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400000003

第3章 东北秧歌(2)

2、“辽南高跷”的演变

“戏出高跷”形成后,在此基础上艺人们不断吸收和借鉴戏曲元素并与秧歌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由歌、舞、戏、杂(跷技)四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诞生了一个具有辽南地方特色的舞蹈种类。到清末,“辽南高跷”进入了极盛时期,具有一支庞大的职业、半职业艺人队伍,并推出了众多名角。为了适应表演的需要,“辽南高跷”使用的木跷已由原来的2尺以上,逐渐改为在1尺2寸至1尺5寸左右。改造后的高跷可以做跑、扭、逗、跳、翻等高难度技巧。“辽南高跷”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成为集多种表演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秧歌。

3、辽南高跷的艺术特色

(1)辽南高跷秧歌独特的表演技法

辽南高跷有着“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

①“扭”是秧歌的普遍技法,辽南高跷扭法的特点是突出腰的主导作用。

②“浪”,辽南民间常称扭秧歌为“浪秧歌”,评价以为演员扭得好就说“浪得好”。

③“逗”是辽南高跷舞蹈的基本手段,逗哏成趣,是人物感情色彩的渲染,人们常说;“不逗不为秧歌,逗得不活不为能手”,旧时上装都是男扮女装,在表演中会出现一些夸张过火的挑逗表演,但有成就的艺人要求“逗而不俗,趣而不丑”。

④“相”就是“鼓相”,也叫“叫鼓”、“亮相”。鼓相贯穿于辽南高跷的表演全过程。辽南高跷借鉴、吸收戏曲中“亮相”的表演程式,在一定锣鼓声的配合下做一个瞬间静止造型。

(2)辽南高跷的审美标准

民间艺人对辽南高跷审美标准概括为“稳中浪、浪中美、美中俏、俏中哏”12个字。“稳”是高跷表演的根基,正是跷功深浅的衡量标尺,所谓“功夫在脚下,花样在手上”。“浪”是浪漫,它突出的是动态之美。“俏”主要表现在舞蹈节奏的变化之中,是指动作上的俏劲,多体现在动作收尾的瞬间,动得快,收得急,才能显示出“哏”来。

4、海城秧歌

(1)与地方习俗相融合的综合性广场艺术

海城高跷,全称海城高跷秧歌,属于海城人民群众传统文化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海城乡土风情一大习俗。海城高跷秧歌属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是辽宁较大的舞种。现在海城高跷秧歌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堪称是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广场艺术。

(2)海城高跷的历史脉络

①海城高跷的历史溯源

关于海城高跷的记载,最早见诸文字是清光绪年间出版的《海城县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岁次癸丑),牛庄古镇三义庙亦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

另据《海城喇叭戏志》大事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海城知县郑锈任期内,于海城西门外修建关帝庙,路南设乐楼一座,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庙会,届时,戏台上演民间戏曲,还有高跷、旱船等沿街表演。”

海城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中称:据海城高跷前辈艺人传承关系,明末清初,在海城牛庄秧歌会上,就出现过高跷活动和地秧歌同时表演,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②历史见证下的黄金时代

1990年至1930年期间,海城高跷秧歌迎来了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辽宁,北至铁岭,南到复县(今瓦房店),每年入冬到次年二月,海城高跷艺人四处活动。俗话说“浪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正是海城高跷极盛时的写照。

建国后,海城高跷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门乡土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还产生了现代高跷。赶大集、逛庙会、过小年、拜大年、闹元宵,海城高跷红红火火。当时,海城地区有近百只高跷队,参加人员上千。

改革开放后,海城高跷园地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繁荣景象。国内大型晚会、各大电视台,成为海城高跷施展拳脚的新空间,古老的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

据统计,这一时期,海城地区活跃着各种秧歌队100~140支之多。他们以巡回演出、交换演出、慰问演出等各种形式活跃于城乡各地。

五、辽西高跷秧歌

1、辽西高跷的分布

辽西高跷秧歌简称“辽西高跷”,普遍流传于锦州、阜新、朝阳市及沈阳市的新民等广大地区。

2、独具匠心的辽西高跷

“辽西高跷”原是“戏出高跷”的一支,但由于辽西地区与辽南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两个地区经济等方面发展速度不同,高跷表演也随之产生区别。辽西地处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走廊,一年一度的秧歌活动正赶上风雪交加、气候恶劣的隆冬季节,舞者踩在高跷上迎着凶猛的狂风,无法张口演唱,但大幅度将手中的扇子“扇起来”却能做到。于是,经常能听到老艺人要求徒弟“扇起来”,观众也鼓励舞者“欢点扇”。逐渐的“戏出高跷”便成为从“扮戏演戏”演变为“扮戏不演戏”,并以大扇大舞为特色的“辽西高跷”。

