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24700000012

第12章 新闻解读

7月1日,四辆双层客车装船出海,中国人第一次叩开发达国家铁路市场大门中国北车“第一”的背后

人民日报 陆娅楠

“核心阅读”7月1日,中国北车为澳大利亚研制的首列四辆不锈钢双层客车试验车在大连港装船出海,北车将为澳大利亚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26辆不锈钢双层客车,中国人第一次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叩开了发达国家铁路市场的大门……

上半年,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成功突围,销售收入达125.4亿元,同比增长近14%;完成国际贸易额6.6亿美元,一举扭转去年下半年2.67亿美元贸易额的下滑趋势,不仅在我国轨道装备制造业中独占鳌头,而且成功地抢占发达国家高端市场。

浓缩了我国机车车辆工业整部历史的“北车制造”,有太多的“第一”值得铭记:旧中国的第一辆蒸汽机车、新中国的第一辆地铁客车、时速394.3公里的“中华第一速”、9600千瓦的世界最大功率机车,以及被誉为“轨道技术巅峰”的我国第一辆高、中、低速磁悬浮样车,无一不是诞生在中国北车。

“作为百年老厂,中国北车在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的占有率始终是第一,靠什么?靠技术、靠创新、靠人才!”中国北车崔殿国董事长说,“现在,北车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中国有能力占领世界轨道装备研发制造的最高点,中国北车有能力成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世界级企业!”

◆ 科技为本 坚持创新

造就我国唯一的轨道装备制造业“全能选手”

翻开中国北车的“成绩单”,一大串数据令人艳羡:新造铁路客车占我国市场保有量的60%以上;始终稳坐我国铁路货车第一大供应商的交椅;城轨产品占我国市场保有量的80%以上;铁路起重机系列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

“经济竞争背后是科技竞争。”中国北车总裁奚国华介绍说,自2004年实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以来,北车构建了支持产品持续开发的技术平台,形成了开放、协同、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近几年,北车大连机车公司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都占到年销售收入的6%以上,保证每年新技术产品的贡献率都在20%以上。

巧用“外脑”,借梯登高,开放式创新让北车花小钱、办大事。9600千瓦大功率机车研发之初,北车大连机车公司决定给每台车安装4个抗蛇形减震器,后来公司委托西南交大课题组进行动力学计算,发现不安装这些设备也能达到最安全的行车指标。30万元的课题费为企业节省了上千万元成本。

正是得益于持续的技术创新,北车研制的“和谐号”CRH3动车组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的“中国第一速”,担当了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运营任务;研制的和谐D2、和谐D3、和谐D3B以及和谐N3型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大秦、京沪、京广等铁路干线货运的主力。目前,中国北车已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能够生产世界上所有牵引方式、所有车体材质、所有分类品种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

◆尊重劳动 崇尚工匠

“蓝领海归”为企业接力培训25000余人次

使用德国机械切下一块多余的12毫米铝合金型材,需要两个小时;而用中国工人自制的手动工具,完成相同的操作,用时不到20分钟。奇迹的创造者就是北车“金蓝领”、北车唐车公司钳工高级技师肖安平。得益于这种经济简便的操作法,企业累计节约加工工时1184个小时。

“员工是企业的财富,要技术创新,要精细管理,都要依靠员工,所以我们提出要尊重劳动,崇尚工匠。”北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余卫平说。

为了培养“金蓝领”,中国北车不惜投入,先后组织4100多人次赴境外企业学习培训,仅唐车就出资1亿元送515名员工先后赴德国培训。这些“蓝领海归”回国后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在国内接力培训25000余人次。

没有能力,找自己;没有舞台,你找我。在北车,产业工人不仅有各种培训机会,而且没有升职的“玻璃天花板”,更找到了发展事业的大舞台。年仅26岁的焊接工人马永志,技校毕业刚4年,就因为中国北车为高技能人才开辟的“绿色通道”,成功考取“国际焊接教师”,成为国内仅有的两名国际焊接教师之一,直接跻身为北车专家。

