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400000008

第8章 河北秧歌(1)

1、河北秧歌的历史溯源

河北各地的秧歌起初都存在于民间花会(或称灶火),在清代地方戏曲兴起时,才逐渐与花会脱离,从而搬上舞台独立演出。最初,演的剧目都是以两小(小旦、小丑)或以三小(小生、小旦、小丑)为主的故事情节较简单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剧目,如《王小赶脚》、《探闺女》、《安安送米》、《休妻》等。以后,由于受到梆子戏、京剧等大剧种的影响,又学演了一些大戏剧目。其中“地秧歌”、“落子”、“拉花”、“地平跷”是河北民间舞蹈中表现力最强的四大舞种。

2、河北秧歌独到的特点

河北秧歌,其特点是技艺全面,塑造人物上有独到之处。演员分别扮成渔、樵、耕、读以及《铁弓缘》、《断桥》、《错中错》等人物。

3、河北秧歌的表演特色

(1)表演形式

河北秧歌的表演分“套子秧歌”(大场)和“出子秧歌”(小场)。所扮人物又分为妞、丑、公子、老(泼辣的中年妇女)等行当,除老持棒槌(双棒)外,其他角色皆持折扇。

(2)风趣的表演手法

表演中,演员把舞蹈动作、手势、道具、哑剧等表现手法融于一身,塑造出各种喜人的形象。其中“丑”的表演最突出,塑造了憨厚可亲,诙谐乐观的形象。按艺人的说法,丑的特点是“肩要活,腿要弯,挺胸收腹胯要端”。从肩部的运用上看,很有草原文化的特点,而扇子的配合却又发挥了农耕文化之长,显得风趣、幽默,令观者忍俊不禁。再加上唢呐的密切配合,常吹出拟人声来烘托表演,更增强了艺术效果。典型的剧目有《摸杆》《顶灯》《赶脚》等。

第一节地秧歌

一、河北地秧歌

1、广受好评的“河北地秧歌”

“河北地秧歌”(简称“地秧歌”)是河北民间舞蹈中艺术性最鲜明,表现力最强的四大舞种之一。近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河北省东部唐山一带,是城乡人民深深喜爱的一种群众性很强的舞蹈。在当地人民的心目中,“闹秧歌”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秧歌迷”是对人的一种美称。

2、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关于地秧歌的所史沿革,当地流传着多种传说,而比较集中的是“兴于元代”。此说虽无文字记载,但从一些秧歌世家有往下传裘帽(元代士兵戴的帽子)的传统,和地秧歌丑角必须有要裘幅的绝招,以及舞队由丑角翻穿皮袄、头戴裘帽、手执长鞭如元代士兵来“打场”等情况推断,这种说法比较可信。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昌黎县志》中有“十四、五、六日,名之元宵……,夜则张灯演唱秧歌”的记载,是目前掌握的有关地秧歌的最早文字资料。据此,至少在清初,地秧歌已在昌黎一带流传。但是,直到晚清时期,它仍是一种受祭祀制约,角色繁杂,兼有歌唱,歌舞联体的庞杂舞队,审美值价处于较低层次。这种以“唱秧歌”或“跑场秧歌”为代名词的地秧歌,一直延续到晚清时期。

3、各代艺人们促进了秧歌的发展

通过对艺人师承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地秧歌近一百多年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王作云把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的一些戏出折子戏的情节用秧歌来表现,首创“秧歌演戏”。地秧歌便由单一的跑场秧歌升华为“出子秧歌”,从而演化出一批具有舞剧雏形的出子,如《拾玉镯》、《铁弓缘》等。出子的出现使地秧歌发生了第一次质的突破。它的特点是摆脱了祭祀的束缚,并与歌唱脱勾,将繁杂的角色规范为丑、妞、扛、生四个行当,使它从原始状态中得到升华,开始形成了其特定的审美特征。

王作云之后(清末民初),以聂国和聂三(名丑)、宋阴村(宋老五,名抚)、田大迷糊(真名不详,名丑)等为代表的第二代秧歌艺人,在秧歌演戏的基础上,又创造了一批以当时生活内容为题材的出子。使地秧歌第一次直接表现现实生活,如《扑蝴蝶》、《赶脚》、《锯缸》、《摸杆》、《顶灯》、《花子老婆送饭》、《打灶王》、《合家欢乐》等。这样,地秧歌同人民在精神和生活上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增强了地秧歌的活力。

