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2700000011

第11章 内科(10)

〔加减〕上腹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滞暗或见淤斑者加桃仁10克;腹痛而见黑便者加生蒲黄10~15克;便秘者加火麻仁或瓜蒌仁15~20克;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数者加沙参、麦冬各15克,或加生地12克,瓜蒌15克:神疲气短者加太子参15克,白术12克。

〔按语〕本方药简量轻,集寒热补泻气血于一炉,肝胃同治,疗效颇著,是不可多得的一首良方。这种组方配伍方法也值得学习师法。

5.2健胃散

〔组成〕鸡子壳80克甘草20克贝母20克佛手20克枳实20克

〔功效〕理气解郁,制酸健胃。

〔主治〕胃痛泛酸(相当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症见上腹隐隐作痛,进食缓解,饥则痛显,痛处固定,发作规律,或灼热嘈杂,脘闷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鸡子壳拣去杂质,洗净烘干,枳实放麸上炒至微黄色。同其他药共研成细粉,放入玻璃瓶内贮存各用。每天饭后1小时,调服4克。

〔方解〕胃、十二指肠溃疡,在中医则属“胃痛”之一。其病位在上腹(偏右)或当“心窝”处,多由胆胃不和,气机阻滞,以致邪郁胃脘。健胃散功能理气解郁,和中健胃。其中鸡子壳制酸消饥止胃痛,止血敛疮治反胃;甘草和中护胃,缓急止痛。据药理研究,前者含碳酸钙、磷酸钙有制酸作用:后者能使胃酸高者降、低者升而起调节作用,其浸膏时“消化性溃疡”有抑制作用。二者相偕,更增强制酸和保护粘膜作用而敛疮。再合浙贝母之辛散苦泄,开郁散结;佛手、枳实之理气解郁,降浊升清,既可使木郁解而不克胃,又能防甘草之甘腻壅滞,合为治脘痛、泛酸之通用方。此方经数十年临床应用,治例甚多,效亦称著。然而,疾病是不断变动进退的,脘痛也一样。此证初起多实,久则寒热交错,虚实间见。始则在经多气滞,久则入络血亦淤,故又必须辨明虚实、寒热、气血而随症加减。

〔加减〕疼痛势急,心烦易怒,嘈杂口苦,舌红苔黄燥,为热郁,加石膏20克、大黄15克、芦根20克、川楝子12克;痛而喜暖,肢凉乏力,舌淡苔白,为虚寒痛,加黄芪40克、白芍20克、肉桂10克;痛处固定,拒按,舌紫脉涩,为血淤,加丹参30克、郁金15克、三七15克、桃仁15克;兼有黑便,或便血,加大黄20克、三七15克、花蕊石15克、地榆炭20克、元胡15克。

〔按语〕本方药少、平和,舒肝理气、制酸、护膜,且散剂调服,故最宜胃病。堪称简、便、廉、验之方。

5.3理脾愈疡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伏苓15克桂枝6克白芍12克砂仁8克厚朴10克甘松10克刘寄奴15克乌贼骨10克生姜10克元胡10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

〔功效〕温中健脾,理气活血。

〔主治〕适用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糜烂性胃炎等病。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饿时痛甚,得食痛减,腹胀嗳气,手足欠温,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暗,舌苔薄白或白腻,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沉细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虚寒、气滞血淤者。

〔用法〕取冷水先将药物浸泡半小时,用武火煎沸,再改文火煎30分钟,取汁约150毫升,再将药渣加水二煎。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以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为宜。

〔方解〕本方以《伤寒论》小建中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为基础,通过临床实践加减化裁而成。用于治疗因饮食生冷不节,损伤中阳,或久病脾胃阳虚,复加饮食寒冷所伤,中阳不振,虚寒凝滞,气血不畅而成溃疡者。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益气健脾;桂枝、白芍、生姜、大枣配炙甘草调和营卫,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砂仁、厚朴、甘松、刘寄奴、元胡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活血;乌贼骨生肌敛疮,制酸止痛。共有健脾温中、活血止痛、生肌愈疡之效。

