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3900000027

第27章 政治无差别:干儿子和亲儿子(2)

而安禄山仗着唐玄宗对自己的信任,也十分飞扬跋扈,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32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这个行为让唐玄宗起了疑心,觉得安禄山要有什么行动。实际上,安禄山只是要建立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军队,以便在和杨国忠对抗的时候不出任何差错。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怀疑是杨国忠要除掉自己,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无论是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只是想着怎么能用非军事的办法来解决。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月,杨国忠做了一件打草惊蛇的事情,想要在长安除掉安禄山,结果提前一步被安禄山获得了信息,于是安禄山连夜出逃,迅速返回了自己的根据地范阳。

经过这件事,安禄山不但对杨国忠充满仇恨,对唐玄宗也失去了信心,觉得是唐玄宗默许杨国忠除掉自己。既然唐玄宗这个皇帝可以对自己绝情,安禄山也打算对唐玄宗不义,而且,他是一个权力欲望十分强烈的人,自从得到唐玄宗的宠爱享有很大的权力之后,他就对更高的权力有渴望,这次自然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可以放开所有的君臣、父子的包袱,直接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了。

经过一番准备,安禄山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15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天。

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安禄山大军所到之处,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扬扬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

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他哪里知道,没有多久,叛军就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情急之下,唐玄宗也只能带着大臣们仓皇出逃,向着四川避难去了。

安禄山和唐玄宗之间,只是一种靠着互相利用和单方面信任建立的不稳定关系,虽然有一个父子的名义,但是却不具有实际的约束力,所以,当杨国忠处处和安禄山作对的时候,安禄山觉得自己的地位不稳固,只能发动突然袭击,要把权力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这场事件的导火线是杨国忠的浅薄和贪婪,但孕育了安禄山这个野心勃勃的干儿子的,却是唐玄宗的目光短浅。俗话说“养虎为患”,倒是可以对唐玄宗和安禄山的关系做一个注脚。

2。朱棣:不受血缘牵绊的铁血皇帝

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明代历史上地位非常特殊的一位皇帝。明代建立的历史背景,是非常特殊的。一方面是改朝换代的军事斗争,另一方面是汉族对蒙古统治者的民族战争,此外,还有从农民起义到群雄争霸的战争。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太祖朱元璋是最后的胜利者,他驱逐了元朝统治者,消灭了其他的政治势力,建立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政权。但是,这三重背景并没有随着明朝的建立而结束,而是在明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明太祖去世以后,如何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他的继任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明太祖的孙子建文帝缺乏政治经验,同时身边的大臣也缺少核心将领,很难应对这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权力欲与国家的危机感使朱棣铤而走险,夺取政权,成为后代毁誉参半的封建帝王。

捡来的机会

朱元璋在诸位文臣武将支持下,于元末诸路义军中异军突起,东杀西砍,血战中原,终于一统华夏,建立大明。洪武三年,大功告成之际,朱元璋论功行赏,分封诸将谋臣。然而,不过二十年间,朱元璋屡行大狱,诛戮功臣,从前为他血战沙场的武臣谋士不仅自身难保,三宗九族也在阴险毒辣的朱元璋诏示下被杀个精光。其间总共有四万多人人头落地,无辜被杀的不仅有朱元璋的儿女亲家胡维庸、李善长,也有为明朝立功无数的大将军蓝玉。更有甚者,朱元璋连其亲侄亲甥等等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也不放过,疑之必死。这位开国皇帝不过是想其子孙后代安稳坐江山,一世、二世、乃至三世、万世,斩除任何威胁到朱家帝系的微小可能因素。

另一方面,朱皇帝又广封朱氏宗室,几个儿子皆拥劲卒、居大镇,下诏严令群臣时时刻刻、无微不至地尊显朱氏皇族。当时,他有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都建藩为王,有地有兵有钱。在对帝国各级官吏抠门紧缩要求“廉洁奉公”的同时,朱元璋对姓朱的皇族肆其所欲。明朝的藩王,都有五万石米的俸禄,还有钞二万五千贯,绢布盐茶马草等应有尽有,以至于最低的“奉国中尉”也有禄米200石。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因病而死,在群臣推拥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备位东宫。朱允炆自小聪慧好学,是个仁孝的皇子,朱元璋甚是喜爱。

洪武二十九年,老皇帝朱元璋召集诸子于东宫参见朱允炆,行宫廷仪制,也就是让朱允炆的叔叔们拜见未来帝国的皇帝。厚道谦和的朱允炆内心很是不安,于东宫按朝廷礼仪受拜后,赶忙入内殿,以“家人礼”拜见诸叔,“以诸王皆尊属也”。

