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023400000003

第3章 民族英雄岳飞和贤惠的李氏娘子

第1节 宋徽宗在宫廷里的荒唐行为

岳飞的大名,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他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誓死也要坚决抗击金兵、收复失地的英雄事迹,赢得一代又一代人的尊敬。小时候,我是听着《岳飞传》的评书长大的。岳飞一生的宏愿是“还我河山”,把被金国强盗抢去的土地夺回来。

话说北宋王朝经历了140多年,帝位从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一直传到八帝宣和年,也就是我们在《水浒传》里看到的那个腐败昏庸的徽宗皇帝,内忧外患不断,宋徽宗赵佶只顾着自己欣赏字画、女人,宠信道教和蔡太师、童贯、高俅、王黼之流的贪官,后宫藏着一万多名全国挑选出来的美少女,天天不是喝酒听曲就是忙着采阴补阳,根本无心管理国家大事。

赵佶是宋神宗的第11子,他的生母姓陈,因为是庶出,原本是没有资格继位的。可是,赵佶从小性格方面就比较狡猾。中国古代评价一个男人成功与否,主要是看他是否当官,官当得大不大。皇帝是最大的官了,天下男人很少有不想要这个位置的。为了能够当上皇帝,为了多点机会,赵佶就特别孝顺嫡母向太后,每天都去请安,对自己的生母反而冷淡了。嫡母向太后果然对他印象不错,后来帮他当上了皇帝。

可是,宋徽宗赵佶实在不是个当皇帝的料,非让他继承皇位实在是历史的误会。

和李后主一样,宋徽宗同样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相同的还有,两个人都是才子皇帝,喜欢诗词书画,痴迷艺术但不擅长治国安邦;国家都亡在了自己的手上;最终都成了寄人篱下的亡国奴,都惨死在异国他乡。“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不同的是,李后主信佛教,而宋徽宗信道教。

赵佶喜欢享受,佛教的苦苦修行,对他没有诱惑力,他宁愿在声色香味触法这六尘的世界里尽情享乐,他宁可信道而不信佛。他最初也曾经想通过节制欲望来成佛,但是,蔡京劝他,那未来太空灵,不如通过纵欲的采阴补阳来得实在,在享尽人间乐事的同时,也可以成仙。

赵佶崇信道教,他把道教放在其他宗教之上,光皇家出钱养活的职业道士就有2万多人,这些人很体面地出入宫廷,还有个很牛的名字,叫“金门羽客”,还在全国设立“道官”26级。他亲自把道教推到“国教”的地位,甚至,自己也接受道士给他的尊号——“教主道君皇帝”。

这个赵佶荒唐到什么程度?他派人从全国各地精心选择了一万多天真少女,作为他采阴补阳的“补品”,蔡京说这些“补品”可以帮他求得长生。赵佶用什么样的金屋来藏这些娇娇女呢?就藏在从后宫到万岁山的特殊别苑里面。

文人皇帝赵佶,一边欣赏着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著名碑帖字画,一边看着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奇花异石、珍禽怪兽,一边享用着从各地挑选来的采阴补阳“补品”。他有65个孩子,其中儿子31个,女儿34个。这,恐怕也是他长期采阴补阳的成果吧?

本该“授命于天”、“代天牧民”的赵佶就这么瞎胡闹,这种没有人性的、极度的腐败岂有不受到报应之理?后来金人把他抓去的同时,也把他的这些个孩子能找到的都抓去了。生了那么多,最后他得到了什么?一场空,白忙乎了。

宋徽宗在金兵营中给过去的两个大臣的信中写到,“山河,都是为大臣所误。今日使我父子离散至此,追念痛心,悔恨何及”。他把责任都推到了大臣身上,好像自己没什么责任似的。其实,这次金兵南下,就是赵佶自己出主意勾引他们来的。《宋史》中说,如果不是赵佶主动搞小阴谋诡计勾引金人,“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赵佶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了自保,为了自己的利益。我们知道,宋国和辽国在宋朝第三代皇帝宋真宗时代就签定了澶渊之盟,这是一个长期友好的和平条约,两国不再打仗,而是互称兄弟。宋答应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两国的皇帝以兄弟相称,互相庆吊,文书来往互称南北朝,宋称南朝,辽称北朝。虽然对宋不太公平,甚至于屈辱,但是,能够维持宋朝的百年和平,总比年年打仗强吧。

宋朝到了赵佶时代,国力日渐衰弱,赵佶诗、词、书、画都不错,可当皇帝不行,不干正经事。而且任用的尽是一帮拍马屁的家伙,比如《水浒传》里所写的太师蔡京,太尉高俅(曾当过苏东坡的书僮),都实有其人。高俅在《水浒传》里是出了名的坏蛋,从小就是个二流子,一点正事不干,因为“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府尹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送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这么一个小混混,居然当上了重要部门的官员,大宋朝殿帅府的宝座让他坐了。凭借什么?就凭他会踢球,偏偏宋徽宗赵佶也好踢球。

赵佶如此随意任用官员,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宋徽宗和那个著名妓女李师师的风流事,全东京城都知道了。有一次,宋徽宗春心荡漾地来到李师师的卧室,手里拿着金黄色的新鲜橙子,说是江南进献的,让李师师尝尝鲜。李师师少不得陪着开心,二人的悄悄话让躲在床下的周邦彦听了个不亦乐乎。听了就听了吧,文人的毛病就是手痒,有暴露癖,后来竟然把这个尴尬情景写进《少年游》词里。这《少年游》的词是这样写的: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吹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而那个不知深浅的李师师呢,竟然把这首《少年游》唱给了宋徽宗听。宋徽宗问谁填的词,李师师如实说,是周邦彦。

这还了得?自己的隐私被臣子偷听了。龙威何在?皇帝的面子往哪放?宋徽宗恼羞成怒,回到宫里就把蔡京叫过来训斥说,开封府有个监税官叫周邦彦,听说他很不称职,怎么不见京尹处理呢!蔡京马上找来京尹,把情况说了。京尹说,周邦彦人不错的,完成的任务也最好。蔡京说,皇上对他不满,要处置他,你就照办吧。最后,给周邦彦安了个“职事废弛”的罪名,赶出了京城。

上行下效,那个和蔡京争夺相位的王黼,长得很帅,可就是不干正事,除了贪污受贿,就是变态地玩女人。他在卧室内放一张花团锦簇的大床,周围放着几十张“卫星”般的小床,他让家里养的几十个姬妾一丝不挂地睡在小床上,然后他挑选受宠的姬妾陪他做爱,一旦宠妾叫床,周围小床上的裸体姬妾们要一起充当拉拉队员,吆喝着加油助威,谁叫得声音大就奖励谁。

连高官、皇帝都没有羞耻感了,低级下流,完全不顾及朝廷的体统,在宫廷里竟然大搞淫乱活动,有的时候,赵佶还参与这样的集体淫乱,君臣尽欢。有一次宫廷宴会,著名的浪子宰相李邦彦竟然脱光了衣服进行色情表演,赵佶这个皇帝还兴高采烈,不巧被皇后撞见,皇后叹息说:用这样的人当一国之相,国家还有希望吗?这话我可不是乱说,也不是什么“戏说”、野史,这事在《宣和遗事》上记载得清清楚楚。

