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97500000002

第2章 经文解析(1)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心经》的经文非常短,含义却非常深。开始的这一段话就已经告诉了我们整个修行解脱的核心与重点。

我们看到“观自在”三个字的时候,不要仅仅把这个名称当作某一个人、某一个菩萨,这样就会把“观自在”界定在狭隘的人相上。实际上,“观自在”是指你要如实地观察万事万物,观察到你的心很“自在”,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法、见到真理。如果你真的能够处处见法,你当下就是“观自在菩萨”。所以“观自在”不是在讲你身外的某一个人,而是说你要如实观察到很自在的程度,处处都能见法。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到像观世音菩萨一样,这也包括在座的每一位。我们修行的重点在哪里呢?这里一开始就勉励我们首先要能深观、如实观,并且出入自在。这个“观”不是个人主观的想象,不是自我意识的投射,不是用头脑去想象、去思维,而是要不带成见地深观、如实观。所以,你要把那些“所知障”放下,也就是你要把过去那些狭隘的见解、偏见、成见统统都放下,才能够出入自在。如果你仍用过去的观念、成见、知见去看,你仍用过去习以为常的思考模式去思维,你就无法挣脱自我预先设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你就会被自我虚假的信念所局限住,那你就没有办法“归零”,也就是你没法让你的“心”回归到“空”的境界上来,就无法洒脱自在。

在修行实践中,这个“观”的深度,是与“明觉”的开发紧密相关的。开发明觉的实际修行方法,我们在《四念处精华》一书中有具体的讲述,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那个“自在”,是要活在当下的。如果你觉得很苦闷、很生气,或是生起嫉妒心、嗔恨心,那是因为你没有活在当下,你是带着过去的观念、知见在看眼前的人、事、物。我们常常被自己的观念、知见,被过去的习性捆绑住,让自己不得解脱,这就是束缚。我们不能够解脱,不是因为外在的别人来捆绑我们,而是我们自己的观念、知见没有归零,没有让它自在,没有让它来去自如,一直抱着过去的观念、知见在推理、想象、思考。

所以,“观自在菩萨”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要归零!要放下那些包袱,放下那些布袋,放下过去的观念、成见,放下过去习以为常的思考模式、判断,用一颗不带成见、没有污染的赤子之心活在当下。放下布袋,何其自在!你当下就能成为一位“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指“止观双运”去深观三法印(即深入去体会佛陀所归纳的三条法则——现象界的一切都是流动变异而存在的无常法则,一切都是非单独孤立而存在的无我法则),在灭除贪、嗔、痴诸烦恼之后而达到身心俱寂的解脱境界。当你真正开悟,真正大彻大悟,你就会体会到“照见五蕴皆空”,发现一切众生都是来自空,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然后又回归于空。因为你当下的心与宇宙本体的“空”,与无边无际的虚空相应,所以你的身见、我见、自我都消失了,自然就会“度一切苦厄”!

“行深”,是说用功很深入,解行合一,这样就会开启深层的妙智慧。当开启妙智慧之后,便能体证到“空”的奥妙,体会到佛陀所讲的究竟智,于是“照见五蕴皆空”,这里含义很深。

当你真能体会到:现象界的一切都是殊胜的“缘起”,但其本质却与“空”,与空的特征、特性都完全相同的时候,你就会看透幻相,也必然会破除身见、我见、我慢。一个真正体证到“空”的人,他一定是“照见五蕴皆空”,包括他的“自我”也都空了,他一定没有人我的对立,没有身见、我见、我慢。他的这个“我”的色身照样存在,只是他此时的心境、智慧与以前已经完全不同了。

以前还有人我相,还有教派的看法,还有很多见诤,当他体证到“空”之后,自然就“入空戏论灭”。因此,只要你真正体悟到“空”的深意,真正是“五蕴皆空”,你的身见、我见自然会消失,来到“无我”的世界。你会用“无我”的心与众生互动,此时你将体会到原来涅槃彼岸就在这里,原来“涅槃智”就是这样。因为你已经找到了彼岸,并且上到了彼岸,所以你会“度一切苦厄”,从“苦海”中跳脱出来,你的忧悲恼苦很自然地消失了、止息了。自己迈向究竟解脱了,才能协助有缘众生迈向究竟解脱,度己度人,利己利人。

