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400000001

第1章 绪论: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1)

现代化是什么?现代化何以成为一种思潮?从历史的角度看,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无疑首先发生在西欧,而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和北美,从20世纪开始,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国家也都先后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而对现代化研究或者说对现代化思潮的研究,则是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从那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研究、发展研究,就成为国际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新课题,并方兴未艾,正形成新的分支学科或边缘学科。以下我们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现代化思潮的缘起、内涵、发展等问题做一评述。

一、现代化的内涵和现代化思潮兴起的背景

1.关于现代化的含义

“现代化”一词在西方社会科学研究中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才开始逐渐流行的一个术语,今天已成为中外报刊上常见用语之一。但尽管如此,关于“现代化”一词的含义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现代化”一词在英语里是一个动态的名词:modernization,这个英文单词产生于18世纪70年代,英文解释意为to make modern。它有两个基本词义:一是成为现代的、适合现代需要的;二是大约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韦氏词典注称:现代指从大约1500年到当前这段历史时间。据此认为,“现代化”有时间尺度和性质尺度两种界定。在时间尺度上,只有时间上限而没有下限;在性质尺度上没有领域限制,几乎可以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交通现代化等。现代化既可表示一个成为现代化的过程,也可表示现代化先进水平的特征。

“现代化”一词除了以上基本词义和习惯用法外,还有它的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从理论含义上讲,如美国著名学者本迪克斯认为:“我把现代化理解为社会变迁的一种类型。它起始于英国工业革命和政治性的法国大革命。它存在于几个‘先锋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进步以及继之而来的后进社会的变迁进程之中。”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查普夫积极推荐这种观点。现代化的政策含义就是现代化理论的实际运用,即推进现代化的各种战略和措施。

现代化理论在不同国家和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政策含义,如在经济领域,经典经济现代化的政策含义是推进经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等;在社会领域,经典社会现代化的政策含义就是推进社会城市化、教育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等。

我国已故的著名现代化研究专家罗荣渠先生曾将西方学者关于现代化的含义分成三大类。

第一,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

用“工业化”这一主题来概括现代社会变迁的动力、特征和过程,被许多经济史学界和社会史学界所广泛接受。工业化过程不仅限于经济方面,还涉及社会的其他各个方面,“工业化一旦开始进行之后,必然会破坏传统的前工业社会”,从而加深工业社会与前工业社会的差别与对立。

第二,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过程的统称。认为人类社会在现阶段发生的史无前例的变化,不仅限于工业领域或经济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知识增长、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等各个方面。这种观点不是着眼于工业化的纯粹经济属性,而是注意社会制度(即结构)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注意科学革命的重要作用。认为科学革命具有改变人类环境的巨大力量,适应科学革命带来的新环境和新变化,进而开始社会的调整过程就是现代化。这其中,主要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C.E.布莱克等人为代表,他们用比较历史的方法研究现代化,把现代化说成是“在科学和技术革命影响下,社会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转变过程”。他们不仅强调现代化是随着科学发展而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变动方式,而且提出将“现代性”(modernity)与“传统”(tradition)作为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对比类型。

“现代性”就是与“传统”相区别的现代社会的特征,是社会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各发达国家在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第三,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是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文明的形式”。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马克斯·韦伯最早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关键取决于西方文化中特有的理想主义精神。“虽然经济理想主义的发展部分地依赖理性的技术和理性的法律,但与此同时,采取某些类型的实际的理性行为却要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气质。如果这些理性行为的类型受到精神障碍的妨害,那么,理性的经济行为的发展势必会遭到严重的、内在的阻滞。各种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都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后来,他的学生、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引申并发展了他的思想;布莱克等人也提出了现代化就是人类对自己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合理性控制的扩大。总之,从韦伯学派的社会学观点看,现代化就是“合理化”,是一种全面的理性的发展过程。

从以上总结可以看到,西方学者对现代化的含义也是各抒己见,各有不同的侧重点。那么,在他们对现代化含义的论述中有哪些是共有的东西呢?