尊重劳动、崇尚工匠的回报是巨大的。粗略估算,仅铝合金车体制造一项,北车一线员工与工艺技术人员联合攻克技术难关13项,实现小改小革111项、技术革新52项、优秀操作法17项,有力地支持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研制能力的稳步提升。

◆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

“北车制造”叩开发达国家市场大门

“我们出口的不再是便宜货,而是具有极高综合性价比优势的一流产品和服务”,崔殿国介绍,目前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经向北车抛出橄榄枝,不仅希望继续采购北车的产品,而且希望北车可以提供10年以上的全程服务。

跳出北车看北车,融入世界看北车。大步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中国北车,产品出口全球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出口签约额突破11亿美元,出口产品档次以及出口地区等指标都实现新的突破。2008年,中国北车销售收入从2000年的113.6亿元增长到368.9亿元,增长了3倍多;利润从2000年的2500万元增长到13.9亿元,增长了55倍。

面向未来,中国北车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700亿元,实现三年再造一个北车;第二步,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400亿元,比2008年翻两番,成为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央企业之一;第三步,2020年前进入世界500强,各项指标达到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世界领先水平。”崔殿国说。

解析北车创新模式让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赶超世界一流

新华社 齐中熙

6月29日深夜,中国北车新一代动车组研发中心的研发人员一夜未眠,距离3月16日签署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订单已经过去近三个半月,研发人员终于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系统设计,为2010年实现交车迈出了关键性的步伐。

从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到当今世界最先进、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动车组,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历程,在实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并举之路上,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赶超世界一流的“北车创新模式”。

◆ 技术引进,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重大跨越

2008年6月24日,由中国北车唐山客车公司生产的时速350公里CRH3“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津城际客运专线上跑出了394.3公里的“中国铁路第一速”。这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取得的一项重大成果,也使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几个能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的国家之一。

“通过技术引进,中国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就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实现了从普通列车到高速动车组技术的飞跃,完成了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的重大跨越。”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永才说。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铁路运输装备“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按照这一要求,中国北车在铁道部组织下,所属8个新造主机或配件研制企业进入技术引进序列,挑起了中国铁路运输装备业技术引进工作的大梁。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北车董事长崔殿国的思路明确:技术引进能让我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小的代价实现我们在研发理念、设计水平、制造能力等方面快速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目标。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赶超。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中国北车在短时间内填补了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一项项空白:

在高速动车组制造领域,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时速200~250公里和350公里两个高速动车组产品技术平台,具备了研制国际先进水平高速动车组的能力。

在货车制造领域,以自主研发为主,适当引进技术,先后研制了21吨轴重提速货车、70吨级系列货车、80吨级系列新型重载货车,满足了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的运输需要,推动我国铁路跨入重载运输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北车齐齐哈尔轨道公司跻身世界前三强。

在城轨地铁车辆制造领域,由北车长客公司研制的地铁车辆打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香港地铁市场,出口伊朗、泰国、沙特、巴西等国,标志着中国城轨技术实现了与世界同步。

◆ 自主创新,构建支持产品持续开发的技术平台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是简单地按照订单要求,还是吃透引进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原理,掌握核心技术?中国北车总裁奚国华的回答是:通过一次、两次技术引进,掌握一两个型号产品的生产,可能维持5年的经营。但光靠引进不可能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形成再创新的能力,构建支持产品持续开发的技术平台。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中国北车不断加大技术投入、提升研发实力,近五年来技术投入累计21.5亿元,投入比率由2004年的1.87%提高到2008年的3.6%,基本掌握了世界一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所有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形成了研制国际一流产品的实际能力。

“中国北车现有研发人员12800多人,其中投入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的研发人员就有400多人。”孙永才说。

