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49200000018

第18章

换言之,任何人都不能自外于理法,尤其读书人更应养德,恪守理法,否则行径便会流于荒诞。而讲求志节与义气的人如果不守理法,则表现在外的行为就会流于鲁莽,变成所谓的意气用事。

所以,唯有同时具备高尚的品德,一个人的学问和志节才有意义。

文华不如简素谈今不如述古

【原文】

交市人不如友山翁,谒朱门不如亲白屋;听街谈巷语,不如闻樵歌牧咏;谈今人失德过举,不如述古人嘉言懿行。

【译文】

与其和市井商人结交往来,不如和隐居山野的老人相交来得快乐;与其攀结富贵豪族,不如亲近布衣百姓更为真切。与其谈论街头巷尾的是非议论,不如多听一些樵夫的民谣和牧童的山歌;与其批评现代人不守理法等过失,不如传述古圣先贤的有教育意义的格言善行。

【人生智慧】

人们在相处交谈时,大多脱离不了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例如老师们谈教育、政治人物谈政策、家庭主妇谈家庭琐事,而名利场中的人,谈论的便是现实利益。所以,如果结交以功利为目的的市井之徒,所听到的就大多是逐利的俗事,与其如此,倒不如结交无计算之心的山中隐士,听他们笑谈人间仙境。同样,富贵豪族所谈的多是有关功名利禄、竞逐权势之事,当然不如但求生活安定的平民百姓;而街头巷尾的是非议论,也不如樵歌牧咏来得悦耳。

更何况论人是非者即为是非人,随时都有招惹祸端之虞,与其如此,不如讲述古人的嘉言懿行,作为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不仅可以远祸,还能提高自己的修养。

修身养德事业之基

【原文】

德者事业之基,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者。

【译文】

高尚的品德是一生事业的基础,就如同兴建楼房一样,如果没有坚实的地基,就绝对无法建筑坚固耐久的房屋。

【人生智慧】

道德是人生所应遵循的理法,如果不遵循理法,人类社会将变成怎样呢?人将纵欲而为,然后由此生起祸端。道德理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做人的根本,必须做好这个根本,做出来的事情才能合情合理,否则就算拥有再好的学识或再大的本领也没有意义,甚至还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祸患。我们不得不承认,道德规范往往比起法律具有更大的约束力,它可以说是维护正义的最后防线,正因如此,有些犯错的人会因受不了道德良知的谴责而投案。

总之,对现代社会来说,有些道德要求或许已经陈旧不再适用,但其精神仍值得取法,高尚的道德仍然是人们应该崇尚和追求的。

无事寂寂有事惺惺

【原文】

无事时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时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译文】

人在闲居无事的时候,心情最容易陷入昏昧迷乱的状态,这时应该用平静的心情来加以警觉;而当人有事忙碌的时候,性情最容易陷入冲动状态,这时应该保持冷静沉着来控制浮躁的情绪。

【人生智慧】

曾经这么试过吗?假日的时候待在家中,什么事都不做,连音乐也不听,就这样呆呆地静坐着。你会发现,不用多久时间,人就会感到昏昏欲睡,结果难得的假日会在似睡还醒的昏昧状态下度过。所以,当人闲极无聊的时候,最容易心生懒散,而变得意志消沉。反之,当人有事忙碌的时候,精神也会变得亢奋,此时情绪最容易浮躁,不易保持沉着冷静,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反而错误百出。

所以,闲居无事时,仍应该保持警觉之心,不要让心情陷入昏昧状态;而事务繁忙时,则应该保持冷静,以免急躁误事。

不可轻诺不可多事

【原文】

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

【译文】

不能因为心情愉快就轻易许下承诺,不能借着醉意就乱发脾气,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就惹是生非,不能因为疲惫懒惰就有始无终。

【人生智慧】

不轻诺、不生嗔、不多事、不倦怠这“四不”是做人的最基本原则,因为轻诺、生嗔、多事、倦怠四者是人们最常犯的错误。换言之,人们最容易因为外界的影响而犯下轻易许诺、借酒发怒、冲动滋事及怠惰疏懒等错误。有许多憾事的发生,都是因为犯了上述错误而导致,例如最常发生的青少年斗殴事件,其中不乏原本是好友聚会,却因口角而反目的情形,然探究事发原因,往往都是酒后一言不合而冲动滋事,本来乘兴而往却只能败兴而归。

