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200000010

第10章 日常礼仪(1)

古代社会的等级与礼节,不仅表现在重大的典礼中,而且渗透到日常生活,“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荀子·王制》)。”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成员从穿衣戴帽到饮食起居、言谈举止,都必须按照身份等级,遵循一定的礼仪。

第一节坐立行走

一、宫室方位

先秦时期,人们的住宅通称为宫或室。若区别开来,宫为总名,指整所住房,也包括环绕着住房的围墙;室内只是其中的一个居住单位,即指住室。秦汉后,“宫”才变为帝王住所的专称。古代礼仪,一般都在宫室内进行。先秦士房屋主要由门、庭、堂、阶、室构成:

门。据文献记载,西周及春秋点战国时期的宫室建筑一般面朝南,门有两个,都与围墙相连。外面的称大门,中间的称为内门。门外(有的在内门)有屏,又叫萧墙,即现在的照壁。由于屏内是住宅的主体,所以后代称内讧为“祸起萧墙”。贵族的大门一般有三开间,当中是明间,为门,左右的暗间称塾。过去称儿童读书的地方为私塾,就是因为最初在塾中教学。

庭。从内门进去是一块空地,称为“庭”(廷),即院子。在君王的庭中群臣朝见君主的地方,叫“朝廷”。庭较大,要植树。据《周礼·秋官·朝士》说,宫廷左右各植“九棘”(枣树),南面植三槐(槐树),作为王公大臣列位的标志。在庭的左右各有一条对着堂前台阶的路,称为“涂”。两“涂”内有一个称为“碑”的石柱,位置在在两条涂的中间、“三分庭一在北”的地方,就是把庭的南北长度分成三等分,靠北边的1/3处。碑平时用它观察日影,推知时辰;礼仪活动时,用它拴牵牲口;此外,宾主在上堂的过程中,还每每要在对着碑的地方彼此行礼。

堂。古代房屋,一般都建在高出地面的台基上,台基为人工夯筑而成,既为了房屋的坚实,也便于更好地通风采光。台基上有大屋顶覆盖,屋顶下面的部分分为前后(南北)两个区。前面的部分朝南,用墙(称为“序”)分隔为3个并列的空间,居中的一间最大,称为“堂”。堂是亮的意思,堂朝南的一面没有墙,显得特别敞亮,故名,类似于今天的戏台或客厅。堂中间有两根柱子,称东楹和西楹,后来人们所说的“楹联”,就是因为把联贴在楹柱上而得名。堂是平时活动、行礼、待客的地方。

阶。堂前的台阶,只有两级,就是从地面往上走,第三级就是堂上了。堂朝南的一面是正面,左右各有一个台阶,东面的台阶称为东阶,或者阼阶,由于是主人专用的,所以又称为“主阶”;西面的台阶称为西阶,由于是宾客专用的,所以又称为“宾阶”。

室。在台基的后半部分是分隔开来的两个房间,东边称为“房”,西边的称为“室”,主人的起居和会客一般都在室内。牖指窗户,户指门,古人把两扇相阖的门叫做门,把单扇的门叫户。“门户开放”,不是说把窗户都打开,而是把门打开。

古代主人跟客人见面,若双方地位相当,比如都是诸侯,就可分庭抗礼,在堂上接待客人,主人坐东,客人坐西,彼此平等。若彼此身份悬殊,如国君与大臣,或天子与大臣,双方就不能平起平坐。这时,尊者站在堂上,面朝南而立;地位低者在堂下,面朝北行礼。《韩诗外传》卷五载“楚成王读书于殿(堂),而轮扁在下”。轮扁是匠人地位卑下,自然不得升堂,只能站在堂下。《尚书》载,天子接见公、侯、伯、子、男及附属国,天子站在堂上,余者都在堂下。臣属中地位最高的是三公,他们与天子面对面站在堂下,面朝北。诸侯站在庭的东边,面朝西。伯站在庭的西边,面朝东。五等爵中地位最低的子站在靠门的地方,面朝北。这是有资格站在门内的臣属。还有很多只能站在门外的,主要是夷狄之邦。他们在门外分别面朝东或朝西地站着。从这个位置可以看出,君臣关系的位置是堂上堂下。

堂上的后半部分,是东房西室。主人家的活动,不少是在室内举行的。室内的四角(隅),都有专名和不同的用途,重要性并不一样。西南的角落叫“奥”,奥是室内最隐秘的地方,人们常说的“深奥”一词即由此而来。故尊者居之,也是设卧席之处,为室中最尊之处。西北角叫“屋漏”。大概是因为有窗户可以漏进一些光来的缘故吧。东北角叫“宧”,意为“养”,为放食物之处。东南角叫“窔”,在门的后面,《仪礼》说:“比奠,举席扫室,聚诸窔”,为陈放扫把之类清洁工具的地方。

