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4000000010

第10章 流派篇(1)

中国的风筝艺术,不仅因民族文化传统的悠久而源远流长,而且因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而各有千秋,它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音乐、舞蹈、戏剧、民俗、宗教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遍布全国各地的风筝艺人和各行各业风筝制作者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的知识结构,在风筝制作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的艺术流派。

【第一节雍容典雅的北京风筝】

一、北京风筝概述

北京风筝已有三百年的历史记载,清明时节出游放风筝是北京一带的民间习俗。北京风筝有骨架精巧、彩绘严谨、雍容华贵、观赏价值高等艺术特点和风格,在骨架结构和绘画艺术上,均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北京风筝雍容华贵、精美典雅的独特风格,体现了统领群雄的皇家气派,所以被称之为“宫廷风筝”。

北京风筝基本形式有硬翅、软翅、拍子、长串和桶式五种。老北京的风筝品种繁多,尤以鸟类和昆虫类风筝为佳,如鹰、凤凰、孔雀、蝴蝶、燕子、鸽子等。其中,尤其以鹰和沙燕最为著名。

老北京的风筝艺人荟萃,尤以金福忠、哈国良、孔祥泽、马晋四大家最著名。

金福忠,出身于风筝世家,原是宫中的匠人。“北城黑蝴蝶”的说法指的就是他。他扎制的风筝造型粗放、色彩鲜明浓丽、装饰味浓。他善于把握大色块之间的对比关系,多用对比色,放飞后色彩鲜艳醒目。过去,金家几代人在地安门大街火神庙摆风筝摊,以“黑沙燕”最为著名,这种风筝只用黑白两色,对比强烈,图案分明,至今还有风筝迷留恋着“火神庙的黑锅底”。

马晋,本来是画家,有良好的造型基础。他的风筝造型规整,设色雅丽,图案丰富多变,彩绘精致细腻,非常适合陈设于室内作为装饰,他的风筝,以瘦沙燕、蝙蝠、仙鹤及美猴王、仙女等最富有特色。

二、北京哈氏风筝

哈氏风筝在北方享有盛名,在北京风筝圈里曾有“北城黑锅底,南城大沙燕”的说法,而后者指的就是“哈纸风筝”的第二代传人哈长英。

哈氏风筝起源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哈氏家族祖籍是河北省河涧县鸽子洼村,祖辈考中武状元进京。后来哈氏家道中落,为养家糊口,在北京琉璃厂开了两间铺面专卖风筝。《琉璃厂小志》曾记载:“哈记风筝在琉璃厂中间路北仁威观。近数十年,以哈记制售之风筝为最著。”

哈氏风筝工艺的传承关系为:第一代创始人哈国梁(1828—1903),他长期积累风筝制作的经验并在琉璃厂开店,为哈氏风筝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代传人哈长英(1867—1946),自幼聪明好学,酷爱风筝艺术,在继承父艺的基础上,注重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从其他艺术中汲取营养,从而使制作的风筝颇具特色,大大发展了哈氏风筝。他将所有品种的风筝骨架,无论大小,都制定出标准的尺寸、样板和造型比例,使哈氏风筝终于自成流派。1915年他的四件风筝作品获美国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银奖。第三代传人哈魁明(1916---1993),其风筝制作技艺娴熟全面。哈长英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都跟哈长英一起做风筝,把父亲的绝活继承下来。在风筝的扎制放飞技术上,他们各有所长,其中以老五哈魁明的技术最为全面。哈魁明不仅风筝扎得地道,而且为人豪爽仗义。1956年缅甸吴努来华访问,中国领导人送给他的礼物就是哈氏风筝一素一花两只蜻蜓。当时外交部要买哈魁明的风筝,而哈魁明得知风筝是作为国礼用的,便坚决不肯收钱。后来外交部给他一支“派克”钢笔留作纪念。1969年他撰写了十几万字的哈氏风筝工艺的技艺资料,1986年5月与其儿子哈亦琦合著《中国哈氏风筝》一书,并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第四代传人哈亦琦,是哈魁明的次子,10岁随父学习风筝技艺,后来跟一位老师学素描、色彩、油画,这些绘画实践,为他扎绘风筝打下了基础。与前三代不同,哈亦琦不墨守陈规,他把传统技法跟国际上先进制作工艺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哈氏风筝”有了新的发展。他曾有大量作品在国际风筝比赛中获奖,并被国内外国家博物馆、国家元首收藏。

哈氏风筝工艺用料讲究、造型比例适中、交接严谨、美观大方、构图丰满,繁而不失整,简而不失丰富。它的构图色泽明快、稳重大方,色彩对比强烈。它具备吃大风,起飞快,高而稳的特点。