民国以后,以周国宝(1905年生)、周国珍(1911年生)、伦宝善(1907年生)、秦焕(1911年生),以及稍晚些的张谦(1922年生)、鲁风春(1922年生)等为代表的第三代秧歌艺人,又把地秧歌推向一个高峰。他们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在技艺和表现力方面都更趋于复杂、细腻、准确和深刻,更富有感情色彩,尤其是确定了地秧歌中界限分明的行当,各自独树一帜,风采各异。这一代艺人的个人天赋和他们对前人的兼收并蓄,以及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生动的自我表现才能,体现了地秧歌的继承性和创造力的统一。由此而创造出的新的舞蹈语汇,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地秧歌的形式和内涵,使人民群众在自娱的同时,增强了美的感受和美的追求,从而得到更高层次上的新的满足。50年代在传统出子的基础上,整理的《打熊》、《跑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第三代艺人的艺术发展成果。一度风靡全国的《跑驴》,1953年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荣获银质奖章。

3、地秧歌的表演特色

(1)表演形式

地秧歌表演形式分“过街”和“打场”两种。

(2)表演内容

①“过街”表演:“过街”表演时,由一丑角头戴裘帽,翻穿皮袄,持一长鞭在队前打场(开道)。其他表演者人数不定,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扮成各种戏曲人物如公子、青衣、花旦、县官、衙役、武生,或扮成当时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物,如算命先生、锯缸锯盆的小炉匠,甚至还有头戴礼帽,手持文明棒,穿西服革履的洋商人等等。他们随着“开道”的丑角,合着唢呐曲边走边扭,互相穿插,你追我跑,你蹲我盖,你钻我闪,你转我翻,配合默契,妙趣横生。

②“打场”表演:当秧歌队进行到场地宽阔,围观群众集中,或者摆了喜桌(桌上摆有烟、酒、糖、茶和“喜包”——装有钱财之物的红纸包)之地同别的秧歌队相遇,出现“打对台”时,就进行“打场”表演。先是集体表演变换队形,如“蚂蚁上树”、“八字花”、“拜十方”等等,在变换队形中,各种人物即兴配合,孩童追瞎子,傻柱子逗大姑娘,县太爷逗媒婆,连打带闹,逗得群众捧腹大笑。尤其是两个或更多的秧歌队打对台时,艺人更是尽情发挥,使出各种表演绝招吸引观众。走完队形后,然后开始“平秧歌”。

(3)角色特色

①丑:“丑”是“地秧歌”中的核心角色,因为没有丑就没有“逗”。用当地人的话来说“闹秧歌不上丑,就同吃饭没肉一样不上口”。丑在秧歌队中表演分量重,技艺要求最高。其特点是:应变快,招数多,浑身是戏,最灵活,翻、转、钻、闪满场飞,逗得小姐无处躲。

②妞:“妞”又称“包头”、“上装”,一般都是俊扮的少女。其特点是:稳中怯、柔中俏、扇花飞舞周身绕,双臂摆动娇中媚,好似葫芦蔓儿飘。

③:“”就是丑婆。文持团扇和烟袋,武持棒槌。特点是:抖肩摆胯碎步颠,哪有逗就往哪钻,穿针引线哈哈笑,双臂一横把脸翻。

④生:“生”俗称公子。表演起来是:酸溜溜,文绉绉,八字步儿倒背手,一步三颠晃脑袋,眼神盯着和妞。

(4)各放异彩的艺术流派

“地秧歌”在艺术风格上也是各放异彩,各有其传统和特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艺术流派主要有三种:

①以昌黎、芦龙等县为代表,以表演“出子”为主,表演细腻,扇花丰富,颈、胯、肩变化莫测,讲究“情”和“逗”。艺人技艺高超,个人表现力极强,各自都有其表演的“绝招”。代表性艺人有周国宝(名丑)、周国珍(名妞)、张谦(名丑)、伦宝善(名)、卢风春(名丑)、秦焕(名)等。