在古人的观念里,奥是室内最重要的地方,所以它既是尊长座处,也是祭祀时陈放牌位之处。室内如有礼仪性的活动,其座次也有明显的尊卑之分。以西边(面向东)为最尊,其次为坐北朝南,再次为坐南朝北,东边的位置最卑。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在军账中举行“鸿门宴”的座次,其与室内的尊卑次序是完全一致的“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羽妄自尊大,当然要居最尊贵的坐次。项伯是项羽的叔父,项羽不能让叔父低于自己,只好让他与自己同坐。刘邦北向坐,说明他在项羽的眼中还不如自己的谋士范曾。张良是刘邦的下属,所以朝西坐。这种尊卑高下的礼俗,普及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一直在古代社会中流行,相沿到近现代。

二、坐立行走

(一)坐

古人初始的生活起居状态是一种平面风格,席地而坐,择地而卧,身体受力重心不离“地面”,谓之“平面”起居方式。席地而坐源于史前时期,历经殷周秦汉,三国两晋,下迄隋唐,绵延2000多年,逐渐形成以此为载体的各种礼节制度,并传入日本和朝鲜,流传至今。

秦汉以前,人们“席地而坐”,即坐时在铺在地上席子上。古代坐具有筵和席之分。

筵是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室内一般铺满筵,形制很大。正因为此,古代入室脱就成为一种礼节,室内行走大都赤足。若穿鞋进入,踏脏铺筵,则极为失礼。如果在宫廷内穿鞋上殿见君,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春秋时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次晋平公召见师旷,师旷上堂没有脱屦。平公十分生气,说:“哪有人臣不脱履而上堂的”!那时,臣子朝见君王,也要脱履置于殿外。《吕氏春秋·至忠篇》载:一次,齐王疾,叫人到宋国迎文挚归来,文挚匆匆到了宫内,不脱鞋就登床问候齐王病情。齐王边叱责边起来,准备生烹文挚。那时,只有官高位尊的亲近大臣,才能有穿鞋上殿见君的特殊待遇。

席一般用蒲草编制,呈长方形,置于筵上。先民铺席是因为室内的泥土地容易受潮,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就在筵上垫一张席子作为座位,是为“席位”。筵只铺一层,席可铺数层。若有德高望重的尊长到来,就要为之加席,即在原有的席上再加一层,叫做“重席”或“贵宾席”,而对于特别尊崇的,甚至要用3到5层席,以示尊隆。《礼记·礼器》云:“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贫苦之家无席铺垫,贵族之家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有关坐席的礼仪,古人十分讲究,《礼记》曰:“父子不同席、”“男女不同席、”“有丧者专席而坐”。孔子也说:“席不正而不坐。”所谓正,是指席的四边应与墙壁平行,席正是对客人内心尊重的外在表现。

据考证,古人坐于席,正规的坐姿是两膝着地(或席),两脚脚背朝下,臀部压在脚后跟上。从青铜器和铭文化的资料看,男女坐姿的区别主要是在双手上。男子的双手平行放在双膝之上,女子是双手交叉放在身前。据说这种坐俗一直延续到宋代才“完全革除”。朱熹说:“古人之坐者,两膝着地,因反其跖而坐于其上”就是证明。魏晋南北朝,少数民族所使用的椅子传入中原,被时人称为“胡坐”,后来逐渐为汉族所采用,唐宋以后盛行,人们垂足而坐已为普遍。

坐礼仪场合最规范的坐姿是“敛膝危坐”:上下腿平坐时双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保持上身的正直,安坐而如钟,即古文献中所说的“正坐”,或称“匡坐”,《庄子·让王》云:“原宪居鲁……匡坐而弦。”儒家讲究人的身体“正”和内心的“中”,认为这是君子表里如一的表现。《孟子·正义》云:“礼者,所以正身也。”正坐是古代最合礼仪、极恭敬待人的坐法,成为帝王乃至卿大夫、士饮食及居处的标准坐姿,为所谓“正人君子”遵循不懈。文献上记载:三国时管宁常坐木榻,“其榻当膝处皆穿”(《高士传》)。又《晋书·陶侃传》云:(陶侃)“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孔子自知将死,便“当户而坐”,仍取正坐姿势,以示礼度自守。在很长的岁月里,中国人就是这样一丝不苟地、以这种刚直、恭敬、典雅的姿态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文化。现在朝鲜、日本还保留着这种坐法。

古人席地而坐,四周空空如也,没有像椅子样的东西可以凭靠,久坐会相当疲劳,尤其是对年事已高者,所以古人在“敛膝危坐”的基础上产生了另一种坐姿——燕居之态,即凭几而坐,形似燕子展翅。据《中国古代衣食往行》考证:“几为长方形,不高,类似现在北方的炕桌和小茶几。”冯汉骥先生在《驾头考》一文中说所谓“孟子隐几而卧”,实为“倦时则身俯于几上而假昧”之态。燕居之坐法较之正坐为宽驰,为休闲或疲倦时的坐姿,不为失礼。

