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7700000022

第22章 外债与内债(6)

以袁当时的政治威望,在直隶尚且如此狼狈,原因其实很明白:

政府和民间早已枯竭,再刮有限。其余诸省募集公债的状况可想而知:湖广总督在宣统元年(1909)奏准借公债240万两,用以偿还已届期的华洋商款300万两;安徽奏准借公债120万两,以偿付因海陆军费及各种政务岁出之亏额(21:96)。这三省的例子都在说明同一件事:借公债的目的是用来偿旧债和补漏洞,而不是用在新建设和开发新资源上。梁说得对:“今者内而中央政府外而各省,何一非穷空极匮,罗雀掘鼠。”(21:105)虽美名曰公债,但实质上是另一种强制性的税收。

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梁认为出现了一些怪异的状况。(1)“此种为定期定额偿还公债,而无据置年限,此一奇也。”(21:98)其实这些公债都有明确的年限规定:直隶公债的偿还项下说“自光绪三十一年起,每年带还本利,六年还讫”(21:94);湖北公债自宣统二年至宣统七年间还讫(21:96-97);安徽公债自宣统三年至宣统八年间还讫(21:97-98)。(2)“内债而指定财源,以为担保,此又一奇也。”(21:99)政府财政能力不足,以诸项财源为担保昭信,虽与欧美状况不同,但何足为怪?(3)“公债票可以为完纳租税之用,此又一大奇也。”(21:99)依据直隶公债规定:“凡本省之田赋、关税、厘金、盐课、捐款,皆得以满期之债票缴纳。”(21:95)这是激励性的措施,梁认为公债票的性质与公司的股票相同(此点可议),而与货币绝异,直隶公债竟可当钞票用来缴税,“要之为万国所无也”。梁苛求矣!(4)“公债之息率每年递增,此则奇中之最奇者也。”(21:100)梁举英、意两国创行公债利息递减之法,赞叹此举能直接减轻国库之负担,间接减轻国民之负担。而袁的公债做法适反:“第一年七厘,以后每年递增,最后三年增至一分二厘。”(21:94)英、意之公债是建设性与扩张性的用途,是用于营利之途,民间信任且勇于认购,在需求殷切之下,公债利息虽递减而募集者不惧。反观中国的公债,在利率上虽六年而倍其旧,但民间信心不足且资金枯竭,利率再高也乏人应募。

梁认为上述四项特点,可名之为“袁世凯式公债”,他认为这种袁式公债还有四项技术性的缺失。(1)面额太小:日本面额最少之公债为25圆,学者多议其非,今小债票每张10两,则更小矣,盖收息不便也。(2)派息太疏也:各国公债每年派息总在两次以上,此仅一次。(3)偿还之定期定额也:公债以永息者为最善,有期者次之,定期定额偿还者无伸缩力,最下。(4)偿额之不用抽签法也:

各国皆同,惟此无之。(21:100)综观这四项缺点,可以说梁是以欧美诸强在最佳状况时的条件,来对比中国各省募集公债时的各种窘况。欧美正值兴盛期,殖民地扩张,工商业发达,金融市场健全流畅,梁何必以富壮者的作为,来对照贫弱窘迫者的惨状?梁毫不保留地讥评袁的公债作为:“殊不知为彼画策之人,殆不过一知半解之新学小子,于生计学、财政学之大原理瞢无所识,以至演此笑柄。笑柄犹可言也,而遂展转效尤,流毒无已。袁世凯所谓利国便民之政,转为误国病民之阶者,彼自当之矣。……袁世凯之在直隶,其时全国练兵费咸集北洋,恣其挥霍。其募债似非出于穷,无复之之计,度不过为功名心所驱,欲举前人所不能举之业以自伐耳。”(21:104)日后梁有机会入袁世凯政府,民国6年也曾任财政总长,当家之后才知缸底无米,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此外,农工商部于1910年10月5日曾上折奏请筹借“劝业富签公债”1000万元。方法是制票1000万张,每张售1元,略仿签捐票办法,以300万元为奖金,年给官息2厘,60年为止,不还本。

此款用来资办实业,鼓舞公债,债息由大清银行作保(25上:27)。

此项公债的办法确实怪异,尤其以年给官息2厘、长达60年而不还本最为奇特。梁写了好几点批评,大都在评论具体办法的规定,尚称公平:(1)既是公债而有300万奖金,实已把公债与彩券合一,以迎合国人赌博彩票之风习。(2)所欲兴办之实业目的未明,恐托名欺人诈款而已。此议后来由侍御黄瑞麒参劾,旨交部复议,同年12月奉谕缓办。梁的批评中肯,此事确实不当。

