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81300000017

第17章

李远哲回答:“我相信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我仍会和往常一样,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一位记者追问道:“你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李远哲幽默地说:“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我的实验室漏水,应该尽快修好,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研究工作。”

“今天晚上你将如何度过?”一位记者抢着发问。

李远哲笑着回答:“到实验室去。”那天晚上,他在实验室工作到深夜。

第二天上午,他仍然与平时一样,按时来到实验室,继续前一天的工作。11点,他把要上“化学动力学”课的学生带到物理科学馆演讲厅,然后跟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兴致盎然地观看一位英国教授做各种关于爆炸的化学实验,并认真地听了一个半小时的讲解。

从10月16日开始,美国及海外许多中文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李远哲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照片或长篇介绍文章。加州大学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为李远哲举行庆祝会,祝贺李远哲在物理化学方面的巨大成就和获得诺贝尔奖。李远哲却没有沾沾自喜,他真诚地向给他很大帮助的加州大学、同人及研究生们表示感谢。

李远哲的夫人吴锦丽女士得知丈夫荣获诺贝尔奖时,第一句话就是:“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这也是全体中国人的荣耀。”

李远哲在台湾的父母欣悉儿子获此殊荣,更是无比的兴奋和骄傲。母亲高兴地回忆起儿子6月返台时他们关于诺贝尔奖的谈话。父亲正逢八十寿辰,他把儿子获奖当做是给他的最好的贺寿礼物,激动地向记者说起儿子幼时的种种天真无邪和件件逸闻趣事。

李远哲获奖消息发布后,全世界的华人都为之振奋、雀跃。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8日打电报给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李远哲教授,对他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表示热烈祝贺。贺电说,李远哲所取得的成就使“我国科技界感到欢欣鼓舞,祝今后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继续为人类科技事业作出贡献”。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以及大陆、台湾的很多团体、科研机构、知名人士也先后给李远哲发来了贺电。

1986年12月10日,身着西装、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的李远哲,神采奕奕地偕夫人吴锦丽女士,来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走进了隆重的诺贝尔奖颁奖会场。

第四位华裔科学家登上了诺贝尔奖领奖台。

5.“科学家获奖并不是很重要的事”

李远哲获诺贝尔奖之后,一下子名扬四海,各种社会活动骤然增多,常常被人请去作各种各样的报告,参加各种类型的仪式,他在住所、办公室、实验室,每天都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造访者,有时走到路上也会被人拦住,提问这样那样的问题。应接不暇的社会活动,不仅妨碍了他的研究工作,更令他感到烦恼的是那一遍又一遍的客套话、恭维话。就连家庭也被叨扰得失去了往日的静谧。电话铃声、门铃声使吴锦丽整日难以安静。

李远哲记得在得知获奖的第二天,化学系同事希伯教授曾对他说:“李远哲,从今天开始,人家大概不会问你那么多你知道的事情,而会问你很多你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对你会有很大的期望,把你当成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人。”

后来的日子果真如希伯教授所言,他常常被人围住问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或是被人软磨硬泡地拉去作报告和演讲。

李远哲有一次在作报告时说:“在座各位,今天在台下看着我,可能会想:能像李远哲教授那样获诺贝尔奖,真好!有这种抱负的人大概很多,我想这是很好的。但是我要说的是:我站在这儿,跟你们讲话,这种事情对我是很不习惯的,我从来只作学术报告,像这种杂七杂八、无头无绪的讲话,我以前从没有作过,所以一讲就讲不好。”

1987年在北京大学给大学生作演讲时,他又一次说到这种无奈:“诺贝尔奖对我并不是重要的事,而是很大的干扰。在美国,我在许多场合都要讲话,还要在晚宴上讲笑话。我常常想,这样下去我就不会是一个科学家,而是一个小丑了。”

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有些新闻记者的不负责任的报道,连李远哲看了,也对自己产生了困惑。他曾苦恼地说:“从10月15日开始,关于我的事,报章杂志实在刊登得太多了!往往到晚上临睡前,常在想:‘我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如果我真正要得到这个解答,大概还要多看一些报纸,多看一些杂志!

“连我太太也问:‘你难道就是这个样子吗?’我也不晓得到底……有些话传出去其实也不是很对的。”

李远哲是极为谦虚、务实的人,他对于自己的获奖,常会感到不安。他认为科学家获奖并不是很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对科学和社会有多少贡献。另一方面,他觉得现代的科学研究是群体合作干出来的,而绝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因此,一次次获奖反而给他添加了不安和负担。他常常对别人说:

“现代科学研究,往往不是靠一个人就可以做得好的。所以,一个科学家虽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应当把他自己的重要性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不能过分。”

一天,他对记者们说:“我常常因领奖或受到嘉奖感到不安,因为在我的实验室里,有20位研究工作者与我一道工作。“我实验室里面前前后后大概有六七十个一同工作的人,包括一些工厂的人,他们也都是尽了很大的努力才研究出来的。

“虽然我获得了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但我从来没有认为这是我个人的贡献,而是我这个研究小组大家共同作出的贡献。所以,每当我领奖时,就会想到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科学奖,而且要奖给个人呢?”

