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8400000007

第7章 博登湖畔的岁月(1)

初为人父

1901年,黑塞的自传体小说《赫尔曼·劳歇尔》发表了。黑塞在1907年小说再版的前言中称这部小说是一个“美丽的、真挚的但并非容易的青年时代的文献”,是“一个给我和我的朋友们的忏悔录”,“是我自己的青年自画像”。这个“忏悔录”不是卢梭《忏悔录》意义上的“忏悔录”,它更多的是内心的独白、回忆与思考。与其说它是小说,不如说是随笔,既有童年回忆,也有与朋友们谈诗吟诗,也有不眠之夜的遐想,也有日记。

对黑塞来说《赫尔曼·劳歇尔》是一个“占领一小块世界和现实、摆脱部分是胆怯部分是高傲的孤独的尝试”,他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迈出的下一步就是《卡门青》,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黑塞得到一种解脱。

这时的黑塞虽然发表了一些作品,但仍是个默默无闻的作家。再加上黑塞的创作不受功利的驱使,有些作品他自己复制,只为在朋友们圈子中传看,所以他还没引起公众和媒体的特别注意。然而,是金子总会要发光,才华迟早要显露。这时黑塞应柏林菲舍尔出版社之邀,把自己的新作《彼得·卡门青》寄往柏林。随着1904年新作的出版,黑塞的命运改变了,他一夜之间成为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黑塞的名字彪炳文学史册,一响就是一个世纪。

黑塞近而立之年时可谓春风得意。这时黑塞已成为自由作家,另外他还是众多报刊的撰稿人。他不仅在文坛上稳稳站住了脚跟,而且也找到了爱情的归宿。1904年,也就是《彼得·卡门青》发表的同年,他与长他9岁的钢琴家玛丽亚·贝尔奴依喜结良缘。

黑塞和他笔下的人物卡门青一样不喜欢城市生活。有一次一个艺术家朋友问他住在哪个城市舒服,他想了又想,选择了又选择,始终没想出一个可以让人住一辈子或很长一段时间而不厌的城市,没有一个可以称为故乡的城市。黑塞喜欢农村的生活,贴近大自然、远离尘嚣可使他心旷神怡,能让他潜心创作。黑塞一家决意从城市迁往农村,把家置在博登湖畔的盖思霍芬,租的新宅是一个农家。黑塞把房间布置得古朴典雅,书香流溢:深红色的房梁,本色的护壁板,沿着墙壁一溜粗糙的长凳,盘旋而上的木板楼梯;书房四周堆满了书籍,书桌宽敞朴陋。新宅环境静谧宜人。推窗眺望,则满眼碧水波光,绿树青山。窗下是一溜花坛,闲时黑塞在这里侍花弄草。农村的生活简朴至极,什么现代化设备也没有,一家人的用水都得从附近井里打来,电灯这些当时城市最普遍不过的事物在这里还见不到。村庄交通也不便,如想外出,还要搭乘马拉邮车,路经每个村子还得歇歇脚才能到达火车站。但这古朴的生活正是黑塞所希望过的,它给了黑塞一种有家的感觉:“它是我们新婚夫妻的第一个隐蔽所,是我从事专业写作的第一个正式工作室,它使我第一次获得定居的感觉……这里是我自己选择作为家乡而第一次沉入美丽梦境的地方。”这个居所黑塞万分喜欢,以致后来住的房子没有一所像这个农舍让黑塞满意。温馨和睦的气氛笼罩着这个新家。男主人在书房里读书写作,一篇篇美文从笔端涌泻。女主人在隔壁房间弹琴自娱,一支支美曲从指尖流出。

1905年,也就是婚后第二年,黑塞的长子布鲁诺降生了,孩子的到来又给家庭增添了许多欢乐。

黑塞知足了,陶醉了,因为他可以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了:享受天伦之乐,生活俭朴,远离尘嚣,贴近大自然。

然而再美的音乐也有不和谐之音,再美好的生活也有苦涩。黑塞有时从心底升腾一种疑惑,他问自己:你到底幸福吗?这一问,是作家的不祥预感吗?是婚姻悲剧的序幕吗?

《轮下》

一个拉丁语学校的孩子是个学习尖子,父亲、老师及村里的牧师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好好学习,能顺利通过邦试,到神学校继续深造,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于是这个孩子除了埋头读书外别无选择,他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爱好,把娱乐与游戏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永远也做不完的数学题、希腊语和拉丁语。尽管功课做得使他头痛不已,尽管学习压力使得他已憔悴,瘦得皮包骨,脸上血色全无,可他不敢松懈一丝一毫,他跟疲倦、瞌睡和头痛顽强搏斗着,熬过一个又一个长夜,度过毫无乐趣可言的每一天。他终于没辜负所有人的期望,在邦试中考了第二名。后来他离开家乡,来到毛尔布隆大修道院学习。在神学校里他仍是个模范生,学习用功,从不惹是生非。沉重的学业使他不堪重负,最终他病倒了,“像匹被驱使过度的良驹”,“瘫在路旁,不中用了”,他不仅身体垮了,精神也垮掉了,不得不辍学返回家乡。为了生存,他当了钳工,经历了初恋,可初恋失败了。学业,恋爱,健康都远离他而去,他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在一次酗酒后坠入湖中,年轻的生命夭折了。

