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4200000031

第31章 “两浙”作家的文化性格与新文学的美学风貌(1)

艺术哲学家丹纳曾指出:“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我们研究自然界气候,以便了解某种植物的出现,了解玉蜀黍或燕麦,芦荟或松树;同样,我们应当研究精神上的气候,以便了解某种艺术的出现,了解异教的雕塑或写实派的绘画,充满神秘气息的建筑或古典派的文学,柔媚的音乐或理想派的诗歌,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由于“两浙”区域处于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人们常常用“杏花春雨”来形容它的妩媚多姿、秀润精巧。然而,一条蜿蜒曲折的钱塘江,却在“两浙”文化的内部,划分出了“浙东”和“浙西”两个既有内在联系,而又有形态区别的文化区域。

由于地理分界所形成的地域文化与民风、民情、民性和民俗的不同,以及历史沉淀、传承下来的精神意识、文化性格和美学追求的不同,“两浙”文化又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形态上的差异。明代王士性对此作过精细的比较:“两浙东西以江为界而风格因之。浙西俗繁华,人性纤巧,雅文物,喜饰幋帨,多巨室大豪,若家僮千百者,鲜衣怒马,非市井小民之利。浙东俗敦朴,人性俭啬椎鲁,尚古淳风,重节慨,鲜富贾大贾。而其俗又自分为三:宁、绍盛科名逢掖,其戚里善借为外营,又佣书舞文,竞贾贩锥刀之利,人大半食于外;金、衢武健负气善讼,六郡材官所自出;台、温、处山海之民,猎山渔海,耕农自食,贾不出门,以视浙西迥乎上国矣。”《浙江潮》曾刊登匪石的文章,也指出“浙东”和“浙西”的文化形态的差异:“东西浙之各自殊尚而已……浙西以文,浙东以武,浙西之人多活泼,浙东之人多厚重。浙西人好为表面之事业,浙东能为实地之研究。其弊也,浙西之人柔,浙东之人闭。”这种比较,道出了“两浙”文化在美学追求、审美风格、审美形态上存在着内在的区别。《浙江通志》指出:“浙东多山,故刚劲而邻于亢;浙西近泽,故文秀而失之靡。”周起莘也指出:“两浙人文薮,浙以西之文,华而靡;浙以东之文,清以淑。”因此,从文化审美的维度来看,“浙东”区域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偏“刚性”特质的文化性格和美学形态,而“浙西”区域则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偏“柔性”特质的文化性格和美学形态。“浙东”和“浙西”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文化糅合在一起,也就使“两浙”文化总是能够以“刚柔并济”的美学品格,汇入多元并行的中华文化长河,并显示出自身独树一帜的文化审美风范。

受“两浙”地域文化的影响,“两浙”作家的文化性格和审美气质中具有“刚”(精细坚韧)和“柔”(柔美飘逸)并济的美学特征。历史所存在的地域文化审美差异,在新文学的“两浙”作家身上也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像浙东作家颇多“硬气”,如除周氏兄弟外,还有“像地地道道农民”的冯雪峰,喜欢表现“石骨铁硬”性格的巴人、王鲁彦、许杰等,其文化性格和审美风格大都偏“刚性”;而浙西作家的创作则多具有“柔婉”的特点,如来自杭嘉湖地区的茅盾、郁达夫、徐志摩、丰子恺、戴望舒等,其文化性格和审美风格大都偏“柔性”。

可以说,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两浙”作家各具特色的文化性格和美学追求,建构了新文学独特的诗性美学品格。换言之,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与以“两浙”为主体的江南文化和审美意识有着内在的联系。江南文化那独特的精细坚韧、柔美飘逸,而又略带颓废、浪漫的审美气质及其诗性审美意识,触动着现代中国人的精神隐忧,反映了现代中国由文化冲突而引发意义危机的境况,抒发了由文明失落而带来的民族苦难的情怀。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两浙”作家的审美理想及所生成的审美意象,承历史的积淀演化而来,又不断地糅合现时代的情愫,进而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心灵镜象,成为中国新文学发展进程中一道独特的文化审美风景线。

