞涓却答不上来。他们一块在魏王面前摆兵布阵,庞涓的阵法被孙膑一一识破,而孙膑摆出的巧妙阵法,庞涓却一点也不知道。

庞涓是个嫉贤妒能的人,他本来就很嫉妒孙膑的才华,如今孙膑来到魏国,他生怕孙膑抢了自己的地位,于是将孙膑视为自己的眼中钉。有一次他使用诡计,陷害孙膑和齐国私通,并以省亲扫墓为由,准备叛魏赴齐。

魏王辨不清真假,糊里糊涂便将孙膑革职,并叫庞涓去向他问罪。

庞涓本来想杀掉孙膑,但想到《孙子兵法》还没有到手,于是假惺惺地对孙膑说:“魏王本来要杀了你,幸好我再三恳求,他才答应将死刑改为刖足黥面。”

善良的孙膑信以为真,在接受完刑罚之后还认真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最后还是庞涓的一位家丁怜悯孙膑,将真相告诉了他。

孙膑没想到庞涓心肠这么歹毒,可是如今自己已经身体残疾,根本没有办法逃走。想来想去,最后才找到一条计策。既然庞涓陷害自己是因为嫉妒自己的才能,如果让庞涓知道自己失去了才能不就可以了吗?于是,孙膑开始装起疯来。他整日披头散发,痰涎满面,时而大哭,时而大笑。

庞涓听说了亲自赶来看,孙膑见庞涓来了,便“疯性”大发,表演得惟妙惟肖。庞涓仍然有些怀疑,于是便叫人把孙膑拖到了猪圈,把酒食和粪便都递给他。孙膑一把打翻了酒菜,一把夺过来递给他的粪便。庞涓这时才信以为真,看着孙膑已经成了行尸走肉般的人,庞涓便渐渐放松了警惕,任由他在猪圈里爬来爬去。后来,齐国想办法救出了孙膑,任命孙膑为军师。再后来,在马陵道与魏军那一战,孙膑终于设计杀了庞涓,报了深仇大恨。

19、鲍叔牙推荐管仲当丞相

齐国是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内乱,国君齐襄公被杀。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是在鲁国的公子纠,一个是在莒国的公子小白。两个人身边都有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庄公决定亲自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继位。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对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离齐国很近的莒国,万一让他们抢先一步到了齐国就麻烦了。还是让我先带一支人马过去截住他为好。”

结果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在莒国的护送下匆忙赶回齐国的路上。途中遇到管仲的拦截,管仲拉箭瞄准公子小白,只听一声惨叫,小白便倒在了车里。

管仲以为小白已经被射死,便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可是他们哪里知道,他只是射中了公子小白衣带的钩子,那声惨叫是为了迷惑管仲。所以等到公子纠和管仲进入齐国国境的时候,小白和鲍叔牙早就从小道抢先一步到了国都临淄。最后公子小白继位,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继位以后,立即发兵攻打支持公子纠的鲁国。鲁国战败,鲁庄公不得已杀了公子纠,并将管仲押回齐国治罪。

管仲被关在囚车里送到齐国,可是鲍叔牙却劝齐桓公重用管仲。齐桓公非常生气地说:“管仲用箭差点要了我的命,我怎么还能用他?”

鲍叔牙说:“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他用箭射您,正是表明了他对主人的忠心。他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本领比我大。如果您想要做一番大事业,他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听鲍叔牙这么说,齐桓公便赦免了管仲的罪,并任命他为齐国的丞相,协助齐桓公管理国事。管仲便开始整顿内政,开发富源,大开铁矿。制作了很多农具,大大提高了耕种技术。大规模拿海水煮盐,鼓励老百姓下海捕鱼。那些离海比较远的诸侯国便来购买齐国的食盐和海产,齐国越来越强大起来。

齐桓公一心想要成为霸主,因为成为霸主不仅能够在各诸侯间发号施令,还可以让别的诸侯国向齐国进贡。他对管仲说:“咱们齐国兵精粮足,我们能否召集诸侯,订立盟约呢?”