②以乐亭县为代表,秧歌以走队形为主,不演“出子”,秧歌队由秧歌头在广场正前方指挥,讲究场面声势大、变化多,群体意识强。舞蹈动作舒展、流畅,要粗不要细。代表艺人由姓冯的世家为主,冯老大爷(姓名不详)86岁时还能亲自打头走秧歌,他的几个孙子都是“秧歌头”。

③以滦县为代表,以表演“平秧歌”为主。动作讲究“抬腿亮腕”,刚柔并济,在角色行当中,生、妞、为主,丑角的表演分量不太重,滦县的秧歌群众性很强,但不曾出现过比较有声望的代表性艺人。

(5)独特的舞蹈动作

“地秧歌”的舞蹈动作强调全身各部位的有机配合,它主要由肩、胯、膝、腕四个部位的形态构成它独特的“味道”。

①肩:“肩”的动作最灵活、最鲜明。艺人说,跳“地秧歌”肩膀必须会“说话”,调动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是靠内心节奏起作用。这种内心节奏又多是通过肩的变化和肩部肌肉感觉显示出来。如“端肩”、“抖肩”、“绕肩”、“错肩”等。“地秧歌”的那种耐人寻味的情趣也是通过肩的变化而显现出来的。

②胯:“胯”的运动和变化也是非常丰富和生动的。无论“提胯”、“坐胯”、“转胯”、“绕胯”、“拧胯”、“错胯”、“撅胯”,都不是外在的、单一的运动,而是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对抗的力量。用艺人的话说,就是要“拉骨抻筋”。胯的变化不仅使舞蹈造型具有曲线美、流动感,而且富有“地秧歌”的独特韵律。

③膝:“膝”部屈伸运动是通过脚掌为支撑点和发力点的一种跳跃性的弹性起伏。膝和脚掌的发力和全身的配合,犹如骑马坐轿一样,美滋滋、甜丝丝、飘飘然,这也是“地秧歌”最基本的动律。

二、昌黎地秧歌

1、昌黎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1)地域分布

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分布在河北省昌黎、卢龙、抚宁、乐亭、滦县等地。

(2)悠久的历史发展形态

昌黎地秧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昌黎先民,为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借助无拘无束的手舞足蹈,来抒发情感,磨炼性格,寄托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昌黎地秧歌的雏型。她历经昌黎人民世世代代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地摊到舞台,而逐步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艺术种类。多少年来,凡遇年节或喜庆日子,地秧歌队伍遍及昌黎城乡,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演出,自我表现已成为昌黎人民世代相沿的传统习俗。

(3)艺术特点的演变

昌黎地秧歌产生之初,男女角色均由男性扮演,追至元代,由于蒙古族女性较为开放,出现了由女性扮演的“妞”等角色。又由于秧歌可即兴参演,所以又出现了戴“缨子帽”的丑角,这一蒙古族的服饰,在昌黎地秧歌的表演艺术中一直保留至今。以前的昌黎地秧歌,不是单纯的舞蹈,而是有舞有唱、舞唱结合。直至清末民初,“唱”的部分转向了“莲花落”、“二人转”、“评剧”等舞台艺术,“舞”的部分,逐步演变为现存的纯舞形式。

2、昌黎地秧歌的艺术特色

(1)演出形式

昌黎地秧歌的演出分场子秧歌和排街秧歌两种形式:

①“场子秧”歌即固定于某一场所进行演出。

②“排街秧歌”则人数较多,沿街串巷,行进演出。

③乐队由打击乐和唢呐组成,人数虽少,但声音洪亮,行进方便。

(2)演出程序

大多是前边有两个武生打扮的人物(有的扮成武松、鲁智深),手舞花棒,开路打场,后跟提花篮、佛尘的童子及田公、渔妇、樵夫、书生等角色。

(3)行当表演

①角色:昌黎地秧歌以行当表演为主。主要分妞(少女或小媳妇,类似戏剧中的旦角),丑(诙谐、幽默的滑稽角色,类似戏剧中的丑角),(中年或老年妇女,类似戏剧中的彩旦和滑稽老旦),公子(文质彬彬的书生)。

