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3200000003

第3章 香文化史(3)

历史上最著名的赠香之事或许是曹操的“分香卖履”。曹操临终时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邺中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余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邺都故事》)

“分香卖履”的典故令后人感慨良多。陆机有《吊魏武帝文》:“纡广念于履组,尘清虑于余香。结遗情之婉娈,何命促而意长。”罗隐亦有诗:“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

苏轼亦云:“操以病亡,子孙满前而咿嘤涕泣,留连妾妇,分香卖履,区处衣物,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世以成败论英雄,故操得在英雄之列。”(《东坡全集》)

东汉至魏晋,国家的重大祭祀活动开始改燎祭而用香,如梁武帝在天监四年的郊祭中记载:“南郊明堂用沉香,取本天之质,阳所宜也。北郊用上和香,以地于人亲,宜加杂馥”(《隋书》)。梁武帝信奉佛教、亲近儒、道,亦是文坛的重要人物。其涉香名作《河中之水歌》有:“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七宝莲华香》是其喜爱的名香之一。

薰衣傅粉·荀令留香

六朝时期,上层社会注重姿容风度,薰衣、佩香、敷粉等十分流行。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轶事,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典故。

荀令留香。曹魏时有尚书令荀彧,好浓香薰衣,所坐之处香气三日不散。后人也常用“荀令香”、“令君香”来形容人的风雅倜傥。如王维“遥闻待中佩,暗识令君香”。白居易“花妒谢家妓,兰偷荀令香”,李商隐有“桥南荀令过,十里送衣香”。《襄阳记》载:刘季和喜欢用香,甚至如厕后也要薰香,于是被人取笑,刘季和便争辩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为我如何令君?而恶我爱好也。”

韩寿偷香《晋书》记载:西晋权臣贾充的女儿贾午,与贾充的幕僚韩寿私下生情。贾充家中有皇帝所赐西域奇香,染之则香气多日不散,贾午偷出来送给了韩寿。韩寿身上的香气让贾充起了疑心,后来贾午说出了真情,贾充最终还是将女儿嫁给了韩寿,留下了韩寿偷香的典故。

石崇厕内薰香。东晋的石崇富可敌国,家中厕所也要薰香。厕所内“常有十余婢侍列,皆有容色,置甲煎粉,沉香汁,有如厕者,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脱衣”,而王敦却举止从容,“脱故着新,意色无怍。”一贯生活简朴的尚书郎刘寔到石崇家,如厕时见有“有绛纹帐,裀褥甚丽,两婢持香囊”,以为错进卧室,急忙退出并连连道歉,石崇则说,那里的确是厕所啊。(《晋书》)

道教的香

东汉的早期道教即有用香规制,汉后,道教用香已非常普遍。如《三国志·孙策传》记有“道士于吉“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南北朝时,道教所用的香品已较为丰富,有焚烧、佩戴、内服、浸浴等多种用法,道教经典对于香的功用也有明确的阐述,认为香可辅助修道,有“通感”、“达言”、开窍、辟邪、治病等多种功用。

《黄庭内景经》:“烧香接手玉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

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有许多关于香的论述,例如:

论香药珍贵:“人鼻无不乐香,故流黄、郁金、芝兰、苏合、玄膳、索胶、江篱、揭车、春蕙、秋兰,价同琼瑶。”

炼制“药金”、“药银”时须焚香,“常烧五香,香不绝。”

身带“好生麝香”及麝香、青木香等制作的香丸,可辟江南山谷之毒虫及病邪之气。葛洪还专门批判了不重身心修养、不求道理、一味“烧香请福”的做法。如烧香而不明理,则如“空耕石田,而望千仓之收,用力虽尽,不得其所也。”

《登真隐诀》载:“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祗缘斯以达言。是以祈念存注,必烧之于左右,特以此烟能照玄达意,亦有侍卫之者宣赞词诚故也。”

《真诰》:“上清真人冯延寿诀曰∶凡人入靖,烧香皆当对席,心拜叩齿阴祝,随意所陈,唯使精专,必获灵感。”(《云笈七签》)

《道门科略》,“大道虚寂,绝乎状貌”,修道场所应保持“其中清虚,不杂余物。开闭门户,不妄触突”,“唯置香炉、香灯、章案、书刀四物而已”。

道教用香还有多种《香赞》、《祝香咒》。如:

“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爇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迳达九天。”

“玉华散景,九炁含烟。香云密罗,上冲九天。侍香金童,传言玉女,上闻帝前,令某长生,世为神仙。所向所启,咸乞如言。”