管仲说:“我们凭借什么去召集诸侯呢?各诸侯国都是周天子的臣子,谁也不服谁。天子虽然已经失去了大权,但是毕竟是天子,名义上比谁都大。如果主公能够奉天子的命令,会合诸侯,订立盟约,倡导大家共同尊重天子,一起抵抗别的部落,各诸侯国哪个有难便帮助哪个,谁要是蛮不讲理便疏远谁。这样主公即便自己不说做霸主,别人也会推举您的。”

齐桓公说:“你说得没错,可是这件事要怎么办呢?”

管仲说:“我有一个办法。现在新天子刚刚继位,我们可以派出使臣前去祝贺,顺便帮他出个主意。现在宋国发生内乱,国君地位不稳,国内很不安定。遂请天子下令,明确宋国国君的地位。您只要拿到了天子的命令,便可以以此来召集诸侯了。”

齐桓公非常赞同他的办法,便决定照着管仲的意见去办。

这时候的周天子早已经没有了天子的实权。各国诸侯都只忙着抢地盘,夺土地,根本不记得朝见天子这回事。周釐王刚刚继位,便有齐国这样一个大国派遣使臣来朝贺,心里非常高兴。于是他便按照使臣提出的办法,下令请齐桓公去宣布宋国新君的君位。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凭借周釐王的命令,召集各国诸侯到齐国西南边境上的北杏开会。这时候,齐桓公还没有很高的威望。这项通知发出以后,只有宋、陈、蔡、邾四个国家响应,来参加了会盟。像鲁、卫、曹、郑等诸侯国都没有来。在北杏会议上,到场的诸侯国国君推举齐桓公为盟主,各国共同订立了盟约,齐桓公终于获得了诸侯国中的霸主地位。

20、商人吕不韦的精明投资

吕不韦曾是个精明的商人,积累了不少财富。

公元前265年,秦昭王的太子死了,秦昭王立第二个儿子安国君为太子。

安国君把自己最宠爱的姬妾华阳夫人封为正夫人,但是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异人是夏姬所生,他被作为秦国的人质,留在了赵国。异人在国内的时候就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到了赵国就更加穷困潦倒了。出门连个马车都没有,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当时,吕不韦做生意到了邯郸,听说了这件事,便认为这是个绝好的机会。他想通过帮助异人成为秦国的太子,获得荣华富贵。

吕不韦经过多番打听终于见到了异人,便对他说:“我可以让你变得富贵。”

异人看了看吕不韦,看他的穿着打扮不过是个商人而已,不由得苦笑道:“你自己都没有富贵,又怎么能帮我?”

吕不韦没有理会异人的嘲笑,反而严肃地说:“只有先帮你获得富贵,我才会得到富贵。”

异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心想,或许可以在他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愿望。于是异人改变自己狂妄的态度,将吕不韦请到屋子里。

吕不韦对异人说:“现在的秦王年事已高,太子安国君最宠爱的就是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安国君既然那么宠爱华阳夫人,在立嗣这件事上肯定会受到她的左右。您有二十多个兄弟,既不是长子,又不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儿子,况且您现在还在赵国做人质,所以您现在成为嗣君的几率非常低。”

异人想到自己在赵国受到的待遇,无奈地点点头。

吕不韦接着说:“我可以用黄金帮您打通华阳夫人和安国君的关节,让他们立您为嗣君。”

异人听完吕不韦的话,重重地给他磕了一个头,说:“倘若您真的能帮我成为秦国国君,我一定会和您一起享用荣华富贵。”

于是,吕不韦给了异人一些黄金,让他再多结交宾客。之后他又花了黄金买了很多珍玩宝物,亲自来到秦国找到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并以异人的名义将这些珍宝献给华阳夫人,并让她转告说:“异人虽然在赵国做人质,但是非常贤能,广交天下宾客。他非常敬重您,常常想念夫人和安国君。”

