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4700000002

第2章 君王篇(上)

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这段历史时期充满了王侯间的争斗,成则王,败则寇。谁能笑到最后才是最终的赢家。

1、秦穆公五张羊皮换五贤

百里奚原是虞国的大夫,具有非凡的才能。后来虞国被晋所灭,百里奚成为了亡国大夫。晋献公本想对他委以重任,可是百里奚觉得十分屈辱,便宁死不从。

后来秦穆公派人向晋国提亲,晋献公便把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秦穆公。当时有人向晋献公进谏,既然百里奚不愿意做官,那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百里奚便跟随着晋国公主的陪嫁队伍走向秦国。可是,在半路上他却偷偷逃走了。

秦穆公在查看陪嫁的奴仆名单时,发现少了一个人,便向他人询问。别人都认为不过是个奴仆,不必太在意。此时,朝中有个从晋国投奔而来的、名叫公孙枝的武士,他把百里奚具体介绍了一番,并告知秦穆公说,这个百里奚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因此,秦穆公发誓一定要找回百里奚。

百里奚从陪嫁的队伍中逃走之后,来到了楚国的边境上。楚兵发现了他并怀疑他是奸细。百里奚急忙辩解自己是虞国人,是给有钱人家放牛的,国家亡了才出来逃难。楚兵见他年岁已大,长相老实,也不像个奸细,于是就把他留下来看牛。想不到百里奚还真有一套养牛的本事,没多久便把那些牛养得个个膘肥体壮。人们都称呼百里奚为“放牛大王”。不久,他的这个名号传到了楚王的耳朵里,便命他去南海牧马。

后来,秦穆公得知了百里奚的下落,便准备了一份厚礼,想要派人将百里奚要回来。这时,公孙枝拦住了秦穆公,他说:“以前楚王不知道百里奚是个人才,所以才让他去牧马。倘若我们如此大张旗鼓地要人,就等于告诉了楚王百里奚的价值。由此,楚国又怎能轻易地放人呢?”

秦穆公听完他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可是他又急于将百里奚换回来。公孙枝便说道:“我们最好低调一些,就用一般奴仆的价钱——用五张羊皮将他换回来就行了。”

秦穆公听完,便按照公孙枝的建议派出了使者。

秦国的使者见到楚王说道:“我们之前走失了一个奴隶,他犯了很重的罪,我们已经找他很久了。听说他逃到了楚国,希望您能允许我将这个罪犯带回去。”说完,便献上了带来的五张上等羊皮。

楚王一听不过是个奴隶,于是很痛快地答应了使者的请求,让他将百里奚带回了秦国。

秦穆公满心欢喜地去见百里奚,却发现他原来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失望的表情顿时显露出来:“可惜啊,年纪太大了。”

百里奚笑道:“您要是让我跟随您去猎飞禽走兽,臣确实力不从心了。可是要让我同您商讨国家大事,臣还不算老呢!”

秦穆公听完不禁高兴起来,他急忙向百里奚请教:“你有什么办法让秦国成为众诸侯国中的强国呢?”

百里奚说:“秦国最大的优势便是地势。秦国虽在边陲地区,可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伺机而动。”

秦穆公不禁对百里奚肃然起敬,认为他果真是个人才,于是便封他为上卿,协助自己处理国事。不料百里奚却婉拒了秦穆公的好意,他推荐了自己的一个朋友:“我有一个朋友叫蹇叔,他的才能远胜于我,您还是把重担放在他身上吧。”

秦穆公一听大喜,竟然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才。求贤若渴的他急忙令使者带着重金去迎接蹇叔。

蹇叔为了能够安抚好友,让百里奚安心地为秦国佐政,便跟着使者来到了秦国。

秦穆公非常高兴,他对蹇叔说:“以往只是听说过你的才能,但是从来没有见识过。我想听听您对治国有什么意见。”

蹇叔说:“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主要是威德不够。”

秦穆公急忙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蹇叔答道:“首先治法要严,这样才能在别的国家中树立威严;对百姓要宽容,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要想国家强盛,必须教民礼节,贵贱分明,赏罚公正。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贪心。当今的许多强国都已经有了衰退的趋势,秦国正在一步步强盛起来,您最后一定能实现您的霸业。”

听完蹇叔的话,秦穆公对此人非常叹服。于是封百里奚为左庶长,蹇叔为右庶长,称为“二相”。由于百里奚是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来的,所以人们又称他为“五羖大夫”。后来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没多久,百里奚的儿子也投奔到秦国来,被秦穆公拜为将军。

此后,秦穆公五张羊皮换来五位贤人的故事广为流传。

回观历史,但凡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必然是知人善任、求贤若渴的人。一个人不管有怎样的宏韬伟略,倘若身边没有智者谋臣的倾心帮衬,也很难创造一段广为传颂的历史。秦穆公羊皮换贤,不得不说他捡了一个大便宜,但是倘若没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怀气魄,恐怕也无缘于这些贤臣良将吧!