在北车唐山客车公司,董事长余卫平告诉记者,CRH3动车组车体制造包括约20万个零部件、8万多个线头,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内,凝聚着研发人员和一线员工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努力。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唐车公司一线员工与工艺技术人员联合攻克了地板组焊等技术难关13项,铝合金车体生产线的员工共实现小改小革111项。公司CRH3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达到了月产4列水平。

经过持续的吸收、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北车制造技术、工艺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对接,精益理念渗透在各个环节。在轨道客车领域,成功掌握了铝合金焊接等世界尖端技术;在机车制造领域,实现了模块化设计、柔性化生产;在货车制造领域,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线。

“自主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能力,只有不断地培养创新的习惯与能力,才能永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振兴民族工业的历史责任。”崔殿国说。

◆ 实现赶超,占领世界机车领域的最高点

7月2日,北车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D3B型9600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正在京广线紧张地进行动力学试验。这款目前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性能指标最先进的机车,将成为我国干线货运重载的主型机车。

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中国北车在机车领域,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三个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产品技术平台和一个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产品技术平台,具备了研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机车的能力。

“成为世界级企业,必须在经营、技术和产品上走在国内外同行的前面,从技术、质量和标准上再创新,并最终实现赶超,这才是中国北车创新模式的灵魂。”崔殿国说。

在铁道部支持下,大力整合内部的技术创新资源,成立了研究院,建设了“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积极组建海外研发中心,产学研联盟正常运作并发挥积极作用。

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平台,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机车、动车组、客车、货车、城轨地铁车辆等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具备了先进产品快速实现工业化、批量化制造的条件。

北车全系统的创新模式探索全面展开:“滚动开发,自我淘汰”模式,实现了企业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的良性循环;“人才强企,知本经营”模式,使一大批创新人才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中坚。

以“北车创新模式”为支撑,北车的技术赶超推动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腾飞,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创造了骄人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依托创新实力,北车始终占据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领域,累计签单量占我国铁路市场采购总量的64%以上;是我国铁路货车第一大供应商;动车组累计签单量占采购总量的51%以上,并率先拿到了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第一单。

依托创新实力,北车产品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出口签约额突破11亿美元。

在北车唐山客车公司、北车大连机车车辆公司的一个个车间内,记者看到,一线员工正加班加点地生产着各种轨道交通产品。“在这里,你看不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因为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林万里说。

“北车模式”:高速重载时代的创新范本(附短评)

人民铁道报 何 旭

3月16日,铁道部组织北京铁路局与创造了时速394.3公里“中华第一速”奇迹的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订单。这些运营时速为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将与京沪高速铁路一起,用全新的速度、全新的质量、全新的形象加快旅客的生活节奏,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铁路技术装备全球化进程。“中华第一速”不仅开创了国产高速列车速度上的新纪元,更是中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自主创新速度上的一个新纪录。

包括轨道交通装备、机电装备、工程装备、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产业,拥有42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9万余名职工的中国北车集团,堪称中国轨道交通运输移动装备制造的旗舰企业。短短的5年时间里,站在世界最先进技术起点上的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成果。它的发展腾飞,既有百年发展历程奠定的坚实基础,也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永不言弃的创新理念引领下的苦干实干,更有拓宽视野、缩短差距、不断超越的奋斗豪情。

◆ 机遇:搭建创新平台

2003年6月28日,直面“瓶颈”制约,铁道部制定了以“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为主线的发展战略。

2004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郑重提出了铁路运输装备“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铁道部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了具体翔实的实践方案: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充分利用我国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优势,通过以市场换技术,走技贸结合、自主创新的路子,扶持一批国内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我国铁路装备工业的发展,提高核心技术的吸收消化能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能力,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机车车辆装备水平。

对于拥有年新造电力机车370台、内燃机车460台、铁路客车和动车组2300辆、城市轨道车辆1100辆、各型货车2.6万辆,年修理电力机车260台、内燃机车600台、客车2500辆、各型货车3.2万辆能力的中国北车集团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

