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3000000005

第5章 “我”与法师的对话(1)

——“我”问法师的9个问题

人人都叫我“觉真法师”,但是,觉真法师是我吗?我是觉真法师吗?这个篇章里,我就向我自己(觉真法师)提出问题。

科学家是寻找问题的答案,思想家总是寻找未有答案的问题,我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思想家,所以,我就让我自己(觉真法师)来思考、自己来回答。

“万事都从人开始”。谈人生,这是一个很本质、很重大的论题,希望这个自我思考、自问自答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1.我能认识自己吗?或者,我怎样才是认识了自己?

据说,希腊哲学的第一课就是“认识你自己”。我能认识我自己吗?我已经认识“我”了吗?怎样才算认识自己?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向何处去?我的生命源头在哪里?我的生命的归宿在何方?我的存在的本质是什么?我为什么活着?我应该怎样活着?

我活得像“我”吗?我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今天的我是“我”吗?我是父母未生我之前的那个“我”,还是父母生我之时的那个“我”,还是后来被社会规范了的这个“我”?我已经不再是“我”

(或者已不像原来的那个“我”),那么,我还能和原来的那个“我”重逢吗?我能找回原来的“我”吗?我应当是一个怎样的“我”?我能主宰我自己吗?如果我不能主宰我自己,我又是被谁“主宰”的呢?

我能超越“生老病死”的局限吗?我能由“必然王国”到达“理想王国”吗?请原谅,我在这里,一口气提出了24个问题。我不知道这些问题是不是希腊哲学第一课“认识你自己”都必然要讲到的内容,也不知道希腊哲学第一课“认识你自己”是否都已接触了这些问题,或者都已回答到了这些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都作出了回答,是否就已“认识你自己”了呢?

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人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并不陌生。可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若从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于明万历十年(1582)来华算起,也才四百多年。而同样是外来文化的佛教,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则已经两千多年了。在这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的思想、义理、仪轨承传,不断被中国原有的民族文化吸收、融合,不仅成长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而且它早已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了。儒、佛、道成了中国文化的“三原色”,儒、佛、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DNA,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教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乃至对民俗、民族语言等多种文化形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所一致公认的。难怪季羡林先生曾经说,不研究佛教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再细分起来,更无法写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了。赵朴初先生生前也曾幽默地说过:“如果我们要完全撇开佛教文化的话,恐怕连话也说不周全了。”而贾应逸、祁小山先生在其所着的《佛教东传中国》一书中,更指出:“只要举目望去,屈指数来,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却是那样地渗透骨髓,彻入心脾,以至于我们几乎很难避开外来的佛教文化,提炼出真正纯粹的‘国粹’来。”上述所引三条资料,说得都太精彩了。佛法本来同我们就是如此之近啊!回到本文的开头,希腊哲学第一课所提出的主题——“认识你自己”,在佛陀的教化中,都已一一解答了。如果说,我至今还不能认识我自己,那恐怕就是因为我还没有走近佛陀,还没有进入佛法,还没有了知佛法。因而,我仍然茫然无知,我仍在我的24个问题的问号中沉浮,不能走向一个完整的句号。

《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中云:“佛告弥勒:若金银、琉璃、珍珠、玛瑙、珊瑚诸宝,及诸乐具,不能令人离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弥勒,唯有正法能大利益,离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每读这一段经文,我都感到很亲切。跨过两千五百年时空,佛不是正在对今天的人们作最现实的开示吗?生老病死,是释迦牟尼最先发现的人的肉体的局限;忧悲苦恼,是释迦牟尼最先发现的人的精神的局限。参透了生死苦恼的因果本末,了悟宇宙人生的本来面目,达于出离生死的解脱之道,正是释迦牟尼最先对“认识自我”的圆满答案。腊月初八,夜睹启明星的那个“知如实,见如真”的朗朗清晨,开启人类智慧的佛陀诞生了,照破无明的佛法诞生了,人们才尊称这位觉者为“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佛告弥勒的上述开示,以鲜明的对比,说金钱珠宝、人间财富,不能使人出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唯有佛法、正法,才是人的最大最根本的利益,才能使人出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也是着名存在主义思想家的海德格尔(Martin Heidgger,1889-1976)所说的一段话。他说:

今天人类已经难以和本真自我相逢了。

果然如此,人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因为他被财富、欲望、权力、物质享受所异化了。我们何时才能和失去了的本真自我重逢?

