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23100000020

第20章 礼论

礼起于何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越席、床第、几筵,所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养体也;侧载睪芷,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所以养耳也;龙旗九斿,所以养信也;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倍至教顺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尚怠惰愉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大意”

本篇是荀子对礼的论述。荀子之说重礼,所以本篇是书中很重要的一篇。本段中指出人生而有欲,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引起争斗,最后无法收拾。所以先王制定礼义,以满足人们的欲望和要求,礼义就是为了使欲望和外物得以平衡才出现的。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郊止乎天子,而社止于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别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宜小者小也。故有天下者七世,有一国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庙,所以别积厚,积厚者流泽广,积薄者流泽狭也。大飨,尚玄尊,俎生鱼,先大羹,贵食饮之本也。飨,尚玄尊而用酒醴,先黍稷而饭稻梁;祭,齐大羹而饱庶羞,贵本而亲用也,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故尊之尚玄酒也,俎之尚生鱼也,豆之先大羹也,一也。利爵之不醮也,成事之不俎不尝也,三臭之不食也,一也。大昏之未发齐也,太庙之未入尸也,始卒之未小敛也,一也。大路之素未集也,郊之麻絻也,丧服之先散麻也,一也。三年之丧,哭之不文也,《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县一钟,尚拊之膈,朱弦而通越也,一也。

“大意”

礼最突出三种本原:一为天,二为先祖,三为君师。荀子认为,天子的种种礼,突出的是尊敬本原和实用。两者结合,就成为天子礼的表现形式,是最盛大的礼。

凡礼,始乎棁,成乎文,终乎悦校。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天地以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则明,万变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损益也。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以有别,至察以有说。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危;从之者存,不从者亡。小人不能测也。

礼之理诚深矣,“坚白”、“同异”之察入焉而溺;其理诚大矣,擅作典制辟陋之说入焉而丧;其理诚高矣,暴慢、恣睢、轻俗以为高之属入焉而队。故绳墨诚陈矣,则不可欺以曲直;衡诚县矣,则不可欺以轻重;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于礼,则不可欺以诈伪。故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礼之中焉能思索,谓之能虑;礼之中焉能勿易,谓之能固。能虑能固,加好之者焉,斯圣人矣。故天者,高之极也;地者,下之极也;无穷者,广之极也,圣人者,道之极也。故学者固学为圣人也,非特学为无方之民也。礼者,以财物为用,以贵贱为文,以多少为异,以隆杀为要。文理繁,情用省,是礼之隆也。文理省,情用繁,是礼之杀也。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里,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故君子上致其隆,下尽其杀,而中处其中。步骤驰骋厉鹜不外是矣,是君子之坛宇宫廷也。人有是,士君子也;外是,民也;于是其中焉,方皇周挟,曲得其次序,是圣人也。故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大意”

作者认为礼的发展是有过程的,最完备的礼是其形式尽善尽美地代表了人的情感。这样的礼人们是乐于接受的。礼的作用其大无比,礼所含的道理其深无比,它是为人的最高准则。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义之文也。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君子以倍叛之心接臧谷,犹且羞之,而况以事其所隆亲乎!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故事生不忠厚不敬文,谓之野;送死不忠厚不敬文,谓之瘠。君子贱野而羞瘠,故天子棺椁十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菨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天子之丧动四海,属诸侯;诸侯之丧动通国,属大夫;大夫之丧动一国,属修士;修士之丧动一乡,属明友;庶人之丧合族党,动州里。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独属妻子,棺椁三寸,衣衾三领,不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而往埋之,反无哭泣之节,无衰麻之服,无亲疏月数之等,各反其平,各复其始,已葬埋,若无丧者而止,夫是之谓至辱。礼者,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紸纩听息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知其闵已,然而殡殓之具未有求也;垂涕恐惧,然而幸生之心未已,持生之事未辍也;卒矣,然后作、具之。故虽备家,必逾日然后能殡,三日而成服。然后告远者出矣,备物者作矣。故殡,久不过七十日,速不损五十日。是何也?曰:远者可以至矣,百求可以得矣,百事可以成矣,其忠至矣,其节大矣,其文备矣。然后月朝卜日,月夕卜宅,然后葬也。当是时也,其义止,谁得行之?其义行,谁得止之?故三月之葬,其□以生设饰死者也,殆非直留死者以安生也,是致隆思慕之义也。

