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0700000022

第22章 50年代中后期的中央政府管理(2)

同年7月3日,周恩来签署了《国务院关于一九五五年下半年在基本建设中如何贯彻节约方针的指示》。《指示》指出:“凡已经完成设计,但尚未做好施工准备的非生产性建设,应坚决贯彻中央指示的精神。按照已定的消减指标迅速修改设计后再行施工。”但同时要认识到“厉行节约的方针是为了节约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用来增加国家的建设资金,加速国家工业化,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因此,一切借口节约而放松生产性建设的进度、忽视工程质量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必须予以纠正。”

当时中央机构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途径之一就是对工作人员的工作待遇和劳动报酬进行调控。1955年8月26日,周恩来致函毛泽东并中共中央,报告国务院会同有关部门反复讨论研究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货币工资制问题的情况。8月31日,周恩来签署了《国务院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工资制和改行币工资制的命令》。《命令》指出:国务院决定自1957年7月份起,将现有的一部分工作人员所实行的包干制待遇一律改为工资制待遇,以统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待遇制度。改行工资制待遇后,工作人员个人及其家属的一切生活费用,均由个人负担;工作人员住用的公家房屋和使用公家家具、水电者,一律缴租、纳费。

1955年11月20日,周恩来签署了《国务院关于编造一九五六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指示》。《指示》规定,国家预算的编造,必须认真执行增产节约的方针,特别是国民经济各部门,更要努力发掘增产和节约的潜力,以增加国家的积累。编造预算支出,必须认真履行节约制度,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支出,核减次要的支出,以保证主要的支出。12月21日在国务院第21次全体会议上,周恩来批准了贺龙作的《关于中央一级机关精简工作的报告》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国家精简工作的指示》。《指示》指出:国家机关的精简,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厉行节约、积累建设资金的必要手段,也是改进国家机关工作、保证社会主义建设胜利前进的有力措施。精简工作应当首先结合检查工作,总结经验,划清业务范围,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关系,然后按照业务需要,合理确定机构,编定人员。在精简机构中,要坚决裁并重叠的、性质相近的,可有可无的机构和建立急需加强和建立的机构。要尽量减少组织层次。

周恩来认为:“精简编制的办法,主要是这样两条,即减少层次和分工负责。”

在实践中,他既注意减少部门层次,也注意减少内设机构层次。在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到1955年底,中央行政机构编制管理和人员压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务院对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之间的行政编制进行优化,将国务院建立后职能取消、职能下放的部门或合并、转移部门的人员编制进行合理科学的核减,不但国务院系统减至36270人,占当年原在编人数的40.1%,而且还优化了编制结构、提高了政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 50年代中后期国务院机构的调整

一、国务院机构变动的政治背景与主导因素

第一届国务院组成后,内部机构不断调整和变动,先有1956年的机构膨胀,后有1958年的压缩和权力下放和1959年的适当收权,其频繁变动的主要社会背景是当时全国各条战线正轰轰烈烈地贯彻落实“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紧接着又开始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建设和随后掀起了“大跃进”高潮,为编制和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加强对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领导,必须不断增减或合并国务院机构设置。1955至1959年间国务院机构频频变动的主要政治原因有二,一是50年代后期政治运动接连不断地进行,执政党对政府职责范围的控制和干涉越来越多,部分民主人士和一大批知识分子遭受打压,越来越边缘化;二是中共八大上制定了新的政治路线,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做了正确的分析,周恩来等人已经意识到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共中央从1958年后开始进行简政放权的改革,中央政府的一些职权下放地方必然影响到政府机构的调整。

中共中央领导制定和实施的“一化三改”总路线对中央政府机构设置的影响是很直接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大规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后,为加强粮食统购统销,1955年新增农产品采购部。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完成之后,又撤销了农产品采购部。国家决定通过实现集体化和农业机械化,加强水利建设以增加农业产量,由此增设了农垦部,希望依靠社会主义组织形式和政治控制,动员大量农业劳动力来促进农业大发展。

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能源工业,现代化大规模工业建设的开展对于国务院机构的变动的影响就更加直接。在实施“一五”计划和“大跃进”期间,中国急于优先发展钢铁、石油、煤炭、电力、化工、机械制造等基础工业。1954-1959年第一届国务院中数量最多、增设最多的部门均是与重工业发展有关的部门,国务院在1955年新增了第三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1956年新增了冶金工业部、建筑材料工业部、电机制造部,以上均属于重工业管理部门。

