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6000000012

第12章 地方治理:分析视角与理论综述(3)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超越了原有的地域界线向周边地区扩展,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融为一体,形成了大都市地区和大都市复合体。大都市地区的形成,客观要求各个地方自治政府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方面互相配合。然而,西方国家的现行地方政府格局是在19世纪形成的,许多地方自治政府的管辖范围十分狭小,彼此之间的横向协调又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纽约大都市区内的政治小单位多达1400个。这样多的独立而平等的政治小单位使合作非常困难,这种情况被称为大都市区治理的“巴尔干化”。随着大都市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央政府难免要关注大都市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行政指导等多种途径,促成中央与地方合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以更好地解决大都市管理所面临的卫生、住房、供水、污水处理、照明、交通、教育、道路和财政等问题。

近年来,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合作关系也获得了长足发展。根据尼古拉斯·亨利对美国政府间关系的研究,从1789年到1940年间,美国各州只签订57项州际合约,但接下来的50年里,新增州际协定就有122项。平均而言,每个州签订了20项州际合约,许多州与州之间的协议已经演化成为跨州机构。除了州际合约外,美国还有许多诸如政府间协议、地方政府协会、市自治团体协会、县议会协会、城区议会协会等合作机制。由于地方政府的多中心体制存在碎片化问题,难以解决跨区域的垃圾处理、环境污染、公共交通、土地利用、社会治安等问题,地方政府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成立联合委员会,可以协调解决跨区域性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合作,已经不仅局限于协调地方政府间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还通过横向联合形成政治力量,对中央政府的公共决策产生影响。例如,1976年,美国东北部7个州组成东北部州长联盟,凭借统一的政治联盟在国会争取更多的联邦补贴资金。

第三节 政府间关系与权力配置:基于中国背景的地方治理分析框架

自从“治理”这一理论框架引入国内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运用“治理”这一理论框架来研究中国的治理实践问题,阐释中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权力运作以及它与社会的关系,许多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不过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对中国地方治理的研究仍主要集中在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和非政府组织与地方政府等地方治理的横向层面上,而在国家与社会互动基础上以公共权力运作为中心的地方治理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本书认为,运用地方治理理论分析中国问题,必须首先厘清中国权力结构变迁的逻辑起点和演进脉络。由于长期的中央集权传统,中央政府一直以来是中国单一的权力中心,社会则嵌入于国家之中,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附属机构。这样的权力结构决定了,中国地方治理的形成不仅仅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的分化问题,更是一个中央向地方的权力转移问题。

一、地方治理的体制背景:行政主导型的层级控制结构

中国的地方治理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地方治理的制度基础。制度就是一系列影响人类行为的规则或规范。新制度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道格拉斯·C.诺斯说:“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的系列约束。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道德的约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和正式的法规(宪法、法令、产权)组成的。”作为制度的规则,是业已成型的行为准则,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效性。构成制度的行为规则既包括成文的规范,也包括不成文的规范;既有得到权威机关认可并要求强制服从的法定制度,也包括未经任何权威机构发布但潜在地制约人们行为的非正式规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称的“潜规则”。政治制度便是制约人们政治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它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行为准则。政治制度一般由国家制定,体现了政府当局的根本利益和价值取向,政府当局借此来约束公民的政治行为。因此,与其他制度相比,政治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其约束力和强制性也更大,当政治制度与社会的其他制度相冲突时,其他制度通常要让位于它。