三、北京曹氏风筝

“曹氏风筝”源自传为曹雪芹所著《南鹞北鸢考工志》。书中将以往流传的和自己创制的风筝绘成图谱,并编成通俗易懂的歌诀,讲解风筝的扎、糊、绘、放等操作方法。这些方法经过爱好者的学习、研究,逐渐在社会上流传下来。为了纪念曹雪芹,便称之为“曹氏风筝”。直到解放前夕,北京扎制风筝的名手所用图式,大多出自《南鹞北鸢考工志》。此书对风筝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曹氏风筝将风筝艺术归纳为扎、糊、绘、放四个方面。在扎制工艺上融合了南北扎制工艺,要求“中正平直”,讲究对称和平衡;糊纸自然、平整、随形;题材多使用中国古代故事和民间吉祥图案,彩绘色彩明快,对比强烈,主题鲜明。

曹氏风筝的代表孔祥泽,幼年时曾随久居地安门一带的金福忠去放风筝,后来,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学习风筝的制作。1943年,孔祥泽在北平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南鹞北鸢考工志》,并将它摹抄下来。后来经过他的整理、研究、复制、推广,并用于制作风筝的实践,为曹氏风筝成为独具一格的风筝流派,以及曹氏风筝的发展、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费葆龄也多年研究《南鹞北鸢考工志》并扎制曹氏风筝。1963年,他在天安门放风筝时认识了孔祥泽,孔祥泽保存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引起他的兴趣。原来孔祥泽所保存的图谱只是画了半边的铅笔稿,另一边是骨架结构图,未填颜色,只引出小字注明用色、扎制要领的歌诀。费葆龄据此整理出墨笔稿,并上颜色,加注解。他还将文字资料转化为实际的风筝。根据书中扎燕风筝画诀,经过多年反复考证,他绘制了完整的扎燕风筝图谱,使曹氏风筝锦上添花。

曹氏风筝的第二代传人为孔祥泽之子孔令民。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制作风筝,尤其擅长风筝的扎制,经过长期钻研,创作出不少曹氏风筝作品,并在历次风筝会上获奖。2001年,他的十六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第三代传人孔炳彰,自1999年开始学习制作风筝以来,也取得一定成绩。

曹氏风筝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仅北京地区就有为数众多的爱好者。曹氏风筝还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中国民间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和迷人风采。

《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发现

1943年,孔祥泽在北平的一所美术学校读书,师从一位名叫高见嘉辻的日本教师学习绘画和雕塑,一日高见致电孔,说是发现了一套专讲风筝艺术的奇书,要孔前去赏鉴,于是,孔祥泽与当时的一些书画、风筝名家如赵雨山、金福忠、关广志、金仲年、杨啸谷等便有幸亲睹了这一传世奇书——《废艺斋集稿》(该书的第二卷名叫《南鹞北鸢考工志》,是一本关于风筝制作的书)。书籍当时的所有者自称金田氏,日本人,据说是以重金购此书于一处王府之中,当听到中国学者说这可能是曹雪芹的作品时,当即紧张起来。在高见先生的周旋之下,终于同意将此书借于几人临摹抄录,限期一月,由他亲自监工。书是在米粮库21号抄的,金田非常谨慎,每天都来监督抄录,不准外人看,也不准拍照。当天抄完,他就把书带走,第二天再带来。由于书稿非常残旧,大家便建议到琉璃厂请装裱店的装订师傅来重新装订,金田答应了,但怕墨迹会把书稿污损了,就要求都隔着玻璃纸抄,并且只能用铅笔描摹,连《考工志》中的彩图也是这样。大家做了分工,孔祥泽被分配抄写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快到一个月时,金田说要打包寄回日本需作准备,就把书拿走了。这样,全书抄了二十六天,中间休息了两天,总共二十八天。

孔祥泽当时摹抄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文字不足原书的十分之七,彩图不足十分之六,墨线图不足十分之五。其中,全部抄齐讲扎糊法的歌诀四十余首,临摹彩色图谱数十帧。时至今日,《南鹞北鸢考工志》原书下落不明,但其所绘之风筝图谱却通过孔祥泽等人之手变成了实物。先保存下来的有当时摹抄的风筝画诀、扎糊诀二十首、图谱十四帧及序文、附录残文等资料。

【第二节格调文雅的天津风筝】

一、天津风筝概述

天津交通便利,经济繁荣,手工业十分发达。手工业的发达促进了天津风筝的发展。其风筝制作精细,形象逼真,色彩浑厚,格调文雅,蒙面材料大多用丝绸,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用料考究,很有特色。