佛教的香

东汉后期至南北朝,佛教发展迅速,特别是南北朝时期更是发展迅猛。仅梁武帝的都城建康就有佛刹数百,僧人数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的发展也推动了香文化的快速发展。

佛教一直推崇用香,把香看作修道的助缘。释迦牟尼住世之时,就曾多次阐述过香的重要价值,弟子们也以香为供养。

佛教的香用途广泛,既用于调和身心,在诵经、打坐等功课中辅助修持,又被视为最重要的供养之物。化病疗疾的“药香”向来是佛医的一个重要部分,既可除污去秽,防病驱瘟,也可治各种疾病。

佛家也常借香来讲述佛法,如大势至菩萨的“香光庄严”,香严童子闻香证道、六祖慧能的“五分法身香”等等。

佛教的香种类丰富,曾有《龙树菩萨和香法》以及不同法门的专用香方。有熏烧用的“香”,涂敷用的“香”,香药浸制的香水香汤,香泥、香粉等等。

志怪小说中的香·拾遗记

六朝时期流传的一些志怪书如《述异记》《搜神记》《拾遗记》《洞冥记》等,写有很多关于香的故事,虽有神异色彩,但对当时的用香状况也有所折射。

《拾遗记》中记:孙亮宠爱的4个美人朝姝、丽居、洛珍、洁华皆为“振古绝色”,且身上有美妙的香气。孙亮常在月下将四人围在屏风中,合其香而赏之,其香气特殊,异国名香也有所不及,沾衣则逾久逾香,且百洗不退,故名“百濯香”。或以人名称之:朝姝香、丽居香、洛珍香、洁华香。孙亮之居室也名为“思香媚寝”。

记石崇豪奢之事:石崇尝令数十侍女着玉佩金钗在家中“常舞”,昼夜不断,口中“各含异香,使行而笑语,则口气从风而扬。”还以沉香粉洒于床上,体轻而能不留脚印者得赏。

书中也有以先秦两汉为背景的故事,如东汉的“茵墀香”与“流香渠”:另有燕昭王的“荃芜之香”,轩辕黄帝的“沉榆之香”等等。

香具·青瓷

这一时期的薰炉,一般型制较大,或带有隆起的炉盖,多见博山炉、豆式炉等样式,也有敦式炉。就材质而言,青瓷较为流行。自东汉后期至南北朝,瓷器工艺发展迅速,青瓷的烧造要求相对较低,产量较大,价格也较低,使用方便。

青瓷博山炉造型简约,不象战国及汉代的那样精细,需精细刻画的仙人、灵兽等多被简化或省略,山峦和云气则得到强调。不过,利用青瓷的模印、刻画、堆贴、雕镂、釉彩变化等装饰手法,使炉具的造型、色彩也很丰富。许多青瓷博山炉的云气采用了佛教风格的尖锥状、火焰状造型,装饰纹样也多以佛教喜爱的莲花纹和忍冬纹为主。

咏香诗赋·燎薰炉兮炳明烛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化多元、思想自由的时代,文学领域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香”也走进了文人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文人们除了薰香、用香,还参与制香及推演香方和理论研究。较之东汉,六朝的咏香作品显著增多且内容丰富,或写薰香的情致,或写薰炉、薰笼等香具,或写迷迭香、芸香等植物,或托物言志,或寄予情思,字里行间无不芳香四溢。可以说,无论是香草、香药、香炉,还是佩香、焚香、制香,“香”都以“文”的形式步入了文化的殿堂。香使文人的生活更加多彩,而文人的妙悟与情思也使香的内涵更为丰厚。例如:

曹植《洛神赋》:“践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傅玄《西长安行》:“香亦不可烧,环亦不可沉;香烧日有歇,环沉日自深。”

傅咸《芸香赋》:“携昵友以逍遥兮,览伟草之敷英。”

江淹《别赋》:“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

鲍昭《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熏歇烬灭,光沉响绝。”

刘绘《博山香炉》:“蔽亏千种树,出没万重山。上镂秦王子,驾鹤乘紫烟。……寒虫飞夜室,秋云没晓天。”

沈约《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

王筠《行路难》:“已缲一茧催衣缕,复捣百和裛衣香。”

萧绎《香炉铭》:“苏合氤氲,非烟若云,时秾更薄,乍聚还分。火微难尽,风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熏。”

萧统《铜博山香炉赋》:“禀至精之纯质,产灵岳之幽深……爨松柏之火,焚兰麝之芳;荧荧内曜,芬芬外扬。”

沈满愿《五彩竹火笼》:“剖出楚山筠,织成湘水纹。寒销九微火,香传百和熏。”