第2节 楚王好剑客,路人多伤疤

为了享乐,赵佶在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下令修建御花园。说起来,这建御花园的主意还是蔡京想出来讨好宋徽宗的。比赵佶大35岁的蔡京,知道年轻的皇帝宋徽宗还不到20岁,心性还未定,就根据《易经》提出的“丰、亨、豫、大”的说法,诱惑皇上尽情享受“天下之丰”,说什么,人生几何,何必太辛苦,不如对酒当歌、尽情享乐。于是鼓动皇帝大兴土木,在京城修建万岁山,就是人为地造一座皇家园林,派人到南方搜集奇花异石。园中不仅要种名花异草,还要建造一座用太湖石堆砌的高大假山,派大臣朱勔常驻苏州,专门搜罗名树和太湖石,然后沿着大运河运到开封,这些太湖石,就叫“花石纲”。《水浒传》里的青面兽杨志为什么被逼上梁山?就是因为押运花石纲沉没了,因此怕杀头畏罪潜逃。

那些为宋徽宗搜罗到奇草、怪石的人,都得到了重用,那些把差使办砸了的,都被施以严厉的惩罚。蔡京等人还专门在苏州成立一个机构,叫“应奉局”,这个局的职责是专门为皇上搜集怪石或者花木。

这个朱勔带着手下一帮小人,仗着有上方宝剑,大肆扰民,敲诈勒索。看哪户人家不顺眼,就说这人家中有“花石纲”,皇上要用,二话不说,假借圣旨之名查封了这家,好好的一家人立即倾家荡产,无处可归。现在的拆迁是为了开发小区、盖楼,那个时候也搞拆迁,不过,朱勔是借口太湖石要经过,沿途所有妨碍运石头的房屋全部拆了,光拆不迁,谁敢反抗以违抗圣旨论处。为了运这些太湖石,有时候甚至连开封急需的运江南粮食的船也给停了,结果造成京城的粮食短缺。

负责搜罗的官员,基本都是流氓,看到谁家有精致的家具或者怪石,就带人去收。不付任何成本,就是拿封条一贴,就得进贡给皇家,稍有不从,就是“大不敬”。再不从,就拆你的房子,抓人。派去的官员趁机捞钱,显威风,为了一块石头逼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闹得民不聊生,内乱不断,老百姓被逼上梁山。造孽啊,皇帝是文人,喜欢欣赏奇石、花草,就命令官员把全国的奇石和花草统统搬到自家的花园里,想一个人看尽,不给他人欣赏。宋徽宗的所谓爱好,成了“楚王好剑客,路人多伤疤”。

国库越来越吃紧,老祖宗留下来的5000两库银被挥霍一空,官员腐败,赵佶又以变法为幌子,放手敛财供自己享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赵佶怀着赌徒的心态,利用辽金的矛盾,挑起事端,想趁机沾便宜,坐收渔人之利,就和金人签定了海上之盟——双方联合,灭掉辽国,即所谓联金灭辽。这不是背弃祖宗签定的百年友好条约澶渊之盟吗?没错。如果他能够联辽抗金,那么,北宋就不会亡,他也不必当俘虏了,毕竟,辽和宋有过百年的兄弟合作关系。

追究“靖康耻”发生的原因,当然宋朝的腐败太泛滥,但皇帝的荒唐和昏庸也是重要原因,至少在外交方面,赵佶实在是干了一件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蠢事。

第3节 倒行逆施的大奸臣蔡京和童贯

宋徽宗手下的奸臣太多了,蔡京和童贯是两个代表人物。蔡京是个书法家,和宋徽宗趣味相投,曾四次出任宰相,罪行累累,民愤极大。童贯是个宦官,很会拍皇上马屁,赢得信任,宋徽宗竟然让他当宋军的总司令,让他领兵三十年。这个童贯,和蔡京结成联盟,狼狈为奸,朝内百官有敢不看他们二人颜色行事的,定遭报复。金人打进来,宋徽宗把皇位传给儿子钦宗,自己跑到南方躲避、逍遥快活去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宋钦宗上台,蔡京、童贯失去了宋徽宗这个大靠山,众多大臣联名弹劾,童贯被罢免充军,由于得罪人太多,走到半道就被人杀了。蔡京同样被充军,发配到琼崖的儋州,就是今天海南的儋州市,刚刚起程,就接到圣旨,要求他把宠妾交出来,不许带走。还没有走到儋州,圣旨又到,流放地从儋州改为潭州(今湖南长沙),曾经前呼后拥、锦衣玉食的蔡京,想不到自己落到今天这个下场,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词《西江月》:

八十一年住世,四千里外无家,如今流落向天涯,梦到瑶池阙下。

玉殿五回命相,彤庭几度宣麻,止因贪恋此荣华,便有如今事也。

意思是说,我活了81岁,如今却混到流落四千里外无家可归的地步。如今流放到天涯海角,可我做梦都想回到京城,到皇宫里请安。

想当年,我在玉殿上有五回被任命为宰相,皇上数次宣布嘉奖我。只因为我太贪恋此荣华,才会有今天的下场。

写完这首词之后一个月左右,蔡京就在流放地死了。

一帮小人、淫棍、奸臣,陪着一个迷信道教的赵佶整天干一摊子荒唐事,社会风气糜烂至此,宋朝不灭亡才怪。赵佶后来的下场这么惨,很难说不是因果报应。自作孽,不可活。

最让人不解的是,宋徽宗赵佶宁愿相信蔡京这样的奸臣,也不相信自己的亲儿子赵桓。这对父子长期闹矛盾,互相防着对方,即使连同桌吃饭,都担心彼此在酒里下毒。宫廷斗争如此激烈,大臣们也不知道该站在哪边,不少人只好观望。金兵趁机打了进来,但是,金兵攻下太原城用了9个月,为何堂堂的大宋首都,围了20多天就攻进城门了呢?说起来简直是个荒唐至极的笑话,东京的城门不是攻进去的,而是因为上了一个骗子的当。有个妖人名叫郭京,这家伙自称能以“六甲”之法击退金兵,病急乱投医的宋廷居然相信了他的鬼话,要知道,宋徽宗赵佶本身就是狂热的道教信徒。正因为宋徽宗赵佶这么迷信道教,妖人郭京忽悠朝廷说,他要击退金兵,就是用很玄乎的所谓“六甲”之法。但条件是招募7777个人加紧训练,练的是什么呢,是“神兵”。朝廷用了他的“计策”。这个郭京,自己像做法事一般,披发仗剑,每天指挥N多个童男童女在城楼上做法,有一天他宣布“神兵”练成了,然后命令守城的士兵一起走下城墙,大开城门,只让这些“神兵”出击。结果,这些乌合之众啥也不是,金兵一看城门大开,一涌而进,不费吹灰之力,东京城拿下了。

1127年4月,北方的金国“攻”下京城之后,一占就是几个月,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赵家的亲王宗室,除了一个康王赵构在外地办事没回、侥幸逃脱之外,其他的亲王宗室成员全部被抓到北方做了俘虏,皇帝家族被金人一锅给端了。