天津风筝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以软翅类为主。软翅结构不仅可以做出飞鸟、昆虫等,也可用于神仙人物身后的祥云,或武士背后的旗子,或金鱼游动的鳍等。还可将很多小软翅排列在一起,组成一个大风筝,如以上百只蝴蝶围绕花丛而组成的“百花齐放”,以数十只鸟围绕凤凰而组成的“百鸟朝凤”等等。在制作工艺上,风筝的躯干与首、尾、翅可以拆开,即使数丈长的风筝也可拆卸、折叠成很小的体积,装入纸袋或纸盒中,放飞时再拼装起来,便于保存携带。艺人们还独具匠心,创制出“活眼鹰“、”锣鼓燕”等独具特色的风筝,被称为天津一绝。还有“群燕”风筝、鱼、虾、蟹等水族风筝和“福”、“寿”“喜”等字形风筝也堪称天津风筝一绝。

对天津风筝制作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是已故风筝艺人魏元泰。在从事风筝制作的七十余年里,他先后研制了平拍类、圆形立体类和软翅风筝,还创造了折翅风筝。他的十一件风筝作品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活得金奖,为天津风筝赢得了荣誉。

二、天津“风筝魏”

在天津风筝界,最有影响并能够左右风筝艺术潮流的首推“风筝魏”。“风筝魏”与“泥人张”和杨柳青年画并称为民间手工艺“三绝”。

“风筝魏”创始人魏元泰,清同治十一年(1872)六月八日生于天津。其家境贫困,中途辍学,16岁到北门内蒋记“天福斋”扎彩铺学徒。四年期满,不仅学会扎彩(给死人烧的冥器)手艺,还学会扎制风筝,在城里鼓楼东大街开设了以其父命名的“魏记长清斋”的彩扎铺。魏元泰除制售扎彩外,大部分时间研究风筝的制作技艺。后来改为专门销售自制的风筝。

魏元泰制作的风筝,有的用榫接骨架做法,代替用纸捻、丝线捆绑;他还用铜箍衔接骨架代替翎花管,使体积大的风筝也能折叠自如。“魏记”风筝各部位比例与实物相似,重心位置合理,飞行平稳,放飞成功率通常达100%。魏元泰还有“蒲绷’的绝活,只有他一个人能做用蒲草做出的弓弦,将它置于风筝上,使之在放飞后能发出声响。可惜的是,这个手艺外面知者很少,后来也没有留传下来。

“魏记”风筝有不少绝活。其中“送饭”、“背负锣鼓”、“变字变色”、“变换方位”和“撒传单”等,都深受人们喜爱。

“魏记”风筝题材丰富,有仿生的飞禽走兽;有山水、人物,均选型生动,做工精细,彩绘逼真,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艺术风格,在海内外赢得很高赞誉。清代末年,慈禧太后曾派太监来津向魏元泰定做风筝。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亲自购买他的风筝。清末皇帝溥仪在津居住时,也曾派人购“魏记”风筝。1912年,他的11件风筝在天津河北公园展出,获国家级的直隶出品展览会金牌。1914年,“魏记”风筝作为展品,被送到在美国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地区万国博览会,获得金牌奖章和奖状。

魏元泰的后代魏慎行(侄)、魏永昌(侄孙)、魏永珍(侄孙女)、魏国秋(魏永昌之次子)等继承家业,研制风筝,使“风筝魏”为代表的天津风筝的民间工艺不断发展。

“抵羊风筝”

名扬天下的“风筝魏”,还用他的作品巧妙地与侵略我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作斗争。当时,洋货充斥中国市场,民族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天津东亚毛纺厂巧妙地设计出两只抵角相斗的羊——“抵羊牌”,作为本厂所生产毛线的商标,意思是:“抵制洋货倾销”。“风筝魏”受到了启发,他制作了一面寓意相同的大风筝——两只羊相互抵角的风筝,羊的尾巴上写上“抵羊”两个字,借以寄托自己并唤起民众的反帝爱国之情,取名就叫“抵羊”。那风筝做得逼真生动,当他把一丈八尺的“抵羊”大风筝引线升入天空时,两只羊相互顶撞,每顶一下,就有许多彩色的纸片从风筝上飘落下来,每张纸片上都写着“抵羊”两个字,在场的观众齐声喝彩。“风筝魏”的风筝不仅让观众赏心悦目,同时,还让人们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质朴醇厚的潍坊风筝】

一、潍坊风筝概述

如果说北京风筝是宫廷风格的代表,那么,潍坊风筝则以其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质朴醇厚、清新活泼风格,成为民间风筝的翘楚。