4.3.4书生报国

1914年3月时正值袁世凯当国(大总统),梁任熊希龄内阁的币制局总裁,“启超自奉职以来,目睹财政艰窘情形,忧心如捣。徒以官守攸分,未敢越俎建议,……”(31:14),但他还是忍不住写了3页的《上总统书》(“论财政问题”,31:14-16),旨在建议新的公债策略。“启超尝详考其导民利用之法,……苟能实行,则一万万圆之内债决非难致,而目前财政之险象,亦可以昭苏矣。”(31:15)

前述清末两次公债失败的经验,以及袁在直隶的公债成绩,总计亦未超过1亿元,梁有何高明之策要献给袁总统?

他所提议的炼金术其实很简单,也很乐观。他要求下列四项金额皆以公债为交付之手段,而此四项所需之公债数额为1.35亿元左右,所以他认为要募集1亿元公债“决非难致”。(1)“请令凡掌司出纳之官吏,皆须缴保证金,而其保证金得以公债代之。”(2)“请令凡贩盐售卖者,纳公债作保,许赊税价若干用。”(3)“请速颁定国民银行条例,令人民欲办此种银行者,得用公债作保,发行兑换券。”(4)“令中国银行所发行兑换券,须以公债为准备。”(31:15-16)前两项的要点,是把公债当作保证金来运用。保证金原应以国币缴纳,而梁建议改用公债,等于是把公债当作钞票使用,而这正是他批评袁办直隶公债时的一大缺点:“公债票可以为完纳租税之用,此又一大奇也。”(21:99)依梁之见,把公债当作保证金抵押品,则日后政府不必偿付这些公债本息(自己发行、自己收受),此项公债既可卖钱又可不必偿付,一举两得。

主要的问题在于后两项:以中国财政之困窘,所发行的公债已少有人敢买,如何据以为银行发行国币之准备金?再说,中国币制混乱,银币价值尚且起伏不定,现在要发行纸币形式的银行兑换券,民间何以有信心?就算勉强有,但一见到发行的准备,竟是财政窘困政府所发行的公债,信心恐又失去大半矣。梁“窃谓今日救国大计,无逾于此,……若蒙嘉许,当更而陈详细办法也”(31:17)。袁以过去在直隶劝募公债的惨痛经验,岂会轻信这种乐观的建议?袁应该还记得梁曾严词批评直隶公债之四大奇事,但恐碍于身份不便反讥尔。梁写此项建议时是1914年,李达嘉(1997)的研究(第4节“财政措施与商人的反应”,页117-125)很能解说此时的状况。袁在民国成立后财政困窘的主因有二:一是清廷所欠的外债仍需由民国政府偿还,二是民国之后各省自顾不暇,不但不将解款缴交中央,反而要求接济。袁在内外交迫的情况下,对外继续举债(善后借款),对内则整顿旧税(盐税、田赋、关税、厘金),另加新税(印花税、烟酒税、所得税、特种营业税等等),这些苛捐杂税使得商民的负担更为沉重,抗税抗捐的风潮层出不穷。

在公债方面,袁于1913年2月颁布《民国元年六厘公债条例》[详细的16条文见千家驹(1984:37-38)],预定发行2亿元,但不久后因为得了善后大借款而未发行[详细内容见宓汝成(1996)]。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无力贷款给中国,所以梁在此时献上发行公债的新政策。梁的建议虽未落实执行,但综观1914-1916年,袁政府一共发行过三次公债: 第一次(1914年8月)定额1600万元,因在3个月内收款超过定额,于是增加债额800万元,前后实收2500余万元。第二次(1915年4月)的公债定额2400万元,同年9月时已收2600余万元。第三次(1916年3月)发行公债定额2000万元,后因护国战争爆发,到6月底只收到30余万元。这三次发行的公债中,有两次超过目标,成果斐然。中央设公债局以梁士诒总其事,各省将军、巡按使、财政厅、中国和交通两银行的各地分行皆负协助劝募之责。此外,各省富商也是主要的劝募对象,各行各业的领袖,皆以顾问或咨议的头衔协力劝办。另一种方式,是中央依各省的贫富状况,订定数额摊派给各省,各省财政厅依类似原则往各县市摊派。