做好了这些,吕不韦又让华阳夫人的姐姐劝道:“你现在依靠美色得到安国君的宠爱,一旦红颜消褪,便有可能失去宠爱。现在您还没有儿子,如果不趁早从诸公子中选一个认作自己的儿子,那么以后便很难保证富贵了。如今异人在赵国做人质,生母又不受宠爱,如果您这时候能够帮助他,他肯定会对您感恩戴德,这样您也能永享富贵。”

华阳夫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趁着安国君空闲的时候对着他哭泣说:“我虽然得到您的宠爱,可是却一直不能为您生下儿子,实在是我太无能了。异人现在在赵国做人质,他非常贤能,对我也很孝顺,我希望您能够立他为嗣君,我即便老了也有靠山了。”

安国君于是答应了她,华阳夫人便给异人改名为子楚,后来异人果真被立为太子,还继承子王位,他就是秦庄襄王。他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

21、晏婴智以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在位时,晏婴任相国一职。那时候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人共称“齐邦三杰”,他们凭借自己的神勇和功劳,十分傲慢张狂,与齐国的大臣陈无宇结成一伙,意图夺取齐国政权。晏婴觉察到了他们的阴谋,一直想要除掉他们,可是却找不到恰当的时机。

有一天,鲁昭公和相国叔孙若来到齐国,晏婴陪同齐景公一起招待鲁国君臣。酒过三巡,晏婴对齐景公说:“如今,金桃熟了,我想亲自摘来为两位国君助兴。”齐景公答应了。

齐景公对鲁昭公说:“这种桃子是先王在世时种下的,那是一个来自东海的人带来的 ‘万寿金桃’的桃核。先王将其种下,过了三十年,桃树生长得非常茂盛,可是却久久不见其开花结果。再后来桃树终于开花了,可是一直到今年才结了几个桃子,因此十分珍贵。平时我命人将桃园的门锁上,今天您光临我国,我不敢独自享用,所以取来同您一同分享。”

鲁昭公连连道谢。

不一会,晏婴便将摘来的桃子拿来了。只见盘中放着六枚桃子,香气扑鼻。晏婴献给鲁昭公一杯酒,之后奉上了一枚金桃。

鲁昭公一边饮酒,一边品尝着金桃,那桃子香甜无比,鲁昭公连连称赞。

接着,齐景公也喝了一杯酒,吃了一枚桃子。齐景公说:“这种金桃是十分珍贵的东西,叔孙若大夫贤能美名闻名天下,应该吃一个桃子。”

叔孙若谦让道:“我的德行怎能和晏婴相比,这桃子还是让他吃吧!”

齐景公见他们互相推让,于是便拿了两个桃子给晏婴和叔孙若一人一个。

盘中还剩下两个桃子,晏婴建议将其赏赐给朝中功劳最大的人。这时公孙捷第一个站起来说:“当年我随主公一同打猎,杀死了凶猛的老虎,这功劳够吃桃子了吗?”

晏婴说:“你杀死猛虎,保护了主公,这样的功劳理应赏赐一枚桃子。”于是递给公孙捷一杯酒,一枚桃子。

这时古冶子一下子跳了出来,说:“打死老虎就了不起了吗?当初我在黄河斩杀妖鱼,保护了主公的安全,这样的功劳够得上吃桃子吗?”

晏婴听了,忙给古冶子斟满酒,送给他一枚桃子。

古冶子正在吃桃子的时候,田开疆一步跳了出来,大声说道:“我曾经奉命讨伐徐子,斩杀了徐子的大将,俘虏了五百多名甲士,使得徐子臣服于齐。各国诸侯推举我们主公为盟主,这样的功劳,难道不够资格吃这一枚桃子吗?”

