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4600000032

第32章 鲁迅·寿镜吾·三味书屋(3)

寿先生十分同情农民,体贴农民,并尽自己微薄的能力,尽量给他们以切实的周济和具体的帮助。据周建人回忆:“有一次坐船下乡,遇到大风,把船篷吹走了一块,船户要去捞,寿先生赶忙拦住,说太危险了。船户说,一个篷要两元钱呢!寿先生说,我赔你的。回来后,果然赔了两元钱给船户,船户很感激。”此虽区区小事,但也足可以看出寿先生作风之一斑,也可以看出寿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了。

寿先生还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的家长、邻舍,特别是一些遭遇不幸的人。1894年冬至1896年秋,鲁迅的父亲长期卧病在床,以后又吐血不止而转入水肿,眼看病情一天比一天地加重起来。家中为了医好他的病,不惜代价地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吃了特别的药丸和“蟋蟀原配一对”做引子的汤药仍不见其效。最后只好请来一位绍兴城中的“名医”何廉臣来诊治。这位所谓的“名医”,不但诊金特别高昂,而且用药最为古怪。一次,竟开了一种奇特的药引,说是要找“三年以上的陈仓米”。全家人为之出动,多方设法,跑了好几天都找不到这种药引,心里感到十分焦急。当寿先生在三味书屋里问起鲁迅父亲的病情时,鲁迅如实地讲了。想不到寿先生却当即答应:“我去想想办法看!”“寿老先生亲自背了一只钱褡(装铜钱的褡裢),里面大约装了一升多的陈米,其实医方里要用的只是一两钱。当他背到我们家的时候,大家都感动了。”在鲁迅家遭遇困难的时候,寿先生伸出了援助之手。

尽管“陈仓米”的药引治不了鲁迅父亲的病,但这种帮助确也给鲁迅和他全家以很大的温暖,真有些感激不尽哩!那时,鲁迅的祖父介孚公正在坐大狱,其家已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不但无法筹措高昂的医药费用,连鲁迅本人也被人讥笑为“乞食者”,可以说是受尽了“亲友们更多的歧视”。可是,就在这艰难困苦之际,年过半百并作为老师的寿先生能够抱着同情的态度,能够主动而热情地替一个小学生和他的家庭排忧解难,四处奔走,这在鲁迅幼小的心灵里,又怎能不引起深深的震动而铭刻在脑海呢?

寿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他“一领布袍,长期蔬食”,六十年如一日,一直靠勤苦的教书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对于这种清苦的生活,寿先生甘之如饴,安之若素。二儿子洙邻考中秀才时,寿先生并不为此感到喜悦。当报单到家的时候,寿先生只是出于传统的习惯,淡淡地托出三百文铜钱。报喜的人嫌少不肯收,寿先生却说:“这是我父亲时候传下来的规矩,三代如此。”否则的话,“我把钱收起,你将‘秀才’拿回去(好了)!”后来,洙邻觉得一辈子守在乡下坐馆教书,生活很难维持下去,于是很想出去参加乡试,但寿先生却执意不肯。他认为当时是贼官当朝,是乱世,乱世就不能出去做事。可儿子坚持要去,急得寿先生发起火来,竟将儿子关进房里扣了起来。结果他还是从窗户里逃了出去,终于中了考,当了吉林省农安县知县。儿子上任后曾专门差人给家里送来一些银子,想孝敬老人家,以维持他晚年的清贫生活。谁知寿老先生见后大发雷霆,连看也不看一眼,还当着差人的面大骂儿子:“畜生,不听话!”最后他执意不收,竟让来人原封不动地带回去了。

1962年10月,在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六周年之际,寿镜吾先生晚年的学生寿耕梅,写了《四十五年前读书的回忆》一文,说寿“老先生治学教人,从不以高第做官为可贵,而以学为明理,行先克己,做到言必顾行,行必顾言。在封建王朝以文赋取仕的漫长一段时代……终身止一青衿而已”。当时,寿先生已故去三十二个年头了。三十二年后,他的“年逾花甲”的“老学生”寿耕梅,仍这样深怀敬意地感念着他,可见他在学生中留下的印象之深,影响之大。

从以上有据可查的史料来看,鲁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确实是一个勤俭朴实、严谨执教、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的一代师表。在封建时代,他能够博得学生、家长、乡里以及广大社会面上的好评,一直被公认为是“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辛亥革命后不久,绍兴一带的人们,为了表彰他的这种精神,曾敬赠他“通天教主”的称号。1929年又自发地敬送他匾额一方,以颂其“治学教人”之功德。如果说,整个封建时代是个大染缸的话,那么寿先生正是一个“处于污泥而不染”的清白、正直、勤苦的旧知识分子。