如果你希望“度一切苦厄”,你一定要酝酿前面的因缘,一定要“观自在”,而且“行深”。这里的“行”是指你能真正地、具体地、反复地去闻、思、修,而不只是听一些知见,或每天早晚课都去诵读《心经》几遍。你这二三十年来已经诵过千百万遍,如果你尚未“度一切苦厄”,尚有忧悲恼苦,尚有自卑或“我慢”,那都表示你目前无法真正地体会并达到《心经》的那种境界,表示你对于“空”还只是观念、知见上的理解而已。

因此,如果你希望“空”真正成为你的生命,希望自己与《心经》的境界真正融合,达到“度一切苦厄”,你就要能够真的“观自在”。要做到“观自在”,这就要求你的闻、思、修都深入进去,扎扎实实、老老实实地去用功。当你有了正知、正见,你才能够“行深”——深度的“止观双运”,自然就能开启智慧。当你的妙智慧一打开,体会到“究竟智”的时候,整个生命的品质就会完全不同了。

只要前面的这几个步骤能够做好,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达到体证“空”,在这之后的“度一切苦厄”便会像骨牌效应那样一直倒下去。如果你没有做好前面的这几个阶段,后面那些对你而言只会是一些知见、名词、名相,你可以看得到,却触摸不到,无法实用。

所以,刚才所讲的几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你一定要真正去做到,然后才会真正地体证到“空”。

为什么我们修行了一二十年,现在仍在苦海中浮沉?正是由于缺少前面的闻、思、修的基础,你不能“观自在”,下的功夫也不够深。如果你具足前面的这些基础,然后再深度地去“止观双运”,你真的随时都会开启智慧。只要你真正了悟了真理、实相,很快就可以“度一切苦厄”,此时你的“苦海”就会消失、止息。

佛陀没有讲过人的业障深重,所以人要到来生来世才有可能成就。佛陀在《阿含经》中告诉大家:只要你能够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解脱自在真的是不待时节因缘的。只要你能够深入用功,能够脚踏实地去闻、思、修,自然会水到渠成。如果你真的能够“归零”,能够不带任何成见地深观——“行深”,你很快就可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人们一提到“空”,就认为“五蕴皆空”,所以财空、名空、利空,无论什么都是“空”。他们所体会的“空”,到后来就会变成顽空、断灭空。如果你执着于这样的“空”,你的生命就会因此失去动力、失去方向。那是因为你错解了“空”,你所体会的“空”并不是诸佛菩萨所要启示我们的真正的“空”。真正的“空”是充满着生命力,充满着活力,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佛经里讲到“空中生妙有”,就是说,如果你能真正体悟到“空”,你就会没有任何境界的阻碍,没有任何系缚而解脱自在;同时你的生命又是充满着无限的可能,你的生命会生龙活虎,会“无所住而生其心”。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是讲现象界的一切,包括所有的物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这里的“空”是着重从能量的角度而言,“色不异空”是指物质是由能量转换过来;在物质消灭、燃烧殆尽之际,又会释放出等量的能量回归到“空”之中。物理学家说质能可以互换,但无论质能如何互换、如何生灭变化,整个宇宙的总能量与总物质并没有增减,所以物理学家发现并提出质能互换、质能不灭定律。这里有两层含意。首先是“色”与“空”可以互换;其次,当有形的物质形成之后,物质本身也不能离开空,包括你、我、他的这个肉体也是一样。这就是《心经》所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有物质都是来自于“空”,当一个物质形成之后,并不是说这个物质体内就没有“空”,而是“空”照样贯穿、包容着你。包括你的身体也是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你是一直浸泡在“空”之中。“色即是空”,就是说你当下的这个身心也都是浸泡在“空”之中。“空即是色”,是指如果你想看到“空”,就要先透过物质、现象界的生灭变化才能体证到。