晏婴对齐景公说:“田开疆的功劳的确比公孙捷和古冶子的功劳大,可是桃子已经没有了。只能赏酒一杯,等桃子再熟的时候赏赐给他吧!”齐景公同意了晏婴的建议。

田开疆却按着剑柄说道:“斩鱼打虎的人都能吃到桃子,我血战沙场,为国家争得荣誉却吃不到桃子。在两国国君面前受这么大的侮辱,让我有何面目再活下去?”说毕,他便拔剑自杀了。

公孙捷大惊,说道:“我们没有田开疆的功劳大却吃到了桃子,我们争吃桃子却没想到让给田君,已经不廉洁了,现今田君死了,我只好跟着死,方显得仗义了。”说然也自刎身亡。

古冶子见状大吼道:“我们三人如同亲兄弟一样,现如今他们都死了,我还有什么理由苟且偷生呢?”说完也拔剑自杀了。

齐景公叫人制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晏婴无形中便除掉了这三个隐形的祸害。

22、弦高献牛犒军救郑国

表面上已经加入了中原会盟的郑国,暗地里却和“独来独往”的楚国友好交往。晋文公知道这件事后,便打算召集各路诸侯共同去讨伐郑国。

此时,先轸说道:“其实咱们自己的兵马就足够出兵攻打郑国,况且咱们已经会合诸侯好几次了,何必再去叫上别的国家?”

晋文公说道:“这样也好,不过我和秦王有过约定,一旦有事便一块出兵,所以这次不能不去通知他一声。”于是晋文公便派使者去秦国请求秦穆公发兵伐郑。

等到晋国的军队到了郑国,秦国的兵马也到了。晋军驻扎在西边,秦军守在东边,声势浩大,郑国的国君吓得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个人出了一个主意,就是派出一名善于言辞的人去劝秦国退兵。于是郑国国君选了一名能言善辩的人,结果真把秦穆公说服了。于是秦穆公单单留下了两千人马保护郑国,自己带着大部人马离开了。

晋国见秦国一声没吭便走了,都非常气愤。狐偃主张马上追上去,或者把留在北门的那些秦军消灭掉。晋文公却说:“当初要是没有秦王的帮忙,我又怎么能回国呢!”于是晋军没有理睬撤退的秦兵,而是专心致志攻打郑国。最后郑国投降了,答应了晋国的条件,将逃亡在晋国的公子兰立为太子。

留守在北门的秦军见郑国向晋国投降了,便非常生气。秦王为了郑国才退兵离去,还留下了这么些人保卫着郑国,没想到他们反倒撇开了秦国,自己投降了晋国。

于是秦军马上派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秦王,希望秦王能够尽快派兵来征讨郑国。秦穆公听了这个消息心里非常不痛快。可是他又不好意思直接跟晋文公撕破脸,也只好暂时忍耐。

后来,狐偃、狐毛、魏犨等比较重要的大臣先后去世,秦穆公听说了,便开始在心中打起了算盘。晋国已经没有了可以倚靠的重臣,而秦国的年轻人才却是如春笋般成长起来。于是秦穆公便想着要接替晋国成为新的霸主。那时候,中原的诸侯依然把秦国看做西方的戎族,就像把楚国看做南蛮子一样。秦穆公想:要做中原的霸主,就必须占领中原的土地,永远待在西北角可不是个办法。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摩拳擦掌,开始建立霸业了。这时秦穆公又得到消息,说郑伯死了,被晋国扶植的公子兰成为郑国的国君。恰好晋国的侯也去世了。如果现在去攻打郑国,刚刚为晋侯后事忙碌的晋国绝不会不顾国君的遗体而救援郑国。所以驻守在郑国的秦军希望秦王下令发兵,给郑国来个里外夹击,趁机将郑国灭掉。

秦穆公马上召集群臣商议攻打郑国的事,但是却遭到了蹇叔和百里奚尽力反对。他们认为:“郑国和晋国的国君都刚刚去世,我们不去吊祭就罢了,还要趁火打劫侵犯人家,这样是不合情理的。而且郑国距离秦国有一千多里地,就算偷偷行军,日子久了人家也会知道。即便这次打了胜仗,我们又如何管理千里之外的土地?所以攻伐郑国这件事还是不做为好。”

可是秦穆公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说:“秦国一向都跟着晋国后面,听人家的话,替人家摇旗呐喊,被人家以为秦国一辈子都赶不上晋国。现在重耳死了,难道我还要这么不声不响地躲在这儿吗?”于是秦穆公便派出三百兵马去攻打郑国。

大军出发那一天,蹇叔和百里奚一直送到了东门外,对着临行的军队哭着说:“今日只看你们离去,却看不见你们回来了!”