(四)1937年1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给徐特立同志六十寿辰的一封祝贺信》中,曾写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我们教育工作者每当读到这段话时,都感到格外亲切,心里总像有一股暖流一样。在对待寿镜吾先生的问题上,鲁迅正是这样做了的。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只有十二个同学,而鲁迅正是他们中年龄比较小的一个。1897年3月以后,鲁迅的同学纷纷离塾,各奔前程。他们中有的做了幕友,有的当了商人,也有的子承父业,甚至“升到绅士的地位”。这些学生,一个个神气十足,也许把寿老先生忘掉了。而十八岁的鲁迅,却不顾人们的“奚落”与“排斥”,拿着母亲含泪为他筹措的“八元川资”,告别故乡,告别老师,结束了自己的童少年时代,开始走上了一条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新路。这与寿先生“不热心仕途”、“不慕求功名”的朴素民主思想影响是分不开的。

1898年至1901年,鲁迅在南京读书。这期间,他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的许多东西,接触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一些新鲜事物,思想眼界开阔了,社会见识增长了,对儿时的一切有了新的认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忘记自己私塾时代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他每年放假回绍兴后,不论有多忙,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高兴地向他述说自己在外面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师生之间的感情仍深深地留在两人的记忆里,到后来竟成为亲切的怀念。

鲁迅对寿先生一直是很关怀的。1902年至1909年,鲁迅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留学。这八年中间,鲁迅的思想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但他仍缅怀着远在祖国绍兴的寿先生。当时,“校中功课大忙,日不得息”,“所授有物理,化学,解剖,组织,独乙种种学,皆奔逸至迅,莫暇应接”,可他还经常写信向寿先生汇报自己在异国日本的学习情况。而寿先生每次收到鲁迅从国外寄来的信件时,总也是兴奋地带上老花眼镜,连夜给鲁迅写回信。

1906年6月,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因时间急促,只停留了短暂的四天,但他还是从百忙中脱出身来,冒着暑热,特地去探望了年近花甲的寿先生。作为学生的鲁迅,他是很了解寿先生寂寞、苦闷而忧患的心境的。两人一见面就激情地促膝长谈了起来。阔别多年,他们有多少话要讲呵,但除了畅叙离情别绪之外,更多的是抒发对黑暗现状的不满,对祖国前途的担忧。在谈话中,鲁迅从思想上关心他,从政治上鼓励他,极力帮助他正确分析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变化与发展。鲁迅预感到:整个中国必将爆发一次大的革命,也相信伟大祖国未来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灿烂的。鲁迅的话和他所阐述的革命道理,对长年禁锢在书屋深院而孤陋寡闻的寿先生,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1909年5月,鲁迅从日本归国以后,开始在杭州和绍兴从事教育工作。

这期间,他与寿先生有不少见面的机会,但有时也通信。可惜这些珍贵的信件几乎全部散佚。现在唯一可见的一封信,是寿先生写给鲁迅的。这封信至今仍保存在绍兴鲁迅纪念馆里。

1920年至1926年,即鲁迅在北京的八所高、中等院校任教时期,他们师生间也还有书信来往。如1923年1月29日《鲁迅日记》记载:“上午得镜吾先生信。”同年2月9日《鲁迅日记》又写道:“寄镜吾先生信。”可惜这些信件至今没有发现。因此,信的内容也就不得而知。

在北京工作期间,鲁迅曾三次回故乡绍兴探亲、搬家。他每次回来,也总抽空去看望寿先生。据寿先生的长孙寿积明追忆:“鲁迅先生每次来时,祖父总是在三味书屋里接待他的。坐在八仙桌北首的客椅上。我那时虽然年纪还小,不懂事,但看祖父和鲁迅先生总是那么亲昵,不时两人相互发出爽朗的笑声,一谈就半天。”

1926年9月18日,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报到刚十六天(鲁迅是9月2日到厦大的),还未顾上很好地休整一下,就执笔写了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时,寿先生已是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而鲁迅也将年近半百。但鲁迅仍以优美动人的抒情笔触,重温了启蒙时代入塾读书的生活。他这样追述自己第一天到三味书屋入学时的背景:“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里可以看到鲁迅初次见到寿先生的第一个印象,并怎样占据着十二岁鲁迅的幼小心灵。在少年鲁迅的心目中,他的老师是多么和蔼慈祥,多么可亲可敬。其实,关于寿先生的文字又何止是这一篇呢?鲁迅为了表达对这位“设校授徒、专心一致”、“处之怡然”、“历久不渝”,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寿镜吾先生的尊敬,在他的日记和着作中提到时,无一不是尊称为“寿师”或“镜吾先生”的。寿先生的夫人徐氏在绍兴病逝,鲁迅于1915年12月3日“得寿师母讣”后,当即“以呢幛子一送洙邻寓”。12月5日,“寿洙邻设奠于三圣庵”,鲁迅于是日“上午赴吊”。

鲁迅对寿先生一家的感情是很深的。他不仅对镜吾先生和寿老夫人是这样,就是对他们后代人,像刚才提到的二儿子寿洙邻,也一直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1914年洙邻从东北移居北京,在北洋政府的平政院担任法官。

