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24700000028

第28章 一线调研

中国三峡总公司——以豪迈气魄打造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

新华社 江时强 吴 植

“调研手记”长江西陵峡三斗坪,三峡工程以“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气势令世界瞩目。

自2003年三峡工程首批机组发电以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经营业绩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发电量年均增长32.85%,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40.12%,利润总额年均增长37.72%。2008年,完成发电量979亿千瓦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7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3.45亿元;成本费用利润率为92.83%,销售利润率为40.05%,劳动生产率为158.53万元/人,人均利润为113.84万元,在央企中名列前茅。至2008年底,公司资产总额2225.89亿元,其中公益性资产约287.30亿元,负债总额670.1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0.10%。公司投产和在建装机容量约为4500万千瓦,为全国最大的水电企业。

成立于1993年9月的中国三峡总公司,从建设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起步,正以豪迈气魄,努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

◆ 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早在1918年,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讲到,“以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三峡总公司精心组织施工,数万名工程建设者17年不懈努力,三峡主体工程2009年将全部建成,“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逐步展现。

截至目前,三峡工程初步设计的26台机组全面投产;三峡工程具备175米蓄水条件;初步设计中的工程建设项目除升船机续建项目外提前一年全部完工;三峡右岸电站机组总体性能优于左岸电站机组,国产机组运行情况良好,能量特性和稳定性能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70万千瓦级大型水轮发电机全空冷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机组国产化战略取得成功;在建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右岸地下电站开挖完成,施工质量优良,混凝土浇筑与金结安装进入高峰;升船机船厢室段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土建与部分设备安装合同签订;汛后试验性蓄水完成并积累了初步经验,蓄水过程总体安全平稳,枢纽建筑物和机电设备经受了高水头的考验,水库库岸稳定好于预期,泥沙淤积对重庆港的影响较小,库区水质无明显类别变化,蓄水后库区地震频率增加,但震级都较小,对枢纽和库区没有危害性影响。

截至2009年6月底,三峡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494.44亿元。枢纽工程的静态、动态投资均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及预计的投资范围内。根据目前情况预测,三峡工程的总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范围以内。

据介绍,三峡工程埋设的10万余支各类监测仪器显示,大坝及船闸的变形量、渗流量等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好于设计预期,枢纽各建筑物运行正常,按初始设计2009年将蓄水至175米。枢纽工程共评定混凝土单元16.3万个,合格率100%,优良率呈逐年攀升,且后期稳定在较高水平。

由国务院三峡建委派出的专家组每年两次对三峡工程建设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对三峡工程的总体评价是:三峡工程质量得到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工程质量总体优良;尤其在第三阶段工程施工中,右岸大坝没有出现一条裂缝,是一座没有裂缝的混凝土重力高坝,创造了世界奇迹。

三峡工程规模宏大,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拥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和生态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从而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防洪效益不可替代。作为解除长江中下游洪水威胁、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的一项不可替代的关键性措施,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就是防洪。仅在20世纪,长江中下游就发生过5次特大洪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目前,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已达221.5亿立方米,并开始发挥拦洪调峰作用,中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了近百年一遇,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体系初步形成。三峡工程今年建成后,可使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2300多万亩农田、1500多万群众得到进一步保护。

清洁电能造福四方。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目前基本完工。截至2009年6月底,已累计发电超过3200亿千瓦时,机组运行安全稳定。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25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1000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每天发电量约为全国的1/30.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清洁电能。如果按照1∶8的度电产值比计算,三峡电站电量已创造的产值约为25600亿元,三峡工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设完成交流送电线路6519公里、直流输电线路2965公里,形成了完整而系统的三峡输变电工程,建成联结华中、华东、川渝和广东的三峡电网,并有力推进了全国电网的联网进程。

航运便利促进发展。水库水位的提升,有效改善了湖北宜昌至重庆段660公里的水运航道,以及长江中下游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万吨级的船队可直抵重庆港。2008年,通过三峡枢纽货运量达到6847万吨,较2003年增长了3.6倍,通过三峡船闸的平均每闸次货运量和每艘次货运量较2003年提高了一倍。至2009年6月17日,三峡船闸安全运行6周年,三峡枢纽通过货运总量3.1亿吨,超过三峡工程蓄水前22年的总和。长江中上游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和贯通东西的航运大通道。

