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7100000006

第6章

杨杏佛是1912年被孙中山先生派往康奈尔大学的。他读的是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又到哈佛大学读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后又到福特汽车公司学习。

在杨杏佛的引见下,茅以升很快便熟识了伊萨卡城的全部中国留学生。他们中就有中国未来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原来竺可桢也出自唐山路矿学堂,但由于茅以升和他学的科目不同,竺可桢在高年级,二人在当时并不熟识。竺可桢是1914年到康奈尔大学的,学的是气象学。后来他又到哈佛大学学习农学。

这些中国留学生亲身体验到了科学技术在促进美国发展中的作用,痛感中国现代教育和科技的落后,大都抱有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的理想。

1915年,竺可桢、任鸿隽、胡明复、章元善、赵元任、同仁、秉志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中国科学社”,并出版会刊《科学》,每月一期。

茅以升到伊萨卡不久,就加入了中国科学社,积极参加科学社的集会,讨论各种科学和现实问题,并热心为《科学》月刊写稿。

1917年,茅以升和同学罗英等人在伊萨卡发起成立“中国工程学会”,并出版会刊《工程学会学报》,与中国科学社及其会刊《科学》交相辉映。这两个团体经常合在一起开会,进行科学上的探讨和交流。

后来这两个科学团体先后迁回国内,中国工程学会于1932年与詹天佑发起创立的“中华工程师学会”合并,更名为“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刊是《工程学报》,茅以升一直是学会的理事,并曾数次筹备和主持学会的年会。到新中国成立时,会员已达一万多人。

茅以升还一直同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保持着密切关系,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该社停止活动和该杂志停刊为止。

4.为圆周率写史

茅以升在少年时期,就对圆周率问题极感兴趣,到唐山后,他开始注意搜集有关圆周率的资料,想写一篇详细的圆周率史,在同学李俨的帮助下,经过两年的努力,文章有了大概头绪,但由于材料太多太乱,再加上功课紧张,结果没有写出来。

到美国后,手头材料稀少,更难详细写出了。但为了支持《科学》杂志,同时有感于我国古代研究圆周率的成就不为世界所知,他将材料删繁就简,写成《中国圆周率略史》一文,于1917年4月发表在《科学》第3卷第4期上。

圆周率就是圆周的长度和它的直径相比的倍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这个倍数都是一样的。在西方数学书中,这个倍数的名称写作π,它是希腊文“圆周”的第一个字母。

我国很古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即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也就是π=3。但古人一开始就知道,实际数值应该比3要大些。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张衡计算出圆周率等于10的平方根,即π=10≈3.16。

到三国时,魏国的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求更准确的圆周率。这种方法是用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将圆周等分,一步一步地算出正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一直分到正多边形的边与圆周重合,不能再分为止。这时正多边形的面积和周长就与圆的面积和周长几乎没有差别了。

刘徽是用一个直径为二尺的圆来分割计算的。他只分到正九十六边形,得到圆的周长是六尺二寸八分,与直径二尺约分后,得出π=157=3.14。

到了公元5世纪,南齐的祖冲之又用一种叫做“缀术”的方法,将圆周率的小数演算到第7位,得到π的精确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了不起的科学成就。那时世界上印度的π值才到3.1416,西欧才到3.141552。

祖冲之还得到了两个分数值:一个是:π=22≈3.14。

称作“约率”;一个是π≈355≈3.1415929,称作“密率”。

到16世纪,西方才出现与祖冲之的“密率”相同的π值。

据说祖冲之也用“割圆”的方法,将圆周分割到3072段,而当时西方用同样的方法仅割圆到384段。

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的圆周率计算遥遥领先于世界。茅以升满怀激情地称赞道:“祖冲之的圆周率,求得精确、漂亮,世上罕见,可谓千古独绝。它佼佼不同凡响,有如云中仙鹤。”

他还骄傲地说,当时印度和西欧要能看到祖冲之的圆周率,应当自愧不如;我国学者如果知道中外圆周率计算的差距,也会感到自豪的。

我国古代称“周三径一”为“古率”,称刘徽的数值为“徽率”,加上祖冲之的“密率”,合称“算书三率”。但由于古代学者以古为尊,认为越古就越有权威性,实际运用以“古率”为先,偶尔也用“徽率”,“密率”反遭冷落。根本原因是受古代科技水平的限制,在实践中用“古率”和“徽率”就能应付下来。

