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38300000006

第6章 我本楚狂人(2)

一种价值观念的发生,必有它的背景。是混乱的战国末年的《渔父》的作者才特别看出,屈原的狷洁,是大一统的帝王下的顺民才特别要把屈原拟想成一个忠臣。《庄子·刻意篇》曰:刻意尚意,离世异佶,高论怨讲,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诽)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这大概即指屈原一流的人,所以以洁身来解释屈原的死,是合乎情的。这一方面与他的时代风气正相合。但是,帝王专制时代的忠的观念,决不是战国时屈原所能有的。伍子胥便是一个有力的反证。为了家仇,伍子胥是如何对待他的国和君,而他正是个楚国人。司马迁曾经“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倒还没有忘掉屈原的时代。

总之,忠臣的屈原是帝王专制时代的产物,若拿这个观念读《离骚》,《离骚》是永远谈不通的。至于王懋竑的话若能成立,则后世所以能把屈原解成一个忠臣,或许还要归咎于史公。《史记·屈原列传》若不教屈原死在顷襄王的时代,则后人便无法从怀王客死于秦和屈原自杀两件事之间看出因果关系来,因而便说屈原是为忧国而死的。

古今没有第二个诗人像屈原那样曾经被人民热爱的。我说“曾经”,因为今天过着端午节的中国人民,知道屈原这样一个人的实在太少,而知道《离骚》这篇文章的更有限。但这并不妨碍屈原是一个人民的诗人。我们也不否认端午这个节日,远在屈原出世以前,已经存在,而它变为屈原的纪念日,又远在屈原死去以后。也许正因如此,才足以证明屈原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诗人。惟其端午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和中国人民同样的古老”,足见它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何不可分离,惟其中国人民愿意把他们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转让给屈原,足见屈原的人格,在他们生活中,起着如何重大的作用。也惟其远在屈原死后,中国人民还要把他的名字,嵌进一个原来与他无关的节日里,才足见人民的生活里,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端午是一个人民的节日,屈原与端午的结合,便证明了过去屈原是与人民结合着的,也保证了未来屈原与人民还要永远结合着。

是什么使得屈原成为人民的屈原呢?

第一,说来奇怪,屈原是楚王的同姓,却不是一个贵族。战国是一个封建阶级大大混乱的时期,在这混乱中,屈原从封建贵族阶级,早被打落下来,变成一个作为宫廷弄臣的卑贱的伶官,所以,官爵尽管很高,生活尽管和王公们很贴近,他,屈原,依然和人民一样,是在王公们脚下被残踏着的一个。这样,首先在身份上,屈原便是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

第二,屈原最主要的作品——《离骚》的形式,是人民的艺术形式,“一篇题材和秦始皇命博士所唱的《仙真人诗》一样的歌舞剧”。虽则它可能是在宫廷中演出的。至于他的次要的作品——《九歌》,是民歌,那更是明显,而为历来多数的评论家所公认的。

第三,在内容上,《离骚》“怨恨怀王,讥刺椒兰”,无情的暴露了统治阶层的罪行,严正的宣判了他们的罪状,这对于当时那在水深火热中敢怒而不敢言的人民,是一个安慰,也是一个兴奋。用人民的形式,喊出了人民的愤怒,《离骚》的成功不仅是艺术的,而且是政治的,不,它的政治的成功,甚至超过了艺术的成功,因为人民是最富于正义感的。

但,第四,最使屈原成为人民热爱与崇敬的对象的,是他的“行义”,不是他的“文采”。如果对于当时那在暴风雨前窒息得奄奄待毙的楚国人民,屈原的《离骚》唤醒了他们的反抗情绪,那么,屈原的死,更把那反抗情绪提高到爆炸的边沿,只等秦国的大军一来,就用那溃退和叛变的方式,来向他们万恶的统治者,实行报复性的反击。(楚亡于农民革命,不亡于秦兵,而楚国农民的革命性的优良传统,在此后陈胜吴广对秦政府的那一著上,表现得尤其清楚。)历史决定了暴风雨的时代必然要来到,屈原一再的给这时代执行了“催生”的任务。屈原的言,行,无一不是与人民相配合的,虽则也许是不自觉的。有人说他的死是“匹夫匹妇自经于沟壑”,对极了,匹夫匹妇的作风,不正是人民革命的方式吗?