第4节 被掳到金国,回首乡关归路难

金人攻下汴京城之后,连抢劫这样的事自己都不愿意动手,让宋朝官员代替这些强盗来搜刮。金银财宝自然全要,布匹绸缎,全部都要上交,连妇女儿童的饰物也不放过。为了确保搜刮干净,金人要求老百姓每5家成立一个联保,互相揭发,敢隐瞒者杀无赦。最后,骡马骆驼都要,全城搜刮到7000多匹骡马。弄得官员上朝再也没有马车坐,没有马骑,只得步行。还提出要1500名少女,弄得满城恐惧,家家户户的少女不敢出门,整个东京城里一片狼藉,哭声连天。

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靖康耻”。所谓“靖康耻”,就是指靖康二年(1127年)的那种奇耻大辱。繁华的汴京被北方的金兵攻陷,宋钦宗亲自到金兵大营投降。金兵虽然没杀他们,但是当场宣布废宋徽宗和宋钦宗父子为庶人,就是平民百姓了。

北宋王朝到此也就算彻底玩完了。宋徽宗赵佶永远成了金人的奴隶,并最终死在金国,千里中原被迫割让给了金国。钦宗皇帝赵桓也被带到了金国当了俘虏。

亡国之君赵佶,被金人跨国抓捕带到金国境内之后,写了一首词《眼儿媚》: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这首《眼儿媚》的大意是:回想起旧日汴京城的繁华,那个时候(没当俘虏的时候)大宋的万里河山都是我们赵家的。那里有皇家园林——琼林,也有用玉石精心镶嵌的金鸾殿。每天早晨都有专人奏起悠扬动听的弦管,晚上有专人吹笙弹琵琶。

如今多么凄凉,那如花的城市——开封,已经离开我了,想念故土的那种情结如春梦一般缠绕着这遥远的胡人的沙漠。家在哪里呢?我只能忍着悲哀含泪听着这凄凉的羌笛声,一遍遍地吹着《落梅花》的哀曲。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一旦归为臣虏”,再来后悔,晚了。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说明赵佶非常怀念当皇帝时候的奢华,尤其是在万岁山里面采阴补阳的修炼。

宋徽宗被俘虏后还写了一首《燕山亭》词。已经有学者考证出,这是他被抓去当俘虏的几年后写的。也有人说,这是徽宗的绝命之作。

裁翦冰绡,轻叠数重,淡著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这首《燕山亭》的大意是:杏花的美丽,仿佛是用剪裁好的、冰片般超薄的丝织品制作而成,剪裁好了之后,弄上好几层,然后再均匀地染上“燕脂”。这是说,真的杏花美丽得就像假的一样。这杏花的美丽,真像一个女子时髦的靓妆,她那种美艳都满了,要流出来了;她的芳香四面飘散,即使像蕊珠宫女那样的美女见了这杏花,也会羞愧难当。可是这么美丽的杏花,却那么容易凋零,更何况,还要经历多少无情风雨的摧残。这让我愁苦。在这个囚禁我的院子里,我和杏花,不知道经历了几番春暮。

很想委托这双燕子,把我的重重离恨寄给故国,可是,他们哪里懂人类的语言。从开封到这里,天遥地远,万水千山,这双燕子哪里能知道故宫在何处呢?教我怎么不思量?在梦里,我才有机会回到我的故国。可是,梦没有根据。最近,更是连这梦也不做了。

宋徽宗在这首词中,表面是咏杏花,其实是在哀叹自己的身世。曾经繁华,已不堪回首,如今成为阶下囚,来到这天遥地远的荒凉之地,“知他故宫何处”,令人唏嘘!

第5节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

岳飞正是在国家危亡之际应征入伍的。

岳飞是河南汤阴人,字鹏举,1103年生于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父亲名叫岳和。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只大鹏鸟不知道从哪里飞过来,停在岳家的屋顶上,父亲就给这个孩子取名叫飞,字鹏举。

岳飞自小喜欢习武,由于能吃苦且悟性高,同乡两位名师还专门传授了他刀枪、弓箭之法。

东京被攻陷的前一年,公元1126年,岳飞在一堵墙上看到一张大元帅府的招兵告示,大意是说金兵欺人太甚,派兵南下包围了东京城,大宋首都危在旦夕。当今皇帝——宋钦宗赵桓的九弟康王赵构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大元帅府地点就设在相州。现在急需人才,广召士兵,挽救国家于危难。

岳飞激动地报了名,然后回家拜别母亲和妻儿。母亲姚氏在他背上刺上四个字:“精忠报国”。这一年,岳飞23岁。此后的16年,他从一个无名士兵一直到一品大将,名满天下,屡建奇功,直到被人设计、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金兵攻下东京城后,却没能力管理这个城市,抢了财物和人马后,这样回去又感觉心有不甘,想建立一个傀儡政权,索性在宋朝的官员中物色了一个听话的官员张邦昌,封为楚帝,让这个张邦昌来替代金人统治宋廷。

可这张邦昌姓张,不姓赵,名不正言不顺,老百姓不服,不承认这个金国的儿皇帝,私下都叫他汉奸卖国贼,大街小巷贴满了愤怒的口号:“打死卖国贼张邦昌!”金兵走后,各路宋朝的兵马都准备讨伐他。张邦昌吓得不敢出门。智囊出主意说,你想想看,金人把徽宗、钦宗两个皇帝都押走了,皇族的子孙,几乎都成了俘虏,康王赵构幸运地逃过一劫,没有被抓走,皇家还有一个人落网,那就是哲宗的皇后孟氏。孟氏是因为在宫廷争宠中失利,被哲宗一气之下给废了,万般无奈之下,孟氏搬出宫廷到自己家住,这次因祸得福,没有被抓到金国。我看你不如请她过来暂时垂帘听政,然后再求得她的手书,派一人前往济州请康王赵构返京做皇帝。

张邦昌自己实在应付不了这个局面,只得答应。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一日,也就是在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掳到金国的一个月之后,康王赵构在南京(宋代的南京非今天的南京,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年号为建元,历史上称为南宋,赵构也就是宋高宗。

有些大臣主张杀了卖国贼张邦昌,比如当时的宣抚司统制韩世忠就持这一观点,以此来平民愤,笼络民心。但另一些大臣则不同意,怕惹急了金国,引火烧身。

赵构听从了一些大臣的意见,没有杀张邦昌,因为他怕金人再来报复,到时候自己的皇帝也当不成了。赵构是个特别自私自利的人,只要能保住他皇帝的位置,让他牺牲亲爹他都干。事实上,如果不是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掳到金国,这皇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头上。所以他心里其实既庆幸又害怕,庆幸的是徽宗、钦宗两个皇帝被掳,害怕的是万一金人把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放回来,只要活着回来,他就得让位。宋高宗赵构宁愿自己当个儿皇帝,也不愿和金人打仗,弄得自己的皇帝当不成。但是,如果当时的形势下,他不打出抗战的旗号,而是直接喊投降,那谁还支持他当皇帝呀?所以他一辈子都是个两面派,表面喊抗战,骨子里是个彻头彻尾的投降派。这是他和秦桧能够结成同盟的原因。秦桧是金国的奸细,这一点是有史可查的。秦桧被抓到金国当俘虏之后,在金国将领挞懒的劝说下,投降了,并当上了挞懒的幕僚,职务类似今天的参谋长一类,还担任了金国的随军转运使。后来,金人故意放他回来“潜伏”到南宋,让他配合赵构一起,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金国的傀儡政府。秦桧怎么回来的呢?带着家属和亲信仆人一起坐船回来的,家人和自己完好无损,这难道不令人怀疑?当然,秦桧自己的说法是,他杀掉了监视自己的金兵后逃跑回来的。

那么,并无功劳的秦桧为什么能赢得宋高宗的信任、让他当宰相呢?