袁政府的公债兼采自由认募、强行派销、省县分摊的手法,这和他在直隶总督任内的手法类似。只是当了总统之后,募集的范围更扩大,纵深更可观,可以说是用政治压力来解决部分财政问题。此外,政府的银行体系(如中国和交通银行),更是袁政府推展公债的支应金融体系;相对于清末直隶时的状况,袁多了一项现代金融的管道。

相对地,梁的四项建议基本上还是属于经济手法,只是辅以行政上的配套性约束,属于半强制性的公债发行法。

4.4回顾省思

沉重的外债压力,是清末经济的一大问题。梁身在日本,以感性的诉求和理性的计算,析述此事的来龙去脉,并提出偿还的计划书。

他的论述清晰条理,佐以日本的成功实例,来鼓舞国人解决此事的信心。然而清末外债的清偿,不只是单纯的债务问题。一方面是中国的偿债能力有限,人民的赋税负担已经过重,而课税的新名目仍一再添增;更复杂的,是列强之间为了贷款给中国清偿外债,而引发了外交上的紧张与冲突。民间虽有筹还国债之心,政府也有以国民捐来偿国债之议,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梁最倡议的方式,是由政府发行内债,用以筹措币制改革的资金,并作为偿还外债的基金。然而清末的几次公债发行经验,最后都沦为民间的报効与捐输,所以袁世凯主政时所发行的公债效果都不理想,还被梁严词批评。整体而言,在1901-1911年(所谓的“新政”期间),直隶、湖北、安徽、湖南、邮传部先后发行五次公债,总额达1690万两。由于政府债信不佳,民间观望不前,结果是这批公债有78%左右(约1324万两),被外国的银行和洋行收购,原先的内债竟转变为外债:日本占了约45%,英国约有50%,德国约5%;也就是说,列强通过各省的公债发行,把经济与政治控制力渗透到深层的命脉里。

到了辛亥革命时(1911),各地都有治安或军事上的危机,中央与各省更积极地扩充军备、整军增兵,也因而举过二十多次外债,但多数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列强对清廷的经济能力与治理状况已失去信心,常以保持中立为借口拒绝贷款。这些未成功的外债交涉过程,并不在梁的议论范围,所以本章不拟触及,请参阅许毅(1996:643-652)的概观性解说。民国3年梁任币制局总裁时,正式提议发行公债,后因1914年欧战爆发而未能落实执行,但同时期袁总统所发行的公债,最后还是以强行摊派、省县分摊的手法进行,和清末的做法并无多大差异。

梁并非专业的财经人士,他在海外纵笔为文析述中国外债的窘境,讥评清廷的内外债政策与措施。本章从他当时所写的诸多议论,综述出他的基本立场、观点、见解,可以感受到他从日文的财政与公债著作内,吸收到不少基本的内外债学理,解说给中国读者理解;同时也能介绍欧美诸国如何运用内外债的优点,来解决国家经济的困境,或甚至因而提升国民经济的水平;他也说明了内外债如何使落后国家(如埃及)陷入悲惨的状态。我们可以说,在内外债的学理与各国经验上,对当时在这方面所知有限的中国知识界与部分官员,梁提供了相当有用的信息。

但这些信息的层次是“现买现卖”型的,谈不上真知灼见的程度,也无所谓的“学理代表性”。基本上梁是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去找相关的书刊,饰以笔锋与讥评。在这种状况下,他对内外债的见解是属于报章杂志型的议论,当时能做这类层次评议的人必定不少,只要翻查同时期的报纸,就可看到许多类似的见解与评论。我们可以说,梁对内外债的见解,并无特殊深入之处,也无远超侪辈之议论,只是他有一支比别人更能“搅动社会”的利笔,因而更引人注目。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以清末民初政府财政窘迫的状况,再加上政局的动荡,清政府和袁世凯式的公债,依欧美的标准来看当然可笑。

梁身在日本,持欧美诸国富贵人家的眼光,讥评处于屋漏墙倾状态下清末政府的狼狈与低劣手法,说得头头是道;但一朝入阁主政,捆手绑脚,难以施展,所献之策亦未见高明。清末民初的公债问题,是整体性的政治、社会、经济问题,而非个人能力高低的问题。再从政策的影响性来看,梁对内外债的议论虽然慷慨激昂、头头是道,但对当时政府的财经政策有无实质的影响?他的意见有无落实的可能?从前面几节的内容看来,答案都是负面的。