2、秦武王举鼎斗勇枉送命

秦武王是秦惠王众多儿女中最神武的儿子,秦惠王给其起名为“荡”,为的就是让他达成称霸中原、荡平天下的愿望。秦武王是秦国最著名的君王,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其雄心壮志不逊于任何一位有做为的君主。可是他却因为一时逞能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实在令人惋惜。

秦武王身高体壮,重武好战,有着天生的神力。他常常和勇士们以斗力为乐,而且对于勇力过人者都十分欣赏。当时乌获、任鄙就是因为勇猛力大而受到了重用,秦武王继位后,对二人更是宠爱有加,纷纷提拔他们为上将。

在卫国(有说是齐国)的民间也有个力大无穷的人,名叫孟贲,他就是因为力气大而闻名于乡里。人们形容他的神力,“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传说有一次他上山砍柴,看见两头公牛在打斗。孟贲上去便攥住了两头牛的牛角,一下子便见它们分开了。其中一头牛感受到孟贲的蛮力便温顺地匍匐在地,另一只却有点不服气,对着孟贲不停地晃动牛角,大有和孟贲决一死战的劲头。谁知孟贲一怒之下狠狠的揪住了牛角,按住牛头,硬是将牛角拔了出来。那头牛顿时鲜血喷出丈余高,之后倒地而死。

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孟贲的厉害,因此都不敢与其发生争执。后来孟贲听说秦武王在招贤纳士,他想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于是连忙赶往秦国。从卫国到秦国要经过黄河,所以必须走水路。那天在岸上等待乘船的人非常多,按照规矩,每个人都是要排队登船的。可是那天孟贲来了,因为有一身神力,孟贲从来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一把将前面的人都拉到了自己的身后,抬脚就要上船。

别人已经等了很久,见到他如此不讲道理,就有人十分气愤,便拿着船桨打他的头:“你以为你是孟贲啊,不排队就想上船。”

孟贲十分生气,转身就用双眼瞪着那个说话的人。只听他大吼一声,顿时河水波涛汹涌,站在船上的人都被震到了河里。为了早日赶到秦国,孟贲也没工夫和那些人计较,他把船桨插在岸上,站在船上用脚猛地一蹬,船就划到了十余米外,转眼间就到了河对岸。他很快就到了咸阳见到了秦武王。经过一番测试,秦武王对他的才能非常赞赏,当即给他封了官职,像对待乌获、任鄙一样宠信他。

秦武王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不屑与六国为伍。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于是秦武王便将秦国的相国改为丞相,并设有左右两个丞相。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秦武王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学识渊博、聪明绝顶之人,于是他找机会向二人问道:“如果你们能够让我统一各国,灭掉周朝,得到君王的威望,那么我死了也值了。”接着秦武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先从韩国入手,灭掉韩国。

樗里疾表示反对,因为到韩国的路途不光遥远而且艰险,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还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万一赵、魏两国趁机从背后偷袭,将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

秦武王转过头看着甘茂。甘茂愿意到魏国去做说客,不但阻止魏国向秦国偷袭,还会让魏国出兵助秦灭掉韩国。秦武王听后大喜,便给了甘茂很多的财物,命他速速出使魏国。经过甘茂的一番努力,魏国果然答应出兵助秦。

没多久,秦武王便命甘茂率领十万大军向韩国进攻,又命乌获率领五万援兵前往韩国支持甘茂。秦、韩两国在宜阳城下展开了战斗。乌获手持一双重一百八十斤的铁戟,独入韩军,身后军士所向披靡,没有敢抵挡的韩军。甘茂与将军向寿各自率领一支队伍,乘势追击。韩军打败,七万多人被斩首。乌获一跃登城,手攀城墙外沿,没想到城墙竟然承受不了乌获的巨大臂力,坍塌了。乌获摔下城墙,被摔得粉身碎骨。秦军很快攻破宜阳,韩王感到十分惊恐,急忙让出了三产之地,秦武王的第一个愿望就这样达成了。

接下来秦武王便到巩、洛之间游玩了。他带着任鄙、孟贲一班勇士和大队人马起程,直入周王朝所在地——洛阳。周郝王迫其压力,派使者以及其隆重的礼节到郊外迎接。可是秦武王却拒绝了周王的召见,因为他急于想见到一件东西,那就是象征着王权的九鼎。他早就听说这九鼎就放在周王室太庙的一侧。于是他马上来到周太庙,在侧室果然见到了九个宝鼎。这九鼎是当年大禹王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上面记载着本州的山川人物,以及贡赋田土之数,足耳都有龙文,又称之为“九龙神鼎”。它是周朝的镇国之宝,当初周武王攻克殷商,便把九鼎迁到了洛邑。这九个鼎就好似九座小山,周武王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将其搬了过来,人们都不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重。

秦武王看到它们赞不绝口,立刻决定将其带回秦国。他看着鼎,转而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可有人能将这个鼎举起来吗?”守鼎的小吏答道:“自从有了这鼎,就从未有人能将其举起来。听说每个鼎重达千余斤,没人能举得起来。”

秦武王于是转身问任鄙、孟贲:“你们都是力大无穷的勇士,你们可否举得动这个鼎?”

