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52000000024

第24章 戴东原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位置

这八百年来,中国思想史上出了三个极重要的人物,每人画出了一个新纪元。一个是朱子(1130一1200),一个是王阳明(1470—1528),一个是戴东原(1724—1777)。

朱子的学说笼罩了这七百多年的学术界,中间只有王阳明与戴东原两个人可算是做了两番很有力的反朱大革命。

朱子承二位程子的嫡传,他的学说有两个方面,就是程子说的“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主敬的方面是沿袭着道家养神及佛家明心的路子下来的,是完全向内的工夫。致知的方面是要“即凡天下之物,莫不用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致乎其极。”这是科学家穷理的精神,这真是程朱一派的特别贡献。

朱学盛行之后,大家崇拜朱子,却不了解朱子的真精神在于提倡致知穷理;明儒薛碹说,“自考亭以还,斯道已大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耳!”这种奴隶性质的迷信养成以后,谈致知的只死守朱子的传注,谈主敬的多成了迂腐的道学先生。

所以王阳明起来,索性把格物致知的一条路子封闭了,索性专做向内的工夫。朱子说的致知是要“即物而穷其理”;王阳明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是致那不学而能的良知。他说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我们只须服从那知善知恶的良知,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不会错的。

王学盛行之后,什么人都可以高谈心性,什么格物穷理的话都成了陈腐之谈了。王学之中,确然也出了几个特立独行的人物,但王学实在太容易了,弄得一班士大夫空疏不做学问。

戴东原生于朱子的本乡,跟着朱学大儒江永(1681—1762)做过很深的朱学研究。他的学说最反对王学,而又不是朱学的复辟;颇近于朱子格物穷理的精神,而又有根本的和朱子大不同的地方。

戴东原是一个实行“致知穷理”的学者,他说人类分于天然以成性,有偏全厚薄清浊昏明之不齐,必由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渐渐扩充人的智慧。这本是很平常的道理。无奈程朱一派受了道家佛家的影响,把人性看作“天与我完全自足”的东西,不幸受了形气的污坏,所以要无欲,要主敬,以恢复那原来的完全自足。这种“明善以复其初。”的学说,无论是程朱的主敬,王学的致良知,都只是躲懒的捷径,不是正路。

程朱的大错有两点:一是把“性”分成气质之性与义理之性两部分,一是把“理”看作“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

从第一个错误上生出的恶果是绝对的推崇理性而排斥情欲。戴东原大胆地说:“理者,存乎于欲者也。”他又说,“古贤圣所谓仁义礼智,不求于所谓欲之外,不离乎血气心知。”他有一段名言:

仁义礼智非他,不过怀生畏死,饮食男女,与夫感于物而动者,之皆不可脱然无之以归于静归于一,而恃入之心知异于禽兽,能不惑于所行即为懿德耳。

他主张血气心知即是性;而心知辅助情欲,使能“不惑于所行”,即是善,即是懿德。

从第二个错误上生出的恶结果是容易把主观偏执的“意见”认作“理”,认作“天理”。戴东原说,“夫以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未有不以意见当之者也。”他痛论认意见为理的大害道: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著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礼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入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这种眼光直是前无古人。戴东原指斥程朱陆王的学说,只因为他们排斥情欲,不近人情。他自己的政治哲学只是“遂民之欲,达民之欲”八个字。他说:

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此理欲之辨适以穷天下之人,尽转移为欺伪之人,为祸何可胜言也哉?

戴东原既反对那种“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的“理”,他自己对于“理”的见解是:

理者,察之而几微必区以别之名也。是故谓之分理。在物之质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则有条而不紊,谓之条理。

理即是事物的条理。他说:“天地人物事为,不闻无可言之理者。”他主张要在“举凡天地人物事为,求其必然不可易”,——这正是科学家求知的目的。

宋儒也曾说“即物而穷其理”,但他们把理看作无所不在的浑沦的天理,所以后来终于回到冥心求理的内功路上去。戴东原便不然,他说:

事物之理,必就事物剖析至微,而后理得。

“剖析至微”便是戴学的治学方法。王阳明对着竹子呆坐,如何能格物?戴氏做学问的方法所以能有大成绩,正靠他凡事“必就事物剖析至微。”他曾对姚姬传说:

寻求而获,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所谓十分之见,必征之古而靡不条贯,合诸道而不留余议,巨细毕究,本末兼察。

他要人把那从剖析推求得来的见解,再用演绎的法子应用到古今的事实上去(他所谓“道”只是日用事为),若能条理贯通,不留余议,方才是证实的真理,方才是十分之见。这真是科学家的态度与精神。

以上所论,可见戴东原在破坏方面是攻击宋明儒者的理欲二元论和主观的天理论;在建设方面是提出理欲一元论,点出理义有客观的存在并且必须客观的证实。他批评程朱的学派虽然同时并列致知与主敬两方面,实际上却是“详于论敬而略于论学”。他自己的哲学便是老实地倾向致知的方面,敬只成了求知的一个附属条件。他说:

必敬必正,而意见或偏,犹未能语于得理。虽智足以得理,而不敬则多疏失,不正则尽虚伪。

他很明白地宣言,只有智慧的扩充可以解决一切情欲问题和道德问题。我们引他一段话来做他的哲学的结论:

有是身,故有声色臭味之欲;有是身,而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伦具,故有喜怒哀乐之情。惟有欲有情而又有知,然后欲得遂也,情得达也。天下之事,使欲之得遂,情之得达,斯已矣。惟人之知,小之能尽美丑之极至,大之能尽是非之极至;然后遂己之欲者,广之能遂人之欲;达己之情者,广之能达人之情。道德之盛,使人之欲无不遂,人之情无不达,斯已矣。

人都知道戴东原是清代经学的大师,音韵的大师,清代考核之学的第一大师。但很少人知道他是朱子以后第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在经学考据的方面,虽有开山之功,但他的弟子王念孙段玉裁等人的成绩早已超过他了。他在哲学的方面,二百年来,只有一个焦循了解得一部分;但论思想的透辟,气魄的伟大,二百年来,戴东原真成独霸了!