②表演特色:在表演形式上分排衔秧歌和场子秧歌,可即兴表演,又可表现某一故事情节的小出子。各行当的表演各具特色,但总的要求是都要具有体轻、气提、腿沉、腰柔、肩活、腕灵、眼有神,且脚下步伐上下颠颤,结合肩部与腰部扭动和双手摇摆为主,就好象凤摆杨柳一般。

(4)表演道具

昌黎地秧歌的道具大多为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根据人物性格,分别手持彩扇、花绢、团扇、拨郎鼓、棒槌、烟袋等,如妞、丑角的道具以扇子为主,角的道具以棒捶或团扇为主。这充分体现了昌黎地秧歌来自于平民百姓;是群众自娱性较强的一种舞蹈艺术。

(5)表演内容

昌黎地秧歌的表演内容,除平秧歌无固定情节外,大多数“出子”反映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风貌和戏曲、电影、故事中的片段,取材广泛,叙事性较强。

(6)表演动作

手部的基本动作以“八”字翻花为主,上下左右,前后抖动扇花,变化万千,如双双对对的彩蝶在花丛中飞舞,既抒情、优美、典雅,又火爆、泼辣、热情、欢快,富有诙谐、幽默、质朴健康的生活情趣。

(7)音乐表现

伴奏以悠扬的大唢呐为主,配以中、小钗作打击乐。大多习惯于吹奏《满堂红》、《句句双》、《柳青娘》等喇叭牌子曲,易于表现乐观、欢快、喜悦的节日气氛。地秧歌中的妞、丑(文丑、武丑)、公子等各种人物的舞姿动作非常细腻,富于表现力,能在地秧歌的“小场子”、“小出子”中,塑造各种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善于表现有故事情节的双人舞、三人舞和小舞剧。

同类推荐
  •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

    黄兴主编的《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是一部收录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优秀作品的文集。《第十六届新概念获奖者作文精选(A卷)》在2014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选取获奖的作者的新作,结集出版,分为A、B两卷,本书为A卷。按类别分成“少年派:你是我遇见的另一个自己”“时光绘:乱世年华”“伽蓝雨:村庄与墙”“流光舞:心之所向在远方”“摩羯记:蝉鸣少年与恋桃镇”五个章节。这些作者多数为90后,文章均为小说和散文,文风多样,可读性强。本书可以当作作文“圣经”,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宝典。
  •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海洋深潜全记录

    海洋深潜全记录

    本书内容包括:海底的多样性地形、大洋深处的山脉、海底瀑布的真面目、海底地震和火山、海底火山的分布、会唱歌的海洋动物等。
  • 汽车检测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以及现代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社会对汽车检测及维修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江苏科技出版社召开有关会议,讨论教材的编写工作,《汽车检测技术》是在汽车不解体的情况下,阐述如何运用各种检测设备检测汽车技术状况的一门专业课程。
  • 另外一层世界

    另外一层世界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种灵异现象,包括伦敦塔内的鬼魂之谜、穿过“幽灵”的身影、神秘的灵异现象、人到底有没有灵魂、人类灵魂与多重、“鬼压床”是“鬼”吗、濒死体验者的描述、人类生死轮回之谜、孩童惊存前世记忆等。
热门推荐
  • 盛世宠婚

    盛世宠婚

    【宠文】(已完结)公司濒临破产、父亲中风倒下、未婚夫一家落井下石,她一改往日温柔娴静变得冷艳凌厉,走高冷女王范,没想女王次次狼狈不堪都被这个男人撞见……“苏岚,我正缺个老婆,看你挺合适的,不如咱两明天去领证吧。”这个男人说得理所当然,苏岚无语凝噎,在路边求救喊了一声老公,就真的要跟他去领证结婚?!什么?他是顾氏地产总裁?是首都赫赫有名的顾家第三子?苏岚深吸一口气,小心肝颤的厉害,看着从浴室出来的男人:“顾乔北!领证的时候你怎没告我你背景这么雄厚!”男人微微一笑,眼底闪过一丝光亮:“怎么?现在知道了想要悔婚?可惜……晚了!”
  • Tattine