第一节 浙东“刚性”文化与新文学的坚韧风格

钱塘江以南的广袤区域,通常被称为“浙东”区域。它虽然整体上属于江南区域范畴,或吴越文化区域范畴,具有该区域妩媚、婉约、柔美、温情的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因子,但它与以太湖为中心的浙西区域相比,却又表现出自身的一些质的不同特征。从地理环境上来看,浙东区域含有宁(波)绍(兴)平原、浙南(台州、温州、丽水)山地和金(华)衢(州)盆地等多种不同的地貌特征和自然条件。尽管我们至今仍无法用实证的方法,厘清和证明自然环境因素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必然关联,但至少可以从精神文化与审美的维度来领悟、体会和把握从该区域走出来的作家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作品所蕴含的区域文化精神内涵。

丹纳在论述艺术品产生的环境因素时,为了考证“艺术品与环境完全一致的情形格外显着”,甚至还将艺术品与不同区域的植物相比较。不过,在他看来,主要的还是不同区域、不同环境的精神气候对艺术品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他指出:“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因为“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必须有某种精神气候,某种才干才能发展,否则就流产”。

从地域文化生成上来看,以会稽为中心的古越文化区域素来民性朴实、忠厚而好勇,故民间有“锐兵任死,越之常性”之说。流传甚广的春秋战国吴越争霸故事,越王句践“卧薪尝胆”、“报仇雪恨”的传说,早已成为该区域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沉淀在该地域文化深层记忆之中,成为该地域文化性格“原型”,对该区域民众文化心理品格的熔铸,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鲁迅早年在文章中就曾多次提及“越乃报仇雪恨之乡”,赞扬越乡壮美之气概。赵晔在《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中曾这样颂扬越王句践的复仇之战: 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道佑有德兮,吴卒自屠。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行行各努力兮,於乎!於乎!

在浙东区域的民风、民俗中,多有“断发文身”之俗。文献中这样记载:

越人断发文身。

——《庄子·逍遥游》

越王句践,剪发文身,以治其国。

——《墨子·公孟》

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

——《战国策·越策》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封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批草莱而邑焉。

——《史记·越世家》

越,方外之地,剪发文身之民也。

——《汉书·严助传》

中国冠笄,越人剪发,其于一服也。

越王句践,剪发文身,无皮弁搢笏之风。

——《淮南子·齐俗训》

断发文身的习俗,其涵义当然是多方面的。譬如,出于装饰、审美的需要,出于与其他区域不同标志的需要等等,但其中也包含了一种显示自身意志、性格特征的涵义。《说文解字》云:“断,截也。”截,作为动词,表现的是一种削发显志的举止,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文化性格的显现。文身的涵义也基本一样。《淮南子·原道训》记载:“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被发文身以像鳞虫。”高诱对此注释曰:“文身,刻画其体,内黥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曰以像鳞虫也。”这种常被人们看作是异俗的行为,也许与中原区域所推崇的“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是相冲突的,但却是浙东区域民俗、民风、民性崇尚“刚性”风格的文化性格表现。

查阅浙东区域的地方志,对本地区民风、民情、民性、民俗的记载,也显示出该地域文化的“刚性”特质和相同的文化性格。如《绍兴府志》云:

居会稽、余姚之间,地狭而好矜名。类能饬廉隅,笃孝让,然者生事,意气多发扬,少含蓄。

《金华府志》记载本地区风俗、民性时云:

民朴而勤,勇决而尚气。族居岩谷,不轻去其土,以耕种为生,不习工商。

《宁波府志》则云:

鄞(指宁波鄞县,现为宁波鄞州区——着者注)之风散缓,其俗迂阔而善妒。慈(指慈溪市,现为宁波管辖的县级市——着者注)之风矫厉,其俗尚文而善党。奉(指奉化市,现为宁波管辖的县级市——着者注)之风鸷健,其俗负气而矜高。定(指定海,现为舟山市定海区——着者注)之风脆弱,其俗习劳而寡营。象(指象山县,现为宁波管辖的县——着者注)之风朴直,其俗好竟而服义。

从相关的地方志对本地区的民风、民情、民性、民俗等特点的描述上来看,浙东区域的民风、民性和文化性格等方面的特点,与浙西区域比较起来,显然是偏“刚性”的。这种由不同地域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心理和性格,往往是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生活在该区域的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对于文学艺术创作而言,地域文化及其所孕育的文化性格,如同丹纳所说的“精神气候”那样,影响着从该区域走出来的作家的审美气质、美学追求和创作风格。

浙东偏“刚性”的地域文化传统及其影响,使从浙东区域走出来的新文学作家,其美学追求和审美风格大都具有一种“坚韧”的特质。如鲁迅、周作人、许杰、许钦文、王鲁彦、巴人、冯雪峰、魏金枝、潘漠华、孙席珍、王西彦、艾青等人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浙东区域“刚性”文化性格和“坚韧”特质的美学风格。