要前进,首先要明确行动路径。铁道部从发展大局出发,已经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行动方案具体到了每一个环节。

———瞄准世界铁路装备技术制高点,锁定当今国际上最先进、最成熟、最可靠的技术,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以掌握核心技术为目标,实现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转让。联合国内科研、设计、制造企业,实现低成本引进。

———在已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着力提高国内企业创新能力,扶持民族工业发展,实现本土化生产,打造中国品牌。

———用3~5年的时间,实现我国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升、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中国北车,在铁道部的领导和组织下,所属8个新造主机或配件研制企业进入技术引进序列,挑起了中国铁路运输装备业技术引进工作的大梁。

◆ 思路:奠定创新基石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国北车的思路清晰而明确。

奚国华总裁说,单靠一两次引进不可能支撑我们的长远发展,必须形成再创新的能力,构建支持产品持续开发的技术平台。

崔殿国董事长坦言:“不可否认,以往我们在高速和重载技术方面,始终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始终没有找到缩小这种差距的有效途径。‘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谋划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赶超国际一流水平的路线图,这是符合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客观现实和规律的科学抉择。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跨越,实现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赶超。”

面对严峻的历史挑战,历史的经验明示中国北车,只有在引进先进产品的同时,构建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自己的产品研发与制造平台,才能形成生生不息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使之成为促进企业进步发展的不竭动力,这是对“北车模式”的生动诠释。

在中国北车的统一部署下,以技术引进为契机,以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实现整体超越为目标的北车特色的技术创新行动迅速铺开。中国北车逐步实现了从单一产品研发向强化技术平台构建转变,从机客货专业技术独立开发向强化共性技术的综合研发转变,从单纯的产品供应向为用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转变,从分散的子企业品牌向统一的北车品牌转变,从技术引进向技术输出转变。他们借鉴国外经验,实现了“一套体系、两个层次、三足鼎立”的技术创新实施构架和专业化分工布局,确立了不同产品的不同创新策略,构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整机、系统和部件三级产品技术平台,实施了“抢点占位”和“经营成果”战略,强化了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两支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高水平、持续进步的中国北车品牌的战役全面打响了。

◆ 实践:催生“北车模式”

“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是“北车模式”中关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不但体现了中国北车对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方法的本质把握,而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广大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科学态度。

“僵化”是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优化”是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固化”则是总结与提升的过程。按照“僵化”原设计与标准的要求,中国北车不惜投入、参与技术引进的四大主机厂先后组织4100多名技术人员与操作工人赴境外技术转让企业学习培训,同时,他们通过回国接力培训25000余人次,在技术与操作层面全面系统地普及了全部转让技术与工艺文件。

中国北车组织所属企业对转让技术与工艺文件进行还原设计与应用试验,通过亲手做一遍加深认识,找出引进技术与传统技术的异同。同时,从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他们联合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在中国北车唐车公司高速动车组列车生产的每一个现场,都摆放着操作指示板,既标示着技术转让方提供的产品工艺流程,又标示着根据国产动车组列车运营需要所制订的工艺调整方案和以操作工人名字命名的创新操作法。这是一个典型的“僵化、优化、固化”过程。原原本本“僵化”引进技术,在吃透和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产品制造和应用需要“优化”与创新,再将其“固化”于制,变成指导整个研发制造过程的技术标准与工艺文件,通过一个完美闭环,实现了操作工人对先进工艺流程和操作法的理解与掌握。

铝合金车体制造是CRH3型动车组列车九大关键技术之一。唐车公司自生产伊始便从学习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掌握工艺文件和改变工作习惯入手,开展了与西门子支持人员结对子活动,确立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制造能力的目标,真正掌握了动车组列车制造的精髓。在学习CRH3型动车组列车车体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一线员工与工艺技术人员联合攻克地板组焊等技术难关13项,铝车体生产线员工实现小改小革111项。以“金蓝领”肖安平发明的“铝合金长大型材风动坡口机”为代表的52项技术革新、以“殷丽荣操作法”为代表的17项优秀操作法,有力地支持了公司CRH3型动车组列车研制能力的稳步提升。