任鄙深知秦武王是个喜欢争强好胜之人,于是答道:“小人只能举得动百余斤的东西,这个鼎这么重,我恐怕举不起来。”

可是孟贲却是个愣头青,他不知道秦武王的用意,卷起袖子便走上前,说:“让我来试试,倘若举不动,大王也别怪我。”

于是孟贲束紧腰带,抓住两个鼎耳大喝一声,只见那鼎离地约有半尺,但是很快又落到了地上。而孟贲由于用力过猛,眼珠迸出,鲜血直流。秦武王笑道:“果然是个力大的勇士。既然你能举起此鼎,我岂能落到你后面。”于是秦武王上前想要举鼎。

这时任鄙急忙劝道:“大王乃万乘之躯,不可轻易尝试啊!”

秦武王完全不理会他的劝解,当即解下锦袍玉带,束缚腰身。任鄙反复劝解都没有用,秦武王大步向前,心想:“倘若不能举起它走几步,那怎么能显示出我的神威。”于是,他猛地吸一口气,用尽生平神力,大喝一声将鼎举到了离地半尺。他刚要转身走几步,顿时感觉体力都已经耗尽,大鼎从手中落下,秦武王来不及躲闪,鼎重重地砸在了右脚上。只听得一声闷响,整个右脚胫骨被压个粉碎。秦武王顿时昏死在地上。

随从人员慌忙将其抬回住处,鲜血染红了整张床。秦武王疼痛难忍,不到半夜便断了气。真正应了他之前说的那句话,“要是能够在巩、洛之间游玩一次,死了也无憾了。”今日果然死于洛阳。

一个心怀大志的君主,却因为跟人比力气而死于非命,听来确实让人哭笑不得。由此看来,争强好胜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身为一国之主,树立威信是有必要的,可是笨到拿命去博一个大力士的面子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君主当以国家大事为重,秦武王因为举鼎而亡,而造成了秦国长达三年的争夺王位的内乱,不可不说,秦武王死得不仅极其荒诞,而且轻如鸿毛。

3、秦惠王“送金牛”计取蜀国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变得越发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惠王为了能够和其他六国争霸,不断蚕食小国以壮大国力。在夺得河西之后,秦国便开始向蜀国进军。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虽然国力不敌秦国,可是却占据着有利地势,任凭谁也攻不进来。即便敌人攻入,也可以断前绝后,来个瓮中捉鳖。

秦国已经攻打了很多次,可是屡战屡败,损失了大量兵力,但是仍然难以攻入城中。对此秦惠王十分焦急,他多次察看地形,并派人到处打探蜀国虚实,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秦军突然停止了对蜀国的进攻,而蜀军害怕有埋伏,仍然严守关口长达半个月的时间。后来在蜀军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件奇事:在离蜀军关隘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头金牛,屙出来的不是粪便而是黄金。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蜀国的王宫里,蜀王连忙派人前去察看。

派去的人一看,果然如此,一头比普通的牛大三倍的石牛屹立在路旁,屁股下面有几堆碎金子。那人拿上金子便跑回王宫向蜀王报告。蜀王大喜,当时蜀国国库正是空虚的时候,这笔意外之财将很好地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为了防止别人抢先一步,蜀王立即派出军队前往保护,同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修桥铺路,硬是把天堑变成了通途。一条通往蜀国都城的通道打通了,金牛被顺利地运回了蜀国。

蜀王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黄金,可是等了半天,那头牛的屁股里再也没有屙出黄金来。蜀王十分不解,对着那石牛左看右看,最后生气地责问打探的人,可惜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国君大怒,立刻命人处死谎报消息的人。可是还没来得及执行就传来消息,秦军已经攻到城下了。蜀王不由得大惊,宫中乱作一团。

其实,这便是秦惠王的妙计,他看强攻不行,便想到了智取。原来秦惠王打探到蜀国兵少力弱,国库亏空,蜀王正在为财政发愁,于是便命人偷偷打造了这头石头,并在它的屁股下放上了几堆碎金子。之后便叫部下四处散播谣言,骗蜀王上当。后来蜀军在前方运牛的时候,秦军便悄悄地尾随着进来了。当金牛到达蜀国时,秦军自然也就到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蜀王却遇上了掉金子的事情,怎么想都是一个骗局。可惜蜀王太贪婪,贪图小利而亡了国,令天下人耻笑。

