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49200000004

第4章

【人生智慧】

死读书,读死书。为读书而读书,读的只是死书,就算能倒背如流,也未必真有什么价值,书呆子难免变成老学究。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才是最重要的。更何况书本上的知识再丰富也是有限的,怎能与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相提并论呢?古人不是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吗?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是需要你去读懂它、了解它。在五彩的世界中吸收宇宙的精华、充实自己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人生是一张无弦的大琴,只有妙悟之人才能掌握其中的玄机,也只有掌握了其中的玄机,才能随心所欲地弹奏出美妙悠扬的人生乐章!

诗思野兴出于自然

【原文】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译文】

送别的灞陵桥上会使人诗兴勃发,刚刚低声吟罢,丛林山峰就已经变得诗意盎然。镜湖曲江的水边充满自然的情趣,独自漫步到那里,就会感到山水交映令人陶醉。

【人生智慧】

诗情画意,需要情与景的交融,它在情与景的交汇、心灵与自然的撞击中产生。以情观景则动人,景中有情则动心。单纯的自然蕴含诗情却无法发露,期待着人的解读。心灵没有外物的感动撞击也不会产生诗情。

灞陵诗思既出于天然,又来自内心,送别之地,杨柳依依,千山万水含情脉脉,文思泉涌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须矫情;镜湖曲边生机盎然,独步而往,山川含笑,水映人心,自然之趣油然而生,何需半点做作?自然的无穷魅力需要一颗玲珑剔透的心去解读,诗情画意出于天然又在心头。

学贵有恒道在悟真

【原文】

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长明之灯。

【译文】

只凭一时的意气和兴致做事的人,会随时开始也会随时停止,怎么会是永不后退的法轮呢?只从感情认识出发去领悟道理的人,就会时而领悟又时而迷惑,终究不能成为永远光明的智慧之灯。

【人生智慧】

人若想成为进学的不退之轮或者智慧的常明之灯,就必须不受意兴、情识这些感性的东西打扰。因为感性是个不忠诚的谋士,尽管它有一挥而就的才思,指点江山的魄力,但它也常常把你引上邪径,有时甚至不等开花结果就干脆弃你而去。感性的热情是干柴上的火,响起来毕毕剥剥,但片刻就会烧尽;理智却是沉默的煤炭,能够放出持久的光热。可见热情不及理智来得长远。

从求学问道的角度来看,做学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无穷无尽的,但集中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持之以恒”四个字,而要做到这四个字就必须保持理智的思维和冷静的头脑,感情用事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宽严得宜勿偏一方

【原文】

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译文】

做学问的人要有一份兢兢业业的刻苦精神,又要有一份洒脱从容的人生情怀。如果只一味是克制自己,过着压抑清苦的生活,那么人生就会变得只剩下秋天的肃杀萧瑟而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又怎么能够滋育万物的生长呢?

【人生智慧】

做学问是件清苦的工作,它需要为学者具有坚忍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学问的目的是使人痛苦,真正的学问应该使人感到快乐,应该融入生命的规律,融入人的性情。做学问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快乐的,没有感性的辅佐,任何一种学问都不可能达到至高境界。有兢兢业业的治学之心,却没有潇洒超脱,是纯粹的书虫,他的学问无法融于社会,无法化为现实的力量。既能不失学者的严谨刻苦,又能保持一种率性洒脱的心态,才不会陷入治学的死角,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修德须忘功名读书定要深心

【原文】

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兴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

【译文】

做学问的人应该集中精神,一心一意。如果在提高道德修养时,却在乎自己名声事业,一定不会有真正的造诣;读书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附庸风雅,一定不会深入内心体悟其中真意。

【人生智慧】

读书如果只是为了附庸风雅,那么就失去了读书的真正价值;如果只是把它拿来当作换取“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的敲门砖,那读书就变成了可耻的事。如此读书又怎么能够心无旁骛、学有所得呢?名利之心确实比修学更有诱惑力,就像野草总是比庄稼更容易生长,只有清除这些杂念,知识与道德的良田才可能免于荒芜枯萎;吟咏之乐总是要比著书立说更吸引人,但这只能算是对文学的一种爱好,而不是钻研。

一个真正的学者把知识看得高于一切,做学问来不得半点含糊,唯有收拾精神,并归一路,才能取得精深的造诣。

居官爱民立业种德

【原文】

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佣;居官不爱子民,如衣冠盗;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立业不思种德,如眼前花。