    Tatt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剑侠传奇之月无痕

    剑侠传奇之月无痕

    苍月村孤儿月无痕为给邻居采药,摔入山谷之中,得到残月剑法,和一本摘星踏月的身法,从而开启一段剑侠之路。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我们的故事终究散场

    我们的故事终究散场

    我喜欢你,你却喜欢他我喜欢你,你却喜欢她我们爱着的人,都爱着别人,到了最后……
  • 醉心异世界

    醉心异世界

    因为爱,喝下遗忘盅的遗络回到了异世界,遗忘了他深爱着却又让他痛苦绝望的醉心!因为爱,醉心狠心的拒绝了爱她至深的遗络,在清醒过来后,毅然的踏上了寻找遗络的异世界之行!奇异的异世界,为人类奉献一生的大祭祀,统治异世界的六路‘英雄’,忘情残酷的遗络……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 名侦探柯南:蔷薇的绽放

    名侦探柯南:蔷薇的绽放

    蔷薇的绽放或许只有一瞬,但却是那么美丽。她是21世纪的天才高中生药剂师,却无奈穿越。如蔷薇般的美丽,却只为一人绽放。期待这朵蔷薇的故事吧。
  • 一世烟花

    一世烟花

    内容简介:身处乱世,处处受敌,明枪暗箭,看她如何化解。她是史上第一个登上皇帝宝座的女子,然,却无法载入史书页,有人说她只是傀儡,有人说她是女子难以成为正统,不过是一个棋子。多年后,这纷乱的格局,这金戈铁马又是谁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天下,只能是她的。她本是权势之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千金,一朝精心谋划的变故,使得她家破流浪,寄人篱下,受尽侮辱,后又被逼远走他乡。机缘巧合之下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沧溪阁上,谁在谋划天下?这乱局又是由谁搅动。“父亲如此信任你,你竟这般谋害他!简直畜生不如。”她在雨中绝望地哭喊“你都已经如此地步了,竟还敢对我出言不逊,来人!把她拉下去,教教她如何和主子说话。”冷漠的脸一如既往地文丝不动。“哎,你住在我家,吃用都是我的,你的房间不就是我的吗,我就进了,你不爱住着就滚出去。”“给我回来,你还能去哪?”只因他是她的仇人之子,竟是连爱上她的资格都没有了吗?“放心,拼了这条命,我也会带你逃离此处。”看着眼前的人,就算此生只是为她而活,也值得.....“快走,不要管我,我只要你好好地活着。”君恩恳切,今世无缘以报,来世定相随…..“安分地跟着我,是你的终究能帮你拿回。“戏谑地声音传来,不知有几分真假“我不相信你。““很好,从现在开始,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自己。”此生的认真,皆倾付于你“你我并未相识多久,为何如此舍命救我?你,可是故人?”看到那奋不顾身为自己冲上去挡剑的人,即使倒在血泊中仍不肯摘下黑色面纱,他,究竟是谁?血泊中的他,在厚重的面纱后笑了笑,为你而死,为你夺得天下,而你抛弃皇权富贵,只是想你知道,我此生从未负你……是谁在在菩提树下回眸一笑,如烟如花,嫣然美艳,殊不知,不经意间,惊艳了谁的一世时光。要在内容简介中泄露你的QQ、电话等等联系方式,以免被他人冒用
  • 优秀孩子必备的9种思维10种能力

    优秀孩子必备的9种思维10种能力

    当今社会,一切竞争都应该归结为头脑的竞争,因为头脑能催生创意,能从根本上决定成功与失败。但凡成功者,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力。当然,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由他的思维和能力所决定的。本书为孩子们详细地阐述了应该具备的9种思维方式和10种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自理,变得自强。通过阅读本书,孩子们能够理解其中的精华,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 诡异凶案

    诡异凶案

    段寒良自从意外触电之后,除了能看见普通人能看见的东西之外,还能看见普通人看不见的东西。比如,那个拿着镰刀穿着黑色斗篷的男人……比如,那个拿着血泪娃娃的小女孩……比如,撑着红色雨伞穿着旗袍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