这位德国哲学家虽不是佛教徒,但他发出的慨叹和感知,却与佛教文明完全一致。佛陀所说的“金银珠宝及诸乐具……”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代语言,海德格尔所说的“人被财富、欲望、权力、物质享受所异化了”是当代语言。语言形态的历时性,虽有差别,但他们所指出的人的生命误区和现实的社会弊病则是完全一致的。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服务,而不是贪婪金钱、贪污攫取。服务是一种人对人的关怀和崇高的生命境界,又岂能沉迷于物质享受、感官刺激、欲望颠倒?道德真空正是信仰真空的必然,道德危机与信仰危机往往互为表里。贫富两极,社会不公,怨声载道,诅咒与妒恨使人失去理性,仇视和报复积为社会病毒。人既失去了本真的自我,又谈何“认识你自己”?

佛陀的伟大启示,恰恰从人的存在的根本问题——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的人生局限和社会病毒,唤起我们的清醒反思,让我们来认识自己。在佛说诸经中,《大佛顶首楞严经》可谓直指心源,开见性成佛法门。“具膳餐饭,适口充肠”,谁能不食?为了吃,阿难行乞,引出了故事的开头。途遇摩登伽女,一见倾心,瞬间落入情波欲海。食色成为人生欲障的起点,由此层层推进,步步点化。自性本来清净,固当常在定中。妄缘不断,声色沉迷,生因识有,根在无明。

《楞严经》一开始便切入人生身心性命的本体,由此展开了宏大的系统论述,指出了最终达到身心解脱、生命升华的理论和方法。这不是人认识自我的最好途径吗?

2.我是谁?或者,谁是我?

有个故事说的是新疆的阿凡提,为了不忘记是“我”,在自己的胸前挂了一个牌子。牌子在,就是“我”在。有一个朋友同他开玩笑,把这块牌子,悄悄挂到了自己的身上。阿凡提见了,大吃一惊:

“今天晚上回家,是我回家呢,还是你回家呢?说我是我,我没有了牌子;说你不是我,你却又挂了我的牌子。”

阿凡提是用“牌子”来指认“我”。

我叫“觉真”。师父还没有见到我,就为我把这个名字取好了。

他告诉我,我的法名是“乘幻(乘字辈)”,号“觉真”,这是从一副对联中来的:

阅遍尘寰原是幻

穷研妙理急归真

师父用这个名字,对我表达了一种盼望、嘱咐和期待,就是希望我赶快“回家”,回到本真的自我。所以,我叫“觉真”。但是,觉真,是我吗?我是觉真吗?正如同鲁迅把他笔下的主人公叫做阿Q,曹雪芹把他笔下的主人公叫做贾宝玉一样,这只是一个符号。符号当然不是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可以叫出来的称呼,就不是永恒的称呼(一般的命名,只是标志某一事物,却不可能标志永恒)。马,是常名,是永恒的,某一匹马,就是名,它会死去,会消失,而“马”不会消失。

无名,是天地初始的本然状态,有名才像母亲一样培育了万物,有了万物的认知。

那么,身体是我吗?哪个身体是“我”呢?我今年77岁,身体步向老迈了。是婴儿时的那个身体是我?是孩提时的身体是我?还是中年、壮年时的身体是我?是小学时的我是我?还是中学、大学时的我是我?是昨天的我是我?还是明天的我是我?是外表的我是我?还是内心的我是我?“滚滚长江东逝水”,你在长江边上,看到东去江水,前浪已去,后浪又来,水流不断,但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水”了。我在这里,前一分钟,与后一分钟,也已不是原来的我了。今我非故我,究竟谁是我?