长客股份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承担着高速动车组列车转向架焊接的重要任务。在技术引进过程中,他们一面派出技术骨干出国学习,原汁原味地学回技术转让方的转向架焊接技术,一面组织班组技术创新团队在消化领悟相关技术理论与操作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攻关,自编机械手加工程序,使转向架小部件的机械手焊接比例比技术转让方的90%高出5%,达到了95%,实现了转向架部件焊接的高质量、高标准。

◆ 探索:瞄准行业顶尖

3月21日,温家宝总理考察中国北车大连机车公司。在听取了中国北车关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汇报后,温总理非常欣慰,勉励中国北车的员工,现在“和谐号”已经闻名全球,将来“和谐号”不仅要跑遍中国大地,而且要跑遍全世界。在铁路领域、在机车研发生产上,中国有能力占据世界的制高点。

6月19日,温总理来到中国北车唐车公司,考察国产时速35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生产线,对中国北车立足自主创新、实施技术引进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交通建设的大发展,需要装备制造企业的大发展,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质量,在关键领域和关键技术中取得自己的知识产权,确保高速列车安全、舒适、经济、节能、环保。温总理勉励北车员工,当前,世界在倡导节能环保技术,高速铁路动车组大有前途。你们既要脚踏实地,更要目光远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还要努力走向世界。

这是党和人民的嘱托,是中国北车的追求。“我们的愿景是成为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世界级企业!”“我们必须在经营、技术和产品上都走在国内外同行的前面。对技术引进而言,仅仅满足于完成引进消化吸收,不是我们国企的风格。我们必须再创新,从技术、质量和标准上再创新,并最终实现赶超。这才是中国北车创新模式的灵魂。”

技术创新是推动世界级企业建设的根本动力,不能在技术创新能力上与世界顶尖企业抗衡,世界级企业就无从谈起。

为了实现赶超,中国北车在铁道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大力整合内部的技术创新资源,成立了研究院,设立了“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试验室”,积极组建海外研发中心,产学研联盟正常运作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内部形成了以四方所、大连所等为重要支撑的技术研发中心。研制高速动车组列车的长客股份公司和唐车公司整合了技术研发力量,正在通过网络协同设计,联合研制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公司产品技术研发体系发挥有效作用,产品技术开发进入了公司整体策划、企业协同攻关的新阶段,中国北车的全部研发资源已经形成了一个握紧的拳头。

为了实现赶超,中国北车搭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平台。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产品技术,中国北车在原有产品的技术基础上,搭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车、动车组列车、货车、城轨车辆技术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开发出能够适应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需要的机车车辆和城轨车辆产品。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改造,中国北车大大提升了产品制造技术水平,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机车、动车组列车、客车、货车、城轨车辆等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具备了将先进产品快速工业化、批量化的条件。

为了实现赶超,中国北车全系统全面展开创新模式探索:“滚动开发,自我淘汰”模式,实现了企业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的良性循环;“以我为主,借梯登高”模式,保证了北车创新博采众长,成效显著;“引进外脑,建机建制”模式,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形成了北车掌握获取核心技术的高效机制;“主动投入,夯实基础”模式,在全系统形成了自觉投入,提升创新水平与能力的新思路;“人才强企,知本经营”模式,转变了企业人才观念,一大批创新人才成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骨干中坚……

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提升,中国北车为实现技术创新,赶超世界级企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赶超:依托创新实力

