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27500000014

第14章 读《史记》札记(4)

无为是智者的豁达

太史公说:老子所尊崇的是道,他讲究虚无,他主张以无为来对待世间的一切变化,所以他的著作言辞恍惚,不易读懂。

其实,老子说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事都消极不做,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攻方向(往往是唯一的方向);是“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觉悟;是“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的境界。

古今中外,大凡执著于自己人生理想,最终做出一番事业者,肯定都有所不为。譬如,他们也许在生活上不讲够,但他们讲求人生意义;他们也许不懂得驾驶汽车,但他们懂得驾驭人生;他们也许不了解时事,但他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们也许不会买菜做饭,但他们会搞科研写文章;他们也许不合群,但他们善于独处;他们也许赚不到多少钱,但他们能找到人生宇宙的真理;他们也许一生都过得穷困潦倒,但他们普度众生。他们不是不知道生活技巧的重要,但他们明白自己的爱好更重要;他们不是不知道人际关系的重要,但他们明白自己的钻研更重要;他们不是不知道和光同尘的重要,但他们明白自己思想的自由更重要。所以,他们常常都活在自己的思索里,活在自己的想象上,活在自己的天地中。全情投入,全力以赴,甚至用尽毕生的精力扑在事业的追求上。他们不愿意或舍不得把人生有限的资源,投放在意义价值更小甚至是无谓、无聊的事情上。正因为他们有所不为,才有所作为,最终成为了或是思想巨擘,或是政治领袖,或是科学巨子,或是艺术明星,或是工商巨头,或是传奇英雄等。

古代西方哲学家说:“如果你想要心中宁静,少做事。”古罗马的帝王玛克斯·奥勒留接着作进一步的解读:“但是只做必须之事,只做宇宙一分子的理性所要求的事,只按照它所要求的去做,这不是一个更好的格言吗?因为这将不仅因做很少的事而获致心中的宁静,而且还可以因为做得适宜而获致心中的宁静。我们的言与行,什么都是不必需的,如果一个人知所节制,当然可得较多的闲暇、较少的烦恼。所以遇有机会不要忘记问你自己:‘是不是不必需的事情之一?’但是我们不仅要减少动作,不必需的思想也要删灭——因为减少妄念,不必需的动作也就无从而生。”这段话实在说得非常深刻且富有哲理。

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在人生的竞技场上,没有一个人能摘取“全能冠军”。

智慧

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跑来对曾参的母亲说:“你儿子曾参杀人了。”他母亲听了继续织布不止,根本不相信。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来对她说:“你儿子曾参杀人了。”她还是照常织布,不理他。又过了一会儿,再有一个人来对她说:“你儿子曾参杀人了。”曾参的母亲一听扔下了梭子,跳墙就跑。

人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曾参的母亲毕竟缺乏智慧,不是智者,所以才被那三个人的谣言吓成了那样。那何为智慧,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呢?

在佛经中,经常可以看见“般若”一词,这个词其实是梵文Prajna的音译,又译为“波若”,意思就是智慧。苏格拉底说:“美德即智慧。”柏拉图也指出,智慧本身是善。王小波认为,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具有自足的价值,那就是智慧。他所说的智慧,就是指一种从事自由思考并且享受其乐趣的能力。林清玄则说:“智是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慧是抉择与判断的能力。”不过,一个人有了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还不能缺少领悟的能力;一个人仅有抉择与判断的能力还不够,还要有践行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观察、思索和领悟的能力为智;判断、抉择和践行的能力为慧,概括起来说,智慧就是思想力和行动力所形成的一种合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容易把智慧与聪明混为一谈。有智慧的人当然聪明,但聪明的人却不一定称得上有智慧。周国平说:“智慧和聪明是两回事。聪明指的是一个人在能力方面的素质,例如好的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反应灵敏,等等。具备这些素质,再加上主观努力和客观机遇,你就可以在社会上获得成功,成为一个能干的政治家、博学的学者、精明的商人之类。但是,无论你怎么聪明,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你的成就终究谈不上伟大。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古到今,聪明人非常多,伟人却很少。智慧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一种人生觉悟,一种开阔的胸怀和眼光。一个人在社会上也许成功,也许失败,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会把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够站在人世间一切成败之上,以这种方式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叔本华有句话说得好:“倘若一个人着眼于整体而非一己的命运,他的行为就会更像是一个智者而非一个受难者了。”

