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6700000055

第55章 我国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战略研究(1)

12.1 产业区域布局理论研究

12.1.1 经典区域布局理论借鉴

产业的区域合理布局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对产业区域布局理论的研究也由来已久,形成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朗索瓦·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及萨伦巴和马力士由此延伸形成的点轴开发理论,以及弗农的梯度转移理论等诸多成熟的理论。但以上理论受时代限制,强调工业领域的区域布局。本书针对目前兴起的现代服务业,对以上理论如何指导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布局形成以下相关论断。

(1)资源禀赋理论。对现代服务业而言,区域人才、资金、技术等人文社会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定位与区域分工。例如,对传统的物流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门类而言,更多依托的是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发展;对于研发产业、文化创业产业、信息咨询业等新兴现代服务业门类,对区域的人力、技术、资本等有更大的依赖性,并易于形成区域集聚;对于现代商业、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业态,会在区域形成网络状分布格局。

(2)竞争优势理论。现代服务业发展应紧密依托区域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遵循产业升级规律,不断细化和更新区域主导产业,有选择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高端服务业,并注重新型产业业态的培育。

(3)产业集群理论。重视区域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与集群化,注重完善区域的水平型产业集群,同时关注产业的垂直分工,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孕育新业态。

(4)增长极与点轴理论。重视优势区域内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或特色集聚区的培育,形成增长极。增长极通过乘数效应和扩散效应经交通线(轴线)波及整个区域,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在区域范围内,确定若干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区域与重点发展轴线予以重点发展,优先开发位于轴线上和轴线的直接吸引范围内的区域。

12.1.2 产业发展基本规律借鉴

1.产业价值链规律

价值链的分解与集聚导致专业化空间的出现:在价值链不同环节之间不断分解、细化的同时,相同或相近的环节在空间上形成集聚,最终形成专业化空间。

(1)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布局而言,价值链环节在进行分解、集聚时,由于各地区的资源差异,往往会形成多个不同能级(梯度)的集聚区(增长极),出现“一主多辅”、“多主多辅”的结构。

(2)物流、医疗、商务等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类现代服务业适合多层次、多点、分散式布局。研发、软件和金融等高端要素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更需要突出重点。

2.产业生命周期规律

产业生命周期揭示了产业的发展过程,即每个产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一般分孕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区域产业选择及产业发展战略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1)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集聚特点,所依托的要素也不尽相同。一旦某一区域的某种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就很可能向其他区域转移,而自身培育新的增长点(即产业升级)。

(2)我国不同区域现代服务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持续创新发展的机制,而部分地区还处于成长阶段,因此不同区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目标应有所差异。

3.产业组织规律

产业组织规律集中反映了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对于资金、技术、市场、人才、服务等产业要素配置的不同需求,政府、大学、科研院所、中介等产业主体必须积极推动产业组织创新满足这种需求。产业组织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不同类型的现代服务业对市场、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基础设施、政策等因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这决定了其将会在不同地区形成集聚。

(2)对某一区域而言,可以通过政府等各方力量形成“人择优势”,在局部形成突破,形成独特的发展模式,逐步吸引各类产业要素的集聚,实现局部跨越式的发展。

12.1.3 基于产业要素的区域布局理论框架

1.现代服务业的区域要素属性

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的要素可分为自然禀赋要素与后天要素两种。自然禀赋要素是指自然形成,或经长期历史沉淀形成的不易变更的要素形态,包括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人文风俗、自然景观、矿产资源等;后天要素是指动态的,可人为创造的,影响区域发展的产业匹配要素。自然禀赋要素一般在服务产业发展的初期发挥作用,如旅游业、物流业等;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等后天要素的提升作用日趋明显,并成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导要素;另外,新兴现代服务业大多建立在后天要素的基础上,对自然禀赋要素的要求不高,如互联网、软件、数字内容、电子商务、研发服务等。因此,后天要素是判断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的最直接考虑因素。

