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41900000011

第11章 素书解译(9)

中国历来有特权阶层的传统,他们既是政策法令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但他们本身却不受约束。有个贪官被判刑时说:“官做到我们这一级,也就没有人管了。”这是一句非常深刻的话,它反映的是一个阶层的心理,不管他是当官,还是搞企业,到了一定的位置,自然都会有这种的心理。

一般来说,一个单位下面出了问题,根子一定在上面,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领导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而且还要更加严格,否则就犯了“自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老毛病。在美国,一般人的婚外恋那是“隐私”,而总统的婚外恋就叫“政治丑闻”,克林顿差点因为这点毁了总统的宝座。

其二是命令本身不代表大家的利益,没有执行的基础。孟子曾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绝不是政治口号,而是官民博弈后的经验之谈。不论单位大小,政策制度必须代表民心、民意,否则就是自取废亡。

东汉末年,王莽篡政后实施了经济改革政策,但这些政策因为失去了民心,最后还是失败了。比如说,他的货币政策就是瞎胡闹,上台的第二年,发行了五物、六名、二十八品的新货币。所谓五物,是指金、银、铜、龟、贝;六名指金货、银货、钱货、布货、龟货、贝货;二十八品即钱货六品,金货一品,银货二品,龟货四品,贝货五品和布货十品。由于这种货币制度过于复杂,人民使用时很不方便,所以在实际交易时,还多半使用原来的五铢钱,因违反货币管制命令而被治罪的,数不胜数,造成了社会的大动荡。

【原典】后令缪前者毁。

注曰:“号令不一,心无信而事毁弃矣!”

王氏曰:“号令行于威权,赏罚明于功罪,号令既定,众皆信惧,赏罚从公,无不悦服。所行号令,前后不一,自相违毁,人不听信,功业难成。”

【解译】当领导的人,最忌讳的事就是朝令夕改,变来变去,弄的底下人无所适从,进而就会怀疑领导的权威与能力。

任何制度在推行之前,一定要谨慎;公布后,除非必要做某种程度的更改,否则一定保持原则。朝令夕改的领导,在心理上都是不成熟的表现,要么是太过刚愎自用,要么就是一种极度的自卑心理。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政令不统一或者朝令而夕改,都会使此前的努力、目标遭遇重大损失。

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军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引导下,绕过马奇诺防线,仅10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直插英吉利海峡岸边。40多万英法联军开始全部集中向敦刻尔克撤退。而德国军队则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可就在此时,德军装甲兵司令古德里安却接到了希特勒停止进攻的命令,几十万德国大军,围着一个小小的港口,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英国人利用这道令后世历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命令,在短短10天时间,把34万大军从死亡陷阱中拯救出来,为盟军日后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原典】怒而无威者犯。

注曰:“文王不大声以色,四国畏之。故孔子曰:不怒而威于呋钺。”

王氏曰:“心若公正,其怒无私,事不轻为,其为难犯。为官之人,掌管法度、纲纪,不合喜休喜,不合怒休怒,喜怒不常,心无主宰;威权不立,人无惧怕之心,虽怒无威,终须违犯。”

【解译】凡当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权威足足的,在单位里说一不二,备受敬仰。但如何才能具备权威?却是个大学问。有的领导经常发怒,却没有人怕他,反而弄得一点威信都没有,这样一来,以下犯上的事就会越来越多。

《淮南子》里说,领导权威最高的境界有三:“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还没有说话,大家却都相信了;还没给好处,大家却都感觉到了恩泽;不用发怒,大家都承认权威的存在。为什么能做到这三点呢?那是因为领导有一颗仁爱之心,绝对的公正、无私,始终抱着让大家各有所得的信念,也就是说有一颗“天心”。这种领导是真正的“内圣外王”,可惜的是,这种人可能几百年才能出一个。

领导权威次高的境界也有三:“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给了好处,大家才感受到恩德;信誓旦旦,大家才相信他说的话;发了怒,大家才感觉到领导权威的存在。这种领导是绝大多数,当然能做到这三点也不容易.因为他们有一颗进取之心,想把事情做成、做好,而且能够真诚地对待人。