生态效益源远流长。三峡工程既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也是优化三峡库区资源环境的生态工程。通过调蓄对下游补水,可有效改善枯水期下游航道和生态环境;通过发电,每年可减少5000万吨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碳1亿吨。如果以中国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26.5亿吨标准煤对比,则三峡工程仅是发电一项,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贡献率约为2个百分点。同时,三峡工程还大大减少了火电不可避免的大量的废水、废渣、浮尘等污染。

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工程施工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库区泥沙来量下降,库区水生和陆生珍稀动物、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得到有效控制。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三峡工程未受到任何影响,也未发现因地震引发的崩岸、滑坡等次生灾害。

在三峡工程进入尾声之际,三峡总公司将开发重点转向了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国务院授权其开发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四座巨型电站,装机总容量4035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2008年12月28日,向家坝水电站成功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工程建设全面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溪洛渡水电站建设按计划全面推进,大坝基础开挖基本完成,地下厂房将由土建向金结机电安装转移;溪洛渡和向家坝电站26台机组招标采购合同签订;乌东德、白鹤滩、小南海水电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序展开。

三峡工程2009年将完成初步设计建设任务,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编制和工程建设总结性研究同时展开。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要求和国务院三峡建委第十六次全体会议部署,研究制订三峡后续工作规划是2009年三峡建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规划将以促进百万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完善体制机制等内容为重点,提出库区发展、生态支持、防灾减灾和运行管理四大体制和政策体系,明确三峡工程科学发展的新任务,建设和谐稳定新库区,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 三峡工程为我国大型工程建设管理创造了丰富经验

三峡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可谓备受世人关注。国家审计署于2007年派出150多人庞大的审计队伍,对三峡工程进行了历时10个月的全面审计。

审计报告认为:三峡工程投资控制比较有效,建设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总体较好,工程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工程建设总体进度有所提前,工程质量总体优良,施工区环境保护措施基本落实,发挥的综合效益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未发现挪用和严重侵占建设资金的问题。工程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主要建设管理经验是什么?

李永安总经理最近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进行了具体的总结。这些经验主要是: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的创新

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计划经济下一直实行工程建设指挥部、施工单位自营制或投资包干制的建设管理体制,存在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缺乏投资风险分担和约束机制等问题。三峡工程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进行论证和建设的。1993年初,国务院作出重要决策,三峡工程建设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办法组织工程建设,并且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确定了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框架,从而使三峡工程开工伊始,就建立了既适应市场经济又符合三峡工程特点的建设管理体制。

在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中,国务院设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作为三峡工程的高层次决策机构;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处理协调日常事务。工程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199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三峡总公司,明确三峡总公司是三峡工程的项目法人,全面负责和承担三峡工程的筹划、筹资、建设、经营、还贷、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并以其经营效益滚动开发长江上游的水力资源。移民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的移民管理体制以及“移民补偿投资切块包干、任务包干”的原则。实践证明,这套新型的建设管理体制,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为有效组织三峡工程建设提供了体制保障。

在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三峡总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组织工程建设,实行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并坚持不断深化改革,在工程投融资和管理体制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在投资管理方面,实行了“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新模式,即工程投资规模全部以1993年价格的初步设计概算为基础,进行静态控制,按照施工计划的工程量和当年的物价以及国家公布的利率、汇率、税收等变化因素,对合同现价进行动态管理。

———坚持质量第一,建设国际一流的精品工程

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工程质量,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历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三峡工程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要求,强调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质量责任重于泰山”,要求“建设国际一流的精品工程”。三峡总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