古人最为失礼的坐姿是将臀部直接坐地地上,然后把两腿岔开向前伸直,像簸箕一样坐着,故称为“箕坐”。因为时人无今天所穿的分档裤,下身穿的裳,类似于后世的裙,且不穿内裤。可以想像,在大庭广众下箕坐是多少么地不雅观。实际上,至到今天,即使人人都穿了裤子,在公众场合下箕坐也是大不敬的。《礼记·曲礼》曰:“坐毋箕”,就是要求孩子从小就要养成不箕坐的习惯。

“箕坐”在古人看来是没教养的表现,也是一种侮辱人的姿势。孟子结婚不久,进卧室看见妻子箕坐,差点要休妻,最后被母亲劝阻。荆柯刺秦王不成,《史记》说他“倚柱而笑”,然后“箕踞以骂”,自知必死无疑,所以他就不正经地坐着,以表达对秦王的愤恨和鄙视;《史记》又说,赵王张敖捧着食案进献食品,执礼甚恭,而刘邦却“箕踞骂之”,将刘邦流氓无赖像刻画得淋漓尽致,可见古人对箕坐的鄙视和厌恶。

礼仪场合就座,除了“坐毋箕”外,还需要注意什么呢

不要与主人或尊长并排而坐,那样有平起平坐之嫌,显得自大,应坐在尊长侧面或者对面;三人并坐,中座为尊,右座次之,左座最谦。注意彼此的距离,太远,显得疏远;太近又显得不庄重。聆听师长教诲,勿“虚座,”不要留空座位,以免怠慢师长。尊长前就坐,应上身前倾以示尊重;如是陪坐,则上身勿后仰,那是傲慢、怠惰的表现;与普通客人对坐,“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且坐姿要稳,容颜要正。

(二)立

古人对立的要求十分严格,《礼记·曲礼》曰“立如齐”,“立毋跛”,“立不中门”,与坐姿的要求一样,都要保持体态的正直,不妄动,是谓“站如松”。不能站在门中间,接受别人之礼,须站立而不可坐,以示对人的尊重。站立时,双手放在身前是比较恭敬的表现,也可以放在身体的两侧,而双手背着是傲慢不敬的表现。站立时要不跛不倚,身体不要左右倚靠,更不能背靠着墙,这些均是怠惰的表现。

坐与立的一般原则是,尊者坐,卑者立。尊长之间见面,陪同的年轻人应站立,称为“侍立”。“侍”有侍奉的意思,“侍立”表示不敢与尊长平起平坐,也含有恭候调遣、随时奔走效力之意。如果得到尊长允许而坐下,则称为“侍坐”。

(三)行走

今天有一个通用的个词叫“行走”,这两个字在古代的意思是不同的。《释名》说:“脚进曰行。”“行”是一个比较笼统,凡是两只脚在地上迈动、前进,都可以叫“行”,相当于今人说的“走”。但是,如果细加区分,“行”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走得比较慢;另一种走得比较快。故《释名》说:“徐行曰步”,把慢慢地行走叫做“步”,相当于今人的“散步”,比较放松、节奏比较慢。毛泽东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信步、漫游,都是古人说的徐行或者步。另一种是小步快行,《释名》说:“疾行曰趋”,古人人“趋”,相当于今人说的小跑,由于走得较快,所以步子较小。

今人说的“跑”,古人叫做“走”,《释名》说:“疾趋曰走。”“走”比“趋”的速度还要快。青铜器铭文上的“走”字,字的上部是一个摆动着双臂的人,这种姿势只有在跑的时候才会出现,下部是一个“止”字,是脚趾的“趾”的本字,表示这个人不在朝前跑。但是,古人说的“走”,还不是今人说的“赛跑”的那种跑,它不过是比“趋”更快的一种小跑。“赛跑”的那种跑,古代叫做“奔”。青铜器上的“奔”字,字的上半部跟“走”一样,像人甩动双臂之形。不同的是,“奔”字的下面画了3只脚,夸张地表示跑得非常快。

同类推荐
  • 烽火岛(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烽火岛(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在希腊人民为争取自由的战斗中,法国军官亨利。达米被莱来到希腊参加了解放希腊人民的战斗中,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随后他又和希腊海盗们展开了较量。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同时还穿插了许多历史地理知识,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别具特色的作品。
  • 中国行会制度史

    中国行会制度史

    本书介绍了行会的起源,萌芽时代,隋唐时代的行会,宋代的行会,元明时代的行会,会馆,近代手工业行会,近代商业行会等。
  •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

    本书介绍了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学基本理论、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账户体系和账户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核算形式等内容。
  • 广告策划与品牌管理

