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40100000011

第11章 佛教的人本主义运动(3)

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则秉持“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理念,全面开展弘法事业。在他的带领下,佛光山道场遍布亚洲、非洲、澳洲、美洲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星云大师时常在世界各地演讲,出版人生佛教小丛书,以佛法智慧接引社会民众。此外,他也非常重视教育,除致力于僧伽教育外,还开办了佛光大学、南华大学、西来大学、佛光信徒大学、普门中学等十多所院校。同时,热心从事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相继成立急难救助会、观音放生会、大慈育幼院等慈善组织,并与法务部合作成立台南戒毒村,由法师长期驻监为佛教戒治班的吸毒者辅导教化。本着菩萨道的精神,对社会进行全面关怀。

法鼓山的圣严法师,也是人生佛教的有力推动者。法鼓山提倡全面教育,分别是大学院教育、大普化教育、大关怀教育。同时,还大力推动心灵环保的主轴理念,落实整体关怀,在给予物质关怀的同时,全面提倡心灵改造。圣严法师曾闭关专修六年,并获日本大正大学博士学位,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创办了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山僧伽大学、法鼓山社会大学等教育机构。在深研教理的同时,圣严法师还以禅师身份在世界各地指导禅七,影响甚广。

在内地,佛协已故会长赵朴老生前也是人间佛教的积极倡导者。在他的呼吁下,很多道场都在致力于人生佛教理念的落实。同时,因为太虚大师对近代佛学教育的影响,各地佛学院也大多继承了他老人家的思想理念。

目前国内办学规模最大的闽南佛学院,1925年创办于厦门南普陀,两年后即由太虚大师担任院长,培养“德、慧”兼备的新型僧才。在太虚大师等人的共同推动下,开办不久即享誉国内,成为中国近代僧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为日渐衰落的教界注入了新生力量。当代著名大德印顺导师、竺摩法师、宏船长老、演培法师等,皆出自闽南佛学院,也是海内外弘扬人生佛教理念的中坚。闽院后因战事爆发而停办,沉寂多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闽院又随宗教政策的落实而复办,并增设女众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培养了大量僧才。

在发展佛教教育的同时,南普陀还成立了国内教界首家“慈善基金会”,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愿力,服务人群、造福社会。先后成立慈善处、佛经流通处、义诊院等机构,对特困户、残疾人、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给予帮助。参与会员达数万人,使慈善之念深入社会人心。此外,南普陀寺还积极开展弘法活动。1992年起,即与厦门大学共同举办“佛教文化研讨班”,开国内高校弘法风气之先。2003年,又和厦大联合成立“佛学研究中心”,每周为高校学子举办佛学讲座。十多年来,寺院还坚持面向社会普及佛法,赠送各类佛学书刊百万册。

河北柏林禅寺所倡导的“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也是渊源于人生佛教的理念,本着菩萨道精神,担负起佛教在当代的使命。自1993年起,柏林寺连续举办十一届“生活禅夏令营”,为青年佛子亲近三宝、学习佛法创造了良好的机缘。其创办宗旨为“继承传统(契理),适应时代(契机),立足正法,弘扬禅学,开发智慧,提升道德,觉悟人生,奉献人生”。通过“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的修行四要,使生活与修行互相融摄。自开办以来,每年有数百位青年参加,在社会引起了广泛影响,为“佛法关怀社会、社会认同佛法”建立了极有亲和力的交流通道。

近年来,苏州戒幢律寺也积极致力于人生佛教的弘扬,在办学和弘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寺院对外开放之初,即确立“重视文化建设、重视教育发展、重视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和“学修一体、持戒习律”的发展方向。1996年创办“戒幢佛学研究所”,强调“从律仪生活中培养僧人形象,从禅定修行中培养信心道念,从闻思经教中树立正知正见”,造就爱国爱教、具足正见、续佛慧命的高素质人才。在开展僧教育的同时,戒幢律寺还面向社会开展弘法活动。几年来,分别为中老年信众和青年学子长期开办不同层次的佛学讲座和共修活动,为在家信众提供了如法的修学环境。同时,以《济群法师谈人生》和《人世间》期刊的形式,大力推广人生佛教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此外,寺院还率先拓展网络弘法,以契合时代脉动的方式关注社会、人生,为佛法在新时期的弘扬建构了崭新的平台。

五、佛教在当代弘扬中的思考

人生佛教的弘扬,为佛教在当代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佛教在社会的推广普及拓展了道路。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肤浅化的倾向,使人生佛教有演变为人乘佛教的趋势。