在机车研制方面,中国北车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自主设计、研发、制造了目前世界上单机功率最大、技术水平最高、性能指标最先进的中国品牌机车———和谐型9600千瓦大功率交流传动货运电力机车。这款机车集成了众多现代高新技术,具有功率更大、节能环保、品质优秀、自动化程度更高等特点,多项关键技术将引领我国乃至世界机车技术的发展。

在动车组列车研制方面,中国北车以自主研发为基础,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经具备了批量制造国际先进水平高速动车组列车的能力。正在研制中的持续运营时速350公里、最高运营时速380公里、最高试验时速400公里以上的新一代长大编组高速动车组列车,是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中的运营速度最高的动车组列车。高速动车组列车联合设计团队在研制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的过程中,集成了动车组列车牵引系统。他们通过精准计算提出相关参数,改进了受流方式,实现了16辆编组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列车最大牵引功率为18800千瓦至19200千瓦,高于世界上所有运营动车组列车的牵引功率。这将为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提供更充分、可靠、稳定的牵引动力,实现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牵引系统的技术超越。

在货车研制方面,中国北车以自主研发为主,适当引进技术,坚持重载与快捷并进的方针,产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部分指标世界领先。他们研制的70吨级系列货车、80吨级系列新型重载货车,满足了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的运输需要,推动我国跨入重载运输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他们研制的轴重30吨、35.7吨等重载货车产品,特别是轴重40吨、载重138.5吨的不锈钢矿石车均达到国内最高水平,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世界顶级重载货车产品。目前,他们正在独立主持研制的时速160公里至200公里高速转向架及其配套系列货车,代表着铁路货运装备研制的国际最高技术水平,同时也让中国北车踏上了抢占世界货车技术制高点、实现重载与快捷技术新突破、引领世界铁路货车技术发展的新征程。

在城轨地铁研制方面,中国北车以原始创新为基础,集成创新为主,已经适应了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和产品多样化、高品质要求,是我国唯一能够生产世界上所有牵引方式、所有车体材质的城轨车辆全类型、全品种的企业,其产品覆盖国内90%以上开通城轨交通的城市,占据我国城轨地铁车辆保有量的80%以上。中国北车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签署10列共计80辆国际一流的地铁客车销售合同,产品出口泰国、巴西等国,表明中国城轨研制技术实现了与世界同步,中国北车将成为世界重要的城轨地铁装备产品供应商。

以“北车模式”作为支撑,北车的技术赶超战术推动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腾飞,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依托创新实力,中国北车始终占据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高速动车组列车、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新造铁路货车等领域,他们均拥有明显优势,累计签单量占我国铁路市场采购总量的50%以上,并率先拿到了100列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列车第一单。这标志着中国北车在时速350公里以上新一代动车组列车领域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

依托创新实力,中国北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产品出口全球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8年出口签约额突破11亿美元,居国内行业领先。600多辆双层客车、1000多辆重载货车和20台内燃机车,代表中国企业首次成功打入发达国家市场,标志着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水平与世界接轨。

依托创新实力,中国北车的经营业绩快速增长,公司销售收入逐年攀升,从2000年的113.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368.9亿元;利税同步增长,上缴国家税金由2000年的5.5亿元增长为2008年的18.5亿元;总资产规模快速扩大,由2000年的117.6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480亿元。

创新,是中国北车深厚的发展基础;赶超,预示着中国北车未来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短评:自主创新是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

自主创新是铁路科学发展的核心。无论是搞好铁路建设,还是实现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提高铁路发展质量,都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在技术引进中,必须始终坚持把转让核心技术、实现本土化生产、降低引进成本、使用中国品牌这“四位一体”作为重要前提和根本出发点,重点解决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严重脱节的矛盾,实现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有知识产权。