鲁迅的创作,无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散文(含杂文)方面,都显示出“坚韧”的美学风格。在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观念性质转变之后,鲁迅确立了现代的审美观。在他看来,古典的“中庸”和谐之美,总体上偏重于讲究“静”与“柔、弱”的审美风格,所对应的是国民“沉静,而又疲弱”的性格心理。他指出:“我们大多数的国民实在特别沉静,真是喜怒哀乐不形于色,而况吐露他们的热力和热情。”又说:“人民一向是很沉静的,什么传单下来都可以,但心里也有一个主意,是给他们回复老样子,或者至少维持现状。”鲁迅认为,这种“静”与“柔、弱”带来的则是“少年尚老成,老年当然老成”,为此,他感叹道:“中国大约太老了。”

从总体上来说,鲁迅对古典的“中庸”谐和之美持否定的态度,而推崇“刚健不挠”、“争天抗俗”、“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对立”、“崇高”之美。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中,他对拜伦、尼采等近代西方哲人、诗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赞赏拜伦的叛逆精神,认为拜伦“所遇常抗,所向必动,贵力而尚强,尊己而好战……故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顾前后,素所不知;精神郁勃,莫可制抑,力战而毙,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同时,他赞美尼采的“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超人”的理想。基于对“力之美”大力推崇的现代审美理想,鲁迅曾以屈原为例,指出屈原虽有“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之精神,但也多是“芳菲凄恻之音,而反抗挑战,则终其篇未能见,感动后世,为力非强”。由此,鲁迅对由古典“中庸”谐和之美所形成的“大团圆”、“十景病”、“类型化”等进行了批判,认为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为国民制造一条“瞒”和“骗”的“奇妙的逃路”来。在《论睁了眼看》一文中,鲁迅这样指出:不幸这一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

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

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改革,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

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且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如何荡涤古典“中庸”和谐美的“柔弱”之风,建构与新文化、新文学相匹配的新审美观?也即如何赋予新文学“坚韧”之美的现代审美内涵?鲁迅所强调的是具有“崇高”审美价值内涵的“力之美”,赋予新文学“坚韧”美学风格以“常抗”、“必动”、“贵力”的“力”(具有“对立”元素的审美因子)的美学内涵。鲁迅说:“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他赞同厨川白村的美学观,认为创作必须从一切内在和外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忘却名利,除去奴隶根性,从一切羁绊束缚解放出来,这才能成文艺上的创作”。

在鲁迅看来,根除古典“中庸”和谐之美的“柔弱”之风,必须有“天马行空似的大精神”,才能“大呼猛进,将碍脚的旧轨道不论整条或碎片,一扫而空”,“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在创作实践中,鲁迅所突出的也多半是那种带有悲剧色彩的,揭示现实人生缺陷、阴暗和内心矛盾、苦痛的内容,主张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

同类推荐
  • 真情与梦想

    真情与梦想

    本书收录有“给生命来点幽默”、“母爱”、“我的园地我的朋友”、“懂得感激”、“怎样发现自己”、“不能没有温暖的家”、“螃蟹的故事”等散文作品。
  • 弘一法师全集02:书信

    弘一法师全集02:书信

    法师的书信部分,书信大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有的信件同时随附明信片,所以有些书信在正文内容结束之后,另有法师的“附白”或“又白”等另附的内容。个别书信因保留不全,无法查证收信人姓名,遂本着求真、求实、求全的做事风格将,将此类书信中现有内容编入书中,以期读者能看到法师的最全最真的著作。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七情集

    七情集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退休后撰写的散文随笔选《七情集》,近日由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自2013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结合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作者先后写成七篇散文,发表后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获得广泛好评,一些部门、单位和地方还专门组织进行学习研讨。
  • 田园之外

    田园之外

    黛色的山峦由西向东起起伏伏,状若雄鸡、状若麦垛、状若神女、状若大仙……但凡想象力能够触及,就可以给南山一个形象的譬喻。远岫含烟,近岚拢翠,日出日落间,南山亘古不变……
热门推荐
  • 王爷别跑之本妃要吃肉

