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9500000034

第34章 解读《檀香刑》(2001,长篇小说)(1)

莫言自说:

《红高粱》的背景是抗日,《檀香刑》的背景是抗德,故事发生的地点都是高密东北乡,这是类似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说,《檀香刑》是《红高粱》的姊妹篇。《红高粱》我最得意的是“发明”了“我爷爷”、“我奶奶”这个独特的视角,打通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障碍,也可以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方便之门。因为方便,也就特别容易被模仿。后来“我爷爷”、“我奶奶”、“我姑姑”、“我姐姐”的小说就很多了。《红高粱》歌颂了一种个性张扬的精神,也为战争小说提供了另类的写法。但《红高粱》作为一部长篇,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结构,因为写的时候就是当中篇来写的,写了五个中篇,然后组合起来。《檀香刑》在结构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在语言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具体地说就是借助了我故乡那种猫腔的小戏,试图锻炼出一种比较民间、比较陌生的语言。

酷刑的设立,是统治阶级为了震慑老百姓,但事实上,老百姓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狂欢节。酷刑实际上成为了老百姓的隆重戏剧,执刑者和受刑者都是这个独特舞台上的演员。因为《檀香刑》的写作受到了家乡戏剧的影响,小说的主人公又是一个戏班的班主。所以我在写的时候,感觉到自己是在写戏,甚至是在看戏。戏里的酷刑,只是一种虚拟。因此我也就没有因为这样的描写而感到恐惧。另外我在《檀香刑》里,有大量的第一人称的独白,那么我写到刽子手赵甲的独白的时候,我就必须是赵甲,我就必须跟随着赵甲的思维走笔。赵甲是大清朝的第一把刽子手,在他们这个行当里是大师级的人物,他是一个真正的杀人如麻的人,当我试图着描写他的内心世界时,我应感到,杀人,在他看来,实际上是一次炫耀技巧的机会,是一次演出。因此,我之所以能够如此精细地描写酷刑,其原因就是我把这个当成了戏来写。

当死亡比活着更困难——《檀香刑》中的人性分析

■谢有顺

1.刽子手哲学

《檀香刑》主要写了一个著名而阴郁的人物——赵甲,他是赵小甲的亲爹,眉娘的公爹,孙丙的亲家,也是袁世凯的座上宾,曾受过慈禧太后和皇帝的嘉奖,更重要的,“他是京城刑部大堂里的首席刽子手,是大清朝的第一快刀,砍人头的高手,是精通历代酷刑,并且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专家。他在刑部当差四十年,砍下的人头,用他自己的话说,比高密县一年出产的西瓜还要多”。但这个冷酷而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最初在他的家乡出现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连他的儿媳眉娘,也直到半年后才知道自己的公爹真是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大家都称他为赵姥姥。

以刽子手作为中心人物的小说以前有过,广泛意义上的刑罚主题在小说界也非常普遍。为什么《檀香刑》尤其令人瞩目呢?是莫言比别人更精细、更冷静地写出了刑罚的全过程,还是因为莫言在小说中所作的语言和结构上的探索?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也已经有了许多人对此作了论述),但我想,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莫言写出了刽子手作为一个独特的人可能有的内心风暴,或者说,莫言让我们看到了刽子手的灵魂,并建立起了一种我称之为“刽子手哲学”的文化。而在过去,小说家笔下的刽子手,至多不过是个杀人工具而已。

为此,莫言把赵甲推向了极致。“他的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老远就能感觉到。”他“偶尔上一次街,连咬人的恶狗都缩在墙角,呜呜地怪叫”。赵甲不是一般的刽子手,而是刽子手中的精英,“刽子手行里的大状元”,甚至是刽子手精神传统在清代的完美化身,它精湛的技艺为刽子手这一古老而卑贱的职业书写了新的辉煌。其最高境界之一,就是他为六君子行刑的那次,“他感到,屠刀与人,已经融为一体”。“屠刀”是杀戮文化的象征,“人”是杀戮文化实施的对象,这二者“融为一体”之后,它固有的残酷性似乎消解了:杀人成了一种艺术。如同尼采说邪恶也可能被浪漫化,我想,在看客眼里,残酷也会是一种美。莫言或许要探讨的正是,当杀人成了一种职业,并且由这种职业又生出了一种敬业精神之后,人性(刽子手和看客)会发生哪些重要的变异?