在深刻理解自主创新本质内涵的基础上,中国北车集团抓住机遇迈出了铿锵的创新步伐,用具有开创意义的国产化产品论证了自主创新的实践意义。

仅仅5年的时间,动车组列车从无到有;短短5年的时间,200公里、350公里、394.3公里,不断加快的时速;75%、80%……逐渐走高的国产化率,动车组列车随着这些不断更新的数据飞快地驶入了国人的生活,飞快地驶进了世界先进运输装备技术行业。7200千瓦、9600千瓦,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和谐型大功率电力机车一次次填写、刷新着世界机车生产纪录。

有了引进中的跨越,有了消化中的积累,有了吸收中的精选,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就有了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中国北车集团用世界先进级的最高试验时速400公里的动车组列车、9600千瓦大功率的电力机车表明:自主创新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由创新理念、创新精神、创新机制组合成的创新平台,是一个以赶超为终极目标的创新历程。

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是铁路建设发展进程中不可分离的两条主线。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通过、修改,大规模铁路建设已经如火如荼;随着路网能力的快速扩充,技术装备水平的提升更是迫在眉睫。

要用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实现技术装备水平大的提升,就必须拓宽视野、以海纳百川的气度与胸襟引进消化吸收最先进、最前端的技术,站在一个高的平台上挖掘自身潜力,自己研发、自己设计、自己生产出具有民族品牌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

中国北车集团5年自主创新的历程充分说明,用自主创新理念武装的头脑、用自主创新理念指导的实践、用自主创新理念凝聚的团队,是创造辉煌成果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中国北车集团自主创新的历程和成果向世人昭示,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快速提升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根本途径。

同类推荐
  • 成功企业的密码

    成功企业的密码

    本书从战略观、决策观、管理观、竞争观、营销观等10个方面破译成功企业的密码,深入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探寻它们成功的秘诀。
  •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领导不可不知的经济学常识

    本书精选了十二个不同领域的经济学知识,加以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领导者在工作中顺利地做出经济决策和选择,出色地领导所辖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赢得下属的敬佩和上级的尊重。
  • 长尾效应

    长尾效应

    本书主要是向我国的企业家们用案例解读了《长尾理论》,本书主要以中国企业在运用长尾产生的效应,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主要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理论为辅。
  • 做最好的HR

    做最好的HR

    想要企业的人员稳定,业绩提升,首先需要有一个合格的HR对人员情况进行把关。本书全面阐述了企业HR的角色定位、岗位要求、管理技能、实操技巧等。通过阅读本书,HR可以找到从优秀到卓越的正确途径,从而有效提高管理能力,轻松打造高效团队。
  • 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

    他们比你更焦虑:中国富豪们的隐秘忧伤

    本书为作者最近几年来关于中国20余位财经人物的深度采访报道的主题合集,其中大多数采访对象都为国内知名企业家和财富人物。所有报道均已在国内相关媒体刊发,此次合集出版时,在原有采访报道的基础上,作者又添加了采访手记,对所涉人物及企业进行了独到的点评。本书所涉人物,无论个人财富,还是公众知名度等,均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不同于其他相关财经人物图书,除了对他们创业历程等的描述之外,更多关注这些人物的人生观、归属感等精神层面,分析和刻画了在整个中国社会处于转型背景下这些财经人物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和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蓝翎坠

    蓝翎坠

    旷世奇宝蓝翎坠流落人间,各门各派相互争夺,当数琉璃阁,阴魔殿和天下第一剑争夺最为激烈,20年前的一场阴谋导致江南赵府惨遭满门,赵破天生有一子,名唤赵景,时年刚满一个月,赵府满门之时正是赵景满月之日,天降一仙姑将襁褓中的赵景救下,其他人无一幸免,其父临终前,留下一锦囊赠于仙姑,究竟什么秘密?赵景能否知道自己的身世之谜,事情将如何发展,一切尽在揭秘中。
  • 我的主演大人