傅縡《博山香炉赋》:“器象南山,香传西国。丁缓巧铸,兼资匠刻。……随风本胜千酿酒,散馥还如一硕人。”

谢惠连《雪赋》:“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文人笔下的香,没有具体功用,也少了敬天奉神的庄重,却多了几分特殊的美妙与亲切。

第四节盛世流芳:完备于隋唐

隋唐时期,香文化已进入到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香品的种类更为丰富,制作与使用也更为考究乃至于完备。用香成为唐代礼制中使用更为广泛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务场所、庆典科考都要设炉薰香。生活以香增芳,文人以香为伴。香具造型趋于轻型化、生活化,精细化。端庄精美的香具,典雅华贵的香韵,如缈如幻的烟云,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渲染了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

香药之充足

隋唐时期,香药已成为许多州郡具有的重要特产,如:忻州定襄郡产“麝香”,台州临海郡及潮州潮阳郡产“甲香”,永州零陵郡产“零陵香”,广州南海郡产“沈香、甲香、詹餹香”。(《新唐书》)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是域外香药进入的主要通道。如《唐大和尚东征传》载:天宝年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七丈。”

唐代与大食、波斯的商贸往来密切,许多大食、波斯商人长期留居中国,遍及长安、洛阳、开封、广州等地。香药是他们最重要的经营内容,包括檀香、龙脑香、乳香、没药、胡椒、丁香、安息香、苏合香等等。唐著名诗人李珣就是久居四川的波斯人后裔,祖父及兄弟即经营香药。

香药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贡品,如:

唐太宗贞观年间,乌苌国“遣使献龙脑香”。(《通典》)

贞观十五年,中天竺国“献火珠及郁金香、菩提树”。(《旧唐书》)

贞观二十一年,堕婆登国“献古贝、象牙、白檀。”其国葬仪,“以金钏贯于四肢,然后加以婆律膏及龙脑等香,积柴以燔之”。(《旧唐书》)

宪宗元和十年,诃陵国“献僧祗僮及五色鹦鹉、频伽鸟并异香名宝”。(《旧唐书》)。

域外的高档香药,最迟进入中国的可能是龙涎香。晚唐的《酉阳杂俎》有对龙涎香的较早记载:“拨拔力国,在西南海中。土地唯有象牙及阿末香。”“阿末香”为阿拉伯语龙涎香的音译,“拨拔力国”指索马里的伯培拉。唐时的中国海船和商人常至东非及阿拉伯地区,此海域也是龙涎香的重要产地,有可能那时已传入中国。

礼制之香·朝堂薰香·科举考场焚香

在唐代的宫廷礼制中,用香已是一项重要内容。

皇室的丧葬奠礼要焚香,如《大唐元陵仪注》载:“皇帝受醴齐,跪奠于馔前……内谒者帅中官设香案于座前,伞扇侍奉如仪。”(《通典·丧制》)

祭祖也要用香。玄宗诏书曰:“以后每缘禘祫,其常享无废,享以素馔,三焚香以代三献。”(《通典·禘祫》)

庄重的政务场所要焚香,“朝日,殿上设黼扆、蹑席、薰炉、香案。御史大夫领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呼,促百官就班,文武列于两观”。“宰相、两省官对班于香案前。”(《新唐书·仪卫志》)

贾至诗《早朝大明宫》:“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杜甫:“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王维和诗有:“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所写就是唐代朝堂香烟缭绕,百官朝拜,衣衫染香的景象。

唐宫中香药、焚香诸事由尚舍局、尚药局掌管。尚舍局“掌殿庭祭祀张设”,“大朝会,设黼扆,施蹑席、薰炉。”(《新唐书·百官志》)安葬宪宗时,穆宗曾有诏书:“鱼肉肥鲜,恐致熏秽,宜令尚药局以香药代食。”(《旧唐书·穆宗本纪》)

唐时进士考场也要焚香。“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梦溪笔谈》)这一传统也延续到后代。如宋代,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春晓席群英。”另有“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等即是这一情景的记述。

法门寺的香具

唐代帝室大都信佛,除专用佛香,还专门制作供佛的香具。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封存的地宫中发掘出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即有多件极为精美的金银香具,如“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朵带银薰炉”、“鎏金象首金刚镂孔五足朵带铜香炉”、银长柄香炉、银薰球、银香案、银香匙等等。

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银薰炉(铭文记“银金花香炉”)为唐懿宗所供,底面有“文思院造”等錾文。

同类推荐
  • 海的女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海的女儿(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军事知识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共12册,是专为中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知识图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知识小百科》涵盖了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科技、军事、文化等不同领域知识精华。本丛书旨在启发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积极引领中国青少年朋友走向未来,使青少年朋友们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学习知识、健康成长,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新知识的理想读物。而这本《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影视艺术知识》更是系统全面讲解影视知识,使青少年轻松学会。
  •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校园安全常识手册)