刽子手的眼光为莫言审视人这一实体存在找到了另一个崭新的视角——莫言似乎习惯了以非常人的视角来写人。从《透明的红萝卜》开始,一直到这部《檀香刑》,他的作品里一般都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人,如傻子、弱智儿等,包括《檀香刑》里的赵小甲,也是类似的人物。莫言一般应用超感官和幻觉的手法,把他们所观察到的奇特的成人世界加以放大,使之在小说中起到应用常人叙事所达不到的效果。感觉的通透和恣肆,一直是莫言的优势。但这次莫言叙事的重点没有放在赵小甲身上,而是更多地站到了刽子手赵甲的角度上。

刽子手眼中的人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呢?一个优秀的刽子手,站在执行台前,眼睛里就不应该再有活人;在他眼睛里,只有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经过了四十多年的磨炼,赵甲已经达到了这种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刽子手赵甲眼里,人不再是那个有情感、道德、意志和价值判断力的复杂个体,也不再是所谓的“万物的灵长”,他被还原成了一个纯粹物质的人,或者说,人的物质性(“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是刽子手唯一关注的人的特性,他眼中的人与动物在本质上已经没有区别。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点上,刽子手对人的态度与专制君主对臣民的态度达到了完全的一致。专制者为了达到他对臣民的绝对统治,总是希望消灭臣民独立的情感和意志,让他们都成为一个个物质性的人,动物性的人,这样他就可以随意支配和生杀了。所谓的奴隶,不就是丧失了个人的情感和意志、只剩下物质性和动物性的人么?

赵甲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疯狂地热爱上刽子手这门职业。“别人瞧不起我们这一行,可一旦干上了这一行,就瞧不起了任何人,跟你瞧不起任何猪狗没两样。”他甚至劝自己的儿子赵小甲说:“我的儿子,你就准备着改行吧,同样是个杀字,杀猪下三滥,杀人上九流。”对赵甲来说,杀人是一门神圣的技艺。从他制作刑具到行刑过程的细心、讲究、要求尽善尽美这点看,他是把行刑看作是一次美学表演的,同时也把它看作是实现自身最高价值的理想途径来追求的。他的工作是为了配合专制者对它的臣民的统治,也为了迎合专制君主和大臣们的欢心——而要讨他们的欢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如何把杀人这活做得漂亮。赵甲为此找到了秘诀:首先是把犯人看作物质人,“一条条的肌肉、一件件的脏器和一根根的骨头”;接着再把自己也降低到没有感情的物质人的水准上,“作为一个优秀的刽子手,站在庄严的执刑台上时,是不应该有感情的。如果冷漠也算一种感情,那他的感情只能是冷漠。除此之外的任何感情,都可能毁掉他的一世英名”。最后就是进入“屠刀与人,已经融为一体”的境界。至此,一套物质意义上的杀人美学带着某种诗意悄悄地建立了起来,与此同时,刽子手的重要性也似乎变得不言而喻。

“其实,你干的活儿,跟我干的活儿,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为国家办事,替皇上效力。但你比我更重要。”刘光第感叹道,“刑部少几个主事,刑部还是刑部;可少了你赵姥姥,刑部就不叫刑部了。因为国家纵有千条律法,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你那一刀上。”

赵甲自己也在袁世凯面前骄傲地说:

小人斗胆认为,小的下贱,但小的从事的工作不下贱,小的是国家威权的象征,国家纵有千条律令,但最终还要靠小的落实。……只要有国家存在,就不能缺了刽子手这一行。……为盗杀人,于理难容;执法杀人,为国尽忠。

这大约就是刽子手哲学,它恰好暗合了中国数千年专制社会所实行的政治哲学。在专制社会里,以国家的名义杀人,无论它有怎样堂皇的理由,其利益最终总是指向专制者自身的,与维护社会正义无关,因为罪与非罪的界限掌握在他们手里。比如,古代有“反贼”,近代有“反革命”,又有几个不是冤死者?“才行反时者死无赦”(荀况),法家这种冷酷的统治思想,才是各个历史阶段专制政权真正所青睐的。尽管中国号称是一个儒学大国,但其统治,从来推行的都是儒表法里——统治者只不过是用儒来实行愚民政策,使之驯服地做奴隶,背后则实行法家的不择手段、钳制舆论的专制统治,无“仁”可言。

2.酷刑教育

专制社会的政治哲学最集中的体现之一,就是酷刑制度。

酷刑对民众的震慑力是无与伦比的,它的目的是令统治者治下的臣民不敢造次,而终日活在恐惧之中。按照哈维尔的研究,恐惧正是专制得以实施的基础。造成恐惧的原因,除了精神高压之外,主要就是指肉体的残酷折磨,直至消灭。因此,酷刑(包括现代社会还大量存在的令人发指的刑讯逼供等)一直在人类的专制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莫言选择这个题材作为探索中国人历史和现实的解码口,的确是意味深长的,因为中国是一个有着最漫长的酷刑历史传统的国度。而鲁迅则在20年代便说过,别国的硬汉之所以比中国的多,是因为我们的监狱比别人难坐。

奴隶们受惯了“酷刑”的教育,他只知道对人应该用酷刑。……要防“奴隶造反”,就更加用“酷刑”,而“酷刑”却因此更到了末路。到现代,枪毙是早已不足为奇了,枭首陈尸,也只能博得民众暂时的鉴赏,而抢劫,绑架,作乱的还是不减少,并且连绑匪也对于别人用起酷刑来了。酷的教育,使人们见酷而不再觉其酷,例如无端杀死几个民众,先前是大家都会嚷起来的,现在却只如见了日常茶饭事。人民真被治得好像厚皮的,没有感觉的癞象一样了,但正因为成了癞皮,所以又会踏着残酷前进,这也是虎吏和暴君所不及料,而即使料及,也还是毫无办法的。(鲁迅:《南腔北调集·偶成》)

从酷刑的发明、创造、实施,到看客的恐惧、叫嚷,统治者快意的笑声,再到刽子手“靠卖死人的干腊给人入药维持生活”,这一切,在古代的政治社会里,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产业,它有效地维持着专制机器的顺利运行。酷刑最大的功能,是为臣民树一个榜样,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犯上作乱的念头,否则已经有了先例。这也是酷刑为什么总是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执行的原因。慢慢地,酷刑的功能也开始多样化起来,它不仅具有教育功能,以此威慑那些试图造反的人,许多时候它还成了统治者自我娱乐的项目。一个酷刑,见出的是政治的黑暗,民众的运命。

莫言算得上是一个对酷刑描写有特殊偏爱的人,他在《红高粱》里写了剥人皮,在《檀香刑》里写了凌迟、腰斩、檀香刑,等等。尤其是《檀香刑》,莫言以他异乎寻常的坚强神经,极尽描写之能事,光凌迟,一刀一刀地写,就足足写了二十几页,而檀香刑,整个过程则拉得更长。有不少人(主要是女性读者)不断地就此指责莫言,认为他对肉体被残酷折磨的迷恋,是一种怪癖和阴暗心理;他们尤其不能接受莫言在行文中那种津津乐道的样子,认为这样的描写一旦丧失了必要的批判性,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作者是在玩味这些。这样的批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更愿意把莫言铺陈这样恣肆的酷刑场面,理解为他是想由此设置一个人性的实验场,以检验人承受纯粹肉体痛楚的能力,进而窥见刽子手的冷酷性,以及围观群众和官员在面对残酷时的各种反应。从另一面说,这何尝不是对专制、暴政、野蛮和看客麻木、冷漠心理的有力控诉呢?