丧礼之凡:变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尒则玩,玩则厌,厌则忘,忘则不敬。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者不哀不敬,则嫌于禽兽矣,君子耻之。故变而饰,所以灭恶也;动而远,所以遂敬也;久而平,所以优生也。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故文饰,粗恶,声乐,哭泣、恬愉、忧戚,是反也,然而礼兼而用之,时举而代御。故文饰、声乐、恬愉,所以持平奉吉也;粗衰、哭泣、忧戚,所以持险奉凶也。故其立文饰也至于窕冶;其立粗衰也,不至于瘠弃;其立声乐恬愉也,不至于流淫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慑伤生:是礼之中流也。故情貌之变,足以别吉凶,明贵贱亲疏之节,期止矣,外是,奸也,虽难,君子贱之。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相高以毁瘠,是奸人之道也,非礼义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也。故说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颜色者也。歌谣謸笑,哭泣谛号,是吉凶忧偷之情发于声音者也。刍豢、稻梁、酒醴□鬻、鱼肉、菽藿、酒浆,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食饮者也。卑絻、黼黻、文织,资粗、衰绖、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衣服者也。疏房、檖□、越席、床第、几筵,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榆之情发于居处者也。两情者,人生固有端焉。若夫断之继之,博之浅之,益之损之,类之尽之,盛之美之,使本末终始莫不顺比,足以为万世则,则是礼也,非顺孰修为之君子莫之能知也。故曰: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故曰: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诗》曰:“怀柔百神,及河乔岳。”此之谓也。

“大意”

在本段中荀子指出,礼是用来谨慎对待生死问题的,人不能厚生而薄死。同时,礼又是用来谨慎处理吉凶的,使吉凶各不相掩。此外礼还是用来取长补短、损有余补不足、表达爱敬、养成良好品行的。人的天性是质野的,而人为的东西(礼)则有漂亮的外在形式。二者合一,则天下大治。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始卒,沐浴、□体、饭唅,象生执也。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充耳而设瑱,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也。设亵衣,袭三称,缙绅而无钩带矣。设掩面儇目,□而不冠笄矣。书其名,置于其重,则名不见而柩独明矣。荐器则冠有鍪而毋縰,罋、庑虚而不实,有蕈席而无床第,木器不成斫,陶器不成物,薄器不成内,笙竽具而不和,琴瑟张而不均,舆藏而马反,告不用也。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略而不尽,□而不功,趋舆而藏之,金革辔靷而不入,明不用也。象徙道,又明不用也。是皆所以重哀也。故生器文而不功,明器□而不用。凡礼,事生,饰欢也;送死,饰哀也;祭祀,饰敬也;师旅,饰威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故圹垄,其□象室屋也;棺椁,其□象版、盖、斯象、拂也;无、帾、丝、歶、缕、翣,其□以象菲帷帱尉也;抗折,其□以象槾茨、番、阏也。故丧礼者,无它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故葬埋,敬藏其形也;祭礼,敬事其神也;其铭诔系世,敬传其名也。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法式也,儒者是矣。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之丧,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礼以是断之者,岂不以送死有已,复生有节也哉!凡生乎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群匹,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蹰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也。小者是燕爵,犹有啁噍之顷焉,然后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莫知于人,故人之于其亲也,至死无穷。将由夫愚陋淫邪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纵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彼安能相与群居而无乱乎?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圣人安为之立中制节,一使足以成文理,则舍之矣。然则何以分之?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遍矣,其在宇中者莫不更始矣,故先王案以此象之也。然则三年何也?曰:加隆焉,案使倍之,故再期也。由九月以下何也?曰:案使不及也。故三年以为隆,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上取象于天,下取象于地,中取则于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