这个小孩就是小说《轮下》的主人公汉斯。小说于1906年由菲舍尔出版社出版。他身上有黑塞的身影,他的经历有一部分与黑塞的经历重合,因这部小说是黑塞根据自己毛尔布隆神学校的经历创作的。毛尔布隆神学校给黑塞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他不得不把这个成长年代经历的危机写出来,好把它从记忆库里删除,用作家自己的话说“写出来是为了从那段回忆中解脱”。汉斯与黑塞的不同之处是他最后莫名其妙地淹死在湖里。是自杀?他杀?是意外事故?黑塞给读者留下了一个谜团。解开这个谜团的意义并不大,重要的是结局,一朵鲜活的生命之花还没来得及绽放就已凋谢,随水漂流,漂到另外一个世界中去了。神学校校长有一次找汉斯谈话,对他说:“千万别松劲呀!要不然会掉到车轮下面去的。”校长的话竟成了谶语。小汉斯的命运令人扼腕,更令人愤怒。是谁扼杀了小汉斯的年轻生命?是僵化的教育制度,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黑塞在作品中对这种扼杀儿童天性的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为什么要他在那最敏感、最容易损伤的少年时期每天都学习到深夜?为什么夺走他的兔子?在上拉丁文学校时,为什么有意要他和同学疏远?为什么禁止他钓鱼、散步?为什么拼命向他灌输那种可怜的、耗费精力、追求虚名、空虚无聊的理想?为什么在邦试之后,他完全应得的假期也不让他享受?

世上有多少儿童走的是与汉斯同样的路,可有几个敢于站起来控诉呢?黑塞以这部小说做起了这些儿童的代言人,站出来向强大的教育体系发出了冲击:“而我自己当时还不够成就,也没有什么优势,于是就摆出一副批判和控诉的姿态,批判那些置吉本拉特(即小说主人公汉斯——本书作者注)于死地的力量,也就是当年几乎置我于死地的那些力量:学校、神学、传统、权威。”我们在读这部小说时,不仅汉斯与黑塞的影子重叠,在汉斯身上我们也看到无数其他人的影子,德国的、美国的、中国的、日本的无数汉斯们已经或者正在遭受所谓的“教育理想”的摧残,精神与生命之花正在慢慢萎谢。这就不难理解这部小说出版后为何受到青少年,特别是东方青少年的喜爱了,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更大,有汉斯同样的遭遇。在怎样教育孩子问题上,全世界的权威机构,包括父母、传统观念、学校等仿佛结成了世界同盟,向孩子施压,夺走他们的童真,使他们成为书本的奴隶。《轮下》发表于20世纪初,历史已向前走了一个世纪,而在教育问题上历史仿佛停住了脚步。一个日本中学生在1950年代给黑塞的信中说,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就是远居在瑞士的黑塞了。黑塞道出了青少年的心声。

黑塞就有这样的本事,什么事物到他那枝妙笔下都是美的。在这部小说里,不仅大自然被描写得美不胜收,连可怕的死亡都被渲染得没有了恐怖氛围,死亡就像在大自然里游玩:汉斯“凉凉地、宁静地躺在黑黝黝的河水里,慢慢地沿着山谷顺流而下。他已经摆脱了恶心、羞愧和痛苦。寒冷的淡蓝色的秋夜俯视着他那在黑暗中漂流而去的瘦弱身体。黝黑的河水在戏弄着他的双手、头发和发白的嘴唇”。

黑塞曾是个唯美主义者,甚至认为对作家艺术家来说道德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创作之初的诗品充满了浪漫情调,很少触及社会与人生问题。而《彼得·卡门青》和《轮下》虽也属于黑塞的早期作品,但主题已有所改变,作品开始直面人生了,只是他所关心的对象不同,位于他作品中心位置的始终是个人,这是一条红线,黑塞说“这条红线贯穿了我的全部作品。我虽然没有停留在卡门青德避开城市的怪僻态度上,我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从来没有回避时代的问题,从来没有像我的政治批评家们所说的那样生活在象牙之塔中,但我最关心的首要问题从来不是政府、社会或教会,而是个人,是个性,是不符合社会通常标准的个人。”

报刊生涯

黑塞在这段时间里潜心创作,收获丰厚:1907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今生今世》,集子收录了《童年轶事》、《大理石的传说》、《七月》、《拉丁语学校的学生》和《秋的徒步旅行》等篇什。1908年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邻居》,由菲舍尔社出版,收录了《婚约》和《瓦尔特·科普夫》等篇什。这些短篇集的作品情节都很简单,人物也都是小人物,也就是回忆童年的伙伴,初恋的回味与苦涩,家乡的山水及父老乡亲,遭遇的自然灾害什么的,许多都是黑塞本人曾经经历过的生活,平平淡淡,不装腔作势,没有虚情假意。黑塞能捕捉生活中的琐碎,将其定格,一种轻柔、温馨、淡淡忧伤的气氛笼罩其上,读者的情绪受到感染。生活本身哪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文学如一味追求轰轰烈烈则很快走到尽头。而黑塞这些短篇小说或散文却很耐读,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集子里的《青春是美丽的》和《大旋风》早在30年代就有了中译本,改革后又有了几个译本,常常被收入如《世界短篇小说精品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集》和《德语国家中短篇小说选集》等集子中。