领导权威最下的境界也有三:“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即使给了好处,大家都不领情,吃着肉骂着娘;即使说破了嘴皮子,也不能取信于民;即使整天怒气冲冲,却一点权威都没有。这种领导为数也不少,尤其是中国体制内的领导。这种领导空有一个架子,却没有什么内涵。

因此领导的权威,根本在于内心的素质。所谓的素质,指的是心有多大,心里能装下全人类的人,不怒而威;心里只有一个单位利益的人,怒而威;心里只有自己,或者只有家人的人,怒而不威。

【原典】好众辱人者殃。

注曰:“己欲沽直名而置人于有过之地,取殃之道也!”

王氏曰:“言虽忠直伤人主,怨事不干己,多管有怪;不干自己勾当,他人闲事休管。逞著聪明,口能舌辩,伦人善恶,说人过失,揭人短处,对众羞辱;心生怪怨,人若怪怨,恐伤人之祸殃。”

【解译】做人、做领导,首要的一条是尊重别人,对犯错误的属下,批评要就事论事,不要侮辱别人的人格,否则会被记恨一辈子,自取殃祸。

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中有这样两句话:“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这是生活经验的总结,棒打皮痛,话打骨痛。有一则事故,很能说明这个道理: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

“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佛教说,由人口舌造的业有: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恶口者,就是说话凶暴,恶语伤人,如刀如剑,令人难受。也许是出于对恶口的特别痛恨,人们造了一个拔舌地狱,凡是犯恶口者,死后都要下拔舌地狱,小鬼掰开来人的嘴,用铁钳夹住舌头,生生拔下,非一下拔下,而是拉长、慢拽,然后用钉钉住,以示惩戒。

前面说到三国时的弥衡,恶语伤人成性,他的被杀,从人性上来说是必然之事,曹操不杀,刘表不杀,但早晚会有人杀了他,辱人者,自取其辱。

【原典】戮辱所任者危。

注曰:“人之云亡,危亦随之。”

王氏曰:“人有大过,加以重刑;后若任用,必生危亡。有罪之人,责罚之后,若再委用,心生疑惧。如韩信有十件大功,汉王封为齐王,信怀忧惧,身不自安;心有异志,高祖生疑,不免未央之患;高祖先谋,危于信矣。”

【解译】作为一个领导,最难的事还是用人,用好一个人,大事可成,如刘备用诸葛亮,终成鼎足之势;用错一个人,万事皆休,如唐玄宗用安禄山,终有安史之乱,大唐帝国由盛而衰。所以侮辱、迫害自己所用之人,历史上都没有好下场。

明代大将袁崇焕,镇守宁远,炮伤努尔哈赤,杀悍将毛文龙,率师解北京之危,有大功于国。后金行反间计,明思宗疑其通敌,将他下狱,次年被冤杀。历史上,类似的事件绵绵不绝,几乎都出于一个“疑”字。

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不要一味强调“用人不疑”,恰恰相反,凡用人者均“疑”,越是关系身家性命,越是责任重大的岗位,越是身处疑地。一个投资人,将上亿的资金交给他人管理,怎能够没有“疑”?

有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用“疑心”来防“疑”,那是越防越乱。要用制度来防“疑”,让疑人者、被疑者同受某种制度的约束,用制度相互保证安全,这才是上策。比如说,皇帝的安全一直就是封建王朝最关心的问题,历来都是由羽林军负责,这样一来,历代羽林军的统领都身处“疑地”。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分权,将禁卫的责任分散,如唐初禁卫就有十二卫之多;而每一卫又分左右二部分,如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相互监督。

【原典】慢其所敬者凶。

注曰:“以长幼而言,则齿也;以朝廷而言,则爵也;以贤愚而言,则德也。三者皆可敬,而外敬则齿也、爵也,内敬则德也。”

王氏曰:“心生喜庆,常行敬重之礼;意若憎嫌,必有疏慢之情。常恭敬事上,怠慢之后,必有疑怪之心。聪明之人,见怠慢模样,疑怪动静,便可回避,免遭凶险之祸。”