三峡工程一开工,三峡总公司即成立了质量管理机构,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人组成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质量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工程师监督、总公司项目部及试验检测中心抽检、质量总监专项把关、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权威监督的“4+1”质量保证体系。颁布实施了符合三峡工程特点并高于国内行业标准、涵盖各施工专业的111个质量标准,编制了《质量保证手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文件》等质量管理文件。建立了质量奖罚制度。在施工中,全面强化了混凝土原材料、拌合、浇筑、养护和金结机电设备制造、安装、调试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程质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以下简称专家组)是国务院三峡建委派出的机构,均由国内权威的院士和专家组成,每年两次赴现场对三峡工程建设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专家组提出,“不留隐患是三峡工程质量的最低标准,也是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原则”。三峡总公司认真落实专家组的意见和要求,坚持精细化管理和持续改进,提出了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管理目标,并逐步深化为“以零质量缺陷实现零质量事故、以零安全违章保证零安全事故”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工程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坚持风险管控,确保工程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

三峡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受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许多潜在的风险,如地质风险、洪水风险、技术风险、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风险、资金和财务风险、电力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移民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等。在有效识别各类潜在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三峡工程风险管理体系,采取了各种积极应对和防范措施,避免了重大风险和工程损失,确保了三峡工程建设没有走弯路。

三峡工程的设计分为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单项工程技术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详图设计五个阶段。全国有数十家科研单位和高校、数万名科技人员参与了三峡工程的科研和设计工作,完成各类科研成果和设计报告数万份。每一项技术方案的选定,都经过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对比研究。

在开工之初,就制订三峡工程总体筹资方案,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风险特性,规划指导项目筹融资活动,始终保持安全合理的资本结构;加强了债务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下锁定了部分债务融资成本,保持了较合理的债务期限组合,增强了抵御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的能力;严格控制对外投资,不对外担保抵押;每年请中介机构对投资使用、投资效益、电力市场提出分析报告,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在三峡首批机组投产发电时择机改制上市,为金沙江水电梯级滚动开发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工程建设资金需求。

加强对安全、环境、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风险控制。针对工程建设中的八种重大危险源,制订了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库区水质、泥沙、地震、地质等生态环境监测,防止出现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环境事故;引入国际上通行的商业保险方法,通过购买工程保险、运行安全保险及雇主责任险,转移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风险。

———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峡工程影响面广,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等诸多方面。在三峡工程的建设和运行中,中国三峡总公司妥善处理好防洪、发电、航运的关系,处理好工程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中国三峡总公司尤其注重发挥三峡工程的社会效益。三峡工程是多目标、多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防洪、航运和供水等公益性功能属于社会效益,发电属于经营性功能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在水库调度中,坚持把防洪放在首位,严格遵守防洪调度规程和国家防总的指令,发电服从于防洪,确保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优化三峡船闸调度,对所有船舶实行免费过闸,不断提高通航能力,满足长江航运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在长江枯水季节,以牺牲发电水头为代价,加大下泄流量,改善下游通航条件和长江中下游供水状况,发挥了三峡工程的生态补水效益。

◆ 坚持自主创新对我国水电科技进步推动巨大

三峡工程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级难题,涉及水文、气象、地质、水工、泥沙、航运、生态环境、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电力系统以及综合国民经济评价等专业领域,每一专业领域又包含了众多学科,决定了三峡工程建设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至2008年底,三峡工程形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8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多项,专利700多项,建立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100多项,同时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这些成就的取得与自主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每一台巨型机组发电量可满足一座百万人口城市生活之需;累计发电量已直接创造经济效益700多亿元……全球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电站机组陆续投运已有6年时间,已投产的26台70万千瓦机组运行稳定,开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三峡机组国产化战略已取得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自主设计、制造世界最大水电机组的新时代。

据三峡电厂厂长马振波介绍,2008年三峡电站平均等效可用系数达94.24%,等效强迫停运率0.04%,国产机组没有发生强迫停运,这些指标均居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

在三峡机组制造之前,我国国内厂家不具备32万千瓦以上水电机组制造能力。

中国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沙先华说:三峡机组国产化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重大方针。通过7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用7年时间实现了30年的跨越,进入世界领先水平,真正走出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最终占领市场”的成功之路。