如果当事人能做到“四不”的原则,即使话不投机,也能控制情绪,而不致以如此不堪的局面收场了。

乐贵真趣景不在远

【原文】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译文】

能获得趣味的活动不在多,只要有一个小小的池塘和几块奇岩怪石,山水景色的意境就已经俱全;能领会大自然景色的地方也不必远求,只要坐在竹屋茅窗下,清风拂面、明月照人,心胸自然旷达辽阔。

【人生智慧】

所谓“乐贵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远”,任何事物无不自成天地,如果能以活泼的心来看待,哪怕只是盆池拳石,也能体会到自然景色的真趣。可惜人们往往执着,总认为要调剂身心就非得置身于名山大川之间,事实上如果一个人心思不静,就算让他身临其境也无法获致宁静。反之,如果拥有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情趣,那么则不必遗世独立,就算结庐在人境,也能领略自然真趣。

所以,要怡情养性何必舍近求远,只消求诸自己胸中,心中若有天地,同样能获得无穷真趣。

恬淡适己身心自在

【原文】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译文】

听任他人去争名逐利,但不因为别人醉心名利就疏远他们;恬静闲适是为了顺应自己的本性,但不因此而夸耀自己清高,不沉迷于名利的竞逐。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为一切的物欲所羁绊,也不为空虚寂寞所困扰,能做到这样就能使身心自由自在了”。

【人生智慧】

不为外物所迷、淡泊名利的高洁之士向来为人敬重,其实恬静淡泊乃是顺应自己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值得标榜的。只是许多人并非真正安于恬淡,历来就有不少人靠博取清高的美名,进而求仕,恬淡成了他们通往成功的阶梯,那么恬淡也就变得可悲了。人生存于现实社会之中,不可能离开外物而生活,许多引导人们摆脱外物羁绊的道理,事实上都是虚无的道理,目的是使人免于外物的诱惑,而能保住本性。

人要领悟真性,就必须在摆脱包括引导修行的虚无的道理等一切障碍后,身心才能真正自由自在地在这法空混沌世间生存下去。

忙不乱性死不动心

【原文】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得破。

【译文】

在事务繁忙的时候,要想能保持冷静而不至于乱了理性,就必须在平时培养清晰敏捷的心神;而想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不产生恐惧之心,就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对人生有所彻悟。

【人生智慧】

只有已经彻悟人生的人,才能做到“不乱性、不动心”,历来许多贤能之士都拥有这般豁达胸襟,生死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很自然事情,面对死亡他们从容以对。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诸葛亮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话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震撼着千百年来的人们,使人们在崇敬他们高尚人格的同时,更加钦佩他们的洒脱与淡定。

古人所留下的嘉言懿行足可取法,也启发我们要从平时的修养中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善操身心收放自如

【原文】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译文】

白居易说:“不如放任自己的身心,听凭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晁补之说:“不如收敛自己的身心,静静地使自身归于寂静。”过分放任身心的人会流于狂妄自大,过度收敛身心的人会过于枯燥乏味。只有善于掌握自己身心的人,将控制权把握在自己手里,收放自如、随心所欲。

【人生智慧】

人的命运和身心应当靠自己来掌握,把柄在手,也就是主动权在你手里,你才可以自在处之。做自己的主人,而不要做道理的奴隶,处处要有权衡有变通。所有走上极端的东西都不可能是正确的。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关键在于度的把握。

操持身心同样需要适度,一味放纵,人就会狂妄,像旷野里的灌木,杂枝丛生,难成栋梁。过分地约束自己,则过于死板,伤及树干,使天性受到损害。当收则收,当放则放,与世沉浮,才能掌握自己的身心自由,摆脱种种无谓的烦恼。

去思苦亦乐随心热亦凉

【原文】

热不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译文】

根本不必特意驱除夏天的暑热,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能使身心清凉;也不必去勉强驱赶贫穷,只要能消除对贫穷的忧愁,就能使心境常处在安乐窝中了。

【人生智慧】

常言道“心静自然凉”,这是佛家所提倡的修行功夫,对此修炼达于炉火纯青境界者,就能不受外在环境的影响,除文中指出只要消除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能使身体常处在清凉台上之外,在面临他人的恶意抨击时,这种修行功夫也能化尖如利箭的攻讦恶语为软钉,使其无法伤及自身。

