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8100000010

第10章 评剧的鼎盛时期(6)

在1952年全国戏曲汇演时,当时北京市评剧团要排一出名叫《女教师》的新戏,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演员,就从中国京剧院借来了李忆兰。领导听她试唱了几句《刘巧儿》,觉得她的大嗓很好听,就分配让她演主角。这是她头一次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思想上压力很大。她想:有志者事竟成,这回要豁着命干了。于是她天天吊嗓子,从小嗓改成大嗓,从唱京剧改成唱评剧,一字一字地抠,一板一板地练。同时,为了找到塑造女教师人物的感觉,在苏民导演的带领下,深入生活,近距离地观察模范教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忆兰深切地感受到:“从人物的思想境界上看,她为什么被称‘模范教师’呢?我从她的行动和语言上认识到,她热爱祖国,为自己的国家培养孩子们,希望他们个个成才,成为新中国的栋梁。她工作中是个标准的教师,下课像个善良的母亲,劳动中又是个生产能手。”

李忆兰通过深入生活,熟悉并了解了模范教师的原型,也坚定了自己演好《女教师》的信心。在回忆起那段经历时,李忆兰说:“当时我不怕人笑话,整天厚着脸皮练习演唱,扰得街坊四邻都不安”。在大家的热情帮助下,经过40天的紧张排练,《女教师》终于和观众见面了。

李忆兰演得很成功,汇演中,剧本得了优秀奖,李忆兰也获得了演员二等奖。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北京市评剧团有了这样的好演员,怎么能舍得放走呢?最后决定把她留下来。从中央的国营剧团调到民办公助的地方剧团,这可是个大考验,但是她脑子里考虑的倒不是这个问题,而是想自己唱京剧已经有十来年了,现在要放弃它改学毫无基础的评剧,岂不太可惜了;将来万一哪样都学不出来,还拿什么作贡献?但她又想:自己是个共产党员,革命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不应当只想自己的得失。于是就坚决地表示: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应当服从组织安排,只要观众喜欢,我唱什么都行。就这样她离开了相处十年的京剧界,成为北京市评剧团的一员“新兵”。

到北京评剧团后,李忆兰拜喜彩莲为师。为了把老师铿锵有力的演唱技巧学到手,经常连续一上午吊嗓子,练嘴皮子,一番勤学苦练后,她很快就初步掌握了评剧艺术的规律。当剧团合并到中国评剧院以后,她经常与当时许多着名演员同台合作,边演出边学习。她根据自己嗓音的特点,在喜派的基础上,又汲取众家之长,运用小口落子的唱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评剧旋律更加丰富,更加抒情。

李忆兰在《张羽煮海》一剧里扮演龙女琼莲,生动地塑造了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少女形象。在这出戏里,她的演唱和表演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北京市的戏剧汇演中得了奖,反响很大,成为她评剧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品。她在与新凤霞合作演出的《花为媒》中扮演李月娥,凡是看过此戏的,无不不夸奖张五可和李月娥是一对配合得天衣无缝的好演员。李忆兰还在《无双传》《在烈火中永生》《红色宣传员》《苦菜花》《金黛莱》等三十多出评戏里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主要角色,巡回演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十几年的艺术实践和与同台老演员的切磋磨砺,她逐渐成了一名深受观众欢迎的、艺技纯熟的评剧演员。

1957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神话故事片《画中人》,导演王滨来到北京,特地观看了李忆兰主演的《白蛇传》和《张羽煮海》,电影中巧姐的影子在王滨心中不断闪现,于是便邀请李忆兰出演这个角色。试镜后,导演高兴地说:就这样定了,美中不足就是有点胖。待到进厂开拍时,李忆兰便开始节食减肥,把主食从每天八两减少到四两,还不吃肉食和蛋类。几个月之后,体重降下来二十多斤,圆满地完成了电影拍摄任务。

影片《画中人》的插曲,原本想请位歌剧演员配唱,但为节省资金,李忆兰要求自己配唱。作为戏曲演员学唱歌曲,也必须从头学起,她就一节一拍地跟着作曲马可学习,成功地完成了配唱任务。待到影片拍摄结束,长影厂要给她配唱的报酬时,李忆兰真切地拒绝道:“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也是我应尽的职责。国家有困难,这额外的报酬我不要!”制片厂被李忆兰的精神所感动,特意在片头打上李忆兰的名字。

“文革”十年,李忆兰离开舞台近十年。有人说,十年前的中国评剧院,好比是一部《红楼梦》,群星荟萃,剧目繁多,被誉为全国排演评剧现代戏的“红旗单位”。再看十年后的中国评剧院,好比被抄家后的大观园,一片凄凉。小白玉霜死了,新凤霞坐轮椅了,魏荣元、赵连喜、席宝昆也离开了我们。原本群星荟萃的中国评剧院,只剩下一个五十多岁的李忆兰。

1986年中国评剧院排演评剧《高山下的花环》,李忆兰、张德福共同担任主演。该剧荣获演出、剧本、导演、音乐、表演等13项奖。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剧协向中国评剧院颁发了奖旗和奖金,并向李忆兰颁发了“精神文明奖”奖状。