“扇”是“辽西高跷”最具特色的舞蹈动作。“辽西高跷”的跷腿一般在1.5米左右,有的高达2米,表演者绑跷腿时需坐在屋檐上进行。因跷腿又高又细并富有弹性,舞者为了保持全身平衡,需要借助双臂不断地扇动,才能自如地舞动,同时也构成了“辽西高跷”大扇大舞的基本动律。

六、谢杖子地秧歌

1、谢杖子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1)朴素的名字来源

“谢杖子地秧歌”流传于朝阳县的北四家子、单家店、南双庙、馒头营子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十二德堡乡一带,以朝阳县北四家子乡谢杖子村的秧歌队最具代表性,故名。

(2)谢杖子的历史溯源

据谢杖子村老艺人介绍,当地居民的祖籍多为山东,而且时间已达九代人之久。本村最早的移民就是从山东来的谢家,所以这个村子称谢杖子。“谢杖子地秧歌”在此地已流传六七辈了,相传是从本乡文户沟村沟门子学来的。据沟门子老艺人讲,他们那里的秧歌,祖辈就有。从这一带居民大多来自山东这一事实,以及与清初开放移民的历史相互印证,“谢杖子地秧歌”可能是清乾嘉年间从山东随移民流传到这里的。

2、焕然一新的“黄河阵秧歌”

抗战胜利,特别是1949年建国后,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尤其在赛会期间,各地秧歌汇集一起,争奇斗胜。谢杖子村地秧歌为在赛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于1958年,由老艺人、画匠李真提出,把雹神庙墙上的壁画《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大破黄河阵”的那些人物充实到秧歌队伍中,得到会首和众艺人的赞同,从而使“谢杖子地秧歌”焕然一新,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了舞蹈性和观赏性。从此,群众也就习惯于把“谢杖子地秧歌”称为“黄河阵秧歌”。

李家班对谢杖子地秧歌的影响:据谢杖子会首李化林讲,他爷爷李志军(1874年生),不仅会扭秧歌,而且会唱皮影戏。当时临乡羊山有个唱梆子戏的“井山班”,班主是艺名“十二红”的李景山,此人梆子唱的好,皮影戏唱的也好。李志军特意登门拜师求艺,并把他请到谢杖子传授梆子戏。于是在李志军的发起下,村中亲友组成了李家班,唱子弟戏。李家班的鼎盛时期是20世纪初,能演出一百二十多出戏。李家班的建立对谢杖子地秧歌产生了很大影响,戏班演员不仅会演戏,而且也是扭秧歌的里手,他们白天扭秧歌,晚上唱戏。由于受戏曲的影响,“谢杖子地秧歌”在表演上更加细腻,动作也更加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小戏段子,如《四郎探母》、《小姑贤》、《三节烈》、《斩窦娥》、《大赶船》、《小赶船》、《夜宿花亭》等。日寇侵占东北后,于伪满康德二年(1933年)7月29日李家班的行头全部被烧毁,戏班被迫停演,但村民们每年仍坚持举办秧歌。

七、灯花秧歌

1、历史流转下灯花秧歌的成长

“灯花秧歌”也称“灯花会”,流传于朝阳市建昌县雷家店乡、黑山科乡等地区。

据老艺人讲:早期的秧歌只有锣、鼓、钹伴奏,唱小曲时加大板、碎嘴子、胡琴、笛子,没有唢呐。到清末时期,从山东逃荒来了一位艺人,会吹唢呐,并在建昌传授技艺。这时当地出现了第一个唢呐班,为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吹奏。不久,唢呐就被当地艺人引进秧歌队里担任伴奏。到光绪初年,一些地区的戏曲和民间舞蹈等都进入了秧歌小场表演,秧歌角色和道具也发生了变化。民国以后,高跷与地秧歌结合,形成了“高跷灯花秧歌”,同时又引进龙舞取代了原来的“鱼龙变化”,出现了高跷与龙共舞的“高跷龙”。1949年以后狮子、旱船、水八怪、中八仙等舞蹈也进入了秧歌小场,但在雷家店、大仗子等山区至今仍以地秧歌为主。

2、“灯花秧歌”突出的地方特色

“灯花秧歌”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三以后开始扮秧歌,多为晚间演出。以扮演“拉花”的多戴高大“花山”头饰及众角色皆手持一莲花灯为其突出的特色。旧时,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夜晚,村村会会(秧歌会)都要“撒路灯”(用煤油拌棉花籽或高粱壳,天黑时在村内沿路灯点燃拨撒)。据雷家店的老艺人说:正月十四为“人灯”,各处拨撒,可保佑一年人丁兴旺;正月十五为“神灯”,在庙宇前拨撒,意在将神请到家中,保佑五谷丰登;正月十六为“鬼灯”,只能在村头路口、门口拨撒,意为驱鬼避邪。撒灯时,秧歌队就跟在撒灯队后边表演,有古代傩仪之遗风。据老艺人回忆,民国初年“挎鼓”角色的上衣背后还缀有“乡人傩”字样。