佛教修行分为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又汇归为三士道,以人、天乘为下士道,声闻、缘觉乘为中士道,菩萨乘为上士道。人生佛教立足于人乘而直达菩萨乘,太虚大师总结为:“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因此,人生佛教在弘扬中主要偏向人天善行及菩萨利他行,重视五戒十善和六度四摄。从表面来看,人天善行和菩萨利他行有着类似的道德项目。尽管在深度及广度上截然不同,但一般人很难作出区分。比如,菩萨的利乐有情和世间的救济贫困有何区别?菩萨的庄严国土和世间的改善社会有何区别?若不具备正知正见,很可能将人天乘等同于菩萨行。

人天善行包括两方面,一是自利,以佛法智慧正确处理财富、家庭等问题,以此改善人生;一是利他,包括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等等,以此造福社会。但这些善行都是建立在凡夫心的基础上,当改善出现成效之后,凡夫心可能又会因此产生贪著。即使做得再多,也往往是在成就凡夫心,甚至走向追名逐利的误区。因为凡夫心是有我的,有我就会有障碍。

菩萨行与人天善法的不共之处,就在于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唯有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善行,才能升华为无上菩提的资粮。出离,是出离六道、出离轮回。某些人以为,菩萨不可厌离世间,无须出离六道。《菩提道次第略论》专门批驳了这一观点,论曰:“经谓菩萨于世间不应怖畏之义者,非谓于业惑所制,而流转三有之生老病死等苦,不应出离。盖谓菩萨悲愿自在,为益有情,而于三有受生,不应怖畏也。夫以惑业所制,流转世间,为众苦所逼者,自利犹且未能,况云利他者哉。此乃一切衰损之门,菩萨较诸小乘尤应厌离而灭除之。而于悲愿自在,受生世间,则应欢喜焉。”可见,菩萨比声闻之出离心更切,只是不忍一人出离,而发心救度一切众生出离。

在人生佛教的弘扬中,不少问题都是因忽略出离心所致。佛法中,虽有从人乘直至菩萨乘的修行理路。问题在于,没有出世的超然,从出世到入世的界限就很容易模糊。人生佛教之所以强调入世,主要是针对禅者和净土行者的出世倾向而言。但在入世过程中,把握不好,就会走入世俗化的误区。凡夫难免有世俗需求,尽管出家了,未成就前还是凡夫。我们都生活在世间,若无出离心为基础,和世人的入世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佛教提倡“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出家人,应以持戒、修定培养坚定的道心和宗教情操。如此,才堪能担当入世度化众生的神圣使命。

其次,人生佛教比较重视对现实的关怀,但若缺乏菩提心及大乘的性空见,对问题的思考势必无法深入,流于心灵感悟式的泛泛而谈,缺乏实际力用。而不少学佛者也未明了人生佛教的深意,将其理解为富有宗教情操的人生态度,以为在生活中增加一点佛法气息便算修行了,无疑是本末倒置。还有一种倾向,则是将佛法与世间善法混为一谈,一味提倡方便和圆融,使佛法丧失了自身特有的内涵。如此种种,最终使佛教走向世俗化。

评说人生佛教,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使其得到升华。人生佛教的提出,对佛教在当代的弘扬功不可没。在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中国社会,佛教历来因出世而被社会民众所抵触。当年,梁漱溟先生所以由佛入儒,便是感于佛教与现实脱轨,无法解决“此时、此地、此人”的问题。事实上,大乘佛教所提倡的菩萨道精神,有着深厚的悲心和恢宏的愿力。“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何等宽广的济世情怀,又是何等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生佛教所提倡的人本精神和社会关怀,是契理契机的。关键是在弘扬中,必须立足于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由人天善行上升至菩萨乘,自利利他,最终圆成无上佛果。

同类推荐
  •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

    《禅师读红尘:写给都市人的枕边幸福禅》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是用佛陀的话解读或者解答的一些现代都市里最棘手、最热门、最时尚、最前卫、最隐私、最尖锐等的话题。比如禅师对贪污、疯狂玩微博现象、婚外恋、奢华假日游、富二代、拜金女、明星绯闻等等问题的看法。它是用传统的观点阐释和解答新颖的问题。相对于较多的传统佛学类出版物来说,它的话题新颖,与时效结合紧密。市场上很多星云、弘一、证严等法师本人的著作《舍得》、《宽心》等以及写他们的著作《禅的行囊》、《禅心莲韵》等销量都很可观,相信将传统的畅销作品融入新的话题会更加有卖点。
  •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如何安心(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浮躁的世俗生活,难得安心的生活现状做了有说服力的劝导。 其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智慧,有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要遵循的原则。比如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有创造力,发自信心。是值得一读的人生励志书,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