以上各条件,若缺少了一件,便不能成为真正的人民诗人。尽管陶渊明歌颂过农村,农民不要他,李太白歌颂过酒肆,小市民不要他,因为他们既不属于人民,也不是为着人民的。杜甫是真心为着人民的,然而人民听不懂他的话。屈原虽没写人民的生活,诉人民的痛苦,然而实质的等于领导了一次人民革命,替人民报了一次仇。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选自《闻一多全集》第5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标题为编者所加。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现代诗人、学者。

苏东坡在黄州

林语堂

苏东坡由现在起,由情势所迫,要一变而为农夫,由气质和自然的爱好所促使,要变成一个隐士。社会,文化,学问,读历史的教训,外在的本分责任,只能隐藏人的本来面目。若把一个人由时间和传统所赋予他的那些虚饰剥除净尽,此人的本相便呈现于你之前了。苏东坡若回到民众之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苏东坡最可爱,是在他身为独立自由的农人自谋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由心里就赞美头戴斗笠、手扶犁把、立在山边田间的农人——倘若他也能作好诗,击牛角而吟咏。他偶尔喝醉,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这时他成了自然中伟大的顽童——也许造物主根本就希望人是这副面貌吧。

在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迈当时已经二十一岁。苏东坡是走最近的陆路赶往的,他把家眷留下由弟弟子由照顾,随后再去。贫穷的子由要带着自己的一大家人,七女,三男,两个女婿,再加上哥哥的眷属,前往新任所高安,在九江南部数百里之遥。酒监的职位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只相当于官营的一个酒馆经理而已。坐船走了几个月,子由到了九江,把家眷留在那儿等候他,自己带着哥哥的家眷和朝云,还有两个孩子,顺长江上行往东坡的处所去。东坡是二月初一到的黄州,家眷是五月二十九到的。

黄州是长江边上一个穷苦的小镇,在汉口下面约六十里地。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楂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不久,身边便有了不少的朋友。徐太守热诚相待,常以酒宴福邀。长江对面,武昌(不是今日的武昌)的朱太守也常送酒食给他。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在别的日子,有时朋友来访,则一同到长江两岸的山里游玩。那一带是丘陵起伏林木茂盛之区,乡野风光如画。南岸有礬山,耸立于湖溪交错的平原上。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他转向了宗教。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

余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非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一,恐失其二。触类而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日:“道不足以御气,性不足以胜习,不锄其本而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一洗之?”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从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汙自落。表里翛然,无所附丽。私窃乐之……

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若是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充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的拥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一个人若能凭理性的克己工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须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比方说,在社会上有对抗邪恶一事。理学家朱熹批评苏东坡出狱后写的两首诗,说其中没有克己与自新之意。那两首诗,如前所见,似乎还是以前老苏东坡的本色未改。问题是,他是否有意改过向善?他是否有意要三缄其口,国事有错误也绝不批评吗?对不太亲密的朋友,他是一个回答法;对最好的朋友,他是另一个回答法。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

因为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信上说:“仆本以铁心石肠待公,何乃尔耶?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于死生之际,若见仆困穷便相于邑,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祸福得丧,付与造物。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不知者以为垢病也。”

在控告苏东坡案中,王巩获罪最重,现在流放在偏远的西南,苏东坡给他写过几封信。先表示己事使王巩受牵连,而受此苦难,至为难过,但接到王巩的信,知道王巩能于哲学中自求解脱。他回信中说:“知公真可人。而不肖他日犹得以衰颜白发,厕宾客之末也……”接着说起道家长生之术,他自己正在修行。某“近颇知养生,亦自觉薄有所得。见者皆言道貌与往日殊别。更相阔数年,索我阆风之上矣。兼画得寒林墨竹,已入神品,行草尤工,只是诗笔殊退也。不知何故?昨所寄临江军书,久已收得。二书反复议论及处忧患者甚详,既以解忧,又以洗我昏蒙,所得不少也。然所谓‘非苟知之亦允蹈之’者,愿公常诵此语也。杜子美在困穷中,一饮一食,未尝忘君。诗人以来,一人而已。”

但是对老朋友章惇,他的说法又不同。章惇现今官居参政谏议执事(副宰相),曾经写信劝东坡改过自新。对这位朋友,东坡写了一封非常贴切的回信,悔过之意,溢于言表。写得再得体不过,简直可以呈给天子龙目御览了。其文如下:“平时惟子厚与子由极口见戒,反复甚苦。而轼强狠自用,不以为然。及在囹圄中,追悔无路,谓必死矣。不意圣主宽大,复遣视息人间。若不改者,轼真非人也……轼昔年粗亦受知于圣主,使少循理安份,岂有今日?追思所犯,真无义理。与病狂之人蹈河入海者无异。方其病作,不自觉知.亦穷命所迫,似有物使。及至狂定之日,但有惭耳。而公乃疑其再犯,岂有此理哉?……”随后又叙述当时生活状况:“黄州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鱼稻薪炭颇贱,甚与穷者相宜。然轼平生未尝作活计,子厚所知之。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子由有七女,债负山积。贱累皆在渠处,未知何日到此。现寓僧舍,布衣蔬食,随僧一餐,差为简便。以此畏其到也。穷达得丧,粗了其理,但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安能预为之愁煎乎?初到,一见太守,自余杜门不出。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不复近笔砚矣。”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不过等他的钱用完之后,日子要如何过,他还没想到。他的两个小儿子迨和过,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由于太守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皋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此处本是驿亭,官员走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此地是够美的,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的,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一封写给范镇儿子的信,语调则近诙谐,他说:“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问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尔。”