找到这些共有的东西对于我们理解西方学者的现代化观念无疑是有好处的。其中,以下三点现代化要素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一,科学革命的发展是现代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性转变;而这场富有动力性的、革命性的变迁,无疑是基于科学革命而来的,因为“自从科学革命以来,知识获得了惊人的增长,并逐渐成为整个人类的需要,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努力接受知识,这些,构成了现时代的特征”。“在现代化过程中,历史上形成的制度发生着急速的功能变迁——它伴随着科学革命而到来,反映了人类知识的空前增长……引起了影响全部人类关系的世界性变革。”概括而言,现代化可以看作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转变和互动得到的动力在根本上是产生于人类在科学革命的推动下所获得的空前增长的知识,从而不断增强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由科学革命开始了工业革命,进而实现社会整体的变革,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人们心态等方面。因而,毫无疑问,科学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是这场我们今天称之为“现代化”变革的动力和源泉。

第二,现代化是社会全面的发展。现代化的发生不是社会某个领域的简单变革,而是人类活动的所有方面都同时经历着变革,而且这一过程极为复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的历史学家布莱克教授在他著名的《现代化的动力》一书中就指出,用某一领域的简单术语进行现代化的研究,“难免会陷入严重曲解的危险中”。他认为所有的人类活动,包括知识、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等方面,都将发生变革。知识革命的重要特征是将科学和技术的形式运用于人类实际事务中,现代化的开始就是这样的知识的积累,以及获得它的理性解释方法,这处于现代化过程的核心位置。现代化推进了政治的变革,包括统一政策的制定、政府调动社会资源并使之合理化、根据合法制度更替个人独断、民主社会开始形成。经济上,生产增长,贸易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国内外旅行和贸易屏障被打破,大众市场形成等。原来世世代代主要由农民组成的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量人口迁向城市,实现农业社会向城市化社会转变;教育发达,文化普及,妇女解放,男女平等,通信网络发展,实现社会整合,现代医学带来健康的改善,现代化还促进了较公平的收入分配,推动了社会动员——大多数个人的责任中心由社区转向社会,由地方转向国家;借助民族主义和经济社会整合,促进了国家共识的形成。行为模式和心理模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着心理的现代化,成为现代化发展的基础。

第三,现代化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过程。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这是很多现代化学者的一个共识。布莱克认为,“把现代化看作传统制度适应现代功能的过程是有益的”。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塞缪尔·P.亨廷顿更是详细地提出,现代化是一个革命的过程,是复杂的过程,是系统的过程,是全球的过程,是长期的过程,是有阶段的过程,是同质化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等。

2.现代化理论形成的背景

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以飞速发展;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工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业革命再次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性发展;而在战后新的政治格局下谋求新发展的形势也越来越强烈地推动着学术界进行新的研究。一股现代化思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了。许多研究者对这一背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概括为以下这些方面。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彻底改变了原来笼罩在西方学术界的悲观主义倾向,一种乐观的、自信的情绪推动和激励着对发展和现代化的研究。

战后的发展,美国是其中的代表。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益者,由于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战火没有烧到美国本土,反而得到巨大而直接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再加上一系列国际国内政策,美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一时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而西欧各国由于得到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的大约120亿美元的援助,加上自身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重大调整,经济开始恢复,并在50年代中期开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繁荣与增长”。这种迅速发展所形成的乐观情绪与自信,强烈影响到了学术界。学术界普遍认为西方世界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较高阶段,并代表了世界发展的正确方向,这无疑推动着人们对西方的发展和现代化的研究。

其次,战后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寻求发展道路,对发展和现代化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这也极大地吸引了西方学者对发展和现代化问题的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末和60年代,一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并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历程。但是,一旦着手自己的现代化发展,就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的问题,亟须较为系统的理论进行解答,也即发展的实践对发展的理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这不仅促使国内学者集中研究发展问题,而且也极大地吸引了西方国家的学者进行研究。这无疑大大推动着现代化思潮的形成。