皇太子朱标辅佐朱元璋处理公务时,由于其本性仁厚,救回不少人命,当时还惹得刻薄寡恩的朱元璋老大不高兴。朱允炆为皇太孙时,辅佐老皇帝处理朝务,也“复佐以宽大”。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朱允炆即皇帝位,是为建文帝,诏改明帝为建文帝元年。

朱允炆为皇太孙时,“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视其为黄口小儿,骄横之情溢于言表。身肩明帝国未来重任的朱允炆当时心中就很忧虑。

有一天,他问侍读的太常卿黄子澄:“我的几个叔叔各拥重兵,何以制之?”黄子澄儒士出身,深谙历史故事,马上一五一十详细地把汉景帝实行削藩政策、平定七国之乱的史实讲给当时的皇太孙听。毕竟也是一仁弱书生,朱允炆听后心中暗喜,觉得事情并不难办,“吾获是谋无忧矣”!

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南京建都,地距边塞六七千里远。故元的蒙古残兵败将常常于塞下出没,捕杀吏民,抢夺财物,骚扰边境。因此,对于各边境重要地区,明初皆以皇子坐镇。朱元璋对属下将领非常猜忌,对他自己的骨肉诸子却一万个放心,下命诸子可以专制国中,各拥精兵数万,并有征调各路军兵的威权。毕竟是穷和尚要饭花子出身,朱元璋为人做事雷厉风行,杀人从未手软,但对中国历史的流脉,他根本不如那些读过书的帝王们理解得深透,他更不会想到自己死后亲儿子会带兵干掉亲孙子,直接威胁着他绞尽脑汁在千百万人头堆上建立的大明帝国。

建文帝即位后,宣布太祖“遗诏”,其中关键内容在最后:“诸王临国中,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惟护卫官军听王。”此诏用意,一是怕诸王以哭临大行皇帝为名忽然带大兵进京夺位,二是明令各藩王属下官吏直接听命朝廷。

诸王见到旨意,十分不悦。这些人互相之间秘密通风报信,都私下讲是新上任的兵部尚书齐泰从中阻挠诸位“孝子”进京哭临。

不久,户部侍郎卓敬又上密疏,奏请裁抑宗藩。“疏入,不报”。建文帝虽留中不发,实际上是正在认真考虑削藩的步骤。虽然卓敬上的是“密疏”,但诸王耳目众多,消息早已传开,“于是燕、周、齐、湘、代、岷诸王频相煽动,有流言闻于朝”。

燕王大志

事已至此,建文帝就把从前的老师黄子澄和兵部尚书齐泰秘密召至内殿,商议削藩大事。齐泰认为燕王拥有重兵,且“素有大志”,应该先拿燕王开刀,削夺他的藩地。黄子澄持相反意见,认为燕王久有异志,一直秣马厉兵,很难一下子搞定,“宜先取周,剪去燕王手足,再图燕不迟”。建文帝年轻,两位左右手又都是文士书生,仓促间就议定大事。

于是,建文帝即位后的当年七月,下令曹国公李景隆突然调集大兵奔赴河南,把周王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逮捕了周王及其世子嫔妃一干人等,俘送南京,并下旨削去周王王爵,废为庶人,迁至云南蛮荒之地看管。

同年冬天十二月,建文帝又把代王徙至蜀地,把这位被人告发“贪虐残暴”罪名的王叔交予蜀王看管,实行“双规”。由于事出突然,周王、代王措手不及,果真没费什么力气就被一窝端掉。但是,两个王爷的“罪状不明”,确实也令不少人心中疑惑。

当时朝中各位朝臣附和新帝之意,纷纷上书削藩,倒是一位退修的都督府断事高巍上书劝谏,有理有节,言深意切:“我高皇帝(朱元璋)上法三代之公,下洗嬴秦之陋,封建诸王,凡以护中国,居四裔,为圣子神孙计至远也。夫何地大兵强,易以生乱。今诸藩骄逸违制,不削则废法,削之则伤恩。贾谊曰:‘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臣愚谓今宜师其意,勿施晁错削夺之策。可效主父偃推恩之令,西北诸王子分封于东南,东南诸王子分封于西北,小共地,大其城,以分其地。如此,则藩王之权不削自弱矣。……”

这一方法非常得当,把诸王的藩地交叉分封给已婚的王子们,犬牙交错,互相牵制,互相维护,互相监视,不仅推恩及广,又不会因强行削藩而伤感情,诸侯势弱,自然天子势强。“上嘉之,然不能用”。估计是当时齐泰、黄子澄正受宠任之际,建文帝对这两个人言听计从,想一举削夺诸位藩王的实权。