君之丧所以取三年,何也?曰:君者,治辨之主也,文理之原也,情貌之尽也,相率而致隆之,不亦可乎?《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彼君者,固有为民父母之说焉。父能生之,不能养之;母能食之,不能教诲之;君者,已能食之矣,又善教诲之者也,三年毕矣哉!乳母,饮食之者也,而三月;慈母,衣被之者也,而九月;君,曲备之者也,三年毕乎哉!得之则治,失之则乱,文之至也。得之则安,失之则危,情之至也。两至者俱积焉,以三年事之犹未足也,直无由进之耳!故社,祭社也;稷,祭稷也;郊者,并百王于上天而祭祀之也。三月之殡何也?曰:大之也,重之也,所致隆也,所致亲也,将举错之,迁徙之,离宫室而归丘陵也,先王恐其不文也,是以繇其期,足之日也。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须足以容事,事足以容成,成足以容文,文足以容备,曲容备物之谓道矣。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愅诡唈僾而不能无时至焉。故人之欢欣和合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愅诡而有所至矣。彼其所至者甚大动也,案屈然己,则其于志意之情者惆然不嗛,其于礼节者阙然不具。故先王案为之立文,尊尊亲亲之义至矣。故曰: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故钟鼓、管磬、琴瑟、竽笙,《韶》、《夏》、《护》、《武》、《汋》、《桓》、《箾》、简《象》,是君子之所以为愅诡其所喜乐之文也。齐衰、苴杖、居庐、食粥、席薪、枕块,是君子之所以为愅诡其所哀痛之文也。师旅有制,刑法有等,莫不称罪,是君子之所以为愅诡其所敦恶之文也。卜筮视日,斋戒修涂,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飨之。物取而皆祭之,如或尝之。毋利举爵,主人有尊,如或觞之。宾出,主人拜送,反易服,即位而哭,如或去之。哀夫!敬夫!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

“大意”

这部分文字曲尽其详地描述了各种丧礼及其含义。文中指出,在丧礼中始终如一,依礼而行,既体现了孝道,也体现了圣人之道。文中还批评了殉葬的作法,“杀生而送死,谓之贼”。

同类推荐
  • 鬼谷子

    鬼谷子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自主与和谐:莱布尼茨形而上学研究

    针对研究者对菜布尼茨形而上学体系的种种不同理解,本书试图以个体的整体关系问题为主线对它进行系统探讨。除引言和结语外,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特殊经历的角度考察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问题的动机、出发点和目的,试图揭示菜布尼茨研究形而上学的思相实质和真实意图。第二章集中探讨菜而尼茨怎样使个体成为真正的实体并说明个体何以成为独立自方的实体。第三章着重阐述菜布尼茨怎样说明独立自主的个体之间的有序共存和协调变化的普遍和谐问题。第四章讨论菜布尼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正义的思想,第五章分析菜布尼茨的上帝论。第六章主要研究菜布尼茨的两大逻辑原则及其与他的两大形而上学原理的关系。
  •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问佛陀:《碧岩录》里明心见性大智慧

    此书著于宋徽宗政和年间,以雪窦禅师精选的一百则佛家公案作为底本,由当时的佛家名宿圆悟禅师加以点评而成。《碧岩录》运用垂示、本则、颂古、着语、评唱等形式将公案故事讲解得通俗易懂,帮助研习者荡涤心中杂念,启悟潜藏已久的智慧,对于参禅悟道与明心见性极具启发功用。因此,《碧岩录》被禅林弟子称为“雾海之南针,夜途之北斗”。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热门推荐
  • 诸神再现录

