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84500000010

第10章 讲道理说服他 通

不听话的小孩

顶嘴、耍脾气、不理人、霸道、抢别人玩具、当众大哭大闹……三岁的孩子不听话的行为越来越多,有时还故意搞破坏,不少爸爸妈妈都被三岁的孩子折腾得筋疲力尽。讲道理、用爸爸妈妈的威严镇压、冷处理、惩罚等各种方法都试过了,可孩子依旧是那个不听话的小孩。

三岁的孩子到了人生当中的第一个叛逆期,与爸爸妈妈作对似乎是他们最乐此不疲的事。爸爸妈妈告诉他该睡觉了,他还在那津津有味地看动画片;爸爸妈妈说快点起床,要不去幼儿园就迟到了,他却在床上磨磨蹭蹭不起来,要不就大哭大闹不去幼儿园;爸爸妈妈教育他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玩具,他却看到别人的玩具就和别人要,别人不给就强行抢过来……

三岁的孩子语言能力不断增强,与爸爸妈妈顶嘴成了家常便饭,有时还能讲出道理来。爸爸妈妈让他把玩具收起来再去玩别的,他却说“我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收拾玩具”,然后就去看电视了,爸爸妈妈让他收完玩具再看电视,他大喝一声“你干涉我自由”;午睡起来,爸爸妈妈让他赶紧穿衣服好早点去奶奶家,他却说“奶奶家又跑不了”,你再催他,他就说“奶奶经常叫我做事情要慢慢来,不能着急”……这就是爸爸妈妈经常给孩子讲道理的后果,他会反过来把这些道理讲给你听。

面对不听话的小孩,气急了的爸爸妈妈通常会采取叫停、最后通牒甚至责骂惩罚的方法来对付这个令人头疼的小家伙。但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都失败了,就算爸爸妈妈用自己的威严迫使孩子嘴上承认了错误或自己说出了你给他讲的道理,但他们的心里是不服气的。讲不进孩子心里去的道理是不会有任何作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明知道这些道理,却重复犯同样错误的原因。

三岁孩子能听懂道理

孩子不听话,刚开始时爸爸妈妈还与其讲道理,却发现很多时候给孩子讲道理就如同对牛弹琴,到后来,索性就不再给孩子讲道理,而是直接命令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不少爸爸妈妈认为,三岁的孩子还太小,听不懂那些道理,与其费劲唇舌和他周旋,不如直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其实,不是孩子听不懂道理,而是爸爸妈妈给孩子讲道理的方式和时机不对。

三岁的幼儿其思维模式已经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三岁以前的幼儿思维主要是动作思维,即思维是通过实物,伴随着动作来实现的,从动作到动作是这种思维的突出特点。比如,一只小皮球滚到了台子下面,不是先动动脑筋,想办法去取,而是马上趴下,钻到台下去拣。

随着经验的积累,三岁的孩子动作思维逐渐减少,形象思维不断增强,能借助物体形象或表象来思考。三岁的幼儿虽然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但已开始摆脱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并且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

所以,利用因果关系等方式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是能听得懂的。由于三岁的孩子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变得叛逆、有主见、不听从爸爸妈妈“指挥”,这时候的他们内心要求大人将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有尊严、有能力的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只会吃饭、睡觉、玩的小宝宝,此时的他们对大人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渴望能像大人一样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活。因此,爸爸妈妈可以利用孩子对大人世界的好奇心来给孩子讲道理,告诉他这就是我们大人世界的规则或道理,利用这样的方式和三岁的幼儿打交道,效果通常都会比较不错。

另外,孩子三岁时就该培养他社会规范了。三岁的孩子开始从家庭这个小群体走向社会这个大群体,开始了他的社会化过程。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事理、懂规矩无疑能够使他拥有良好的处事能力,能够在社会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见,给孩子讲道理是促进孩子社会化的有效手段。

怎样用道理说服三岁的孩子

很多爸爸妈妈都尝试过给犯错的孩子讲道理,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磨破了嘴皮,孩子依旧照错不误,有时犯了错还能将你说给他听的道理头头是道地说一遍,但说完了接着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已经知道,孩子不是听不懂道理,而是爸爸妈妈给孩子讲道理的方式和时机不对。

试问,有多少爸爸妈妈是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每天没完没了、滔滔不绝地给自己的孩子讲道理呢?很多爸爸妈妈都觉得孩子小,给他讲一遍道理他肯定记不住,于是就不停地在孩子耳朵跟前叨叨那些大道理,但结果是,孩子记住了这些道理,却照样犯错误。爸爸妈妈就很纳闷为什么孩子明明知道却仍旧犯错误呢?