市场、资金、人力资源、技术、信息、基础设施、政策环境等七大产业要素(创新要素)对区域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具有较大影响。根据区域产业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的现代服务业态偏好在不同区域形成集聚。一般而言,金融业偏好区域经济发达、资金需求与流动活跃的区域;软件业的集聚主要受区域人力资源、融资途径多寡的影响;医疗服务适合形成区域内分散分布,以贴近需求市场为主导影响因素。

(1)市场环境。根据各业态的市场需求及产业辐射程度,形成集聚分布,如形成基于商务服务的CBD区域,或形成散点式布局如社区医疗服务等。一般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偏好在服务对象集聚区附近形成集聚;贴近大众的生活消费性服务业则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特征。

(2)资金。区域金融环境的优劣、资金活跃程度及投融资环境等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现代服务业相关细分业态的集聚程度。如区域资金等流动频繁的区域易形成保险公司、银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集聚。

(3)人力。区域的人力资源属性会对现代服务业的区域集聚形成影响。如对于研发产业而言,在高等院校、研究所等专业人才集聚的地方更容易发展;对于呼叫中心等则对区域人力资源的成本更加敏感。

(4)技术。区域技术能力包括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科技设施、科技组织等。

区域技术能力是影响技术敏感型服务业能否在区域形成并集聚的关键因素,如检测服务、研发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

(5)信息。主要是指区域信息量的多寡、区域信息资源的准确程度、信息获取的价格、信息获取的途径等。如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偏好在信息获取的优势区域形成集聚。

(6)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中的某些业态对区域的硬件、装备等基础设施有很高的要求,如现代物流业对区域港口、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检测、认证等服务业也偏好在口岸地区形成集聚。

(7)政策环境。区域对服务业的支持方向、支持力度及支持方式等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政策支持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在区域形成集聚,有利于引导产业升级,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2.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分布属性

现代服务业区域分布呈现面、线、点三种形态。

面式结构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的服务半径,不适合在区域内以产业集聚的形态出现,如社区医疗、现代教育等公共服务以及基础的银行业务等。面式现代服务业态的发展是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其发展途径是在区域内形成合理的分散布局,使其服务功能覆盖整个区域人群。

线式结构的现代服务业一般具有宏观意义的服务半径,易于形成集聚,并且根据辐射半径的不同形成梯度结构,包括现代物流业、现代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等。一般对于区域经济而言,此类现代服务业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而且线式结构的形成需要国家或区域的战略统筹。

点式结构的现代服务业没有明显的服务半径,其发展一般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典型的知识经济的产物,是产业不断细分与业态创新的结果,如互联网服务业、电子商务、软件及外包、研发服务和数字内容等。这类服务业创新要素十分敏感,尤其是如科研机构、网络设施、创新人才、政策措施等,容易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形成集聚区。

3.现代服务业的区域服务对象属性

区域服务对象的多寡、优劣以及分布状况,直接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分布。一般而言,城市是现代服务业面对的三类服务群体——政府部门、企业与自然人的主要集聚区域,因此,城市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最佳载体。对于政府部门众多的区域而言,容易形成公共管理咨询、会务服务、电子政务服务、公共设施服务等服务行业的集聚;对于企业众多,商业氛围浓重的区域,容易形成如现代物流、金融业、电子商务、商务服务、法律咨询服务等服务业态的集聚;对于人群消费水平高,消费旺盛的区域,会形成如互联网服务、数字内容、现代教育、现代医疗等服务业态的集聚。

12.2 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战略研究

12.2.1 现代服务业区域布局现状

2006年我国四类典型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技术、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2.33万亿元,占第三产业总额的30%。从区域看,我国已有一些区域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崛起,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但总体看,我国各区域的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仍需加速发展。

1.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区域整体布局结构

(1)我国现代服务业区域结构呈现“三级梯队”布局。

根据规模,我国现代服务业可如下划分:北京与上海两个国际性大都市为第一梯队;东部沿海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构成了第二梯队;第三梯队是我国的其他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这些地区中如武汉、长沙、成都、西安等率先发展,成为区域发展亮点。

从各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看,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分布也呈“三级梯队”格局,并与按规模划分的区域格局基本重合。

