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6500000010

第10章 我们怎样学习国文(2)

“学不十日五日又懒。孟子曰,‘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近世讲学不着实,常有夸底意思。譬如有饭不将来自吃,只管铺摊在门前”!

“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若只是握得一个囫囵的果子,只知里面是酸是咸,是苦是涩,须是与他嚼破,便见滋味”。

“有一分心向里得一分力;有两分心向里,得两分力”。

“关了门,闭了户,把断了四路头,这是读书底时候”。

“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当如此,岂可忽略。看文字须是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决是不恕他方得”。

“读书须光明磊落,不可先责效;才责效,便有忧愁的意,胸中便结聚一饼子不散”。

“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

“读书之道,用力愈多,收功愈远,先难而后获,先事而后得”。

“读书不精深。也只是不曾专一仔细”。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如数重物色,包裹在里许,无缘得见,须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了一重,又见的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气不得”!

“读书比方看屋,若在外面见有此屋,便谓见了,即无缘识得,须是入去里面,逐一看过,是几多间架,几多窗棂,看了一遍又重重看过,一齐记得才是”。

“读书如人饮酒相似,若是爱饮酒人,一盏了又一盏吃;若不爱吃,勉强一盏便休”。

“今之始学者不知此理,初时甚锐,渐渐懒去,终至都不理会,此是当初不立程限之故”。

曾文正公家书:

“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柳子厚自述其所得……皆不甚多……高邮王氏父子,怀祖先生《读书杂志》中所考订之书……凡十七种,又别着《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订之书……凡十二种。王氏父子之博,古今所罕,然亦不满三十种也。

余于“四书五经”之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又好《通鉴》、《文选》及姚惜抱所选《古文辞类纂》……尔有志读书,不必别标汉学之名目,而不可不一窥数君子之门径。”

“《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

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与子夏之‘日知其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得名人诗文集,静心读之,亦足养病。凡读书有难解者,不必速求甚解,不能记者,不必苦求强记,只须从容涵咏,今日看几篇,明日看几篇,久自有益。”

“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小学训诂之书,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古文词章之学,而后能读奇篇奥句。于小学、古文两者未曾入门,则《汉书》中不得识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欲通小学,须看段氏《说文注》、《经籍纂诂》二书。欲明古文,须看《文选》及《古文辞类纂》二书。”

“看《文选》,宜略钞典故、藻采,分类钞记,以为馈贫之粮。”

“凡治经,无论看注疏,看宋传,总宜虚心求之。其惬意者,则以朱笔识出。其怀疑者,则以另册写一小条,或多为辩论,或仅着数字,将来疑者渐晰,又记于此条之下,久之渐成卷帙,则自然日进。”

“高邮王怀祖先生父子经学,为本朝之冠,皆自札记得来,故钩元提要,为读书第一要诀。”

以上所引,话也不少了;除此以外,也不晓得有多少。但就此看来,也可断定有些话是很有心得,很有经验,很有价值的,我们应该照样去学;有些话是很顽固,很腐败,很笨,很不经济的,我们就不应该去学。譬如“道理书读尽……”、“读经宜冬……读史宜夏……”这些可笑的见解,我们只好当着“耳边风”了。又如说经书多少页,史书多少页,每天读多少页,几年可毕,我们现在要做的事件很多,不专消磨精神在这个上面了。最可怪的,是从前那些书呆子:如头悬梁啦,椎刺股啦,这种呆气,令人实在不敢再步他们的后尘了。还有(1)张祜好苦吟,妻奴喊他都不答应;(2)孟浩然心里想到诗,看错路,走入醋瓮里去;(3)贾浪仙因为推敲一句诗,被韩吏部抓了去;(4)近世任翼圣学易,苦想了七天七夜,几乎昏迷不省人事。又有看书的时候,马打头上越过,不知道;同人家讨论学问,把大婚的吉期都忘记了。