散播在“空”之中的能量慢慢凝聚,成为有形的物质,然后它又与“空”巧妙地配合,经过缘起甚深的变化,才形成我们当下的身体。当我们的身体形成之后,也从未离开过“空”,而是始终浸泡在“空”之中,并且与“空”融为一体。物质虽然是由能量慢慢凝聚,然后经过各种因缘而形成,但物质始终是浸泡在“空”之中的。所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为“色”与“空”是根本无法分开的。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不仅我们的身体是来自于“空”,包括我们的受、想、行、识,这些也都是来自于“空”。当地、水、火、风加上“空”,经过因缘具足的巧妙组合之后,我们的色身有机生命体才会诞生,这时“识”就会产生。有色身、有识,亦即有身、有心,有机生命体就产生了,它便能发挥生理功能,就能发挥作用。当这样的身心与外境接触的时候,就会产生“受”;有了感受之后,就会产生“想”;有了想之后,会进一步产生“行”、行动。当法界有地、水、火、风、空,有身、有心,有这样的有机生命体与境界接触,就会产生种种的心理变化。受、想、行就是众生种种的心理变化,而这些心理变化也一样是来自于“空”。

因为“空”不是你的空或我的空,能量也不是你的能量或我的能量,我们要去体悟“无我”。现象界物质的形成,从最微小的粒子到巨大的星球,都是刹那、刹那地在变化。而这些物质的形成,包括星球、植物的形成,乃至所有众生的形成,都不是当事者本身在决定,所以我们要去体悟“无自性”。譬如,波浪的形成不是波浪本身在决定,而是由整个海洋、陆地、空中的很多因缘在决定,这些因缘具足之后波浪才形成。如果波浪本身能决定它要形成、要消失,这就是有“自性”。但每一个现象界本身的形成都不是它本身在决定,这就是“无自性”。

现象界的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具足而生,缘尽而灭,都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另一个意思就是“空性”。“五蕴皆空”就是指当下具足的色身、心识都是符合“空性”的。但“空性”与“空”不一样,“空性”是在描述现象界、色界无常生灭的变化,以及每一个现象的形成都不是它本身在决定,都是因缘具足而生,在“生”的当下也都是遵循生灭变化的原则。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一句是《心经》非常重要的核心。“诸法空相”的“空”含义很深,是说一切来自于“空”,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又回归到“空”,却不是顽空,也不是断灭空。因为生命不会消失,生命没有死亡。这不是我刻意创造、发明出一个名词,然后要说服大家去相信它,不是这样;我只是把体悟到的宇宙的真理、实相,如实地分享给大家而已。“诸法”也就是现象界的一切,这些全都来自于“空”,而且都具有“空”的特性。“空相”就是空无自性,意思就是说:一切来自于“空”,又具足“空”的性质。这里的“空”是讲本体的“空”,是讲整个法界、现象界背后的本体“空”,这个虚空是本来就存在的。而“空性”是讲本体“空”的特质——现象不断地生灭变化,而且这些现象又不是由自身所形成。现象界都是来自于“空”,又具足“空性”。《阿含经》所讲的“非缘起法”就是指这整个本体的虚空。有“缘起法”,现象界才会有生有灭;而虚空是不生不灭的,是“非缘起法”。法界、大自然的实相本来就是如此,只是众生不了解而已。如果你能够体会到此中深意,你就会达到“不生不死”。如果你真的能体会到“不生不死”,你的生命就会全然地活着,全然地绽放,而“远离颠倒梦想”。

人类其实很害怕“老、病、死”,这其中,人类最害怕的又是死亡——

生命的消失。《心经》告诉我们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知见,都是人类的错觉,那是因为人类没有正确理解生命的实相。如同物理学家所讲,整个宇宙是质能不灭的。自地球形成以来到现在,无论地球上、宇宙中的水如何变化,无论云、雨如何变化,无论河流如何变化,整个地球、整个宇宙的水量不会有丝毫增减。我们要去体会:在千变万化之中,在不断地无常生灭之中,总体始终维持不变,这就是“不增不减”。