【译文】

读书却不能研习领悟圣贤的真理,就会变成专事写字的仆佣;做官却不能爱民如子,就如同衣冠楚楚的强盗;讲求学问而不重视实践,就像口头念经不悟禅心的和尚;建功立业却不想广积功德,就像盛开的鲜花转眼就会凋谢。

【人生智慧】

读书讲究悟性,最重要的是领会其中的思想精髓,死记硬背不但起不到读书的作用,反而容易造成思想僵化,毫无创造力可言。从政者爱民如子是其本分,为民谋福利是其义务,但如果居高位而不为民谋利,他不只没有功绩,对社会还会有负价值,巧取豪夺的贪官比强盗更加可恶,其带给人民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讲学之人如果没有实践经验,只一味地空口白话,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不过是空中楼阁,经不起现实的风吹雨打。同样,一个成功人士,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为支撑,成功一样如同昙花一现,不会永远留在你的身边。

胸次玲珑触物会心

【原文】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译文】

鸟叫虫鸣无非是大自然传递心声的方式;花红草绿无非是阐明天道的文章。做学问的人心灵要纯净,胸怀要磊落,这样接触任何事物都能够心领神会。

【人生智慧】

天地自然中处处充满物先机趣,只有心灵通透光明,才能对它们真正的心领神会。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用美妙的声音和肢体语言向我们诉说,用她秀丽的山川、辽阔的大地,用她周而复始的运转,传达着它每一秒的喜怒哀乐。每一朵鲜花都是大地的微笑,每一声莺啼都是天空的歌唱。最伟大的作家是最好的读者和听众,他最能读懂自然的语言,并把它转述给世人。世界本身就是一首动人的诗歌,学者和世人都需要最通脱的心灵才能心领神会,为之动容、慨叹。

拙意无限巧象含衰

【原文】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译文】

文章质实才能有长进,道义拙朴真诚才能修成,一个拙字有着无限的意味在其中。像桃花源中的狗吠,桑榆间的鸡鸣,何等的淳朴自然。至于寒潭中的月影,古树上的乌鸦,虽然工巧,却给人一种衰败肃杀的气象。

【人生智慧】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所谓物极必反,看似笨拙的事物未必真的笨拙。因为拙并不等于笨,它是一种对人工的驱除,对自然的顺应。“拙”是一种质朴,一种真诚,而质朴和真诚是最能打动别人的。

最好的文章不是镂金锉玉的堆砌,堆砌的东西只是乍看上去精致,却没有能打动人的真情实感;做学问也是一样,读书没有窍门,勤奋扎实看似是最笨的方法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为人处世也是一样,只要我们出于真,出于诚,出于自然和质朴,就会营造出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花言巧语、阿谀奉承虽然让人很受用,但却也常常会弄巧成拙。

道者应有木石心名相须有云水趣

【原文】

进德修道,要个木石的念头,若一有欣羡,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著,便堕危机。

【译文】

修身养性追求真理,要有像木石一般冷静坚定的意志,如果一旦有了对世俗羡慕的念头,就会落入充满欲望的境地;救助苍生治理国家,要有行云流水般淡泊的情怀,如果一旦有贪恋富贵荣华之心,就会陷入充满危机的深渊。

【人生智慧】

古人进德修道讲求专心静心,俗话说“东看老鸹,西看燕”,终究难成什么气候。“具木石心”,始终专一坚定,矢志不渝,才能学有所成。

物欲是引诱心思离开道德学问的毒蛇。无论是古之为官,还是今时当政,保持淡泊的名利之心,不为财富权力所惑,两袖清风才能把人做得更为高妙。更何况政治斗争十分激烈复杂,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残酷的政治旋涡中,轻则身败名裂,重则身首异处。

因此,为学不受欲所侵,当政不为利所导,才能身处云水逍遥之处,尽得生活真趣。

量弘识高功德日进

【原文】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译文】

人的品德是随着气量的宽宏而提升的,而人的气量则是随着人的见识的增长而更为宽宏的。所以如果想要使自己的品德获得提升,就不能不使自己的气量变得更宽宏;而要想使自己的气量更加宽宏,就不能不增长自己的各方面的见识。

