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200000001

第1章 礼仪文化概述(1)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同文字、绘画一样,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漫漫中华千古,悠悠礼仪之邦。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礼仪乃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的先祖们在久远的中长河中将自身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方式固定下来,建立起了一系列礼仪并逐渐完善,形成了具有东方文明特色的礼仪文化。它赋予我们民族典雅的语言,优美的举止,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及自信恢弘的气度,不仅作为“衣冠文物”在中国社会相沿几千年,而且远播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流传至今。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当是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最佳方式。

第一节礼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并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文化”一词古已有之,南朝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教育以柔远”。“文”是错综复杂的痕迹,是一种“界线”;“化”是改变。各种事物有章有法的聚在一起非常“美好和谐”的理念行之于一切,就是以“文”化之,就是“文化”的要求。文化晓义,化成天下。文化如根,礼仪是文化枝繁叶茂的树。

一、礼仪的文化内涵

《说文·示部》云:“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礼、履二字音近,履是践履,即行动,古人把礼作为祭祀鬼神的仪式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周礼》、《仪礼》、《礼记》是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汉以后2000多年中,“三礼”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被称为“礼经”,其对礼仪的论述大致可分为以下内容:

(一)关于“礼”

1、礼是治国治国安邦的根本。“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之不以礼,政不行矣。”(《荀子·大略》)“礼,政之舆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礼是行政驾驭的疆绳,是国家运行的车轮。“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

2、礼通理。《礼记》云:“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理乃天道和自然法则。《史记·礼书》更加具体地说:“天地位,日月明,四时序,阴阳和,风雨节,群品滋茂,万物宰治,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咸谓之礼。”作为天地、自然、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礼乃理,无理则是没道理。

3、礼指对人的尊重和礼貌。《礼记·月令》云:“勉诸候,聘名士,礼贤者。”这里的礼作尊敬解。元曲《竹叶舟》中说“这秀才不礼我也。”即“这秀才不尊重我”。

4、指礼物。《礼记·表记》云:“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礼记杂记下》又云:“执事不与于礼。”这里“礼”是说的礼物。前者说,民间往来相见,都要送礼物;后者说,丧礼上送的礼物太重,所以才不敢接受。礼尚往来,无礼不相见。

5、礼指仪典和仪式。“礼”起源于祭祀,最初是一套祭祀仪式,而后延伸为了表示敬意或表示隆重而举行的仪典、仪式;《周礼·春宫·大宗》中的“五礼”,民间的婚礼、丧礼、寿礼以及招待客人而举行的宴饮,都具有一定的规模、规格和程序,约定成俗,历来也被称之为礼。在这里,礼、仪很难区分,礼乃仪也。

(二)关于“仪”

1、指法度、准则。《管子》“法度者,万民之仪表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云“普世明法,经纬天下,永为仪则。”这里的“仪”,同“礼”,指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制度、法则、规则。

2、指礼节、规矩。《晋书·祖逖传》:“逖性豁荡,不修仪检”。这里的仪是指个人在行为举止方面的表现。

3、指容貌、举止。《诗经》“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宋史·杨承信传》云:“承信身长八尺,美仪表,善持论,且多艺能。”这里的仪就是指的容止仪表、体态风度。

4、指礼物。如贺仪、奠仪,指在不同的仪式上赠送的礼物。

5、指仪式、仪典、仪礼。《仪礼》一书为记载仪式规范的“三礼”之,原名《礼》,也称为《礼经》,后来改称为《仪礼》,就是因为其内容是对仪式规范的记载而得名。“礼”和“仪”由于其涵义的相近性,古籍中通称连称为“礼仪”,《诗经·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外,《周礼》中说:“凡国之小事,治其礼仪,而掌其事”。作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礼仪在古代的内容十分复杂。作为伦理制度和秩序,称之为“礼制”、“礼教”、“礼治”;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和惯例,称之为“礼俗”、“礼节”;作为个体修养,称之为“礼貌”;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称之为“礼让”。礼仪,无处不在,无是不有。“国无礼则不正”(《荀子·王霸》),又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故“仁义之道,非礼不成”。礼仪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礼仪辐射到国家和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准法律”的作用。

中华礼仪的根基,是人内在的德性,礼是德性的体现,又是德性的教化和载体。狭义的礼是指一合于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广义的礼则是合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和典章制度,以及切于民生日用的交往方式。《礼仪·礼器》说:“三代之礼一也,民由共之。”这里的“礼”,主要是统治阶级的典章制度,也含有交际礼俗的意蕴。

