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600000001

第1章 寺庙综述

我国寺庙的数量众多,建筑风格多样,艺术价值极高,千百年来,承载与记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兴衰,不仅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我国悠久宗教历史文化的代表与象征。

我国的寺庙文化源远流长,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其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说它是“历史文物的保险库”,可谓当之无愧。我国的寺庙建筑与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也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尤其是许多地方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容,而且也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节佛寺建筑

佛寺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从北魏开始,逐渐在中国兴盛了起来。据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当时竟然有一千多座佛寺。唐朝诗人杜牧曾在《江南春》诗中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当时的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佛寺已经蔚然成风;佛寺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一、“寺”的演变

寺,原来并不指佛教意义上的建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寺”为“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等。其中,“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时期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制。其中,九卿中有“鸿胪卿”,其官署就叫“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

在中国,虽然佛教的传入早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开始了,但当时人们只不过是把佛当做一种神灵来供奉,与神化了的黄帝、老子等没有多少不同,所以,那个时期便没有佛寺之类的佛教建筑。只是到了东汉的后半期,尤其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才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宗教在大河上下、长江南北次第传播并流行开来,大量的佛教寺院才开始在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得以兴造。

因此,“寺”是佛教正式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了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将称朝廷高级官署的“寺”用来称呼佛教建筑,足可以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与敬重了。

知识小百科

你知道佛教中“寺”一词的由来吗?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僧人有用白马驮着佛经来到中国的,为佛教在中国大规模的传播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印度僧人到达中国后,最初是住在洛阳的鸿胪寺中,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为“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在佛教用语中,“寺”叫做“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中国的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名称越来越少地出现了,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二、佛寺独具中国特色

印度佛寺传入我国后,很快与我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成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佛教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已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重,层层深入。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隋代崇佛,广建佛寺,剃度僧尼,而唐代强大,包容诸教,亦倡事佛,所以隋唐两代,佛教发展之速之盛,令世人瞩目。这一时期,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为寺院的主体,塔被移到殿后,或另建塔院,这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已有很大的不同,完全中国化了、世俗化了。

中国佛寺采用传统宫殿建筑的形式,一般以殿堂(又称正殿、大殿或大雄宝殿)为主体,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中国佛寺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中国的佛寺建筑有很多的室外空间,但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正所谓“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的佛寺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三、佛寺建筑特点概说

佛寺殿堂的屋顶,无疑是整个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的部分。它较多地采用庑殿、重檐、悬山、硬山、卷棚等样式,所以无论正视、侧视、俯视,它的立面、平面都是曲线。曲线优美的屋顶尤其是翼状起翘的“飞椽”,非常轻巧活泼,给游人的印象最深。

“斗拱”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奇特构件,常被用来代表中国建筑,兼具结构、造型、装饰多重功能,十分独特。斗拱由多种形状各异的木块重叠装配而成,它的使用可增加屋檐伸出的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分散节点处的压力;此外,“斗拱”还兼有装饰的作用并表现尊贵等级。使用“斗拱”的木构架,是“中国建筑真髓所在”(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

大殿一般采用梁柱结构,这种木构架,是用中国传统工艺做成的,可抗地震的破坏。

从建筑格局上看,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设计时以纵轴为主,横轴线为辅,通过暗示、烘托、对比等手法,使建筑间含有微妙的虚实关系,从而体现了中国建筑“含蓄”的美学特征。而佛寺建筑也不例外,它以中间一条南北向纵轴线为主,主要建筑都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山门的正面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法堂,再后面为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佛寺内大都另辟塔院。总之,沿着这条中轴线,佛寺的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唐宋时代禅宗兴起后,提倡“七堂伽蓝”制,即建有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到了明代以后,“七堂伽蓝”已有定式,即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东西配殿则为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接待室)、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接待四海云游的僧人居住。

近代佛寺的基本部分,主要为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为一组,合称“前殿”;大雄宝殿为一组,为佛寺主体建筑。有了这两组建筑,方可称为“寺”。庭院布局以四合院最为典型,从表面看,四合院是一个封闭型较强的建筑空间,但实际上,宽大的庭院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多变,适应性很强。

中国古代的建筑还十分重视色彩,特别是重要建筑,往往是“屋不呈材,墙不露形”,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建筑色彩艺术,这一特点在佛寺建筑上也同样得到了体现。

第二节庙的概述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庙与佛寺一样,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都具有中国式的艺术价值与魅力。现在,我们一般称佛教之寺院为“寺”,如“白马寺”;而称用于祭祀供奉或者基于民间信仰而建成的民间宗教建筑为“庙”,如“妈祖庙”(但也有人习惯将佛教之寺院称为“庙”,从这个意义上说,“寺”与“庙”是一回事,实无多大的区别)。

一、“庙”的含义

庙,由“廟”简化而来。单从字面看,庙,是由一个“广”字和一个“朝”字构成。“广”指广泛,指众多;“朝”指朝拜、敬仰的意思。所以,“庙”字就是大家都到一个地方去寻找上天的启示。在这里,大家可以充分地交流与沟通,可以充分地谈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梦、所悟等,最终推选出大家都信任的德才双高的智者做首。这就是中国最初的民主选举。由于这种民主选举是终身制而不是几年一届的换届制,所以久而久之,首领便变成了偶像,由“人”变成了“神”,由“神”变成了“像”,“庙”也随之由一个民主选举的公众场所异化成了一个偶像崇拜的地方。