其实,小孩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给他说过几遍的话他一般都能够记住,不需要爸爸妈妈天天耳提面命。说得多了,孩子心里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是逆反情绪,爸爸妈妈越说,他就越爱犯同样的错。况且,大人知道的道理比孩子多很多,但还是会犯错误,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呢?知道而做不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孩子这时需要的不是爸爸妈妈的那些大道理,而是需要爸爸妈妈的理解和包容,他们的长大需要时间。

所以,爸爸妈妈不要总是重复地给孩子讲同一个道理,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正确的时机来教育孩子。讲道理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在孩子情绪良好、亲子沟通氛围良好的时候来讲,如果亲子之间有矛盾敌对情绪,那么再好的金玉良言,孩子也是听不进去的。

给孩子讲道理切忌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比如孩子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自己想玩,可借的玩具他玩了好长时间还没玩够,玩具的小主人只好伸手去抢自己的玩具,这时候自己的孩子就会大哭大闹,如果此时你给他讲道理说“玩具是别人的,不是你的,你要把玩具还给别人”,估计他不但不会停止哭闹,还会说玩具是自己的。此时的孩子完全陷在自己的情绪当中,已经不顾事实了,你给他讲再多的道理都没用,他一句都不会听的。你不妨把他抱回家或抱到别处,拿他喜欢的另一个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等他情绪平静下来的时候再根据情境给他讲道理,比如这样说“龙龙你的小汽车好漂亮啊,跑得真快,一会儿我们拿到楼下给别的小朋友玩好不好?”他可能会说行,你接着说“那别的小朋友一直玩不还给你行不行呢?”他这时候肯定会说不行的,这时你就可以给他讲道理了:“那你刚才拿别人的玩具玩了那么久不还给人家对不对呢?”孩子听完你的话可能会低头不做声,不要非逼着孩子认错,只要他知道自己错了就可以,孩子听进心里的道理比口头上承认错误要重要得多。

给孩子讲道理是要将道理与实际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去体会、总结出道理,而不是向孩子宣布不容置疑的结论。孩子自己亲身体会到的道理自然要比爸爸妈妈直接告诉的结果印象深刻。

借用故事给孩子讲道理是教育孩子的一个好方法。三岁的孩子处于最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爸爸妈妈不必一成不变地按照书上的故事来念,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现编现讲。比如孩子早上赖床不起,你可以给他编一个从前小兔子早上不起床结果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的故事,让他知道赖床的后果他就会乖乖起来的。这个方法能够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化解僵持的局面,还能起到教育作用,爸爸妈妈在孩子专心听故事的时候还可以帮他完成他不愿做的事情。

爸爸妈妈讲道理说服孩子的时候态度也很重要。严厉、不苟言笑的态度无形之中就把爸爸妈妈放到了孩子的对立面,让孩子觉得你是在限制他、强迫他,他自然就会产生戒备和对抗心理。如果爸爸妈妈能处在他的立场、态度温和但语气坚定地和他协商、讲道理,孩子就会很乐意和你交谈,你说的话他也会比较容易听到心里。但在必要的时候和一些特殊的时刻,爸爸妈妈一定要严肃地和他讲道理,不能让自己在孩子心里失了威信,要让孩子知道,有些时候有些事情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同类推荐
  • 高龄孕产全程指导

    高龄孕产全程指导

    本丛书从不同方面详实阐述了当代家庭必备的新婚、胎教、育儿等居家生活知识,集知识性、实用性为一体全面实用的孕育丛书。本册图书为高龄孕产全程指导。
  • 父母应掌握的教子智慧

    父母应掌握的教子智慧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有很多的困惑,例如孩子早恋、学习 不专心、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苦心等等。廖康强编著的《父母应掌握的教子智慧》列举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最应 该懂得的几十种智慧,提供了各种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帮助父母解决这些困惑。《父母应掌 握的教子智慧》内容 简单实用,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本书为“健康全家福,生活礼品书”之成长路上分册。全书共分七章。全面介绍了青春期男孩女孩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饮食营养与身心保健;涉世之初的人际交往、气质修养;以及青春期正确认识两性关系,谨防性病、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青春期男孩女孩健康、快乐成长的好帮手。
  • 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

    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

    这是一本专门为广大家长编写的大众科普读物。《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针对当今社会广大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最为常见并令家长最为困惑不安的一些热点问题,就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应对办法,作了深入浅出的科学解答,以指导帮助家长采用正确的育养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长。《儿童育养热点问题解答》科学实用,通俗易懂,是广大家长的良师益友。
  •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一生

