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0100000009

第9章 佛教的人本主义运动(1)

——人生佛教的思考

人生佛教的内涵非常宽泛。我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弘法,十多年来,始终希望从佛法的角度关注社会人生,包括信仰、道德、财富、环保等现实问题,为民众提供智慧的思考。本文则想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为大家认识人生佛教提供一个思路。

一、人生佛教的提出

人生佛教的理念,由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率先提出。大师所处的清末民初,内忧外患,国势颓败,教界亦面临同样的危局。中国国势自隋唐达至鼎盛,宋元以降便逐渐衰落。佛教的命运几乎与国运同步,自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至隋唐走向巅峰,其后便宗门不振、教下式微了。

佛教的衰微,原因固然很多。但以近数百年教界的状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是经忏佛事的盛行,使民众普遍以为佛教乃为死人服务的法门。这一影响至今不衰,很多人临到操办丧事时,才念及寺院和僧人。在香港地区,甚至有人认为遇见出家人不吉利,便是这一流弊造成的。

其次是往生净土思想的普及,使民众以为佛教只关心来世,并视为死亡的宗教。所以,不妨等死之将至时再着手修行,年轻时大可享受人生。佛教信徒中,老年信众的比例远高于年轻人,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是禅者生活形态的影响。禅僧多重视个人了脱生死,其修行方式又使其多选择隐逸的生活,居于水边林下,入山唯恐不深。既不观世间喧闹,亦不闻社会疾苦,带有浓厚的出世色彩。这种山林佛教,又使得民众视佛教为消极遁世的逃避。

针对这些状况,太虚大师提出了“三大革命”方针,即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在当时,这一观点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大师也因此被称为“革命和尚”。

教理革命,是要恢复教理的纯正性。佛教在中国两千年的传播过程中,因为翻译或是理解的失误,难免出现一些偏差,形成鬼神化、神秘化、哲理化、出世化、世俗化等倾向。教理革命,便是要革除这些流弊,恢复佛教的本来面目。

教制革命,是要革除佛教在中国社会环境下形成的一些不良制度。佛教戒律是本着法治的精神确立,僧事僧断,有良好的民主氛围。而中国却有着悠久的人治传统,绵延数千年,僧团也难免受到影响。随着丛林清规的兴起,僧团向人治转型,其发展之最便是家长制。传统寺院有十方丛林和子孙寺庙之分。丛林方丈由十方选贤,只要德行高广,无论来自何地皆可出任住持并统领僧众。而子孙寺庙则在师徒间传承,由师父传给徒弟,徒弟传给徒孙。日本有些寺庙甚至以血缘相承,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这一制度对佛教发展极为不利,容易使寺庙沦为私人财物。教制革命,便是要改革这些不良制度,恢复佛陀制戒的根本精神。

教产革命,即对僧团财产进行规划。原始僧团实行“共产主义”制度,财产平均分配,和合共住。僧人是无产者,不可拥有私人财产。“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过着行云流水般的生活。但随着制度的错位,如子孙寺庙的出现,部分寺庙已成为私人财物。

若这些僧人品行不过关,便可能将教产用于个人享乐,影响佛教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太虚大师制定了一整套改革制度,希望通过各级佛教组织统一管理寺产,并从全局出发,根据佛教发展需要进行分配。

人生佛教的理念,正是“教理革命”的重要内涵。

二、人生佛教与原始佛教

佛教有小乘和大乘之分。此外,根据传播地区的不同,又分为汉传、南传和藏传三大语系。中国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又出现了八大宗派,即净土宗、禅宗、律宗、华严宗、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真言宗。

人生佛教既非独立于宗派之外的新生事物,亦不同于任何传统宗派。因为宗派佛教具有一系列内涵,如各宗皆有自身的依据典籍,有特殊的思想内涵,有自宗的修行实践,还有对整个教法所作的判摄(判教)。在这些方面,人生佛教并没有完整的体系。

我给人生佛教的定位是:它是佛教的人本主义运动,是对原始佛教的回归。

佛教诞生于印度,这是个充满宗教色彩的国家。几乎世界所有的宗教,都可在此找到思想根源或相关理论。虽然印度是佛教发源地,其传统宗教却是婆罗门教,即现在的印度教。婆罗门教崇拜大梵天,视之为万能的造物主,认为世界乃至人类皆由大梵天创造,并由此提出四种姓的思想。四种姓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由神的不同部位创造。其中,地位最高的婆罗门从梵天嘴巴出生,为专事祭祀的僧侣阶层;稍次的刹帝利从梵天肩膀出生,担任国王、宰相等行政阶层;再次的吠舍从梵天肚脐出生,为工商阶层;而底层的首陀罗则从梵天的脚底出生,是不具备转生资格的贱民。印度种姓制度极为森严,首陀罗甚至没有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随时可能受到其他种姓的伤害。