古罗马宫廷大臣塞内加的话更具体,面对功名富贵时他说:“我把命运女神赐予我的一切——金钱、官位、权势都搁置在一个地方,可以让她随时拿回去而不干扰我。我同它们之间保持很宽的距离,这样,她只是把它们取走,而不是从我身上强行剥走。”面对人生的挫折时他说:“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都催人泪下。”

面对官场失意,甚至被暴君尼禄命令其自杀,同伴们为其痛哭时他也从容问道:“你们的哲学哪里去了?”毫无疑问,塞内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也正是智慧,使他洞察世事、洞悉人性、洞明人生,从而对人生所面临的一切际遇始终能泰然自若。而仅有聪明的人,是无法达到这种人生境界的。

如何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呢?哲学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城》中说:“智慧的研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沉思性的,即对自然的起源及纯粹真理的研究,以毕达格拉斯为代表。另一种是积极性的,关注生活行为和道德,以苏格拉底为代表。”

从词源看,“哲学”一词的希腊文原义就是“爱智慧”。哲学不仅是头脑更是灵魂对世界和人生根本问题的永远思索和追问,这种思索和追问无最终答案,哲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什么确定的答案,而在于使人在思索和追问的过程中增长智慧,培育一种探索求真的精神。

释迦牟尼说:“我是用忍辱的犁、精进的锄,为众生耕种福田,我要播散智慧的种子,为众生开满幸福的花园,让他们享受到累累的菩提果实。”所以,佛教认为,人可以通过闻(见闻、学习)、思(思索、领悟)、修(修持、行事)三种途径获得智慧,主张人们于学中求智,于事中见理,并特别提示在对于生死之道的领悟中获得人生的终极智慧。出家人远离五欲(财、色、名、食、睡)尘劳,过着超然物外的生活,为的是使自己的身心能够达到清净不染,摆脱世间的烦恼束缚,从而明心见性,破迷成悟,练达至真无上的佛慧。

周国平又说:“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

有位作家还直接把孩子等同于哲学家,写出了《孩子都是哲学家》这本书。当然,任何人都无法阻止人生岁月的流逝而拒绝长大,但只要细心呵护好那颗柔软的心,就能返老还童,返璞归真。再听听林清玄是怎么说的:“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要紧的是,使我们自己有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知悉它的意义。”所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懂得用独处、思考、阅读、欣赏、聆听、行善等,去对自己柔软的心进行修补、灌溉和保养,以防“硬化”。

《圣经》智慧篇上写道:“凡不认识天主的人,都是真正的愚人,因为,他们未能从看得见的物,去发现那自有者,注意了工程,却不认识工程师。”而要发现“自有者”,认识“工程师”,也只能依靠智慧,正如俗话所说,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

尼采说:“倘若人不也是诗人,猜谜者,偶然的拯救者,我如何能忍受做人!”而智慧正是人生的指路明灯,是猜谜者寻找谜底的法宝,是使拯救者在天定的困境中得救的神灵。

达则兼济天下

孟尝君田文在薛县的时候,招揽了许多来自各国的宾客以及各种犯罪逃亡的人。因为他能够拿出自己的家产来好好地招待这些人,所以使得天下各地的人都跑来归附他。在他家里吃饭的人经常有好几千,孟尝君对待他们都不分贵贱,大家一律平等。孟尝君在接待客人谈话的时候,屏风后面经常有个人在那里记录,负责记下他们的谈话内容,以及这些客人们的家有何人,住在何处。因而每当客人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经派人到他们家里去进行慰问,给他们的亲属送去东西了。慢慢地,士人来投孟尝君的就更多了。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尝君的好客正践行了“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彰显了人类的博爱精神。