【人生智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有大海般宽阔的胸襟,就要有融汇百川的度量。道德之舟的提升需要有大海般宽广的胸襟,而宽广的胸襟是不断吸纳宇宙知识的结果。无知的人因为别人犯一个错误而莫名惊诧,知识渊博的人却知道每个人都很无知。圣人都有包容天下的度量,一个没有度量的人,很难体味到道德的真意。度量更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大器的标志,小肚鸡肠的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情斤斤计较,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去运筹帷幄、指点江山呢。

有了高深的学问待人接物才有远大眼光,眼光远大做事就不会发生谬误,处世也就不会有过与不及的缺憾。因此,想成大事必须要有大量,要有大量就必须使自己的知识更加充实丰富。“德随量进,量由识长”就是这个道理。

外伤易医心障难除

【原文】

纵欲之病可医,而势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译文】

放纵情欲的毛病能够医治,但固执己见的毛病却不好医治;人事物力的障碍可以消除,但义理和品德上的障碍却难以消除。

【人生智慧】

“外伤易医,内伤难治。”外在看得见的东西总是好处理的,可人内心看不见的想法就难以琢磨了。正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做人无法通情达理,是因为心中有个自以为是的魔障。对待外界的障碍,只要用心就能扫除,心中魔障却有太多的内应深藏于思想,使你难以对它大动干戈。

做人处事不能固执己见,只凭经验和教条做事会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障碍。障碍不除就会影响到你的办事效率和人际关系。而要驱除它别人是帮不上忙的,因为它长于你的内心深处,一碰就会痛彻心扉,只有自己痛下狠心才能将其连根拔起。

我见害心聪明障道

【原文】

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

【译文】

名利和欲望不一定都会戕害人的心性,自以为是的想法才是戕害本性的最大祸源。声色之事不一定就能妨碍道德,自作聪明的行为举措才是破坏道德的最大障碍。

【人生智慧】

名利、欲望、声色的诱惑虽大,但一个人只要意志坚定,这些外物便起不了任何作用。所以说戕害人性的祸源不一定是外物,有更多时候是来自于人的偏执和狂妄。“聪明反被聪明误”,想法偏私狂妄的人往往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偏执己见而听不进任何违逆的言论。这样的人如果当权,往往会成为一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不仅行事全凭一己之喜好,而且心胸狭隘、顽固不化,没有容人之量。试想,当一个人的心灵受到本身邪妄的想法荼毒至此时,那原本善良的本性能不变质吗?

物出天然意适无事

【原文】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雕琢,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译文】

心中偶然领悟的意境就是一个最佳的境界,事物是天然形成才能显出真正的机趣,如果刻意增加一点人工修饰,情趣就减少了。白居易说:“无事可想时心情最舒畅,自然吹来的微风才最清爽。”他的话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

【人生智慧】

天然的美才是真美,不假雕饰才能意趣天成。写诗作赋也是一样,灵感来时要抓得住,若只一味闭门造车,堆砌藻饰,即使满眼繁华,也难免缺乏生气。而诗人的风流高雅,在于他能读懂平淡的生活,每一缕空气都使他感到新鲜,每一次太阳升起在他眼里都与昨天不同。那些每日故作赏花弹琴、咬文嚼字的人,只能证明自身的庸俗和诗意的匮乏。

美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来到身边,又会在不期然时离去,如果只是埋头苦读,或忙于雕琢,就会与它擦肩而过。

手舞足蹈心融神洽

【原文】

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译文】

真正会读书的人,要读到手舞足蹈心领神会时,才不会陷入文字的陷阱;真正会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全神贯注物我相容时;才不会拘泥于事物表面的现象。

同类推荐
  • 周易全鉴

    周易全鉴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通过设卦观象,描绘自然造化的奥妙,进而阐释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是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和启发智慧的至高宝典。时至今日,《周易》对我们的工作生活依然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管你为政、治企、从军,抑或只是个普通人,都能从《周易》中聆听到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教诲,让你受益匪浅。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较研究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热门推荐
  • 众仙之仙

    众仙之仙

    ·盘古死后,留一天地令。天地令分裂为八,镇守八方。其中之一,吸天地之灵气,转世成人,名为陆炎,乃盘古传人,得到“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乃是孕育天地万物的盘古之灵所变,蕴含法力无穷。·陆炎所在的国家被灭之后,踏上修真之路。之后,其他七块天地令,也相继转世为人,与陆炎争夺“天地之心”。·陆炎会有怎样的奇遇?能否成为这众仙之仙?=============================================================|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众仙之仙读者交流区】QQ群:242142687(期待您的加入)
  • 人魔一瞬间