在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制造中,两家国内企业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作为VGS联营体(由加拿大GE、德国西门子等公司组成)、阿尔斯通集团(由法国阿尔斯通、瑞士ABB等公司组成)的分包商,接受外方技术转让,双方联合设计、合作制造。中国三峡总公司支付了1635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用,为国内制造企业作了包括水力设计、电磁设计、通风设计、结构设计、加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措施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内的全面技术引进,从而掌握了机组设计、制造的核心技术。

在三峡右岸电站12台机组中,有8台是全国产化机组,哈电、东电各自独立承担了4台设计制造任务。目前正在建设的三峡地下电站6台机组,全部在国内设计、制造。

2008年12月上旬,国内40多位水电专家参加评审认为,三峡国产机组运行情况良好,能量特性、稳定性能、励磁、冷却、绝缘设计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8月,长江上游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采购26台巨型机组,全部在国内制造,合同总金额超过110亿元人民币。其中溪洛渡电站18台机组单机容量77万千瓦,向家坝电站8台机组单机容量80万千瓦,比三峡机组的设计制造水平又前进了一大步。继三峡工程之后,哈电、东电在我国龙滩、小湾、拉西瓦、瀑布沟、溪洛渡和向家坝等大型水电站的机组投标中赢得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国务院三峡办技术与装备司司长黄凌说,三峡机组国产化也促使转轮铸件、蜗壳钢板等关键材料从完全进口变为国内量产。如机组蜗壳高强钢板,原来完全依赖从日本进口,通过积极努力,鞍钢和宝钢攻克了技术难关,目前大型水电机组蜗壳钢板已完全由鞍钢和宝钢供货;机组转轮铸件原来依靠从韩国、罗马尼亚等国进口,目前鞍钢、二重、一重等已具备量产能力。

与三峡机组成功实现国产化这一重大进步相似,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导截流及围堰技术、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船闸高边坡的开挖和支护等关键技术问题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三峡工程两次成功截断长江,截流的综合难度在世界截流史上是罕见的,标志着我国河道截流技术已跻身世界领先地位。采用了以塔带机为主,以高架门机、塔机和缆机为辅的综合施工方案,实现了混凝土的高强度连续施工,1999~2001年共浇筑混凝土1400万方,其中2000年浇筑强度达到548万方,创造了混凝土浇筑世界新纪录。成功解决了船闸高边坡开挖和稳定、大型金属结构制造和安装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建成了世界上总水头最高、连续级数最多的双线五级船闸。在机组安装过程中,坚持“无缝交接、首稳百日”的技术路线,2003年在5个月内连续投产了6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创造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投产世界新水平。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认为,从三峡工程的实践看,自主创新一定要有好的技术路线。他概括为:国家确立正确的引进决策,以大型工程为载体,大型企业为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手段,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此过程中,国家必须把工程项目、设计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组织起来,避免单打独斗,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支撑体系。

◆ 中国三峡总公司战略转型和战略布局初步实现

随着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通航目标的实现,中国三峡总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4年,企业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研究,编制了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在战略规划的指引下,近几年,中国三峡总公司牢牢抓住长江流域水电开发这一条主线;有效利用开发建设与并购重组两种手段;稳步实施以大型水电开发为主体的西部开发战略、以新型清洁能源为导向的东部优化战略和以求精求强为目标的差异化竞争战略;着力增强大型水电工程组织与管理能力、融资和资本运作能力、生产运营和市场营销能力、梯级水利枢纽统一调度的能力。

目前,中国三峡总公司战略布局调整和战略转型初步实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转变,就是由从事单个工程项目建设向流域梯级滚动开发转变。

国家赋予中国三峡总公司的使命是“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建设好三峡工程是公司发展的基础,滚动开发长江上游的水力资源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02年,国家授权中国三峡总公司滚动开发金沙江下游河段的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四个梯级水电站。四个电站均为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总投资约4000亿元,总装机容量3930万千瓦,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突出水电主业,按照“流域、梯级、滚动”的开发模式,妥善处理水电开发与移民安置、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积极有序地推进金沙江下游的梯级水电开发。

第二个转变,就是积极推进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发,由单一的水电业务向以大型水电为主的综合性清洁能源开发转变。

