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75100000035

第35章 一瞥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不喜喧嚣的张爱玲在赖雅去世之后更是习惯了独来独往,不喜群体的生活。在美国,她的朋友算不上多,而曾登门拜访的人与在国内相比,也少得有限,所以对于那一段关于她的生活,并不为人们了解多少。

好在也正是那个时候,有张爱玲对水晶先生的一次长时间访谈,使得水晶先生对她有了一次算是近距离的接触,得以为后人保留到一份难得的史料。水晶先生后来把这段弥足珍贵的经历写成详细的文章,刊载于中国台湾的《中国时报》。水晶是一位张爱玲作品的热衷者与爱好者,并且写下了一系列关于张氏作品的评论。他于1973年出版的《张爱玲的小说艺术》,被誉为是这一领域中最好的一本。

这一段相关的资料,曾在关于张爱玲的一本书上读到过这样的描述:“通过水晶细致的笔触,我们看到当时爱玲的房间是这样的:她的起居室犹如雪洞一般,墙上没有一丝装饰和照片,迎面一排满地玻璃长窗。她起身拉开白纱幔,参天的法国梧桐,在路灯下,使随着扶摇的新绿,耀眼而来。远处,眺望得到旧金山的整幅夜景。隔着苍茫的金山湾海山,急遽变动的灯火,像《金锁记》里的句子:‘营营飞着一窠红的星,又是一窠绿的星。’爱玲当时的形象是这样的:她当然很瘦——这瘦很多人写过,尤其瘦的是两条胳臂,如果借用杜老的诗来形容,是‘清晖玉臂寒’。像是她生命中所有的力量和血液,统统流进她稿纸的格子里去了。她的脸庞却很大,保持了胡兰成所写的‘白描的牡丹花’的底子。眼睛也大,‘清炯炯的,满溢着颤抖的灵魂,像是《魂归离恨天》的作者艾米莉·勃朗蒂’——这自然是她自己的句子了。她微扬着脸,穿着高领圈青莲色旗袍,斜欠身子坐在沙发上,逸兴遄飞,笑容可掬。头发是‘五凤翻飞’式的,像是雪莱《西风歌》里,迎着天籁怒张着黑发的希腊女神。我们应当羡慕水晶先生的。在那个晚上,他们交谈了整整七个小时。其间,谈到了许多作品,如《半生缘》、《怨女》、《歇浦潮》、《海上花》、《倾城之恋》、《第一炉香》、《金瓶梅》,等等。谈到五四以来的作家,张爱玲说非常喜欢阅读沈从文的作品,当然还有张恨水。她还谈到了一些中国台湾作家,她认为中国台湾作家聚会太多,是不好的。作家还是分散一点的好,避免彼此受到妨碍。水晶是这样形容席间张爱玲的笑声的:她的笑声听来有点腻搭搭,发痴滴答,是十岁左右小女孩的那种笑声,令人完全不敢相信,她已经活过了半个世纪。水晶先生形容爱玲有一个绝妙的比喻:‘我想张爱玲很像一只蝉,薄薄的纱翼虽然脆弱,身体的纤维质素却很坚实,潜伏的力量也大,而且,一飞便藏到柳荫深处。’可是,躲在深处的张爱玲却是经常‘一鸣惊人’的。我们都躲不过那‘震得人发聋’的巨大的声响。虽然,我们常常辨不清这声音源自何方。”

1972年,陈世骧教授去世,张爱玲在加州柏克莱大学的职位也随之失去,好在她已经可以依靠版税度日,由于她知名度的提高,偶尔在中国港台报刊上发表的作品也都能得到比较高的报酬,所以还不至于穷困潦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一来,张爱玲又有了充分的自由来支配自己的生活,这对于这位骨子里并不喜约束的人来说,是怎样“复得反自然”的欣喜。就在那一年,张爱玲告别了那个让她颇为不适应的纽约,前往她曾经和赖雅去过的洛杉矶定居下来,从那时起,直到她去世都没有再离开。

洛杉矶的怡人风景让张爱玲很喜欢,她托付当时在加州柏克莱大学任教的好友庄信正代为寻找合适的公寓。庄先生是张爱玲1966年去印地安纳大学参加中西文学关系研讨会上认识的。庄先生那时是该大学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生,两个人一见如故,谈得很是投缘,所以从那时起,张爱玲对他是很信任的,而且愿意把自己的一些私事托付给他。

对于张爱玲来说,她的要求并不高,只求简洁——买廉价而简单的家具,搬家时就不会成为累赘。经过层层的考虑和挑选,庄信正帮张爱玲找到的一处公寓是在好莱坞区。据说,刚刚搬到好莱坞的公寓时,张爱玲只带了一盏她已经用惯了亮度的铜制台灯,排着三个可以转头的灯罩,每个灯泡都是二百瓦,光线非常好,这也是为了方便她的文学创作。