“三大改造”的加速完成和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也影响了中央行政体制的变化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1954年全国各大行政区被撤销后,省级政府成为地方最高一级政府,中央政府直接领导近30个省级政府,中央政府机构的数量与职能随之增加和扩大。仅从政府职能上看,国务院牢牢控制着有关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的人事、财务、生产、供应、销售等各项权力。50年代中期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由227种增加到532种,国家计委管理的工业产品总产值约占全国的60%,中央政府支配的财力达到75%,中央直属企业从1953年的2800个增加到1957年的9300个。在这种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下,国务院机构设置数量也在1956年达到了第一次高峰。

第二个五年计划是从1955年8月开始编制的,最初提出了一个比较接近实际的建设目标。其中要求从1957年到1962年的五年时间内,工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分别达到2007亿元、4600亿斤和4300万担,即以1957年预计数为准,每年分别以9.9%、3.6%、5.6%的速度稳步递增。这个数字,同后来实现数字大体吻合。可到了1955年底,随着各行各业冒进之风和毛泽东对反冒进的批评,各部委“二五”计划指标被大大提高。其中要求到1962年的工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分别增长15.5%、7.8%、11.4%。这就使国务院各部委编制中的财政收支、物资供应、人员配备等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取得平衡,急需增加财政预算和人员编制。

1956年夏天,周恩来在北京和北戴河多次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和审查“二五”计划草案。在修改“二五”计划建议的报告稿中,周恩来提出一个重要主张,就是“均衡发展,综合平衡”问题,他尖锐地指出急躁冒进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问题,提出继续削减财政开支、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的意见。并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为了编制和实施五年计划,国务院不得不增设机构。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0次会议决定增设国家经济委员会,主要负责掌管在五年计划和长远计划基础上的年度计划的制定,督促和检查年度计划的执行,并且负责提出改善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的措施;在贯彻执行年度计划的范围内,组织各工业部门之间的协作,调整中央各部门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计划和平衡,现有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专管五年计划和长远计划的制定和检查。同时,国家经济委员会还负责掌管新技术的鉴定、采用和推广,制定五年和长远的技术发展计划,组织新产品的试制;统一管理技术标准和审批工厂的工艺流程;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将我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较快地提高起来。但是,组织国际间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对外谈判工作,仍由对外贸易部负责。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架构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决定了国务院实施的任何重要改革均与中共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和做出的重大政治决策直接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中央政府始终是根据中共中央的精神和意图进行机构的设置和调整的。20世纪50年代尤以中共八大的召开对国务院机构调整影响重大。

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对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出重要判断,认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9月16日,周恩来在大会上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若干主要问题。周恩来在报告中提出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要求,就是要在大约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样的工业体系,能够生产各种主要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同时也能够生产各种消费品,适当地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同时他还谈到了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他指出:“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是我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条件。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人民民主专政已经更加巩固,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因地制宜、因事置宜的方针,进一步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职权,改进国家的行政体制,以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条件下,各级地方政府及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免受到影响。1956年后周恩来已经看到了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始进行了机构设置调整和简政放权的探索,这一年6月23日在国务院体制会议上,周恩来针对集权过多给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明确指出:“毛主席论十大关系的中心,就是动员一切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前提下提出了分权给地方的问题,以便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也便于动员全国广大劳动人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不能光靠集权。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权,是为了发展生产,不是为了缩小和妨碍生产。中央要分一部分权力给地方,主要的是为了增产,而不是分产,这是大原则;主要的是使地方有权,有权才能动员,有权就能增加生产。

不要怕分权,适当分权给地方就会更好地集权于中央。中央有权,地方也有权,真正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建国初期体制那样集中是有必要的,搞五年计划,大家都没有经验。现在来研究体制不是太晚,这个改进不是一下子实现,而是逐步实现,就是说今年准备,明年试行,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会有更好的改进。总之,不要急躁冒进,也不要右倾保守,要逐步实现,不要求一步登天。”

国务院简政放权的改革首先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权力的划分和管理体制的改进开始。早在195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出了《关于国家行政体制的决议(草案)》,要求各地讨论并征集意见。1957年11月,国务院又连续颁发了《关于改进工业体制的决定》、《关于改进商业管理体制的规定》和《关于改进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等文件,1958年9月,正式出台了《关于改进计划管理体制的规定》等。中央政府的这一系列改革探索旨在将一部分行业管理、企业经营的权限下放给地方政府和工矿企业,以发挥地方及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当国务院下放了许多管理权限给地方和企业后,1958-1960年间,国务院机关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精简,撤销、合并了一批职能部门和办事机构。

二、1955年至1956年国务院机构的调整和增加

1955年和1956年,在我国农业合作化和城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兴起的同时,国务院集中全国科技力量和巨大的人力物力,努力完成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现代工业项目。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社会商品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顺利进行。中央为了加强对整个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有计划按比例地均衡发展,对国务院所属的机构进行了调整。