(2)北京与上海在我国率先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

2007年,北京市和上海市的服务业规模均突破了6000亿元大关。其中,北京市服务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例达到了72.1%;上海市服务业产值占区域GDP的比例达到了52.6%。从业人员结构方面看,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达到了634万人,占就业人员比重为68.9%,上海的这两个数字分别为502.55万人与63.9%。2007年,四类典型现代服务业分别占北京与上海两地服务业的47.2%与42.2%。两地在金融业方面的实力都很强,上海在现代物流业方面占据优势,北京在研发服务业与信息服务业方面占优势。北京科技活动与创业活动活跃,是我国的创新中心;上海是我国吸引外资的窗口城市。

(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已进入经济结构转型的历史阶段。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过程,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从东部沿海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看,虽然服务业的总量(除北京、上海外)占到全国的近一半,但是服务业占地区GDP的比例普遍偏低。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服务业比重最高,为43.3%;山东省最低,仅占33.4%。因此,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4)中西部部分地区现代服务业率先崛起,成为区域发展亮点。

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比较,中西部地区受要素配置因素影响,现代服务业规模普遍较小。但个别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各省的省会城市,由于比较优势,率先崛起,成为区域发展的亮点,如郑州、武汉、长沙、成都、西安和重庆等。中西部亮点城市地区一般处于区域交通节点位置,均具有较为优越的发展条件:郑州拥有我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的郑州期货交易所;武汉与长沙处于长江中游,水路交通便捷;西安、成都、重庆均为老工业基地,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各区域利用先发优势,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成为中西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中心区域。

2.我国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区域布局现状

(1)金融业。

东部地区是我国金融业的主要集聚区,北京、上海为最具竞争力的金融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得到率先发展,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带动了区域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并形成集聚。根据2007年统计数据,东部是我国金融业最发达的地区,在金融指标上全面占优;金融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近70%。其中,广东的资产规模最大,北京和上海的金融资产集中度最高。从金融总部的分布来看,东部集聚了两大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两大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我国的领先券商、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

同类推荐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 新编经济法教程

    新编经济法教程

    本教材结合了最新的国内有关立法动态,吸取了经济法学界诸多观点,由长期从事经济法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教师编写。本教材包括了经济法基础理论、企业组织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纷争处理法等法律制度。与同类图书相比,本书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特点,力图避免枯燥烦琐的理论演绎,在内容和体例上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反映了最新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的成果。
  • 万科真相

    万科真相

    “空手套白狼”,一个原本下海的“小官员”,如何能在20年间打造出中国最大房企帝国…… “做空卖空”,一个本是作坊式的贸易公司,如何能在30年间成长为全球最大住宅企业…… “资本滚雪球”,一个曾经在菜市场兜售股票的企业,如何能在18年间滚出超过美国前四大房产公司之和的市值……
  • 共和国的村庄

    共和国的村庄

    本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以具体的村落为切入点,反映新中国60年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记述了新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五个村庄,间接反映了建国60年的历史风云。
  •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知识服务业:都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

    本书是对知识服务业这一全新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专著。内容从对知识经济和知识产业的讨论切入,对知识服务业的内涵、范畴以及发展前景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并从大都市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知识服务业的发展潜力。本书不仅理论上有创新,而且国内外相关资料翔实,在实证研究方面也有科学的判断,具有实用和指导价值;适合政府人士、学者及相关企业界人士阅读。
热门推荐
  • 生存之忆

    生存之忆

    “我是谁?来自哪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林力直到进入一个叫《生存》的末日网游,真相的迷雾才慢慢散开注:本书纯属虚构,切勿当真
  • 相府三小姐之嫡女不废柴

    相府三小姐之嫡女不废柴

    她与他注定此生无缘……她以为他爱她,可她没想到最后在背后捅刀子的却是他;他以为他不爱她,却不曾想在看到她倒在怀里的那一刹那心如刀绞……她以为他爱的不是她,可没想到他为她而送命……红尘漫漫,纠纠葛葛,究竟谁才是谁的谁~
  • 忆童趣