从这时起到她生命的末了,隐居于闹市的张爱玲,除了创作出几部新的作品之外,她所做的主要两件工作便是翻译《海上花》和对《红楼梦》的研究。之所以有如此的创作翻转,或许是因为此时的张爱玲锋芒渐失,文学也不再是她标榜飞扬个性的旗帜,反而成为她生命中一种必需的素质和养分,是她力不从心却又难以割舍的一份生命情怀,供她维持孤单的晚年生活。

《海上花列传》是清末韩子云写的一部专门描写上海青楼生活的长篇小说。鲁迅认为此书是“狭邪小说”中之上品,在《中国小说史略》里称其他书“大都巧为罗织,故作已甚之辞,冀震耸世间耳目,终未有如《海上花列传》之平淡而近自然者”。胡适、刘半农就曾经重印此书,并给予极高的评价,称其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张爱玲曾经自称“十三四岁第一次看《海上花》”,“许多年来无原书可温习,但也还记得很清楚”。她当初在给胡适的信中就明确指出:“我一直有一个志愿,希望将来能把《海上花》和《醒世姻缘》译成英文。”

现在,对于张爱玲来说,这或许是上天为她留存的完成这一个心愿的时候了。

张爱玲完成的另一项并不容易的工作是对《红楼梦》的考据。我们都知道,这位旷世才女是自小就熟读《红楼梦》的,并且非常喜欢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她十二三岁读石印本,看到“四美钓游鱼”,便觉“突然白色无光,百样无味起来”。由于深受《红楼梦》的影响,爱玲十四岁时就模仿《红楼梦》的笔法,写出了《摩登红楼梦》。此时对于这一部“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名著的研读,或许正是张爱玲心境的一次自我梳理与人生情感的回归。大家族的败落,繁华落尽后的凄凉,多么像是她曾经经历过的那一幕幕。

张爱玲晚年已经失去了早期作品中那种才气,更多的是梳理、是回顾,那么不能绕过去的便是她最后一本书《对照记》。在这里,她公开了一些非常珍贵的私人照片,通过这光影声色,让世人更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他们所未曾见过的张爱玲。在这本书中,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照片。她写道:“‘三搬当一烧’,我搬家的次数太多,平时也就‘丢三落四’的,一累了精神涣散,越是怕丢的东西越是要丢。幸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内,借此保存。”

在这里,她选用了一百多幅她和家人、朋友的照片。仿佛文字和话语都伴随她的年华老去,不再意气风发,倒是那些照片因为将历史那么深刻地凝固着,虽然静默无声,却更加真实和珍贵。这一切不难让人想象,当年在大洋彼岸,张爱玲用那双枯瘦的双手,孤独地着手整理自己的一生,对照着,回忆着。

也正是在《对照记》里,保存着她那张经典的睥睨一切似的旗袍照片,缎子做的高领短袖大襟衫,看上去柔软闪亮,人也半昂着头,眼睛朝着侧上方,“给人一种清贵桀骜的姿态”。曾经看到有人这样写道:“ 年轻时候的爱玲也算不上漂亮,五官也不够精致,却别有一种落拓的美。大约写作的女人都不漂亮,漂亮的女人的人生定然是丰富,自然无法安心下来写字。”我总是觉得,这一句话说得对极了。

《对照记》上同时也写着这样的文字:“1984年我在洛杉矶搬家整理行李,看到这张照片上的署名与日期,刚巧整三十年,不禁自题‘怅望卅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这感慨流露出晚年凄凉的感受,看看那时她的文字与照片就知道,在这个女子的世界里,是有些落寞在里面的。在《对照记》所收录的照片中,有母亲、姑姑、炎樱的影像,也有不少她风华正茂时代的照片。然而,在她的生命中曾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两个男人——胡兰成与赖雅,却并没有出现。或许她是怕自己睹物思人,或许是她想回避那伤心的过去,是的,与胡兰成那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让她“刻骨铭心”,而那与赖雅的恋情则不免让人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对照记》的结尾,张爱玲写道:“然后时间加速,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繁弦急管转入急管哀弦,急景凋年倒已经遥遥在望。一连串的蒙太奇,下接淡出。”或许,那个时候她写下这些句子,正是在摇椅上,望着一炉的火光,叹人世无常,叹人生易逝。

张爱玲的最后一张照片是她在获得中国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特别成就奖”时拍的,这也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后影像。我们看到,那个时候的张爱玲已经非常的苍老,而且有一种出奇的病态的瘦,甚至让人感觉到一种森森然可怖的“死亡”的气息。似乎她是在向读者们隐隐然地透露着一个讯息:她将不久于人世了。

她避居美国的几十年里,再没有惊世的佳作问世,究竟是幸与不幸,已无法分说。身在异乡,颠沛流离,已经足够表明一些事情。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她的创作生命从离开中国那一刻起就戛然而止了。