4、秦嬴政统一六国称皇帝

荆轲行刺秦王失败,这件事更加深了秦王对燕国的憎恨,于是秦王便加紧对付燕国。燕太子丹亲自带兵出战,可惜根本不是秦军的对手,被秦军打得七零八落。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带着一部分兵马退到了辽东,可是秦王势必要拿住太子丹,燕王喜只得杀了太子丹,由此向秦王求和。

秦国的谋士尉缭向秦王建议说:“韩国已经兼并,燕国也退到了辽东,赵国只剩下了一个代城。因此我们不如先将南方的魏国和楚国收服,等到将这两国拿下了,辽东和代城也就不在话下了。于是秦王将北方的军队撤回,派兵攻打魏国。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了魏国,接下来遭殃的就是楚国了。秦王派兵二十万,没想到吃了败仗,损失惨重。秦王大怒,亲自把王翦接到宫中封为大将,让他率领六十万兵马继续进攻楚国。临行前,王翦拿出了一张单子来。秦王一看,原来是王翦要求要咸阳的上等田地,上等的宅院,希望秦王能够应允。秦王立刻答应了下来,心中暗想,王翦这个人太小家子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在路上他又派人回去向秦王要求给自己修一个花园,没过几天,又恳求秦王赏赐自己一个养鱼的水池子。

看到他这番做派,副将蒙武笑道:“将军不断地提出请求,难道还怕打完胜仗没有赏赐吗?”岂料王翦悄悄对他说道:“大王交给了我六十万大军,几乎将全国的兵力都交到了我手上。如果我不这样向其要求,秦王怎能不心生猜疑?我这样做就是让他安心呀!”

蒙武这才明白过来,称赞将军的深谋远虑。

王翦将军队驻扎在天中山下。没多久,楚国大将项燕率领二十万兵马,副将景骐也带了二十万兵马,向王翦挑战。可是面对敌人的挑衅王翦根本不理睬,而是将一部分人马分派在了运输粮草上面。就这样过了一年多,王翦的兵马没有任何要打仗的迹象。项燕想,秦军原来是来驻防的。于是他便放松了对秦军的警惕,将精力放在别的上面去了。

就在项燕疏于防范之时,秦军突然排山倒海般地打了过来。楚国的兵将个个手足无措,胡乱抵抗了一阵便逃走了。项燕和景骐带着败兵一路逃跑,兵马越来越少,城池也丢了不少,最后项燕只得去淮上重新招募兵马。王翦就这样一鼓作气打下了淮南、淮北,一直打到了寿春。副将一看形势不妙便自杀了,楚王负刍成了秦国的俘虏。

项燕找到了二百多名壮丁,到徐城时,遇见了正从寿春逃出来的昌平君,由此得知了楚王被俘的消息。项燕仔细想了想,吴越地区有长江可以防御,而且地域广博。于是他率领兵将渡过长江,拥昌平君为楚王,准备死守江南。

王翦得知了项燕退守江南的消息,便吩咐蒙武造船。又过了一年的时候,王翦已经准备了不少战船,也训练了几队水兵,于是便渡过长江,进攻吴越。昌平君在征战中被乱箭射死,项燕最后也被迫自杀身亡,至此楚国彻底灭亡。灭掉楚国之后,就剩下燕、赵、齐三个国家,便可以完成统一大业了。

王翦完成任务后便告老还乡了,之后秦王封他的儿子王贲为大将,接着攻打燕、赵两国。王贲也不负圣望,打下了辽东,擒住了燕王喜,将其押送到了咸阳。之后进攻代城,代王嘉兵败自杀。至此离秦国的统一大业就差一步之遥,就剩下了一个齐国。

秦王派王贲向齐国进攻。齐王建一直不敢得罪秦国,秉承与秦国和好的原则,一直很听秦国的话。等到其他的国家都被秦国灭了,他才开始着急起来,连忙派兵驻守边界,可是已经太迟了。

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几十万兵马向齐国攻来。很多年没打仗的齐军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没几天工夫便攻下了临淄,齐王被迫投降。从此六国全部划入了秦国的疆界,天下终于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不管人们如何咒骂秦王嬴政残暴,可是他的历史功绩是磨灭不了的。他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诸侯混战,完成了宏伟的统一大业。他是第一个使用“皇帝”这个称号的人,后人称他为秦始皇。由他开始,中国进入了长达几千年的封建时期。

5、楚庄王绝缨计笼络人心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因为歼灭了叛党而召开了一个庆功会,宴请群臣,名为“太平宴”。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兴致很高,宴会从白天一直进行到了晚上。不知不觉中外面已经天黑了,而大厅中灯火通明,轻歌曼舞,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楚庄王见大家还没有尽兴,便命自己的宠妾许姬出来献舞。帐幔中舞动出两列婀娜多姿的舞女,许姬从中转出来,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只见她目含秋水、眉若远黛,歌喉未展先有情,庄重而又柔美。有美酒畅饮,又有美女歌舞助兴,厅中气氛越发热烈起来。