在做好大型水电开发的同时,公司还积极进军风电、核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大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目前,慈溪风电项目已经全部并网发电,响水风电项目已进入风机安装高峰。同时还开展了海上风电场建设的前期及施工技术研究,承担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海上风电课题研究。2008年12月,经国资委批准同意,公司与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合并重组。这有利于公司加快风电业务的发展,实现在风电领域的战略目标。

此外,还积极加强与云南、内蒙古、甘肃、新疆、江苏等省、自治区的战略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开发协议,逐步介入太阳能、核电、新型煤化工等新业务领域,在资源储备、技术研发方面为大规模开发做好前期准备,初步形成了综合性清洁能源集团发展的格局。

第三个转变,就是转变企业增长方式,实现由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相结合的转变。

200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企业以葛洲坝电厂为基础发起设立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1月,成功上市,实现了大型工程建设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这几年,以长江电力为平台,积极审慎地开展战略投资和资本运作,对外投资规模和获得的权益容量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6月底,长江电力累计完成对外股权投资90.79亿元,实现现金收入50.89亿元;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市值合计86.4亿元,非上市公司权益净资产合计55.6亿元;获得投产权益装机259万千瓦,在建权益装机69万千瓦。

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适应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三峡总公司适时启动了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经国务院领导同意,国资委已经批复了整体上市方案。

第四个转变,就是加快“走出去”步伐,由主要发展国内业务向国内业务和海外业务并举转变。

2008年,应马来西亚沙捞越能源公司的邀请,通过市场竞争获得了实施海外水电业务的首个项目———以EPC方式承建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2009年,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简称中水电)分立成为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为公司实施国际化业务的重要平台。中水电是全球最大的200家国际工程公司之一,目前项目分布在亚、非、欧、美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除工程承包项目外,也在老挝等东南亚国家探索开发水电BOT项目。

2009年2月,巴基斯坦总统访问中国三峡总公司。其间,巴基斯坦水电发展署与中国三峡总公司就巴基斯坦水电项目开发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巴基斯坦拥有超过4000万千瓦水电储量,为中国三峡总公司进一步加快海外水电业务发展步伐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实施这四个转变中,战线逐渐拉长、业务不断拓宽,中国三峡总公司强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以控制风险。

在公司发展和战略转型中,始终坚持发展大型水电主营业务不动摇,坚持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策略不动摇,坚持效益规模型的差异化发展战略不动摇。

对每一项对外投资都要经过深入的分析、论证和研究,在通过投资委员会的审查后,再提交总经理办公会审慎决策。公司成立以来,没有出现过一笔投资失误行为。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情况,滚动测算公司中长期现金流,制定了总体筹资方案、分阶段筹资计划及年度筹资计划。三峡工程总体融资成本比国家批准的总体融资方案数大幅降低,累计利息支出减少80多亿元;公司资产负债率由最高时的54%降低到30%,固定利率债务比例提高到57%,融资结构得到改善,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

通过实施战略转型,中国三峡总公司综合实力不断增强。预计到2010年,中国三峡总公司水电投产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参股核电在建规模200万千瓦,抽水蓄能前期及在建360万千瓦,风电已投产及在建规模100万千瓦。到“十一五”期末,中国三峡总公司年发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李永安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发展方针,即:“要比较,但不要盲目攀比;要发展,但不要盲目浮躁;要速度,但不能不讲效益。”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将中国三峡总公司打造成以大型水电开发为主、以多种清洁能源为补充、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具有较强管控能力的清洁能源集团。

同类推荐
  •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渠道权力结构与策略研究

    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渠道权力结构与策略研究

    本书将社会交换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与社会网络理论相结合,从网络的视角来研究渠道关系网络中渠道权力结构的确定及其影响因素。
  • 完美品质成就智慧人生