    我的主演大人

    陶蔺本以为自己找到的工作就是帮着某老板大人审稿子、买东西、打扫卫生,顺便可以死皮赖脸地蹭吃蹭喝……结果陶蔺不知她签下的入职合同竟然是一份“送命契约”。在主演大人的威逼利诱下,她开始了与其谜(妹?)之日常地“同居”生活。白天练练功,偶尔出门打打妖;下午做做咖啡,偶尔在家打打妖;夜里陪着某大人去刺探妖情,偶尔组团打打妖……陶蔺发现,她开始变得不人不妖………即使这样,当那个妖孽冷傲的主演大人含情脉脉地喊她一声“小桃林”的时候,她还是觉得即便是献上自己永生永世的性命,也值了。
  • 浮生锦年

    浮生锦年

    每个女孩,都会经历一些事情让自己成长:也许是不成熟的恋爱,也许是对亲情的渴望,也许是甜蜜地友谊,也许是步入社会的洗礼······金妙言也是如此,她渴望爱,渴望信任,渴望朋友,渴望长大。经历了劫难,她变得成熟,经历了失恋,她学会珍惜,失去了爱人,她懂得了感恩······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你我也是。在她身上,你或许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 失却之刃

    失却之刃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宿舍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结束了高考洗礼的莫铭来到了东方市,踏入大学的怀抱。崇尚和平至上的他对什么事情都是无比散漫,相信科学的他原本认为这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妖魔鬼怪,可是发生的一系列奇怪事情却让他不得不相信、、、
  • 午夕白,杉—我的欧巴

    午夕白,杉—我的欧巴

    著名学院里的校花校草都是喜欢静静的人。让我们来看看静静是谁?或许女主最终还是植物人,但男主的痴与专情映出了属于他们的故事与回忆。男主和女主究竟是怎样一点点走进彼此心中的呢?
  • 罚神之地

    罚神之地

    修炼一途,艰难无比;与天征、与地比,逆天改命。韩天从踏出紫荆城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天要亡我,我就要踏破这天;地要阻我,我就要踏破这地。我诺成神,天下从此无魔;我诺成魔,天下从此无神。记住了,我叫,韩……天……
  • 象龙

    象龙

    天赋太差了怎么办?没关系,我有神功护体,修炼神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天赋!对手太强了怎么办?没关系,我有神功护体,修炼神功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实力!被神魔统治的世界,只有在他们两败俱伤之后,人类才有翻身的可能,可是当神魔开始苏醒,人类只有依靠他的力量,看刘渊如何携带神功闯荡魔法世界,重剑无俦横扫千军,打出一片蓝天。敬请关注象龙,一个让你热血沸腾的故事!
  • 浮生萦云,契阔死生

    浮生萦云,契阔死生

    花夭花谢,一回事等过千年。恨不得故人兮,生死话别,六道轮回,再见哪世哪陌。洱水子畔,血葬秋花,赎不尽前尘的罪。云沫海涯,魂乱彼岸,参不透法华的经。不论命格里计了多少岁月,终是隔着一层雾里看花。虚境往复,逝忆如昨。累世怆乱,梦靥飘引。忘川千百度,谁写怨?谁执念?谁莫负莫离?斯年后,史笔之下,了了失她。千秋不言,长思一诺。他诺之:愿为凡夫,浮生萦云。
  • 叶帝传说

    叶帝传说

    练脉成气,气集成法,法变元婴,至仙为神,平凡的人类终于成就规则主宰,掌握自然法则。一个弃婴从马夫开始,历尽千辛万苦,尝尽世间百味,在无人成帝、毁灭当道的纪元,冲突束缚,奠定人魔妖和谐相处的盛世,他就是叶帝。
  • 海洋知识趣味小百科

    海洋知识趣味小百科

    近几年来,科普的观念已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以前说到科普,主要是灌输讲解式的科学知识普及,但现在更需要的是“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的思想,强调科学家(或专家)与公众的平等、双向对话;强调交流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的社会作用;强调科普的文化性、娱乐性、时尚性、探奇性、情感、审美、体验性和可视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