明代书画家文征明,在嘉靖九年(1530年)写了一首《满江红》,词中道出了宋高宗信任秦桧的原因。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果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

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古休夸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我擦干净这块残碑,残碑上宋高宗赵构赐给岳飞的四个字“精忠岳飞”,依稀可见。无限感慨啊,想当初,国家危难之际,是何等地倚赖岳飞,到最后,对待岳飞又是何等地残忍。果然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功成之后利用完了功臣就该杀掉,可怜这些旧事都过去了,如今说再多的话也不能赎回岳飞的命了。最无辜的、最可恨、最可怜的事,就是在风波亭上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了。

中原缩小,地盘被金人占据了,宋高宗就不想收复吗?徽钦二帝被抓去当俘虏的耻辱,宋高宗难道不痛惜?但是,徽钦二帝一旦真的被放回来了,那么他宋高宗这个皇帝位置往哪摆?千年以后的人别以为南宋小朝廷南渡偏安是错误的,其实宋高宗怕的正是中原恢复他当不成皇帝了。小小的一个秦桧能有多大能量啊?只是他是宋高宗肚子里的蛔虫、揣摩透了宋高宗的心理,按照他的意愿来办而已。

历史上一提起秦桧,总是习惯性地把他说成小人、坏蛋、投降派、陷害民族英雄岳飞等等,仿佛秦桧除了会害人,其他什么也不懂似的。其实不然,秦桧也不是没有想法。他甚至有一个很值得商榷的构想或者叫设想,在他当宰相之前就对人说过,只不过,当时人微言轻,说出来也没有人听。等他终于当上宰相之后,他郑重其事地对宋高宗提了出来。什么构想呢?说白了,就是“两个中国论”。当时宋朝国情的实际情况是,长江以北的领土多被金人占领,并建立了一个伪齐国,还立了一个傀儡皇帝——刘豫。南宋的地盘在长江以南。秦桧的主张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就是说既然中原、两河和江淮地区的土地已经事实上成了金人的地盘,目前的国力根本无力收回,那就是暂时维持现状,南北双方各不干涉,从北方流亡过来的,还让他们回去;南方的老百姓,归南宋政府管辖。但是,宋高宗本人就是北人,自然,这个设想搁浅了。

2010年10月8日的《羊城晚报》上有一篇文章《“主战”的秦桧》(作者:仲玩),文章说,南宋秦桧是著名的投降派人物,他因陷害抗金名将岳飞而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不过,很少人知道,他原本却是个力主抗金、反对求和的强硬派。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进攻东京汴梁,当时还在国子监担任学正(掌学规与训导)的秦桧慷慨上书,告诫朝廷金人贪得无厌,别指望通过割地来满足他们的欲望,千万不可松懈武装守御,要广开言路择其善者而从之。结果朝廷却派他跟随张邦昌去金营议和,秦桧认为“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于是连上三章,终于推辞掉这个屈辱的差事。

这样一位主战派人物,为什么会在南宋偏安江南后摇身一变成为死心塌地的主和派呢?《宋史·秦桧传》的一段记载颇为意味深长: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十月,一次退朝后,秦桧独自留了下来,对高宗赵构说:群臣对战与和意见不统一,无法决策,如果陛下决定要议和,就请陛下专门和我讨论,不要让大臣们瞎掺和了。高宗不假思索就同意了。秦桧又说:这样怕还是有问题,请陛下考虑三天再作定夺。

过了三天,秦桧又独自留了下来,高宗进一步表明了要议和的决心。秦桧还是觉得心里不踏实,说:请陛下再考虑三天。

又过了三天,两人再次单独见面,秦桧终于确认高宗的议和之心坚定不移,这才正式写下奏章,要求确定议和大计,不许群臣持不同意见。

这段记载充分证明,南宋朝廷弃战主和的主心骨是高宗赵构,而秦桧不过是号准了主子的脉搏,从而果断地跳到前台为之奔走呼号的得力干将。至于他在此后大肆斥黜忠良、陷害主战派将领,搞得朝中乌烟瘴气、奸佞横行,造成国家武备废弛、备受外族欺凌,那都是为了主和大计而付出的代价。秦桧其实只是心甘情愿替皇上背黑锅而已。

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曾说过:“每个总统都需要一个被人咒骂狗娘养的角色,而我就是尼克松手下的这样一个角色。我是为他起缓冲作用的人。”

秦桧正是高宗赵构身边的那个不可或缺的“狗娘养的”,他不仅帮助皇上实现他偏安江南的心愿,还将自己变成皇上身边的减震器,使得皇上的最高权力和权威免受朝野政治风暴的直接冲击。

宋高宗赵构是个极端自私自利的人,凡事只考虑自己,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所有对他忠诚的人,几乎都没有好下场,比如宗泽,不仅帮他当上皇帝,甚至还救过他的命,他却专门给宗泽小鞋穿,专门让这位老臣不舒服。只要自己能继续当皇帝,只要自己日子舒服,他什么都可以牺牲。他自私到连亲爹宋徽宗和亲哥哥被金人抓去,他都见死不救,还希望他们越早死越好,这样就不会回来妨碍他继续当皇帝了。

这个没心没肺的赵构,居然活了80多岁。

秦桧为了他,什么恶名骂名都背了。20多年来,秦桧对他的老搭档赵构一直忍辱负重,当然,也不全是忠诚,还存有私心——为了自己的相位,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生活得更好。因为宋高宗赵构曾经给他画大饼拍胸脯承诺说,秦桧死后让他儿子秦熺继承宰相的位置,当时秦熺的官位已经相当于副宰相了。可就在秦桧病得快不行的时候,赵构却在秦桧病危的当天故意宣诏:免去秦桧一家三代人的所有官职。1155年10月22日,秦桧听到这个消息,一口气没上来,气死了。

秦桧终于死了,赵构什么表情呢?如释重负,兴高采烈。《宋史》这样记载说:“朕今日免于靴中置刀矣!”意思是说,我今天才终于可以松口气、把靴子里藏着的匕首拿出来了。原来,他一直防着秦桧对他下手,一直在“靴中置刀”。