同类推荐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祠庙陵墓对联(下)

    祠庙陵墓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人间万象顺口溜

    人间万象顺口溜

    本书收集有文字记载和民间口头流传的顺口溜段子500余个(笔者创作的小部分),分作“社会百态”、“世人万相”、“官场调侃”、“话说吃喝”、“爱情婚姻”、“健康益寿”等篇,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其中“健康益寿歌诀”80则。以供读者品味欣赏,并从中了解百姓的风趣幽默及智慧。书中的语言活泼、文字灰谐,雅俗共赏,给人启迪。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热门推荐
  • 四界迷途

    四界迷途

    四界,顾名思义,四界喽,我想营造出一个真正的四界,一个有血有肉的,每一界都有他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四界,而不是像现在的多数小说,分化不明显,一笔带过,可以想象喽,这绝对是一本规模宏大的小说,我也知道,刚开始写小说就弄的这么大可能会把控不住,会写不好,但是我还是想尝试一下,因为我是抱着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也可能是最后一本小说来写的,写好继续下一本,写不好就……当然了,绝对不会烂尾了
  • 甩掉男神的99种姿势

    甩掉男神的99种姿势

    男主狂霸拽,男主汤姆苏,男主金手指,男主桃花朵朵开,穿成了男主的大老婆你要怎么办???当然是以一种低调又温柔的方式分手!
  • 修魔成仙

    修魔成仙

    出身于平凡的小镇,过着平凡的生活,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十几年来的宁静。绝色美女威逼利用将其带入修道的世界,从此踏上了通向强者之巅的路途。道路看似平坦,其实却不是那么简单,一连串烟笼雾绕的事件等待其去解决……
  • 月之圣女

    月之圣女

    白色月,金色日,蓝色风,黑色星,红色火,灰色土,青色雨。在不同于人界的另一个时空,存在着这样以色系来划分族类的一群。欲望就像是果子里的小虫,在平静的表象下吞噬光洁的核心。酝酿已久的战火,以阴谋起爆发。妖冶鬼魅的蓝色少年凛冽,能掀起蓝色飓风。俊美忧郁的星族王子璨影,额角神秘的六芒星胎记。美丽善良的月之圣女慕莎,凌驾于万物之上的神奇。新的神纪即将绽开,阴谋与爱情,战争与和平,守候与背叛;神界、冥界、人界、魔界。荡气回肠的故事已然开始……
  • 绝美小兽妃,魔王大人我错了

    绝美小兽妃,魔王大人我错了

    一朝穿越,别说,苍雪还觉得挺有趣的,甚至还不怕死的想调戏美男子,哪里知道自己却被美男子抓回了美男的房间。苍雪想逃掉的,可是作为一个小花痴,苍雪真的受不起美男的诱惑!可是……可是那个美男好可怕,于是,苍雪下定决心要!逃!跑!
  •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高风亮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都市冥君

    都市冥君

    八年前,他叫莫麟,现在叫莫休。八年前,他还是个阳光快乐的学生。现在神态,气质,面貌,找不到丝毫八年前的痕迹。八年前,他背着杀人犯的名声逃走,失去了太多。现在,他活着回来了,拥有了强大的资本。八年前那件事,对他来说,是不幸也是幸。人生如棋,复仇如旗,须落子布局,步步为营,最后将军,一击必赢。
  • 秦时明月原点

    秦时明月原点

    秦时明月中无异于最萌聂蓉这对了,是为了他们,也是为了我作为一个聂蓉党的爱,用尽心力费时一年才写成这部中篇现代同人小说。端木恋只是个平凡到极点的孤儿,在一个雨天遇见了端木蓉,也遇见了命运,遇见了一切……端木蓉和盖聂那纠缠不清却又若即若离的爱,端木恋和盗跖打闹斗嘴的开心,还有那被权财蒙蔽了的神秘人,他们的命运,从秦朝转换,在现代展开……
  • 墨黑蔷薇:强吻999次
  • 嫡女郡主撩夫记

    嫡女郡主撩夫记

    她是高高在上的郡主,而他是前朝皇子的护卫。她天真烂漫与世无争,他却身负重任不得不争。当她遇上他,是地火勾动天雷的炽烈,还是赤道遭遇冰川的极寒。“你很好,特别好,所以你一定得是我的,连头发丝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