再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历史进入冷战时期。为了使新成立的独立国家留在西方阵营里,美国以及西方国家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研究,并力图用西方模式改造这些国家,因而从政治上推动着现代化思潮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的对立和冷战,冷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新独立国家的争夺。当时新独立国家大部分是处在西方资本主义的控制之下,而在冷战争夺情形下,这种状况正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新的国际形势下,为了使这些新独立国家继续留在西方阵营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包括西方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及其政府机构从财政上极力资助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研究,以达到按西方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重建。一时间,现代化和发展研究成为有政府资助和强烈政治色彩的“显学”。

1951年6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茨创办的《文化变迁》杂志在芝加哥大学召开学术会议,讨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美国对外政策等问题和相关理论,与会者感到使用“现代化”(modernization)一词来说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比较合适。从此,“现代化”这个术语被学者们广泛使用,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和现代化思潮也由此正式开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著名社会学家迪恩·C.蒂普斯曾指出:

现代化理论的起源大致可以追溯到美国政治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环境的反应,特别是冷战的影响,以及在欧洲殖民帝国解体下第三世界社会的同时出现,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成为杰出的角色。所有这些现象在同一时期聚合在一起——而且确实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知识界的兴趣和精力越过了美国甚至欧洲的界线,转向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社会进行大量的研究。战后的二十年间,美国的社会科学家及其研究生在美国政府和私人团体的慷慨资助下,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转向对这些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文化变革等问题的研究。

这无疑是对以上我们所述的关于现代化理论的由来和现代化思潮的形成背景最好的总结。

同类推荐
  •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指数的建构影响与传播:以浙江义乌为例

    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指数的建构影响与传播:以浙江义乌为例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属第三产业。在面临金融危机之际,发展文化产业显示出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文化产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有三个作用:有利于保增长和培育新增长点;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推动消费升级;有利于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升级。
  •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改变历史的经济学家

    本书的突出特点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俱佳,历史感和现实感兼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笔法,描绘了5克思政治经济学伟大先驱者们栩栩如生的画像,这些人大都是历史上杰出的学者或卓越的社会活动家,他们的著作在5克思主义的形成上起过重要作用。作者以不少篇幅评介了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庸俗经济学家,5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对这些人其学说的批判是分不开的。作者还向读者评介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他们尽管在当时并不出名,但从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来看却是值得重视的。
  • 了不起的中国人

    了不起的中国人

    中国经济奇迹已是毫无疑问的事实,原因却众说纷纭。制度变革,人口红利……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我们不能忽略,中国人的勤劳、坚忍和奋斗精神在中国经济奇迹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本书作者正是通过对众多案例的梳理,描绘出一群群中国人在海内外奋力拼搏的场景。他们含辛茹苦,背井离乡,奋力打拼。正是他们的勤劳与坚忍,支撑起中国经济30多年来的奇迹和光明的未来!
  •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本书是厉以宁先生的学术代表作,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经济非均衡理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南。本书围绕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特征,从政府、企业、市场三者的关系分析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制度创新和经济波动等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观和微观运行机制的特点,并探讨了以企业改革为中心,通过改革调整走出困境,实现顺利发展的途径。本书被评为“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的10本经济学著作”之一,列入“中国文库?新中国60周年特辑”,并荣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热门推荐
  • 三生有幸看见三生花