第6节 挥泪退兵: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赵构已经接受了这种理论:天下分南北。南方就该从事农耕,北方就该从事游牧。南方的步兵根本打不过北方的骑兵,和北方金人打仗,那是不可能取胜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劳民伤财去打一场必败的战争呢?那不是白费力气吗?还不如在江南偏安一隅呢。什么北伐、什么收复失地,那都是口号而已。他宁愿忍辱当金人的干儿子,这就是为什么东京城被金人围困,他的哥哥、宋钦宗赵桓从被围困的城里写密信给他,任命他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希望他紧急召兵马来救城,但是,他一直到自己在商丘登基,4个多月过去,竟然没有发动过一兵一卒救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哥哥和所有的亲人被金人抓到北方去而无动于衷。

东京被围时,有个士大夫(太学生)叫陈东,仗义执言,上书要求李纲复职,宋钦宗同意了。后来,赵构在商丘当皇帝,陈东又前来上书,要求刚被罢免的李纲复职,让他带领大军北伐,还要求罢黜汪伯彦等投降派官员,赵构一听就火了,竟然把陈东给斩了。想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在太庙立下誓碑,告诫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他忘记了不杀知识分子的祖训,背叛了祖宗的誓言。

还有那个直言不讳的赵鼎,在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中进士,后来,在宋高宗初年担任过宰相,因为坚决主张抗金,反对议和,被秦桧迫害,最后绝食而死。

还有著名词人朱敦儒,洛阳人,后来逃难到江南,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中进士。朱敦儒以词闻名于世,有人评价他“以词章擅名,天资旷逸。”我们来看他的一首《临江仙》: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音讯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自从东京开封沦陷之后,不知道有多少恩爱夫妻天隔一方,劳雁分飞。从此天涯海角,没有音讯。一个在遥远的北方,一个在偏僻的玉门关,也许只有在梦中相见了。

月亮尚且知道重圆,星星还知道团聚,为什么离散的人却再也不能回来?今年春天,又听到杜鹃啼血,口里叫着“不如归去”。年年都能看到边塞的大雁由北向南飞,已经飞了十四回了。

“一十四番回”,已经点明了该诗写于开封被金人占领的第十四年,至今开封还在金人之手,中原什么时候能收复?“擘钗破镜分飞”,这句用了两个典故。“擘钗”的典故说的是杨贵妃与唐明皇。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念念不已,等回到长安之后,看到宫里的一草一木都会想起杨贵妃,就派方士去寻找杨贵妃的灵魂。方士终于找到杨贵妃的灵魂,兴奋不已,心想这下可以回去交差了。但忽然又想,万一唐明皇不相信怎么办?于是就向杨贵妃要凭证,杨贵妃将唐明皇送给她的金钗擘了一半,让方士带回去作为凭证。这就是擘钗的典故。

破镜的典故,说的是陈朝的一官员徐德言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的故事,乐昌公主预感到国家快要灭亡了,乱世中一旦失散怎么办?于是,先打碎一面镜子,各执一半以便日后相互寻找。这就是破镜重圆的故事。

为了躲避金人的进一步骚扰,赵构听从一些大臣的意见,准备迁都,往南迁,比如到建康(今南京)、杭州等城市。对于金兵,他的态度是,我打不过还躲不过么,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当时岳飞听说了迁都之事,就和军中结识的朋友张久龄商量后,起草了《南京上皇帝书》,亲自送到大元帅府。20岁的宋高宗赵构看了上书后,很生气,岳飞,谁呀?从未听说过这个人。一打听,是一个有点武艺的最底层小军官,大约就相当于今天的班长之类,连排长都算不上。这样的身份也敢给皇帝上书?赵构以“越职言事”让他归故里,开除了。当时岳飞才24岁,血气方刚的年龄。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张久龄喜欢他,介绍他到河北一个分支部队工作,在这里岳飞大显身手,痛痛快快地和金兵打了几个漂亮仗,自己也连升了三级。当时的副元帅宗泽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岳飞打仗是个人才,这个69岁的老人就决定把岳飞留在自己身边工作,好好教教他,让他有机会痛快地杀金贼。可以说,没有宗泽的悉心教导,就没有后来的英雄岳飞。

既然宋高宗赵构骨子里是个投降派,所以他对坚决主张抗战的高官李纲、宗泽都不重用,能贬就贬,不让他们主流化。李纲当了77天宰相就被贬了,而且一下就贬到了琼崖(今天的海南岛)。

赵构不会不明白,没有宗泽,就没有他这个皇帝。想当年,赵构还是个19岁的小伙子,他奉命出使金国,路过磁州,当时68岁的宗泽是磁州知州,以宗泽的判断,赵构如果去了金国,就不大可能再有回来的希望了。宗泽就竭力劝赵构不要去了,赵构听了他的话,没去金国。东京被攻陷,皇室血脉,只剩他一人没有被抓去当俘虏。宗泽又全力扶持他当上了皇帝。但,在政治面前,感情算什么?

宗泽一直想渡河北伐,“容臣挥戈北伐,直捣黄龙,迎还二帝,以雪国耻!”上奏24次,一直都没有下文。赵构一听“迎还二帝”,头都大了,二帝回来,自己的皇帝还当个屁呀,怎么可能批准呢?可怜老臣忠心耿耿,忧愤成疾,疽发于背,于1128年7月1日闭上了眼睛,临死前还念念不忘收复失地。

一直守在病床前的岳飞,对于恩师的去世,悲痛欲绝。岳飞永远记得“精忠报国”的誓言。后来,赵构的小朝廷迁到了扬州。某天晚上,赵构正在睡觉,忽听小太监进宫报说,金兵杀过来了,已经到了扬州城下。赵构被吓醒,衣服都没穿好,爬起来就狼狈不堪地出城逃命。金兵赶到,一把火把扬州给烧成一片废墟。

赵构的小朝廷又逃到了杭州,从此就患上了恐金症,一提金国就害怕,就想谈和,不敢打仗。岳飞和韩世忠一起,在建康一带大败金兵,一举收复建康。这是南宋开国以来首次大捷,岳飞从此声名大振。

后来的几次出兵,连连获胜,每攻必克。岳飞在32岁那年,被破格提拔为清远节度使。想当年,赵匡胤也是在这个年龄,成为节度使。没想到这种历史的巧合,竟然成为导致他冤死的命门,有人说他“自比太祖”。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此言不虚。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自从岳飞在32岁加官进爵被破格提拔为节度使、官居一品之后,他的运气就开始一点一点地往下衰了,为了自己的帝位只求和金国议和、宁愿接受丧权辱国的条件也不愿意打仗的赵构,其实很怕岳飞英雄过了头,他觉得打几次胜仗就应该适可而止,坐下来谈和,别把金国惹急了,一旦惹急了,金国把徽、钦二帝活着送回来,赵构就得让位。而且,岳飞一心要报国、收复失地,坚决主张北伐,反对议和,这是不会改变的。北伐就北伐吧,痛快地打金人也没什么不好,但计划没有变化快,宋朝使臣刚从金国带回的消息说,赵构的父母亲宋徽宗和太后都已经病死在金国,另外,金国的上层领导有了大调整,挞懒已经掌握大权,议和很有希望。既然能议和,还要费劲北伐干什么?当务之急,是议和,这是第一要务,而不是北伐。更要命的是,岳飞在《乞出师札子》中说,北伐成功了就可以接回钦宗,赵构为了保住皇位,怕的就是钦宗活着回来。况且,岳飞还说,只要北伐军过了黄河,就可以得到当地上百万忠义民兵的响应,上百万的军队啊,一旦岳飞做大,造反怎么办?那岂非比金人更可怕?

