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2300000010

第10章 “天人合一”新解(1)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中外治中国哲学史的学者,哪一个也回避不开。但是,对这个命题的理解、解释和阐述,却相当分歧。学者间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理解的角度,也不尽相同。这是很自然的,几乎没有哪一个哲学史上的命题的解释是完全一致的。

我在下面先简略地谈一谈这个命题的来源,然后介绍一下几个有影响的学者对这个命题的解释,最后提出我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说是“新解”吧。

对于哲学,其中也包括中国哲学,我即使不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最多也只能说是一个站在哲学门外向里面望了几眼的好奇者。但是,天底下的事情往往有非常奇怪的,真正的内行“司空见惯浑无事”,对一些最常谈的问题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而外行人则怀着一种难免幼稚但却淳朴无所蔽的新鲜的感觉,看出一些门道来。这个现象在心理学上很容易解释,在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并不稀见。我希望,我就是这样的外行人。

我先介绍一下这个命题的来源和含义。

什么叫“天人合一”呢?“人”,容易解释,就是我们这一些芸芸众生的凡人。“天”,却有点困难,因为“天”字本身含义就有点模糊。在中国古代哲学家笔下,天有时候似乎指的是一个有意志的上帝。这一点非常稀见。有时候似乎指的是物质的天,与地相对。有时候似乎指的是有智力有意志的自然。我没有哲学家精细的头脑,我把“天”简化为大家都能理解的大自然。

我相信这八九不离十,离开真理不会有十万八千里。这对说明问题也比较方便。中国古代的许多大哲学家,使用“天”这个字,自己往往也有矛盾,甚至前后抵触。这一点学哲学史的人恐怕都是知道的,用不着细说。

谈到“天人合一”这个命题的来源,大多数学者一般的解释都是说源于儒家的思孟学派。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狭隘的理解。《中华思想大辞典》说:“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

这是很有见地的话,这是比较广义的理解,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我现在就根据这个理解来谈一谈这个命题的来源,意思就是,不限于思孟,也不限于儒家。我先补充上一句:这个代表中国古代哲学主要基调的思想,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思想。

为了方便起见,我还是先从儒家思想介绍起。《周易·乾卦·文言》说:“‘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里讲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人生的最高的理想境界。

孔子对天的看法有点矛盾。他时而认为天是自然的,天不言而四时行,而万物生。他时而又认为,人之生死富贵皆决定于天。他不把天视作有意志的人格神。

子思对于天人的看法,可以《中庸》为代表。《中庸》说:“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孟子对天人的看法基本上继承了子思的衣钵。《孟子·万章上》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天命是人力做不到达不到而最后又能使其成功的力量,是人力之外的决定的力量。孟子并不认为天是神;人们只要能尽心养性,就能够认识天。《孟子·尽心上》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到了汉代,汉武帝独尊儒术。董仲舒是当时儒家的代表,是他认真明确地提出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思想。《春秋繁露·人副天数》中说:“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阴阳义》中说:“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是非常明显的。他的天人感应说,有时候似乎有迷信色彩,我们不能不加以注意。

到了宋代,是中国所谓“理学”产生的时代。此时出了不少大儒。尽管学说在某一些方面也有所不同。但在“天人合一”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

张载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程颐说:“天、地、人,只一道也。”

宋以后儒家关于这一方面的言论,我不再介绍了。我在上面已经说过,这个思想不限于儒家。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把“天人合一”理解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那么在儒家之外,其他道家、墨家和杂家等等也都有类似的思想。我在此稍加介绍。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注说:“与自然无所违。”《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看起来道家在主张天人合一方面,比儒家还要明确得多。墨子对天命鬼神的看法有矛盾。他一方面强调“非命”“尚力”,人之富贵贫贱荣辱在力不在命,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又推崇“天志”“明鬼”。他的“天”好像是一个有意志行赏罚的人格神。天志的内容是兼相爱。他的政治思想,比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也有同样的标记。至于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应同》中说:“成齐类同皆有合,故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高箴》云:‘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这里又说:“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无不皆类其所生以示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吕氏是主张自然(天)是与人相应的。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就介绍这样多。我不是写中国哲学史,不过聊举数例说明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而已。

