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7400000017

第17章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李政道在获得诺贝尔奖金之后仍在不懈地努力,并且硕果累累。美国著名科学作家吴贝尔赞誉说:“李政道教授具有已故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特有的那种能作‘超时代大胆想象’的特殊能力。”

1.载誉归来:得奖后的李政道

李政道和杨振宁二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还于1957年4月共同获得了爱因斯坦物理学奖,1958年,李政道、杨振宁和吴健雄三人又共同获得了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李政道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本人是如何看待这些的呢?李政道认为,荣誉只是对从前工作的一种肯定,只能把荣誉看成对自己工作的一种鼓励,而绝对不能躺在荣誉的温床上止步不前。努力工作是为了寻找自然世界的规律,为人类改造自然、丰富人类生活服务,而不是为了获得荣誉。获得殊荣后,李政道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李政道很看重友谊与合作,自1946年秋天到1962年,这期间,李政道和杨振宁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和密切、愉快的合作关系。16年来,他们二人亲密无间,共同切磋学业。杨振宁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对于外界来说,我们的合作是异常地密切,也是异常地成功。同行们对我们的合作又羡慕又妒忌。

李政道对与杨振宁的合作也有令人非常愉快的回忆:在理论物理方面,我从事过以下课题的研究:基本粒子的特生、统计力学、场论、天体物理和扰动。我对基本粒子和统计力学的研究,多数是与杨振宁教授密切合作进行的,其中包括对宇称不守恒效应的研究。

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共同获得也希瓦大学颁发的爱因斯坦科学奖。非常可惜的是,1962年春天,他们的关系开始产生裂痕,更为令人痛心的是,这个裂痕日趋扩大而且公开化,终于1962年夏导致二人的决裂。不管二人关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几乎所有的人,都为他们友谊的破裂感到惋惜和遗憾。

2.永不停步: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1956年,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两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1960年,李政道被委任为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教授。3年后,他又回到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李政道始终处于物理学研究的中心地位。他在基本粒子研究的前沿阵地辛勤地耕耘,硕果累累,在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被视为最具有潜力的人物。美国著名科学撰述家吴贝尔赞誉说:李政道教授具有已故天才科学家爱因斯坦所特有的那种能作“超时代大胆想象”的特殊能力。

1984年5月,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时,曾对李政道先生的研究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它“丰富了我们对宇宙、对物质的基本特点的认识”。

1984年,李政道获得全校级教授这一最高职称,李政道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荣誉和地位接连到来。

李政道深知,科学研究是永无止境的,在美国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一切荣誉并不自动地意味着永远处在尽领风骚的地位。自从发现宇称守恒以后,弱相互作用就成为物理学中最令人兴奋的部门之一,实验一个接着一个,理论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处于热点的李政道当然不会就此停顿下来。

李政道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

1949年与M.罗森布拉斯和杨振宁合作提出了普适费密弱作用和中间玻色子的存在。

1951年他提出水力学中二维空间没有湍流。

1952年与D.派尼斯合作研究固体物理中极化子的构造。同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统计物理中关于相变的杨振宁一李政道定理(包括两个定理)和李政道一杨振宁单圆定理。

1954年发表了量子场论中的著名的“李政道模型”理论。

1957年与R.奥赫梅和杨振宁合作提出了CP不守恒和时间不反演的可能性。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一些老问题及新问题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特别是关于中微子性质的研究。

李政道和杨振宁在完成了关于宇称不守恒的研究后,立即注意到了中微子二分量理论及CP对称性问题,二人合作提出了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中微子是基本粒子中的一种,通常用符号V表示。中微子的发现是与最初发现β衰变现象相关的。开始的时候,人们并不知道有中微子,只注意到β衰变以前原子核有确定的能量,但衰变后的原子核能量加上电子能量却是非常不固定的,也就是说,一部分能量不知道哪里去了。

这个事实使人们感到很惊奇。经过研究,人们认为β衰变可能不是能量不守恒,而是在衰变中除了放出了电子外,还放出了一个未知的粒子,是这个未知的粒子把能量带走了。

从中微子设想的提出到实验中的证实,中间大约经历了20年。这是因为,中微子只参加弱相互作用,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也不参与强相互作用。中微子穿透物质的能力极强,要探测到它是非常困难的。在研究中,人们还发现中微子的性质是相当古怪的,它的有些方面像光子,有些方面又像电子。作为唯一的一种仅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它的性质必定反映弱相互作用的规律。实际上,早在1929年,韦尔博士就提出中微子永远左旋,永远找不到右旋的镜像,但30年内人们始终不相信这个理论。现在,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不守恒被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立刻想到了韦尔博士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