不久,金国政局再次变动,挞懒被兀术杀了。挞懒主张和谈,而兀术主张打仗。挞懒一死,从前和宋朝签定的所有和约都不再算数,兀术带着几十万军队再次南下,赵构这次真的害怕了,只好给岳飞说好话,让他放手抗金。岳家军全部北上,一路频传捷报。兀术屡战屡败。金人闻岳家军就丧胆,金人评价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士气高昂,越战越勇,打得金兵闻“岳”色变。眼看就可以直捣黄龙了,可以和战士们一起喝庆功酒啦,就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几道金牌下来,岳飞和众将士面面相觑,最后,不得不俯首听命。收复失地的美好愿望功亏一篑,壮志未酬。想当年,辛弃疾被派到湖南做安抚使的时候,也是满腔热情,积极备战,为收复失地做准备,他还专门组织了“飞虎队”,不惜重金盖军营,准备同金兵大战一场,有人告状说他浪费金钱,一向主张“议和”南宋皇帝听说了,马上给他下了金牌,让他速速停工,不准建什么军营,并停止训练。辛弃疾这个人胆子大并且有谋略,他干脆把皇帝的金牌藏起来,不发。等他的军营终于盖好了,这才上报给皇帝说,您的金牌我收到了,但我的军营也盖好了。皇帝也拿他没办法。但是,还是反感他,嫌他不听话。最后还是找个理由把他给贬回家了。他到江西上饶附近,找了一片荒野之地,盖了个小平房,住下来等待机会。辛弃疾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可这一等就是十年,下次被起用,已经是十年之后的事了。

岳飞这次在前线打仗,同样收到了皇帝的金牌,但不是一道,而是连续下了十二道。

这个高宗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有自己的小算盘。

当岳家军多次打胜仗的消息传来,赵构又怕了,迫不及待地下令嘉奖岳飞,其实就是希望早日退兵,适可而止。万一金人恼羞成怒,真的被打垮了,他们一急把钦宗活着送回来,那可怎么办呢?所以,赵构连续下了十二道金牌,要求岳飞“措置班师!”就是说,不要再打了,快退师回来,如果不回来就是抗命,朝廷就切断你们的后路,借金兵之手收拾你们。不退师就会丧师。

岳飞热泪长流,只好挥泪退兵。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第7节 39岁的岳飞被灌毒酒毒死

回到朝廷后,赵构、秦桧发现,岳飞在国人中的名望太高了,一旦他造反,朝廷恐怕无法制服。功高震主啊。1141年,赵构、秦桧商量后还是决定明升其职,暗夺其权。岳飞的兵权被收回了。

北伐无望了,又被猜疑,年近40岁的岳飞提出辞职,回家养养旧伤,陪陪家人。参军差不多16年了,还从来没有回过家呢。家中的老母亲已经不在了,河南汤阴老家的前妻刘氏早已改嫁他人,如今全无音讯。

岳飞的第二任妻子李氏娘子,是个千金小姐,贤惠明理,勤俭持家。李氏娘子是岳飞在江南续娶的。想想这么多年,实在亏欠李氏娘子太多太多,自己在外带兵打仗,照顾老人,抚养子女,家里事里里外外就靠李氏娘子一个人打点,实在难为娘子了。

岳飞交了兵权就回到庐山家中。他无限感慨地拉着李氏娘子的手,一时竟不知道该说什么。除了思念,他还有太多的心里话要说给夫人听。想想李氏娘子以千金之躯屈尊嫁进岳家后,没有享几天太平日子,夫妻很少有时间在一起畅谈。想当初,岳飞和几个主张抗金的兄弟起兵的时候,日子过得太不堪了,填饱肚子都是奢望。粮食严重不足,李氏娘子亲自为兄弟们煮稀粥喝。可是,米不够吃,粥也只能越煮越稀,到最后只看到上面飘几颗米花、下面尽是清汤了。

李氏娘子则悄悄地关上门,在里面偷偷地吃谷糠做成的粗条,用白开水吞下。她连粥都舍不得喝了,只好吃谷糠。岳飞看见,哭了,他决定和妻子一起受苦,有难同当。

这些事,岳飞永远无法忘记。思来想去,岳飞还是把被夺了兵权的前前后后都说了。李氏娘子深明大义,劝丈夫说,相公,不能为国家出力了,这不是你的错。是秦桧他们这些投降派要害你,他们在误国。你已经尽力了。无官一身轻,也好,你就好好在家养养吧,这么多年打仗,你还没有闲情好好吃夫人为你做的饭呢。我现在就为你烧你最爱吃的菜。

她虽然这么说,其实心里很明白,中原未复,国耻未雪,相公岂能安心!而且,以女人的直觉,她知道,朝廷危难的时候,还是要起用他的,而让他回家安心休养,恐怕也没有这么简单。

李氏娘子的直觉是对的。果然不出所料,岳飞屁股刚坐热,朝廷就有人来传唤了。谁知道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原来,一心求和的赵构、秦桧接到金国统帅兀术来信,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赵构只好同意。岳飞到了朝廷,就被关押到大理寺监狱,要他承认“谋反”之事。明知是遭了小人陷害,岳飞干脆一句话不说,拒绝招供,而且开始绝食。

岳飞被冤枉入狱之后,同样反对议和的韩世忠也被贬,朝廷下令免掉他枢密使职务,调了一个闲职。实际上就是把他架空了,以免他阻碍议和大计。

韩世忠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知道有人在陷害岳飞,就去怒问秦桧,岳飞犯了什么罪?秦桧说,“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关了几个月,实在定不了岳飞的罪,只好放弃公开办案,索性来个暗地里悄悄地杀害。他们强迫岳飞在谋反的供词上签字。根据判决,岳飞和张宪两家的财产全部收缴国库,家属全部发配充军。岳家全部押送到广东,张家则发配到福建。受牵连的当然还有岳飞的亲信、部下及所有和岳飞关系密切的人,这些人一律遭到革职查办。

民间为岳飞鸣冤、报仇的活动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公元1150年,甚至有勇士直接去刺杀秦桧,可惜失手,没有成功,但秦桧从此却总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高宗绍兴十一年岁末(1142年1月27日),39岁的岳飞被灌毒酒毒死,岳云与张宪都被腰斩,抛尸在杭州大理寺的后花园里。

岳飞死后21年,也就是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下令为岳飞平反昭雪,淳熙六年(1179年),追谥岳飞为“武穆”,后改谥忠武。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又追封岳飞为鄂王。

第8节 《满江红·遥望中原》和《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死后,为什么被追封为鄂王呢?这是因为岳飞曾经驻守于鄂州(今湖北武昌)。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冬天,金人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在鄂州附近和金人交战,打败金兵,一举收复了六个重要的州郡。骨子里主张“议和”的宋高宗,也不得不在口头上夸奖岳飞:“儿童识其姓字,草木闻其威声”。当时岳飞32岁,已经被破格提拔为一军之统帅。