酒至半酣,楚庄王命许姬为众谋士和将领斟酒,大厅里一阵欢呼。就在许姬为一位将军斟酒的时候,突然一阵风从外面吹来,将席间的蜡烛全部吹灭。顿时人声嘈杂。就在此时,许姬觉得自己的手被人一把握住,她用力挣脱开,并顺手将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

许姬连忙走到楚庄王旁边哭着告状:有人趁着天黑竟然轻薄自己,希望大王给自己做主。她建议大王马上点上蜡烛,只要看一看大家的帽子便能找出调戏自己的人来。楚庄王想了想,并没有按照许姬说的那样做,反而吩咐先不急着点蜡烛,请大家把帽子都摘下来,不必拘于礼数开怀畅饮。等到大家把帽子都摘了下来,楚庄王才命令侍者点蜡烛,此时再想查出非礼之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宴席结束后,许姬责怪楚庄王没有替自己洗刷清白。庄王笑着劝解道:“今天的宴会是为了犒劳大家的,如果席间出现兴师问罪的事,自然会影响大家的兴致。酒本来就是乱性之物,况且许姬国色天香,哪有人不喜欢呢?如果我因为此事治了那个人的罪,别人自然会说我心胸狭窄,那样还有谁愿意为我效命呢?”许姬听了便没有再提起这件事。

七年后,楚国与郑国展开了一场恶战,前部主帅唐狡自告奋勇率军迎敌,甘当先锋,为大军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楚庄王取得了胜利,要厚赏唐狡。唐狡却跪拜在地说:“罪将只能将功折罪,才能报答您的不杀之恩哪!”原来在“太平宴”上轻薄许姬的人就是唐狡,当时楚庄王没有治他的罪,他心怀感恩,所以今日舍命相报。之后楚庄王不仅重赏了唐狡,更是将许姬送给了他。人们都称赞楚庄王的宽容大度,从此对他更加忠诚。

“君则敬,臣则忠。”楚庄王心胸开阔,一个“绝缨宴”,使得他更得人心。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和他的宽容大度、知人善任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没有一定的胸襟是不能成就一番大业的。

6、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庄王继位后,白天打猎游玩,晚上喝酒赏月,根本不理国事,更没把霸主的地位放在心上。他就这样过了三年,人们都把他当做昏君看待。其实楚庄王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楚国的令尹权力太大,自己刚刚继位,地位还不稳固,不知道朝中那些大臣有胆识,有谋略,可以委以重任,所以即便自己如何努力也做不成什么大事。于是他索性饮酒作乐,不理朝政了。这样便让令尹以为自己是个无能之辈。

曾经有大臣劝告楚庄王,可是他们的话全是隔靴搔痒,根本说不到点上。楚庄王根本不想听,他最后下了一道命令,谁再敢多嘴,就定谁的罪。结果就真的没人敢说话了。楚庄王非常失望,感叹连一个不怕死的大臣都没有。

有一天,大夫申无畏来见楚庄王。楚庄王便问他:“你来干什么?是找我喝酒还是赏乐?”

申无畏答道:“有个人给我出了一个谜语,我猜不出来。大王聪明过人,希望您能帮帮我。”

楚庄王说:“什么谜语?你暂且说来听听!”

申无畏说:“在楚国的山上有一只身披五彩的鸟,在一个地方不飞不叫停留了三年,谁也不知道是什么鸟。”

楚庄王笑着说:“这不是一般的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这事不能着急。”

申无畏磕了个头,说:“大王到底英明!”说完他便出去了。

接连几天又有别的大臣冒死劝谏楚庄王管理朝政,那些大臣都说:“您要再这么下去,别说成为诸侯中的霸主,恐怕连那些小的属国都管不了了。”

楚庄王就从那天起开始管理朝政。他一面改革政治,调整人事,从令尹的手中夺回大权,一方面招兵买马,训练军队,准备和晋国争夺霸主的地位。经过几年的时间,楚庄王收服了南边的一些小部落,之后又打败了宋国。楚庄王继位第八年,他亲自率领大军打败了陆浑的戎族。陆浑在洛阳的南边,楚庄王打完胜仗之后便在周朝的边界上阅兵,向周天子示威,周王室赶快派人去慰劳他。

楚庄王阅兵回来,刚走到半路,便遇到军队要同他作战。原来是令尹门越椒想要造反,自从楚庄王削弱了他的权力,他便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这次他看楚庄王率军出征了,便马上让本族的人马占领了郢都,并带了人马拦截楚庄王。楚庄王假装害怕退兵,暗地里却让大军四下里埋伏好,只派一队兵马去把门越椒引过来。门越椒过了一条河,接着去追楚庄王。等到门越椒知道中了计,想要赶紧回去,河上的大桥却已经拆去了。大将乐伯在河对岸冲着门越椒大喊,让他投降,门越椒便叫将士们隔着河射箭。

乐伯手下有个小军官叫养由基,他冲着门越椒喊道:“隔着这么宽的河,射箭有什么用?我听说令尹擅长射箭,我们不妨走近点,各自站在桥头,一人射三箭来赌个输赢。你觉得怎么样?”