单一制国家下的地方治理与西方联邦制国家的地方治理有着截然不同的运行逻辑。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以及上级政府设定的制度框架决定了地方治理的空间和治理过程。从地理空间意义上理解,地方治理中的“地方”是与中央相对应的,省以下(包括省)的一个地域空间范围,可以分为省域、市域、县域、镇域以及村庄等多个层次。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央政府在现代化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中央政府力图通过行政层级控制力求将权力和国家意志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以尽可能地动员一切社会经济和政治资源。这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中国地方治理的制度基础,也是研究中国地方治理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当前在国内地方治理较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乡村治理、社区治理和非政府组织与地方政府等,无一不是国家权力配置调整的结果。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的地方政府体制是“省-市-县(区)-乡(镇)”四级政府体系。具体而言,农村与城市稍有不同:前者是“县-乡(镇)-村”两级政府,一级自治;后者是“市-区-街道-社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一级自治。这种地方政府体制,以及与它相伴而生的行政体制、财税制度以及政权运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型塑着中国地方治理的形貌。在中国这样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地方权力始终是单一国家主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各级地方政府除自主负责本地区的事务外,还执行着始于中央并层层下达的指令性任务。从这方面来看,中国的地方政府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每级政府只管特定的事情”并与中央政府“板块式”地分享治理权限。相反,两者之间是一种有机的分权(即功能性分权)。

因此,在考察地方治理时,我们不能忽略宏观体制对它的制约作用。

地方政府是地方治理最重要的主体。中国省、市、县、乡的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治理能力不仅受制于中央的宏观制度背景,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地方政府间的管理体制和权力配置状况。J.S.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对地方政府的价值进行了经典的论述:第一,(代议制)地方政府扩大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机会,同时,对于培养公共精神和发展才智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二,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对地方的了解、利益以及专门知识来管理地方事务,并使之比任何其他机构,当然还有比遥远的中央政府更可能提供有效公正的服务。边沁则强调代议制民主的三个特征——责任性、反应性和代表性,对于这三点,地方政府显然要比中央政府获得更高的评分;而斯密还将选举组成的地方政府视为对抗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堡垒。显然,在这里,他们只是从总体上论及“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没有进一步分析所有上下级政府间的关系。而政府间关系体制,在一定意义上而言,正是中国地方治理问题的关键所在。换言之,只要政府间的关系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即维持一种命令与服从的支配型体制,那么,地方政府在地方治理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往往很难实现,更不必寄望于地方政府会对抗中央的集权或全权主义的肆意扩张。因为,“在支配政权(hegemony)里,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团体、组织都是层层控制、无所不包的体系的一部分。”

在这种支配性政府间体制下,下级政府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和创新精神,政治的基础是建立在单一的控制或支配之上的。政府间的关系往往沦为“庇护-附庸”关系,上下级政府机构的设置趋于“同构”,下级政府几乎无一例外地套用上级政府的制度设计,无法反映本级或本地方的特色。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支配性政府间体制下,上级政府往往会侵占下级政府的权力,使下级政府沦为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政府。与之相反,现代的政治治理则以多元的调和为基础。其多元性,不仅表现在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分权,权威分散于政府与非政府的各个领域,而且表现在政府本身各个层级之间的相对独立和自主。对此,达尔(R.A.Dahl)已经论述得非常清楚,他说:“在多元政权(polyarchy)里,个人和次体系对国家的政府的关系比支配政权要更为自主(autonomy)在多元政权里,政府的决策可能借由讨论、议价而后决定。相反,在支配政权里,政府领导人的影响力比较单向,同时,政策主要由层级和命令来达成。”

因此,中国的体制和制度结构决定了中国地方治理的研究不应像西方学者那样重点关注“没有政府的治理”和多中心的治理,而更应该研究政府间分权与公共权力配置问题。少数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管理体制进行了研究的学者,也只是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层级,而没有进一步延伸到所有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上。

例如,荣敬本等学者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县乡之间的“压力型体制”。事实上,压力型体制并不单单存在于县乡政府之间,几乎在每一级政府间都存在一种支配性压力关系,当然其间的压力程度、范围乃至形式并不完全相同。由此可见,彻底消除政府间“压力型体制”的釜底抽薪之策不是随意撤销哪一级政府层级,关键在于进行政府间分权式体制改革,在各级政府之间基于地方治理理念建立新型的民主合作式关系体制。从总体上而言,这种政府间体制将不但极大地调动各层级政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还有利于整个政府向现代治理的转型,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governing capacity)。