谈到博爱,耶稣主张“要爱你们的仇敌”。他的理由是“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也同样照坏人;降雨给行善的,也给作恶的。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你们要完全,正像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儒家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又说:“民胞物与,仁民爱物。”佛教同样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这更是把博爱精神发展到了极致。

一个人有了这种博爱精神,就会减少狭隘、傲慢、歧视和偏见,增加宽容、谦逊、同情和理解。这个世界多一些人实践这种博爱精神,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一些冷漠和矛盾,民族与民族之间就会少一些隔阂和摩擦,国家与国家之间就会少一些冲突和战争,人类也就能更加和谐地相处。

做人·识人·用人

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救,与楚国建立共同抗秦的联盟。平原君想从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兼备的人作为随员。但只能挑到十九个,其余的都不行,没有办法凑满二十个。这时,有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告奋勇,要求跟随前往,平原君开始时认为他没有什么才干,没有答应。毛遂据理力争,最后平原君只好同意,带着他一起出发。

到了楚国,平原君与楚王谈判结盟的事情,平原君反复向楚王申说楚、赵联盟的好处,从太阳刚出就开始,一直说到正午楚王仍未接受。毛遂于是挺身而出,软硬兼施、循循善诱,最终促使楚国与赵国订盟。

平原君完成了与楚国订盟的任务回到赵国后,他对人们说:“我再也不敢说我能够识别人了。我识别过的人多则上千,少说也有几百,我总以为我不会漏掉有本事的人,谁料想这回却漏掉了毛先生。毛先生一到楚国,使我们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吕都还要尊贵。毛先生的舌头比百万军队还要厉害。我再也不敢说我能识别人了。”从此毛遂就成了平原君门下的贵客。

是呀,识人太不容易,太重要了。但这也只是做人和用人的中间环节。一个人要识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就是做一个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人。否则,自己的心性就容易被蒙蔽,这就难以通过某个人的言行表现观其人品,无法透过某个人的所作所为看其才智,就不可能全面、真实、准确地认识某个人。当然就有可能导致用人上的不当、失策或错误,给工作和事业造成不良的影响。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做人是识人的基础,识人是用人的关键,用人则是做人和识人的检验。

上进心与虚荣心

赵国的宰相平原君赵胜,有一次派人来到楚国宰相春申君家里,春申君把他们安置在最好的宾馆里住。这时赵国的使者想在楚国夸耀自己的富贵,就故意头发上都插着玳瑁簪,刀剑鞘都用珠玉作装饰,得意洋洋地来见春申君的门客。这时春申君的门客有三千多人,都不想甘拜下风,于是,出来接见赵国使者的那些上等客人脚下都穿着用珠玉装饰的鞋子,赵国使者一比,顿时惭愧得无地自容。

像赵国的使者和春申君的门客一样相互攀比的人,现实社会中依然是屡见不鲜,譬如,比谁的官大,比谁的钱多,比谁的房子豪华,比谁的车子高档,比谁穿的衣服名牌,比谁戴的手表名贵等等。这些攀比说到底,主要还是源于虚荣心。不过,有些人却说,一个人没有虚荣心就没有上进心。但我始终不认同这个观点。

虚荣心与上进心尽管都是心理活动,是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有虚荣心的也许也有上进心,但没有虚荣心的就不一定没有上进心。所以,没有虚荣心就没有上进心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否则,容易把虚荣心等同于上进心。

同类推荐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 中国异体诗新编

    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
  • 石头的生命

    石头的生命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散文数十篇,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最美唐诗宋词故事:诗意春秋伴人眠

    本书精心描绘59篇纯美文字,从全新角度发掘唐诗宋词之美,解析它的特色与技巧,解读塑造它的人,解密它背后的故事,情感细腻、文字珠玑,还原凄美诗词创作的情境,带给我们古人最彻骨的人生体验和最惊叹的诗词才华。
  • 陈望道全集(第一卷)