不但中国思想如此,而且古代东方思想也大多类此。我只举印度一个例子。印度古代思想派系繁多,但是其中影响比较大根底比较雄厚的是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印度使用的名词当然不会同中国一样。中国管大自然或者宇宙叫“天”,而印度则称之为“梵”(brahman)。中国的“人”,印度称之为“我”(tman,阿特曼)。总起来看,中国讲“天人”,印度讲“梵我”,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印度古代哲学家有时候用tat(等于英文的that)这个字来表示“梵”。梵文tatkartr,表面上看是“那个的创造者”,意思是“宇宙的创造者”。印度古代很有名的一句话tat tvam asi,表面上的意思是“你就是那个”,真正的含义是“你就是宇宙”(你与宇宙合一)。宇宙,梵是大我;阿特曼,我是小我。奥义书中论述梵我关系常使用一个词儿Brahm tmaikyam,意思是“梵我一如”。吠檀多派大师商羯罗(an4kara,约788~820),张扬不二一元论(Advaita)。大体的意思是,有的奥义书把“梵”区分为二:有形的梵和无形的梵。有形的梵指的是现象界或者众多的我(小我);无形的梵指的是宇宙本体最高的我(大我)。有形的梵是不真实的,而无形的梵才是真实的。所谓“不二一元论”就是说:真正实在的唯有最高本体梵,而作为现象界的我(小我)在本质上就是梵,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我们拨开这些哲学迷雾看一看本来面目。这一套理论无非是说梵我合人,也就是天人合一,中印两国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A从上面的对中国古代思想和印度古代思想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使用的名词不同,而内容则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我个人认为,这种思想是有别于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的东方综合的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这个思想非常值得注意,非常值得研究,而且还非常值得发扬光大,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

专就中国哲学史而论,我在本文一开头就说到:哪一个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学者也回避不开“天人合一”这个思想。要想对这些学者们的看法一一详加介绍,那是很难以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在下面先介绍几个我认为有代表性的哲学史家的看法,然后用比较长一点的篇幅来介绍中国现当代国学大师钱宾四(穆)先生的意见,他的意见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首先介绍中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芝生(友兰)先生的意见。芝生先生毕生研究中国哲学史,着作等身,屡易其稿,前后意见也不可避免地不能完全一致。他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皇皇巨着,在半个多世纪的写作过程中,随着时代潮流的变换,屡屡改变观点,直到逝世前不久才算是定稿。我不想在这里详细讨论那许多版本的异同。我只选出一种比较流行的也就是比较有影响的版本,加以征引,略作介绍,使读者看到冯先生对这个“天人合一”思想的评论意见。我选的是1984年中华书局版的《中国哲学史》。他在上册第164页谈到孟子时说:“‘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等语,颇有神秘主义之倾向。其本意如何,孟子所言简略,不能详也。”由此可见,冯先生对孟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没有重视,认为“有神秘主义倾向”。看来他并不以为这种思想有什么了不起。他的其他意见不再具引。

第二个我想介绍的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史家侯外庐先生。他在《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第380页中谈到《中庸》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引用了《中庸》的几段话,其中包括我在上面引的那一段。在第381页侯先生写道:“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已在西周的宗教神上面加上了一层‘修道之谓教’。”看来这一位中国思想史专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与欣赏水平,并没能超过冯友兰先生。

我想,我必须引征一些杨荣国先生的意见,他代表了一个特定时代的御用哲学家的意见。他是十年浩劫中几乎仅有的一个受青睐的中国哲学史家。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可以代表他的观点。在这一部书中,杨荣国教授对与“天人合一”思想有关的古代哲学家一竿子批到底。他认为孔子“要挽救奴隶制的危亡,妄图阻止人民的反抗”。孔子的“政治立场的保守,决定他有落后、反动的一面”。对子思和孟子则说,“力图挽救种族统治、把孔子天命思想进一步主观观念化的唯心主义哲学。”“孟子鼓吹超阶级的性善论”。“由于孟子是站在反动的奴隶主立场,是反对社会向前发展的,所以他的历史观必然走上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由是孔孟之道更加成为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要彻底砸烂这些精神枷锁,必须批判孔孟哲学,并肃清其流毒和影响”。下面对董仲舒,对周敦颐,对程颐,对朱熹,等等,所使用的词句都差不多,我不一一具引了。这同平常我们所赞同的批判继承的做法,不大调和。但是它确实代表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思潮,读者不可不知,所以我引征如上。

最后,我想着重介绍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宾四)先生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看法。

钱宾四先生活到将近百岁才去世。他一生勤勤恳恳,笔耕不辍,他真正不折不扣地做到了“着作等身”,对国学研究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涉猎方面极广,但以中国古代思想史为轴心。因此,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在他那些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着述中,很多地方都谈到了“天人合一”。我不可能一一列举。我想选他的一种早期的着作,稍加申述;然后再选他逝世前不久写成的他最后一篇文章。两个地方都讲到“天人合一”;但是他对这个命题的评价却迥乎不同。我认为,这一件事情有极其重要的含义。一个像钱宾四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在漫长的生命中,对这个命题最后达到的认识,实在是值得我们非常重视的。

我先介绍他早期的认识。

宾四先生着的《中国思想史》中说:中国思想,有与西方态度极相异处,乃在其不主向外觅理,而认真理即内在于人生界之本身,仅指其在人生界中之普遍者共同者而言,此可谓之内向觅理。

