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6400000016

第16章 风暴中的我(4)

我们应该注意到,要产生一个可描述的和可识别的知觉,大约0.15秒的这个关键时长似乎是所需要的最小时间值。当然,超过这个最小值,更加复杂的概念化活动的统一本性会持续更长时间,达到大约0.5秒。在被称作事件相关电位(ERPs)的皮层活动要素中我们可以揭示这种限制。在这里,基本的想法仍旧是运用锁定时间的刺激,并让被试戴上一组电极来收集大量的表面电活动的样本。这些事件相关电位极其嘈杂,正如从大量神经元的遥感中所能指望的那样。但是最近使用通过学习来识别重要关联算法的方法已经开始提供这些“思想之影”的图片(images of these “shadows ofthought”)。

这项研究的任务是推测目标需要移动的距离,从而推测被展示箭头的轨迹。这个“移动”任务要求用正确的手指以与距离成比例的力量按压按钮。相反,如果不移动目标,箭头就直接指向目标并且不需要按压按钮。这样,尽管总的刺激条件是可比较的,但是两种情况下的空间判断和反应是有区别的。很明显,它们只在300-500毫秒的范围内不同,而不是在此之前或之后。此外,大脑在不同时刻和不同任务中的大规模活动的区域就像看起来升降的运动着的电子活动云——经验瞬间的电阴影(an electrical shadow of the momentariness ofexperience)。

这种神经心理学观点对我们的目标而言是有趣的,因为对经验的分解很自然地与正念/觉知修行者的诸蕴相对应。事实上,对神经心理学家和修行者而言,分解的现象乍看都是不明显的。但是通过检视经验的训练有素的方法,比如正念/觉知,分解的现象就能够得到揭示。

从正念/觉知修行的立场来看,一个有趣的问题是:蕴是否表达了对序列生起的诸成分的直接观察(逐个列出的诸成分是否存在一个发展序列),或者它们是否在每一时期都是同时生起的(所列诸要素的分解只是一种推断)。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有关作为一个人的注意习惯和观察习惯的功能的描述,以及作为一个描述的语境目的的功能的描述(谁正在被教授蕴以及为何原因)可能如何变化的经典案例。有些作者的描述有时的确暗示了蕴是序列的,但是其他的关于此问题的描述(尤其是与此问题关系不太紧密的古典文本)并不十分明晰;就佛教话语中蕴的描述功能而言,这有着完美的意义。

即使有人的确将蕴是序列生起还是同时产生的作为探究的对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蕴从现象上来说似乎生起得太过迅速以至于无法分辨。与神经生理学对一个经验单位的简短定时的观察(observation of the brieftiming of an unit of experience)一致,蕴似乎是打包生起的(the aggregatesseem to arise as a package)。例如,即使从当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处理的观点看,色(form)与想(discernment)看起来也是彼此规定的。色可以被看作某个明显不同于背景的东西的生起(来自背景的前景),但是想并非简单地记录差别:它是一个即使是简单的色差别也能够被识别的积极主动的(即自上而下的)概念化过程。色与想都不是提前被给予的: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我们将我们的知觉构造为意向性的项目(intentional items)。

另一方面,神经生理学上的观察表明知觉组织的最初阶段(至少在这些实验条件下和对简单的视觉眼肌运动模型而言)比那些与认知活动更加密切相关的电生理活动大约早100-200毫秒。这个时间差对细节注意(detailed attention)来说可能太快,除非在注意方面的训练已经稳定到足以能够观察到这种差别。即使如此,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良好的观察点也能被相隔几个世纪的修行者实现、展现和重复验证,这使得与神经心理学证据的比较变得非常有可能且有吸引力。

此外,一个有经验的静心者所能达到的未必是一个初学者所能达到的。

特别的是,这种分析蕴的例子突出了在正念/觉知主张的开放立场下一个人的觉知/注意所经历的变化过程。就像我们在第2章所概述的那样,正念/觉知修行的基础是通过在放松的状态中留意经验在每一时刻的生起,无论是在禅坐期间(sitting periods)(正念/觉知的“实验室”情形)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再地注意我们具身情境的细节,对所发生事情的觉知变得越来越自发。起初仅仅是忽隐忽现的思想或情绪的东西,开始在它们生起的细节上变得越发的清晰和明显。通过进一步的发展,对心智活动的关注会足够精微和迅速,以至于实际上正念也必须作为一种特别的态度被丢掉。在这点上,正念要么是自发显现的要么不是。那么随着觉知与心智活动之间的不可分离性更加稳定,每时每刻对蕴的细致发展进行观察(无论是序列的还是同时的)变得可能。