二、“庙”的演变

庙,古代是指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当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从中可以看出,身份不同,所拥有的“庙”的大小也是绝对不同的。“太庙”是指帝王的祖庙,而其他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自己的“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流、地望城池的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圣贤的文人武士,如祭祀孔子者称“文庙”、“孔庙”或者“先师庙”,祭祀武人者称为“武庙”,如张家口的关帝武庙等,都很著名。另有基于民间信仰而祭祀神灵的庙,如称镇守神祠为城隍庙、富贵神祠为财神庙,妈祖庙(后改称天后宫)、娘娘庙等亦属之。但在日本,佛教各宗宗祖(该宗创立人)被祭祀的地方才称为“庙”,没有任何寺院被称为庙。

知识小百科

中国的寺庙建筑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属于佛教和民间信仰的范畴,那么,你知道在道教中,寺庙的称呼有哪些吗?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有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的场所皆以“治”来称呼,又被称为“庐”、“靖”或者“静宝”等。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以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他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

同类推荐
  • 让头脑卷起风暴

    让头脑卷起风暴

    站在生命的起跑线上,开始一场人生的马拉松赛跑,为什么起点相同,结局却迥然不同?秘诀就在于学习。学习能够点石成金、削璞为玉。提高学习能力,会让你从平庸中脱颖而出,踏上人生闪光大道,奔赴心中远大前程。
  • 像鸟儿一样飞翔

    像鸟儿一样飞翔

    本书是小小说集。本书作品围绕“爱”的主题,题材广泛,有对真情的颂扬、校园的关爱、哲理的探究、人性的关照,也有对社会和弱者的关注、战争和历史的反思,更有对环保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呼唤。作品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笔触细腻,内容精彩,情感真挚,文笔朴实又不失幽默俏皮。
  • 名家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名家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通过名家寓言,使读者探寻到真理的原生轨迹,领悟人类开启真理之门的智慧过程。
  •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

    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

    换一种阅读和挑选的眼光,新概念特色作文让你看到另一片风景。引领青春时尚,把握青春脉动,关注青春现象,贴近青春心灵。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读者可以随意翻开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得起挑剔性阅读的作品。让你体验青春,感受文学。本书汇集了第十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小说精选24篇,读者可以随意翻开每一篇文章,都是经得起挑剔性阅读的作品。使读者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味和文学的无限魅力。
  •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河流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河流

    本丛书是专为21世纪中国青少年学生量身定做的一套全方位素质教育图书。全系列精品图书涵盖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文理知识,图文并茂的结构框架将引领广大的中国学生收获最权威系统的科学知识,饱览最浩瀚精彩的历史画卷,探索奥妙神秘的大干世界,收获无限精彩的智慧人生。本书主要是有关世界著名河流的内容。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母亲,任何一个伟大的古老文明都与河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介绍了世界上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的 20条河流,以及生活在其沿岸居民的生活形态。是一本以点及面介绍人文知识的好书。
热门推荐
  • The Message

    The Mess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境修仙

    逆境修仙

    李然重生了,但却意外的回到了10年前。前世的所有记忆被激活,他觉得他的新生充满了阳光。是的,如果没有那该死的元婴存在,一切应该会更好;就因为那个元婴,他不得不卷起衣袖,为成为一个正常而伟大的男人而奋斗。
  • 一手遮天:全能杀手霸天下

    一手遮天:全能杀手霸天下

    她,一代天骄,却因自己最亲爱的妹妹灭亡。她,痴傻小妹子,跟着爹到处奔波。当她变成她,又会引发什么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一世,我不会再随便留下感情!
  • 医妃倾城,王爷太腹黑

    医妃倾城,王爷太腹黑

    世人皆知玖月国的皇长公主,才华横溢,名满天下,容貌倾国倾城。却无人知她身中剧毒。为寻解药,游历各国。他,东漓国的战神王爷,霸气无双。传言他冷漠无情,不进女色。却不知他的情他的心只落了一人身上。当她遇上他,他们在四国动荡、风起云涌的环境中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本文一对一,女强男强,身心干净。欢迎入坑!]
  • 约瑟传奇

    约瑟传奇

    约瑟大陆,这是人类唯一仅存的大陆,也是一个非凡的世界,在这里有着神奇的精灵。精灵,是天地灵气聚集而成。它们与人类共同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大陆上。人类发现,猎杀精灵,得到它们的精元,融入自身可以得到强大的力量,不同属性的精灵带给人们不同属性的灵力,而这些拥有灵力的人,是亚瑟大陆上最高贵的职业,精灵师。奇形异术,四大精灵王,五灵真身.......这一切都在亚瑟大陆。
  • 出现之改变

    出现之改变

    此文有一部分很虐,有一部分很虚幻,有的事情很难相信
  • 终结虚空纪

    终结虚空纪

    虚空之中,潜藏着危机。天界的纷乱!人界的喧哗!狱界的惨叫!终焉之墓在咆哮,地狱之门再打开。谁用力量去征服这片阴森的坟墓?谁用力量去撕碎地狱的门?谁用一切去终结虚空!一定是他,救世主——神!
  • 总裁回归:老公大人太强势

    总裁回归:老公大人太强势

    乔薰蕾回国发现自己要嫁给一个毁了容的男人。可说不定没有毁容呢嘻嘻qwq被自己妹妹顾乐儿推辞给她的结婚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期待wuli厉霆深男神的强势回归吧qwq
  • 外星少年成长史

    外星少年成长史

    一个在地球上长大的外星少年,某天在他身上发生了离奇的事,对身世产生好奇,随着了解的渐渐入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诸多秘密,最后解开人类存在的真相。为了不失去伙伴,从不放弃的战斗着!
  • 我在瓦罗兰那些年

    我在瓦罗兰那些年

    虚空怪物神秘的出现在地球,国家秘密派遣军队前往,年少时白羽凡阴差阳错的来到一片神秘的世界,看白羽凡如何塑造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