书中又说:中国思想,则认为天地中有万物,万物中有人类,人类中有我。由我而言,我不啻为人类中心,人类不啻为天地万物之中心,而我又为其中心之中心。而我之与人群与物与天,寻本而言,则浑然一体,既非相对,亦非绝对。

在这里,宾四先生对“天人合一”的思想没有加任何评价。大概他还没有感觉到这个思想有什么了不起之处。

但是,过了几十年以后,宾四先生在他一生最后的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对“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

文章不长,《中国文化》系专门学术刊物又不大容易见到,我索性把全文抄在下面:〔前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数日中,专一玩味此一观念,而有澈悟,心中快慰,难以言述。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惜余已年老体衰,思维迟钝,无力对此大体悟再作阐发,惟待后来者之继起努力。今适中华书局建立八十周年庆,索稿于余,姑将此感写出,以为祝贺。

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

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同类推荐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 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 的重要历史地位。
  •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十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大漠中的历史丰碑:敦煌境内的长城和古城遗址

    在我国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介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祁连山脉与内蒙古高原南缘的走廊北山(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之间,绵亘着一条由东南延向西北的长达千余公里的形似走廊的地带,这即是著名的河西走廊。在这条走廊的西端镶嵌着一块如翡翠般的绿洲,这就是被誉为丝路明珠的敦煌。敦煌,在过去的两千多年中曾为古丝绸路上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我们民族的发展建树过不朽的功勋,今天又由于保存着丰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迹而驰名于世界。
  • 中华谚语(第四卷)

    中华谚语(第四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热门推荐
  • 善良的皇者

    善良的皇者

    本是一个心性淡薄,善良仁慈的人,无奈生在了一个不平凡的家庭,在家人的羽翼里,雏鹰永远不知如何飞翔,但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乱世里,一切都很无奈,定亲宴上,当心爱的女子离他而去之时,他将血往肚里咽,将泪往心里流,这才明白有很多事不是自己认识的那样......一次机缘巧合,他脱离了家族的保护,失落在外,方才知世事之艰难,没有了光环的他,将如何在这乱世求存?一块奇怪的石头,一卷古老的残卷,一段颠覆伦常的爱恋,一位倾国倾城的红颜......本书不同于现在盛行的仙侠的11,冷血......但却波澜壮阔,爱情,亲情,友情,真实而浪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一直想写一本书,为自己的六年书龄留下点什么,早有构思,如今终于鼓起勇气。
  • 白话观无量寿经

    白话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佛经》,又称《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与《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共为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典,合称“净土三经”。
  • 袖手荣华

    袖手荣华

    闯江湖,共马天下,恩怨情仇里刀剑挣扎笑繁华,且行风流,红颜一笑间英雄气短然,终抵不过命运奇妙殊途一生,他封王拜侯指点江山,她却袖手荣华策马天涯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蜜宠甜妻之时光挚爱

    蜜宠甜妻之时光挚爱

    二十年前,她闯入他的生活,像一阵清风般吹来吹乱了他的心。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她恶俗的失忆忘记了她。本以为这辈子都不会被想起来的回忆,竟然在二十年后重新上演。这一次他发誓定会守护在她的身边一辈子都不允许她再次逃离。“韩君野,他们说我是你家孩子”“你本来就是我宝宝啊”“可是我是你老婆”“哦,那咱生一个出来堵住他们的嘴”“……不要,你这个心机婊。”
  • 下一个梦:真挚

    下一个梦:真挚

    故事的发展在意料之中,却又出乎意料...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有其存在的必然...结果或者结局,只有到了那一天才知道。
  • 萧蔷谣

    萧蔷谣

    祸起萧墙,她高贵的母亲诅咒似的唤她萧蔷,赐予她婢子的身份存活于董南将军府,便撒手仙去。未料此姑娘集才华与心眼子于一身,开始坚持不懈的消灭敌人,成功从小奴隶翻身把歌唱
  • 快穿之男主快放手

    快穿之男主快放手

    顾白是一名职业杀手,但由于过于强大而被小人忌讳,所以被刺杀了。后被一团光带到了系统空间,被告知要去拆散男女主然后和男主相亲相爱...
  • 圣心殿王子咒

    圣心殿王子咒

    突然转学的超级美少年,从未有人和他说过一句话;在学校出现的次数少于十次,而每次出现绝不超过一小时;永远待在教室最后一排,从不听课,从不参加活动,行踪诡秘,绝不靠近人群……这样的家伙竟然成了樱上神秘人气榜NO.1?
  • 铁血汉子是个兵

    铁血汉子是个兵

    当繁华落尽的时候,他一个人站在夕阳的尽头,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又决然的站在了人民的背后,秦琨,在人生的波涛起伏中,寻找着爱恨情仇的自己。年少的青春无悔的献给了祖国。他一直信奉着:热血报国,青春无悔。让这个大男孩勇敢的走在自己人生的巅峰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