〔加减〕如溃疡出血,大便色黑如柏油样,加白芨10克、三七粉3克(分2次冲服)、黑地榆12克;如语言无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温,加黄芪15~30克,甚者加附子10~15克;如嗳气频作,加丁香5克、柿蒂15克;如食少、胀满,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克。

〔按语〕本方多香燥,易伤阴津,故于阴虚者不宜使用。对于脾胃虚寒者也应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典型病例〕王某,男,34岁,司机,于1972年11月18日初诊。

患者自述间断性胃脘隐痛8年余,每于春秋季节疼痛加剧。现胃脘隐痛,饥饿时痛甚,得食痛减,痛处喜暖喜按,腹胀嗳气,时泛吐清水,身倦乏力,手足欠温,大便如柏油状,日行2~3次。诊视中: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曾多次经钡餐检查,均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李氏认为本病属脾胃虚寒、气血淤滞之胃脘痛,故应以温中健脾、理气活血为治。方用理睥愈疡汤加三七粉3克、黑地榆12克,水煎服。

上方服3剂,胃痛明显减轻,柏油样便消失,食后仍腹胀嗳气,去三七粉、黑地榆,加丁香5克、柿蒂15克,继服。

二诊:上方又进9剂,胃痛、腹胀、嗳气、泛吐清水等症状消失,大便正常。李氏认为此时症状虽得控制,但仍应继续服药,作为善后治疗,以强健脾胃。用理脾愈疡汤共研细末,每天3次,每次6克,于饭前冲服。患者又服散剂1月余,精神、饮食均好,无明显不适,经钡餐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5.4健中调胃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0克姜半夏6克陈皮6克降香10克公丁香6克海螵蛸15克炙甘草6克

〔功效〕益气健中,调胃止痛,愈疡制酸。

〔主治〕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症见胃痛、嘈杂、泛酸、空腹尤甚,得食稍减,喜暖喜按,噫气矢气,大便或溏或燥,舌质淡红,苔白滑,脉象沉细或弦,中医辨证属二F脾气虚侧寒夹饮者。

〔用法〕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3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00毫升为宜,每天服1剂,早晚分服,-饭前或饭后两小时温服。视病情连服3剂或6剂停药1天。俟病情稳定或治愈后停药。服药过程中,停服其他中西药物。

〔方解〕党参、白术益气健中,调补脾胃;姜半夏、陈皮理气化痰,降逆和胃:降香化淤止血;公丁香温中降逆;海螵蛸制酸愈疡;炙甘草和中缓急。共有健中调胃、愈疡止痛之效。对脾胃虚弱,气滞停饮,偏虚偏寒之胃痛、嘈杂、泛酸诸症有良好效果。

〔加减〕胃中冷痛较重者,加良姜、毕澄茄;脘腹胀满,噫气矢气多者,加佛手、香橼皮;泛吐清水,或胃有振水音者,加茯苓、生姜、三七粉(另冲服)。

〔按语〕本方系由《外科发挥》六君子汤加减组成。

〔典型病例〕房某,男,44岁,1985年10月15日初诊。

患胃脘隐痛10余年,每届秋冬加重。近因嗜食凉饮,胃痛发作,空腹尤甚,得食稍缓,喜暖喜按,噫气、嘈杂泛酸,胃有振水音,大便先硬后溏。上消化道钡透及拍片,诊为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曾服胃仙—U、甲氰脒胍不愈。诊脉沉细,舌淡红,苔白滑,予健中调胃汤加茯苓15克、生姜6克,水煎早晚分服。进药3剂,胃痛止,偶有不适,少顷即安。原方加减服30余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上消化道钡透拍片,病灶愈合,龛影消失,随访2年一切良好。

5.5溃疡止血方

〔组成〕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甘草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0克侧柏炭10克乌贼骨12克煅龙牡15克溃疡止血粉乌贼骨3份白芨2份参三七粉1份