在佛教传统中这种注意的进步已经得到更深入细致的关注,但是对我们现在的目标而言,关于它的基本发展我们已经展示得够多了。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我们最初开始的主题——自我(ego‐self)的本性,并以此结束本章。

4.4无我之蕴(积聚)

我们在蕴中寻找自我似乎以两手空空而告终。我们试图抓住的一切东西似乎都从指间流走,从而让我们感觉到抓不住任何东西。在这点上,重要的是我们要停下来再想一想我们无法找到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并不是没有发现身体,尽管我们必须承认将其标志为“我的身体”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事物。我们也发现了我们的感受、感觉和我们的各种知觉。我们发现了倾向、意志、动机,简言之,我们发现了所有构成我们的人格和自我情绪感的那些东西。我们也发现了我们能觉知到的各种形式——觉知到看和听、闻、尝、触,甚至觉知到我们自己的思想过程。所以我们唯一没有找到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self or ego)。但是要注意,我们确实发现了经验。事实上,我们确实进入了经验的风暴之眼,我们只是发现那里没有自我,无“我”(no“I”)。

那么为什么感到两手空空呢?那是因为我们试图抓住一开始就不在那里的东西。这种执着时刻都在进行,它的确是调节我们的行为、塑造我们所有生活情境的根深蒂固的情感反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五蕴被注释为“取蕴”(up adanaskandha)。我们——也就是我们的人格,大部分是行蕴——执着诸蕴,就好像它们是自我,而实际上那里缺乏自我或无我(suny a)。然而尽管缺乏自我,蕴中还是充满了经验。这是如何可能的呢?

内观(insight)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平静正念的经验,拓宽了所有经验发生的空间。随着这种修行的发展,一个人的直接态度(并不仅是事后反思)就越来越聚焦于这样一种觉知,即这些经验——思想、倾向、感知、感受以及知觉等——都无法固定下来。我们习惯性地执着于它们本身只是另一种感受,是我们心智的另一种倾向。

这种生灭(生起和止息)、成败(出现和衰退)恰恰就是在经验之蕴中自我的空无。换言之,蕴中充满了经验与蕴中无我同样都是事实。如果在蕴中或蕴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确实存在的固定自我,它的不变性会阻止任何经验产生;它的固定性会使经验的连续生灭戛然而止。(因此,并不奇怪的是,预设了这样一个自我存在的各种静心技术会通过堵塞各种感觉和否定经验世界而进行。)但是经验成败的循环还是不停地继续,而且也仅仅是因为自我的空无才能够这样。

本章中我们已经看到,不仅认知和经验中似乎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而且习惯性地相信有这样一个自我并且不停地执着于它是人类苦和习惯模式源起和继续的根源。在我们的文化中,科学已经为唤醒这种缺乏固定自我的感觉贡献着力量,但是也仅限于从远处描述它。科学已经向我们表明固定的自我对心智而言并不是必需的,但是并没有提供任何途径来处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这个不再需要的自我恰恰就是人人都执着并且亲切地拥有的自我。由于只是保持在一个描述的层次,科学仍旧还没有唤醒这样一种观念,即心智的经验——不仅仅没有某个非个人的、假设的、理论上构造的自我而且没有自我(ego‐self)——能够发生深刻的转化。

也许对科学要求更多并不公平。借用梅洛庞蒂的话说,科学的力量也许正在于下面的事实:它放弃生活在事物当中,而宁愿操纵它们。但是如果这种偏好表达了科学的力量,那么它也暗示了科学的弱点。通过放弃生活在经验的事物之中,科学家能够相对地保持不被她的发现所影响。在过去的三百年,这种情形也许还可以容忍,但是在我们现代认知科学时代,它正很快的变得无法再容忍。

如果科学要继续以负责和开明的方式维持它事实上的权威地位,那么它必须扩展其视野以涵盖对经验警觉的、开放的分析,正如这里所唤起的。

至少此刻,认知主义——按照演绎逻辑的方式将认知的概念狭隘地定义为符号计算,似乎还不能胜任这一步。那么,最好还是记住,认知主义并不是现成准备好出现的,好像雅典娜生自宙斯的头部一样。只有它的一些少数代表人物对其早年的根源以及对此后关于采取何种研究路径所作的决定比较敏感。然而,那些较早的年代已经再次成为研究认知的富有争议的新进路的灵感源泉,在这一进路中,生物积聚的自组织性质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进路在至今我们所触及的所有主题上都散发着新的光芒,并且带领我们进入探讨的第三部分。