1959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硬球玻色气体的分子运动,并提出其运动理论,从而为研究氦Ⅱ的超流动性做出了突出贡献。同年二人又合作分析了高能中微子的作用,基本确定出此后20多年这方面大量的实验和理论工作的方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由于李政道和杨振宁完成了关于宇称不守恒的研究,给有关微观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60年代,李政道教授的研究更加深入。

1962年李政道与杨振宁合作,研究了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可重正化性。

1964年李政道又与M.瑙恩伯合作,研究了无(静止)质量的粒子所参与的过程中,红外发散可以全部抵消问题。这项工作又称李政道一M.瑙恩伯定理,或与木下的工作合在一起,称KLN定理。60年代后期,李政道还提出了场代数理论。到了70年代,李政道教授的科学研究在风格上更显出独特性,更加敏捷和大胆了。

李政道提出了一项新理论,认为制造一种新“核物质”的可能性。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产生比铅重50倍的“超密核子”,同时在理论上推测可能会产生由700至1万个稳定的质子数的新元素。他计划用一种新加速器,以重核子来撞击,设法产生像“晶体”般大的“超密核子”,所产生的原子核将会比原来的大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反常核态理论。他猜想,当两个铀的原子核发生碰撞时,核的密度超过正常状态,也许可能发生反常核现象。他还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从1975年起,在基本物理的研究中,又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粒子,并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概念,先后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粒子袋模型理论。在随后几年里,李政道教授又提出了“非连续性力学”的新理论。以往的经典力学、量子力学、量子场论,都把时间当做连续性的参数,而李政道的新理论则把时间看成不是连续的参数。他还指出:真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真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具有洛伦兹不变性的一种介质,它的物理性质是可以通过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从而就色禁闭现象提出了真空的“色介常数”的概念。在李政道的研究领域里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这就是为什么实验中还没有发现自由态的夸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的现代化,粒子物理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新观点。这个新观点认为一切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简称强子,它包括介子和重子两大类)都可以被看做由更为基本的夸克所组成。这样一来,光子、万有引力子、轻子和夸克便成为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采用这一理论模型,使粒子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夸克时至今日仍未被单独测量到。科学家们称这种现象为“夸克禁闭”。面对“夸克禁闭”,李政道大胆假设,深入研究,他走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前列。他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把真空看做一种完全的抗色电介质,从而解决了夸克的禁闭问题,并且避开了量子色动力学在处理这类问题上遇到的红外发散困难。当然,夸克的研究还处在起步的阶段,有许多基本性的问题还没有搞清楚。如:究竟有多少种夸克?夸克本身有内部结构吗?是什么样的力使它们结合成质子?这种质子的结合能被破坏吗?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李政道继续在路径积分问题、格点规范问题和时间为动力学变量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后来他还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建立了离散力学的基础。

李政道教授是一位潜心研究、不断耕耘的人,他在基本粒子的研究方面始终处于前沿阵地,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视为最有潜力的人物。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

同类推荐
  • 罗斯福 尼克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罗斯福 尼克松(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生动记述了两位政治家的家庭背景、童年生活、艰辛的求学历程、充实的大学生活、宽广的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重大影响的人和事,重点探究了他们取得成功的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描述了他们成功之前的历史,是值得一读的励志类读物。
  •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曾国藩全书(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史海寻踪:戴逸传

    史海寻踪:戴逸传

    戴逸教授是我国当代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对于有清一代的历史,无论是在以其个人的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方面;或者是以其声望与影响推动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论,都建树丰硕,贡献卓著,实处于执牛耳的翘楚地位。《史海寻踪(戴逸传)》是戴逸先生的传记。《史海寻踪(戴逸传)》从戴逸先生幼年起生活环境,其在少年、青年时代走过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乃至于逐渐形成了性格、志趣、理想、爱好、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由高亚鸣著。
  •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

    《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草原之花布木布泰传奇的一生。
  • 丰臣秀吉(五)