〔功效〕溃疡止血方:健脾益气,养血止血,和营定痛。溃疡止血粉;收敛止血,活血化淤,制酸止痛,生肌护膜。

〔主治〕上消化道出血,不论便血与吐血,尤以溃疡出血疗效最佳。

〔用法〕溃疡止血方以水两碗约1000毫升左右,煎者滤液约350~400毫升,每天1剂,每煎2次,早晚分服。溃疡止血粉以乌贼骨、白芨、参三七粉按比例配制,共研极细末,每次5~10克,每天2~3次,温水服下。

〔方解〕上消化道出血者,以脾胃虚寒症型为多,即所谓“阴络伤则血内溢”是也。所以然者,脾胃络损,气不摄血而溢出。气与血密切相关,“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内经》早有所云,故治血当治气为其原则。《类证治裁·血证总论》即日:“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越络”、“治血宜调气”。

治气者,又有降气、清气、益气之别。此因脾胃虚寒,阴络损伤,治当益气。是以参、芪、术、草补脾益气,又取其甘温之性,祛脾胃之虚寒,得以温中摄血固脉,使血行经脉之中:伍当归、白芍、阿胶珠,气血双补,阳中有阴,和营血而能止痛,乌贼骨收敛止血,且能制酸止痛,《本草纲目》言其主治“唾血,下血”;血“见黑即止”,故用地榆炭、侧柏炭:更以龙牡收敛止血、益气固脱双重作用,防血随气脱之变。本方功能益气摄血、气血双调。固涩而能护膜,且能防止虚脱,临床治愈率达98%。

溃疡止血粉中乌贼骨功可收敛止血、制酸止痛,对胃脘痛伴吞酸、嗳气、便血者颇有功效;白芨收敛,药性粘涩,止血颇佳:参三七既可止血,又能活血散淤定痛,合而成方,收敛止血,生肌护膜,收效较佳。

〔加减〕若肝郁气滞,暴怒伤肝动血,则宜加疏肝和血之郁金6克、焦栀6克、当归6克、赤芍10克、丹皮6克、牛膝12克,去益气生血之品如生芪、太予参等;热郁气滞、和降失调、久病伤络者可清中止血,加炒川连3克、陈皮6克、姜夏10克、炒竹茹6克、茯苓12克、甘草4克;胃阴亏虚,内热耗津伤络者宜养胃阴,酌加沙参12克、麦冬10克、川石斛12克、玉竹12克等,去生芪、白术。

〔按语〕上消化道出血大致分为脾胃虚寒型与肝胃不和型,临床治疗益气摄血为主。本方即是根据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大多为脾胃虚寒,并以溃疡出血为多而设。即使是肝胃不和型患者,大多因久病或曾出血等因素而致脾胃虚寒,不能统血者屡见不鲜,根据辨证属虚多实少,治疗大法仍以益气摄血为主,仍用本方。但胃脘胀痛明显,舌苔厚腻者不宜使用本方。

〔典型病例〕潘某,男,32岁,某厂技术员,住院号41565。

患者1971年起即有胃脘痛病史,钡餐拍片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980年7月1日上午突然解柏油样便约600克,伴胃脘疼痛,纳谷减少。化验大便隐血(卅)乃收入院。

入院时面色少华,神倦乏力,四肢欠温,纳谷不香,大便色黑如柏油样,日解一次,苔薄白,脉濡。此属久痛入络,脾胃虚弱,中阳不运,气不摄血,血从下溢,治以益气摄血法:

黄芪15克、太子参12克、白术6克、炙草5克、当归6克、白芍10克、阿胶珠10克、地榆炭10克、乌贼骨12克、煅龙牡15克。

服药2剂,加溃疡止血粉10克,1日3次,大便转黄,隐血转阴,上腹部无不适,精神较佳,纳谷亦香。

5.6脘腹蠲痛汤

〔组成〕延胡索9克白芍12克川楝子9克生甘草9克海螵蛸9克制香附9克蒲公英20克沉香曲9克乌药6克

〔功效〕缓解脘腹疼痛。

〔主治〕凡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肠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内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引起的腕腹疼痛或连及胁肋,属肝脾(胃)气血不调者,均可服用。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或将上药研末为散,开水吞服。