书上说凌迟分为三等,第一等的,要割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二等的,要割二千八百九十六刀;第三等的,割一千五百八十五刀。他记得师傅说,不管割多少刀,最后一刀下去,应该正是罪犯毙命之时。所以,从何处下刀,每刀之间的间隔,都要根据犯人的性别、体质来精确设计。如果没割足刀数犯人已经毙命或是割足了刀数犯人未死,都算刽子手的失误。师傅说,完美的凌迟刑的最起码的标准,是割下来的肉大小必须相等,即便放在戥子上称,也不应该有太大的误差。这就要求刽子手在执刑时必须平心静气,既要心细如发,又要下手果断;既如大闺女绣花,又似屠夫杀驴。任何的优柔寡断、任何的心浮气躁,都会使手上动作变形。要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因为人体的肌肉,各个部位的紧密程度和纹理走向都有不同,下刀的方向与用力的大小,全凭着一种下意识的把握。师傅说,天才的刽子手,如皋陶爷,如张汤爷,是用心用眼切割,而不是用刀、用手。所以古往今来,执行了凌迟大刑千万例,真正称得上是完美杰作的,几乎没有。其大概也就是把人碎割致死而已。所以愈到近代,凌迟的刀数愈少。延至本朝,五百刀就是最高刀数了。但能把这五百刀做完的,也是凤毛麟角。刑部大堂的刽子手,出于对这个古老而神圣的职业的敬重,还在一丝不苟地按照古老的规矩办事,到省、府、州、县,鱼龙混杂,从事此职业者多是一些地痞流氓,他们偷工减力,明明判了五百刀凌迟,能割上二三百刀已是不错,更多的是把人大卸八块,戳死拉倒。

同类推荐
  • 象外之花

    象外之花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并发表于全国各大文学期刊、收入各诗歌选本的优秀诗歌作品百余首。其中大多数作品在诗歌评论界均获得过很高评价。
  •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飞扬青春,梦想中国:浙江大学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

    本书为浙江大学校团委、人文学院联合推出的大学生原创文学作品集,从历年的校园文学大奖赛获奖作品中精心挑选出优秀作品,汇集成书。目的在于鼓舞青年学生的文学创作,抒发青年学子“飞扬青春,梦想中国”的情怀,也向社会展示青年学子的朝气、才情。内容有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
  • 极度威胁

    极度威胁

    一本惊心动魄的纪实之作,亦是一本国际背景下弘扬正能量、塑造当代中国形象的大书。作为“感动中国2014特别致敬”的英雄业迹实录。2014年3月,埃博拉疫情突然在西非爆发。这是一种人类束手无策的病毒,感染性强,死亡率极高。一时间,世界各国谈埃色变。中国选择坚定地与非洲人民站在一起,共抗疫情。9月,中国医疗队和检测队,共59人在9月中旬抵达疫情最为严重塞拉利昂,他们在医疗第一线,也是生死第一线,面对极度威胁,和当地人民一起,稳定了疫情,迎来了转机。
  •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随笔(蓬莱文化丛书)

    蓬莱阁与八仙渡迤北海面上经常出现变幻莫测的海市奇观,令每个得饱眼福的人惊叹不已,“异事惊倒百岁翁”,一代文宗苏东坡大学士的感叹,正是所有目睹海市者的共同感受。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这一海天景象所陶醉,所倾倒。在历代文人雅士留在蓬莱的诗文中,以海市为题材的咏唱俯拾皆是,占了很大比重,充分印证了它的魅力所在。
  • 恣意