门越椒说:“要比箭,我先射。”

养由基同意了让他先动手。

门越椒对自己的箭术非常有信心,于是他开始向河对岸射箭。可是养由基用自己的弓轻轻地一拨,射过来的箭就掉在河里了。接着第二枝箭又来了。他把身子一蹲,那枝箭从他头顶上飞了过去。

门越椒嚷着说:“不许蹲,不许蹲!”

养由基说:“好,这回我就不蹲,您只剩一箭了。”说完就瞧见第三箭已经过来了。养由基不慌不忙,伸手一抓,便将那枝箭接在了手里,说:“您射完了,这下改轮到我了。”说完只听“嘣”地一声,门越椒赶快往左边一躲。养由基笑着说:“别害怕,我只是拉拉弓,箭还在手里呢。”接着他又把弓弦拉了一下,门越椒赶快又往右边一躲。养由基就在他往右边躲的那一下子,射出了一箭,正射中了门越椒的脑门上。门越椒一下子便倒了下去,他带来的兵马逃的逃,降的降。楚庄王又打了一个胜仗。由于养由基一箭便消灭了敌人,因此楚国人就管他叫“养一箭”。

楚庄王平定了令尹门越椒的叛乱以后,就封本国的一位隐士为令尹。那位隐士便是孙叔敖。他开始改革楚国的制度,整顿军队,开垦荒地,挖掘了楚国最大的一条河道。河道修好后,一百多亩庄稼能够受其灌溉,每年可以多打下不少粮食。

又过了几年,楚国变得更加富强。公元前597年,楚国跟晋国大战一场。这时候晋国的国君是晋景公。楚庄王把晋景公的军队打得七零八落,拼命逃窜。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人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之战以后,一直抬不起头来。这次打了胜仗,已经将楚国的耻辱洗刷掉了。晋国灭不了楚国,楚国也灭不了晋国。晋楚两国应该讲和,杀再多的人是没有意义的。”楚庄王立刻下令收兵,让晋国的人马逃了回去。

有人又对楚庄王说:“我们把晋人的尸首堆起来,造成一座小山,一来可以为胜仗留个纪念,二来也可以显显威风。”

楚庄王听了,瞪着那个人说:“只不过偶然打了个胜仗,有什么好纪念的!杀人又不是多么光彩的事,把尸首全都埋了吧!”楚庄王沉寂了三年,之后便一鸣惊人,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玉在匣中求善价,钗在奁内待时飞。”贾雨村的这句话也反映出了楚庄王当时的心境。只不过作为一个王者,他的腾飞更有力:懂得审时度势,伺机而动,不争一时之气,这才是王者风范;胜不骄败不馁,这才是一个强者应该具有的素养和心态。

7、燕昭王千金买骨广纳贤

齐闵王是个有野心的君主,他联合楚、魏两国灭掉了宋国。眼见他越发骄横,各国诸侯对此都很不满意。

特别是燕国,和齐国还有一笔账没有算。原来当初燕王哙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竟然将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由此引发了相国和太子的争夺之战。燕国发生了内乱,齐国却假借帮忙平定内乱的名义,顺势攻入燕国,差点将燕国灭掉。后来太子平继位,即为燕昭王,他带领燕国民众将齐国军队从燕国赶了出去。从此他立志要壮大燕国的国力,不再受人欺负。

就在燕昭王四处物色贤才的时候,有人建议他去拜访下郭隗。燕昭王便亲自登门,向郭隗请教寻求贤能之人的方法。

郭隗仔细想了想,说道:“我没有办法向您举荐贤能者,但是请允许我给您讲一个故事吧!”接着,郭隗就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非常喜欢千里马,他经常派人到各地去寻求,可是找了三年一无所获。有个大臣听说有个地方有千里马,便奏请了国王,拿着五百两黄金去买千里马。可是等他到了那个地方,马已经得病死了。无奈之下,大臣用重金买下了马骨回去复命。

当国王见到马骨的时候又心疼又生气,他责怪大臣用那么多金子就换来了一堆马骨头。大臣反问国王:“如果您肯花重金买死的千里马,还怕没有人把活的千里马送到门口吗?”国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便不再责怪大臣。结果国王重金买马骨的事情传开了,很多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国王出售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接着对燕昭王说道:“您想要招揽贤才,不妨从我开始吧。如果我都能够得到重用,那么比我更有用的人定然会欣然前往投奔您。”于是燕昭王给郭隗建造了豪华的房屋,并将其拜为自己的老师。