〔方解〕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引起脘腹痛的病因有多种,但气血郁滞则一。气血郁滞,责之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有“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故肝胃气郁则脘痛,肝脾气郁则腹痛,并且均可连及胁肋,以其部位为肝气所郁也。本方即抓住肝胃(脾)气郁这一关键病机,除首选治“心痛欲死”的延胡索外,并辅以降气行气止痛的乌药、香附、沉香曲。“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入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与理气之品相伍,既疏肝气,又缓肝急,一散一收,相辅相成,切中治肝要旨,故取效甚捷。

从临床上看,许多腕腹痛都是寒热错杂的。本方即有性偏寒凉的川楝子、蒲公英,又有属于温性的沉香曲、乌药,寒温并用而专理气血,因而适应面较为广泛。蒲公英为清热解毒佳品,余以为此药味甘性寒,除用于乳痈及疮疡之外,用以治胃,常能起养护之作用。故凡脘痛偏于热者,亦可加大剂量至30克,每获良效。

〔加减〕脘腹疼痛并有泛酸呕吐者,可酌加姜半夏9克、吴茱萸3克;噫嗳气多者亦可加越鞠丸(包煎)15~30克。

〔按语〕本方名曰“脘腹蠲痛汤”,旨在止痛,验之临床确收良效。但药多香燥,易伤阴耗气,故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典型病例〕罗某,男,35岁,职员。1989年4月25日初诊。

曾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常胃脘作痛,空腹时为甚,亦常于午夜痛醒,苔微腻,脉弦,先予蠲痛:延胡索9克、由芍12克、川楝子9克、乌药9克、制香附9克、海螵蛸9克、蒲公英2.0克、沉香曲12克,三剂。服药后痛即缓解,再服五剂巩固。

同类推荐
  •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地震灾区百姓卫生防病手册

    为防止灾后传染病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发生,保障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尤其是让地震灾区广大受灾百姓掌握科学的防病知识,应重庆出版集团之约,我们紧急编写了这本《地震灾区百姓防病手册》。内容包括“地震应急救援措施”、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化学中毒预防”、做好消毒”、防蚊、防蝇、防鼠”、传染病预防”、常见疾病防治”、重建心灵家园”等对地震灾区群众针对性较强的卫生防病知识;并附有“震灾卫生防病七字诀”。旨在让普通百姓和基层卫生防疫人员共同行动起来,掌握科学的卫生防病知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速查手册

    血液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血液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血液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血液科速查手册》一书。《血液科速查手册》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共分五章:(1)血液科常见症状的诊断(第一章):包括症状的特点和由该症状引起的常见、少见和罕见疾病。(2)临床常见血液科疾病的诊疗(第二至四章):包括血液科常见疾病的概述、主诉、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按照中国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名词,中医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
  •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紧急救助员实用应急技术
  •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偏方单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单、偏方是伟大的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渊远流长,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小偏方治大病”之说,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正因为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使得许多当代著名的中医学家辛勤耕耘,遍收古今,广采博引,集腋成裘,汇以成集,为本已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不断添砖加瓦。笔者研习中医多年,独爱单方、偏方,本着“撷取精华、重在实效”的原则编撰此书。
热门推荐
  • 仙门游子

    仙门游子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上山采药中,张平穿越来到了修真世界,为了能够再次回到地球,踏上了修真路,以其顽强不屈的性格,一步步的走上巅峰。最终破开世界壁垒,踏入茫茫宇宙中,寻着心中的一丝感应,在众多小世界中,找到了那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当自己进入地球,却是发现,物是人非,父母亲人朋友同学老师,都已经不在,这一刻,他迷茫了。一直以来回到地球便是他坚持修炼的执念。这一刻执念不在,张平的身影在茫茫的星空中慢慢远去……。茫茫修仙路,瑟瑟孤影归。
  • 营养师指导:健康宝宝怎么吃