二、地方治理的多元主体:以公共权力为主导的治理主体

地方治理的形成首先要求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构成地方治理最重要的经济社会基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所有权的重新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迅速引起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

国家社会之间关系的变更,使国家部门之外社会空间的扩充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变得尤为明显,公民社会组织开始快速增长,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高峰。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国家有意识地从私人领域逐渐退出,为公民自主性和社会领域的自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各种自治性的社会组织和团体大量涌现。据民政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各类民间组织为35.7万个,其中社会团体19.4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6.2万个;基金会1193个。

市场化发展和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基础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地方社会经济增长成为政府合法化、正当性的来源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地方政府逐渐转向通过发展地方经济,为地方人民提供广泛的社会福利,来获得地方人民的支持与认可,形成所谓的‘政绩型合法性’,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政府和地方社会之间逐渐由强制性的统属关系转化为交换性‘社会契约’关系。”这种合法性基础的改变不仅意味着垂直控制模式和管理架构下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代理人角色向地方利益代表的巨大转变,也表明地方经济社会组织团体逐步拥有自己的自由活动空间,有了相对独立的身份与地位。如此一来,中国的政治体制及作为其运作基础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这些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兴力量会要求新的规则和制度结构,以保护和扩展自己的利益;他们逐步形成独立的存在空间和力量,为奠立民主政治秩序的基础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在地方决策中,这些力量的存在可能使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模式发生了基本变化,由互动的相互调整的模式取代单向的、垂直命令式模式。

然而,经济增长和社会结构变迁并不意味着中国具备了治理的基本条件。

同类推荐
  •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

    陈晓钢编著的《中国早期现代化历程的回顾——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研究》对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陈独秀著作的仔细研读,在准确把握陈独秀对各类问题所持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出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所涉及的各主要方面。其次,是将陈独秀的社会发展思想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力求合乎逻辑地勾勒出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因此,阅读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有关文献,特别是与陈独秀社会发展思想联系紧密的有关史料,显得尤为重要。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工人政治

    工人政治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新兴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就是由工人阶级主导的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推动着现代世界向前发展。站在历史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运动似乎渐渐偃旗息鼓。然而,工人政治并没有结束。工业化早期的工厂生产结构和模式,及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关系、矛盾,均发生了巨变,传统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含义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使得当代的工人政治正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邓小平外交

    邓小平外交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热门推荐
  • 龙魂高校

    龙魂高校

    在在上古时期,在华夏土地上的人,大都是有两个甚至三个以上气核的人。那个时候的神话传说也是很多了,华夏的神器大都也出于那个时候。随着历史的变迁,各种生活条件的进步,人类和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就更少了,需要力量的时候也少了。所以人类的身体逐渐发生了改变,气核慢慢只剩下了掌管生存的那一个。法术仙术的也都不会了,力量速度也都不行了,如果一个人天生就拥有除了心脏之外了气核,那么他也就拥有掌握天地间能量运转法则的资格。只要经过训练,他们就是最优秀的战士,最合格能够保卫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和人类的战士···当一个人明白什么叫做责任之时,那便是强大的开始。唯爱永恒。
  • 共与

    共与

    想看bigbang同人的童鞋们,就是这本咯,第一次发文,写的不好,多包涵哈!
  • 魔神驾到:冥皇大人追妻难

    魔神驾到:冥皇大人追妻难

    刚穿越就被封入阵中几千万年,她又没干什么!哼,她埋没了那么多年,现在该她表演了!附身废柴,狂傲崛起,叱咤风云,震惊众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当强大腹黑的她遇上更强大腹黑的他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塑造怎样的虐缘。【窝是学生党,慢更,亲们见谅】
  • 异能幻铠

    异能幻铠

    一个S级特工,被一本奇书带到了一个异能横行的世界,看主角如何在异世界拼斗,成为异世第一人。
  • 安徒生童话精选(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安徒生童话精选(世界最美儿童文学第二辑)