【解译】从天道循环的角度看,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这是真理,也是天道。无论你有多大的本事,都不可能扭转这一规律。比如说,当你随意侮辱了一个人,无论你官有多大,都不可能阻止对方在心理痛恨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小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天道,是人力不可扭转的规律,故需敬之;小人就是芸芸小民,他们可载舟覆舟,也须礼敬;圣人就是古代先贤圣哲,他们的思想永放光芒,更需敬之。其实除了这些,人应该敬畏的东西还有许多,敬畏那些对我们有恩的一切事物,自然、父母、亲朋、老师、规则、法律……敬畏让我们谦恭,让我们的心胸博大。

1945年,当纳粹德国撤退巴黎之时,希特勒曾下令炸毁塞纳河上所有桥梁。但是德军总司令面对着与巴黎城市浑然一体的这些桥梁,他违抗了军令。同样,当盟军进攻德国时,许多城市被炮火所毁,唯独海德堡幸免于难,原因是那里有“出此校门,便无学问”的海德堡大学,那是诞生过无数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的学府。出于对文明的共同敬畏,使人们放下手中的屠刀。

人如果失去了敬畏之心,在他们的脸上那就只有放肆、邪恶、虚伪和鲁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600万犹太人被纳粹杀害。因为纳粹已经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所以才变得那般邪恶,最终只能灭亡。同样,自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妄自尊大,大肆掠夺、破坏,造成全球气候剧变,严重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

但“敬畏”的本身并不是一条限制人的规则,不是要人们去墨守成规,它是做人做事应有的态度。即使想突破圣人之言,制度创新,也要对以前的成果抱有敬畏之心。彻底的否定、纯粹的破坏,都是鲁莽的。

【原典】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王氏曰:“赏罚不分功罪,用人不择贤愚;相会其间,虽有恭敬模样,终无内敬之心。私意于人,必起离怨;身孤力寡,不相扶助,事难成就。

亲近奸邪,其国昏乱;远离忠良,不能戍事。如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纳子妻无祥公主为后,不听上大夫伍奢苦谏,纵意狂为。亲近奸邪,疏远忠良,必有丧国、亡家之患。”

【解译】领导者最大的悲哀,就是他的团队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大家各有各的小算盘。这样的领导其势必孤,其力必散,什么事也做不成。

这几年,企业集体跳槽已经不再是新闻了,方正集团的助理总裁周险峰携30位方正科技PC部门的技术骨干加盟海信,TCL手机事业部高层受集体跳槽到长虹,牛根生在伊利“下岗”之后打造出了一个更大的蒙牛……我们不去评论这些人出走以后的结果,但对于原企业而言,这些“貌合神离”的跳槽,足以引起巨大的动荡。

然而,对于那些将“最亲密的朋友”,变成“最危险的敌人”的老东家们,更应该思考的是集体跳槽背后的原因:是公平、公正出了问题,还是自我人格魅力有了缺陷。

团结就是力量,此言近似真理,古人云“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不论你有天大的本事,离开了一个同心同德的团队,也就只好“空悲切”了。所谓事业的大小,说穿了就看你能团结多少人。

【原典】亲谗远忠者亡。

注曰:“谗者,善揣摩人主之意而中之;而忠者,推逆人主之过而谏之,谗音含意多悦,而忠者逆意者多怨;此子胥杀而吴亡;屈原放,而楚灭是也。”

【解译】谗言是小人的专利,忠言是正直者的墓碑。其实,哪一个领导都知道“亲谗远忠”的后果,可就是做不到,历史上因此而败亡的人数不胜数。而小人历来被人们痛骂、鄙夷,可他们却常常能够活得很滋润,一个个都得志起来。

如此说来,领导与小人之间好像天然有某种亲缘关系,往往一拍即合。这其实就是人性中的供需关系。

小人好浮夸,善于溢美之词。汉代刘向曾说:“小人之言,多而虚。”意思是:这类人巧言善辩,夸夸其谈,尽说好听的。而一般人尤其是领导,都有点好大喜功的毛病,喜欢听顺耳的,谁愿意成天“良药苦口”呢?于是谗言者专攻这些弱点,往往说到对方的心坎里。一个喜欢听,一个喜欢说,供需平衡,自然市场广大。