某一天,岳飞登上鄂州著名的黄鹤楼,凭栏远眺,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写了著名的词《满江红·遥望中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叙汉阳游,骑黄鹤。

站在黄鹤楼上凭栏远眺中原故土,看到荒烟弥漫的远处,有许多城郭。回想当年繁华的京都——忭京,鲜花铺天盖地、垂柳成荫,雕梁画栋的凤楼龙阁多么威严。万岁山前珠翠环绕,皇宫中的蓬莱殿里夜夜笙歌,好不热闹。如今呢,在忭京附近,都是金贼的铁骑,连风和尘土都那么可恶。

大宋的兵在哪?他们鲜血都染红了金贼的刺刀。大宋的老百姓在哪?他们有多少人被杀死后抛弃在沟壑。可叹江山如故,但众多的村子已经荒无人烟。什么时候皇上能够恩准我率领我精锐的岳家军,挥鞭策马横过长江,直扫中原,收复失地。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有心情游山玩水。到时一定再登黄鹤楼,骑黄鹤好好游览一番。

岳飞亲笔书写《满江红·遥望中原》一词的墨迹,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墨迹是石碑上拓下拓片,拓片有元朝人谢升孙和明朝人宋克、文征明等人写的跋。谢升孙在跋文中谈到,他得到这首《满江红·遥望中原》墨迹已经二十多年,墨迹后还有魏文靖的跋。魏文靖是谁呢?就是魏了翁,南宋著名词人,宋理宗时担任过督视江淮京淮军马。也就是说,《满江红·遥望中原》在南宋理宗时已经被文人收藏了,此时,距离岳飞被诬陷而死不过50年左右的时间。

《满江红·遥望中原》,是岳飞写的词,没有任何争议,但《满江红·怒发冲冠》则有争议。让我们来看看这首妇孺皆知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词的大意是,一阵急雨过后,我凭栏远眺,带着一腔如火的愤怒。抬头望天,像老虎一样地长啸,心中激流澎湃。我今年都三十多岁了,功名对于我,就像尘土,没什么好说的。这些年的戎马生涯,我看着白云和月亮,跋涉了很长的路。很多事,不要等闲,你会发现,等头发白了的时候,会后悔莫及。

靖康年的大耻,至今还没有洗刷。我的仇恨,何时才能消灭。多么想驾着长车,把贺兰山踏破。一酬我的壮志,我要吃胡虏肉,笑着渴饮匈奴血。等到有一天,从头开始收复了沦陷的旧山河,再上奏天子。

有学者认为,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岳飞于绍兴六年(1136年)回鄂州时写的;有学者认为,是岳飞于绍兴十年(1140年)被迫从朱仙镇撤军时写的;但是,还有学者认为,《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不是岳飞。这种质疑很有道理,要知道历史上以讹传讹的事太多了,随便举一例,比如,我们都熟悉一句俗话叫“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说的是一番好意反遭误解。其实,这是“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讹变。吕洞宾本人不过是个唐朝末年的一个落第秀才,证据是岳州石刻《吕洞宾自传》的记载:“吾乃京兆(今西安)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吾惟是风清月白、神仙聚会之时,常游两浙、忭京、谯郡。尝著白蓝角带,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间使者筋(筷)头大。世言我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一断贪嗔,一断色欲,是吾之剑也。”可是,经过代代讹传,吕洞宾成了神仙,八仙过海就有他的份。

苟杳这个人是个大帅哥,为人又仗义,但年幼时家里很穷,吕洞宾和苟杳是一个地方的人,两个人很谈得来,就结拜了兄弟,吕洞宾像关照亲弟弟一样地关照他,自己科举考试几次都落第,却倾囊帮助苟杳,让他好好读书考进士。一次吕洞宾的一个朋友看苟杳是个“潜力股”,将来必成大器,人又帅,就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苟杳。苟杳非常乐意,但吕洞宾怕他学习不专心,拒绝了对方。苟杳不高兴了,因为他很喜欢那个女子,求吕洞宾成全。吕洞宾想,这种事堵不如疏,就答应了,但有个条件:新娘子得先陪我三天。被爱冲昏了头脑的苟杳同意了。整整三天,吕洞宾都在苟杳的新房内读书,通宵达旦。苟杳这才理解吕洞宾的一片苦心,让他不要因为新婚而怠慢了学习。

9年之后,吕洞宾家中突遭火灾,就向苟杳求助,苟杳每天让夫人为吕洞宾做好饭好菜、买好酒招待,但就是不肯给钱。吕洞宾生气回家了。到家发现,家中被火烧坏的房子已经成了崭新的,老婆呢,正在那里披麻戴孝地守着棺材哭呢。吕洞宾问了之后,才知道自己误会了苟杳,苟杳不但派人为吕家修了房子,还将一大笔前放在吕洞宾家,另有一封信:“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加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这才意识到自己误会了苟杳这个有情有义的人。

听完这个故事,你也许会问了,那《满江红·怒发冲冠》会不会也属于以讹传呢?《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究竟是不是岳飞呢?

持“伪作说”者,认为《满江红》是明朝人伪作的赝品,此派以余嘉锡、夏承焘为首,如果不计分量不足的“小人物”,则李敖是后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持“非伪说”者,认为《满江红》的确是岳飞的作品,中坚力量是邓广铭、唐珪章。

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中说到《满江红》时,认为《满江红》与《送张紫岩诗》一起在1500年左右刻在同一块石上,而《送张紫岩诗》因为岳飞不该称张浚为“张紫岩”,所以肯定是伪作。《满江红》因此也就大有可疑。余先生又认为,岳飞的孙子岳珂收集岳飞的文字不遗余力,尚且没有见到这首词,可见它更为可疑。此后的宋元两朝都不见关于此词的记载,词作是“突出于明之中叶”,因此是伪作。

余先生的疑问有没有道理呢?如果有些道理,那么确定《满江红》是伪作,够不够分量?我认为余先生的疑问有点儿道理,但分量远远不足以断定《满江红》为伪作。以下我综合邓广铭先生等前辈学者的论据,加上自己的理解,来反驳余先生的说法。

首先,邓广铭先生根据出土的石碑,证明《满江红》已于1458年出现在石刻上。即便《送张紫岩诗》真是伪作,也不能因为它们在同一块石头上而断定《满江红》也是伪作——因为,《满江红》出现的更早。

其次,邓广铭先生还发现《精忠录》一书编成于1451或1452年,其中已有《满江红》一词,因此,“突出于明之中叶”的说法中的“中叶”应该改成“早中期”。依我看,此前是明朝前期,文化还没有提到最重要的地位,而岳飞死后作品遭禁,解禁之后到明朝“早中期”基本是动乱的年代,记载诗词、保护文化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岳飞的诗词完全可能因为没有被重视而没有被广泛记录和传播。要注意的是,“广泛”二字是很重要的。那段时间的古籍散失非常严重,如果记载不多、传播不广泛,那些记载是很可能随着散失的古籍而消失的。因此从情理上讲,300年不见记载并不能成为“伪作说”坚强的证据。