和世界其他宗教一样,婆罗门教非常重视祭祀。因为人乃神造,命运亦取决于神,必须以宗教仪规恭敬于神,以各种赞美取悦于神,才能获得平安。《吠陀》中,便记载了很多赞美神祗的诗篇。此外,他们还有很多宗教迷妄行为,视恒河为神圣,认为到恒河沐浴即可洗清所有罪业。这一传统沿袭至今,每年都有千百万人前去沐浴祈祷。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佛教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的挑战,因而被称为反传统的沙门集团。佛教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任何人皆可出家,僧团根据戒腊而长幼有序。不论原来身份为何,进入僧团便具有平等的地位,所谓“四姓出家,同一释种”。

在佛陀的教义中,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原则,认为命运由人类自身而非神祗决定,并由此提出业力说。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但各人的天资秉性、福德因缘却大相径庭,原因何在?正是业力使然。所谓业力,又由各人行为构成。生命是无尽的延续,今生命运取决于过去行为,当下行为又决定未来命运。行善或作恶,直接导致了生命现象的差异。

所以,人既是平等又是不平等的。在因果规律前,是平等的;但行为不同,又导致了现象的不平等。作恶,张扬了生命中不善的力量;行善,则张扬了生命中善性的力量。由此造成现实人生的种种差异,包括性情、人格乃至相貌的差异。所以,平等不能抹杀不平等,而不平等也不能推翻平等。

因为命运取决于自身行为,佛教由此提出了一系列伦理观念,通过健康的生活形态来完善人格,而不是一味祈祷。《善生经》中,讲述婆罗门青年善生每日清晨在旷野中拜东、南、西、北、上、下六方。一日,佛陀遇到这位青年并问他为何而拜。善生答说是父亲临终嘱托,亦是祖祖辈辈的传统,原因不详。佛陀便根据他所说的六方,赋予佛教的伦理内涵。如东方代表父母和儿女的关系,南方代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西方代表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北方代表亲朋好友间的关系,上方代表宗教师和信徒的关系,下方代表主人和僮仆的关系。然后,分别指出双方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如丈夫对妻子应履行哪些职责,妻子对丈夫应履行哪些职责;父母对儿女应履行哪些职责,儿女对父母又应履行哪些职责等等。佛陀的很多教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的宗教迷妄行为而提出,为我们作了非常具体的人生指导。

人生佛教直接继承原始佛教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佛陀教化世间的根本精神,对传统佛教作出了契合时代的解读。如《心经》、《金刚经》、《维摩诘经》等,皆可从关怀现实人生的角度进行诠释。

近百年来,弘扬人生佛教的大德们,基本都在从事这一工作。

三、人生佛教的思想特征

作为佛教的人本主义运动,人生佛教虽未建构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从太虚大师、印顺导师的著作及近现代的弘扬情况来看,也有其自身的思想特征。

1.以人为本

这是针对传统的神本和鬼本而提出。古今中外,几乎所有宗教皆以神为本:人由神所造,并最终回归神的怀抱。此外,国人还特别重视鬼的观念。鬼即归,阳寿尽后便至阴间成为鬼魂。而佛教认为,生命形态分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如此轮转不息。其中,人的身份是最为重要的。

那么,佛教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何不同呢?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是自己的主人,也是世界的主人,可以根据人类所需随意改造世界,使其提供更多的服务。而佛教认为,人类虽然是自己的主人,但世界却不仅是人类的,也是其他生物的。一切众生皆有独立生存的权力,谁也不隶属于谁。所以,佛教不仅提倡人权,更强调众生权。在生存权利上,人类和众生是平等一味的。我们不仅要保护自身的生存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乃至动物的生存权利。是否尊重生命,是区别文明和野蛮的重要标志。

而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最大区别则在于,佛教认为人的命运是由自己决定,不存在什么造物主。那么,人又该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呢?事实上,世人大多没有能力实现这一点。我们不了解自己的生命,不了解烦恼之因和对治方法。我们想不烦恼就能不烦恼吗?想开心就开心得起来吗?很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四处奔波,面对天灾人祸、疾病死亡时更不能自已。所以,当我们说到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时,前提是能透视生命,并明确改善方式。