十、马泰:做人民喜爱的好演员

在20世纪60年代,马泰可是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仅从街头巷尾百姓哼唱的评剧唱段,就足以感受到人们对评剧、对马泰的喜爱程度。他在评剧舞台上塑造的《金沙江畔》中的谭文苏、《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夺印》中的何文进、《向阳商店》中的刘宝忠、《南海长城》中的区英才和《阮文追》中的阮文追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这些剧中的精彩唱段,如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般,朗朗上口。

时任中国评剧院院长、着名剧作家胡沙曾经说道:“我们通过《野火春风斗古城》《金沙江畔》《向阳商店》《夺印》《朱痕记》《孙庞斗智》等剧目,建立评剧老生行当,出现了评剧老生演员马泰。所以说,马泰的成名并不是偶然的,是集体的智慧,加上个人努力的结果。”

马泰唱评戏并不是科班出身,他的启蒙老师恐怕就是他的祖父了。老人家喜欢京戏,兴致好时还能哼唱上几段。当时年仅6岁的马泰,有时也学着祖父哼唱几句《文昭关》。祖父的朋友中有些票友,也为马泰拉弦伴奏。渐渐地学会了《法门寺》《甘露寺》里的唱段。以后,不满足现状的马泰,又跟着大人到戏园子里去听戏,在包厢的角落里独自品味戏剧的魅力。

更幸运的是,马泰早在幼年就结识了着名京剧演员侯喜瑞先生,并被侯先生收为义子,得以跟侯先生学习京剧,并在业余文化活动中登台演出。尽管马泰及其家人非常喜爱京剧艺术,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并不认为唱戏是理想的职业。新中国成立以后,马泰进入民族干部训练班学习。但他的文艺天赋很快就显露出来,校领导便保送他到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学习,为马泰日后成为评剧名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19岁的马泰调到中国评剧院工作,演戏的戏班过去都是从小就接受训练,因为马泰的声音特别好,形象也不错,剧院让他拜评剧老艺人张润时为师。张润时出身评剧警世班,曾和成兆才一道唱过评剧,演唱功力非同寻常。张老师对马泰用了很大工夫,细心调教。同时在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喜彩莲、小白玉霜、魏荣元等前辈的提携下,马泰演出了《小借年》《马寡妇开店》《回杯记》《王定保借当》等传统剧目。为了改变评剧只演“三小戏”的现状(即女演员为主角的“小旦、小生、小丑”),中国评剧院把改革发展男声唱腔作为重点工作。为了培养年轻的马泰,剧院也下了很大功夫,只要上新剧目,有适合马泰的角色都推荐他主演。如打炮戏《小借年》,马泰扮演小生王汉喜,小白玉霜扮演嫂子,喜彩莲扮演妹妹。在《马寡妇开店》中,也是小白玉霜与马泰一起演出。《朱痕迹》原来是魏荣元主演,后改为马泰扮演,女主角还是小白玉霜。如此这般,目的就是让观众认识马泰、喜爱马泰,让马泰成为名角,带动评剧更好地向前发展。

新凤霞主演的《春香传》需要一位唱歌老人——金老伯。喜彩莲就推荐年轻的马泰出演。这是他到评剧院演出的第一个角色,如何使他在舞台上松弛下来,完成表演任务,艺委会集思广益出主意、想办法。席宝昆说:“把他装扮起来,戴短一点的胡子,戴上朝鲜的大沿帽,脸被遮住点,嘴巴子露不出来,演员也就自如了。”导演胡沙把马泰交给技术指导万晶来培训,演出大获成功。音乐家贺飞、杨培说:“他唱得很好,观众第一次听到这个金嗓子的演员,非常受欢迎。”导演张玮说:“当年看到马泰成功了,观众喜欢了,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很温暖,因为马泰现象是剧院集体劳动的结晶。”

正是在中国评剧院如此“厚爱”之下,在与编剧、导演、音乐工作者,及老一辈评剧艺术家合作中,马泰虚心求教,共同探讨。在共同开创男声唱腔革新的引领下,先后主演了《夺印》《金沙江畔》《野火春风斗古城》《向阳商店》《会计姑娘》《阮文追》《钟离剑》《孙庞斗智》等剧目。不仅塑造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和社会主义建设新人,拓宽了评剧的表现题材,还使评剧男演员登上了主角的位置,将评剧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

马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成为人民喜爱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后,他不但没有骄傲,并且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众多前辈评剧艺术家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今天的马泰。特别是评剧男腔改革的开创者魏荣元先生,更是帮助巨大。他无私地将自己在音乐唱腔设计、演唱技巧处理等方面的演出心得向马泰和盘托出,认真细致地加以指导,鼓励后人尽快成长。客观地说,马泰的成功有剧院创造的条件,也有音乐创作的因素,同时前辈艺术家的帮助和影响,特别是老一辈艺术家心里想着观众,把观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的高尚品质,使得马泰受益终身。所以,在马泰成名之后,他心里时刻想着的就是观众,无论何时何地,观众永远是第一位的。