3、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融合

随着汉人移民垦荒定居东北,其习俗、民间艺术也随之传入。从历史资料、移民情况和艺人传承几个方面印证,灯会秧歌传入建昌县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不过,早期的灯会秧歌还只是以唱秧歌为主的伞头秧歌。清代中后期,关内传入的汉族秧歌逐渐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女角头饰从包头逐渐演变为花山,并不断增高发展为“花树步摇冠”式的“高花山”。“花山”乃女角头饰的称呼,是以铁丝绑成圆形框架,再将大小各色纸花固定在框架外的纸壳上。在花山上边用细弹簧联结纸做的蝴蝶、蜻蜓。一般有60厘米高,而“灯花秧歌”的花山则有1米左右,最高的达1.4米,其形状有的是山形,也有的分枝成扇形。史载两晋南北朝时,建都龙城(今朝阳)的慕容鲜卑的上层人物喜戴“步摇冠”,这种步摇冠在朝阳市所属的北票、朝阳两县古墓葬中多有出土。这种花山子秧歌,尤其是建昌灯花秧歌的特大花山正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结合演变的结果。

八、伞灯秧歌

1、何谓“伞灯”?

伞灯,是一种特制的道具,形为伞,内置灯。

2、“伞灯秧歌”的分布

“伞灯秧歌”流传在铁岭市铁岭县南部山区李千户乡的朴起屯、柴家堡子、岭西台等村及横道河子满族乡的武家沟、石碑山、山岔子村一带。

3、“伞灯秧歌”的艺术特色

(1)“伞灯秧歌”舞队的角色

该秧歌舞队四五十人,扮相新奇。其核心角色除“伞头”外,还有“打棒”、“挎鼓”、“拉花”。他们各拿道具:伞、棒、鼓、花扇。

一般角色是“抱鞭”(手持马鞭)、渔公、渔婆和戏曲人物青蛇、白蛇、许仙、阔大爷、小老妈、傻柱子等。舞队最后是两位清朝官员和两名手持“肃静牌”的衙役。“打棒”扮“四大金刚”,脸戴面具,“抱鞭”是短打武生扮相,“拉花”头饰“花山”身穿彩服,大红大绿。各角色各具特色,各显其能。

(2)“伞灯秧歌”自由随意的表演动作

舞伞者,双手持伞随节奏自由而舞,多是进行步,屈腿,微颤,还可以搭上跳板,在上面“就地十八滚”。“抱鞭”者,扭中有武、踢、蹲、击动作,时有“掐花盖顶”、时有“二郎担山”等。“打棒”者,表演粗犷,舞姿矫健、洒脱,加之手持木棒,互相击打发生清脆之声,令人精神振奋。而“拉花”,(妇女形象)则动作幅度不大,花扇轻摇,腰如风吹柳枝,别有一番风味。

同类推荐
  • ERP原理与实施

    ERP原理与实施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体现了当今世界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并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方案。ERP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企业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项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 让学生掌握沟通艺术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掌握沟通艺术的66个故事

    成长是—道道色彩的流动,鲜艳的连衣裙,粉红的蝴蝶结,庄重的校服,这一切都记录着我们多彩的、快乐的人生。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不见了童话书上多彩的封面,多了教科书那严肃的面孔。—切浮躁归于沉静,昔日绚丽的色彩只去装点青春的梦境。
  • 凶器在哪里

    凶器在哪里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通过案情分析、追踪线索、谜案推理等内容来提高青少年读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 震撼心灵的人格故事

    震撼心灵的人格故事

    汇集开阔眼界的故事,让青少年在学海百科从容漫游,以激励人心的文章,让青少年获取鼓舞、走进快乐成功的圈子。通过这里可以学习很多,看到很多、获取很多、了解很多。经典的一个个小故事,是灵魂的重铸,是生命的解构,是情感的宣泄,是生机的乌瞰,是探索的畅想。优美的文学是以审美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
  • 感动心灵的母爱故事

    感动心灵的母爱故事

    本丛书能够真正启迪青少年朋友心灵,激励他们成长,内容涵盖思想品德、历史文化、天文地理等,以故事的形式拓展视野,增长知识,理解学习和生活的意义,使青少年阅读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和心灵启迪。
热门推荐
  • 26岁时的梦