别的国家的人听说燕昭王对贤能的人非常看重,于是纷纷来到燕国求见。在这一批人中,当属赵国人乐毅最为出众。在他的辅佐下,燕国渐渐强大起来。

燕昭王看到齐闵王骄横自大,很不得人心,于是便向乐毅说道:“现在齐王昏庸无道,我们不如趁着这个时候去攻打齐国,你觉得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是大国,单凭我们的力量恐怕不能取胜,倒不如联合别的国家一起去攻打它。”于是燕昭王便派乐毅联合各国诸侯,韩、魏、赵、秦都愿意同燕国一起出兵征讨齐国。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到齐国。齐闵王听说五国联合向齐国进军,连忙聚集全国兵马来抵抗联军。双方在济水的西面打了一仗,五国军将士气旺盛,将齐国打得落花流水,齐闵王被迫逃到了临淄。

联军打了胜仗,各国各自占领了齐国的一些城池便离开了。但是乐毅依然不肯罢休,他亲自率领燕国军队长驱直入,一直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齐闵王不得不再一次逃亡,最后在莒城被人杀死。乐毅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大功,燕昭王封他为昌国君。

记得《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发自肺腑的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拥有贤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根本,尤其在战乱年代,有时候一个人才抵得上千军万马。古往今来,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都离不开贤才的帮助,燕昭王招贤纳士,从善如流,实现国家富强是必然的。

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兴国力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纷纷通过变革实现国家的强盛,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显著,而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对后世军事上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

公元前326年,赵武灵王继位时年仅十二岁,而此时的赵国可谓是四面环敌,中间还有一个中山国横插在赵国领土中央,使得赵国不得不分裂为以邯郸为中心和以代郡为中心的两大块。中山国算得上是赵国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赵国想要在诸侯各国中有所作为,灭掉中山国是必要之举。

经过多年的准备,赵国终于争得了一个比较安定的外部环境。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亲率大军进攻中山,燕国也趁机攻打中山国,可是就在两个大国同时进攻的情况下,中山国竟然取得了胜利,这次战争引发了赵武灵王的改革。

经过反复的思考,赵武灵王发现赵国士兵身上的一些缺点。原来将士们都穿着长袍大袖,外面又裹着厚厚的铠甲,行动很不方便,而且这种装束穿戴起来十分麻烦,一旦此时受到敌人袭击,赵军就只能弃甲而逃了。

赵武灵王发现居住在赵国北面的胡人装束却十分简单轻便。他们大多穿着紧身短衣,长裤,行动起来十分方便。赵武灵王由此想到,如果让中原的将士也穿上这样的服装,再加上中原严格的军事组织,岂不是大大提高本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吗?

于是赵武灵王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臣楼缓,楼缓十分赞成。可是这些想法传到别的大臣耳朵里,很多人都表示不能接受。之后赵武灵王又向相国肥义请教,询问这件事是否可行。肥义对此也十分赞同,并鼓励赵武灵王不要受到那些反对意见的影响。只要自己觉得正确,对国家有利,就要大胆地去施行。肥义的一番话,坚定了赵武灵王的决心,他随即找来一套胡服穿上,并发誓要灭掉中山国。

可是赵武灵王的这个想法却遭到了朝中重臣公子成的反对,公子成认为如果赵国穿上胡服,不仅有失脸面,而且会被诸侯各国耻笑。公子成此时装病不上朝,于是赵武灵王亲自去他家里劝说。他向其介绍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到最后终于说服了公子成。第二天,公子成穿着胡服来上朝,别的大臣见状也纷纷效仿。于是赵武灵王向全国颁发“胡服令”,号召民众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技术。

“胡服令”在推广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和阻碍,一些名门贵族坚决抵制,他们攻击赵武灵王学习蛮夷,根本不像个君王。赵武灵王就一边安抚,一边用刑罚威吓,这样才使得胡服在全国得到了推广。紧接着,赵武灵王开始广泛地招募能骑善射之士,很多少数民族的骑士也来投靠赵国,赵军上下开始学习起了骑射技术。不到一年的时间,赵武灵王就训练出了一队训练有素的骑兵,从而取代了赵国的兵车。

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亲率新组建的骑兵队伍,再一次攻打中山国。这一次赵军的战况非常乐观,他们很快袭取了中山国的宁蔑,然后移兵北上,大破林胡和楼烦诸部落,使得他们被迫北迁,成为赵国的属国。赵武灵王的胡服改革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下一步他的目标就是中山国了。