千古以来的学者,奇行怪事,真多真多。这虽然是“用志不纷,乃凝于神”,凡是学问成功的,都有点呆气;不过用功不可过分,行为也不可太离乎人情。学问是要研究的,身体也是要紧的。陈明卿说得好:“或问读书用功之法。余曰:“会吃饭,会酣睡,会念书,即是用功之法。”或曰:“吃饭酣睡,何与用功?”余曰:“吃饱饭则有气力,足以念书,酣睡足,则有精神,足以念书,只要饥时便吃,吃饱就念,倦时便睡,睡醒就念,十二时中,少不得有五六个时用功,如是三年功必成矣。”我以为这段话说得很对。朱夫子、曾文正所说的话,也很可供我们参考,指示我们许多门径。

大家现在:第一,要晓得是中等学生。就中等学生的国文程度说,初中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能用国语或浅近的文言,自由而敏捷地发表思想感情或记载事物,绝对没有文法上的错误;(2)能看普通书报毫无困难;(3)有通俗文学陶冶的机会和兴趣。高中的最低限度,更要加高了:(1)能自由阅读古书;(2)了解中国文学变迁的大势,及研究文学的方法;(3)能作古文。第二要晓得中等学生学习国文的步骤;没有步骤,则白费时间,白费气力,所得不偿所失,走了许多冤枉路。第三,要晓得学习国文的精神;没有精神,则虽有步骤而不能行,行之而不能久,等于无步骤,等于未曾学习。晓得了这三层,才可讲学习法。我们不是去考八股的,不是去替圣贤立言的,不能死抱一经之学留传后世的,我们是中等学生,我们每日只有几个钟点学习国文,我们只得拣必须学习的东西,用最经济的方法,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目的,或是服务社会,有了自修的能力,或是升入大学,已经筑了很好的基础;这便是今人学习国文的观念,和古人的观念,完全不同。

三 国文学习的步骤

(一)立程限

学习的第一步,是立程限。程限为什么要立呢?

(1)不立程限,则今日看一书,明日看一书,东翻西翻,茫无头绪。

(2)不立程限,容易见异思迁,精神不专一。

(3)不立程限,往往把今日应做的功课,留到明日,养成懒惰松懈畏难苟安的习气,学习不会有好效果。

(4)不立程限,心高气傲的人,往往好高骛远,躐等以求,根基筑得不坚固,学问再不会有进步了。

这是从反面看的,再从正面看:

(1)立了程限,就有步骤,一个境界有一个境界的新气象,很可引人入胜。

(2)立了程限,就有目标,某期间内达到某目标,便算学习的成功;达不到便算失败。一个人果然晓得如何为成功,如何为失败,当然惊心动目,赶紧去学习不遑了。

(3)立了程限,可以按部就班去学,晓得迟早总有达到最后希望的一日,不用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了。

从此看来,可知程限不能不立了。再问程限怎样立呢?

(1)先浅而后深。

(2)先普通而后专门。

(3)先短篇小册子而后长篇巨着。

(4)先记载文而后议论文。

这就是书的本身上说。再就读者的地位说:

(1)初级生每日至少要看五千字,札记五条。

(2)高级生每日至少要看一万字,札记十条。

(3)初级生的札记,以抄录疑问为主,心得次之。

(4)高级生的札记,以疑问新见解为主,抄录次之。

(二)下札记功夫

曾文正公叫他儿子用功,“看”、“读”、“写”、“作”不可缺一,又叫他作札记不可间断,这是很有经验,知道用功甘苦的话。自从宋朝以后,凡是学者,没有不预备几个小册子,为杂记之用。其初还是记载奇闻逸事居多,到了后来,往往一生的学问成功都靠他,这是何等伟大的事!这是何等的困知勉行的功夫!顾亭林不是明末清初的大儒吗?他的全副精神都在《日知录》,他说:“所着《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又说:“承问《日知录》又成几卷,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觅,仅得十余条。”可想其成功之难。

我们再看看清代诸儒:阎若璩的《潜邱札记》、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臧琳的《经义杂记》、卢文弨的《钟山札记》、孙志祖的《读书脞录》、王鸣盛的《蛾术编》、汪中的《知新记》、洪亮吉的《晓读书斋初录》、赵翼的《陔余丛考》、王念孙的《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陈澧的《东塾读书记》……哪不是札记?

哪不是下了多少年的苦功,才有这点成绩?