    王爷别跑之本妃要吃肉

    浅萧萱有一个愿望:吃遍天下美食,睡遍天下美男。每年生日浅潇暄都在蜡烛前默念三遍——“我要吃美食,我要睡美男!”一朝穿越,她成了丞相府的嫡小姐,天天犯花痴,享美食。皇甫建宇有一个信条:犯我者——死。每次折磨,皇甫建宇都发誓,此时所受之痛,必将百倍偿还。一朝翻身,他成了嗜血残忍的摄政王,血染京城,冷酷无情。贪吃呆萌的她跟嗜血残忍的他相遇,会调和出什么味道?只知第一次见面,她想“吃”了他,他想灭了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幻颖倾世

    幻颖倾世

    她,却因一次意外一朝穿越于以武力为尊的川云大陆,却没想到穿越到拥有废材傻子的称号,他,东晋的妖孽殿下,世间女子都梦寐以求的梦,天赋卓绝的他单单对她纠缠不休,对她宠溺入骨。“娘子,你就让为夫从了你吧!“"南宫陌殇你给我滚。”房间内,一道嘶吼,幻颖常常在疑惑,为什么她当初就这么傻,一步步陷入他为她所挖的坑,就因为为自己受了伤这么一点,回忆起当初的选择,她就狂往地上一顿狂揍,"娘子,为夫知道你一会不见为夫,就想为夫,但也不用自残。“”南宫陌殇“”娘子为夫在呢!“”你给老娘滚"想打他打不过,想骂他,总是被他说的无话可说,上天你待我不公,幻颖发泄完了就在地板上画圆圈。然后他们就············
  • 铸魔记

    铸魔记

    昔日天才一心善良,却生于强者世界好心救人却陷阴谋,家破人亡变废物心死堕落无人问津,随波逐流任人欺偶遇好心人家照顾,却眼见遭人打死死心再次复燃入魔,既然善非我之物,那我便成魔,踏上神佛皆杀复仇之旅,登武道巅峰,以自身铸造无上之魔
  • 仙石剑缘录

    仙石剑缘录

    我希望这是一部《仙剑奇侠传》似的作品,能给人带来除打打杀杀外,更多的乐趣。
  • 阴婚诡事

    阴婚诡事

    民国初期,民间传说阴婚也可以延续家族香火,这是真的吗?《阴婚诡事》带你走进那个动荡年代诡异的故事。阴婚,也叫冥婚,是为死去的人找配偶。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过门就因故双亡。老人们认为,如果不替他(她)们完婚,他(她)们的鬼魂就会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为他(她)们举行一个阴婚仪式,最后将他(她)们埋在一起,成为夫妻,并骨合葬,免得男、女两家的茔地里出现孤坟。
  • 武弑诛天

    武弑诛天

    徒手撕裂天穹,一怒天地变色。即可只手遮天,亦可御统天河。一代天骄云铮,被奸人杀害,不幸陨落。几千年后,他重活于世,复生于幽州城一纨绔少爷体内。从此世间少了一个废物,多了一个天才。习无上神功,觉醒龙族血脉,一步一步轰杀出一条通往武道至强者的不朽之路!神佛避让,诸圣畏惧,万族诚服,这便是我云铮的道路!(新书开坑,存稿20W,每日稳定更新,求收藏推荐!)
  • 大苦海

    大苦海

    世间是个大苦海,生灵万物皆生于苦海之中。修仙者,就好比汪洋苦海中的一搜小船,逆水而行。修仙,就是在滑动小船,试图挣脱苦海的波束。滑动小船的人很多,到达彼岸的人很少,没有人知道,苦海之外是什么……一个少年,身负血仇,几经周折,以毫无天赋的凡人之资,逆天而行,持三尺青峰,斩净天下妖邪,问鼎仙界,登峰造极。我一无所有,只有毅力——司空毅。
  • 改变历史科幻武侠小说补缺

    改变历史科幻武侠小说补缺

    历史,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故事组合而成。当中,不少故事都是由于前人所犯下的错误,产生出教人痛心疾首的结局。心里想着,如果,当时的「历史人物」可以有更佳的处理方法,后果便不至如此了。倘若,可以神奇地,容许修补当年历史中的「缺陷」,情况将会变成怎样?试想像一下,假如在公元前二一零年,秦始皇成功把帝位传予仁厚的扶苏,而不是残暴的胡亥,接下来会有甚么光景?又假如,在一八六零年的中国清朝,不再积弱无能,成功击退趁机侵略的英、法两国联军,对于后世又会带来甚么影响?
  • 礼舍利塔仪式

    礼舍利塔仪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生不悔

    金生不悔

    一场奇遇,金不悔穿越回到西汉。成为代王刘恒的第一任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