再加上中国古代注重实用的学问,对纯数学运算不感兴趣,竟没有人继承祖冲之去求更精确的圆周率,甚至连祖冲之的计算方法也失传了。以至于近代许多中国学者不知道祖冲之的圆周率,有的西方数学家认为中国古人只知道“周三径一”。

“古人的心血如流水般消逝,实在令人感慨!”茅以升写道。

《中国圆周率略史》再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昭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茅以升那强烈的爱国心。

《中国圆周率略史》发表后,很受好评。茅以升又搜集西方研究圆周率的历史资料,回国后写成《西洋圆周率略史》一文,于1921年l月发表在《科学》第6卷第1期上。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中国学者注重实用,祖冲之后就再无人去求更精确的π值了。而欧洲自15世纪后,随着近代科学的勃勃兴起,所谓“方圆之学”(求同一面积的一圆一方)成了数学领域里的“显学”。学者们都以能求得更精确的π值为光荣,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方圆学者”。

16世纪初,数学家彼得·米特阿斯求出了与祖冲之的“密率”相同的π值。16世纪中叶,法国的弗朗克斯·费塔说π是个无穷数,并将π值的小数算到了第10位,首次超过了祖冲之。到16世纪末,德国数学家鲁道夫·冯·谢林已将π值的小数算到第35位。他感到不虚此生,遗嘱将这35位数值刻在他的墓碑上。

随后每隔若干年,π的小数就增加几十位、上百位。到1873年,英国数学家山克斯竟将π值的小数演算到第707位。如果不是德国数学家林德门于1882年证明圆周率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欧洲人恐怕还要一直演算下去。

相比之下,此时期的中国,缺少的正是这种在科学上寻根究底的精神。

5.匹兹堡的“中国夜”

茅以升在美国的三年中,人类正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虽是参战国之一,但它远离战火,不但没受损失,反而大发战争财,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也是参战国,结果如何呢?茅以升深为担忧。

1918年秋,在匹兹堡的约40名中国留学生组成了“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茅以升被选为副会长。

这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全国一片欢腾,到处开会庆祝。中国也在战胜国之列,茅以升由衷地感到兴奋。

1919年1月,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战胜国的代表在巴黎开会缔结和约,这就是“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取消日本政府与袁世凯政府签订的“二十一条”,归还日本在山东占领的中国领土,并取消日本在山东的一切特权。但“巴黎和会”被英、美、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拒绝了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

尤其令人气愤的是,日本在山东的利益是在战争中从德国手中抢到的,“巴黎和会”竟要使它合法化,把一个战败国原来在中国攫取的利益转让给一个战胜国,而中国名义上是战胜国,得到的却是战败国的待遇。

对于这样一个极端蔑视中国主权的“和约”,腐败无能的中国军阀政府竟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出,中国人民群情激愤,掀起了抗议的浪潮。国外的中国人也无不为之愤怒,以各种形式举行抗议活动,声援国内人民的正义斗争。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在当地报纸上一再提出抗议,这些抗议文章都是茅以升执笔写成的。

4月30日,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在加里基音乐厅举行“中国夜”宣传活动,当地群众有1500多人参加。茅以升任大会主席。会上宣读了中国留学生的抗议声明,散发了茅以升撰写的宣传小册子。留学生代表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抗议演说,赢得了全场听众的强烈同情。美国朋友也在会上发言,谴责帝国主义的霸道行径,声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会后,中国留学生表演了中国的传统文艺节目,令美国观众耳目一新。“中国夜”最后在一片锣鼓声中结束,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二天,当地各大报纸都报道了“中国夜”的活动,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三天后,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使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大受鼓舞。

这年11月,匹兹堡中国留学生会举行了第二次“中国夜”活动。会后上演了茅以升编写的话剧《虹》,主题是各国人民紧密团结,争取世界和平,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这次活动又取得了圆满成功。

同类推荐
  •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乱世风华爱成殇:萧红

    本书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传主萧红,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极端的苦难与坎坷,唱响了搏击与抗争的强音。本书笔触细腻,感情充沛,对萧红境遇的记述让人唏嘘不已,读后使人同情,但更多的是崇敬。
  •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最后的大佬:“太爷”张仁奎