    丰臣秀吉(五)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热门推荐
  • 别说话,吻我

    别说话,吻我

    首先要追女友得学会三大秘诀:一坚持,二不要脸,三坚持不要脸。有了这三样品质,女友还不乖乖束手就擒。当然前提是,你有颜值,有财富,有人品。
  • 暖婚来袭:国民老公宠妻无度

    暖婚来袭:国民老公宠妻无度

    他是最至高无上的隐世豪门帝少,邪肆高贵又腹黑。她是被人抛弃的私生女。阴差阳错她被他误解成奴。她愤怒对视:“你以为你是谁?”他魅惑一笑逼近她:“如王胜神。”她气愤不已砸坏了他所有价值高昂的古董,他却将她带到了商城:“喜欢砸东西?整栋楼都给你随便砸。“权还是钱,只要你要的我统统都能给你。”他低低笑着,冷峻邪肆,拍了拍床,“一切都看你的表现……”魔性撒旦惹上身,扮猪装逼爽点无限。强欢霸爱放肆宠,你,还能往哪逃呢?
  • 我不喜欢富二代

    我不喜欢富二代

    华裔青年陈路应召到华东集团担任CEO,在和女记者张小妍的漫长恋情中,却发现很多秘密,连同他们的身世之谜……
  • 烹饪基本技巧

    烹饪基本技巧

    《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烹饪基本技巧》可作为职业厨师、烹饪专业院校、烹饪培训班和烹饪爱好者的专业参考书。《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烹饪基本技巧》对烹饪行业从业人员和有志于烹饪事业的人士,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和“枕边书”。
  • 藏海诗话

    藏海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情深何必缘浅

    情深何必缘浅

    两个富豪家的孩子一个叫丁尔诺。一个叫孙潇风明明相互喜欢却都不承认。最后历经波折终于在一起
  • 犹记桃花妖娆时

    犹记桃花妖娆时

    公元六千年,天元年间。白,辰,陵,缘,四国鼎立。看似平静四国,地下却是暗潮汹涌,战争自然也是家常便饭。炎王白岩希策马崩腾,狂风席卷的黑色银丝战袍呼呼作响。“杀!杀!……“身后的将士呼叫声响成一片。白岩希布满寒光的凤眸微微眯起,乌黑的长发被烈风高高撩起。胯下装备精良的战马也是迎着烈风仰天长啸。看着不远处高高垒砌的交界城池,早已经沦陷,只剩下一面屹立在堡垒上面写着‘缘’的红色旗子。白岩希毫不犹豫的举起手中的弓箭,袖长的两指将银色的长弓拉成了完美的弧度。凌然的目光看着那一面在烈风中颤抖的旗帜。一道银光,红色的旗帜瞬间四分五裂。他闭上了眼睛,默念道:米九,你看见了吗。
  • 几度木兰舟上望

    几度木兰舟上望

    她从小天赋异禀与魂为友,看尽人世不公。他从小背负血海深仇,仍一心报国。奈何奸臣当道,败坏朝纲,恶鬼误国,滥杀无辜,不可一世的禹朝即将分崩离析,她陪他斗恶鬼,除馋臣,奈何天意弄人。。。。
  • 九州圣皇

    九州圣皇

    曙光计划在执行过程之中出现看一个无法抗拒的意外,李逍遥怎么都想不到末世回突如其来的降临。当原本温和的宠物猫变成凶残的猛虎的时候,当数万只放大了十几倍的老鼠横行在甬城大街上的时候,李逍遥觉得有必要需要修改一下曙光计划的格局。首先,李逍遥要解决自家这条中华田园犬要抢自己手中的腊肠的事情。
  • 霸独江湖

    霸独江湖

    单文城穿越回清朝乾隆年间,醒来后却发现此世界跟自己的世界完全不一,穿着怪异,文化不一,楼房似于曾看过的古装电视剧。经向路人询问得知此年代竟是清朝,当代皇帝是乾隆。于是单文城便四处寻求帮助要回到自己的年代,在寻求帮助的路途中遇见了当时反清复明的帮会“十四骑”。此间单文城投身十四骑,为了谋求一顿饱饭和一宿。无意中认识陈经齐并向他学得一身精湛的本领,同时也遇到自己喜欢的人青年女子李芯芯。但李芯却是缉拿红花会总督的女儿,两人彼此相爱却因仇敌关系而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