同类推荐
  •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

    《岁时文化》主要内容分为悠久的岁时文化、岁时文化的四季等章节。岁时文化是与我们的文明相伴而生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生命力之强大,已成为与我们日常生活、意识、情感紧密联系又蓬勃律动的鲜活基因。岁时文化可以增进现代人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岁时文化的来源就是自然物候的变化。春节、元宵节、清明踏青、元宵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踏着自然的节拍进行的。重视岁时文化有利于我们审视自己,继往开来。
  •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困窘的潇洒:民国文人的日常生活

    本书的写作受到赫勒“日常生活”理论启发,主要关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透过他们在私人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中的记述,揭露其在历史变换中的真实心理状况,研究其人际交往、经济生活、师承关系、思想轨迹等情况,展现他们的痛苦与欢乐、喜悦与悲伤。借由对文人日常生活的个案解读,作者也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20世纪中国文化史的全新视角。
  • 读懂日本:菊与刀

    读懂日本:菊与刀

    “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本书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并且深入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人双重性格产生的根源。全书从日本人生活方式和典型事件入手,于生动的叙述中进行有力论析,是了解日本民族绕不过的经典读本。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热门推荐
  • 神荒战纪

    神荒战纪

    神州荒土亿万里,尽属人间大地,浩瀚飞逝的过去,无数代的才华横溢,风采绝然,时代巅峰的人物在轮回里上演着叶落花开,生死往来;无数个秘辛亦在繁华中匿迹,又在湮灭中携屠戮,涅槃重回世间。太古仙秦,帝祖陨落,苍天不负,重生而来
  • 校园驱鬼令

    校园驱鬼令

    七月十五,鬼门打开,猛鬼回魂,生人回避,急急如律令!
  • 玛法风云传

    玛法风云传

    袁晓,刑满释放。追忆游戏公司,推出新游戏《玛法传奇》。
  • 十年之后记起她

    十年之后记起她

    此处不做过多的介绍,请大家直接阅读原文,水平所限,各位海涵。
  • 盛夏都世之恋

    盛夏都世之恋

    极度怕麻烦的普通高中男生凌峰,无意中卷入像上海滩一样的世界,想交些三国里的桃园弟兄,却总遇到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
  • 梦伊君期亦归人

    梦伊君期亦归人

    在一个秋叶落尽时,我遇到了那个所谓的情结。然而在秋叶落根时,我离开了他。那个为我放弃很多而又放弃了我的人,他叫谢君薄而他也是一个君薄之人,把我的爱唾弃的一文不值,我为他付出所有。而我唐沐雪是他最爱人的替身,足够的伤害把我伤的体无完肤。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奢国

    奢国

    李家祖上有副无法看懂的藏宝图,因此被灭门,逃出的赵承念是李家义子,他在逃跑中失去了爷爷,得到了藏宝图,在跳水逃脱之后,却意外地发现藏宝图上多了三个字,浪淘尽,是先报仇呢,还是先取宝?
  • 殿下,他在星空之上

    殿下,他在星空之上

    “重生实体······莫晚宿主,欢迎来到九域系统。”一代军火商人莫晚在十分不知明的情况下重生,这让她各种吐槽无奈,可是更坑爹的,是这个九域系统。时空任务,城域护战,单项PK,还有种种大乱斗······原来一个系统创造的生活,也是这么多(水)姿(深)多(火)彩(热)。被誉为无用花瓶的军火殿下和寒冷似铁的苍穹之王,他们最终会通向哪一条奇葩之路?可是为什么,她通过层层时间流域,看到的,却是如此景象······
  • 冷皇的绝世冰后

    冷皇的绝世冰后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恋,堪称第一冰后的她遇见杀人如麻的他会发生怎样的事情,还是只对她温柔儒雅的王爷…………在被受到欺骗时又会选择什么道路,走了还走,才发现最终心还在为你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