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的起源可一直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从考古资料来看,在辽宁喀左发现的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大型的祭坛、神庙、积石冢等,是举行大规模祭祀活动的场所;有裸体怀孕的妇女陶塑像,可能是受先民膜拜的生育女神。更早的仰韶文化彩陶上的人面虫身图像,墓葬中死者头颅西向而卧,也都透露出远古时代礼仪制度的若干信息。在古代文献中,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的说法。礼仪制度的演变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历程,真正比较完备、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周以前的礼仪制度,由于材料匮乏,文献不足,已经难以详考了。

礼仪因何而起自古以来,人们作过种种探讨,归纳起来以以下5种: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人的自然本性;四为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礼生于理,化礼成俗。

(二)礼仪的发展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漫长渐进过程。

1、礼仪的萌芽时期(前5万年-前1万年)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在长达100多万年的原始社会历史中,人类逐渐开化。在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已经知道打扮自己。他们用穿孔的兽齿、石珠作为装饰品,挂在脖子上。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2、礼仪的草创时期(前1万年-前22世纪)

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开始从事农耕和畜牧。在其后数千年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例如在今天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生活距今约5000年前的半坡村人的公共墓地。墓中坑位排列有序,死者身份有所区别,有带殉葬品的仰身葬,还有无殉葬品的俯身葬等。此外,仰韶文化时期的其他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3、礼仪的形成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约前21世纪至前771年,中国由金石并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金属器的使用,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除消费外有了剩余并逐渐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因而出现阶级对立,原始社会由此解体。前21世纪至前15世纪的夏代,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人们对风雨雷电、日月星辰、洪水猛兽、生生死死等自然现象迷惑不解并心存畏惧。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人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着人类早期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礼的繁体字“礼”,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以殷墟为中心展开活动的殷人,在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活跃在华夏大地,并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古都——地处现河南安阳的殷都,而他们在婚礼习俗上的建树,被其尊神、信鬼的狂热所掩盖。

殷王朝并取而代之的周朝,对礼仪多有建树。周武王的兄弟、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对周代礼制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他制作礼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到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本为一官职表,后经整理,成为讲述周朝典章制度的书。《周礼》原有6篇,详介六类官名及其职权,现存5篇,第6篇用《考工记》弥补。六官分别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其中,天官主管宫事、财货等;地官主管教育、市政等;春官主管五礼、乐舞等;夏官主管军旅、边防等;秋官主管刑法、外交等;冬官主管土木建筑等。可见,许多基本礼仪在商末周初已基本形成。此外,成书于商周之际的《易经》和在周代大体定型的《诗经》,也涉及到一些礼仪内容。

在西周,青铜礼器是个人身份的表征。礼器的多寡代表身份地位高低,形制的大小显示权力等级。当时,贵族佩带成组饰玉为风气,而相见礼和婚礼成为定式,流行民间。此外,尊老爱幼等礼仪,也已明显确立。

4、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前770年-前221年,东周时期)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纷起争霸。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承继西周的东周王朝已无力全面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前551—前479年)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创私学,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古籍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编订的《仪礼》,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仪礼》、《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合称“三礼”,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

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倡导“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主张“舍生而取义。”(《孟子·告子上》)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等。

荀子(约前298—前238年)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他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荀子·富国》)荀子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荀子·大略》)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才能安宁。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倡导学而至善。

5、礼仪的强化时期(前221年-1796年)

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秦朝制定的集权制度,成为后来延续2000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帝刘邦制定了朝礼之仪,突出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而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天人感应”之说(《汉书·董仲舒传》),他把儒家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

同类推荐
  • 法律文书学(第二版)

    法律文书学(第二版)

    本书作者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从司法实务的实际要求出发,选择同学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解读法律文书学这门课程。既有对古代和国外情况的介绍,使同学们开阔视野,又能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入手,重点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文书制作方法,选用了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典型案件材料进行评析,在思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 苏培锦诗文杂抄

    苏培锦诗文杂抄

    本书分为学术篇;寄语篇;人生篇;情谊篇;诗歌篇;电视篇。内容包括:从社会需要出发,改革语文教学、涓涓春水浇心田、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思维、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实验报告、语文教学二题等。
  • 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名人经典诗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名人经典诗词》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惊险、历险故事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阅读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还可以了解社会、增长知识。
  • 视觉盛宴考智商(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视觉盛宴考智商(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门推荐
  • 尊主请三思

    尊主请三思

    长夏觉得自己不过就是去搜集情报找个神医治好自己的病而已,怎么就惹上了这个腹黑货!
  • 屠魔笔记

    屠魔笔记

    因为违抗军令,大闹东京的华夏兵王赵子龙,被震怒的上级直接逐出了军队,不得不前往大城市津门讨生活……然后,到达津门的第一天夜里,就遭遇百年厉鬼外加寄生兽……然后……被一个胖子直接找上门来,成为了一名候补鬼差……而他的顶头上司,却只是一睡醒就叫嚷着老娘上面有人,却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要别人解决的小萝莉——曼荼罗……
  • 我是个笨女生(第1季): 天上掉下个坏男生