在攻打中山国之前,赵武灵王派人出使诸侯各国,而且调集兵力严守边境,以防敌人偷袭。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他开始向中山国进攻。上次的失败让赵武灵王增长了不少经验,这一次赵军来势汹汹,很快便占领了中山国的大片领土。最后中山国被迫言和,答应割让南部四邑,至此三分之一的领土划到了赵国的版图上。之后赵国分为五次攻打中山国,每次都以割地告终,最后整个中山国领土都划到了赵国境内,赵武灵王终于实现自己的誓言,将中山国消灭了。从此赵国南北合为一个整体,可以专心对外了。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不懂得变通便永远没有进步。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不仅增强了赵国的国力,而且对后世军事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改变了中原各国的军事作战方式,从此战车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作战方式被骑兵取代。此后赵国名将辈出,成为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大国。

同类推荐
  • 王超皇朝

    王超皇朝

    一个莫名其妙的故事!(我写的王超只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不是现实中的人物.如有同名纯属巧合!)
  • 五味楼

    五味楼

    自古只知寒山寺,谁人又识五味楼,以美食为主线讲述了主人公重振五味楼的故事,
  • 金国银国

    金国银国

    金国产银器,首都叫银城。银国产金器,首都叫金城。金国人垂涎银国的金器,银国人也喜爱金国的银器,两个国家互相通商,进行金银器贸易的历史已经有二十年。安宁稳定的商贸活动,使得两国关系十分融洽。然而这一次金银器交易中却发生了怪事,银国本应交给金国的金器不翼而飞。金国国王十分震怒,通告银国以十五日为限交出金器,否则金国将会发兵银国。面对强大蛮横的金国,银国人个个人心惶惶,重新制造金器显然来不及,只能全力寻找失窃的金器去向。
  •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史上最看不透的7张面孔

    本书内容包括“皇帝:毕竟高处不胜寒”“权臣:与帝王博弈”“修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世不我知未足忧,是真名士自风流”等。
  • 我是曹爽

    我是曹爽

    保曹氏,斗司马,名扬四海;征东吴,灭蜀汉,一统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热门推荐
  • 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本书是家庭教育类图书。国学大师南怀瑾认为,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应该从儿童抓起。本书便是对南老关于儿童经典教育的诸多真知灼见的总结,书中不仅选录了南老推荐给孩子诵读的经典篇章,而且以生动鲜明的案例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让孩子在阅读古代经典著作中领悟传统文化的智慧。
  • 五字陀罗尼颂

    五字陀罗尼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觅爱笔记

    觅爱笔记

    游戏创业女+文青漫画女,双女主闺蜜的爱情事业奋斗公式。
  • 唯一的我们

    唯一的我们

    当命运把霸气的她,温柔的她,天真的她,迷糊的她缠绕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当她们之间有了隔阂该如何化解?当她们毕业来临该何去何从?
  • 元始武尊

    元始武尊

    前一世,师弟为了师傅的传承将我杀死。后一世,在元始纪年我重生在一个废物身上。誓要报仇,从此踏上强者之路,他们代表天意要我死,我偏不死。天意可违。
  • 重生成阎王

    重生成阎王

    嗯?别人一意外不是君王就是妃子而我只是死成弱鸡鬼?我去..生前一事无成既然死都死了让我放胆去做吧!
  • 穿越之斗罗大陆

    穿越之斗罗大陆

    不要吐槽,我素初二党,每一天一更以上(包括一更)
  • 青梅的竹马守护天使

    青梅的竹马守护天使

    于果果总是被林一朵欺负,谁让他3岁时掐了林一朵的小脸,被林一朵挠了一把呢?谁让他5岁时不下心看见林一朵上厕所,被林一朵拉住给她擦屁股呢?谁让他8岁时不小心看见林一朵裸睡,被林一朵拉住给她穿衣服呢?~~~~~~~~~~~~~~~~~~~~~~~~~~~~~~~~·我们可怜的果果哀嚎“难道这就是报应”也对,谁让我们朵朵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呢?所有人都怕她那哀怨的眼神,可怜楚楚的表情呢?
  • 穿越宅女:邪王大人求放过

    穿越宅女:邪王大人求放过

    ‘’璟儿。。。‘’哎呀!!!!你tm怎么回来了?亏我还准备大摆宴席,请上全京城的男女老少,随便加上隔壁家老王.还有白......''''还有白洛萧?慕容鲜?嗯?''某男危险地眯着眼,''是慕容轩啦......老是说错........''某女小声嚷嚷.某男冷了冷脸.忽然,似乎是想到什么,他不怒反笑,勾起某女的下额,''听说,有只小猫咪在我不在的时候,总是对着月亮高吟?静夜思?呢''某女欲哭无泪,卧槽........
  • 爱以诚

    爱以诚

    【2016年度倾心随笔,情感诚意之作】因为有了人海,所以遇见你是最美丽的意外,都希望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一个人,可往往是遇见了一个人,才迎来最好的年华。只要你不放手,我就可以爱你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