我们必须了解生命内在的因素,知道哪些力量会伤害我们,又有哪些力量会使我们获得自在。否则,即使社会给我们再多的自由,我们仍会受到内心的束缚。对自身的无知和种种烦恼,决定了我们无法自由。现代社会崇尚科学,除了改造物质世界的科学,道德人伦和心智科学也很重要。事实上,它和人生的关系更为密切,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协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彻底了解自己,才能做生命真正的主人,进而通过修行改善命运。否则,我们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所谓的把握命运之舵,只能是一句无法实现的空话。

2.珍惜人身

现代世界人口过剩,很难感受到人的身份究竟多么宝贵。不少人会觉得,造人并不难,生个孩子就是了。但佛陀告诉我们,人身宝贵,难得而易失。尽管地球上已有五六十亿人口,但和动物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仅在我们的色身内,就存在无数微生物;仅一个小小的蚁窝中,就有百万甚至千万生命。更何况,宇宙浩瀚无边,其中又生存着多少众生呢?

佛教认为,人身价值重大。在无尽的生命长河中,这样的机会,或许是千年等一回乃至更久。我们得到它,等于得到了今生可以支配的最大财富。如何进行投资,则涉及价值观的问题。

在这个世界,很多人将功成名就、家财万贯作为追求目标。这些对生命本身的改善又有多少意义?当我们死亡时,又能抓住什么?我们两手空空而来,又两手空空而去。但在来去途中,并非一无所有,伴随我们的,正是无始以来造作的业力。我们做每件事,结果不只是外在的成败,更会在内心留下各种影像。

人们作一项投资时,必然会考量投资的成本和收益。成本包括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但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可能再精明的商家也不曾考虑到,那便是心力的参与。如今,很多人做事都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事业成败还未见分晓,心态却首先扭曲了。若是这样,无论事业结果如何,这项投资必然得不偿失。因为人生最重要的,在于生命自身而非生命以外。财产和地位是暂时的,我们所拥有的生命素质,却有着恒久的影响力。

佛教认为,所有生命形态中,唯有人的身份才能帮助我们提升生命素质。一般宗教皆以天堂为永恒归宿,但《阿含经》却告诉我们:“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原因何在?从生存环境而言,天堂固然美满,但天人往往因耽于享乐而不思进取。且这种享乐并非永久,天福享尽必然堕落。而畜生又太过愚痴,只是凭着本能在世间生存。虽然它们的不少技能都超过人类,却不具备理性思维,而理性思维才是解脱的关键。

人不仅具有理性思维能力,且生存环境有苦有乐,促使人们产生离苦得乐的愿望,并寻求解脱之道: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何为生命真谛?何为宇宙根源?在探讨世界的过程中,人们建构了哲学、科学、宗教等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逐步接近并发现真理。所以,佛教认为真理和智慧是属于人类的。

《阿含经》还有一句话是:“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佛陀是在人间成佛,而非来自天堂。佛陀以其出生和成道,为我们证明了人身之可贵。作为佛教教主,佛陀并非一般宗教所崇拜的神祗,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他经历过结婚生子的世俗生活,因感于人间生老病死的痛苦,放弃王位并出家求道,经过艰难的修行历程,最终在菩提树下觉悟证果。

佛陀以自身修行经验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也就是说,众生都具备佛陀所具备的一切品质,只是隐没不见,虽有若无。因此,为妄想、生死所缚,非但不能决定生死大事,连心念起落都无法把握。

3.重视当下的修行和解脱

谈到修行和修行成就,人们往往以为须到临终才能看出一生修为。而人生佛教的口号是:当下修行,当下解脱。修行成就不必非以死亡方式才能鉴定,也不必以升到他方净土为唯一的究竟。如果修行成就,娑婆世界便是净土。所以,佛教又有“人间净土”、“心净则国土净”之说。可见,关键是对心的改造。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道教简史

    道教简史

    本书分十四章,以时间为序,介绍了道教出现的基础和背景,探讨了从汉至清道教的发展变化及各时期的特点,简明扼要地勾勒了中国道教的发展历史,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其中,作者对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道教起源等诸多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资料详尽,有理有据,极具说服力。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热门推荐
  • 风起仙尘