    26岁时的梦

    本书是根据我个人最近几年的真实经历改编而成的,分别从入伍前、入伍时、退伍后三个方面刻画了一路走来不断成长的历程,算是自我成长的三部曲。主要针对90后一代有着不一样个性和思想的同时,又不被社会看好的矛盾和挣扎,在与别人看为“不务正业”的不断较量中,证明自己。在不断地承受苦难中,塑造着拥有梦想的年轻人怎能快意潇洒的形象。用实际经历阐述了苦难辉煌的来之不易,揭示了没有平白无故的横空出世,任何能看得见的、能触摸到的成功,都不可能随随便便的取得,并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 神炙

    神炙

    当混沌重开!从远古神魔时代便蕴育的大陆,却也因为神魔时代的结束而分裂开来。在经历无尽岁月之后有着千丝万缕的两块大陆渐渐有了联系;命运的变迁,两种文明的交汇,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具穿越的灵魂;又将演绎出怎样不一样的精彩。
  • 恶魔专宠:女仆你别逃

    恶魔专宠:女仆你别逃

    她是被人遗忘的落魄小姐,从小寄人篱下。他是查不明身份的神秘校草王子。她抬头仰望,晴空万里,唯有这澄净的天空总能给她带来安慰。锦洛翼:“这么多年来,你还是没变。”他桌上摆着一杯单色纯咖啡,他卸下校服,成了人们仰望的总裁。咖啡的苦涩让人难以忍受。柯暖歌:“锦洛翼,我们五年的契约期限已经到了,为了躲避媒体的绯闻,我们还是分手吧。”锦洛翼:“你相信这世界上有折翼天使一说么?”锦洛翼:“既然经历了这么多,我们还不能幸福,就一起堕落。”收音机里的歌曲带来痛心疾首的一句歌词:“原来缘分是用来说明,你依然不爱我这件事情。”
  • 超神学院之盲僧

    超神学院之盲僧

    一个宅男的穿越,于是,世界上少了一个宅男,多了一个不瞎的瞎子,但他不会甘心.‘既然赵信可以强到神的境界,那我为什么不行!
  • 误惹豪门:冷少的迷糊小女佣

    误惹豪门:冷少的迷糊小女佣

    五年前,因为误会,她伤心离去....五年后她的归来,大boss就开始了飙泪的追妻史......”冷星辰,你让开!我已经有男朋友了!“男人挑了挑眉,自恋的说,"哦?有我帅吗?"一旁的小奶宝开口了,”哼,不仅比你帅,还比你萌!“男人怒了,”谁?我剁了他!”小奶宝忙跑走,“妈妈,爸爸说他要剁了我。呜呜呜”
  • 萌妃天下:魔皇,你坏

    萌妃天下:魔皇,你坏

    代号“冥”的25世纪的天才神医加天才杀手,一朝穿越,竟穿越到别人的肚子了,某天才表示很憋屈,心想:待姐长大不把这个世界搞的一塌糊涂,姐就不是天才神医加天才杀手了!
  • 为什么男人爱发誓,女人爱相信?

    为什么男人爱发誓,女人爱相信?

    爱情不是单行道,一相情愿的爱不是爱;以为付出就能得到爱,那是傻瓜做的梦!面对爱情,女人需要一点理智,一点智慧;所以,女人在付出身心之前,不要陶醉遐想,不要蒙蔽迷思,要学会读懂男人,保护自己。男人爱发誓,是因为女人爱当真;男人爱吹牛,是因为女人爱捧场。总之,男人明白女人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女人也就乖乖的成为了他们的猎物。本书告诉女人,你该如何在爱情中不让自己吃亏,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和欺骗,如何走出情感所带来的伤害,如何正确地看待婚姻,如何做一个独立和爱自己的女人等,帮助女人在情场上从被动变到主动。
  •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因出海遇险,漂流到无人小岛 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本社会的故事。在当时启蒙运动这一历史大浪潮中诞生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流浪汉小说结构的著作。启蒙运动,在世界历史上是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而《鲁滨逊漂流记》,作为开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也成为研读世界文学绕不开的一个里程碑。
  • 莫言讲演新篇

    莫言讲演新篇

    本书从属于《莫言美术馆系列》由莫言发起,汇聚了“当代最富影响力的美术家、收藏家、设计家,以文字表达对艺术的感悟、思考与创作中的得失。描写了艺术如何既偶然又必然地改变了他们生命的道路。”这是延伸在美术馆之外的修辞空间,是感知艺术创作的“现身说法”。而莫言心声系列正是其中的一套书,包含《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小说之外的莫言,思维睿智、谈吐文雅。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本次收录丛书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我的神话传说不是这样

    我的神话传说不是这样

    我阳21岁,从小相信神话故事是真实存在。直到有一天生活巨变。然后我不在相信神话,可是就在我放弃信仰的时候突然发生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