    完美品质成就智慧人生

    本书包括:认识你自己、目标决定航向、态度决定成败、学习要持之以恒、树立自信心、用只会开启成功之门等。
  • 创新

    创新

    本书主要介绍了我国19位著名企业家的艰辛创业历程,这些企业家有中国“芯”缔造者,有最大中文搜索先生,有乳业少帅,有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制造者,他们的创业故事,一波三折,困难重重。阅读本书,想创业的你,或许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和经验。本书主要介绍了19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这19位企业家分别是:邓中翰、李彦宏、潘刚、尹同耀、谭旭光、周厚健、梁稳根、王健林、马云、陈卫、黄鸣、张宝全、傅成玉、魏家福、廖晓义、万捷、王中军、刘晓光和陈金良。
  • 兰州理工大学管理制度汇编人事管理制度

    兰州理工大学管理制度汇编人事管理制度

    本书《兰州理工大学管理制度汇编 人事管理制度》师资管理、师资培养、高级专家管理等章节。
  • 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

    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中国股市运行格局演进与制度变迁》、《上市公司必须进行管制革命》等三十余篇文章。
热门推荐
  • 断灵剑

    断灵剑

    林仇说:“我的兄弟不会一厢情愿。”沈觉晗说:“我心已绝,我命不悔。”邢凯说:“以吾光,照亮吾兄之道。”林仇说他这一生最爱白诗芯,没有亏欠没有惭愧只是单纯的爱她。且看林仇到最后如何带领兄弟和爱人到巅峰!“我的梦想,就是登上武道巅峰!兄弟在旁!爱人拥怀!我的道……要么有情,要么,无我!”
  • 醉龙城

    醉龙城

    他,神鬼莫测,让一个家族成为帝国的旗号!他,战力滔天,让一代姓氏屹立江湖之巅。来自异域时空的六道之子,在家道没落之际,以残弱之身,天纵之才,组建六道卫,在这动乱的诸国时代,与群雄一较高下,抒写着属于他的风云传奇。
  • 七世缘结,再入轮回

    七世缘结,再入轮回

    顽劣无比的黎真真仗着自己的姐姐是创世女神黎夏,姐夫又是神界第一大将军端木凌,招惹了不少神界大家族。终于,神帝决定罚她到人界体验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谁知道她竟因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第一世穿越奇缘华丽展开。一世长安过于奢侈。一枚玉扳指,一曲惊鸿舞,一场繁华梦,作为永恒有何不可?(本书前后差异会有点大,前面不喜欢的读者可以往后翻一翻,但请不要随便瞄一眼就给此书判了死刑,谢谢【笔芯】)
  • 偶之缘

    偶之缘

    当我们在一起,充满在我们身边的只有变数。所以我们一起放手,好吗?
  • 梦与影

    梦与影

    位于万物顶端的一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和无比强大的力量,却躲不开永世的宿命轮回,经历了种种伤与痛,背叛与离弃却依旧守护着这一切,然而等待这些的事。。。。
  • 与你共余生

    与你共余生

    “我想知道你能陪我到什么时候”她一副认真脸的样子逗乐了他。“与你共余生,可好”他想也没想就回答了她。“好”她满意的笑了。
  • 至尊幽灵传奇

    至尊幽灵传奇

    一颗陨石坠落于地球,散发的病毒使得世界万物发生了变异。在这危险之中,一名高中生却被二缺黑无常勾错了魂!为了给予补偿,送其来到了游戏世界——尊逸。观少年如何险中求生,站在人人之上!可乐泡饭书友群:433394162
  • 妃常逆袭:傻王枭宠废柴妻

    妃常逆袭:傻王枭宠废柴妻

    前生,她是侯府嫡女,宽以待人,处处忍让,却惨遭毒害,受尽耻辱而亡。重生,她变成了自己曾想保护的痴傻小妹,立下血誓,绝不白活!斗渣娘,折庶妹,往日之仇,加倍来报。舌战朝堂,指点江山,谁还敢说她痴傻无能?本该逍遥快活,可谁能告诉她,她和那个傻王爷的婚约该怎么办?什么?傻子不傻?不傻,不嫁!
  • 仙凤王

    仙凤王

    一代杀手之王,回归都市!无意中接触到神秘的修真界。为了保护众多美女,他修灵气,凝圣体,踏上无上大道!
  •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军阀风云(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