    营养师指导:健康宝宝怎么吃

    本书介绍了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及分阶段给出宝宝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及经典食谱的制作方法;各月龄宝宝的身体发育特征及所需要的营养、适宜制作辅食的食物。另外,本书还针对市场上出现的各种宝宝食品进行选择性指导,告诉父母如何选择宝宝吃的奶源,如何分析宝宝奶粉的营养含量,如何让宝宝顺利接受配方奶等知识,使年轻的父母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不会因没有经验而手忙脚乱,也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喂养方式,从而科学地喂养宝宝,使宝宝的成长更健康。
  • 说好了不再联系

    说好了不再联系

    她们是很好的闺蜜,但是却遇到了同样性格的男人,正所谓同病相怜。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们相约逃脱,互相为对方打掩护,可是她们却小看了他们的实力...........一个霸道同桌,一个霸道兄长!且看她们如何离开他们的魔掌,他们如何计划将各自的小丫头吃干抹净!让她们心甘情愿留在他们的身边!两个小丫头真的会心甘情愿吗?还是说她们早已喜欢上了他们?
  • 最强祖师爷

    最强祖师爷

    李衜也成了穿越大军中的一员,有个金手指,《最强祖师爷系统》,系统任务;建宗门,收弟子。且看李衜如何带领弟子搅动风云,建史上最强宗门,做最强祖师爷。……当李衜站在巅峰,系统又是何物。……新人初写,请多包涵。
  • 恶人大帝

    恶人大帝

    这世上有一群人,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低贱得连贵族的狗都不如,他们卑微得让人看不到他们的存在,最后,他们选择了当匪
  • 何言红豆尽相思

    何言红豆尽相思

    3岁,她开始记得被他欺负;15岁,她莫名其妙被他夺去了初吻;23岁,她迷迷糊糊尝了禁果,他要她对他负起责任;25岁,她歪打正着,做了他的新娘;27岁,当孩子都会满地跑着喊爸爸妈妈的时候,牧相思才愕然惊觉,她是不是被何言那个家伙给算计了?已经从俊朗少年成长为成熟美男子的何言,一把抱起地上玩耍的儿子,对着她,笑的意味深长:“儿子,以后你还是像我比较好。”当所有的一切都尘埃落定,她忽然觉得有那么一点感恩,如果有一个人,肯那么用心的对她埋下幸福的陷阱,那么,就算每次都迷迷糊糊的中他的圈套,又有什么不好呢?他和她,从青梅竹马到白首黄昏,差了三岁,满了一生。
  • 星航传

    星航传

    一场疾病,两次战争,人类被逼入宇宙寻求生存。茫茫宇宙,何时能够找到自己的安居之所?未知未来,又有着那些危机和挑战?他星文明,究竟是敌人还是朋友?人类,该何去何从?
  • 君夏传

    君夏传

    蔡君夏穿越异世,前世的恩怨本以为在异世界里不再有交集,没想到随着蔡君夏在异世界机缘巧合以及勤学苦修下不断强大。竟然碰到了前世的宿敌和牵挂。故事到底要走向何处,蔡君夏是否再一次被杀?请跟我一起走进蔡君夏的魔幻之旅……
  • 雪上的舞蹈

    雪上的舞蹈

    魏永贵的小小说创作题材多样,文笔娴熟老到,叙述闲散自然,对小说创作的常规技巧——比如伏笔、照应、留白等运用得心应手,他就像《庄子》里那个解牛的庖丁,读他的小小说,时刻都会感受到他的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对生活素材的应用和艺术表达的转换驾驭自如,左右逢源,故事结局的设置,总能达到出人意料的惊奇效果。魏永贵谨慎地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本的展示耐心细腻,从容不迫,透出的是作者的锐利目光和锐利目光关注下发现的新鲜经验。魏永贵小小说作品追求世俗叙事和诗意叙事相结合——用世俗叙事进入和展开,用诗意叙事覆盖和笼罩,不仅带来了意义上的美感,也带来了叙事文本的美感。
  • 百炼寻仙

    百炼寻仙

    少年身负血仇,九年学艺只为入凌云。百难为火,千劫为锤,铸仙道,寻仙路。若仙贪婪、虚伪、杀戮,若众生恐惧、愤怒、不甘。何不斩尽天地仙,百炼铸己,独寻仙路。【读者群:16006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