如果你能体会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就会看到:原来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生命不会断灭,生命没有死亡,生命只有不断地变化、变化……这就是无常法印。在生命变化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因缘组合,这就是佛教所讲的“缘起法”。整个佛法修行的核心、所有八万四千法门、所有经典都旨在协助大家去体悟这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我”不是消极、不是断灭,而是宇宙的实相。

同类推荐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心经

    心经

    《心经》作为般若经的浓缩本,“缘起性空”是其核心思想,但又进一步从“对外扫相”和“对内破执”两个角度去讲“空”。《心经》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对外破五蕴身,以“心无挂碍”来破心执。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热门推荐
  • 颓废之心

    颓废之心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恐怕早已泪流满面,很多东西回头看才发现离你很远了。
  • 修气大陆

    修气大陆

    在这个大陆上,修为就是一切,修为高就被尊敬,修为低就被歧视,天门城的林家族长有着三个儿子,其中最小的那个天赋出众,修炼速度比平常人快很多,可是一个变故,让他失去了一切.......
  • 掉进你的温柔陷阱

    掉进你的温柔陷阱

    渣男贱女为了钱不惜让我家破人亡。我一无所有,他却宠我护我帮我说喜欢我。最后才知他无情,我有意。兜兜转转。他成了别人的未婚夫,而我也已为人母。他扼住我的下巴:“你好大的胆子,敢带球跑!”我笑:“关你毛线事。”祁南城,我想和你坦诚相待。那么你呢?
  • 神域神皇

    神域神皇

    当异域修仙文化遭遇现代文明,必将碰撞出异常绚烂的火花!陈琦遭遇时空乱流借仙界龙族战神身体重生,却因龙族内部叛乱,仙界战乱,不得不携带龙族至尊宝物和顶尖修炼仙法狼狈来到人界。人界三世为人,所在的却是等级森严,尊卑贵贱明确的世界,因不愿被这个世界规则所束缚,陈琦建立了一个自由平等的永恒国度,嚣狂战天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辉煌星途

    辉煌星途

    这就是一个重生女主复仇成功,重摘影后桂冠,与男主携手虐狗的故事。简介无能,请自带避雷针,欢迎吐槽。
  • 千年的执念

    千年的执念

    终于懂了,爱的执念,是永恒的。千年九尾狐苏梦滢得知人间的繁华,美好,就决定去人间。因在人间没有钱又实在太饿就溜进人间的皇宫偷了晋王段奕轩的糕点……被同样贪玩的段奕轩抓到……一段孽缘就此开始……两人在接触下喜欢上了对方,她被封为晋王的“侧妃”从此进入皇宫生活。因段奕轩对苏梦滢疼爱有加引来段奕轩原配妻子“晋王妃”清硕颖的嫉妒,又在一次偶然的宴席上,段奕轩的哥哥段宏斌喜欢上了苏梦滢,清硕颖又可以借题发挥……不久,又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段奕轩竟然成了皇位的继承人,他的哥哥们都非常嫉恨,发起了战争……在苏梦滢的帮助下,段奕轩顺利登上了皇位,将苏梦滢封为皇后……清硕颖不甘心,一念之下竟然成了魔
  • 江山美人侠客行

    江山美人侠客行

    五指山下斧头帮大当家至尊宝在一次打劫之中救下了人人喊打的鉄尸梅超风,从此开启了他在偌大的江湖中兴风作浪之路。汇集了多部金庸小说,乱炖的江湖,别样的故事,你的遗憾我来填补,我的梦想与你分享
  • 腹黑老师顽皮妻

    腹黑老师顽皮妻

    青春是美好的,快乐的,灿烂的,三对少男少女,从学校开始的爱情在继续,当他们都褪去了青春的外衣,进入社会以后,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坚守爱情呢?
  • TFboys之晴天聆听雨的旋律

    TFboys之晴天聆听雨的旋律

    第一次见你时,是雨天的邂逅相遇。第二次见你时,记忆淡忘,是在晴天的相遇相见。第三次见你时,五月,是鸢尾花开的时节,雨淅淅沥沥的飘落在你我的手心,弹奏着属于自己的旋律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