1955年2月19日,周恩来主持了国务院汇报会议,主要研究燃料工业部分部和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的问题。同年4月9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1次会议决定,设立第三机械工业部、城市建设总局和国务院出国工人管理局。

同类推荐
  •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本书主要讲述了邓小平的发展研究“发展是硬道理 邓小平发展观研究”。
  •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

    《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观为指导,运用最新资料,在吸收后苏联时期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俄国民粹主义产生、形成、发展和演进的历史,以及它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理论特征、各种思想流派,按照历史编年顺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阐述和论析;也对过去由苏联意识形态屏蔽和时代变迁而掩盖的某些学术误区,做了拨乱反正的系统辨析和清理;同时,也对这一跨世纪、超国界的强大社会政治思潮在20世纪的影响,特别对其在俄罗斯、中国和非洲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做了重点考察。这对了解近年国内外学术界有关民粹主义的争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本教材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以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怎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为主线,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适合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伟大实践为背景,力图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本书共分六章。内容包括总论、理论基础研究、问题体系建构、“问题解析式”教学、学生问题解答和拓展应用研究等六大部分,既涉及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更涉及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书借鉴国内外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热门推荐
  • 报告大叔,我有了!

    报告大叔,我有了!

    三年前,谷雨睡了他,甩他一头钞票,落荒而逃。三年后霸道boss将她咚在钢琴上动弹不得。谷雨轻撩卷发,笑的魅惑,“宗先生,我和你之间隔着万水千山,难题一大片……唔!”钢琴轰鸣响声中,他倾身而下,冷笑:“这世上没有什么难题是床上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两次!”
  • 幻世双瞳

    幻世双瞳

    平凡的高中生萧冀,在一次暴乱中遭遇不幸,本该成为植物人的他却奇迹般地苏醒,双眼却莫名地变成了黑紫色。从那以后,萧冀一旦入眠就会做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小婴儿,然后遭遇一系列乱七八糟的事情,而他后来仔细想想,竟发现自己梦见的那些事情原来都是和上一个梦境有联系的……
  • 太上丹经

    太上丹经

    一柄钢刀斩仙,一个自由自在的少年。苏原打了十年的猎,修了三年道,最终偷了一本书,由此开始一个不朽的传奇!
  • 人生之巅

    人生之巅

    鬼门关前转一圈,却意外拥有了超强的特殊能力,从此开启璀璨人生,征战都市,决斗世界至强!携手邻家美女,迎娶冷艳总裁,脚踏极品富二代,走向人生巅峰!引颈就戮,还是绝地反击,默默无闻,还是绝地逆战。各色美女,各路敌人,各路杀手,纷至沓来……
  • 丧尸人祸

    丧尸人祸

    z-virus病毒,丧尸病毒,你敢信?前夕,还是那么的安宁,原来那是危机前的平静,真正的危机出现,世界都变了,人性,什么东西?可以填饱肚子?还是可以打败丧尸?危机需要救世主,我不是救世主,但我甘愿成为救世主手上的刀,虽然随时可能被抛弃。
  • 魔法之奇迹时代

    魔法之奇迹时代

    一个无比风骚的少年,誓要将世界掀翻,拥有全系元素天赋够不够格,如果还不行,那再加上一个萌萌的召唤师呢。克莉丝,快召唤你的小猫咪,一起上吧。魔法在召唤我们,一起去见证奇迹吧...青涩、稚嫩的新书,清纯又青春。望大家多多呵护,指导。
  • 天下第一无赖

    天下第一无赖

    “世界上没有我不敢做的!”白清城露出他的大白牙。只会吃别人的,用别人的,睡别人的,咳咳。别误会,这都是我老婆给我的。“你说我这是吃软饭?”白清城又咧了咧嘴,“放心,我和皇帝是过命交情,保证不打死你!”
  • 穿越原始时代

    穿越原始时代

    新手,学生党,勿喷!为什么,我会在这里,原来只是为了遇见你。
  • 沧海九箴

    沧海九箴

    魔中皇者现世,顾踦、南鸢央澈等人的入局,人间大地?又会有多少暗潮在汹涌……
  • 孤女传奇

    孤女传奇

    因为与生俱来的奇怪能力,她在婴儿时期就被放逐到老宅自生自灭,十三年来无人问津。就在她以为自己终其一生都将如此度过时,来自家主的传唤却突然打破了她止水一般的日常。如她所期待的,她那几乎已经生锈的命运之轮终于开始运转,但却是朝着更坏的方向。接连而至的不幸将她直接打落到人生的最低谷,然而就在那里,她却遇见了此生的第一位贵人。紧闭的门扉被推开,全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缓缓呈现在她眼前。她勇敢地伸出手,坚定地走向充满谜团和挑战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