    忆童趣

    长大后才慢慢开始怀念当年,才明白无邪是真,无忧是多大的幸福!
  • 公爵大人的降魔妻

    公爵大人的降魔妻

    初次见面,冥幽月轻挑起男子光洁柔美的下巴,斜眼挑眉暧昧轻笑:“帅哥,偶把你可好?”。男子轻抿薄唇,暧昧一笑:“好!”。再次见面,冥幽月朱唇轻启贴近男子耳边轻声低笑:“帅哥,偶睡你可好?”。男子往后一靠,头枕双臂双眼微眯挑眉轻笑:“等的就是你这句,来吧!不要因为本帅哥是娇花而怜惜!”。数年后:“东方洛,你若敢丢下本姑娘独自去看日出,本姑娘发誓即使上穷碧落下黄泉,也定不会放过你!”。
  • 幽冥邪王

    幽冥邪王

    一份契约,签下的却是生死状,一代枭雄,魔皇终于遇上了贼船,一代王者,boss沦落异世,究竟谁才是天道的选择?谁会走向那个巅峰?
  • 三国之我成了赤兔马

    三国之我成了赤兔马

    司马南穿越了,穿越到了三国,没成为人中吕布,却成了马中赤兔!司马南:我说我是火德星君下凡!路人甲:你是一匹马!司马南:我能日行万里,来去如风!路人甲:你是一匹马!司马南:我力大无穷,能生撕虎豹!路人甲:你是一匹马!司马南:我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路人甲:你是一匹马!……司马南:我怎么就成了一匹马了呢?⊙﹏⊙!推荐我自己的书(我成了暗黑破坏神)
  • 超神学院之君炎

    超神学院之君炎

    一个人能做到什么,并不完全取决于血统,而是他想做到什么,我认为你不行,不是说血统或者能力,而是你没有目标,没有什么目标能让你豁出去、用尽全力,豁不出去的人是没有用的,就算你的血统比我们都强。因为以前有一次,有个人在我背后死了,我什么都没有做,只是一个劲儿地开车往前跑。。。等我明白自己是个懦夫拼了命想回去找他时,却再也找不到了。你能明白那种感觉么?如果你还有命能拼,就别等到后悔了再拼。每个人都会有些理由,可以让你豁出命去。你留着命......就是等待把它豁出去的那一天。---楚子航
  • 位置

    位置

    沈天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幸运地进了预算处。他是那种德能勤绩都很突出的机关干部。靠着自己的才华和业绩,沈天涯从科员一步步做到副处级,再做到副处长,正处级副处长做了几年后,终于盼来了非常难得的做预算处长的大好机会。沈天涯数度起落浮沉,终于凭自己的智慧和胆识,获得局长和市委常委主要领导的赏识,做上了预算处长。然而预算处长虽然位显权重,终究处于权力和金钱的漩涡中心,并不是谁都玩得转的,精明如沈天涯这样的能人,最后还是败走麦城。好在沈天涯没有就此沉沦,他又另辟蹊径,从命运的阴影里脱身而出,全身心投入到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大事业中,从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 公主抢夫:拖走绝色驸马爷

    公主抢夫:拖走绝色驸马爷

    才穿越就被驸马一箭穿心,皇帝老爹要砍他脑袋,想救他她必须休夫再娶。七公主好色残暴,哪有男子敢和她成亲?府上众多男子都腹黑阴险,不愿招惹他们,她出去抢个俊美如仙的男子回来,却发现他是掌门师叔。从此师叔住在公主府,她对他很好。他们鄙视她:“公主的口味真是不一般,老男人也吃得下。”而师叔见到谁都说:“她每晚让我给她洗脚铺被子,欺负我不把我当长辈,真是无耻败类。”谁说她要一直被他们冷嘲热讽?师叔恶意抹黑她名声更是可恶。她炼丹炼器修炼法术,决定要用强大的力量镇压住他们……
  • 咒灵师

    咒灵师

    叶辰的家族每一代都受着一个诅咒,他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死于他的影之口,就那样一口一口被吞食干净……他永远也忘记不了,父亲死前曾拍着自己的肩膀说:永远也别召唤你的影!但那被诅咒的影之咒,能轻易逃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