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2000000037

第37章 图片报道的数字化与网络化(4)

通讯社网站:199年11月日,新华社网站宣告诞生。新华社图片报道部是中国向海外用户提供新闻照片的权威机构,每天通过卫星供稿系统和因特网,滚动向全球各新闻用户播发新闻照片,全年发稿6万多,在它的底片资料库中保存有几百万张底片,涵盖了中国近百年历史和世界重大新闻事件。目前,国内的照片订户遍及各省、市、自治区和特区,国外用户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共同社等外国通讯社建立了合作关系,同10多个外国新闻图片机构建立了供稿关系。在照片拍摄上,已采用了专业数字相机;在照片传输手段上,已采用高速数据系统,实现图片处理和播发数字化。

传统报刊的网站:2000年,中国各大报刊所属网站纷纷转型,由电子版向网络媒体发展。如“人民网”、“南方网”等,网站内容不再局限于母体报刊的翻版。但此类网站上的图片报道几乎均出自本报记者,相当于报刊已用图片的网上发布,尚无更深层次的内容。

大型综合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雅虎等。新闻作为主要内容,并有大量的图片报道图片涵盖其中。除专门的“图片新闻”报道外,大部分文字报道也有配发照片;图片数量众多,并包含有大量的专题类的深度报道。

新闻网站:中新网、中华网和地区门户式的上海东方网,发布新闻较为全面,都有相关的规模较大的新闻图片报道板块。

图片报道网站:如视觉中国等在线图片交易网站,为客户提供众多摄影师的新闻图片,同时为摄影师提供专业的图片代理服务,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客户选择新闻图片,实现图片价值并利用技术保护摄影师的版权。

总之,不管是以什么态度来看待图片报道的网络生存方式,事实就是这样,网络作为新兴的图片报道表现平台已经成为主流形态之一。

第三节数字化、网络化与图片报道的新问题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中,借助于计算机和图像处理软件,人们运用技术修改新闻图片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用图片处理软件对数字图片可以轻易修改而且修改后几乎不留痕迹。有意滥用数字技术进行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新闻照片造假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图片报道一旦丧失真实性,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图片报道的生命基础。

一、图片报道的真实性遭受挑战

无论对于媒体还是大众,真实的图片在新闻事实报道中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摄影师们有条件对大多数新闻图片进行电脑处理,以使图片呈现出更加完美更加逼真的视觉效果。不过,任何对图片明暗、色彩、反差等的改动都必须在确保新闻事实真实的前提下。随着图片报道实现数字化,图片造假的数量和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人们不得不因越来越多的假新闻图片而感到愤怒。面对种种图片背后所产生的利益诱惑,对物质利益和出名的追求已经冲破了恪守图片报道真实性的道德底线。

在数字造假的技术要求和造假所遭受的惩罚成本都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图片报道造假的现象有越来越盛的趋势。

200年4月,有网友对首届“华赛”获奖照片“广场鸽”提出质疑,认为照片中有两只鸽子几乎完全一致,当时各方对此反应平淡。2008年2月,“藏羚羊”照片被揭穿后,“广场鸽”再次引发网络争议。网友们纷纷在博客、论坛上对该照片进行分析比对,其中不乏专业论证。在某论坛一个名为“图解飞鸽”的帖子中,发帖人把疑点和证据按危害程度排序,从摆拍、光线、拼合痕迹、焦点、物距等多个角度进行了专项分析,并制作了分析图,还利用数学公式和相机参数对照片细节进行了具体论证,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此后,包括照片作者、各地摄影家等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对这张照片的争论中来,正反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2008年4月2日,各方通过鉴定对“广场鸽”照片造假行为达成共识。

专家经过影印、照亮边缘、查找边缘、浮雕效果等PS技术鉴定,得出了两只鸽子“特征值高度一致”的结论。

2008年4月3日,“华赛”组委会主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于宁表示,按照比赛规定,“华赛”不接受合成、经过人工修改制作及多次曝光的照片,2005年首届“华赛”金奖作品“广场鸽注射禽流感疫苗”被确定违反了参赛规则,因此被取消获奖资格。几乎与此同时,照片作者张亮也被《哈尔滨日报》社解聘,这意味着长达一年的“广场鸽”事件有了最终结果。

频频被揭穿的假新闻照片拷问着媒体的公信力,图片报道的真实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是在国内经常发现造假的新闻图片,就是在国外,新闻图片造假事件也层出不穷。

2006年8月,随着黎巴嫩与以色列冲突的爆发,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世界知名通讯社也相继陷入到新闻图片造假的漩涡当中。2006年8月5日,一位名为查尔斯·约翰逊的美国电脑工程师在其博客网站上披露说,英国路透社提供的关于黎以冲突的照片被摄影师蓄意用Photoshop(一种常用图像处理软件)修改过。造假事件被曝光后,路透社对外宣布,他们在摄影师哈吉提供的照片中发现有两张被修改过。随即,路透社将哈吉为其提供的全部920张图片从数据库中移除,不再作为产品销售。