建文元年五月,朝廷又因岷王“不法事”废其为庶人。不久,湘王朱柏因私印钞票和擅自杀人,受到朝廷“切责”。朝廷还派使臣至其封地,勒令其入京接受审查。这位湘王朱柏也挺倔强,对左右说:“我听说前代大臣下狱前,多自己引决自杀。孤家是高皇帝子,南面为王,岂能受辱于狱吏而求活呢!”他聚集诸子、嫔妃,紧闭宫门,阖宫自焚死。

同类推荐
  • 织晓

    织晓

    一个尘世中不羁的少年;一群与众不同的兄弟;搅乱这初显乱象的盛世;编织已经知晓的故事;
  • 谁主宰沉浮

    谁主宰沉浮

    少年李饱,家贫,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为了他的前程去献宝,结果被砍掉双脚,悲惨死去。李饱被迫背乡离井,从此踏上一条传奇征程。纵然我命贱如草,我也有我的骄傲,誓与命运抗争到老!执剑在手,霸业宏图,笑问苍天,谁主沉浮?
  • 秦郎

    秦郎

    来了?坐。看他清权臣,灭六国,建大业。大开大阖。大臣拥他称王称帝,他说:“三皇五帝何足道哉?要做,就做千古第一皇帝!”那年他未加冠,主少国疑。太后独大,权臣揽政,庶弟对王位虎视眈眈。他步步为营,各个击破,滴水不漏。他心爱的女人出身敌国,他为她动了放弃百年大业的念头,她为他远走他乡,永不相见,是他一生隐痛。煮一壶酽茶,品千古一帝铁腕、柔情、寂寥、迟暮昭昭...
  • 科技兴隋

    科技兴隋

    穿越了,怎么办???淡定!发展科技,在捣鼓出一个时光机在穿回去,不就得了,(*^__^*)嘻嘻……
  • 李自成陕北史事研究

    李自成陕北史事研究

    本书对李自成的祖墓、乡籍、名号、家世、家境、读书情况,习武战斗生涯、起义前经历、起义后回陕北等历史进行了探讨。
热门推荐
  • 神话仙武

    神话仙武

    少林、武当、全真教、……易筋经、太极功、先天功、……这是一方似是而非的世界,宗门林立,各家各派都有传承于世。如邪帝、剑神、剑魔、天刀、……,都已登临绝顶,以武入道,成为武林神话。——段青玄
  • 灵回修转
  • 吴兴钱家:近代学术文化家族的断裂与传承

    吴兴钱家:近代学术文化家族的断裂与传承

    本书既将钱氏家族的历史当作一个既存的过去,努力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历史的还原。也将叙述当成是立足现在与过去不断对话的过程,过去不是一个被动的研究对象,而是一个被不断开掘的意义源泉。在对历史意义的不断阐发中,所有的叙述既映照着当下的思想焦虑和问题意识,也必将丰富着对于人自身及其所构造的世界的理解。
  • 我们,都只是青春的过客

    我们,都只是青春的过客

    一群年轻人,高考过后齐聚在一座城市,一所大学,与君相知,一起旅行,不管故事怎样,结局如何,一切都是美好的。看这群可爱的人如何度过他们的青春,而对青春来说,我们都只是过客。
  • 诺言情之殇

    诺言情之殇

    “我爱你,无法想象。对你的守护,是我唯一想要坚持完成的事,即使我知道并不会有回报,但我只要就在你身边,哪怕只是默默的看着你也好。”“我后悔了,没有对不起,原来因为我爱你。只可惜,这一切似乎太迟了呢。”
  • 何以君天下之杀手兽妃逆异世

    何以君天下之杀手兽妃逆异世

    当冷血杀手穿越至云岚大陆,再次睁眸,看她如何君临天下!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陈涉传

    陈涉传

    一个残酷的王朝一个没落的贵族在大泽乡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率900人,誓要灭秦!他就是年轻的陈涉!
  • 绝世战神

    绝世战神

    踏星河,游地府。诛神剑,斩神魔。且看战神重生到三十年后,如何一步步再登王者巅峰。
  • 似梦飞梦

    似梦飞梦

    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因为误闯秦始皇的墓地,从而不经意间揭开了一个沉寂多时的秘密,也因此让原本对考古毫无兴趣的她开始热衷于古墓探险。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当她准备好去寻找成吉思汗的墓地的那一刻,却被一股奇异的力量吸入一个神秘的洞中,让她不由得闭上了眼睛。当她终于有力量鼓足勇气睁开眼的时候,她却看到的是一个神秘的景象,让她感觉是那么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