他们之中,精粗的程度不同,即同一书中,每条价值亦有差别;有纯属原料性质者,(对于一事项初下注意的观察者)有渐成为粗制品者,(胪列比较而时以自己意见者)有已成精制品者,(意见经反复引证后认为定说者)而原料与粗制品,皆是为后人精制所取资。所以梁任公着《清代学术概论》,对于下札记功夫的清儒称赞不遗余力并叹惜现在没有人肯下这种功夫了。

我以为,像清儒那般札记法,为窄而深的长时间的这些功夫,精力耐心还在其次。中等学生更不用说了:有些连正课里的国文还弄不清楚,不肯自家去学习,要教师讲;幸而课外看看书了,总是拣下等趣味的无聊小说消遣消遣;再不然,涉猎几部新书,便滥用起新文词来,哪里肯下死功夫做这个玩意儿呢?我不得不庄重地同大家说一声:从前中学国文所定的标准,都是为下下的低能儿设的;光靠读几本薄薄的国文教科书,如何够用,非多多看书不可!非下札记功夫不可!中等学生的札记,有中等学生的做法;不必一定希望将来做什么大儒,预备将来做什么大着作的原料;但是考核我们读书的勤惰计,发展我们的思想能力计,练习我们的作文迅速计,锻炼我们的青年意志计,札记是万万不可少的。现在我就中等学生所能做的几种札记样式,列在下边以供参考。

1.钞录式。这是札记的初步,不会做札记的人,可先下钞录功夫。凡教师所讲,书内所看,以及报章杂志所载,觉其于立身、行事、修学、作文,都有关系,而且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便把它择要抄录下来,标一个题目,下面注明由来,备考;如有疑问,在书头打一个(?)号。还有长篇整部的书,觉得其可抄之处甚多,或者对于一家一个时代,一个宗派的学者文人的着述,把那些选录下来,供自己观察或给人看。如姚姬传的《古文辞类纂》、曾涤生的《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选择的眼光可就不容易了,初学做不到。至于梁任公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丁福保的《进德录》,那种提要钩玄的抄录式,初学尚可模仿。专门供作文用的词头,也可抄录,随时应用。

2.日记式。曾文正公作《求阙斋日记》,几十年没有停止过一天。他所作的体裁,最可为模范。前年《时事新报》上所登杨昌济日记,修书方面居多,亦可参阅。

现在作读书日记,最好用的商务印书馆的“学校日记”,纸张坚白耐久、够用。我们圣约翰大学附中里面,有“阅书质疑”一课,学生各备学校日记一本,每日注明看书起止,并录心得,其他的学校生活附后;行之一年,尚有成效。

3.纲要式。每看长篇巨着之后,恐怕久而遗忘,将其大义摘出,列表以记之。西洋所谓Outline者是也。这种功夫,不但用在看书上相宜,就是自己作文,自己预备演说词,或是和人辩论,节录其大意,皆有应用纲要式之必要。先得到几个重要点,把他好好地排列起来,便是一篇很好的论文的结构。读了一篇纲要,胜读原书十倍,时间既经济,刺入人的印象更深。

4.批评式。从前有所谓“书后”体裁,往往就一部书一篇文的内容,模糊影响地或是借题发挥地说些不着边际、不关痛痒的话,那种札记实在可以不必做。既然读一部书或一篇文,要估定他的价值,非有批评的眼光不可。

批评的步骤有三层:(1)是什么(What);(2)为什么(Why);(3)怎么样(How),或称为三W主义。先要看一两部有名的论理学书,如严译的《名学浅释》之类,立言才有条理,才不致于犯武断偏见的毛病。旧着之中,如《文心雕龙》、《诗品》、《诗话》等等皆是。近来报章杂志上,常有用白话写的批评讨论的文章,虽多浅薄可笑,也可开拓心胸,发展思想。高级中学生不妨常常试试。

5.注解式。每日识生字新名词若干,每日有不了解之句若干,将其参考询问所得,注释于下,汇为小册,以备遗忘。如有疑误,随时修正之。学习既久,觉其从前所注解者,肤浅而未能当意,则重为之。果然了解于心,则昔之所注,皆属词费,便涂去之。如是,不出数年,见解既多,看书自易,无注解的必要了。