此后,多名摄影爱好者陆续在其博客上以实际“证据”披露,不仅路透社存在“造假”行为,美联社、法新社也存在“把关不严”甚至“造假”行为。一名黎巴嫩妇女同时出现在美联社和路透社的照片中,两张照片拍摄的时间相差两周,背景地点也不一样,但却是同一名妇女出现在镜头前,着实令人费解。

除此之外,法新社有一张反映黎巴嫩火箭弹的照片说明中称:“人们看到以色列发射的火箭弹落在黎巴嫩南部港口城市提尔。”但美国一名博客作者发现了其中的矛盾之处,即路透社对一张相似图片所作的说明是:“火箭弹划过天空,真主党正从黎巴嫩南部向以色列发射。”这名博客作者认为:“注意到这是两名不同摄像师所拍摄的两张不同的照片,但在我看来,这两张照片是同一张照片,其中的一张照片只是将前面的建筑物去掉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以掩盖它们是同一张照片?”

图片报道数字化后我们运用技术修改新闻图片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用图片处理软件对数字图片可以轻易修改而且修改后几乎不留痕迹。

但是任何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伤害使用者本身。运用技术对新闻图片造假来达到不正当的目的,就会使图片报道丧失生命基础——真实性。

其实,在数字技术诞生之前,照片的造假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媒体和大众。只是由于造假技术掌握在相对少得多的人手里,才使它显得不那么引人注意。也许人们并不相信,从摄影术诞生时起,就开始出现“假”照片,与达盖·尔(Louis.Jacques Mande Daguerre)几乎同时,甚至更早发明摄影术的巴耶尔(Hippolyte Bayard),在桂冠被戴到对手头上后,一怒之下将自己扮成一个溺死者,拍下了历史上第一幅“假”照片,以这种独特的方式抗议法国科学院与艺术院对自己的不公。

1860年,奥匈帝国维也纳摄影师埃米尔发明照片修版术,从此以后,假照片更是层出不穷。199年11月,埃及旅游胜地卢克索发生了一起惨案:

6名穆斯林极端主义分子用自动武器向游客扫射,致使64名游客死亡。其中有36名是瑞士人。惨案发生后第二天,瑞士德语报纸《一瞥报》头版刊登了一张照片:卢克索古庙前的台阶上,一条又宽又长的鲜红血印赫然其上,触目惊心。同一天,瑞士德语区电视台也在新闻节目中播出这张照片。随后,各电视台和报刊纷纷转播或转载,照片在瑞士很快家喻户晓。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张照片竟然是假的,两家首发这张照片的媒体为了渲染恐怖气氛,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买下了美联社的一名摄影记者拍摄的、惨案发生后用水冲洗过的古庙台阶的照片,再将照片上依稀可见的灰暗水印改成了鲜红的血印。“为揭露这一新闻造假行为,瑞士《星期日报》刊载了3张照片:原作、篡改后的照片和惨案发生的真实地点的照片。从3张照片鲜明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卢克索惨案发生在一个停车场,根本不是照片上的那个台阶,台阶上也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大片的血迹。”

由此可见,数字技术被有意地滥用,进行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的新闻照片造假,这种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图片报道真实性这一原则一旦遭到破坏,受众就会对图片报道产生不信任态度,那么数字图片报道的生命便会遭到重创,最终那些制假者既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图片报道。

二、数字技术考验职业道德

新闻图片造假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忧虑。确实,图片报道数字化,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对图片进行修改加工和造假,但是,新闻照片造假的问题并不是图片报道数字化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是图片报道数字化为其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条件。也就是说,图片报道数字化并不意味着它必然会导致图片报道行业的堕落,更不会使受众一夜之间全盘否定图片报道本质上具有的纪实功能,否定新闻媒介长期努力所赢得的公众信任,否定大多数图片报道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在上面的图片造假事件发生后,路透社在审查这名摄影记者提供的图片后认定,摄影者用图像处理软件修改了在黎以冲突中拍摄的两张照片,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路透社公共关系负责人惠特尔说:“这名摄影记者否认试图有意修改图片,他说他的目的是擦除图片上的尘土印记。但他承认,因为工作地点照明条件极差,他犯了一个错误。”路透社认为,这样修改照片完全不能接受,与路透社在其悠久历史中长期坚持的所有原则不符。这不仅让我们的声誉受损,也让我们其他摄影记者的声誉受到负面影响。该事件的处理结果是,哈吉修改了两张图片的事实已经让他的所有作品受到怀疑,作为预防措施,路透社将他的作品全部移出数据库,不再作为产品销售。

众所周知,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图片报道的造假现象就早已出现,数字技术只是技术手段的问题,只不过是为造假者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真正意义上的假新闻图片一定是图片报道者的纯故意的主动作为。1919年纽约《傍晚画报》刊载了第一张新闻照片,当时,一个富翁以其妻子有一半黑人血统为由诉讼离婚,律师要求被告裸露上身,提取证据,但法庭不许拍照,于是该报编辑就在办公室制造了一个场面,请演员扮演被告,然后再把被告的真实面目拼接到演员身上。20世纪80年代,美国着名的《生活》周刊刊登了一幅图片: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邀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与以色列总理会谈,照片上的3个人,是使用计算机把3张照片上的人拼凑在一起的。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革”期间,图片报道中出现的“换头术”,以及其他一些无中生有的人物形象多是通过技术“精湛”的暗房技工创造出来并出现在报纸版面上的。