至于贫穷,要看人们用什么立场来界定,这完全是观念问题,例如安贫乐道的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或许在外人看来他是穷困的,但他自己却感到充实而富裕,原因正是其心不为贫穷所累,精神充实,内心才能常保安乐。

卧云弄月超尘拔俗

【原文】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译文】

在芦花纷飞之下,以白雪为床、浮云为帐,可以吸收天地间的自然精气,保全一分宁静;用竹叶做酒杯,一边吟啸清风,一边玩赏明月,可以摆脱红尘俗世的繁华喧闹。

【人生智慧】

作者在此勾勒出一幅神仙般的隐居生活,那种充满雅趣的生活,是忙碌的现代人理想的生活蓝图。人们花费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打拼,为的就是将来能享清福,很多人常说“将来退休后要远离尘嚣”。其实只要愿意,平常就可以接受大自然的陶冶,来荡涤自己一身的尘气。再者,也可以用“心”去贴近大自然,不一定非得拘泥于形式。

换言之,如果心灵保有一分宁静的气息,即使置身在纷扰的尘世,也能心旷神怡,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诗句最能呈现这种雅趣。

心无风涛性有化育

【原文】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译文】

只要心中没有烦恼,所到之处就都是青山绿水的祥和景致;而只要本性中保有化育万物的爱心,则举目所见无不是鱼游鸟飞的悠然景观。

【人生智慧】

犹如佛家所说,升往天堂或堕入地狱,全系乎一心。当人思虑澄明,心中没有烦恼,不为欲念所惑的时候,便升往天堂。反之,为物欲所惑而心生烦恼之际,便堕入地狱。天堂或地狱只不过在人的一念之间,痛苦与快乐只在乎人心,欲望是将人拉入地狱的恶魔。

由此来看,人如果想不被烦恼所困扰,就必先去除欲望。如何能办到呢?凡事知足随缘、不强求,不受外物的束缚与牵绊,就可以令人免于烦恼、消除烦躁,并使人获得真正的人生乐趣。

心境恬淡绝虑忘忧

【原文】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须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译文】

人的心中有一个真实的妙境,不需要美妙的音乐就能使人感到闲适愉快,也不需要焚香煮茶就能让人感觉清新芳香。这是心念澄净、心境虚空,同时忘却忧思愁虑、解脱形体束缚之故,所以才能自如地悠游在妙境之中。

【人生智慧】

世人千方百计追寻的美妙境界,其实就存于自己的心中,只要你心无挂碍,自然就能得到,根本无须向外索求。但很多人以为,要求得让人身心无拘无束的妙境须向外求,所以,希望宁静的人往往避开人群,到深山里去寻求安静;想要断绝欲念的人,选择出世修行。这样做的结果也许暂时能获得心灵的安宁,但如果心中物欲不除,时间久了反而会觉得枯寂和寂寞难耐,甚至适得其反、变本加厉。

其实,只要断绝俗世的名利与物欲,保持意境空灵,就能摆脱所有的烦恼,使自己悠游在生活的乐趣之中。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

【原文】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躔,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译文】

是否能摆脱世俗的烦恼,完全取决于个人之心念。如果能真心领悟,就是屠户酒肆也会变成极乐净土;否则,纵然喜好清雅,与琴鹤花草等为伍,魔障终究还是存在。俗话说:“能够摆脱尘世才能进入领悟的境界,不能悟道的僧人和凡人并无不同。”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

【人生智慧】

人的存心,是决定自己是否能自诸多痛苦中解脱的关键。存心不明一切只是空谈。只要能够彻悟,不论外在环境如何,都跟置身极乐净土一样。反之,如果无法看透尘世,就难免受到杂念的侵扰,无法静下心来。即使一琴一鹤、一花一竹的清雅嗜好也沾染了尘心,又如何能超然物外、修得正果呢?