有位马泰的戏迷撰文回忆说,当年他家住在大杂院里,没有一家有收音机。为了听马泰的评剧,学习剧中的唱腔,这位戏迷走街串巷,只要听到谁家播放马泰的唱段,就赶紧坐在人家的窗户下“偷”听。一天晚上,这位戏迷正在“偷”听《南海长城》中“劝靓仔”一段,正听得入迷时,突然屋门一开,泼出一盆脏水,戏迷失声大叫,那家主人以为戏迷是小偷,抓着不放。最终戏迷解释说,是马泰的戏迷,对方才转怒为喜,说自己也是评剧爱好者,尤其喜欢马泰的唱段,欢迎以后到家来听评剧。

同类推荐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相声

    相声

    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门民间传统艺术,然而在旧时代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解放后,曾经岌岌可危的相声艺术才获得了新生,并且发展迅猛。它从北方的几个城市风靡至全国,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由市井阶层的狭小范围扩展到各个阶层,形成“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发展趋势。
  •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由十二章组成,分别从学理和实践的层面对十二种主要类型电视剧,即都市言情剧、青春偶像剧、谍战剧、家庭剧、历史剧、儿童剧、农村剧、民工剧、西部剧、军事剧、灾难剧、“红色经典”改编剧展开了多元的思考与探讨。不仅梳理了这些类型电视剧的发展轨迹、生成语境、影像风格衍变规律,还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为便于读者阅读和学界、业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每章后还附有该类型电视剧主要作品年表。
  •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甲骨、牙角器、偶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本书分别介绍了甲骨的来源、知识特征、辨伪及收藏;牙雕艺术的历史、工艺流派;古代偶像、毛泽东像章的分类与专题收藏等。
  •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本书收录名家文学名篇、书法名作,以作品图版代替死板的铅字,配以解析与背景资料。
热门推荐
  • 幻想系列

    幻想系列

    幻想与真实,徘徊在你的左右,使你迷茫,让你分不清真与假
  •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佛说宝生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楼诡雾

    阴楼诡雾

    传说这种东西,并不全是空穴来风。总会有那么一两件听上去很平常的事情,被人漫不经心的一说,回头细细想时却觉得充满蹊跷,甚至在沉闷夏夜也会不由自主地打起寒颤来。关于岭南何家那栋阴楼以及地下室暗洞的诸多传闻,多年以后,孤身一人重回秦岭山中的陆安,暗中望着后山里一批批舍命求利的正人君子,无奈与厌恶之余,也会淡然一笑地想起何延凌和周猛来。如果那个压抑沉寂的暴雨之夜,他能在何家姑娘的房间里多停留片刻,他们也不至于陷入今天这样被动和绝望的境地。这个时候,他只能信命。
  • 偶尔会想你:甄爱季

    偶尔会想你:甄爱季

    《偶》系列的第七季,这一次,爱恨情仇,依然继续。但是关于爱,被长大的众人,都多了一份深刻的理解。
  • 四姑凉闯天下

    四姑凉闯天下

    好吧好吧,我承认,我作者大大写的作品简介,是有些简短的,但内容一定好的!!
  • 诅咒火炬

    诅咒火炬

    一场突如其来的杀伐攻占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包括尚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为了给生者一线希望,给死者一个安息,幸存者们开始了对抗一个世界的绝望远征,谱写下一篇令人叹惋的涅槃悲歌。笔者只想安安静静的写点什么,只想情真意切的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就像捏面猴儿,每一个面猴儿都是手艺人为你讲述的故事。同样,每一个面猴,也都融入了作者的灵魂在里面。因此,诅咒火炬一文,不修仙,不后宫,不种马,不功法,不穿越,不开挂。如果您也和我一样,想要安安静静的听一个故事,那么——就请您听我娓娓道来。
  • 剑傀

    剑傀

    圣龙剑气流入凡界,七把神剑掉入人间,灵气渗入。几百年过去了,新一代剑傀将背负起剑傀使命,寻找圣龙剑,打败祸害凡界的魔教。
  • 少年卜卦师

    少年卜卦师

    伏羲传承!神农弟子!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杀人!灭仙帝!战仙尊!弑神王!统三界!
  • 编年者

    编年者

    天石——天道的象征。只有一个时代的最强者才能接触到,铭刻下自己的名字并且书写历史。这类人有着统一的称号——编年者!且看主角如何以羸弱的身躯,在这神话传说如沙般的大陆一步步变强,书写自己的历史。
  • 豪门之约:夫人,不准逃

    豪门之约:夫人,不准逃

    简介:她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绝世天才,酷炫狂拽放诞不羁。因为校花榜排名的缘故被死对头陷害,狼狈之余撞到了Z省权势滔天的大人物,从此过上了各种被管制的生活(??)从一个浪出天际的浪神变成一个乖巧听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世界头号乖宝宝,苏芊陌表示:面对别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面对BOSS大人,忍无可忍,只能接着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