技术本身并不会造假,除去一些不可避免的技术方面的客观因素外,出现假新闻图片现象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摄影者带有特定的主观目的或基于利益驱动等个人原因,运用技术对照片进行了与事实不符的修改。因此,图片报道的造假现象主要是摄影者的职业道德问题,是图片报道者追求个人目的而放弃社会责任心的反映,与单纯的技术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美国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说过:“只有在被迫的情况下照相机才会撒谎,它基本上是一种诚实的媒体。”随着图片报道数字化实现后的相关法律和管理对策的制订和出台,那些不顾新闻真实性规律,利用数字技术制造假新闻的新闻媒体和图片报道者必然会招致更多的抨击和指责,也必将付出更多、更大的代价,直至被逐出图片报道队伍。

美国学者威廉·富勒在《信息时代的新闻价值观》一书中,曾分析了客观性、权威性、中立性等传统理念的局限性,进而引入“智者诚实”的概念来论述新闻真实性问题。他认为“智者诚实”意味着记者在呈现新闻报道时也即就某个特定事件的结果得出某些结论和做出某些预测,但是它也要求公平地对待属于合法讨论范围之内的问题。可以说,图片报道记者追求新闻真实性是真正智者的表现。

同类推荐
  •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新闻有常 俯仰百变: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谈

    一篇好的通讯可以是一篇很好的文学作品。但通讯毕竟不是文学。在实践中,为了不使自己盲目,我注意研究文学作品与通讯作品的差异,并归纳出一些规律: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可以在通讯写作中运用,又有哪些文学的表现手法不适宜在通讯写作中运用。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子女思想道德教育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定为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有其标准,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标准之一,而扫盲是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扫除文盲,提高成人识字率是当今国际社会衡量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热门推荐
  • 仙路归元

    仙路归元

    何处问长生!难难难,穿越异世,寻求大道,却没想到到头来终究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既然如此,那便不问缘由,不问往事,大道独行!
  • 感谢你让我遇见你

    感谢你让我遇见你

    “你给我听好了,赵奕周!下半辈子,你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滴嘟滴嘟……(救护车)当那个女孩被送走了后,他彻底崩溃了。从此以后,他,商业之王,她,不知去向,以后再无瓜葛。可是,那一天,她又奇迹般的出现在他的眼前,一切看似都那么巧合。赵奕周想重新在一起,然而,她,失忆了……
  • 我爱你,不爱

    我爱你,不爱

    她遇见了他,是他的幸,可她最后没有得到他,是她的命。“是命吗?可是,我从不信命!”她抬头望天,落下两行泪。“这一生,我都不要看见你。”他转身离去,不顾身后的她,可她却没有看到,他转身之间,一滴水珠落下。
  • 武极风暴

    武极风暴

    武之一道浩浩荡荡,一念之间,动山河,一念之间,云开阖,十大黄金古族伫临的时代,人类竟沦为玩物,四相八怪聚首又会掀开什么样的天地?当边陲纨绔携焚天诡火,霸道灵技走出大山之时,天地之局又会如何改变,一切尽在武极风暴!
  • 乡野人家

    乡野人家

    寻心之路,脱离城市喧嚣,觅一隅观世问心,得乐于乡野。
  • 我们曾遗失的时光

    我们曾遗失的时光

    直到慢慢成长,才明白了以前的时光是有多么的让人怀念,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回不来了。罗智颖,我宋笙会把你加注在我身上的痛苦双倍奉还。不过倒是感谢罗智颖的到来,她让我也看到了,在我身边一些最亲近的人的丑陋面目。
  • 命运好幽默

    命运好幽默

    没有当初的分离,没有当初的任性,没有当初的一笑,何来现在的命运。
  • 重生之笑对人生

    重生之笑对人生

    对着流星许个愿——老天爷,让我快点嫁出去吧!却差点被流星砸到脸。林笑笑觉得自己这辈子过得很悲催,也很失败。可尽管如此,她也没想着重活一遍,把那些已经经历过的惨痛人生再走一次啊?怎么一睁眼,就又把自己砸回了那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张开嘴巴不是哭叫就是吃的婴儿时代?老天爷,你一定跟我有仇!
  • 天才甜妻:巨星老公别追了

    天才甜妻:巨星老公别追了

    【作者联系Q:3178652355】她,科技天才,清冷貌美,妙龄少女。他,超级巨星?神秘总裁?隐形总统?究竟哪样身份才是真正的他?爱情最美好的三个步骤:相遇相知相爱。她全数忘记,所以他只好让历史重演,只可惜,一步错,步步错。看似上帝不经意的安排,实质却是惊天预谋……有一天,她问:“你的优点是什么?”他:“会知错能改。”她再问:“那缺点呢?”他:“我从不觉得自己错了。”“……”词穷中!
  • 我和龙女有个约会

    我和龙女有个约会

    暴雨之后漂出很多鱼,我在湖边捡到一条小鲤鱼,没想到半夜屋里竟多了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