    诸神再现录

    世界上没有神,却有神之信仰,神之体系需要重建,神之信仰需要传承,大陆上的气氛越来越怪,他们将如何面对。
  • 绝世重生之千金归来

    绝世重生之千金归来

    “你有什么资格瞪我?看看你现在这个鬼样子也配?”她露出狰狞的面孔手用力的捏着像只蝼蚁一般趴在地上女子的下巴。仿佛是疯了般的笑即后狠狠抽回拖着她下巴的手,重重的往下一甩使本就伤势严重的她头部被甩在地上,她只感觉一点一点的鲜血随着生命在流逝。“你慕伊永远都不会嬴我,给我记住了”说完嘴角还带着一丝玩味的笑。这是她听到的最后一句话。闭上眼带着满满的怨恨离世。
  • 毒女重生:夫君,滚下塌

    毒女重生:夫君,滚下塌

    前世,她被最心爱的人利用折磨,又被最疼爱的庶妹夺去一切,落得含恨自刎。重活一世,她发誓,定要让欺她,辱她的人付出代价!
  • 从前有本悟空传

    从前有本悟空传

    “如果生命的最后一刻能重新找回失落的一切,那么一切都值得。”“别怪师傅,好吗?”他举起金箍棒高高纵起,向西方的苍穹。“为了我的名字!”————悟空传同人
  • 爱传奇

    爱传奇

    爱传奇讲述了袁郎为了人间大爱至善,率领善爱一门与恶交战,用生命封印万恶之主,而后轮回凡尘,经历人间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感悟人间沧桑与红尘之中寻人间善爱之终极之道。而后慢慢成长,净化凡尘、惩恶扬善的故事。这里有感人肺腑的真爱情节,也有生离死别的无可奈何,还有神魔之间的正邪之争。望此书可以让人间正能量、真情、真爱和人间大爱、至善更浓烈几分,永久不灭、、、、、望各位支持一个打工仔的梦、、、、、、谢、、、、、、
  • 慕世梓恋

    慕世梓恋

    只有半颗心的人,如何去体谅他为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她是他的徒,却不想和他一样去拿她自己心来宽容这个世界。他所做的,她不懂。她想要的,他不知。她只想在他身边看着他,他却把她逼入绝境。他只想让她待在自己身边,她却次次说想要离开。
  • 精雕细琢12年

    精雕细琢12年

    本书介绍了抓好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家长应注意从兴趣、积极、礼貌、责任、品质、技能等六方面着手,让孩子在12岁之前铸就健全人格。
  • 兮心

    兮心

    洛兮可以很洛兮~家里有哥哥宠,爸爸爱,弟弟疼!学校有老师罩,有学长护,一堆美女给她调戏!剧情一——哥哥:“洛洛你要吃什么?”洛兮:“我要吃你做的烤鱼,以前在昆仑山那个鱼,那个鱼好好吃的!”哥哥:“好。你等着。”剧情二——老师:“洛兮同学,你做完这道题你就不用听课了。”剧情三——学长:“你今天又迟到了。扣分。”洛兮:“我也要扣吗~”学长:“……我说的是你后面那个。你可以走了。”
  • 数码时代之世界新秩序

    数码时代之世界新秩序

    异时空发生错乱,数码程序出现在地球位面。因为数码程序的原因,地球生物出现了变异,远古时代的生物出现在地球位面。异时空的生物也出现在地球位面。拥有命运之子的欧阳助人协同伙伴与朋友一起对抗变异生物,并找出错乱根源。
  • 阿曼苏尔在漫威世界

    阿曼苏尔在漫威世界

    妈呀,我不是萨总粉吗?怎么穿越成了阿曼苏尔?什么?抵抗燃烧军团的任务交给我了?还把我丢到了漫威世界?好吧,天启的独裁由我来守护,凤凰的黑化由我来促成,还有,灭霸,你的无限手套我已经帮你配好了,快来收货!PS:1.或许会加入DC英雄。2.这是喜欢魔兽和漫威电影但并非专家的人的纯娱乐作品,入坑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