第三,岳珂搜集岳飞文字其实并不是“不遗余力”。邓广铭先生指出,余嘉锡先生承认是岳飞作品的《题新淦萧寺壁》七绝,出现在1224或1225年刊行的《宾退录》,比岳珂重刻《鄂王家集》早十几年。“岳珂如真的立志‘搜访’、‘补阙’的话,不正可以采辑了来,‘附益’于《家集》的‘卷尾’,而事实上他竟若罔闻知,未加采辑。”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岳飞那首《题新淦萧寺壁》的七绝不曾被岳珂收入《家集》之中而否定其为岳飞所作;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那首《满江红》词不曾被岳珂收入《家集》之中而断定它不是岳飞的作品。”

第四,看看现存的《永乐大典》残本,就可以知道明朝初年还存在的古籍至今早已散佚超过一半!因此《宾退录》散佚是很可能的,如果《宾退录》散佚,那么《题新淦萧寺壁》因为不在《鄂王家集》里,余先生就说它是“伪作”,这显然是错误的结论。

夏承焘先生认为“贺兰山”不是金人地盘,《满江红》词中用此地名,显然说明它不是抗金的岳飞的作品,并进一步“考证”,认为是明朝王越边防战胜利的写照。

邓广铭先生分析了《满江红》的词句,指出“三十功名”、“八千里路”只能指岳飞,而与王越不合。并指出“贺兰山”是诗词用语,不必实指金兀术的地盘。邓先生提出证据:“稍晚于岳飞的辛稼轩,也是一个毕生以抗金为职志的人,然而在《稼轩词》中,既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之句,又有‘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之句”。邓先生说:“我们是责备稼轩‘方向乖背’呢?还是不承认这两首词为稼轩的作品呢?”显然,夏承焘先生的指责是不成立的。

第9节 词人小传

岳飞(1103—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投宗泽旗下,和金人作战屡次告捷。宋室南渡,岳飞多次在国家危难之际大败金人,民望甚高,历任武安军承宣使、荆南鄂岳州制置使、检校少保。后进封公,拜太尉,授少保,终枢密使。高宗绍兴十一年岁末(1142年1月27日),被秦桧诬陷毒死狱中。孝宗时追谥武穆,后改谥忠武,宁宗时追封鄂王。存词三首。

同类推荐
  • 韩愈·柳宗元诗选

    韩愈·柳宗元诗选

    韩愈、柳宗元不但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盟主,也是中唐诗坛的领军人物。韩愈以文为诗,戛戛独造,诗风雄奇怪异;柳宗元的诗深婉幽峭,精艳工致,深得楚骚遗韵。二人的诗歌影响深过错,受到当时及后世许多诗人、学者的高度评价。本书依据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精选韩诗52题67首,柳诗59题63首,按创作时间先后分别编排,对了解二人诗作极有帮助。
  •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斗智谋划(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古城秋实

    古城秋实

    我的家乡福山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的初秋是美丽的,站在青龙山顶极目远眺,红瓦绿树和流光溢彩的屋顶交相辉映下的城区,银光闪烁、蜿蜒而下的内夹河和五彩缤纷、果实累累的田园,起伏逶迤的山丘和碧波荡漾的门楼水库……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风景画。
  •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乡居闲情:文化名家修身录

    本书选辑了60多位散文名家的作品,包括《喝茶》、《鸟声》、《金鱼》、《谈娱乐》、《芭蕉花》等文章。
  • 晚风集(卷三)

    晚风集(卷三)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举步

    举步

    漫漫修真路,大道几人行?修真之路灾劫不断,成仙之路举步维艰!如何逆天改命!万古永恒!还是就此魂消天地!一步错步步错,看如何举步,踏上通天大道
  • 易生易世,千言万语都不够

    易生易世,千言万语都不够

    “我要回去了。。”“那你告诉我你住在哪我会去找你”阿淼凝望着看不到边的大海摇了摇头“不,你找不到”不可能,即使是十年,二十年。只要我用心找,就一定会找到
  • 高冷萌妻,boss快接招

    高冷萌妻,boss快接招

    女主本来是高冷女神,却没想到遇到坑货失忆,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帅气的萌妹子,男主被女主在小时候弄得失忆了,一直都是懵逼中伤害女主,当男主再次恢复记忆时,却发现女主为了男主做了好多。(这是一本搞笑形的小说,入者需谨慎!以防笑喷,请勿喝水!)
  • 龙血王者

    龙血王者

    一个平凡少年,穿越来到异世,偶然之间激发强者血脉,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只为守护自己的拥有!
  • 银河之黎明

    银河之黎明

    第二次银河战争结束五十年,历史学家是这么记述李夏的:伟大的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诗人,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结束了第二次银河战争,结束了银河七国争霸的惨烈局面,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李夏自己每每看到这些话总会大喊一声:“真能吹,这可不是我自己说的。”请看新书《银河之黎明》,让我们来听听银河英雄们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银河时代的星际争霸。
  • 极品剑尊

    极品剑尊

    决心靠武道改变命运的坚强少年想要考取天宝国著名的学府,却不料卷入阴谋纷争,逼上风口浪尖,在物竞天择的残酷法则下,在自命不凡的天才贵族子弟打压中,又该如何脱颖而出?借着残缺记忆里万古大能的秘密,却误入魔途,背后忍受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但,谁说七尺重剑不能无锋自利,斩苍穹、笑红尘,热血人生、快意恩仇、武破天下!
  • 魔妃噬天:惑世血莲殇

    魔妃噬天:惑世血莲殇

    人终看不穿前世,也窥不破来生,所以我无法将来生今世淡若指间云烟。她被人追杀,血流成河。再次醒来,缘起今生;却发现现在的自己有太多太多的秘密:面具下那倾国倾城的美貌,包括不可思议的异术。在这个奇幻的大陆上,邂逅嗜血的魔族公主、妖界女王、人世皇妃……开天辟地,世界强者;就如惑世血莲般,分外妖娆。来世不灭若真有来世的话。但愿一切随缘,但愿一切如愿。
  • 佣兵成相

    佣兵成相

    她,现代首席佣兵,狠戾无情,出手毒辣,凶名为各国特种军官所知,当生命走到尽头时,人生亦是就此重谱。他,凤朝重臣,却功高盖主,为帝王忌。一朝红颜内敛,官服披就,她与他生命就此纠缠。爱,可以粗茶淡饭,亦可以坐拥天下···她,从来不知道,这样的自己是如何能令得他的目光停驻,只是,当习惯了那个人的守候后,自己是否还能承受得了所谓的生离死别!*****************************************************************厚着脸皮各种求!!喵喵~~~
  • 五都

    五都

    千年前先圣阳谷传道于世,天下遂有修行者。千年过后,天下五分,纷争不断。有一少年自山中来,预作修行事。
  • 北云剑仙传

    北云剑仙传

    厌倦俗世的商人重生异界这一世他要安逸,淡然的生活。但一切会如他意吗,在这个截然不同的,拥有众多修仙求道者的新奇世界,他会找到属于他的爱情、友情和温暖舒情的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