西方的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把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就有了三个我。他说:

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是潜意识部分。是人的所有原始、非理性的本能,本我欲望无穷,但求满足,冲动起来,不择手段。支配本我的是享乐原则、欲望原则。人在本能的境界。

自我是本我的一部分。人出生后,在现实中,由本我发展而来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他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如何适应现实。这一部分便是个体的意识层次。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功利原则。人在功利的境界。

超我是自我的一部分。人大约从四岁到五岁左右就发展而成了。它内化了父母权威、学校教育和社会道德。

也就是说,超我大部分是无意识。有意识的那一部分就是良心,是道德规范。超我是坚持道德原则的,不能越雷池半步。超我对自我的压迫,就是人的内疚与惭愧。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人在道德的境界。

而我们佛教追求的是真我,比弗洛伊德又高了一个层次,他所说的本我、自我、超我,仍然是现象世界的并不真实的那个我。而真我,才是我应该找回来的我,也就是我师父为我取名“觉真”的真实义。

自从柏拉图以来,把真理置于理性之中,自然世界变成了与人的心灵对立的对象世界,人也成了物质世界的对立面。科学技术发展了,人被科学技术控制了,市场全球化、全球一体化,人又被市场控制了。人成了无家可归的人。海德格尔有句名言:“今天的人类已经难以和本真自我相逢了。”

3.我不知道的是什么?或者,我应该知道的是什么?

简单地回答:我不知道的是,我本来就是佛;我应该知道的是,人人可以成佛。我是未成佛的佛。

这里先说一下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佛,是“智慧的人,觉悟的人”。这是后人对他的尊称,但,首先肯定,他是人。

他,原名悉达多(乔达摩是姓)。为了寻求宇宙、人生的真理,探索人生的苦难之源与走出生老病死的局限,他最终在29岁那年,舍弃王位,不顾父王的劝阻,妻儿的依恋,走出王宫,走向山林,成了一位修道的沙门。他寻访了当时所能寻访到的着名学者,六年苦行,都不能使他解开迷惑。他失望地离开了他们,也告别了苦行。在尼连禅河沐浴之后,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野果(这就是中国腊八粥的来源),恢复了体力。他独自一人,来到菩提伽耶,在一棵毕钵罗树下,盘腿打坐,发誓说:“若不证得无上菩提,宁可碎身,誓不起座。”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禅定,他终于在十二月初八这天的凌晨,夜睹启明星,豁然开悟:“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无明覆盖,不能证得。”

这就是佛陀的伟大发现。人人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人人都可成佛。可惜,人不知道自己本来就是佛。

佛在哪里?佛在你、我、他的本性之中。迷则凡夫,悟则是佛。

迷是自迷,悟也靠自悟。

4.我需要的是什么?或者,我不知道的需要是什么?

这是从前面两个问题来的。前面的两个问题,一说要找到真我,一说人本来就是佛。当然,我最需要的就是回到真我,回到本来面目,回到佛的自觉。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个需要。西方的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说: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即人有生存、安全、归属、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恐怕是一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也都有的。而归属感、被尊重,这是人的最人性的需要了。自我实现,这个层次就更高了。这个实现,绝不是我要“房子、票子、车子”,有了“房子、票子、车子”就叫“自我实现”了。真正的自我实现是找到人的精神家园,找到生命的归属,找到真我,证明自己本来就是佛。这才是真正的自我实现。

日本和尚雪舟,是16世纪时日本的画圣。他幼年因家贫,不得不到庙里去当小和尚。但他酷爱画画,以致常因学画而忘了念经。所以,他一再受到师父的责骂。

有一次,师父见他画画入迷,“屡教不改”,下狠心将他的双手反绑,捆在寺里的一根柱子上。雪舟很伤心,泪如泉涌,点点落在地上,想不到,这竟激发了雪舟的灵感,他用脚趾,蘸着泪水,在地上画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小老鼠。