同类推荐
  • 信贷风险和资产保全案例选

    信贷风险和资产保全案例选

    本书通过梳理近年来金融系统重大信贷风险事件的典型案例,以分析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与教训。在分析信贷风险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以债务重组、诉讼追偿等不良资产处置的九个专题案例。
  • 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本书针对学习提出了发现与解放的理念,充分演绎了学习是一种本能,告诉家长和老师如何在教育中充分解放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的生长,主动的学习。为家长提供了实操性强的方法、细致到课堂,关怀到生活的点滴。
  • 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名为《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着重点主要放在哲学对人生的启迪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外哲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了解这些,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思想根源从哪里来,从而引发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比较深刻的思考。
  •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上)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上)

    本书是一扇认识和了解世界的窗口。它能带你穿越高山、沙漠、森林,带你去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你不仅能在短时间内纵览壮美河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多角度解读世界自然和人文地理。
热门推荐
  • 都市之血脉传奇

    都市之血脉传奇

    都市中学生贺强幸运的拥有了来自远古时期的兽族血脉,成为了血脉传承者中的一员。。虽然血脉中的法力大不如前,但是经过血脉改造过的身体以及拥有的传承能力,贺强开始迈向了人生中的新的开始。那他的未来之路是什么样的呢?还有其他与贺强一样幸运的血脉传承者都有哪些人呢?未知的敌人都有谁?如何靠着实力一步步的在夹缝中生存,是该热血的争霸,还是该偷偷扮猪吃老虎。兄弟齐心,夹杂着爱恨情仇。是所向无敌,还是恰逢敌手。看贺强如何带领着血脉传承者们站在世界的巅峰。
  • 兽灵大陆之武斗天穹

    兽灵大陆之武斗天穹

    世界之大,千方宇宙,凝力破空,这是一个人类和灵兽共处的世界:一位世界绝对强者,可却躲不了大宇宙的规则,在他要突破时却连同灵兽一起消失于兽灵大陆
  • 怪异凶猛

    怪异凶猛

    从前有一只半的怪物,它们生活在人文星际时代,不脱离人又远离人。怪物们原本也是人,后来却成了怪物。不渴求父亲,痛失了母亲。怪物们啊,只好抱在了一起,谁都离不开谁。(披着科幻皮的玄幻肉的武侠骨头的宅文,大概是这样吧。我也是很认真的在思考的,虽然并没有什么鸟用。)
  • 我是警察

    我是警察

    两个男人携手破获的一起离奇迷案,两个男人命悬一线的生死诀别,一桩桩离奇而又悬疑的案件,一次次与犯罪分子明争暗斗,一个片警以血肉之躯铸就出良好的社会治安。翻开本书,看一个警察如何用一次次感动,融化一块块走了歪路的“顽石”。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青尘韵之春红雨落满江湖

    青尘韵之春红雨落满江湖

    青尘韵为古时江湖之争,因私仇,某派成员逆反,后形成江湖大乱,杀戮不停。一次大战中,几乎所有人都死了,包括江湖统治者,幸存者决定到未来将江湖血脉带回古代,改变江湖的结局,但是,历史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最终,战争还是到来,但是结局又有了戏剧性的改变。本套书分为几部,是由云风凌、冰染苍穹、星辰染曦、初红莲四人共同完成的,每一部都由是四人中其中一人承担主笔,其他人审核,其中这本是前传,由星辰染曦负责。文风写法可能有差异,请各位关注我们四位的每部作品哦。
  • 天之说

    天之说

    领略红尘七情六欲,残念生!看遍世间百态,定天下!磨砺心性,终成道!颠覆苍穹,碎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血寡妇之借童还魂

    血寡妇之借童还魂

    偏僻的江南小山村,一名寡妇被凌辱后绞死,雷电交加的当晚,尸体不翼而飞!若干年后,荒废的寡妇树旁边,外来户方家住进去后惨遭荼毒。愚昧的村民将外来户的孩子驱赶进了孤儿院,从此孤儿院的怪事接连发生,连续不断的死亡事件,掀起了孤儿院和隔壁养老院的惶惶人心,养老院里人人自危,绝口不提村子流传下来的训诫,只求死后留个全尸,血寡妇一点点吞噬着花蒋村,孤儿院和养老院的野狗们心怀鬼胎,各谋诡计,因为在花蒋村,死得有尊严比活着更难……
  • 混沌与虚无之神

    混沌与虚无之神

    这是一个名为创世的大陆。这里没有斗气与魔法,只有灵力。这里分三个位面:神、魔、人。一个英俊少年,却被当成恶魔之子。在到十三岁那天,被族人赶出并被追杀。幸好被一位老者所救。少年成为了老者弟子,却不知,老者乃三界十大高手排名前三!三年后,老者令少年外出历练之时。三界接连爆发出惊天血光!血光出世,大劫必到,谁,能拯救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