    《中华道文化丛书·仙道贵生:道教与养生》以“道”为理论基础而博大精深,但它的落脚点却在人世、在现时。与此相应,我们这套丛书亦努力做到文字平和朴实、语言流畅生动、叙述要言不烦、面貌平易近人,以使更为广大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得到有关道文化的比较全面和科学的知识。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热门推荐
  • 百慕大探险记

    百慕大探险记

    向百慕大出发,但一路上各种各样的事件让人心生恐惧……
  • 反派黑化,女主快干活

    反派黑化,女主快干活

    梦想版“妹子,不管是人是钱,还是什么东西!只要你跟我混啥都有!”而且工作简单就当去旅游,你只是去玩一下就可以了很简单的!”“行!”之后歆枫得到了宠她的男人和无数钱现实版歆枫:“兄弟吃药了吗?没有的话要不我送你一打?把我搞死了,你还好意思叫我去帮你完成任务?你好意思吗?”“当然好意思,反正你又回不去了,你有什么资格谈条件。”就当我没说!那我想去玩一下吧!可以吗?嗯,在此之前有件事想让你懂一件事,公司一向坚持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政策。所以一切东西由宿主自己负责!就是什么商城啊,都没有。开心吗?很自由的!在被坑的道路上从未被超越,且一直奋斗着!
  • 重生之驱鬼女道士

    重生之驱鬼女道士

    简约版:手掌玲珑玉镯,灭万千鬼魂。一柄桃木剑,几张符篆,冤鬼厉鬼都消散。你说前世情根深种,今生必定生死相随。君若守诺、吾定嫁汝。严肃版:舒伊美上辈子是灾星,对她好的亲人们都死光了,最后她也死了。重活一世她发誓要改变大家的命运,却得知上辈子的一切,皆是人为。从此开启了修道,灭鬼、斗恶人、找魔王的道路。尘埃落定,回首往事,原是某个神君的阴谋!复杂版::“美美我喜欢你,接受我好吗?”某女把他一拽,“邪祟出来!本姑娘干掉你妥妥的!”某男说:“美美你看那个人扮的鬼,好呆萌~”某女闪身挡住他,“你丫的马上就能如愿了!邪祟去死!”这是一对欢喜冤家历经磨难,打怪升级的故事。
  • 最美的星辰属于你

    最美的星辰属于你

    6岁那年,寒尹冰爸妈被谋杀,之后从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转变成一个高冷冷血的女孩,从小到大和颜墨笙生活在一次,所以只有对她笑过,然后没有人了。一直到那个人的出现。。
  • 跟着公子混仙路

    跟着公子混仙路

    被收养长大的孤儿,因一场意外不得不离开梦寐以求的地方...奇怪的玉佩,神秘的公子,还有隐秘的身世...在一切都真相大白之后,却又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PS:不喜欢第一卷内容的书友,可以直接跳到第二卷第二章开始看。)
  • 都市隐玄录之轻云传

    都市隐玄录之轻云传

    青年道修,巫门圣女,树精兄妹,贬谪星君,山神萝莉,隐于都市之中。看似普通的刑事案件,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看似无关的四团迷雾,到底又有怎样的联系?幽冥地府,乱象已生,地藏王菩萨留下偈语,预示了什么?
  • 妖媚天下:专情王爷腹黑妻

    妖媚天下:专情王爷腹黑妻

    张萌萌在21世纪是个X学校的校花,她上街购物却看中了一块玉佩,虽然价格不菲,但她还是忍痛买了下来,结果去穿越到了中央大陆,发生了一系列的离奇事件,她的结局会是怎么样呢
  • 名女人面对死神

    名女人面对死神

    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国宰相管仲是中国妓院的开山祖师爷。他在国内设“女闾”,以容纳奴隶,优待游士,提供娱乐,增加租税。清人褚人获说:“管子治齐,置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充国用,此即花粉钱之始也。”
  • 欲火凤凰之重生天

    欲火凤凰之重生天

    她本是地球的一个现代女子,过着平凡的生活。有一天。。。。什么,她竟然是神界的守护神,因她爱上魔界之子,使神界惨遭劫难。元神回归,忆起从前,看来注定以后的路不平凡。
  •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