    防火与安全常识手册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系列之一:校园本应是一个幽雅、舒适、宁静、安全的教育场所。但是意外事故、校园暴力、两性问题、偷窃等问题却层出不穷地发生在各个校园角落中,这些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探讨。《校园安全常识手册》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解,使《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通俗易懂,增加了趣味性,是《校园安全常识手册》更加生动形象。
  • 战争与和平(四)

    战争与和平(四)

    《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书中共有五百五十九个人物,上至皇帝、王公、外交官、将领、贵族;下至地主、商人、农民、士兵,如此众多的人物,在最善于表现人物心理与性格特征的艺术大师的笔下,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和色彩,男女主人公们以自己精神生活的全部复杂性和独特性出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
  • 世界经典缉拿追捕故事

    世界经典缉拿追捕故事

    侦破故事不论是民间流传还是真有其事,都代表人们不平则鸣的心声。在侦破故事中,忠诚与奸诈、勇敢与怯弱、正义与邪恶、公理与私刑、智慧与愚昧、文明与落后、真善美与假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烈的矛盾经过冲突、斗争、较量,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我们不得不对邪恶产生深深地憎恨,对正义产生不懈地追求。
热门推荐
  • 佛说德光太子经

    佛说德光太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活见鬼

    活见鬼

    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减肥液让你的身材一秒钟从贾玲变林志玲,那么千万不要相信更不要买。因为一不小心你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如果可以的话,我绝对不会将那个纸箱交到小云的手中,绝对不会。
  • 浅爱半岛中学

    浅爱半岛中学

    海边,男孩儿与女孩儿一起肩并肩走在一起。海风拂过两人的脸庞,男孩儿拉着女孩儿的手。就这样静静的散步着,任凭海浪拍打着海岸。“真好…”两人停下脚步,面向海面。看着眼前的一片蔚蓝,牵着女孩儿的手,男孩儿不由得开心道。“呵呵…”看着男孩儿的模样,女孩儿不由得莞尔一笑。男孩儿将两人十指相扣的手按在自己的胸前。“答应我,要一辈子在一起…”男孩儿看着海面,看上去是在自言自语,但其实,男孩儿说话的对象,是身旁的女孩儿。“我知道啊…要一辈子!”女孩儿同样看着海面,微笑着说道…
  • 此生遇你,何其有幸

    此生遇你,何其有幸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可是,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心疼过我的执着?
  • 南风霍起九世缘

    南风霍起九世缘

    /高虐向/转世向/重生向作者是个不爱码字的咸鱼。下面是导语:你从一世到九世你从狐狸化成人他还是不肯爱你。
  • 嚣张辣女毒江湖:四姐妹之毒医难

    嚣张辣女毒江湖:四姐妹之毒医难

    (日十更)十六岁的时候,她才知道,相依为命的师傅把她做成了药人。为了活下去,她必须找到潜龙。可潜龙是什么,那个她“毒不了”的男人又是谁?她浑身是毒,他百毒不侵。腹黑男pk腹黑女,又有奸细若干点缀。江湖上的腹黑混战华丽丽的开场了。
  • 神秘教授,你闹够了没有!

    神秘教授,你闹够了没有!

    落甜心,大二生住在A栋公寓306,却因一次与好友聚会喝酒回了家却走错了房间,305有个美男,她走进305调戏了美男,因此惹上了他,新来的教授也是他,军训的教官也是他,相亲的对象也是他,顶头上市老板也是他落甜心生气的说:教授你闹够了没有某教授:没有,还没把你闹出个孩子呢最让落甜心震惊的是总统、主席都让他三分,没人敢得最他
  • 清狂天下

    清狂天下

    前世是暗夜女神,第一杀手的冷悠凝在完成任务时被一道彩光带到了异世。这是一个玄幻世界,魔法师,元素师,召唤师,战士,且看她征服天下。骂她?呵呵,活太长了。敢动她家人?她要那人生不如死。扮猪吃老虎神马的最有爱了,腹黑坑人最有趣了。偶尔逗逗呆萌师兄,心情一等一。身份如谜,她到底是谁?本文美男多多,女强爽文一对一
  • 邪渊剑

    邪渊剑

    正魔相争,天下大乱,在此之际,一青年,一随从,却浪迹在这天下之中
  • 笑忘恩仇录

    笑忘恩仇录

    根据明朝野史为基础,以明永乐年间为历史背景的一段江湖侠义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