    恣意

    《恣意》是诗人风荷继《临水照花》之后的第二本诗集,从近几年创作的六百多首诗歌里挑选了在诗歌刊物上发表过的一百六十余首编辑而成。收录的诗歌蕴含着诗人隐秘的个人经验和顿悟,也蕴含着记忆和渴望。整本诗集按四季分辑,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对情爱的礼赞,对故土、童年的怀念……向读者展开了一个女子开合自如,逍遥自在的内在世界。风荷擅长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使用一种跳跃的略带闪烁的语言,使诗集整体充满着灵动且诗意盎然。诗集被列入余姚市文艺精品工程重点扶持项目,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荣荣老师作序。
热门推荐
  • 素颜淡如花

    素颜淡如花

    遇见,唯美了流年。感谢一路有你,给我欢笑,赠我温暖,陪我成长。悲伤有时,花开有时,不埋怨,不气馁,若能在平凡的尘世里,做一个进退有度,从容自若,向阳生长的女子就好!
  • 俏妈咪产后恢复一本通

    俏妈咪产后恢复一本通

    本书将传统和现代产后护理概念相揉,从临产期开始到产后的恢复生活,按科学的生理过程进行讲解,并制作出适合每种情况的恢复方案,摆脱你初为新手的恐慌。
  • 邪傲帝女旷世书

    邪傲帝女旷世书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超级庄园:穿越星际大明星

    超级庄园:穿越星际大明星

    一场意外,让沈薇重生成为Χ星系阿诺德帝国一个不入流的小明星。被迫签订的一份长期合约,让沈薇不得不过上了每天在电视上抛头露面的生活。努力想要过上平静的生活,然而这一个个不请自来的男人们是怎么回事?“我是你的金主。”某男人严肃脸。“小甜心,你真的忍心这么对我吗?”某男人装可怜。还有一个,只是默默站在那儿,静静的看着她。沈薇:我选择死亡。本书又名:《外星球开荒指南》。
  • 远方是否有彼岸

    远方是否有彼岸

    在全国最大的贵族学校,他一个靠着老爹挖地挖出的一个元代青花瓷,很狗屎运的读上了这所最有名的高中。很衰,有很意外的胆小,为人也很光棍,有一天就吃一天,没钱就干脆饿到有钱,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睡觉睡到2012坐看天荒地老,和这一片天地一起消失。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没有未来,没有一切。可是。。。。。。
  • 菩提皈依

    菩提皈依

    掌心一颗凤眼菩提子,尘埃落定后斑驳着过往当初的树下,木鱼声声慢里,是谁的情愫在悠然滋长?一战相逢,一夜星烂,一赌输约,一诺成殇谁的身影在雪色里徘徊忧伤谁的歌声在古刹里尚留余响谁的容颜在铮铮誓言里泪流成行谁的烛光依然------等待着西窗师父,你会选择红尘,还是那一段时光?
  • 萌物小允

    萌物小允

    小允,一个漂亮又出众的女高中生,但是没有人会知道,她一回到家,就会这样滚来滚去,跳到电脑面前,打游戏,对,她就是萌物小允。
  • 崔鸣吾纪事

    崔鸣吾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苍天乱之诸神弑

    苍天乱之诸神弑

    故事由一位在神魔乱战中牺牲的神王“兹洛绝”开始他不知为何被封印在他随身携带的一枚戒指上,之后戒指被交给了他的弟弟,千年后,戒指被一位名叫兹洛羽的废物少年认主,从而解开了兹洛绝的封印。被称为家族耻辱的他又要用什么来证明自己兹洛羽带着遗憾重生到了一个奇异的世界,一步步的谱写他的神话
  • 改变人生最重要的120个定律

    改变人生最重要的120个定律

    本书以大量案例为佐证,归纳出涵盖命运、生活、处世、财富、职场、创业、团队、两性等诸多内容的120个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