一九二三,十二,十九。

同类推荐
  • 上海夜奔

    上海夜奔

    我们不再那么地需要上海上世纪的30年代了,至少在形式上。毕竟7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活在新的上海历史中。
  •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

    《当代台湾女性小说史论》从特定的小说角度深入观照台湾女性文学,通过对当代台湾女性小说流变历程的系统梳理,以及对其女性书写价值的凸显,融入一种台湾女性文学研究的构建视角和学术原创性。
  •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豆瓣无数网友盛赞,超过300000次转发推荐,豆瓣人气作者十三的文字温暖通透,打动内心。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得到生命最美的馈赠。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憨厚地自言自语:“妈妈告诉我,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电影《大撒把》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你把这事往好了想到头,再往坏了想到头,然后就没什么了。”《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是豆瓣人气作者十三写给世间所有努力生活的人最温暖的疗愈随笔集——关于人情冷暖,关于时光流逝,关于相爱相守,关于亲情绵绵……人世间所谓的运气深不可测,但只要你努力地行走在其中,总会收获自己所期望的礼物。
  •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品特戏剧中的疾病叙述研究(求索外语学术研究系列)

    作为现实生活的投射,疾病意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现代、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疾病既是作家诠释世界、表达情感体验的工具,也是人们解读社会风貌及作家创作意识的一条通道。在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德·品特的大多数作品中体现了品特对疾病的理解与体验,他成功地展现了同时代的社会历史、政治、宗教等文化状况,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展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基于此认识,本专著以医学理论作为划分基础,对品特戏剧中的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并运用了精神分析法、叙事学、福柯身体政治、隐喻修辞、戏剧美学等理论,从品特戏剧中疾病对于品特戏剧创作以及剧情本身的推动、对于隐喻意义的传达、对于荒诞戏剧诗学功能的达成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 语已多,情未了

    语已多,情未了

    世间只有情难诉,无论其为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还是为喜为怒,为哀为惧,付诸语言文字之后,便会失去其固有的鲜活。时光已像飞鸟一般淡然飘逝,情却如流水浮云,绵绵无尽。最后,只能怅对满地狼藉的生命碎壳,回首前尘往事。
热门推荐
  • 我有外星科技

    我有外星科技

    一个穷大学毕业生偶然获得外星科技芯片从此开始了他不一样的生活?你比和我比有钱?一堆数字有什么好比的!和我比势力?打你一顿你还得好吃好喝的招待我!和我比艳福,算了没有可比性,继续吃你的可比克给我跪下唱征服!
  • 极品丹妃:傲娇魔尊,来吃药

    极品丹妃:傲娇魔尊,来吃药

    她,风月魔宫宫主,一朝穿越为爹不疼、主母虐待的残疾庶女。幸得小叔过继,因此踏入修真大道。却是五系废材灵根,同门轻看欺辱,又被长老废去一身修为。她誓要血洗当日之辱!拜师学艺,踏上炼丹一道。寻灵草,得神兽,以废材资质,震动修真界!一路高歌,谁与争锋!她恣意嚣张,杀伐果断,就算负了天下人,也要护住心中之人!但什么时候……身边多了个傲娇又别扭、极难伺候的极道魔尊?魔尊大人,你要继续傲娇别扭下去,就拔了你的狐狸毛,烤来吃哦!书友群:445484185,敲门砖为任何一个角色ID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那年,桃花树下的女孩

    那年,桃花树下的女孩

    在职场上我克服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在创业的路上我闯过无数的强敌。但唯独面对你,你我间的爱情我却败的完无体肤。我们是不会经营自己生活情感上的失败者。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越光穿梭

    越光穿梭

    一个神秘组织,一个秘密计划,一个热血青年,一个传奇三国!
  • 花样美男,萝莉萌萌哒

    花样美男,萝莉萌萌哒

    长得像真人芭比娃娃的女主,萌萌哒的性格引的7位美男纷纷拜倒在女主林梦诗石榴裙下。不懂爱情的女主会选谁当自己的白马王子呢?〔男主还没定,听大家的!留言多多哦!〕
  • 妖孽王爷一宠成灾王妃太任性

    妖孽王爷一宠成灾王妃太任性

    咦,为什么别人穿越醒来都在将军府皇宫什么的,为什么她慕容清清穿越醒来在马车上?还被一群人追杀?不带这么玩的!她根本不会武功好吗?当任性多变的她,遇上妖孽腹黑的他,究竟是有缘无分还是一宠成灾?
  • tfboys倾情之恋

    tfboys倾情之恋

    3位来自各个地方的校花转学生遇上人气组合tfboys,校园里的故事会如何发展?10年后又是另一番光景?想看的就动下手指收藏吧~~~~~~~
  • 满清往事

    满清往事

    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从康熙开始的满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