    三生有幸看见三生花

    遇见你是我三生有幸和你在一起更加是我三生有幸有一种花叫三生花但是只开放一生你是被选中的人吗
  • 幻世体纪

    幻世体纪

    幻世大陆,遗忘之都,一座古堡,埋下了太多的故事!一世英杰,积三世之奋,行侠于世。生于此世,为何争,为争何,幻梦一场,笑天长!
  • 瑟兰迪尔同人之精灵信条

    瑟兰迪尔同人之精灵信条

    一个高等精灵女孩,一个黑暗充斥的世界,原本无忧的生活因为半兽人的入侵而破碎,城邦覆灭,自己也成为半兽人的刀下亡魂,死亡法师的阴差阳错让她成为了一种新型武器——死亡骑士,一种只听命于索伦的武器,但作为少有的觉醒者,她加入了由同为死亡骑士的莫格莱尼领导的黑锋骑士团,迫于物资的缺乏,她作为外交官前往幽暗密林与密林之王瑟兰迪尔协商同盟。本文故事背景为电影《霍比特人》世界观,瑟兰迪尔和王后(非女主)感情线为主要复线,女主为主线(女主专业僚机一枚)。求专业僚机作战教科书,在线等,急。
  • 重生之乱世军嫂

    重生之乱世军嫂

    她,二十四世纪的顶级杀手,却因为车祸而死,重生到了一个二十世纪的小村姑身上。这也就罢了,可是,这还有一年的时间就要嫁人是怎么回事?而且嫁的人还是个军人?喂!一年后,她才18岁,用不着那么恨嫁吧!算了,还是先挣点钱吧。但是这莫名出现的系统是什么东西?修炼?好吧,她同意。他,是被一个老人看重,从小修炼的男子,只是没有人知道罢了的。参军,一步步从小兵干到了现在的特种兵队长,知道自己有一个比自己小的的未婚妻,本打算把婚退了,却发现这个小未婚妻神秘的很,于是……看这战火纷飞的时代,就看她与他塑造了怎样的传奇。
  • 态度是战出来的

    态度是战出来的

    他,曾是一名最出色的特种兵,更是部队有名的兵王!他曾跨越东南亚缅甸、金三角、越南、老挝等地区,剿灭了无数企图将毒品运进华夏的犯罪份子。面对困难,他如同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一样,逆流而上、永不言败,毫无畏惧,从来不会像猪八戒那般,只会喋喋不休的抱怨。“身为军人,我将剿灭一切敌人,保家卫国!我宣誓,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我相信,态度,是靠自己战出来的,并不是空口无凭的。”这句话是那一次在东南亚琅勃拉邦省西部,金三角边境地区对抗恐怖分子时,他亲口说的,结果也如他说的那般,他确实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证明了华夏军人的力量,可,就是那一次,他付出了从军以来,最大的代价...
  • 暗黑狂徒

    暗黑狂徒

    光明不一定代表正义!黑暗不一定代表邪恶!怀有先天暗元素的他,被世界憎恨着,遭到世人疯狂追杀,在逆袭的过程中,无意中看见会走路的炸弹、十条尾巴的女人、能在天上飞的怪鱼,还有……未知的世界。
  • 神塚

    神塚

    百年前,几个盗墓者从墓中带出了一块石板,石板上记录了永生的殿堂,殿堂里有让人永生的方法。
  • 太上说牛癀妙经

    太上说牛癀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神灵白夜行

    神灵白夜行

    苏阳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男孩,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一名神明大人,苏阳内心世界中充满美好幻想,渴望悠哉安静的生活,喜欢与妖怪做朋友,悠然生活中偶尔也有一点小漩涡。——这是一个你眼外的神秘世界。
  • 觅剑情缘

    觅剑情缘

    虚羽山上流虚宫宫主座下六徒弟水千灵,仙力是为化骨九阶,仅差临门一脚便可飞升为仙,却被无良师父诱骗修炼至散功诀大成,千年修为毁于一旦!这也就算了,那给她这枚紫玉簪是怎么回事???什么,让她去九州觅神剑!当她来到这所谓的凌风大陆,这里,修士不修习仙力而修习的是灵力,而她又当何去何从?本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幻界受命第二卷九州觅剑第三卷痴情缠绕第四卷乾坤大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