领兵的西乞木和白乙丙都是蹇叔的儿子,他们见父亲哭得那么难受,就想不出征了。蹇叔连忙阻止说:“那怎么可以!我们一家一直受到国君的重视,你们即便是被人打死,也得尽你们的本分作战。你们这次出征,郑国倒没什么,只是一定要小心晋国。崤山一带地势险恶,你们要多加小心。不然的话,恐怕会遭遇危险哪!”

而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只觉得他父亲和蹇伯父太啰嗦了,便没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上!

秦国的军队走了好几个月才到了滑国的地界。忽然,军队前边被人拦住去路说:“郑国的使臣求见!”

报信的士兵赶快通报了孟明视。孟明视大吃一惊,叫人去接郑国的使臣,并亲自问他:“你是谁,到这里来做什么?”

那个使臣说:“我叫弦高。我们的国君听说秦军要到郑国来,便让我带上了这十二头肥牛送给众位将军。这点东西不过够将士们吃一顿罢了。国君让我传达他的感谢,感谢秦军一直保护着北门。我们郑国也是非常小心地保卫着国家,所以请将军尽管放心。”

孟明视说道:“你们误会了,我们不是去郑国,我们是来征伐滑国的,你还回去吧!”

于是孟明视便下令攻打滑国,弄得西乞术和白乙丙莫名其妙。孟明视对他们解释说:“我们现在已经过了晋国的地界,离秦国已经有一千里的路程了。本来打算趁郑国没有防备,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可是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他们大老远的跑来给我们送东西,就是告诉我们郑国已经做好了准备。现在这个情况就和原来不一样了。我们远道而来,如果打仗最好是尽快结束,可是他们依然有了准备,必定会用心把守,我们很难打进去。如果郑国将我们长期地围困起来,我们兵力不足,给养也很困难。所以现在郑国是不能攻打了,倒不如趁滑国没有防备,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将他们灭了,这样拿些财物回去,对主公也是个交代。”

于是,秦军放弃了攻打郑国的打算,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位郑国的使臣原来是一个牛贩子冒充的。他正赶了一群牛去洛阳做买卖,半路遇到一个熟人,听说了秦国要攻打郑国这个消息。牛贩子想到郑国正在忙于丧事,肯定没有做好战斗准备。于是他一面差遣了一个人赶忙去郑国报信,自己一面拖住了秦军。

郑国的新君郑伯兰接到了商人弦高送来的消息,马上派人去探望守在郑国的秦军动向。结果看到他们都在那整理兵器,收拾行李。于是郑伯派个大臣去对他们说:“诸位将士辛苦了。我听说孟明视率领的军队已经到了滑国,你们怎么还不快去和他们会合呀?”

驻守的秦军大吃一惊,察觉到有人走漏了消息,于是只好勉强应付了几句,连夜逃走了。

同类推荐
  • 回到唐朝去篡位

    回到唐朝去篡位

    一个初次告白失败的宅男,因一个短信不幸身亡。然而,他有一个神奇的机会可以让他复活。那就是回到唐朝去篡位!如果,能回到古代再活一次,也不错呀!即使,华丽的狗带。。。
  • 大德皇朝

    大德皇朝

    楚雄一个乱世孤兵,且看他如何如何一步一步建立属于自己的皇朝。
  • 朕的后宫传

    朕的后宫传

    2022年的风云人物,周竞天。少年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一心想要开发时空旅游项目。投入巨资偷偷研发时空门,不曾想到却阴差阳错的把自己坑了。悲催的周董竟然被,自己花大钱研究的东西给送跑了。
  • 春秋再轮回