    青帮大佬张仁奎极富传奇色彩。清末科考成为山东滕县头名武秀才,加入过义和团,八国联军入京时,曾护送慈禧西逃。他拜青帮“礼”字辈沈淦为师,成为“大”字辈。张仁奎曾密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在抗战时,他鼓励弟子为抗战出力,不当汉奸。张仁奎在上海隐居时,成立了“仁社”,与黄金荣的“荣社”,杜月笙的“恒社”三足鼎立。上海滩各帮会一旦与军界、政界发生矛盾,几乎都要找“德高望重”的“张老太爷”出面调解。他的徒子徒孙们遍布军、政、商、学各界,且多属名流。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香炉湾人,蒙古族。首创地质力学。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李四光的著名事迹也被翻拍为电影。《李四光》由王静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四光》记述了李四光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易安而后见斯人:沈祖棻的文学生涯

    沈祖棻(1909—1977),诗人、作家、学者。1931 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课堂上的一阕《浣溪沙》,为23岁的她赢得了民国词坛上“沈斜阳”的美誉;其后因与丈夫程千帆的诗旅婚姻而被誉为“古之赵李今程沈”;其于战乱流离之际写的《涉江词》,曾随烽火流传,并被谱曲传唱;在珞珈山下,她虽饱经苦难,但仍教书育人数十载,桃李满天下……
  • 慈禧全传1

    慈禧全传1

    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热门推荐
  • 飞月皇后

    飞月皇后

    我,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竟穿越到了古代,成了飞月国首富之女,皇爷的未婚妻,经历了不平凡的人生。爱上了一个冷而柔情的他,为了这心中的唯一,付出了我一生的努力。龙月,高高在上,拥有千万女子的爱意,而我为他痴爱!飞夜,一个爱我如大海之深的温柔男子,愿为我舍弃权贵!上官唯,一个将爱迷藏于心的护国英雄,只愿默默的为我付出!岁月如风,带来了多少人的爱;人生如梦,有多少人知道情归何处?
  •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几百万年以前,在宇宙万物中蕴藏着一股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改变世界,创造一切。随着观念的不断革新,人们的思维、品格、身体、成就等各方面也都有了新的感悟,而这些又恰恰成为了人类社会欣欣向荣的核心关键。于是,人们探索着其中的奥秘,我们不清楚这种神秘力量源自何方。我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隐约地发现,这一些都可能源自我们自身生命中的神秘能量,是可以带我们获得新生的福音,进而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自己的生命形式和形态,远离平庸,使生命更富有意义和风采。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龙帝之尊

    龙帝之尊

    圣气大陆,宗门为势,武师为尊,弱者为卑,受人欺辱,强者一怒,血流成河。绝世强者,更能俯瞰天地,笑傲圣气,不动则以,动则天色地变,横尸百万,毁天灭地。天骄者龙枫,是天才还是废物?只为,突破武师巅峰!成一代天骄!破天地!傲苍穹!踏圣气!(本人QQ:2216027912)
  • 桔梗花的花语是无望的爱

    桔梗花的花语是无望的爱

    乔幼祎:“我爱你,但我没有奢望我们能够在一起,因为我深知,从始至终,这都是无望的爱。”池谦:“我知道你爱我,可我没有办法和你在一起,没有办法给你承诺。”施静淇:“我爱你,你也爱我,我们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宋致宸:“你的眼里只有他,却从未在我身上停留,你不知道,我对你的爱也是无望的爱。”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你知道桔梗花的花语吗?是永恒的爱也是无望的爱,就像我对你的爱。爱上你,从始至终都是我一个人的事,与你无关,你只要幸福就好。真正的爱不是占有,是成全。
  • 农家茶香

    农家茶香

    技术宅女穿越农家,叔叔凶残,还好早早分家。小姨母要作怪,奏开!家穷不怕咱有茶油在手,富裕在前头。茶馆听戏,江南各种美味让董如意停不住。为啥还有鬼故事,宝宝怕怕。(文案无能,本文是原汁原味的种田文,除分家前有宅斗,全文温馨、励志。无金手指。)
  • 蓝石谜语

    蓝石谜语

    按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人类是由猴子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类的进化呢?这要从细胞看起了,而人类细胞最具有进化优势的细胞便是血红细胞了——没有细胞器
  • 炼化

    炼化

    灵根变异的他,如何以散仙身份在尔虞我诈的修仙界成就不败仙业。又如何靠着可以炼化万物的上古奇宝,完成自己长生的梦想。敬请关注《炼化》
  • 为人表率(中华美德)

    为人表率(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行星之诺

    行星之诺

    关于Exo成员在古代时与十二位性格不同的女主发生的爱情故事。有笑有泪,有酸有甜。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