同类推荐
  • 国外“三农”面面观

    国外“三农”面面观

    在外国,不少国家也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的方针政策。其中,有不少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的“一村一品”,韩国的“一社一村”,荷兰和德国的合作社组织,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农民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科技兴农,荷兰和巴西的环保措施,等等,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若遵循“洋为中用”的方针予以借鉴和参考,对我们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将是很有意义的。
  • 市场预测与决策

    市场预测与决策

    本书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市场预测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主要预测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市场研究的意识、市场预测技能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第二部分重点介绍市场决策的基本理论与主要的决策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市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进行市场决策的技能。
  •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

    教育、医疗、养老,为什么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房贷、车贷、外债,为什么我们总是入不敷出?答案只有一个:因为市场进入了增长性衰退的大滞胀时期,物价上涨、购买力萎缩、投资率下降接踵而至。继《谁都逃不掉的中国经济大泡沫》后,作者运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运筹学方法,再次为我们指点迷津。读完《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大滞胀》,你将从容应对中国经济大滞胀!
  •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中国经济热点前沿(第二辑)

    本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2004中国经济研究热点、2004年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三农”问题讨论综述、重化工业化问题讨论综述、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企业家问题讨论综述等。
  •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向何处去

    本书从两部类模型出发,创新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债务危机进行“破局”,为人们观察、了解世界债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中国模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对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从文化、历史、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地缘等方面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世界“大棋局”。
热门推荐
  • 失去的战线

    失去的战线

    意外身亡的冯天晓起死回生,被迫卷入接连不断的战斗。在遍布丧尸的现代美利坚,到二战后期的盟军登陆欧洲,还有九十年代的伊拉克,处于未来和过去的每次战争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冯天晓在磨难中逐渐觉醒,毅然踏上坎坷的命运之旅。
  • 冒险追踪记

    冒险追踪记

    夏洛克·福尔摩斯是英国小说家亚瑟·柯南·道尔所创造出的侦探,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名侦探最佳代名词。福尔摩斯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已经深入人心。本书中的作品谴责了各种犯罪和不道德行为,宣扬善恶有报和法网难逃的思想,在普通公众中引起心理共鸣。
  • 守护甜心之冰影梦

    守护甜心之冰影梦

    只是一个转学生,我们的友谊就结束了,让我没想到的是,你们情愿相信认识两天的人,也不肯相信认识了两年的我,守护者你等着,三年后。。。。。。。
  • 混沌争锋

    混沌争锋

    人类在生死之间会爆发出极大的潜力,觉醒自身的一些机能,如同远古之时先民觉醒抵抗万族一般。起于微末之家的少年纪旭在机缘巧合之下觉醒,才知道觉醒的世界比正常的世界凶残的多。修士为了变强而泯灭人性,为了生存而残酷无比。这一切居然都是一场阴谋,这场算计了全部人类的阴谋又是谁布下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纵风云裂变,苍穹倒覆。我亦将血荐轩辕,混沌争锋。
  • 守护甜心之灵梦之语

    守护甜心之灵梦之语

    亚梦,你是灵梦女王,你必须离开你的同伴,你可以主宰一切。但你要离开守护者不然总有一天会被他们抛弃,选择吧!宁愿你相信命运,但命运不会相信你,和守护者待在一起,总会吃苦头的,快回归原来的一切吧,回来主宰这整个世界吧!
  • 跟帝王学管人

    跟帝王学管人

    本书全面梳理了金圣叹的学术思想;在思想渊源方面,不仅分析了金圣叹对李贽《童心说》的继承和变革,而且考察了金氏与钱谦益的通经致用思想的渊源;其次,介绍了关于金氏的文学思想,对金氏的虚构论、人物个性论、叙事角度论、章法结构论等小说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等。
  • 五行天下纪

    五行天下纪

    背负父仇灭门之恨,少年一路走来,结识挚友,觅到红颜,屹立在大陆之巅
  • 阴阳生死万物情

    阴阳生死万物情

    从我地铁碰到他,一切都不一样了...一个神秘的组织“阴阳花”,到底谁是幕后主使?由各种东西拼成的古老地图是否能为我解谜?最后又该如何面对她(他)...
  • 邪妃冷帝

    邪妃冷帝

    传闻中六大强国之首的冥焱帝国的帝王风千傲,妃子在侍寝之后无一都死于非命。六国之中风云帝国十三公主南宫音儿代姐出嫁。冷王是面瘫,邪妃是极品。
  • 异能的约定

    异能的约定

    觉得前面写的不好,所以从新写过,在后面的整改篇中。求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