    人魔一瞬间

    一个惊天的阴谋,分不清是敌是友,是谁在操控着这一切,又该如何超脱。
  • 佛心虚塔之不死恋人

    佛心虚塔之不死恋人

    一个一千多年前的神秘禁制,引发了传说中的僵尸与不死猎人之间的千年以来的纠缠。传说,盘古开天地,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批人类,他们不老不死,有着掌控森罗万象的力量,是世界的主宰,也是人们口中的神。而僵尸则是吸取了神的心血而异变的,他们吸集天地怨气,以怨为力以血为生,不老不死,不生不灭。而不死猎人则是神使,降临人间消灭在人世为非作歹的僵尸。可当这一切不过是一场骗局,不死猎人是命运最好的棋子,为的是消除自己最大的敌人。不老不死的僵尸和不死猎人不过事实世界上最可悲的生物。她不过是二十一世界一个平凡的女孩,奇怪的病原来只是一个封印
  • 狼王白尾

    狼王白尾

    狼王为了狼群甚至牺牲生命的短篇故事,与别的文风不同这是一篇动物小说
  • 轮回有缺

    轮回有缺

    许木:有个叫君言若的家伙,写了本小说。元芳,你怎么看?元芳:此名必与“诺”字,有莫大的关联。许木:在小说中,作为主角的我,本是坐时光穿梭机进行穿越的,却出现了意外。元芳,你怎么看?元芳:此中必有重大的隐情。许木:我竟穿越到了传说中的幽冥地府,但又很快离开了,去了个叫灵修界的神话世界。元芳,你怎么看?元芳:此间必有天大的玄机。许木:许多读者心中疑惑,如何能看出其中的隐情和玄机。元芳,你怎么看?元芳:此法不难,只需叫他们轻移鼠标,将光标放于右边‘点击阅读’四字之上,再按下左键,便可很快查出其中隐情,明了其中玄机。
  • 末路镇长和他的情妇

    末路镇长和他的情妇

    野心勃勃,风流成性的镇长,追逐权力和美色,陷于反腐风暴中,百姓唾弃,情妇疏远,更被一情妇敲诈,走投无路下,设计阴谋杀害了情妇,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在抗洪抢险中人为落水“牺牲”而变成了抢险英雄烈士,令人义愤填膺,甚感荒唐。
  • 鬼钦差

    鬼钦差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因为他们很飘渺,所以人们总是喜欢潜移默化的将他们归结为道听途说的谎言,比如说鬼。三次踏进阴市的我,彻彻底底的相信了他们的存在。嘘,小声点,也许现在他们就在你背后......
  • 在无限世界中称王

    在无限世界中称王

    我叫云飞,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个无限征战系统!我与这货签约了,开始了无尽世界的无尽征战!每到一个世界,我就能获得这个世界的巅峰力量!在神雕世界,我与死而复生的独孤求败论剑,批量养殖菩提曲蛇!在洪荒世界,我与众神说道,与盘古为兄弟!一脚踩死只蜈蚣,收伏羲女娲龙凤做徒弟!在爱情公寓世界,我当上了人生赢家,统一八方。——本书从开头无敌到结尾,新人新书,求的就是收藏与人气!看到了这里之后,推荐票什么的快快投过来吧!至于收藏是什么?手机版不是有一个加入书架的按钮吗?点一下就行了!讨论群:③⑦⑦⑥②③④⑦⑦
  • 太湖边的林庄主

    太湖边的林庄主

    天龙重生,还是个富家子弟,只不过,这个富家子弟还得造反。百姓说我是好人,因为我喂养他们,不叫他们挨饿;朝廷说我是坏人,因为这大宋的税收少说有两成与我有干系,他们不敢动我,生怕出事;至于他国,爱恨由他,与我有什么关系?有钱给我就成。现在,我累了,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一看这天下英雄,看一看这人生百态。
  • 我家山顶连接着异界天空

    我家山顶连接着异界天空

    无数空间位面的碰撞,出现了一条时空裂缝,杨帆承包的山林上空连通了异界天空。七彩的雨,奇异的生物,各种各样的无价之宝,顺着时空裂缝源源不断而来。有了这些异时空的东西,他养的鱼火了,水果口味独特,种的菜供不应求,独家秘制的杨家蚊香,彻底让蚊子消失……从此,那个落魄在家的大学生,成了村里,镇里,县里,市里,省里,直至全国有名的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