这一期间,他与鲁迅之间的交往是很密切的。尤其鲁迅因反对章士钊而被无理地免职以后,洙邻为了支持鲁迅对执政府的正义斗争,曾“热情地对鲁迅提供了不少帮助”。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出版以后,他热情地写信祝贺,并指出了书中的一处差错。鲁迅收信后,“即行更正,并志谢于书端”。

同类推荐
  • 秋风吹不尽

    秋风吹不尽

    本书是萧默作为建筑艺术专业之外的一个文章选集,是对那一代知识分子(如常书鸿、高尔泰等著名人物)的真实记录。1963年,作者由梁思成先生促成到敦煌莫高窟从事建筑历史研究,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十五年。敦煌不仅赐予作者成为一位有影响的建筑艺术历史与理论学者所需要的学术资源,也给了他难以忘怀的人生历练。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世界文化常识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人应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文化、世界文化、社交礼仪、国学常识、中外未解之谜、文化典故等知识。
  •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位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金三角古河东地域,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养育了无数的华夏才俊豪杰。早在开辟鸿蒙、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就演绎了女娲抟土造人的优美传说和黄帝与蚩尤征战盐池的喧嚣;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后稷嫁穑,禹凿龙门,嫘祖养蚕,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 读故事学国学

    读故事学国学

    本书涉及国学知识:“哲学星空”、“史书巨著”、“医学经典”、“书画长廊”、“戏曲文化”、“文学殿堂”六个方面,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经典读本。
热门推荐
  • 希望你幸福

    希望你幸福

    你要学会往前走,往一心要到的地方。纵使百般艰难,相信,我就在身旁。
  • 罪后系列2

    罪后系列2

    命运的作弄永远在幸福背后我追寻着你的脚步却永远只能追寻因为我……牵不住你的手如果磨难是我们相爱的前提条件我想超越了千年的羁绊已经够了吧……
  • 一抹灵杀

    一抹灵杀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好比是人间的警察,专为鬼域维持秩序。那些违反鬼域规定的鬼魂一旦骚扰人间或者扰乱鬼域秩序,都是他们修理的对象,对于这些胡作非为的鬼魂,他们有绝对的处置权。这群人被人们称作“驱灵人”。
  • 化蝶之死在美人怀

    化蝶之死在美人怀

    能遇见就是缘,哪怕就匆匆一眼,我们注定要相爱;不会变。。只是无命在爱。《化蝶之死在美人怀》____作者:孤影单单淡淡希望你们会喜欢。
  • 腹黑娇妻太磨人

    腹黑娇妻太磨人

    (本文是坑。新书已发布,希望大家能支持。)风流兮只想安安静静地修炼,然后上天入地,肆无忌惮。打定了主意要孑然一身,只是身后这个男人难缠的很,杀人他递刀,花钱他也掏,还时不时的要抱抱。她暗叹一声,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到头。男子对此呵呵一笑,永生永世都别想结束。
  • 昊天仙纪

    昊天仙纪

    一念万骨枯,一啸风雷震;一手平沧海,一剑破苍穹。
  • EXO:带我入狱

    EXO:带我入狱

    我们,都跌入过深谷。我们,都是魔鬼、我们,都杀过人。我们,都摔得粉身碎骨。我们,都曾举起过枪、我们,并非天使。我们,没有灵魂我们,在地狱中狂欢!Iamincapableofactio
  • 向阳孤儿院1

    向阳孤儿院1

    长篇小说《向阳孤儿院》取材于真实的孤儿院,由一个个鲜活而真实故事加工改编而成。小说以日记的形式书,,一天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及真实性,在情节设计上巧妙新颖,故事引人入胜。
  • 大星阵

    大星阵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冥王星逐渐衰落,从行星中除名。是天体的自然现象,还是宇宙中不可预知的神秘力量?号称全属性的天体体质,悄然出现。南牧大陆的天禁,一道道开启。昊族,血卫,幽族争相而来,杀之?护之?顷刻间,风云变幻,谁是敌?谁是友?处于漩涡中心的苏石,能否破开层层阻碍在压抑中爆发,开启他的阵武双修之路?又能否破开层层迷雾,走出已经预定的宿命?或许,这一切都要依靠他丹田中的那个“心轮”……
  • EXO之浮梦三生

    EXO之浮梦三生

    她们,是天间的统治者夜后生的十二个女儿。她,是天间的统治者夜后的娃娃,也就是花国的统治者千阴,千阴生了十二位花王娃娃,在十二位公主出生时,每个花娃娃都选了一位公主当自己的主人。他们,是狼族的十二王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超能力,当她们和他们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三世之恋,千年轮回,爱情总要考验,三生三世的虐恋,永远没完。“雪,你后悔吗?”“不”“为什么”“因为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