同类推荐
  •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欧美公共广播电视危机与变迁研究

    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

    这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我将它看作电视系的教学辅导读物。当然,如果读者对于中国的体育电视以及与其有关的历史有兴趣,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阅读的乐趣。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

    《常用俗语熟词源头之趣》有四个特点:一是知识性。特别是俗语,它的产生都和历史、传说有关,每条俗语都有它的历史根据或传说故事。俗语的形成,本身就是知识的积淀,这本书就是用知识积累成的小小“知识库”。二是趣味性。俗语的来源,既谐且雅,趣味无穷。如“宰相肚里能撑船”,源于王安石的故事,王安石是宰相,是为大雅,可这则俗语的产生却十分有趣。三是工具性。它可以像词典一样查阅,用起来十分方便。四是收藏性。它不是应时性、流行性书籍,过时不用,它是知识性书籍,可以永久保存,飨及后人。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热门推荐
  • 斩破方圆

    斩破方圆

    混沌深处的世界,寂静丶冷淡非常,一颗颗独立的世界在其中如同星辰一般闪烁,在极遥远的地方,一颗孤独的星球蕴育出了生命的体征,那里是人类的主宰,如同鸡蛋中的世界,看他们如何打破鸡蛋,破壳而出,见识外面的广大。总有那么一个不起眼的人物会突然的站出来。功法和斗技被分为润级丶涛级丶柏级丶卿级丶耀级。功法中修炼为练心丶锻骨丶焚血丶修脉丶强魂。体质被分为空灵丶劫耀丶黑子丶玄黄丶宸蓝。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灭世神雷

    灭世神雷

    以武入道,以道载武,是为武道!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武根,武根就是成为武者的基础。强大的武者一压指金光万丈崩山断海,弹水间如银河垂天淹城灭池。挥手间狂风万里,一拳下万丈深渊!三角妖龙,血翅天蟒,妖兽横行!武者天才,热血少年,争霸世界!百族林立,三界乾坤,谁与争锋!叶舟一个没有武根的少年,八年后觉醒了神秘的金色雷电武根……
  • 无形雪

    无形雪

    芳华一世,若我没有遇见你或许,一切都会好的
  • 你好萤火虫

    你好萤火虫

    她是芸弦帝国的公主殿下,骄纵不羁。羁绊?约束?在她夏沫蕊面前统统都得俯首称臣!然而,在夏沫蕊遇见了他,她,他们,她知道,她永远骄傲不起来!
  • 殿下驾到,魔后太逆天

    殿下驾到,魔后太逆天

    “爹地,不要赶汐儿走,好不好?”“凌夜辰,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既然认定了彼此,就不能离开!”“汐儿,本君倾尽所有,只愿你不用再邹眉头。”“汐儿,等着本君,本君很快就会找到你了!”无论天涯还是海角,两个真心相爱的人上天一定会让他们再次相遇,即使他们的爱穿梭了无数个时空!
  • 英雄集

    英雄集

    男儿要霸气,头可断,血可流,眼泪不能流,黄泉炼狱也敢走,刀剑加身眉不皱。
  • 妖神物语

    妖神物语

    我因洪荒而生,可洪荒却因我而灭。我是一只妖,可我也是人,只是拥有了一副不该拥有的容颜。————我痴痴悔过——我懵懂沉睡——再醒来························
  • 形象决定命运

    形象决定命运

    形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穿农打扮和外表长相的概念,而是一个人全面素质在人际交往中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求职、工作、会议、商务谈判中,个人形象的好坏部是影响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冈素。因此,无论你是什么性别,无论你是多大年龄,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无论你是领导还是员工,无论你是金领、自领、蓝领还是职场菜鸟或正准备踏入职场的新鲜人,你不可不知——形象可以创造价值,形象可以决定命运!
  • 人品随机系统

    人品随机系统

    一个被系统忽悠的半宅:人品随机系统,请点头,李逍遥下意识的点头,点头领取成功,人品随机系统随机时间开启。我擦,系统你丫是本山大爷附体了吧……一个人品不怎么好的幸运儿:运气不错,两次奖励一起领……额……1元软妹币和1带方便面……一个一夜暴富的……我特么编不下去了,大概就先这些吧,一起来看《人品随机系统》,看李逍遥耍大牌,随机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