同类推荐
  • 韩非子智慧讲堂

    韩非子智慧讲堂

    本书分为: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等。
  •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我是谁:意象对话解读自我

    本书内容包括: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意象对话技术两部分。心灵的领域浩翰无比,远不是大海和星空可以比拟。只有更了解心灵,我门才能知道什么是人真正需要的,才能知道如何减少贪婪、仇恨和不明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心灵是最幸福的事情,可以让每个挣扎于心灵障碍中的人,早日走出自我迷宫。 本书共分二部分,十二章,通过对意象对话技术的理论阐述以及意象对话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系统地就心理咨询与意象对话技术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本书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士参阅。
  •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儒教的使命:胡适谈国学

    适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学问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与陈独秀、鲁迅等并称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其思想和学说在中国现代思想界、文化界都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国大陆,公众对胡适的思想观点及其在中国现代史上的意义缺乏了解。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界、学术界对胡适思想的介绍和研究日益深入,对他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有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本书是关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关系的论文集,书中主要体收录了:《浅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管理刍议》,《浅析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解决建议》等文章。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十字印章

    十字印章

    波光粼粼的金角湾,帝国最繁荣的海港。这里是曾世界的中心,双头鹰翱翔于马尔马拉海。然而万城的皇后陷落了,东罗马帝国的荣光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穆罕默德的后裔成为了新的主人。而我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清风徐,此一生

    清风徐,此一生

    她是亡国公主,他是亡她之国的皇子。他出身卑微,身不由己,可还是受到了她的报复。他不曾想会爱上她,她也不想会为他沉沦。深宫之中,它成为皇帝,终是为她凉了心,终是冷落了她。她受尽凌辱,尽知真相,放下了仇恨,与他双宿双栖。
  • 红警之末日征途

    红警之末日征途

    站在围墙上面,看着远处奔袭而来的尸群,如果在来一次,我一定不会手贱去填哪问卷调查
  • 家养小妲己

    家养小妲己

    自从家里住着妲己,从此林曜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来自四面八方的美女,校花,御姐,女总裁,邻家小妹,纷纷找上林曜,“林曜,晚上有妖怪,我一个人怕!”
  • 绝世妖娆:纨绔王妃太嚣张

    绝世妖娆:纨绔王妃太嚣张

    她,本是21世纪金牌杀手,却因一场意外的刺杀,阴差阳错穿越到了一个玄幻大陆——典雅大陆。在异世又如何?她照样给你混个风生水起!晋级难?你来看看她!神兽少?你再看看她!看她怎样以最霸气惊艳的姿势,壁咚调戏撩美男!看她怎样以一双纤纤素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彼岸花,开彼岸绽。此岸心,自仿徨。千年轮回,花开无叶,叶生无花,花叶永不相见。他与她,谁又爱错了谁?
  • 刑事证据学原理

    刑事证据学原理

    本书抛砖引玉,以期填补相应研究空白,促进省内证据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法官庭审研究等学科研究跟上国内研究的步伐。同时,将理论研究与法官实务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法学教育发展和诉讼理论研究。
  • 穿越重生之废材逆天

    穿越重生之废材逆天

    她,不料穿越到异世大陆人人皆知的废物夜梦蝶之身。再次睁眼,她已不是原来的她,又岂是当初唯唯诺诺的废物?她想杀的人没有一个活下来的,也没有人可以结了她的命,即便天要亡我,我也不介意逆了这天!但既然上天不让她死,给了她梦寐以求的斗气。且看她如何将受尽的欺辱如数奉还。
  • 快穿之童话vs故事

    快穿之童话vs故事

    本文由多个温馨小故事组成,有关于青春的,温馨的,友情的……第一个故事,暖心的青涩暗恋篇。第二个故事,未定……每个故事独立,更新不定时,但绝不会弃文。(简介不定时更新)
  • 陪着孩子长大

    陪着孩子长大

    160则温馨的小故事,160则爱的叮咛。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站在家长和老师的角度,告诉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塑造孩子理想的人格,如何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
  • 降临异位面之绿侠

    降临异位面之绿侠

    穿越之后,我居然变帅了!这高大威猛的身材,这刀刻斧雕的肌肉,这英俊潇洒的长相,这地位显赫的家世,啧啧,想不到朝夕之间就从屌丝变男神了?!不过还有一个小问题,请问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的名字会是哈利·奥斯本?(虽然大背景是漫威世界,但实际上就是个大杂烩,还有就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时间线,所以大家就别纠结这个问题了,最后就是人物方面会多多少少的加入一些原创设定,大家也别太较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