同类推荐
  •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Ⅵ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 Ⅵ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出自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之手。书中记载了包括恺撒、安东尼、梭伦等50名古希腊罗马政治家和军事统帅的事迹,既是一部体例松散的古代史,也开了西方世界传记文学的先河,对之后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学和文学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发明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纳赛尔(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纳赛尔(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918年1月15日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平静的中下层平民居住区。他的父亲是一个邮局职员 母亲则属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北方人。据说.纳赛尔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赛义迪血统的天性.身材高大、皮肤黝黑、性情高傲 还易于激动。由于父亲的职业原因 纳赛尔一家经常搬家。
热门推荐
  • 大学全鉴

    大学全鉴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本书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 锦绣八零

    锦绣八零

    新书《军嫂来自小星星》已经开坑,欢迎围观!命运多舛的锦绣重生回到八十年代,得空间,虐极品,誓将前世仇人全都送进监狱。报仇路上,意外收获团长哥哥一枚,怎知准婆婆一家嫌弃她的出身低。锦绣摆摆手,空间在手,天下我有。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上大学,做事业,且看她心灵手巧来谋划,打造自己的锦绣人生。
  • 恶魔少爷的专属女仆

    恶魔少爷的专属女仆

    她,父母双亡。一次意外中被韩氏夫妇收养为干女儿,韩氏夫妇把她当掌上明珠,日后还指望她给他们当儿媳呢!但不知道为什么韩炎熙讨厌她,还在花痴面前承认我是他的女仆,这件事情没多久就传遍了全校。但尽管韩炎熙讨厌她,每次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他总能伸出援手,渐渐地,他们都习惯了有彼此的存在,当他们朝夕相处,当他们对对方开始渐渐产生好感,就在这时候他回来了.......
  • 解冻:末世界

    解冻:末世界

    未来世界,科技依然有了很大变化,人们可以将自己冻在冰块里来一个刺激的“穿越”。主角程宇,本想一个月后就从冰里面出来,没想到,一冻就是三十年。醒来的时候,世界已经大变样......
  • 泰拉瑞亚之大反派

    泰拉瑞亚之大反派

    那场残酷的大战由他掀起...隐秘的天空之岛遍布他的踪迹...探寻克苏鲁的起源,追根世界的起端...恐怖的瘟疫灾难,火星的死亡入侵...一切事端的背后浮现着他的身影,当黎明之光升起时,他却擦拭着刀尖的鲜血...“打着光明的名号,行着畜生不如的事,这就是所谓的正义?”他看向眼前的人,冷笑道...
  • 最后一个邪术传人

    最后一个邪术传人

    十七年前,刚刚出生就险些被父亲亲手埋掉十七年后,成长为茅山道士,一身道法通天自下山那一天起,王腾身边就围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女……研究生女秘书,大学班花校花,山村里的俏美村姑,尼姑庵的萝莉尼姑,道观的奇葩道姑??微信:午夜镜子小午(私人微信),午夜镜子小午(公众微信号)新浪微博:午夜镜子小午??
  • 一网情深:唐爷横刀夺爱狂宠娇妻

    一网情深:唐爷横刀夺爱狂宠娇妻

    为了初恋,秦卿回到了阔别四年的土地,再次遇到那个在青春里留下不可磨灭印记的男人。却没有想到会遇到一个霸道而又惹不起的男人,故事就此开始……
  • 血曼星球恋:爱你是我最深的执念

    血曼星球恋:爱你是我最深的执念

    “柯亚奈儿,爱你是我最深的执念。”哲平落下两行清泪。
  • 重生召唤师,异世京华

    重生召唤师,异世京华

    不虐,觉对的爽文,本人最近迷上爽文,资源太少了,现在大家喜欢虐心的文,社会压力好大的唯有爽文才解压!虐文太劳心,写篇小文也算给自己看!如果大家喜欢多多捧场哈!一个在21世纪受宠的豪门小姐,不小心在盗墓游戏的途中穿越到一个架空王朝的故事盗墓笔记神剧看不得,至少也送给咱一个吴邪或者小哥啥的,给咱这几个妹控滴哥哥有啥用,只能看不能摸!神兽,神丹,神器,样样抓。美女美男养眼的也不少,异世虽过的风生水起,还有个妖孽死皮赖脸的贴着,但还是阻挡不了一个回魂的心!且看现代小妞是怎样混迹异世滴!
  • 嗜血的莉莉丝

    嗜血的莉莉丝

    “呜呜...”他,虽然嘴被捂住,手脚被绑住,但是身体还在挣扎,嘴里还在发出悲鸣.“血液,是维持生命的基本之一,至少书上是这么写的,然而,我一直很好奇当人类失去多少血量之后生命体征才会消失,但是很可惜这本书上没有写啊...”莉莉丝合上那本厚厚书,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并从旁边拿起了一把手术刀.“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我也不例外,就像你伤害别人的欲望一样,我也有求知的欲望”“呜呜呜呜...”随着莉莉丝的动作,椅子上的人挣扎的更加剧烈,发出更大的悲鸣.“嘛,别这么激动,虽然疼痛不会消失,但是生命总是会消失的,你说对不对呀?”几小时后,地面和墙上的猩红默默地诉说着刚刚发生的事情,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莉莉丝则看着面前椅子上的尸体,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