    我是个笨女生(第1季): 天上掉下个坏男生

    刚上初一的奇奇丢了爸爸却捡回一条流浪狗,从此开始了“险象环生”的单亲生涯:她用特别的方法对付脾气剧爆的老妈;她用真诚的心对待两个最好的朋友——棉花糖和蚕豆;她用独到的视角看待和评价她的老师;她不顾流言蜚语,勇敢地结交传说中的“流氓恶霸”——外号叫“土匪”的插班男生……。
  • 飞升成星

    飞升成星

    十年之前,魔道至圣一剑荡毁梵天一脉,唯一传人携带至高心法流落尘界。十年之后,少年秦渐身怀“梵天心经”,开启全新真武之路。习武=获得自由?全新武道理念来袭,越强大,越自由。然而,我的自由止于你的鼻尖,当烽烟四起,唯强者得纵横天下!侠骨柔情,碧血丹心。飞升成星,直指永恒!
  • 冷情殇爱

    冷情殇爱

    从大学到社会,生活总是枯燥平淡,有人生,有人死,有人快乐,有人悲伤,而尹小深,什么都没有。曾经的曾经,尹小深是不相信爱情的,在她的眼里,世上根本就没有天长地久、海枯石烂。虽然她想要嫁一个自己爱的人,却很怀疑有没有这样一个人的存在。直到,她碰到了洛非石,她还是忍不住,想要去验证爱情的真实性,可是,她却在洛非石的假象和冷漠中,越走越远。当她飞身从30层的高楼上跃下的时候,她微笑如花,如此,同赴黄泉吧!
  • 战神联盟之星命守护者

    战神联盟之星命守护者

    当天空坠下群星,万物失去光芒,漆黑中只有你是那照亮人心的星辰,但你依旧沉睡在黑暗的尽头,星星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会用尽一切力量,照亮整个星空,当星星随着生命的逝去,记忆会伴着微风,消散在蓝宝石般的夜空中,但那就存在人们心底的爱,将永远不会被磨灭,我想去守护一切,却发现最终的毁灭者却是我自己——by光暗圣女星辰.斯嘉灵卡
  • 云颠鸟

    云颠鸟

    有一个少年从小就这样认为,归晨大陆就像一片云彩,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风日晴和。他很爱这片云,爱着它的瞬息万变,爱着它的缤纷多彩。于是乎,一个少年,发了个愿。他说长大后自己要做只鸟,从此翩飞在云颠之上,穿梭在山河之间。这个少年却不知他爱的这片云,在多年后因他这一席话,而变得是何等狂风暴雨。
  • 强上迷糊硬娇妻

    强上迷糊硬娇妻

    她是叱咤全国各地的集团董事长的宝贝女儿,他是她年少时爱上的校园对象,而得知她父亲二婚的人是对象的母亲,她无法接受这个消息,离家出走,出国散心。两年后,他夺取了父亲的事业顺利坐上集团的董事长,他说爱她,她却嘲笑他的可悲。在一次宴会上,一位人神共愤的男人出现,他绝世的桀骜和尊贵,仿佛这个世界已经臣服在他的脚下。“小东西,过来。”“我又不是你的丫鬟凭什么听你的?”……他的一笑便是彼岸罂粟,他的一怒便是修罗附体……
  • 害羞的小蜜蜂

    害羞的小蜜蜂

    《害羞的小蜜蜂》讲述了:有一只小蜜蜂,太害羞了。不论见了谁,她的脸都羞得像苹果一般红,而飞起来也是东躲西~藏的。小蜜蜂妈妈很着急,想让她到人多的地方去,多和大家接触接触。但小蜜蜂总是不肯,这可把蜜蜂妈妈愁坏了。蜜蜂妈妈终于说服小蜜蜂跟着自己一起去采蜜了。后,小蜜蜂变得开朗了。
  • 蓝鳞

    蓝鳞

    征途!穿越最深的地狱,然后直达上苍!绝望的背后是希望,希望的背后无路可走。总有一天,他的火,会点燃世界。最真实的人类,最虚假的世界,是欺骗还是真实的面貌。【神秘学院】【肮脏蓝血】【天园崩坏】【不存之人】被篡改的历史,被替换的人类,毁灭还是新生......证血之战,掀起!—————————————————————————————————曾经说过的话,大雪也无法抹去,今夕何夕,明月也送君千里,待来年.标准科幻凡涉及观点冲突、政治、思想等内容请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