    春秋再轮回

    一个被灭门的青年,轮回转世却没有忘记前世的记忆在同一个春秋时代出生,带着上一世的记忆,他学会了淡然,带着上一世的血海深仇,他学会了隐忍与坚持,在一步步揭开前世死亡的谜团的同时,他也在一步步迈入江湖的中心,最终的敌人却是他……
  •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喋血尘埃(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热门推荐
  • 倾世为红颜

    倾世为红颜

    倾世为红颜简介:那日桃花树下,他拥她入怀:你若愿意我便以江山为聘,日后必定六宫无妃只你一人,若你想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便弃这王位,我与你浪迹天涯,只嫌鸳鸯不羡仙,可好!可是在他们爱情道路上有太多的陷害侮赖,他们有能否深信不疑,一直相知相守呢!
  • 高冷校草的恋爱

    高冷校草的恋爱

    高冷校草与一位清新女孩之间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呢?
  • 倾城满庭芳

    倾城满庭芳

    在我对爱情懵懂无知时我写下了千古缘之穿越,后来我才知道,真正爱入骨髓是无声无息的,原谅我那篇不成熟的爱情。本文女主是个无权无视的落难千金,脾性不卑不亢,在男主以及周围人的逼迫下成长,后来被发落遇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将军,一心一意护她周全,她却被一江南刺客带走,不知所踪,刺客一身红袍,那日她说,你穿红衣的样子真好看,殊不知,刺客的后半生为她穿了一生的红衣,原来花开花落,不过是一念成殇······
  • 修炼纪元

    修炼纪元

    吸收了妖魂,觉醒了异种,踏上强者之路。。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长乐六里志

    长乐六里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的400个益智游戏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的400个益智游戏

    玩出来的智慧(全脑开发婴幼儿潜能的400个益智游戏)》中的游戏按月龄进行编排,父母可以根据宝宝所处年龄进行选择,并且可以对同一种游戏进行多种变化和孩子延伸,让宝宝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 时间的命运

    时间的命运

    百叶孤儿院的日梦雨思琪和百瑞明若是闺蜜。有一天有人要收养她们的其中一个,本来是决定收养日梦雨思琪,可百瑞明若不甘心,推倒思琪摔下天台。后代替日梦雨思琪成为日本首富代女儿。魔法的时间命运正式开始。
  • 修真机甲师

    修真机甲师

    [第三编辑组签约作品]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机甲师,能够驾驶机甲翱翔宇宙。而偶然之间得到的白龙戒,却把他朝着修真的方向推去。两个不同的世界,两种不同的身份,他该何去何从?是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做一名出色的机甲师,把得到白龙戒的事情丢到脑后还是离开科技界,去那陌生的修真界中,走一条从未想过的人生?在席强心中,这并不是一个选择题。他要成为机甲师,更要成为一个修真的强者。他要做这两个世界中的第一个——修真机甲师他要在这混乱的世界中,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 赔伴

    赔伴

    “怎么在这哭?”简宁听到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从头顶传来,抬起头看到一张精致的脸。简宁用有点沙哑的声音说道:“我需要20万。”唐复走到车子拿出笔写了几下,然后将一张30万支票递给简宁。简宁盯着支票看了一会,然后抬起头看着唐复,说道:“那你的条件是什么?”唐复拿出一张纸巾擦干简宁的眼泪说道:“我的条件是不要再哭了,女孩子不该哭的。”简宁不解的看着他。多年以后,唐复来讨债。“简宁,你欠我三十万,你要怎么还?”卖身还是以身相许,你自己选一个吧.简宁想这人真流氓,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嘛。不过看在他难得这么傲娇的份上就哄哄他吧。简宁在他耳边轻轻说道:“我不是早把自己赔给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