除文学作品外,黑塞在这段时间里还创作了更重要的“作品”,那就是两个儿子,二儿子海纳于1909年诞生,两年后,三儿子马丁又来到人世间。

同类推荐
  •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俾斯麦(名人传记丛书)

    从纨绔子弟到铁血宰相,他狡猾诓骗欧洲20余载;他凭借铁血暴力三次战争一统德国,震荡欧洲格局;他独裁守旧,镇压工人运动,却又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险制度;他骄傲、自负,不分敌友,却是德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 汪精卫第4卷:祸国殃民

    汪精卫第4卷:祸国殃民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

    《一笑亡国——褒姒》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华罗庚

    华罗庚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华罗庚》深刻地描述了他坎坷和奋进的一生,及近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沧桑。
  •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热门推荐
  • EXO之离挽Catsayer

    EXO之离挽Catsayer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明星梦,都希望能有一天站在拥有聚光灯的舞台,都希望有一段刻苦铭心的爱情......现在的你还记得吗?愿意把手给我,让我陪你做一次这个梦吗?
  • 写作美“例”

    写作美“例”

    这是一本浅显易懂的美文集,以青少年的眼光和视角感受生活、体悟人生。
  • 了不起的张志强

    了不起的张志强

    【新书起点火爆连载中《小空间大山农》求收藏手点击求推荐票】《了不起的张志强》,是创世连载的第一个小说。欢迎大家品鉴,同时,谢谢各位的关注。一个从乡村而来的张志强,如何在城市里逆袭成功?面度不如意的婚姻,是从了父母之命,还是顺了两厢情愿。父辈的艰辛,只有张旭光能够说的清楚。可是,怎样才能给子女铺就一个风光的钱途,却是李光复头疼的一件事。村庄里的传说,用白发奶奶李江的话来讲:“黑暗中,死去的人们,是瞪着眼睛,吐着舌头的。”轮回的白河水,滋养了几代人。神仙山上,究竟住的是尼姑,还是道士?预言,真的就像算命瞎子讲的那样:“是八世投胎,带来的狂风暴雨。”
  • 灵魂之抉择

    灵魂之抉择

    一个神奇的世界拥有一种叫做灵魂者的神奇职业八个天才少年,各怀身世,走到了一起,创造了许多辉煌和奇迹。但正当他们要走向更高,追求更完美的境界,享受友情与懵懂爱情时。身世却一一揭开,黑暗也随之降临......面对各自的宿命、前所未有的强大敌人、生死兄弟、恋人他们应如何选择?(处女作,有很多构想来自于其他小说,并可能存在一些错别字,请谅解!)
  • 漫无目的

    漫无目的

    就是一本很无聊的故事,如果有人来看的话真是感激不尽呢
  • 穿越成女

    穿越成女

    犯我者必死,爱我者护之。姨娘,渣爹,庶子,呵呵。
  • 脉脉春风拂人心

    脉脉春风拂人心

    当你被徐清依推荐给我当侍妾的时候,你们俩就真的回不去了,之前的姐妹情你留个念想吧。随后等着你的是无止境的陷害
  • 墨熏小聊

    墨熏小聊

    大家随便聊聊吧,可以说的很多我带了记忆一兜,求知己几愁。
  • 我真是大画家

    我真是大画家

    “什么?萧雪生,你在开玩笑吧?毛笔除了写字画画以外,还可以刻画技能?你倒是说说技能是个什么鬼?”“技能是战斗的,这是一个关于人人拿着毛笔打架的世界。这是一个人人可通过小石头来完成梦想的世界,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这是一个全新职业,全新战斗方式,全新故事情节的世界。”天方大陆,幻者无数,然而画灵师却少之甚少。多少人前赴后继,想要成为画灵师?可又能有几人能够如愿以偿呢!
  • 剑与歌

    剑与歌

    人们都在追求着至高无上的力量,无不认为,力量就是权力,有了权力就可以登上这个世界的巅峰,可是……得到之后呢?每个人都好不容易来到这个世上,面对着自己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对得起呢?倘若死神终将带走我的灵魂,那我便留下永恒的记忆,洒满人间,照亮我苍白的一生……这或许就是那些以生命为代价的英雄最终的归宿,那是他们的宿命,但他们并不后悔自己选择的路,与其碌碌无为地走完一生,不如为自己的人生谱写一段华丽的壮歌,让自己的沉寂的生命焕发无限的活力,即使短暂,也可永世流传……让后世可以举杯咏情,引以为傲。一柄长剑,一个背影,独奏一曲,气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