    陈望道全集(第一卷)

    本书系“浙江文献集成”丛书之一。陈望道,中国当代语文学家和教育家。毕生从事文化教育和语文研究工作,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提出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界的理论,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科学的修辞学体系,开拓了修辞研究的新境界。
热门推荐
  • 红妆天下之凤起沧澜

    红妆天下之凤起沧澜

    她,南黔北院郡主,自小投身戎马,只因一次听风楼拜访看了那红衣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他的风姿;即便是胡杨,即便是换命也要救他一救,谁想她转身离去身后的土地却被无情的诅咒;再睁眼,无他的世界、无父母、兄嫂的国度,她该如何逆转人生?独步尘嚣,只为再见他一眼,求一个不负苍生的解释。他,听风楼红衣飒飒之楼主,许了她一生陪伴,却忘了早已辜负身后一片芳心;即便是诅咒落成之日,还是选择歌露台上;再睁眼,南坞福地,错判救命之恩,他又该何去何从?(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斗场

    斗场

    相传,盘古勘破极致,成为唯一万劫不灭的永恒圣尊。后铸开天神斧,置自身成就永恒圣尊的传承于其中。又将开天神斧插入混沌,贯穿凡、灵、仙三境。斧柄末端三分之一在凡境,斧柄中部三分之一在灵境,斧刃和斧柄上端三分之一在仙境。三段分别与三境融合,辐射三境万界,形成了如今的永恒斗场。作为一个有志青年,萧笙只想偶尔学学雷锋,相相亲,讨个媳妇儿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是,老天派下了一个玄妙命珠,三言两语,便将他忽悠进了什么永恒斗场。于是,为了自己的小命,萧笙奋力挣扎,闯过一次次考验,一步步踏向巅峰...
  • 异界美食客

    异界美食客

    此菜名为天命有情,可以提升一个境界。但若加上紫水以及香兰,却可以突破一个瓶颈。若是在配上小子特制的轻灵名酒,可以增长千年修为!——江浩在某大神耳边,又开始忽悠了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藏记

    藏记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 剑心生魔

    剑心生魔

    小维我第一次写小说请大家多多包涵啊。他叫林玄清,是一个修炼废物,一副无法觉醒的的身体让他饱受鄙视,魔族几年的经历让他成功觉醒,然而家园却被毁灭,遇到恩师,无家可归的他最终成为无上剑神。
  • 穿越三国我为王

    穿越三国我为王

    胡华在一场异磁场的转变,来到三国,成为诸葛孔明的书童······
  • 浴火重生霸傲九重天

    浴火重生霸傲九重天

    一个废材一直有一个准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奉还。看一个废材如何强大,如何一步一步登上九重天的巅峰如何浴血奋战,如何把欺负她的人十倍奉还,这一路坎坷,一路披荆斩棘突破重重困难走向巅峰
  • 总裁大大请认错!

    总裁大大请认错!

    他慕文睿是环球公司的总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全球上下的人无不对他恭恭敬敬,可是他却遇到一个不怕死的女人——苏瑶!一天夜里,某男把某女按到墙上:“老婆,我们来做一下运动吧!”某女咬牙:“总裁大人,请节制!”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当白老师进去以后

    当白老师进去以后

    “扣扣”房门轻响,埋首在电脑前啪啪打字的白千歌音抬起头来“找谁?”“查水表的”“哦,来了。”说着,白千歌音向门口走去。突然,他猛地冒出了一身的冷汗——明明前天才查过水表的啊!今天怎么又来?他想起了他的一些读者提醒他的话,不会吧!“那个”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我们家昨天才查过水表的。”“哦,是我说错了。我们其实是查电表的”“我们家的电表也查过了”“哦,我又说错了,其实我们是快递公司的”……“……其实我们是送外卖的”……“……其实我们是查煤气的”……“……其实我们是物业的”……“算了,来硬的!爆破队,给我上!活捉白千歌音!”ps:实妹党万岁!!!