    风起仙尘

    此文口味清淡,注重逻辑合理,水平一般会努力提高。不会有主角的全屏嘲讽,也不会有走到哪死到哪的情节;配角都有智商,珍惜生命,没有特殊原因不会送死;世家设定主要是以枭雄为主,不会一人坏一家子全坏出水。主角只有正常人的智商和情商,随着经历的丰富性格会有一些变化,但不会走极端。喜欢激情澎湃、暴力、情节时刻跌宕起伏的朋友就不要看了,因为整个大环境的设定和现实构成相仿,没有那么多二世子天天出来飞扬跋扈,主角更不会随意灭宗屠门。小说写的就是一个普通少年通过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拼搏奋斗的人生历程,有欢笑,有泪水,就如我们每个人为了梦想而努力迈出的人生路。作者水平的确很一般,尤其是前面的章节问题多多,还望不吝指教。
  •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

    这是一个逗逼中学生没事闲的写的小说。本故事纯属虚构。
  • 万兽王之召唤师

    万兽王之召唤师

    无情的太阳帝国,灭了叶家,主人公叶龙发誓要灭掉太阳帝国,为全镇的百姓报仇!!!!!!!!!
  • 重生之都市帝星

    重生之都市帝星

    他,灵天域巅峰强者.但即便他的实力足以威胁各个宗门,却依旧被各大宗门联手袭杀。生命终止时,他引爆异火与敌人同归于尽,却没想到意外重生都市。这是天意?还是巧合?一个个谜团,如雾般向他袭来。龙魂?帝星?他的命运将如何?为红颜,世俗界,风起云涌,为兄弟,古武界,血雨腥风!那么大时代来临,封印破碎,他又该何去何从?那么我便做这世界的守护者,入侵,踏足者,杀无赦!
  • 花儿与少年张翰 出发吧!少爷

    花儿与少年张翰 出发吧!少爷

    本书是围绕湖南卫视明星姐弟自助远行真人秀节目《花儿与少年》中担任“导游”一职的明星青年——张翰所制作的写真单行本。张翰是大热青春偶像剧的《一起来看流星雨》的男主角,也是生活中率真勇敢,拥有超高人气的上进青年,而其高大帅气的外貌与其激烈的个性所迸发出的火花也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本书将用图+文的形式,收集他在节目中的各种表现,将他在《花儿与少年》的节目中率真勇敢的个人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朋友们感受到年轻人朝气蓬勃的青春正能量,感悟旅行对于青春的美好意义。
  • 豆妃

    豆妃

    这种尴尬的死法太TM让人丢脸了吧!发誓!她再也不憋尿了,如果上天再给她一次机会,她肯定按时小便。不好意思这种狗血的情节让你们看到了,从此穿越在这个不知名的世界里,就跟开外挂似的~纳尼!?她咋了!她得罪谁了!?为啥被雷的总是她!这个长得像仙一般的男子是怎么了!?憋靠近她!她可是要当一个“识货而不脑残,务实而不装逼”的美女子!
  • 水之魅影

    水之魅影

    水声滴答,梦中声声呼唤。推理系高材生阮潚玉。白天理智冷静,夜晚却为恶梦纠缠。博物馆发生窃案,宝玉不翼而飞,展场更无来由涌出诅咒之水。为探查梦境之谜,阮潚玉卷入神秘案件。他能否为自己洗刷嫌疑?案件与他的梦境又有何骇人连系?世纪交替,宿世难题一一浮现,原来梦境中的黑暗魅影竟是....悬疑、推理、灵异、惊悚等元素交错融合,开展你未曾见过的推理新境界。
  • 傲临九天

    傲临九天

    第一次出书,内容必定存在很多缺陷,请大家多多包涵,还是那句话,大家看的开心就好。欲知悲惨少年如何改变命运,傲视天下,敬请关注本书。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我是一个平凡的影子

    我是一个平凡的影子

    混乱不堪的世界,秩序崩坏,生化人,魔徒,魔人,机械暴徒,血尸占据了我们炎黄帝国九成的领土,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到来了。我作为你们这些普通学生的领路人,随每时每刻都在平凡的执教中卑微的活着,但是我相信你们中一定会出现一个伟大而武力强大的星空猎魔人的。当然机会不是白白出现的,是需要我们去争夺,去智取的.......生存在这个充满硝烟,堕落魔横行的世界,我虽渺小但我有平定这一切的信念你作为一名星空猎魔人,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薪火,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身份众多,但我最骄傲是作为一个星空猎魔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