    一代童话大师安徒生倾尽毕生心血打造了一个瑰丽的幻想王国,在这个“献给未来的一代”的神秘世界里,有为了心上人的幸福甘愿化作泡沫的小美人鱼,有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有全心全意解救变成野天鹅的哥哥们的小公主艾丽莎……她们扣人心弦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爱情、梦想和勇气的惊人力量。与此同时,冻死在新年街头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穿着根本就不存在的“新衣”的荒唐皇帝、活活变成自己的影子的附庸的可怜学者……又让我们动容于底层劳动者生活之艰辛、社会投机者手段之奸猾和普通民众认识之浅薄。安徒生的童话充满了诗意的美和戏剧性的幽默,是一部集浪漫与现实、歌颂与讽刺、希望与幻灭于一体的跨时代经典巨著。
  • 我在三国是巨星

    我在三国是巨星

    我是明星!不,你是一个戏子。我会踢球!你是一个戏子。我会诗词歌赋!你还是一个戏子。好吧,我就算是戏子也要做最强戏子!---------------------------------这是刘川带着超级巨星系统从21世纪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东汉末年发生的故事
  • 樱璃

    樱璃

    彾洲这个由六大灵族和一个最高制衡圣族所建立的亘古不变的平衡世界,在一个少女无意识地误闯之后,被彻底颠覆。至高圣族将成为传说,彾洲大陆就此混沌不堪。冰与火之争,光与夜溃烈,花与魅反目成仇。少女眉心鲜血浸染着整个彾洲大陆。而这一切的浩劫却是旷世恋人重逢之日。那个孤独千年的旅者,象征着高贵而圣洁的如瀑青丝和无尽淡漠的灰色瞳眸,那个挣扎在暗夜与光明里的少年,永远带着无尽恐惧的笑颜。带着宿命无止尽的轮回和诅咒,他迈着消无声息的步伐,留恋人间,只为等到那个他执念如此的女子。而身负复族使命的圣灵之女,前世她是身披战甲一身戎装之神,独守这一片战乱之界,烈马缨枪扫平七灵大地。而今生她却是被所爱之人弃如敝履的少女,樱色的瞳眸熠熠生辉,心如琉璃。当她看尽了生离死别,终有一日桀骜而立于山巅,号令群雄。而指尖渗出的鲜血,终是她死于寂静的心脏,沉淀的无尽深渊。一场覆灭,一段重生,一次机遇,一个眼神,他们的宿命终究紧紧绑在了一起,为苍生注定牺牲一切,他们同病相怜,浴血并肩,爱着又憎恨着,逃脱又靠近着。当他看到,她为他流下的最后一滴眼泪时,想起当初初见时,她英眉冷目,伸出双手将他牵于马后,红色披肩在半空中咧咧作响。她告诉他,以后他将不再孤单......
  • 剑试

    剑试

    我非常欣赏古龙笔下《陆小凤传奇之剑神一笑》中对于剑与剑神的解释;傲气,到可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有血有肉,喜怒哀乐却不挂在脸上;一步一步,面容渐渐僵硬锋利,心依旧温暖,却不再是笑谈间的人物;他有两条使命,手中的剑和天下苍生。
  • 古桐斋奇谈——复仇游戏

    古桐斋奇谈——复仇游戏

    一起自杀事件引发连环血案,到底是精心预谋还是纯属巧合。一个是村花道姑,一个是半吊子风水师,半斤八两如何驱邪诛恶。风靡一时的复仇游戏,一场被利用的头脑风暴。男主身份成疑,缱绻百年,恩怨情仇又该如何化解。
  • 瀚海无垠只为遇见你

    瀚海无垠只为遇见你

    只一眼便注定此生相依相偎!只相望一笑便注定此生痴缠!有些人,惊鸿一瞥,此生难忘。有些人,一见钟情,生世相随。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注定邂逅一场春暖花开。终此一生,只为一人情有独钟、柔情似水、疼宠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