    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一生

    本书从行为、性格、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四个方面深刻剖析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大神乖乖入口袋

    大神乖乖入口袋

    各位妹子们,我想过了这个文可能就是一篇耽美小说了。欢迎同好虽然不知道有没有。一拍,大神乖乖来二拍,大神么么哒三拍,大神乖乖入口袋咦,口袋不够大,栗子帮你换麻袋大神已回收接下来怎么办?扑倒脱衣么么哒~这是个逗逼吃腹黑的故事简介什么鬼都是浮云
  • 管理越简单越好Ⅴ

    管理越简单越好Ⅴ

    简单化是解决管理问题的最佳方法。管理者要力求简单,做好“画饼、画圈、画叉”三方面:方向明确、人才运用得当、制度令行禁止,贯彻到位,将有限的资源效应运用到最好,相信定会终有所成。
  • 我去前面探探路

    我去前面探探路

    玛雅人在探索第二次世界文明时发现,在植物发芽时会产生一种非常巨大的能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人们掌握了这种能量,称之为魔法。整个世界被这种强大的魔法彻底改变,迎来了第三次世界文明,俗称魔法文明。各路英雄为了掌握魔法真正的奥义,共同结成了联盟,谁知故事才在刚刚开始。
  • 双御岳

    双御岳

    本是青梅竹马本是两小无猜,后来却成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江湖柔情并不是那么真实,她可懂?他爱她,她可懂?他可以为了她做任何事,她可懂?她不懂。非常不懂。那么,他亦懂?她恨他入骨,他可懂?她亦爱他深入血液,他可懂?可是,他不懂。谁都不懂,因为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少女少年了。因为,他们不再是对方最清楚的镜子了。双御岳之间的爱情,是死还是生?问他,你要江湖还是美人问她,你要报仇还是爱情
  • 我是你爱过的女孩

    我是你爱过的女孩

    南兮因为搬家,转学到了德意高中,初到德意就认识了凡飞、交好了妃颜、得罪了木森、误会了商榷。一件件一桩桩都处理好了后,却因为同为转校生的席若,闹起了许多乌龙,不是备胎却做了备胎的活,不是小三却挨了小三的骂名,半夜爬进办公室只为了在卷子的一角写全考号,理化课上的积极发言却被当做怪咖礼待,食堂里的饭桌上也是明争暗斗……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时期,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源于拉丁文Risicare一词。Risi之意是由希腊文中的Cliff(山崖)派生出来的,Risicare一词被解释为“在山崖中航行”,意为害怕。从一般意义而言,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 江湖这件事儿

    江湖这件事儿

    独孤儿,被师傅收养的孤儿,过惯了道观的生活,终于有一天离开了道观,独自去闯荡江湖。友情,佳人,身世,一层接一层而来,且看其有如何造化。
  • 恋上问题女孩

    恋上问题女孩

    她是退役军人的女儿,从小就学武打架,是老师心中的问题学生。22岁依旧没恋爱过的处女。他是世代军官的子孙,从小在军营长大,是部队公认的五好军官。27岁还没交过女友的处男。据说两家上代有婚约,被迫再次相亲的她,准备故技重施使用假暴力吓走他。结果那厮更厉害,她三下五除二就被擒住了。某上校不想有太多情感纠葛,某女霸不喜欢被婚姻拘束,一拍即合,以不打扰彼此成活为前提,领取了红本本。可当他回部队以后,她依旧闯祸不断,甚至把一军区大院的人打成残疾。他得令回家,无语地拎着她去部队受训……
  • 有些人在心底从未被遗忘

    有些人在心底从未被遗忘

    十年前刻骨铭心的初恋,在方小初的心中一直无法释怀,她一直被郑子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种内心的牵绊让她不再能轻易爱上他人,直到最后她成了一枚名副其实的剩女。总以为那段经历就此被遗忘在茫茫岁月长河里,没想到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多年后再次重逢,她成了美丽辛辣的外企白领,终日为工作而忙碌;而他成了云游四海的风光摄影师,完成了儿时梦想。两个经历了成长的人再次相遇,不禁让人感慨唏嘘。可一切并不如所想,当期盼的爱情再次来到身边,他们真的还能一如初见吗?他们还能再回到往昔吗?自由随意的郑子衿会为了方小初而改变自己吗?曾经的期许,现实的纠结,终究只是因为,有些人在心底从未被遗忘。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