    广告策划与品牌管理

    本书包含认知广告、设计广告战略、分析消费者广告心理、广告创意策划、创造广告文案、广告媒体选择与投放、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品牌管理等十个任务。
  • 幽默的故事

    幽默的故事

    本套作品精选了中外最具启迪性和故事性的各类故事,并采取归类排列的方式进行表述,同时透露出每一篇故事潜在的深刻哲理。故事是美文的表述,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充满了睿智哲理,使广大读者容易理解,也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故事没有冗长的说教,而是用富于启发性的故事来传达心灵和哲理的力量,以便我们产生共鸣并获得启迪。
热门推荐
  • 重生末世之嚣张女王

    重生末世之嚣张女王

    末世来临了。前世,她被所谓的好朋友忽悠的团团转,只因有了水系异能而各种嚣张傲娇拽,最后,却被自己信任的爱人和闺蜜联手害死。一朝梦回数年前,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随身空间中,得知自己重生末世前六个月,本已满足,却好运不断。得七系异能,契约异能兽,得修真法宝,连自己的终身大事也不放过,不过,夏若安声明:这终身大事啥的一点也不幸运好么,这腹黑的娃是哪来的!这一世,夏若安继续嚣张,却气人于无形,她要成为嚣张女王!!!
  • 恶妻追夫记:捕获萌兽一枚

    恶妻追夫记:捕获萌兽一枚

    她拍了拍他的臀部一脸坏笑:“禽兽都长你这模样就坏了!”他瞧了瞧她的胸部一脸嫌弃“禽兽赐你太平公主名号如何?”她懵懂的眨了眨眼睛,撅着嘴瞅着他“你真是禽兽不如!”“谢谢夸奖!”他淡淡一笑食指搥了搥她的胸口“请不要背对我说话!”她轻轻一笑脚踢了踢他的腿间“请把假体拿开!”“……”这是一个老妖和禽兽斗智斗勇,互相调戏的逗比故事……所以准备好速效救心丸……
  • 落魄少年行

    落魄少年行

    一本书,承载的是一种精神,一个文明。落魄的少年如何潜走大陆,感悟一个文明,发扬一种文化。魔法与斗气纵横,光明与黑暗的交织;如何演绎大陆的繁华。帝国间的纠纷,王国间的争夺。怎样奠定人间的基础。一个落败的文化,一个繁杂的技巧,炼金师的光芒,将如何绽放……他说:沉默不代表不会说;破败不代表一无所有;和善不代表好欺负;落魄不代表……悠扬的笛声,引领着黑暗的勇士……
  • tfboys我改选谁

    tfboys我改选谁

    女主的父亲出差在妈妈的朋友家住,竟然是他!他们在一起后,因为他的不信任,她离开了5年,再回来的还是从前的那个她吗?而回来后的又一次,她再一次被伤透了心,等再回来时,他们还能在一起吗?
  • 金箓十回度人晚朝转经仪

    金箓十回度人晚朝转经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为你拥有良好心态和习惯

    为你拥有良好心态和习惯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健康人应具备10大要素,其中具备“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健康人的重要标志。本书在上篇介绍了良好的心态对健康的有益作用,各类人群如青少年,大学生,教师,老年人如何拥有良好心态,克服不良心态等:下篇则介绍了具备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的人格魅力,是健康体魄之本,它能帮助人们走向成功并告诉你怎样从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成年人怎样改变不良习惯,防止疾病发生等。
  • 我确实爱她

    我确实爱她

    这是一个小偷和一个刑警妻子之间演绎的爱情故事。李文和汉田中是警察,在工作中因为汉田中的指证,李文沦为阶下囚。几年后,两人的生活出现了很大的反差:李文成了小偷,汉田中成了省城的刑警队长。李文发了笔横财,为了报复汉田中,专门在省城开了间酒店,发誓要把汉田中的妻子潘婷给迷过来,让他尝尝夺妻之苦。此时汉田中于潘婷的婚姻生活遇到了红灯,原因是汉田中忙于工作,天天不回家,以至于潘婷连孩子都不敢要。遇到李文道貌岸然的迷惑,潘婷不由自主地上钩了。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 异地恋:选择爱人亲人

    异地恋:选择爱人亲人

    忽然晕倒,怎么回事?醒来竟是个不认识的世界。周围这些围着我的长着长耳朵的人又是谁?
  • 虹人

    虹人

    迷幻的世界,色彩的王国,清纯的少年,奋斗的历程,挣扎的人生,顶点的诱惑。只求吾枪覆天下,再来一笑泯恩仇!
  • 青梅竹马可白头

    青梅竹马可白头

    顾凉一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己和许晚清之间的感情。从小时候的相遇,到之后的相伴,到最后的决裂,到现在的不见面,凉一是真的不知道,她该如何对晚清说,也许我们曾经喜欢过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