师父见了,很受感动,认定这个孩子必有出息——后来的雪舟,果然成了一代宗师。

同类推荐
  • 半路出家

    半路出家

    一个作家、网络红人、编剧、广告策划人、丈夫和父亲,在人生的转弯处遇见佛法,使他有所领悟,决定凿开尘世混沌,放弃一切,剃度出家。本书将分为四个部分来讲述,出家、修行、学佛、感悟人生。为我们开拓出一条探究生命的道路,同时也试图帮助修行者在生活和学修中,让自己的行为来符合佛法,而不是用佛法来解释自己的行为。为所有尘世中“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为纷乱世界里,想要回归一颗清贫之心的人,尝试传递一种力量,一种认识,一种态度,一种悟性的心灵小品。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故事(第四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宫家有女初长成

    宫家有女初长成

    女尊过又迎来了一位新皇女,宫珞。她本是21世纪的女星,可因一次车祸穿越到女尊国。
  • 神魔瞳之梦起浮尘

    神魔瞳之梦起浮尘

    为了打发时间,少女携少年闯入网游梦幻王,却发现······少年变了。爱与恨,情与理,战与宁。
  • 超级杀手部落

    超级杀手部落

    一代超级杀手黑豹为完成刺杀回收任务来到大海中央,却意外被卷进了另一个神秘远古世界。原本应该是回收物品的古董玉器,却变成了一座神仙洞府。在这个资源丰厚且无人开发的远古世界,而拥有仙府的黑豹,这个世界无疑是一块巨大的宝藏。而这块大宝藏却不是无主之物。神秘的抢掠奴隶部落,强大的耕种铁器部落,和人数最少却身手敏捷的狩猎部落。就这样,一场纠缠着恩怨情仇的人类发展史即将展开。
  •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

    太上洞玄宝元上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龙潭传

    龙潭传

    一个意外成为吸血鬼的少女,一个活了三百年的人体探测者,一个死了一千多年的将军,一个修炼的六百年的美女蛇......一个异能组织,一群异能者,异能者究竟是人类的守护神还是统治者?
  • 豪门隐婚:神秘夜帝宠妻365天

    豪门隐婚:神秘夜帝宠妻365天

    女:"我今晚要吃红烧鱼,帮我挑鱼刺。″男:"好。″某女见他应得如此爽快,警觉到忙开口:.算了,不吃鱼了,吃排骨吧。还有我那什么来,今晚好好睡觉。″某人嘴角勾起一抹笑。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孩苏贝贝与神秘夜帝的婚后小甜蜜。【这是一篇宠宠宠的宠文】
  • 往生镜之想容

    往生镜之想容

    本是简单与好友们出游却误入它境回来后大梦一场时空交错。往生镜前古后今。
  • 对你说谎

    对你说谎

    又名《侦探历险记》,讲述了梦想成为侦探的赖小琳与呆萌少年艾洛阳的相遇、冒险……亲人被害、朋友离世…第一次相见,她说:“喂,小女生!你是谁派来的?”他说:“我是男生!”后来,他与她在同一屋檐下生活,他成了她的华生……再后来,他奋不顾身只为救她于水火;她大病一场只因他的离世……最终,他的苏醒,真正的真相才水落石出…原来,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交织而成……她对他亦爱亦恨,她绝望的说:“我们的爱情,本就是情殇,我们的邂逅就是一场错误。”他背对着她,涣散的目光满满的哀殇:“背叛我们的是命运,也是命运让我们之间有了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
  • 现代搜神记

    现代搜神记

    《现代搜神记》搜索发生在现代的神话******古代有一群特殊的修士,他们追求长生,一个个法力无边,移山填海、颠倒乾坤不在话下,保卫着人间。但他们赖以生存的仙气、灵气逐渐消散,古代修士也随之落败,保护苍生的重任将转到谁的身上?人、鬼、妖、怪又将书写出怎样的神话?******本书“好人”居多,“宵小坏人”不会当道,所以没有太多让你感到气愤的情节,请放心阅读、会有些小浪漫
  • 恋爱的约定.

    恋爱的约定.

    内容简介,我写在小说里面好啦!这里写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