有一次,李远哲参加著名化学家赫尔曼教授的百岁寿宴。在宴会的间隙,李远哲来到赫尔曼教授的面前,向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界老前辈祝贺百岁寿辰,然后问道:

“教授,请问您,您一辈子得了那么多奖,到了一百岁还得奖,您对这种事怎么看呢?”

赫尔曼教授一时没有领会李远哲的意思,就反问道:

“您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

李远哲解释说:

“我的意思是,现在的科学研究是集体工作,不是个体的劳动。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在研究中得到的满足和兴奋,并不是一两个奖所能比较的。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奖,有这种必要吗?”

“这个问题嘛,”赫尔曼想了一会儿,回答道,“你的话不全对,虽然科学家并不需要这些奖励,科学家之所以努力作出贡献,不完全在于得到社会承认他们的成就。但是,我们的研究工作,社会上很少有人知道,所以社会需要设立这些奖。”

李远哲听了,认真想了想,说:“我想您的讲法很有道理。谢谢您!”李远哲尽量推辞和摆脱一些不必要的社会活动,回到他的实验室,继续他的研究工作。如果是对学生和青年人的演讲或报告,他就向年轻人宣传科学和科学的发展,殷切地鼓励新一代为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去学习,去奋斗。他对青年学生们说:“奖励某个科学家,对这个科学家并没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而是通过这种嘉奖来告诉社会,科学家到底在研究些什么。赫尔曼教授的话,使我觉得我有责任说明这一点。这是一个获奖科学家的责任。

“我得了诺贝尔奖,我只希望大家了解,在过去的20年,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化学反应已变成一门定量的学问,化学反应从微观到宏观的联系做得很好,我个人得奖是其次的事。因此,把我当做标兵或当做个人成功的例子来看,是不对的。”

对于人们请他作各种演讲、报告这种事,李远哲也有了新的认识:“就一个科学家来说,被人从实验室带走那么多的时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但是,这同时也相对地给你责任和机会,让你敢去做以前不敢做的、没有机会做的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不孤仙

    不孤仙

    仙死在了莫楼天,妖死在了巨海山,魔的头颅挂在桑树之巅,佛的身躯埋在无道沙渊,鬼的鲜血撒入黄泉……唯有他们的记忆还在世间徘徊。
  • 丧尸捕仙记

    丧尸捕仙记

    “天啊撸,那恶魔又来啦”杀掉,吃掉,吸收掉。一个恶魔装逼的说者。
  • 晨看楠树色

    晨看楠树色

    她,莫娅楠。受人尊敬的天才医生。男神收割机。他,韩以晨。对莫娅楠一见钟情,首席医生。两个医生面对在爱情上的重重阻挠,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 爱上戴发夹的女孩

    爱上戴发夹的女孩

    一部纯爱的故事,高校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爱情,令你回忆起自己逝去的青春,抑或警示你珍惜自己正在挥霍的青春,遵从心的选择,无所顾忌,说做就做。一个整日冷冷的帅男和一个好奇心超重的女孩,在最美好的高中时代,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一同来见证吧
  • 盛楠楠十六岁

    盛楠楠十六岁

    这只是关于少女盛楠楠的故事,想被爱的十六岁,青梅竹马,不过梦一场,所谓的青春绝望而又孤独。
  • 神警伉俪

    神警伉俪

    雨欣问吴能:你爱我吗?吴能:爱,我爱你,等你老了,走不动了,为你当拐,替你铺床。吴能问雨欣:你爱我吗?雨欣:爱,我爱你,等你老了,走不动了,替你嚼饭,喂你喝汤。祖国问吴能和雨欣:你们爱我吗?吴能和雨欣:爱,我们爱您,我们愿为您抛头颅洒热血,抓罪犯除内奸,做五讲四美的好青年......
  • 命运之巴别塔

    命运之巴别塔

    几年前就一直想写一篇FATE的同人了,却总是下不了决心现在终于决定开始动笔了剧情是讲述冬木市圣杯解体战引发大爆炸,大圣杯启动备用机制在加拿大举行了圣杯战争,在这次战争中圣堂教会和魔术协会的勾心斗角,以及MASTER和SEVERENT们奋战的故事。
  • 少年柏拉图

    少年柏拉图

    柏拉图说: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对我来说,这个人一定是顾沉,那个穿梭于我整个青春的少年,那个我喜欢了十年的少年。晋江独家首发
  • 生命进化之旅

    生命进化之旅

    生命的死亡真的是终结吗?佛家有转世之说,道家也有飞升之举,而儒家直指仁心。生命岂能如同草木,枯萎而烟消云散?东方岚死后一丝真魂不灭,破界而出,飞升灵界而入修门。在灵界的元明星上结识了同来自下层宇宙的其他九个人,开始了探索生命进化之旅,从相识相知到最后生死与共,他们经历了种种机缘与磨难,经过最初的低等生命体、初级生命体、中级生命体、高级生命体四个阶段,最终进入了魔界,去探寻生命的终极阶段——完美生命体的奥秘。。。。。
  • 枪械领域

    枪械领域

    VirtualRealityFPS(虚拟现实第一人称射击)战争游戏之狙击精英到底是分类在军事还是游戏,我纠结过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