同类推荐
  •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本书重点讲述了色彩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知识和应用,比如在儿童的世界里、日常健康饮食、读心识人、人际交往、职场技巧、心理保健等方面,其中总有些领域是你感兴趣的。作者将带你走进一个由色彩构成的缤纷世界之中,带你领略色彩的魔力。如果你对色彩感兴趣,如果你对心理学也相当喜欢,那就翻开这本书吧!一起来探究色彩心理学的秘密。
  • 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微表情心理学

    本书正是教给你这样一种洞悉人内心的方法。无论是面对同事还是朋友、男人还是女人、上司还是下属、陌生人还是老熟人,你都能具备一双慧眼,衡量话语探索的尺度,从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捕获他们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从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中了解他们的气质秉性、所思所想,达到可以透析他们的目的。
  •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一口气读懂心理学

    揭秘日常生活中人人该懂的心理法则;传授人生旅途中一用就灵的心理策略。了解了自己的心理,你就是强者;了解了别人的心理,你就是智者。越是清楚自己和别人的心理,你就越能掌控周围的事物,越能把握自己的生活,成功和幸福就离你越来越近……
  • 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民工心理疾病辨识与防治

    本书就民工易患的心理疾病进行介绍,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帮助民工树立科学的态度,对自身心理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也有利于心理疾病的治疗。
  •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是一本写给所有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看的书。不管你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只要你愿意学习,追求上进,那么,你一定能从本书中学到进步的经验,找到杰出的楷模,领悟成功的真谛,获得奋进的力量,得到受益一生的智慧。
热门推荐
  • 红颜祸水我见犹怜

    红颜祸水我见犹怜

    画地为牢,江山为聘,只要你在朕身边,乾坤万里,九州四海,任你消遣。她笑起来,刹那芳华,美艳绝伦。高纬啊高纬,你从来不知道,我不在意你的万里河山,也无意祸害苍生,我不过,就是想要安安稳稳的活着。听闻浮生若梦,那到底是谁颠覆了谁的天下?
  • 无限之雷霆领主

    无限之雷霆领主

    在主神空间,血统为尊,但在梦魇空间里,技能才是王道,主角没什么金手指,但却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爬上巅峰。在瓦罗兰大陆中学习技能,在热血格斗中磨练武技,在大唐双龙传里教寇仲徐子陵武功,在武侠世界中开店隐居,在三国中建了个图书馆当馆主,各种著名的偏门的东西都会在书中出现。这是一个独行侠的故事,一个会享受的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小白写的第一本书,如有bug,多多体谅,多多收藏,前面的章节字数有点少,后面就好了,希望可以养肥了再杀)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凌云端凤簪灵

    凌云端凤簪灵

    汐晨为凌云大陆的圣女,天帝的五女儿却爱上了凌云端地狱掌管者阿修罗的亲传弟子魔界的王爵玟岸。天帝宠大的女儿却也不以宠制人而是非常乖巧,她有三个不同风格帅气的哥哥一个长相美丽的姐姐而她也是貌美的无与伦比。她的性格活泼惹人喜爱。对于玟岸他生性冷漠对于阿修罗和魔界的王才会使他的唇角微微上扬。他们两个命中注定,从初遇到相识再到……
  • 寒家神祇

    寒家神祇

    这是一个农村小子混迹在都市的故事~高考完的一次偶然经历,让寒澈了解到了寒家的历史,也给他打开了一扇不一样的大门~
  • 灵魂摆渡

    灵魂摆渡

    十二点之后,我开了一家活人不能靠近的店……店里各种鬼魂出没。
  • 生了一窝狐狸宝宝

    生了一窝狐狸宝宝

    杜小萌,一名弱势律师,在一次案件中,被设计与狐狸春梦,意外怀上狐狸的宝宝。狐狸宝宝身上的异能,正好帮助小萌破案,且看这对狐狸母子兵,如何大闹律师界。
  • 狂战祭司

    狂战祭司

    东方修界的天之骄子,却意外的穿越到了魔兽横行的异界。修为全失之后,竟然一步登天成为了兽人部落百年不遇的龙祭司!
  • 忠义汉唐

    忠义汉唐

    无穿越、无魔法、无斗气,有的只是热血男儿驰骋沙场、保家卫国、金戈铁马的冲天豪情,有的只是尔虞我诈、笑里藏刀、心狠手辣的利益熏心,有的只是饶人心扉、醉卧红颜、侠骨柔肠的倾世爱恋。男儿一生顶天立地,何为忠,何为义。借汉唐之名,诠忠义之事。只为与君共勉,博君一叹。
  • 千古神兵

    千古神兵

    穷苦少年得到神域传承,觉醒兵魂,铸神兵,斩邪恶,终成无上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